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引言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是为了确保工业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作条件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
该标准细化了工业企业在设计和布局方面需要满足的卫生要求,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和职业健康安全。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工业企业在设计阶段需要遵守的卫生标准,使工作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等。
2. 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工业企业:指从事生产、加工、制造等工业活动的企业。
•卫生标准:指确保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员工健康安全的标准规范。
•设计阶段:指工业企业建设或改造过程中的设计阶段,包括项目策划、方案设计等。
2.2 定义•工作环境:指员工进行工作的场所,包括工作区域、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
•工作条件:指员工从事工作所需的设备、工具、材料和技术等。
•健康安全:指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3. 设计要求3.1 建筑布局•工作区域和非工作区域应有明确的划分,并保证相对独立。
•工作区域的进出口应设置门禁控制和监控设备。
•办公区域应设立充足的通风设备和合理的采光设施。
•休息区域应舒适、宽敞,并设有储物柜、便利设施等。
3.2 工作场所卫生•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设置合适的收集和储存设施。
•危险品应有专门的存放区域,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噪音和振动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护员工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3.3 空气质量和通风•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确保通风良好。
•加强对有害气体、粉尘和有毒物质的控制,设置相应的排气设备和防护设施。
•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职业健康安全•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质量和储存条件。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意识和知识。
•建立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 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第一节 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第五条 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 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 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八条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劳动总局实行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2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他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4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第5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是一项涉及建设规划、工业建设总平面布置、环境卫生、卫生工程的综合性标准,其目的是保证国家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不影响居住区人群身体健康。
本标准针对各类有害因素的特点,找出有害因素的发生、扩散、稀释、衰减、降解特征,再根据最佳实用技术原则,即按照我国目前经济水平可以达到的治理措施和维持管理措施,确定工业企业容许排放强度,最后选择合适的大气扩散模式和相应的参数,确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岛市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福清、胡坤元、邵强。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所需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地处平原及微丘陵地区的新建、扩建、改建以噪声为主要污染因子的纺织、印刷、制钉、机械加工、木器制造、型煤加工、面粉厂、轧钢、锻造、汽车及拖拉机制造、钢丝绳厂等工厂企业。
现有此类企业可参照执行。
地处复杂地形条件下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实际监测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卫生、环境保护及城建规划部门共同确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气型污染为主的化工、农药、橡胶、制药、造纸、金属冶炼、火电站、采矿、玻璃、石棉、水泥、耐火材料等工业企业。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卫生防护距离 health protection zone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3 标准内容3。
1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其生产规模、噪声源强度以及噪声治理措施的效果,规定如表1所示。
表1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值3.2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应采取综合防噪声措施,加强对生产性噪声的治理,设计单位应按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源强度,使车间噪声达到国家《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的要求。
焊接烟尘排放标准
焊接烟尘排放标准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对焊接烟尘重视起来,并加以治理。
但是船舶焊接、水电设备焊接、风电设备焊接、汽车车身焊接、大型轨道列车焊接和锅炉焊接等行业,而焊接作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接烟尘,而焊接烟尘危害很大,那么焊接烟尘排放标准是多少呢?
焊接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
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
手工电孤焊的主要危害因素是烟尘和锰化合物。
研究表明,长期吸入锰化合物可发生慢性锰中毒,长期吸入电焊粉尘可发生电焊工尘肺。
为此,许多国家对焊接作业环境制订了专门安全卫生标准。
如美国、日本规定的锰(无机化合物)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国际焊接学会(IIW)也有专门的标准。
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中的锰及其化合物(换算成MnO2)最高容许浓度为0.2mg/m3是泛指高毒性锰尘。
我国颁布的《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
16194-1996)规定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6 mg/m3。
对于有集中排放烟囱的焊接烟尘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氣、水源和土壤的衛生防護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第五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八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关于氨气浓度的标准根据国标TJ36-79规定,氨属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是有毒气体,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规定属于Ⅳ级(轻度危害);但根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中相关规定,没有明确说明氨气属有毒气体,所以油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不规定检测。
在《》GB/T18883-2002规定:氨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
(合0.2635ppm);但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三十二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 mg/m3(合39.53ppm)。
关于排放标准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规定,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分别为2.0 mg/m3和5.0 mg/m3,(合2.635ppm和6.558ppm)。
参考标准: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规范.使用规范.设计规范》GB5044-8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一节 防尘、防毒第二十七条 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二十八条 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标准的分类与等级
分类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如按行业、按有害 因素类型、按企业规模等。
等级
标准的等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如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的标准在要求和实施力度上有所不同。
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内
容
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智能化技术的引入
智能化技术将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对机器 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电磁辐射 等方面的评估和规范。
国际标准的借鉴与融合
国际标准的比较研究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国际竞争力,将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比较研究,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标准的互认与衔接
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互认与衔接,推动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的国际统一和协调。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推动企业采用更加环保和资源高效的技术和工艺。
职业健康与安全
随着社会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将更加注重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保护,推动 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
0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未
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与标准更新
新材料的应用
持续监测与更新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企 业设计卫生标准将更加注重对新材料 的评估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环 保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将更加注重持续监测和 更新,以确保标准能够及时反映最新 的技术和工业发展趋势。
劳动卫生标准
劳动卫生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是劳动卫生立法的组成部分,是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
我国劳动卫生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地方标准三项。
国家标准是指对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生产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各部门、各地区统一执行的标准。
部标准是指全国卫生系统专业范围内应统一执行的标准。
尚未制订国家标准和部标准,但根据地区特殊需要而由地区制订的标准,称为地方标准。
从适用的对象来看,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适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的设计卫生标准; 一是要求现有企业执行的卫生标准。
制订或修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的原则,是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在制订或修订过程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现有的基础出发,并考虑到经济、技术的现况和发展,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重视有关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制定或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应采取现场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充分的科学依据,包括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资料,和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或实验研究,尚应同时提出相应的测试方法。
对外国的标准,经过具体分析或进行必要的验证,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可直接采用。
劳动卫生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医学科学、工业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不断进行修订或补充。
1981年我国成立了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
此委员会系制订或修订卫生标准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属卫生部领导。
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制订卫生标准的工作计划和科研规划的建议; 组织审查和修订卫生标准,提出技术审查意见; 审议与制订卫生标准有关的科研成果等。
委员会下设有劳动卫生标准分委员会,担当劳动卫生标准方面的上述任务。
我国的劳动卫生标准,是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经验,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逐步趋于完善的。
195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
经初步实践的检验,作了补充和修订,于1962年正式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 1—62)》。
关于氨气浓度标准的解释..
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4.1 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 56 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
表 2。
级别
表 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毒物 名称
行 业举例
I 级( 极度危害)
II 级 ( 高度危 害)
汞及其化合物 苯 砷及其无机化合 物(非致癌的无机 砷化合物除外。 ) 氯乙烯 铬酸盐、 重铬酸盐 黄磷 铍及其化合物 对硫磷 羰基镍 八氟异丁烯 氯甲醚 锰及其无机化合 物 氰化物
III 级 ( 中度危 害)
Ⅳ级 ( 轻度危 害)
甲苯二异氰酸酯 环氧氯丙烷 砷化氢 敌敌畏 光气 氯丁二烯 一氧化碳 硝基苯 苯乙烯 甲醇 硝酸 硫酸 盐酸 甲苯 二甲苯 三氯乙烯 二甲基甲酰胺 六氟丙烯 苯酚 氮氧化物 溶剂汽油 丙酮 氢氧化钠 四氟乙烯
氨
聚氨酯塑料生产 环氧氯丙烷生产 含砷有色金属矿的冶炼 敌敌畏生产、贮运 光气制造 氯丁二烯制造、聚合 煤气制造、高炉炼铁、炼焦 硝基苯生产 苯乙烯制造、玻璃钢制造 甲醇生产 硝酸制造、贮运 硫酸制造、贮运 盐酸制造、贮运 甲苯制造 喷漆 三氯乙烯制造、金属清洗 二甲基甲酰胺制造、顺丁橡胶的合成 六氟丙烯制造 酚醛树酯生产、苯酚生产 硝酸制造 橡胶制品(轮胎、胶鞋等)生产 丙酮生产 烧碱生产、造纸 聚全氟乙丙烯生产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表4
编号
物质名称
59
五氧化二钡粉尘
60
钡铁合金
61
苛性碱(换算成NaOH)
62
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
63 氨
64
臭氧
65
氧化氮(换算成NO 2 )
66
氧化锌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编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编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一次日平均一次日平均1一氧化碳20氨2乙醛21氧化氮第七十二条食堂的位置要适中,一般距车间不宜过远,但与有毒车间不得相邻设置,并应避免有害因素的影响。
食堂内应设洗手、洗碗、热饭设备。
厨房的布置应防止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并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和防尘、防蝇、防鼠措施。
第七十三条厕所与作业地点的距离不宜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
车间内的厕所,一般为水冲式。
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计算进行设计。
男厕所100人以下,每25人设一蹲位;100人以上每增50人,增设一个蹲位。
女厕所100人以下,每20人设一个蹲位;100人以上,每增35人,增设一个蹲位。
男厕所内,每有一个大便器,应同时设小便器一具(或0.4米长的小便槽)。
水冲式厕所内,应设洗污池。
第四节妇幼卫生用室第七十四条女工卫生室最大班女工在1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应设女工卫生室,且不得与其他用室合并设置。
女工卫生室由等候间和处理间组成。
等候间应设洗手设备及洗涤池。
处理间内应设温水箱及冲洗器。
冲洗器的数量应根据设计计算人数计算。
按最大班女工人数,100~200名时,应设一具,大于200名时每增加200名应增设一具。
最大数量女工在100名以下至40名以上的工业企业,亦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设置简易的温水箱及冲洗器。
第七十五条乳儿托儿所全厂女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工业企业,应设乳儿托儿所,其床位应按最大班女工人数的10~15%计算。
乳儿托儿所应由以下房间组成:乳儿生活室、哺乳室、厨房(配乳室)、盥洗室、隔离观察室及工作人员办公室等。
50个床位以下的小型乳儿托儿所房间组成可以适当简化。
乳儿生活室的使用面积应按每个床位2.5平方米计算,并可采用木质地面。
乳儿托儿所的位置,应在女工较多的车间附近,但不得设在放散有害物质车间的下风侧。
建筑物应保证有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并应有户外活动场地。
《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劳动总局实行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2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他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4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第5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 J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文发布者:来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对于产生显着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第五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合理规划工厂布局,将生产区、生活区、辅助设施区等功能 区进行明确划分,保持安全距离,减少交叉污染和相互干扰 。
工艺与设备卫生要求
工艺流程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卫生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有害物 质的泄漏和污染。
修订内容
针对工业企业的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对通风与换气、采光与照明、噪声与振动等 方面的卫生标准进行修订,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完善措施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更加具体的卫生标准,同时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 业和公众对标准的认知和执行力度。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的意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 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词
注重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VS
详细描述
该钢铁企业注重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环保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广应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某制药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实践
总结词
严格把控质量,保障药品安全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如ISO 14001、OHSAS 18001等。
行业标准
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 气中有害物质限值》等。
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内 容
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厂址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避免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生产活动对环境的 污染。
个体防护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 档案,对有职业病风险的员工进行个 体防护指导,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 识和能力。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续表续表注:(1)表中最高容许浓度是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所不应超过的数值。
工作地点系指工人为观察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端一般不低于。
如低于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
第四十六条自然通风应有足够的进风面积。
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并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
第四十七条产生大量热或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其最大边作为外墙。
如四周均为内墙时,应采取措施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
第四十八条当室外实际出现的温度等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车间内作业地带的空气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每小时散热量小于20千卡/立方米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
(二)每小时散热量20~100千卡/立方米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
(三)每小时散热量大于100千卡/立方米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
注:(1)作业地带系指工作地点所在的地面以上内的空间。
(2)在通风室外计算温度较低的地区,当作业地带的空气温度按本条设计确有困难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本标准第四十九条表5中对工作地点的要求。
(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规定,应按现行的《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执行。
第四十九条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
其室内外温差的限度,根据各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表5第五十条某些企业或车间(如炼焦、平炉、轧钢等)的工作地点温度确受条件限制,在采用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表5要求时,可再适当放宽,但以不超过为限。
同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工人休息室,休息室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室外温度。
第五十一条特殊高温工作地点,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驶室、轧钢机的操纵室、拦焦车的驾驶室等需有良好隔热,并应设小型空气调节机组或采取其他有效降温措施。
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摘录)TJ 36-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摘录)
TJ 36—79
表1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注:①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容许值。
②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的最大容许值。
③本表所列各项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现行的《大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④灰尘自然沉降量,可在当地清洁区实测数值的基础上增加3~5吨/(平方公里·月)
表3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表4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注:①表中最高容许浓度,是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所不应超过的数值。
工作地点系指工人为观察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如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算为工作地点。
②有(皮)标记者为除经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
③工人在车间内停留的时间短暂,经采取措施仍不能达到上表规定的浓度时,可与省、市、自治区卫生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在作业时间短暂时可予放宽: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一氧化碳浓度可达到50毫克/立方米;半小时以内可达到100毫克/立方米;15~20分钟可达到200毫克/立方米。
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之间须间隔2小时以上。
**含有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宜不超过1毫克/立方米。
***其他粉尘系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粉尘。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一)环境卫生:
1.1 紧急情况下,工厂、仓库和行走通道应及时清扫,保持清洁。
1.2 工厂和仓库内固定机器设备周围区域和行走通道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垃圾。
1.3 工作设施的四个角落的工艺管道应定期拆清、擦洗,保持一定清洁度。
1.4 生产车间禁止抽烟,违者处罚。
(二)消毒卫生:
2.1 工业企业的厂房应定期进行灭菌消毒,每月一次或按需要调整。
2.2 厂房内使用清洗剂,如果必要,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和吸入。
2.3 将更新购买的成品放在分隔区域或暂存区域,并给予必要的清洁卫
生处理。
(三)人员卫生:
3.1 做好工业企业主要机器操作人员的体温检测等身体检查,确保职工
是健康状态。
3.2 工业企业应于室内设置洗手台,定期消毒此处的水池和玻璃的内面,严禁职工用水池洗澡或洗衣。
3.3 严格执行厂内个人饮食、衣着和卫生习惯,禁止打扰他人的活动。
(四)工厂规划:
4.1 工厂的每个房间应有自然通风,控制室内温度在舒适的范围内,湿
度室控制在 45% ~ 85% 之间。
4.2 工厂应加强防火和安全设施,严禁玩火或发生可燃性火灾。
4.3 工厂建筑应遵守公共安全和相关规定,建材应为耐火材料,确保安
全及方便的消防措施的执行。
4.4 每个厂房的出口、行走道、移动部件间隔以及工控机系统和电力系
统全部应做好分隔,以防止因运行而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环评:常用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
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整理)1、大气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1.1.1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1.1.2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其他项目浓度限值1.1.3 环境空气中镉、汞、砷、六价铬和氟化物参考浓度限值1.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注:(1)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容许值。
(2)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的最大容许值。
(3)本表所列各项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卫生部批准的现行《大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4)灰尘自然沉降量,可在当地清洁区实测数值的基础上增加3-5吨/平方公里/月。
2、水环境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1.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1.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3、声环境3.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3.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表 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 dB(A)。
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 1 中相应的限值减 10 dB(A)作为评价依据。
3.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表 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 dB(A)。
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
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参照GB 3096 和GB/T 15190 的规定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执行相应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劳动总局实行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2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他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4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第5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6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7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8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
第9条在工业区或厂区内布置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或车间时,应避免互相影响。
第10条建筑物的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应防止过度日晒。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相对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由地面到屋檐)。
第11条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外,不得设置其他居住房屋。
第12条设计产生有害工业废气的工业企业时,应积极改革工艺流程,使之少产生或不产生废气;对于还必须向外排放的有害废气,应采用行之有效的废气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等措施。
并根据当地规划和自然条件的特点,使排入大气经扩散稀释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第13条产生有害因素的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的宽度,应由建设主管部门商同省、市、自治区卫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1第二节给水卫生第14条工业企业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15条生活饮用水管道通过毒物污染区时,或与排水等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执行。
第16条工业企业的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以生活饮用水作为生产备用水源时,两种管道的连接处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生活饮用水。
当生产用水和生活饮用水采用同一管道供水时,其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水质标准。
向有毒生产设备供水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有毒物质进入管道,污染生活饮用水。
注:以城镇自来水作为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并有可能向有毒生产设备供水时,同样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有毒物质污染城镇自来水。
第17条工业企业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不得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
必须连接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应取得当地卫生、环境保护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三节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卫生防护第18条在设计产生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时,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并将废水的综合利用、清污分流、循环使用等措施纳入生产工艺流程,应少排或不排有害废水,减少或消除废水中有害物质。
对于生产中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有害工业废水,应符合本标准第2条的规定。
第19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有完善的收集、必要的处理和排放系统,防止污染厂内外环境。
几种工业废水混合时能形成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等)和大量不溶性物质时,应分别处理后,方准排入厂内同一排水管道。
工业废水排入城镇排水管道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20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工业废水,应积极处理、慎重利用,并应符合现行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关水源卫生防护的要求。
当不能达到终年利用,而必须排入地面水体时,应符合本标准第21条的要求。
第21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经必要的处理,方准排入地面水体。
当其排入地面水体后,下游最近用水点的水质,应符合表2、表3的要求。
注:①最近用水点是指排出口下游最近的城镇、工业企业集中式给水取水点上游1,000米断面处,或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取水点。
②在城镇、工业企业集中式给水取水点的上游1,000米及下游100米的范围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③地面水的流量应按最枯流量或95%保证率的最旱年最旱月的平均小时流量计算。
污水按排出时最高小时流量计算。
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表2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3第22条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排入不能发挥稀释能力或不宜考虑稀释作用的地面水时,排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质,应符合本标准第21条表2、表3的要求。
第23条水力排灰、冲渣、尾矿和洗煤等废水,必须经过处理符合本标准第21条的要求时方可排入地面水体。
第24第为防止污染地下水源,有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渗坑或渗井等。
输送有害工业废水的管道和明渠,应防止渗漏。
能散发有毒气体的工业废水,在流入处理设备前,不得采用明渠。
第四节废渣处置第25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渣,应积极采取综合利用措施。
凡已有综合利用经验的,必须纳入工艺设计。
利用有害工业废渣,必须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废渣堆放或填洼时,应有防止扬散、流失、淤塞河道等措施,以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26条含汞、镉、砷、六价铬、铅、氰化物、有机磷及其他毒性大的可溶性工业废渣,必须专设具有防水、防渗措施的存放场所,并严禁埋入地下与排入地面水体。
第三章车间卫生第一节防尘、防毒第27条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的原料。
第28条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二)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三)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第29条产生危害较大的粉尘、有毒物质或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车间,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
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
经常有液体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
第30条产生汞、砷等剧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毒物的材料。
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31条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第32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4④本表所列各项有毒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现行的《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第33条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本标准第32条表4的要求。
第34条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乙酸酯类)的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最高容许浓度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应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第35条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
相邻车间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不利影响。
第36条为了更好的保证车间空气达到本标准表4的要求,机械通风送入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本标准表4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的30%。
第37条空气中含有病原体(如毛类、破烂布等分选车间)、极难闻气味的物质(如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车间,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第38条供给车间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
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车间,有局部排气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上部送入空气。
第39条容易凝结蒸气和积聚粉尘的排气装置,以及物质混合时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更有害的混合物、化合物的排气装置,不得联成一个排气系统。
第40条局部排气装置排出浓度较高的有害物质,应经过净化回收处理,达到本标准第12条规定时,方可向大气排放。
第41条在车间的生产中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时,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
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
第二节防暑、防寒、防湿第42条为了达到防暑的目的,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工人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
第43条为了减少车间内热量的散发,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二、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三、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四、便于对热源采用各种有效隔热措施;五、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
第44条热车间宜设有避风设施的天窗。
天窗和侧窗应便于开关和清扫。
第45条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米,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
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米。
如低于4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