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 , 如图3 。当然 , 如果在压裂井旁
有 深井 可 供观 测 , 并在 观测 井 中放 置 多级 井下 检 波器 与浅 井 监测 同 时 进 行 观 测 , 或 在压 裂 前后 进 行 一 次 3 D3 C VS P , 可 以更 好 地 提 高 裂 缝 监 测 的 成 果 质 量 。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 1 3 ・
2 . 3地面微地震 监测技术
成立于 2 0 0 3 年 的美 国 Mi c r o S e i s m i c ( MS I ) 公 司是 地 面微 地 震 监 测 技 术 的 积极 开 发 和 推 广 者 。它 是 在
●I
监 测 目标 区域 地 面 上 布 置 大量 监 测 站 点进 行 微 地 震 监测( 见 图2 ) , 通 过 监 测 数据 确 定微 地震 事 件及 其 震
图 2 地 面微地 震 监测 示意 图
地 面 监测 方式 可 直接 获 得微 地震 源 的二 维坐 标 ,
对 于准确描绘储层 中压裂缝的位置形态是非常有利 的, 这 是 地而 监’ ? 贝 4 方 式 的一个 优 势 。 由于微地 震 的 能 量很小 , 若 被压 裂 的储 层很 深 , 则微 地 震 波 的信 号 就 很难被布置于地而的传感器识别 , 所以地面监测方式 适合于较浅的压裂储层。
水平井 , 压 裂 施工 形 成 的人 工 裂缝 形 态较 为简 单 , 无 需 采取 特殊 技术 措施 即可保证 压裂 施工 的成 功 , 对 于 井 眼方 位 角较 大 的水 平 井 , 压 裂形 成 的人工 裂缝 扭 曲 严重 , 导 致 近 井 人工 裂缝 形 态 复 杂 , 极 大地 增 加 了压 裂 施 工 难度 。 因此 根据 地 应 力 的方 向优化 钻 进 轨迹 设计 , 对钻 井与压 裂 改造意 义重 大 。
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方法及应用
this paper,at first,microseismic fracture monitor basic principles are
introduced,including acoustic emission(AE), Mohr-Coulomb theory,fracture
mechanics rules. Secondly,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ntional fracture
monitor(dip compass, well temperature test, radioactive measurement, potential
method, etc.) and microseismic fracture monitor, showing microseismic fracture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4 1.4 创新点及研究成果............................................................................................................5 第 2 章微地震压裂监测原理...........................................................................................................6 2.1 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6
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震监测技术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132年,中国汉代的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该仪器通过感知地震波的传播方向,能够初步监测地震的发生和方向。
现代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则起源于19世纪末期,随着地震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地震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波监测、GPS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方法。
地震波监测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布设地震台网,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确定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
GPS监测则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地壳运动和变形,提供地震前兆和震后变形信息。
卫星遥感监测通过卫星影像和雷达数据,监测地震引发的地表变化和地震灾害范围,为灾后救援和恢复提供重要信息。
在防震减灾中,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通过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为人们逃生和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例如,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发出预警信号,成功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
其次,地震监测技术可以用于地震灾害评估和响应。
通过地震监测数据,可以迅速评估地震的破坏范围和严重程度,制定科学的应急响应方案。
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监测数据,迅速评估了震中位置和震级,为救援队伍的部署和灾区救援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震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规划。
通过长期监测和积累地震数据,科学家可以研究地震的发生规律和前兆现象,提升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通过对地震台网数据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一些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应力变化等,为地震预测提供了重要线索。
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无论是在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我们都无法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对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与理解至关重要。
在地震科学领域内,地震的观测、预测、监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滞后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地震科学的未来展望与变革也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地震观测技术现状与挑战地震观测是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
地震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不同地震波和速度波的行程时刻、强度和频率等来研究地球内部和一些地球板块的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观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精度不断提高,但是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观测区域覆盖范围小地震观测站的数量和分布地区的密度问题是地震观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全球仅有大约3000个地震观测站,尤其在亚洲洲的观测点非常少,这使得人们难以有效监测到新型地震事件,地震观测范围难以覆盖更广的地理区域,也对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观测站设备老旧地震观测站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难以胜任新型科学技术对地震观测的需求。
目前,许多地震观测站的设备都比较老旧,技术含量低,无法满足现代地震学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要求。
二、地震预测科学挑战地震预测是预测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和频率的一种科学活动,是研究地震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的一种方法。
地震预测可分为短、中和长期预测。
然而,地震预测尚面临一些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中包括以下几点:1.缺少可靠的预测方法地震预测的有效技术是目前无法开发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力学等多领域的数据都需要整合到一起,来建立更精确、更可靠的地震预测系统。
目前,现有的地震预测方法准确率总是不稳定,预测时间不够精确,因此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和应对紧急情况。
2.预测时间过短短期预测是指在地震前几个小时或几天内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预测方式需要快速响应和高准确度,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些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紧急响应。
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地震是一种具有摧毁性的自然灾害,为了提早预警和应对地震灾害,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本文将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减少地震灾害中的作用。
一、国内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在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地震预警技术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距离来进行预测的,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该系统只能提供很短的预警时间,并且存在较大误报率。
近年来,借助于先进的地震监测设备和信息处理技术,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了全国覆盖,并且能够在地震发生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发出预警信息。
这一成就离不开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技术的进步。
我国地震台网已覆盖全国范围,并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高精度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够准确监测地震活动,并将监测数据快速传递到地震预警中心。
地震预警中心则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
二、国外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与我国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日本是全球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并且在发生强震时能够启动自动化的安全措施,比如关闭电梯和停止高铁等。
美国也在地震预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发地震预警系统,并逐步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地震监测台网。
美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州等地进行了实际应用,并为公众提供了可靠的地震预警服务。
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土耳其、意大利等,也在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这些国家都重视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并且希望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三、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地震预警系统对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让有关部门和公众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措施。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的地下工程动力监测技术。
随着设备硬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出现了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热。
本文介绍了微震技术的特点及微震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
根据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概括了该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和防灾减灾监测的若干方面的应用。
0 引言微地震监测技术(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简称MS)基于声发射学和地震学,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监控技术。
它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
当地下岩石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发生破裂、移动时,产生一种微弱的地震波向周围传播,通过在破裂区周围的空间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并实时采集微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采用震动定位原理,可确定破裂发生的位置,并在三维空间上显示出来。
1 微震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历史[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最早始于上世纪初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的金矿开采诱发的地震监测。
南非对微地震的早期监测是采用常用的地震监测仪器,20多年后,60年代大规模的矿山微震研究在南非各主要金矿山展开,并随之在l970-1980年代以来各采金矿山先后建立了矿山微震监测台站。
到上世纪中叶,在波兰、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采矿大国都先后开展了矿山地震研究,且随着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多通道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也开始得到应用,最突出的有以美国斯波坎的Electrolab公司为代表研制和生产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在美国的金属矿山得到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在非矿山行业之外的核能、地下油气存储库、地下隧道工程等领域也得到应用,如加拿大原子能地下实验室就采用了微震监测系统口。
近年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下灾害救助等方面,也得到应用。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展望地震,这一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常常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伤痛。
为了提前感知它的到来,减少其造成的危害,地震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当前,地震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地震台网的建设日益完善。
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地震监测台站,这些台站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仪器,实时捕捉着地球内部的微小震动。
这些台站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监测网络,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
地震仪是地震监测中的核心设备之一。
现代地震仪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能够检测到极其微弱的地震波信号。
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特征。
除了传统的地面监测手段,空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地震监测。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面的形变来间接反映地震活动。
在地震发生前,地壳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形变,卫星能够捕捉到这些变化,为地震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
另外,深井观测技术也为地震监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在深井中安装传感器,可以更直接地获取来自地球深部的信息,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孕育过程。
然而,现有的地震监测技术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虽然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地震的基本参数,但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测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地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们对这些因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监测精度方面,尽管仪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但在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或复杂的构造区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而且,地震监测台网的覆盖范围也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海洋地区,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展望未来,地震监测技术有望在多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们将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量的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有望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特征,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将不断提升监测的性能。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国内外现状_赵争光
概念
岩石破裂声发射实验(据Bohnhoff et al, 2010)
2016/10/28
美国内华达州火山灰凝灰岩矿井试验中水力裂 缝因天然裂缝发生偏移(据Fisher,2011)
微地震监测原理
各种监测方式对比
2016/10/28
微地震监测原理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地面监测
• 星形排列(FracStar) • Patch Array • 标准网格 • 台站式
微地震监测原理
国内地面主要监测方式
左图:Spectraseis地面台站式监测观测系统 下图:其中一条测线剖面微震事件(5-90Hz滤波) (Birkelo et al., 2012)
采集参数
• 200个三分量检波器 • 间距:250m • 覆盖面积:11km2 • 高灵敏度:1500V/m/s • 带宽:0.025-100Hz
是目前压裂施工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项监 测技术。该项技术利用了对储层进行水力压 裂的过程中会诱发大量微弱地震,通过接收 这些微地震信号并进行震源作图,可得到裂 缝的方位、长度、高度及缝型等参数。
2016/10/28
微地震监测示意图(MicroSeismic Inc., 2014)
概念
微地震监测原理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 国内外现状
赵争光
Zhengguang Zhao
Centre for Geoscience Computing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zhengguang.zhao@.au
October, 2016
汇报提纲
一 微地震监测原理 二 微震技术发展历程
内涵
震源机制反演
速度建模
滤波降噪 震相拾取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
1-C or 3-C 检波器 8~16 线, 800~1000道 准备时间: 5~10 天
2023年11月5日7时34分
100~600 3-C 检波器 适合于多井多段 准备时间: 2~4 周
微地震的监测方式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配套软件
GeoEast-VSP
32
2023年11月5日7时34分
配套软件
目
录
一.概 述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1,井中监测 2,地面监测 3,浅井监测 4,方法对比 5,微地震监测的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30
2023年11月5日7时34分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井中监测
地面监测
浅井长期埋置
12~30 级 3-C 检波器 监测距离: 100~800m 准备时间: 2-3 天
15
2023年11月5日7时34分
Well B Well A
位置和相对时间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3、验证和优化井间隔的设计
通过微地震监测标定的裂缝模型可以用于估计支撑层位的具体位置, 然后根据油气藏模型选择排采模式。 井距太远可能会导致资源被绕过。另一方面,井距太近会增大井的 密度,因而导致成本增大,而由于邻井排采重迭区间之间井的干扰, 可能进一步导致减产。
11
2023年11月5日7时34分
前言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1、裂缝尺度描述
5m 42m
监测 结果
12
某压裂微地震事件俯视图和东西向剖面图
裂缝网络长
西翼
东翼
231
142
裂缝网 络宽
66
裂缝网络高 井轨迹上 井轨迹下
地震预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震预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科学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地震预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地震预测技术的现状目前,地震预测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准确的程度,但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地震预测技术的现状:1. 地震监测网络:各国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地震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地壳运动、地震波传播和脉动等信息,实时收集地震活动数据。
2. 地震前兆研究:地震前兆是地震发生之前的一些物理信号,例如地面异常变形、地磁场变化、地下水位异常等。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前兆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地震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以实现地震预测。
3. 统计模型: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地震活动的规律性特征。
基于这些规律性特征,他们建立了一些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未来地震的可能性和强度。
4.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震预测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大量的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可以发现一些非线性的地震活动规律,从而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尽管地震预测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地震预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科学家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虽然地震预测技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但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趋势:1. 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多种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预测体系。
通过结合地震监测网络、地震前兆研究、统计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手段,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的地震数据被产生和收集。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成为地震预测的关键。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为地震预测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摘要】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微地震监测的原理以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重点分析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稠油热采状况监测,地应力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认识和开发油气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关键词】微地震监测开发应用图1?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我们假设在o点有微小地震事件的发生,让地层剪切产生错动,因为错动而出现微地震波的震源。
有别于一般的地震勘探,这种的震源能量不强,差不多等同数十克炸药所产生的能量。
它会向外发出子波,在时间1t处纵波及横波发射到了a点,在时间2t处纵波及横波发射到了b点。
设在b点的三分量检波器检测到了p波及s 波,通过对检波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震源位置。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对生产活动中发生的微小地震进行勘测及研究,以此作为依据来控制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与地震勘探不同,微地震监测所涉及到的震源方位、发生的时间以及强度都未能知晓,根据以往记录微地震频率一般在200~1500hz之间,震发时长不超过1s。
地震记录对于微地震事件的记录,一般都脉冲清楚,同时事件越弱则频率相对更高、发生的时长更短、产生的能量更少,岩石的裂缝也会更短。
震源信号被检波器检测到后进而对资料进行整理,推断震源的方位所在,此方位就表明了裂缝的所在。
2 微地震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进展2.1 水力压裂裂缝监测随着水力的压裂会对裂缝四周不够强厚的层面(如天然裂缝、横推断层、层理面)造成影响,稳定性不够而极易产生剪切滑动,发生“微地震”或者是“微天然地震”这和沿断层发生的现象相似。
微地震所发射的弹性波频率很高,通常在声波范围内。
这种信号能够用传感器检测到,在进行数据的处理后得出震源的相关信息。
采用光缆将三分量实时采集检波器布放在压裂井旁的一个邻近井(监测井)井底对应储层深度,通过监测(压裂井)裂缝端部岩石的张性破裂和滤失区的微裂隙的剪切滑动造成的微地震信号,获得裂缝方位、高度、长度、不对称性等方面的空间展布特征。
微震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及各提供商技术特点简介
微震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及各提供商技术特点简介周乐1. 题引:微震技术简介 (3)2. 国际微震监测技术主要提供商 (4)3. 各大公司软硬技术特点及其主要业务领域 (5)3.1. 矿震研究院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IMS) (5)3.2. 加拿大ESG Solutions 公司(ESG) (6)3.3. 美国MicroSeismic公司 (7)3.4. 英国Semore Seismic公司 (8)3.5. 加拿大Microseismic Industry Consortium (mu-SIC) (9)3.6.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10)3.7. Schlumberger 公司 (11)3.8. 英国Applied Seismology Consultants公司 (12)4. 各大提供商硬件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13)5. 各大主要厂商用户群区域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14)6. 主要信息来源 (15)1.题引:微震技术简介微震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岩体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裂纹产生、扩展、摩擦时内部积聚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释放,产生微震事件。
1990年代以来,由于引入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GPS 授时定位技术、地震学相关知识,该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借助专业化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现在三维空间中实时准确地确定岩体中微震事件发生的位置、量级,从而对岩体的变形破坏的活动范围、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定性、定量评价。
微震监测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领域主要是矿山微震监测,监测并定位不稳定岩体,做出预警,还可以预测岩体对工程开展的反应,进行灾害等级评估等。
在石油开采领域,通过监测水制压裂过程中储油或储气层产生的微震信号,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得到压裂过程信息,以指导并优化工程参数设置。
在土木工程领域,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还可以进行隧道稳定性监测、边坡稳定性和大坝稳定性监测等。
中国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国际比较研究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预警地震,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研发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与国际上的相关技术进行比较研究。
一、地震监测技术的国际比较1.1 美国地震监测技术美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非常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在地震监测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美国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台网、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处理等方面。
地震台网是美国地震监测的核心设施之一,由多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震台站组成,利用地震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地震数据中心。
地震数据中心将对接收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获得有关地震的详细信息。
1.2 日本地震监测技术日本是全球地震频发区域之一,因此日本在地震监测技术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日本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仪器、地震预测和研究等方面。
日本地震仪器技术非常先进,包括地震计、地震仪和地震波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高精度地记录地震活动的各种参数,并为地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1.3 欧洲地震监测技术欧洲地区的地震监测技术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欧洲对地震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地震监测技术相对滞后。
不过,欧洲地震监测技术在地震预警领域较为先进。
欧洲地震监测技术主要通过搭建地震监测网络进行地震预警。
该网络由多个地震观测站点组成,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当地震活动达到一定的判定标准时,系统会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地震预警技术的国际比较2.1 美国地震预警技术美国地震预警技术在全球领先,被称为“地震预警之王”。
美国地震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地震监测网络实现,当地震活动被探测到时,系统会快速计算出地震的位置、规模和预计到达时间,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送预警信号。
2.2 日本地震预警技术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地震预警体系的国家之一。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综述1. 引言北美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格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成为全球油气资源领域的新热点,水平井技术、大型压裂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三项核心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世界其他地区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全球非常规油气产量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08年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49.5Gt,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921T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上升,已占到天然气产量的18%。
油气资源类型特征三角图2.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对微震监测技术的需求非常规油气指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勘探开发方式等不同于现今的常规油气藏勘探的烃类资源。
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种类也很多,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甲烷水合物等。
其中资源潜力大、分布广、具有开发价值的是页岩气和致密油等。
而中国已经在致密油和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中见到良好效果。
我国致密油气层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沉积岩;油气藏类型包括:砂岩、碳酸盐、火山岩;分布范围如图所示:西部有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部有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等;东部有辽海盆地、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台西盆地等。
这些致密油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点,极难形成自然产能。
由于成藏特点与北美页岩气类似,可以借助国外经验,实施水平井压裂、多级压裂改造,有效扩大渗流通道,并通过微震监测技术求取裂缝的空间展布范围特征、提取岩石力学参数,为进一步储层改造及开发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主要致密油分布3. 微震监测技术微震监测技术主要指在油气藏压裂、注水开采等生产过程中,利用压裂、注水诱发的类似天然地震、烈度很低的微地震现象,监测裂隙活动、油气生产层类流体的流动情况,为优化油气藏管理、致密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的微震技术。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震是地球上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它造成的破坏性极大,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创伤。
早期的地震研究依靠的是人的感觉和自然现象,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震监测技术也得以不断提高,对于预防地震和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当前,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地震前兆和预警、地震波形分析等。
其中,地震波形分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可以采用多种设备来监测地震,如地震仪、加速度计、应变计和GPS等。
(一)地震仪地震仪是一种能够监测地震波传播情况的设备,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地面的振动来记录地震波的振动情况。
地震仪的准确性与精度取决于它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
地震仪可以有效地记录并解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振幅、频率等参数,为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和地震前兆预警等提供了重要数据。
(二)加速度计加速度计也是一种测量地震振动的设备,它可以用来测量地面振动的加速度,是地震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加速度计的精度可以达到0.001g,可以测量从微小震动到大地震的振动情况。
(三)GPS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变形,通过测算地壳形变率和位移量来预测地震。
GPS技术主要是通过测量卫星信号与地面接收器之间的传播时间差异来确定位置坐标,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变形情况。
二、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不仅可以预测地震,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监测地震的震源机制、波形、前兆等。
然而,对于地震的深层参数和地震后果的预测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一)深层地震参数反演当前,深层地震参数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地震震源的机制和地震发生的深度等都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够获得的。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高精度计算来反演地震地下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二)地震前兆预警地震前兆预警是未来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震是一种具有灾难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能够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基础设施,还能够引起其他次生灾害。
因此,在地震管控中,如何对地震进行有效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有着长期的历史。
最初的地震监测技术是人工地震观测,它需要人员在地震后及时地到达灾区,并且进行各种地震数据的手工记录和处理。
这种技术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对于突发地震来说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和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地震监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根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地震预测,二是地震监测。
在前者的领域中,智能化、网络化地震预警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地震监测方面则有多种技术应用,如弹性波/走时定位技术、地磁/变形/重力监测技术、通用/分布式传感网技术等。
其中,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提升是地震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和高密度监测的关键。
由于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高密度、高频率的数据监测成为可能。
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更有效地发掘和预测地震危险性。
二、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中,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1.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无人机能够在空中进行便捷的遥感监测,通过高清遥感图像捕捉地表的细微变化和捕捉地震后的影像变化,这将会对地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处理,实现对地震的预测分析以及对地震的追踪分析。
这些数据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提高地震手段的准确度和预测精度。
3. 高精度、远距离无线电波技术的应用: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无线电波技术,能够对物理量进行非接触性的测量,降低设备的使用难度,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
4. 多传感器、多模式、多捷径的地震监测技术应用:利用多传感器、多模式、多捷径的地震数据融合技术,对地震灾害进行全面监测。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摘要微地震监测工艺包括近震研究的定位与地壳构架成像,微地震监测各类定位手段需创建不同目标函数,地震定位情况的实质为求得目标函数的极小值。
NA拥有不依靠于模型初始值选用,不会收敛与部分极小值,比以往线性近似手段有更大的精度与稳定性。
经过地震信息的震相研究,走时拾取反演能够得到地震干扰区的地震波速度系统,当前已推行使用在石油、气田勘察开发和页岩开发领域;矿山开挖中矿震、岩爆,煤和瓦斯突出,承压水突水检测;水利项目施工坝址、边坡可靠性以及天然滑坡检测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方法;运用;研究1 微地震具体定位手段微震监测方法是在地震监测方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其在原理上和地震监测、声发射监测方法一样,是依靠岩体受力损坏阶段破裂的声、能原理。
近震3D空间微地震定位忽视深度后能视为平面微地震定位情况,使用三点定位几何手段,在已知三个测量点坐标与地层介质传递速度基础上,经过三点到时就能够明确震源部位[1]。
O0是坐标原点,以R,R+ΔR1,R+ΔR2分别是半径作圆,三圆交点就是震源,如图1所示。
天然微地震出现频率相对偏低,地震震相容易区别,常体现出单事件特点。
精确的定位手段均是创建在3D空间前提下,常见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基本手段包括Geiger法、网格检索手段等线性优化途径;还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以及邻近算法等非线性优化手段[2]。
2 微地震监测运用2.1 矿山安全开挖微地震监测伴随开挖深度增大,地压、瓦斯以及地下承压水等安全情况突出,微地震监测技术起到关键的作用。
冲击地压属于矿山内损坏行最大的地压问题,出现时大小不同的煤块以较大的速度飞向巷道,对矿山设备以及人员生命的威胁较大,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3]。
统计结构显示,大概50%的矿震是因为沙砾岩等重点层损害造成的,僅有少数矿震造成了冲击地压情况,表示矿震和冲击地压的差异。
冲击地压与地震一样均是和地球中物理损坏相关联的岩体可靠性现象,其出现时均表现为较短时间内散发大量的应变能。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
2017年06月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张方(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近年来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并在钻井现场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出发,并指出目前现场施工作业时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为了较好地评估区块内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破裂发生和发展状况,更好的评估压裂效果,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和缝网系统,为井距论证和整体开发井网部署提供依据,建议在井区内优选几口井进行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裂缝系统1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技术原理近年来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并在钻井现场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建立在地震学和声发射原理的基础上,以在压裂过程中形成的小地震事件为目标,通过展示裂缝空间立体形态达到裂缝监测的目的。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层原有应力受到压裂作业干扰,使得射孔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应变能量升高,井筒压力迅速升高,当压力大于岩石的抗压强度时会导致岩石破裂变形,进而形成裂缝扩展,在应力释放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进而形成微地震。
微地震一般发生在裂缝之类的断面上,通常裂缝范围在1-10m 之间,频率范围一般在200-1500Hz ,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小于15s 。
微地震在地震记录上具有以下特点地震能量越弱其地震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短破裂长度也越短。
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通过监测站收集被检测井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波,并对收集到的微波信号进行处理解释,根据直达波的时间确定震源具体位置。
目前微地震解释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微震事件出现的空间展布,计算裂缝网络方位、长度、宽度、高度;(2)随着压裂施工的进行,破裂事件不断发生,破裂事件出现的速率与压裂施工曲线的对应关系;(3)根据微震事件出现的空间位置,结合地震剖、测井资料,解释裂缝扩展与地层岩性、构造相互关系;(4)评估压裂产生的SRV ;2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技术难点与技术对策2.1难点分析(1)在实时监测,一般需要检验速度模型的合理性,但是,现场实时监测中调整速度模型的难度较大;(2)在监测过程中,对于信噪比低的事件,自动识别程序难以自动识别;(3)在监测过程中,可能有个别事件明显偏离它的真实位置,以及个别事件P 波和S 波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结果不合理,对现场实时处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一、国内技术应用现状
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1、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截止2011年11月,东方物探公司已成功对11口钻井实施了压裂微地震监测。
2、同年,华北油田物探公司针对鄂尔多斯工区大力推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率及单井产量的要求,2011年年初就对微地震检测技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对检波器、记录仪器、处理软件进行实际考察。
他们与科研院校合作,在鄂南工区富县牛东4井与洛河4井开展微地震监测裂缝评价技术攻关,采用微地震技术对储层压裂进行监测,结果与人工电位梯度方法(ERT)监测结果一致。
该公司还通过组建微地震监测项目组,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并与科研院校“高位嫁接”,开发微地震检测特色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3、近年来,胜利油田积极开展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并把它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技术储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非常规油气藏将成为胜利油田的一个重要接替阵地,而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勘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通过开展对国内外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现状、微地震压裂检测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及裂缝预测方法、目前成熟的处理反演软件、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实例分析等方面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技术实用性及其发展方向,为胜利油田下一步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更好地为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服务。
二、国外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矿业局就开始提出应用微地震法来探测给地下矿井造成严重危害的冲击地压,但由于所需仪器价格昂贵且精度不高、监测结果不明显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推广。
近10年来,地球物理学的进展,特别是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小范围内的、信号较微弱的微地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为了验证和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岩石工程(如地热水压致裂、水库大坝、石油、核废料处理等)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国外一些公司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联合,进行了一些重大工程应用实验。
如1997年,在美国德州东部的棉花谷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水压致裂微地震成像现场实验,以验证微地震成像技术的实用价值。
该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微地震成像技术相对于其它技术来讲,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经济实用及可操作性强,很有发展潜力。
美国之所以成为目前世界上页岩油气开发的领跑者,就是因为它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地面、井下测斜仪与微地震检测技术相结合先进的裂缝综合诊断技术,可直接地测量因裂缝间距超过裂缝长度而造成的变形来表征所产生裂缝网络,评价压裂作业效果,实现页岩气藏管理的最佳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
①、测量快速,方便现场应用;
②、实时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位置;
③、确定裂缝的高度、长度、倾角及方位;
④、具有噪音过滤能力。
1、英国
P.Young教授领导的KEELE大学应用地震实验室,主要从事岩石力学方面的微地震基础应用研究,主要分为3个方向:震源力学、微地震成像及岩石力学。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揭示岩石在外界条件(如承载、温度、渗流压力等)变化时裂纹初始结晶、凝聚接合及其扩展的机理,研究岩石宏观损伤、破裂的监测技术。
位于加拿大金斯敦的工程地震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出自P.Young教授的门下,该组织主要进行工程实际现场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岩石地下工程微地震系统的构建、微地震信号采集、处理及分析,编制的软件可以实时进行微地震事件定位。
2、澳大利亚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初步证明微地震可在现场附近进行观测,并能对其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研究。
微地震研究取得的良好效果,为采矿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益信息,极大地激发了矿业公司投资进行此类监测及研究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ISRO已完成15个矿的微震监测试验,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经验,为微地震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和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姜福兴教授为首的矿山微地震研究团队在吸取国际上微地震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矿山的不同灾害,研制了系列微地震检测仪器、传感器和软件,已经形成了灾害监测、评价和治理的成套技术和装备,并在多个矿山取得了成功应用。
研究团队由采矿工程、仪器仪表、地球物理、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博士、教授和研究生组成。
通过承担大量国家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在理论、技术和装备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安全难题。
目前推出的微地震检测成套技术和装备,是在这些重要项目的基础上开发的。
3、南非
于1939年设计并布设了五个机械式地震仪,在地面组成台阵,主要为矿震定位。
虽然自矿区开采以来地震活动性和采矿的关系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但是,是Gane等人在Witwatersrand 地区第一次描述了深部金矿开采和地震活动的直接关系。
4、加拿大
国家原子能公司为监测深部开挖引发的大应力集中,防止其造成危害,采用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定量评定损伤程度,并监测所存放在地下的放射性核燃料扩散到周围地下水中的可能途径,以防造成污染。
该研究机构为了保证置放核燃料的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在-420m水平开挖了一条直径3.5m、长46m的实验隧道,进行专门研究,称为地下实验室URL。
其开挖围岩主要是低渗透性硬岩,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地下坚硬围岩开挖引发的柱状隧道损伤。
在传统的应力、应变监测的同时,进行了详细的微地震监测,使用了分布在开挖体周围的16个三分向加速度计,在一年的时间内记录并定位了大约10000个微地震事件。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科研工程,围绕这一项目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重点内容是微震事件分布、能级、机理及其与岩石变形的关系,依据现场实测结果来建立和分析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