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方法
4、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高校应明确导师的角色和职责,增强其责任意识。 导师不仅应学生的学术发展,还应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和支持。
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方法
5、实施师生互选机制: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高校应实施师生互选机制,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导师。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提高导师的指导 效果。
四、总结
四、总结
本次演示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从定义、历史发展、实施 方式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通过本次演示的综述可以看出, 导师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导师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 施现状
二、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
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我国高校开始逐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其目的是在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师的指导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导师由于 工作压力过大,无法保证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指导。其次,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 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渠道有限,无法保证充分的互动。
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方法
2、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如定期的研 讨会、面对面的指导等,以增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
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方法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等,以保证对导师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应 将评价结果与导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以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指导效果。

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1 9 8 3年 由 哈佛 大 学 教 育研 究 院 的心 理 发 展 学 家 霍华 德 ・
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 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 务素质 的教师在师生“ 双 向选择 ” 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 导 老师 , 对 他们 进 行 思想 引 导 、 专 业辅 导 、 生 活指 导 、 心 理
近年来 , 高校 水 科教 学 改 革不 断 推 进 和深 化 , 学 分 制 在各高校巾得到普遍的推广 , 这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选课
二、 本 科 生导师 制 的 内涵
的 自由度和学 的自主陛。 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应 时代的发 展和需要 , 确立 A己的人生规划 , 选择适合 自己的学 习内
和学 生之 间定 期交 流和 沟通 , 导师 在学 生 的学 习生 活 中更 多是扮演一种“ 师父” 的角色 。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班
遍被英国的牛津大学 、 剑桥大学等高校应用于研究生教育 中, 这时的导师制实际是“ 个别辅导制” 。美国哈佛大学校 长艾略特 于 1 8 6 9 年在哈佛大学推行本科 生选课制 , 1 8 7 2 年开始实施学分制 。英国的牛津大学 、 剑桥大学等高校在 1 9 世纪末开始仿效美国高校实施学分制 ,并进一步将原 来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 的培养中。1 9 世纪末 2 0 世纪初 , 美 国的哈佛大学 、 耶鲁大学 、 普林斯顿 大学等高校仿照英国牛津 、剑桥等高校 的经验建立导师 制。1 9 3 7 年, 英国学者 M i c h a e l  ̄n s d a y 在受聘我国燕京大 学经济学教授时 , 开始着手推行导师制。1 9 3 8 年, 时任浙 江大学校长的 可桢将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应用于本科 生 教育中。鉴于导师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行之有效的作 用, 当时国内其他高校相继效仿 。 新中国成立后 , 高等学校 普遍实行前苏联 的学年制 , 取代 了解放前的学分制 , 因此 , 导师制也未能在 国内推广。进入 2 l 世纪后 , 以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 校开始在部分院系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 目前已取得初 步成效 。国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起步晚, 主要集中在 经验 、 做法等实证研究上。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相对 成熟 , 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 , 比如学习 自由理论和多 元智能理论。 学习自由理论是西方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理 论基础 , 最早是 南德 国著名教育学家洪堡提出的。学习 自 由理论是指学生选择什么时间学 、 决定学什么 、 怎么学 的 自由以及形成 A己独特思想 的自由。多元 智能理论是在

《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范文

《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范文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工科高校,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不仅为学生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师生互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进行研究,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二、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背景与意义北京科技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旨在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导师制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1. 导师选拔与聘任北京科技大学在导师的选拔与聘任上,注重导师的学术背景、科研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学校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选拔出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导师。

2. 导师与学生配对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以及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合理的师生配对,确保导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 导师职责与工作内容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学术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等。

导师需要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术进展和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四、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效果1. 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各种科研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甚至获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2.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师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提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师生关系的改善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改善了师生关系。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四、总结
本次演示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从定义、历史发展、实施 方式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通过本次演示的综述可以看出, 导师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导师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导师制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导师制是指在本科阶段,学生与导师之间建立的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导师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路径, 提高综合素质。
导师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些高校在15世 纪就开始实行导师制。而美国的哈佛大学则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类似于导师制 的“顾问制”。20世纪中期,导师制逐渐被引入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高校中, 并在教育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四、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 争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导师职责不明、学生参与 度不足等。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不断完善这一制 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谢谢观看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导师制的定义与 历史发展
02
二、导师制的实施方 式
03
三、导师制的研究现 状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在高等教育中,导师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本科教育而 言,导师制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本次演示将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为 题,对导师制的定义、发展历程、实施方式以及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述。
2、本科生导师制的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导师职责不明、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完善导师选 拔机制、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对策建议。

大学生导师制工作情况综述

大学生导师制工作情况综述

大学生导师制工作情况综述我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高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度的通知》(闽委教宣〔2011〕24号)精神,凝智聚力,全盘动员,落实大学生导师制度,不断增强全员育人合力,积极发挥大学生导师在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引领、专业辅导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将导师制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着眼战略高度,校党委高度重视做好全员育人工作全员育人这项全局性工作,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党委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文章,把全员育人方略写进《XX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全员育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把全员育人作为学校促进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前提,抓细、抓实。

我校教师要过“三关”,即育人关、教学关、科研关,首先要过的是育人关,所有的教师都要承担育人的职责,这既是学生发展成才的需要,也是我校师德建设、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落实大学生导师制度,按一定师生比为学生配备导师1.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班导师制度。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化和日益注重个人成才发展的需求,有效弥补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特别是辅导员难以覆盖的指导学生学业,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等重大问题,进而增进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我校在全体本科生班级建立了班导师制度,制定了《XX学院班导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草案)》。

班导师的日常工作是依托专业优势,结合学分制改革,对学生在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依托教学岗位,利用特有优势,充分发挥班导师的育人作用。

我校在班导师工作中,坚持选拔业务素质强、热爱学生教育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导师工作。

班导师以专业为依托,在学生专业学习深层次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具有一般辅导员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广大班导师的辛勤工作直接促进了我校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的提高。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其中班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定义和目标本科生班导师制是指每个本科班级配备一名班导师,负责该班级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活辅导、职业规划等工作。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施方式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班导师的选拔和培训:学校通过招聘、推荐等方式选拔合适的教师作为班导师,并提供相关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知识。

2.班导师与学生的互动:班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定期的面谈、辅导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班导师的学业指导:班导师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班导师的生活辅导:班导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班导师的职业规划:班导师协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方向。

三、本科生班导师制的作用和意义本科生班导师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1.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班导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2.提供全面的生活辅导:班导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班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指导,促进学生在学术、艺术、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制度。

在高等教育领域,导师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科生导师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们纷纷开展了相关研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借鉴他国的经验,提高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水平。

本研究可以为完善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找到我国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进展,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比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路径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不同模式和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体系,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推动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导师制在国内外的本科生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导师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思想引导者和生活导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导师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试图全面了解导师制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管理和课程设计两个方面。

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对高校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导师的角色定位和导师制的实际效果等问题。

研究者还关注了导师制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影响,探讨了如何通过导师制来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1 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导师制研究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

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导师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个人发展,但也存在导师数量不足、指导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他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加强导师的培训、建立导师评价机制等,以提升导师制的实际效果。

在课程设计方面,一些研究者尝试通过导师制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他们提出了以导师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模式,将导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中,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研究者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导师制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也颇受关注,研究者们主要关注导师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导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跨国比较等方法,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导师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1 导师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国外研究者们发现,导师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指出,良好的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术成绩和创新能力。

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进行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教学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教学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教学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教学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论文关键词:教学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导师制论文摘要:研究了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典型模式,分析了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地位和性质,提出了一种以导师群为棱心,对部分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分阶段指导,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导师制模式。

围绕该模式,开展了四届本科生小样本量的试验性研究,实践表明,所提出的导师制模式是可行的、其成效也是显著的。

为更好发挥该模式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给出了该模式施行的几条粗浅建议。

一、引言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随后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效仿实行。

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导师制在我国长期以来是针对研究生教育,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北京大学等国内几所名校,于2002年相继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文献研究结果看,它的成效受到了教育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进程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造就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综述(一)国外模式](1)牧师式(Pastoralmode1)牛津剑桥式的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给每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指导,而且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指导。

(2)职业型(Professionalmode1)英国西北大学式的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拥有职业专长型的导师队伍,譬如专长教师、扶贫与救济咨询师、住房专员以及心里医生等。

他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负责解惑。

(3)课程观(Curriculummode1)美国南卡赖罗纳州大学式的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自创的一种导师制模式,即大学101课程,它使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能很快熟悉学校的制度、学科的名师,个人的发展方向;并可帮助他们对四年进程的知识有更好的把握,还能鼓励他们培养自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力不能及的,再请求专家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综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客观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入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体系、开展本科生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建议。

针对"十二五"规划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及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药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实施及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近年来,学分制的实行极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但也给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结合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总结了高校实行导师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实行导师制的对策。

牛津大学导师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日趋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发生了诸多变化。

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上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生命力。

在这一过程中,牛津大学导师制仍然坚守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理念。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例,分析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发现两者关系总体协调,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学生在药品生产、研发和医院等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

但是相比医药销售作为主要就业去向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中销售类课程比重明显偏低,两者存在一定偏差。

针对该偏差,提出适度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建议。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制度,主要特点: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

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各高校都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本文在导师制的历史背景上简单分析了导师制的特点,重点结合应用物理专业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阶段性实践成果,肯定其成果,分析其不足之处,为后续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台州学院土木工程实施"三明治"教学模式,交通土建作为大土木的专业方向,存在学生专业学习时间过短的问题。

本科教育导师制调查研究

本科教育导师制调查研究

本科教育导师制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本科教育导师制的实施成为了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本科教育导师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对于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的正面作用。

一、本科教育导师制的概念和意义在高等教育中,导师制是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由一名或数名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学术发展。

本科教育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引进的一种科学化的、系统化的、全方位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术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科教育导师制的实施对于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通过一对一的学术指导和个性化的成长规划,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其次,导师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此外,导师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构建师生之间长期有效的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感情,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本科教育导师制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导师制度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作用和效果逐渐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在我国本科教育中,导师制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实行情况各不相同。

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导师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导师数量不足我国高校在实施导师制时,导师数量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一些学科的导师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得到指导。

2.导师指导质量不高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导师在指导学生时极为敷衍,导致学生学业和发展方向的困惑。

这种情况主要是导师自身素质和精力不足所导致。

3.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是导师制的核心,然而,一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不敢或不愿意向导师寻求帮助的原因。

三、如何改进我国本科教育导师制1.加强导师培训高校应当重视导师培训,提高导师自身素质,提高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分析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分析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阐述了导师制的内涵、起源与发展,对比分析了导师制的职能和特点,指出目前导师制的不完善之处和面临的困境,在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资格和职责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导师制 高校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一、பைடு நூலகம்师制的内涵
二、导师制推行的必要性
1.导师制是高校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已采用了学分制,它的优势体现在学生拥有学习的自由空间,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容易使学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此,高校教学在从封闭式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学生接受知识的科学性、前沿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发挥导师的引领熏陶作用,两方面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四、导师制的改进措施
1.采取聘用与师生双向选择相结合,提高师资力量的利用率。将符合导师任职资格的教师简历及科研情况向学生公布。由学生自愿填报导师名单,再由学院学生管理部门根据学生志愿协调推荐、确定导师。导师资源匮乏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问题,首先可以考虑选聘一定数量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课和实验教学的教师作为导师外,还可以从教学管理干部、优秀研究生或离退休教师中选聘,甚至还可以从高年级中选出类拔萃的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导师负责教师导师完成部分工作。为确保导师安心稳定地工作,一般聘期为一年以上;同时在安排导师时要充分考虑导师的专业方向、教学对象和能力水平等因素以便合理分配学生,保证学生和导师尽快进入角色。
2.健全高校导师制的各项制度,确保其科学、稳定地运行。导师制的规章制度包括:导师制实施方案、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同时还应包括导师的具体工作规程、工作计划、工作日志、活动调查表以及导师考核档案等相关材料。导师工作的考核应列为重要环节,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各系自评、学生测评与专家考评。考核内容重点放在导师的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方面,考评方式可采用问、查、比、测。将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层次,年度考核中,考核结果定为优秀的导师可优先评职晋级、评聘高岗。

本科生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

本科生导师制学生自我总结

本科生导师制自我总结在大学的四年里,我有幸成为了导师制度下的一名本科生。

通过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我在学业、科研以及个人成长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以下是我对导师制度的自我总结。

一、学业方面:在学业方面,导师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引导。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指导我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应对各类考试。

导师在我的学业规划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

二、科研方面:在科研方面,导师为我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

他鼓励我参与科研项目,帮助我建立起实际动手的能力。

导师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给予了自由度,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科研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三、个人成长:导师在我的个人成长上给予了耐心的引导。

他关心我的心理健康,定期和我交流,解答我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困惑。

导师还鼓励我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导师的引导,我在领导力、沟通技巧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反思与展望:在导师制度下的这几年,我深感导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将来的道路上,我仍需要更加努力和不断进取。

首先,我要更主动地与导师沟通,及时反馈学业和科研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得到指导。

其次,我要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促进学科的进步。

最后,我要感谢导师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支持和关心。

导师制度是大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通过与导师的紧密合作,我在这里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四年。

希望未来,我能够将导师传授给我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导师,感谢学校,感谢这段珍贵的时光。

[你的名字][日期]。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摘要: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大趋势。

本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启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最后提出了构建符合校情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体系1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本科生导师即为Tutorialsystem,最早由牛津大学在15世纪发明并实行。

1968年,当时圣约翰学院的教员兼导师Moore发表题为《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展望》(TheTutorials ystelnanditsFuture)一文,文中提到了Tutorial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简单来说,导师制就是学生与分配给自己的导师每周见一次面,或其他的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与小班教学。

1998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建议,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最有效的影响,个人的表现受到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

国外导师制为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有些高校开始实施导师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70多所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并进行了大量研究。

王俊丽在硕士论文《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指出,导师制的实行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1)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革新;(4)教学、教师及课程管理制度的综合改革。

①此外还有李东成的《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赵敏的《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陈高扬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等。

本科生导师制的在我国推广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找到恰当的途径来优化本科生导师制,以确保其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有序性。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出发,分析了其现状、比较研究、优势、不足和改革措施。

国内本科生导师制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外导师制则更为成熟。

本文重点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如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术水平等,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如导师资源匮乏、缺乏培训等。

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改革措施,如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健全导师评价制度等。

总结出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国内外比较、优势、不足、改革措施、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比较研究两者的异同点,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提升该制度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可以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现状,比较不同国家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差异和优劣势,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对于学生学业发展、个人成长、情感关系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本科生导师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度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指导,以提升本科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潜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在教育领域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2. 正文2.1 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本科生都会被指定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学术引导、学业指导和日常生活帮扶的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旨在加强教师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中国的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

国内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师制度建设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有效借鉴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探索和建设。

他们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明确了导师的岗位职责、导师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导师选拔和培训机制等,为本科生导师制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导师指导内容本科生导师不仅仅是学术导师,更是生活和职业规划的导师。

一些研究重点放在了导师指导内容的研究上。

通过对导师指导内容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导师在教学、科研、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内容还不够系统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导师指导模式一些高校探索了不同的导师指导模式,包括一对一导师制、多对一导师制、学科导师制等。

这些不同的导师指导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四)导师评价机制导师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本科生导师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一环。

一些高校在导师评价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导师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中。

二、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相较于国内,国外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更早、更深入。

在国外,本科生导师制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导师选拔与培训机制国外很多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导师选拔与培训机制,通过评选、考核、培训等方式选拔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并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辅导学生的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浅析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培养本科生重要的考核形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有能力的人才。

导师制的研究在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浅析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内容,包括导师制的历史发展脉络、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基础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一、导师制的历史发展脉络导师制在中国高校发展有很长的历史,有着悠久的传统。

从魏晋以来,导师制已经确定,并逐渐发展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制度下最重要的一环。

根据《苏轼梦溪笔谈》中苏轼关于导师制的观点:“身先士卒、师表示重”,导师制的基本原则是学生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的核心关键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关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导师制在高等学校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强烈支持,使其成为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和多元化,导师制在高等学校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基础导师制是一种有系统的教育管理机制,它主要由师生关系、师生交互、师生咨询、师生互动等内容组成。

师生关系是导师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指的是学生与师长之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学生尊重师长、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师长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发展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师生交流是导师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能够向师长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师长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指导学生。

而且,师生交流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师长更加了解学生,学生更加信任师长,从而使师生关系得以稳定发展。

师生咨询是导师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师长寻求帮助,并进行合理的指导。

师长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多方面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不能使他们承受过重 的负担 , 但 是导师要 积极推行导师制 , 努力 为 学生全 面发 展提 供优 质 和个 的吸收能力 , 性化 的服务 。 ” 在教 育部 文件精 神 的指 导下 , 很 多 高校 教会学生如何解决他们面 临的不熟悉 的问题 。导 师制 开始重新启用本科生 导师制 。本文主要对 国内外 导师 有利于学生兴趣 的培 养 、 品格 的塑成 以及 生活 习惯 的 制 的兴起 、 发展 过程及 实施 现状进行综 述 , 以期 为后续 养成 。 二 战后 至 2 0 世纪 6 O年 代 , 牛 津大 学 导师 制 面临 研究做 准备 。
新视角和新模式 。 ”
工作 内容 ; 阐述 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的意义等 。 2 0 0 1 年李菽 在他 的论文— a v i d P a l f r e y ma n ) 在《 高等 教育 何 以为“ 高” , 牛津导师制教 学反思 》 ( 北 京大学 出版社 ,
本科 生 导 师 制 研 究 综 述
于 河
( 辽 宁对 外 经 贸 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5 2 )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校 毕业生逐年增 多, 毕业生质量下降 , 很 多高校开始在本科 生阶段 实行 导师制。据此 , 主 要从 国内国外 两方面综述本科生导师制的兴起 、 理论研究及 实施现状 , 为后续研 究做 初步准备工作 。
由, 学生可 以 自由选 课 , 自行 确 定 学 习顺 序 和 学 习进 补课 堂教学环 节中大学生基 本能力 和素质培养方 面 的 度, 倡导个性化教育 , 强调形成 自己独特思想 的 自由。 不足 , 更好地完成 大学本科 教学任 务 。 ” 此外 , 1 8 7 2 年, 当时 的 哈 佛 大 学 校 长 艾 略 特 ( E l i o t , 2 0 0 2 年陈晓云 、 叶先宝在《 浅议本 科生导师制 的实 C h a r l e wi l l i a m, 1 8 3 4 —1 9 2 6 ) 提 出了“ 智力上适者生存 ” 施》 一 文中阐述了实施导师制 的必要性 , 通过实证 研究 的理论 ; 1 9 8 3 年, 哈佛大学 的霍华德 ・ 加德纳提 出了多 及借鉴 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我 国高效 的导师制 以提高 高

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352017年/第四期/二月(上)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吴迪*郑志学李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当今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的学分制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文章从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发展与内涵,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建议及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研究综述,望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及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7.02.017Review of Study on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s UniversitiesWU Di,ZHENG Zhixue,LI Dong(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Abstract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the effective safeguard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 of credit system in today ’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an effective education mode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This paper aims at giving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The major points include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its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 of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rther research.Hoping it can help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and China ’s higher education.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dergraduate;tutorial system;literature review0引言当前,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填鸭式”本科传统教学,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发展自由主义的现代本科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與问题的提出自“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战略提出以来,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的要求,同时也根据高等教育目前面对的新挑战和发展机遇,各高校正积极酝酿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综合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本科生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加强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

自1999年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这给高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近些年来,多数高校都采用学分制或类似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恰好适应了当前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本研究将聚焦于本科生导师制在高等院校实践这一核心问题,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多年的X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和学生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探讨这一新型教学制度在X大学实施的现状、问题,从而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运行的模式。

二、已有研究简述现代“导师制”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

17世纪时,导师制被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普遍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

直到19世纪末,“导师制”才首先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被运用于本科教育。

20世纪上半叶,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美国的一些大学也相继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制”)。

国内“本导制”的实现较为坎坷。

“1938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将导师制普遍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中。

到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学校普遍实行前苏联的学年制,取代了解放前的学分制,导师制未能在国内推广。

”进入新世纪,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引领下,一批高等学校再次试行“本导制”,对它的研究与实践也将形成新的浪潮。

“本导制”在我国尚未提升到高等教育建制层面,其内涵也没有统一、规范和权威的界定,各试行高校对其定义千差万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作者:于河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质量下降,很多高校开始在本科生阶段实行导师制。

据此,主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综述本科生导师制的兴起、理论研究及实施现状,为后续研究做初步准备工作。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102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诟病,教育部在2004年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很多高校开始重新启用本科生导师制。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导师制的兴起、发展过程及实施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1 国外研究综述
1.1 主张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1952年,学者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上首先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5日至9日,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的大会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大卫·帕尔菲曼(David Palfreyman)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中也指出导师制使“学生个体所得到的关注更多”。

最早提出学习自由理论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1767-1835)。

学习自由理论主张学习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行确定学习顺序和学习进度,倡导个性化教育,强调形成自己独特思想的自由。

此外,1872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Charle William,1834-1926)提出了“智力上适者生存”的理论;1983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本科生导师制理论基础
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的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了较厚重的理论基础。

摩尔(Will G.Moore)强调了导师教学的三项基本要素:即对知识的独到理解;对个人的重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牛津大学导师卢卡斯在《In Defence of Teaching》中指出:导师不会给予学生过多的信息,不能超过学生的吸收能力,不能使他们承受过重的负担,但是导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不熟悉的问题。

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品格的塑成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牛津大学导师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牛津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给学院的师资带来很大压力。

由于新学科的出现以及学科专业化,导师很难全程指导学生。

2 国内研究综述
2.1 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研究
我国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本科生导师制基本模式的构建等。

这些研究回顾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明确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内容;阐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等。

2001年李蘋在他的论文——《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研究——以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为例》中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实施目的,即“组织优秀学科骨干教师,在本科生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及工作的综合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完成大学本科教学任务。


2002年陈晓云、叶先宝在《浅议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一文中阐述了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通过实证研究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我国高效的导师制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2002年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林孝丽在《对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中认为导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指导者、能力的培养者、科研的指导者和行为的引领者。

2003年张新昌等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回顾了导师制的起源及我国导师制的形成,结合实践明确了导师制的职责范围。

“强调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包括学业、思想、生活态度、人生品格在内的全面的指导。


2004年韦卫星等在他的《本科生教学实施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中追溯了导师制的起源,详述了导师的类型,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导师制对于本科综合性实践体系建立的作用。

2005年王明明在他的《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中强调了“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的重要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了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完善了学生管理体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2005年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韩锟在《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认为:班级导师的作用包括指导大学新生生活规划;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06年刘平安等在《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一文中在阐述了本科生导师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本科生导师的必要性。

2011年辽东学院王猛在《对班导师工作的几点思考》中认为班级导师要负责树立良好班风;指导学风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关心学生成长和就业。

2012年北方工业大学何裕、谭旭东在《高校班导师的定位及其育人作用》中认为班级导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生活的益友和未来的领路人。

2013年西安外事学院和亮在《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研究》中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职业指导等全方位指导的一种制度。

这些研究反映了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及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的作用。

班导师的职责包括:班风学风建设;专业学业引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等。

2.2 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证研究
关于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本科生班级导师的工作内容;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曾丽在《浅论本科生班导师制的作用及完善》一文中阐述了本科生班级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体系,制定学习计划;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注身心健康。

陈赟等在《“班导师+辅导员”育人机制实践探索》一文中阐述了本科生班级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合力育人:发挥各自优势、合理配合,全面育人。

这些文献阐述了本科生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一种“辅导员+本科生导师”二者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2.3 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由于我国高校班级导师制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制度保障,因此实施的状况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并不尽如人意,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

此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吴小霞的《高校班导师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7);王晓宇、周常明的《牛津大学导师制若干问题探讨》,《教育评论》(2011年第3期);周亚利、阿娜尔古丽·塔西铁木儿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4,1);王俊琰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以福州大学为例》,《当代教育论坛》(2012,1)等等。

总之,关于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研究成果较丰富,包括了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禹.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0,(4):218219.
[2]赵梦颖.试论现代文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2013,(3):101102.
[3]杜智萍.“以学生为中心”——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质量保障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427.
[4]蒋琼.导师制——本科教育人文管理的基本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1):171173.
[5]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2010,(6):186187,188.
[6]赵庆.社会转型期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杭州市江干区农转居青年的调查[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7]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R].1998.
[8]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优化研究[EB/OL].http:
///p1002476112.html.
[9]牛津大学导师制若干问题[EB/OL].http:///p959695160.html.
[10]李蘋.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研究——以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为例[D].2010.
[11]张新昌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EB/OL].http:
///p1063118993.html.
[12]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EB/OL].http:
///p7798762535761.html.
[13]韩锟.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5,(4):152154.
[14]陈赟等.“班导师+辅导员”育人机制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2):57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