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自然因素:地震、火山、风化、侵蚀等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影响范围:地表形态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类的居住、生产、交通等方面,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形成过程:地表形态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才能显著改变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如采矿、开垦、建设等也会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城市规划、交通布局等
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地表形态
农业活动:通过耕作、灌溉等方式改变地表土壤和植被,以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城市规划: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划分功能区等方式改变地表形态,提高城市居住和工作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交通建设:通过修建道路、桥梁、隧道等方式改变地表形态,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06
地表形态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河流:具有水能、航运、灌溉、景观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之一。
山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农作物和发展工业,是人类重要的居住和生产场所。
湖泊: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源等多种功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04
交通建设: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
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如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等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关系:如土地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等
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堤防、水闸等方式改变地表水系,以调节水资源、防治水患和促进农业发展。
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时不同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高一地理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南北方聚落差异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
①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②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
③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3)交通线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选择有利地形。
③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在增大。
各种人类活动不断的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2.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既有合理的,遵循着自然规律的,例如修筑梯田、开挖沟渠;也有不合理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重点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地形影响聚落区位。
2.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1)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2)对线网密度的影响。
(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4)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5)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
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2017·海南高考)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一
1.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绘制思维导图,明确各种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表形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分析其对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地表形态的描述及其特点;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策略。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oogle Earth等软件,观察并分析一个地区的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拍摄屏幕截图,并附上简要分析。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3.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针对该案例,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1.你能说出几种典型的地表形态及其特点?
2.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
在此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3.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变化,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地理知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的human activities和their effects on surface formations。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等。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明确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2.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以及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案例亮点
1.实地考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的具体表现。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撰写调查报告。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城市地铁线路规划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思想,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激发了对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知识点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交通、城市建设、农业等。
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实际案例,如某城市地铁线路规划。
4.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表形态进行研究,如山地、平原等。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交通、城市建设等。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师总结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重点知识点。
3.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思考。
(五)作业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师设计评价问卷,了解学生对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教学反馈。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4.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高考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B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知识回顾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
交
—— 限制性因素
通
线
路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市、工
①(坝子)地形平坦,利于古城建设; ②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 ③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夏季风进入; ④盆地有利于玉龙雪山的水源在此汇集,方便居 民用水。
思考:图中城镇的空间分布有哪些特点?
(高考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
主导因素是( D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B )
A. 等高线分布 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 D. 山麓分布
平原——交通线路选线上尽量考虑连接更多的 经济据点(城镇),形态上多呈网状。
(高考题)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 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 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5千米,建设费用31 亿元,比甲方案的核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据图 回答下题。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半坡村落 ——河流阶地上
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人类的行为和干预可以对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关系:
1.地表开发:人类通过开发和建设活动,改变了地表的特征
和形态。
城市化、道路建设、挖掘矿产、填海造地等活动,都会对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产生直接的改变。
2.土地利用:人类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土地利用活动,
直接影响了地表植被和土壤的分布、组成和稳定性。
这些
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改变了地表的植被类型和密度,也对土
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产生影响。
3.矿产开采:采矿活动可以导致地表的矿坑、露天矿场和尾
矿库的形成,对地表造成破坏和变形。
矿产开采过程中的
矿渣和废弃物的堆积和排放,也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影响
周围环境。
4.地表水资源的利用:建设水库、水坝、引水渠等人类活动
涉及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些人工水体的形成和运
用,通过改变水流路径、水位和地下水位,影响地表的水
文系统和水文地貌。
5.地表破坏与修复: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如野火、采石、过
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垦等,会直接导致地表的破坏和退化。
然而,通过适当的生态恢复和修复措施,也可以努力恢复
地表的植被、土壤和水文系统。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仅限于局部范围,还可以对整个地区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和远距离的影响。
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需谨慎对待地表形态的变化,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以最小化对地表的负面影响,并维护地球的环境平衡和生态健康。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3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目标与素养1.结合情境,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达到水平2的要求。
2.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评估人类对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达到水平2的要求。
3.面对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达到水平3的要求。
4.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
情境与问题1.通过教材第45页的探究,进一步感受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古代聚落和当代聚落的分布特征,帮助学生总体上感受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图、部分地区的交通线路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交通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4.通过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等活动,思考人类活动应该怎样减少对地表形态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读图、讨论、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2.通过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读图法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难点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下列图文资料:“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1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
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师:悬崖绝壁上开挖的“生命渠”,反映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改变贫困的奋斗精神。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时3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影响深刻。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3.典型案例(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
(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
思考冲积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分布密集区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络状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特别提醒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
(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如鞍部和河谷。
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2.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1.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及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带答案)
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4·河北保定高二单元测试]传统村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出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下图为赣南山区某传统村落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村落的主要分布特征是( )A.沿河流集中分布 B.坐北朝南均匀分布C.沿山麓带状分布 D.在平坝集中分布2.该村落选址主要是为了( )A.少占农田 B.防御盗匪C.取水方便 D.减少建设工程量[2024·辽宁葫芦岛高二统考]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面向上游的河段剖面(不同图例表示不同堆积层)。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HG中E形成最早G最晚B.该处河流的堆积地貌为冲积扇C.该河段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D.该地貌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4.剖面图中最适合聚落分布的位置是( )A.① B.②C.③ D.④[2024·江苏扬州高二统考]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5~6题。
5.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A.延长线路,降低坡度B.连接更多居民点C.延缓上升途中的降温幅度D.连接更多景区6.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主要因素及原因有( )①经济因素,节约通行时间②经济因素,节省建设投资③科技因素,科技水平提高④环境因素,减少生态破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梯田是人们在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田地。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梯田生态结构示意图。
该地崇山峻岭,梯田修筑在坡度15°至25°之间的山坡上,最高级数达3 000级,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不断修建留下的杰作。
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有130多种。
据此完成7~8题。
7.当地人最初修建梯田时,须首先改变的是( )A.地形B.水源 C.植被D.土壤8.当地种植多种水稻品种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 B.水热条件优越C.水稻育种经验丰富 D.市场需求多样下图为云南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讲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堆放矸石、废矿石
形成人造丘冈等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
程。
人类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破坏植被
会加速地表侵蚀
植树种草
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大量引用河水
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
营造防护林 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少
[拓展延伸] (1)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②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③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 如金、锡等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④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的关系。
知识 框图
0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特点
规模: 一般较大 人口:聚居的人口较多 形态: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聚落特点 规模: 较小 人口: 较少 分布: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
高三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复习 导航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和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 素养
2.人地协调观:结合典型案例,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自然环境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3.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状况,探讨其与地形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节课“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地理知识的构建,同时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生活处处皆地理的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在我国地理课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期地貌、气候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展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表形态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主要地表形态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2.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人类居住、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表形态的分类、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到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研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地表形态的分类、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环境保护意义。
(二)难点1.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
2. 如何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亮点:结合生活实例,如城市建设中的地形利用、农业种植的地形选择等,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地理知识。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问答形式巩固知识。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素养培优
(区域认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美国的地形特点。 (2)结合人口分布图,描述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分布与地形的 关系。
提示 (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西部为科迪勒拉 山系,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大平原。 (2)人口分布不均;大致呈东多西少的格局;五大湖沿岸及美国东北部最为 稠密,西部山区最为稀疏。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高原、山地地区人口 分布稀疏。
海造陆、建人工岛、修筑海堤→ 石、废矿石→形成人
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 造丘冈
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人类活动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间接影响 地表形态
植树种草→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营造防护林→抑制风沙的侵蚀与 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 成与发展等
破坏植被→加速地表 侵蚀;大量引用河水→ 河流水量减少→河流
(1)成贵高速铁路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修建面
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复杂
(2)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速铁路其余
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的原因是( )
A.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建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随着
(1)平原
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①最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线路密度较大。
②在河网密布的平原,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这些地
区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2)山区
①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要大得多,交通运输
【思考感悟】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提示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入海 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
2.例题二: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布局较为规则,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发达。
-高原地区:地形起伏大,交通线路布局受限于地形条件,多为绕行或沿等高线布局。
-山地地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布局难度较大,铁路、公路多沿河谷或山间盆地布局。
3.例题三:分析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城市分布较为密集,规模较大。
-高原地区:地形高亢,河流流向受限于地形条件,多呈放射状分布。
-山地地区:地形崎岖,河流流向受限于地形条件,多呈树枝状分布,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5.例题五:分析地形对水电站布局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水电站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电站布局受限于水资源分布,多沿河流或湖泊分布。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表形态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地貌学概要》、《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等,供学生深入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术论文: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术论文,以拓宽视野。
①地表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
-重点知识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表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四川省地形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含平原)和丘陵等。读四川省不同地 形区的交通线密度表,完成第6-7题。
6.四川省交通线路密度最大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含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7.以下因素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叙述错
误的是( )
A.地形因素对交通线的选择和分布起决定
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交通线选择和分布
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 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 的坡度。
15.读四川省西部某地区交通线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平原比较,山区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
对交通运输 方式 的选择、交通运输 线路
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四川省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 公路 为
提示: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比 较多;而山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比较少。
【合作探究2】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材料 盘山公路景观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 通运输方式及选择该方式的原因。
提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 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 低建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 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公路。
阅读下表,完成第8-9题。 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表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 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交通运输干线类 型
公路 铁路
最大限制坡度
7%~9% 3%
项目 山岳/平原 山岳/丘陵
土石方 1.5~2 1以上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7~11
2.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地貌变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地貌变在漫长的地球历史长河中,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除了自然力量如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人类活动也逐渐成为影响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其影响也日益复杂和深远。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期的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采集、狩猎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可能会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间接影响地表的水土保持和侵蚀状况。
但由于当时人类的活动规模较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对有限。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垦土地,进行耕种和养殖。
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人们砍伐森林、排干沼泽、填平湖泊,这些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的原始面貌。
森林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山地的植被减少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在平原地区,大规模的灌溉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土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规模的矿产开采成为了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煤矿、金属矿的开采往往会形成巨大的矿坑和废弃的尾矿堆,不仅破坏了地表的景观,还可能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
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也对地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又一重要方面。
为了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城市需要大量的土地。
于是,人们开山填海、平整土地,建造起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地貌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人工建造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发展还会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改变局部的气候条件,进而影响地表的水文和生态过程。
交通建设也是人类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方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山育林
弊 大 于 利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火山喷发是地下深 处的高温岩浆及气 体、等形成的地貌。
日本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
2、火山形成的地貌
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的堆积 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训练6:
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 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 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
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蓄水保土,防 止水土流失。
人类对地表的影响:包括正反二方面。
有利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塑造新的地表形 态。 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 水库、绿化沙漠。 不利的影响——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地表形态。 如:滥牧、滥伐,造成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
探究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 的还是不合理的?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 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部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 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 有具有一定活动的地带,地震最 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裂缝
2、地震产生的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