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_叶浩生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18章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8章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和详解1.心理学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思想对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产生过影响?答:(1)斯宾塞的心理学思想斯宾塞在其代表作《心理学原理》中强调了心理的细节和生物进化,对心理学和物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他认为所有心理现象包括知觉、推理等等都与神经机制有关。
所有的智力均可根据连续的心理状态的联想而得到解释。
②他认为智慧的生长有赖于这一规律,当任何两种心理状态紧靠在一起相继发生时,便会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如果第一种状态后来重新发生,那么第二种状态便会有随之而发生的倾向。
可见,斯宾塞试图根据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感觉运动来推导出心理的联想规律。
③他认为虽然在高级和低级中枢中,神经元的活动依赖于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但他更赞同功能的组织化。
④他还初步阐述了分布表征的思想,认为分布表征实际上就是不同网络的交叉和关联以及在任何网络中的“弥漫性局部化”。
⑤他明确反对知觉的“祖母细胞”概念,认为任何心理现象实质上都是神经细胞整体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细胞活动的结果。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极有启发。
(2)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詹姆斯主要是根据大脑的活动来理解主观的心理现象,根据神经中介联想来描述大脑的功能的。
在其代表作《心理学原理》中,他讨论了建立在同时性联想和继时性联想基础上的神经心理学的功能。
①他认为“当两个基本的大脑过程被同时激活或继发激活时,一个过程的再次激活将导致把兴奋传导到另一个过程”(James,1890),这就是其“神经习惯法则”。
②詹姆斯相信大脑皮层中感觉功能的粗略局部化,初步阐发了分布表征的思想,把所有的联想都界定为介于构成元素与整体之间,认为普通的联想并不要求大量的重建,但可在两个个体思想A和B之间的联想的混合部分中插入一个图表。
③詹姆斯还探讨了神经抑制的机制,他认为“抑制不是一种偶然的事件,它是我们大脑生活的必要的连续不断的要素”。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桑代克提出了一种用当代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术语来说是亚符号而非操作性的神经联想理论。
心理学融合提升学科教育论文
心理学融合提升学科教育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各个学派的纷争;心理学的分裂;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化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史的展望;结束语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人们开始围绕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学派是第一个与构造主义学派相对立的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产生无疑让心理学的研究焦点从意识层面的研究转入潜意识层面、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他的潜意识决定的、人性本是善良的,人是有尊严的人,是有价值的人、从学科的意义谈心理学的分裂、一个学科要称之为“学科”,就需要有它的规范和标准、企图融合心理学各个学派的一些人的尝试和局限、进化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新发展趋势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支撑该时代发展的学派观点,并且各个学派观相互之间很难融合,在当代都自成一体,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派观点。
通过对英文的discipline的解析,不难发现心理学的各个学派正处于危机之中。
虽然早期的心理学家也曾经试图融合其他学派的观点到自己的学派中来,但是由于这些融合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融合,或者说融合的很少,其作用也只是昙花一现。
近年来,进化心理学以一种融合各个学派的姿态呈现,并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与此同时,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也提到心理学应该融合,他的范式学说在学术界有不小的影响。
展望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似乎已经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整合心理学的学说,使心理学在整个学术界都能被不同的人们所认可,使它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关键词]分裂融合学派进化心理学一、各个学派的纷争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踏上了科学的道路,人们开始围绕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各个学派也相继产生,并发展出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学派观点。
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来源于感觉印象,而感觉所提供是一些简单的观念或元素。
西方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主义的困境_叶浩生
2002年7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uly,2002 第4期Jo urnal of N anjing N or m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N o.4西方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主义的困境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西方心理学在研究课题、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和组织机构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裂现象。
面对这种分裂现象,不少心理学家为之焦虑,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其中以美国心理学家斯塔茨等人所倡导的整合主义最为引人注目。
整合主义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试图以贯彻客观性原则,严格遵循客观方法来作为统一心理学的方式。
由于整合主义的基础是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因而整合主义受到了不少批评,面临着尴尬的困境。
心理学的整合只能是多元化的整合,这种整合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同时又允许多样化成分的存在。
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成分之间是可比的、和谐的,而不是矛盾,冲突的。
通过释义学式的对话,增进相互的了解,这种基础是可以建立的。
关键词:整合主义;西方心理学;释义学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2)04-0102-08西方心理学自从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相互竞争,互相排斥,有时甚至达到炽热化的程度。
近年来,学派的争吵趋于平静,但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却又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和分裂,以至于心理学家经常产生诸如“心理学会不会解体”之类的疑问。
整合主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它力倡心理学的统一,试图构建统一心理学的宏大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心理学的分裂状况及其心理学家对它的反应,然后阐述整合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其局限性,最后提出我们对心理学整合问题的看法。
一、西方心理学的分裂及其心理学家的反应从历史上讲,心理学从来就不是统一的学科。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建立实验心理学的同时,认为实验的方法只能研究低级的心理过程,因此他又设计了通过对语言、神话和风俗的分析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民族心理学。
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_叶浩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叶浩生 摘 要 传统心理学执著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心理学的破碎与危机。
若要克服危机,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则首先必须吸收系统的思想方法,实现思维方式从还原思维到整合思维的转变。
这一转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2.从元素组合认识方式到综合分析认识方式的转变;3.从“上向因果关系”的单向思维到“双向因果关系”思维的转变;4.从物理科学的统一观到系统论的科学统一观的转变。
关键词 心理学 还原论 系统论 整合当代心理学处于支离破碎、恶性分化的危机之中,而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除了学派的门户之见影响外,传统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因此,若要克服这种危机,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则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倡导系统的思想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中的表现,然后阐述现代系统方法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学影响,最后论述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的几个方面。
一还原(reduction)一词的基本含义是化简、减少、降级、归并、分解等等。
还原方法把较高层次的事物、事件或关系分解、剖析为较低层次的组成部分,用低层次组分(co mpo nent)的特性及其结合方式推断高层次事物的特性。
作为一种探索事物的手段,还原方法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事物的整体和组分之间关系,因为人对整体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表象的感性的整体开始的,经过知性的抽象,把整体分解为组分,再进而达到理性的整合,形成对整体的理性认识。
可以说,还原方法是人们的认识由感性的整体到理性的整体中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还原论(r eductio nism)则是一种极端的还原方法,它无限夸大还原方法的作用和使用范围,把较高层次事物的性质看成是由较低层次的组分性质机械累加的结果,并试图把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归结为低层次组分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直接结果是以还原的方式看待一切事物,无论是否适合还原,皆以还原的方法进行分解,以至于形成一种形而上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
叶浩生版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一、有关冯特的著作:(了解)冯特的《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被认为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是一部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著作。
二、冯特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学的对象:人类的直接经验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内省法(2)民族心理学的方法三、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感情四、对冯特的评价(重点)⑴历史贡献:(1)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2)创立了实验心理学(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⑵历史局限:(1)理论体系庞杂又混乱(2)主观唯心主义倾向(3)具有内省主义倾向(4)具有元素主义倾向第二节艾宾浩斯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过程:首先,艾宾浩斯创造了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
其次,艾宾浩斯创造了节省法。
第三章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一.哲学基础: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联想主义二.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2.研究任务:研究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的方式和规律是什么:意识经验:感觉、感情和意象怎么样:寻求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接近律为什么:身心关系——身心平行论3.研究方法:系统内省法:注意(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记录(准确性)4.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
三.铁钦纳的构造注意与冯特心理学的关系继承:1.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将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发展为主导经验和丛书经验)2.关注人类情绪和情感问题(将冯特的感情三维度说发展为一个维度:愉快—不愉快)3.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发扬:1.把元素主义推向极端2.扩大了内省法的研究范围(研究记忆和思维等高级活动)3.发展了冯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体系4.突出了冯特心理学的分析性改造:把综合作为验证心理元素分析是否正确的一个途径。
四.对铁钦纳及构造心理学的评价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派2.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资料3.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培养了一批有建树的心理学家局限:1.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只局限于意识经验)2.反对应用心理学,脱离了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大大削弱了其生命力3.具有内省主义和元素主义倾向第二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哲学和科学基础: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心理学思想(1)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2)心理适应机能(3)行为选择(4)个别差异高尔顿的差异心理学思想主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环境决定的一.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一)研究对象:心理生活的现象和条件(二)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内容1、意识流学说:(1)意识是私人的(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4)意识具有选择性2、自我理论:客体自我和主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主体自我是客体自我的觉知者3、习惯与本能习惯的功能:(1)简化达到一个既定目的的行为,使行为更加准确和省力(2)习惯可以减少行为所需的意识性注意(3)习惯具有社会功能本能,受习惯的抑制,具有可变性,受心理活动的调节与习惯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记忆。
释义学与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
释义学与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叶浩生摘 要:主流心理学表现出经验主义、个体主义和普适主义的方法论特征。
这些特征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境,表现在心理学的破碎和分裂、引发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与社会文化的脱节。
释义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经验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的方法论,其质化的研究方法更适合心理现象的探讨。
同时,释义学对理解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强调对于克服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和普适主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释义学;心理学;方法论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03-0110-08作者简介: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教授 (江苏 南京 210097)在方法论方面,心理学内部一直存在着困惑和争论。
主流心理学坚持了经验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崇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研究程序; 释义学倾向的心理学则从社会和人文的角度看待心理学的方法,挑战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假设。
虽然释义学倾向的心理学处在支流和弱势地位,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困境,然后探讨释义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思想对心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意义。
一、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特征自科学心理学创立之日起,心理学就一直在向自然科学靠拢,力图跻身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规范”科学的行列。
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把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模式与传统心灵哲学的问题相结合,创立了实验心理学,开始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之旅。
但是冯特还没有走向极端,在实验心理学之外,他又设立了研究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的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使用文化人类学的资料寻找人类思维的轨迹。
然而,自冯特之后,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倾向开始极端化: 首先是艾宾浩斯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到记忆的研究,接着是屈尔佩首先使用了实验法研究了“无意象”思维。
心理学发展到行为主义阶段之后,更是出现了狂热的自然科学崇拜。
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他的行为主义创立宣言中明确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纯客观的实验分枝,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心理学唯一合理的方法。
【可编辑】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2005年8月学术交流A u g.,2005总第137期第8期A c a d e m i cE x c h a n g e S e r i a lN o.137N o.8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宋六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尽管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往往只重视一种研究方法,要么重视理论研究,要么重视实证研究,从而导致了心理学的破碎和分裂。
其实,这两种研究方式本来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心理学求知通道。
理论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证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材料。
一切实证研究都是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基础,而心理学的理论假设的构建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辅相成,加强二者的结合,才能使心理学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5)08-0025-03纵观心理学史,我们知道,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是随着研究方法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并且研究的重点和中心也不同。
在哲学心理学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我们采用的是思辨的研究方法,主要进行理论探索。
研究的重点是心理学的方法论、性质等心理学的元理论问题。
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实验的方法为主,研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研究的主要是心理学的实体理论问题。
尽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心理学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往往只重视一种研究方法,而对另外一种却置之不理。
从而导致了心理学的分裂[1]。
究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各处于什么位置、作用怎样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以具体探讨。
一、理论研究1.理论研究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自心理学形成的萌芽阶段就产生了。
在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的研究者主要由哲学家来扮演,他们采用哲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即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的探索。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完整笔记(叶浩生)
第一编意识心理学第二章内容心理学冯特(1832-1920)德,心理科学的建立者,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一、心理科学观(一)心理学哲学的关系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源于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心理学也不例外,哲学是它的基础之一。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他认为心理学并非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系列。
◎心身关系理论主张心身平行论,认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其心身平行论是错误的,是一种唯心主义二元论,但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具有积极意义,区分了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避免了二者的混同。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把心理学视为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
这就限制了冯特的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冯特只局限于感知、联想、反应时等研究,使心理学从一独立便脱离了社会生活,从而大大削弱了其生命力。
二、心理学的对象他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统一起来,推动了心理学的独立,但是,他用经验代替心理,偷换客观事物,抹杀了心和物的区别,从而否定了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原则。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和历史法【实验内省法】冯特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冯特为实施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四条规则:1、要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以便使被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2、观察自我的过程开始以后,被试必须集中注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3、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4、经常变换刺激条件,以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离开来。
尽管冯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内省法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但他更注重实验。
他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一套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把传统的经验性内省改造为实验性内省,特别注重利用各种仪器和工具等客观实验技术,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获得明显的进步,也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圣才出品】
绪论一、研究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1.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它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系学生来说,是把握当代心理学全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从历史进程中发现心理学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是克服心理学的分裂困境,实现心理学统一的必要途径。
(二)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而实践证明心理学史的学习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为在学习心理学史的时候,我们通过对心理学史上的理论体系的分析,通过对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论证观点的考察,通过对心理学流派来龙去脉的梳理,必然使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的理论素养。
(三)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二、心理学的历史观(一)库恩的范式理论1.范式的基本含义(1)从心理方面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
(2)从理论方法上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库恩认为,范式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依据“范式”概念,库恩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1)前科学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范式还没有形成,学科内部学派林立。
依据库恩的观点,心理学目前就处在这一阶段。
(2)规范科学时期。
稳定的科学范式开始形成。
大部分科学家依据范式进行研究,对共同的范式坚信不疑。
(3)反常与危机时期。
当与范式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出现时,科学家对于范式的信心逐渐动摇,产生了分歧和混乱,学科由此丧失了共同的研究基础。
【免费下载】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论西方心理学发展中说明与理解之争
摘要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说明与理解之争,说明与理解之争代表了心理学中两种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本体论之间的争论。
说明与理解之争涉及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以及科学观、世界观等问题,说明与理解之争可以说是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了心理学发展的始终。
从说明与理解之争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建构心理学的未来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说明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存在着普遍的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揭示或相关模型的建构就可以获得对心理或行为的解释,从而达到预测与控制人的心理或行为的目的。
说明心理学坚持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方法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逻辑主义的知识论、还原主义的研究路线、客观主义的研究范式、因果决定论的理论解释框架。
其发展先后呈现出四种形式:(1)心物函数关系的说明;(2)S-R的说明;(3)内部心理机制模型的说明;(4)认知神经机制的说明。
理解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心理生命,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作为整体呈现于体验中的心理生命,研究人的价值、存在与生命意义。
总的来说理解心理学坚持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直觉主义的人本学、整体主义的研究路线、主观主义的研究范式。
其发展则呈现出三种形式:(1)知识论层面的理解;(2)价值论层面的理解;(3)知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整合的理解。
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中两种心理学均可找到自己曾经存在的空间。
理清二者的内含与发展脉络,立足于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审视二’者的是非功过,乃是心理学的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说明心理学,理解心理学,心理学的整合视野ABSTRACTThe debate between explanat ion and understanding has always run through the devel opment o f western psychology。
理论心理学的界定与厘正
理论心理学的界定与厘正2001年6月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n.2001第17卷第2期JournalofNanton gT eachersC olle g e (S ocialS cienceEdition )V ol 117,N o 12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理论心理学既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又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因为在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实验心理学之前,心理学思想是由哲学家表述的,这时的心理学是思辨的、非经验的,因而这种哲学心理学是一种初始的理论心理学,它同哲学一样古老而悠久;说它年轻,那是因为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它就遭到实验心理学家的排斥。
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它才开始复兴,90年代之后,才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而我国心理学界直到近些年才开始了对理论心理学的探讨。
一、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理论心理学一直受到排斥。
受排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理论心理学是思辨的、非经验的,不符合实证主义有关科学的“经验实证原则”。
依据“经验实证原则”,任何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基础,能为经验所验证,超出经验范围的任何概念和理论都是非科学的,换句话说,一切知识均来自经验,只有能被经验证实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显然,理论心理学不符合这个原则,因为理论的探讨就其性质来说是非经验的。
用经验实证原则衡量理论心理学,则理论心理学不是“科学”。
实证主义的原则排斥了理论探讨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
从行为主义开始,实证主义的原则逐渐渗透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并进而成为一种类似于“范式”的东西支配了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
在客观、实证的旗号下,心理学家盲目接受经验证实原则,把经验证实原则当成一种不可超越的教条,并进而形成了对经验原则的崇拜。
凡不能以经验证实的理论探讨皆被视为伪科学,理论成为一种累赘的、缺乏科学信度的“形而上学”。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一篇题为《学习理论是必要的吗?》的文章中声称:理论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既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允许的。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
叶浩生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0(020)002
【摘要】对心理学分裂危机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心理学家由于缺乏一个共同的基础而陷入破碎和分裂之中,其它学科的蚕食也对心理学的存在构成威胁.整合并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心理学破碎的现实需要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以系统论的科学观为指导是心理学整合的必经之路.
【总页数】5页(P3-7)
【作者】叶浩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新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 [J], 罗楠
2.当代心理学的分裂与学科的多元化整合 [J], 叶浩生
3.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 [J], 叶浩生
4.心理学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裂与整合 [J], 康诚
5.论西方心理学分裂的必然性与其整合的可能性 [J], 徐伟庆;贾林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于4月20日~2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
本次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承办,来自20多个省市的高校、科研及出版单位共计1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之最。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叶浩生教授致开幕词,强调在后经验主义时代里,理论不再是经验实证研究后的归纳与整理,它依赖于经验事实,不再独立存在,也没有必然的普遍意义,这种视角的转换为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主动应对新的形势,本次年会的主题定位为走向未来的理论心理学,学术交流主要围绕着心理学元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外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问题展开。
在随后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叶浩生教授就社会建构论与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表了深刻的见解,认为在后经验主义时代,尤其是在社会建构论者的眼中,知识并非对实在的摹写,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协商与建构,理论不再是对事实的描述或事实之间关系的解释,而是对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积极的筛选,在不断的建构过程中进行的创新与创造。
理论不能摆脱建构者的价值观,脱离不了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必须与社会需要相契合,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作为心理学家使用的话语,象语言一样具有行动的特征,本身具有实践的功能,可以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变革。
因此,理论与实践一体,好的理论更实践,好的实践更理论。
后经验主义时代对理论的理解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对理论研究的重视,为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叶浩生教授外,还有六位教授与博士作了大会的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在其十多年专业研究所建构的中国人人格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论上的探讨的发言,认为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 摘 要:对心理学分裂危机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心理学家由于缺乏一个共同的基础而陷入破碎和分裂之中,其它学科的蚕食也对心理学的存在构成威胁。
整合并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心理学破碎的现实需要实现心理学的整合。
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以系统论的科学观为指导是心理学整合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心理学;分裂;整合 在西方心理学中,有关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的讨论持续了多年,至如今也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结论。
关心这一问题的学者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论不休,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我在近两年的文章中也就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我想再就这一问题进一步表达我的观点,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1 心理学是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 在有关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的问题讨论中,争论最多的当属究竟心理学是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是否某些心理学家杞人忧天,人为地夸大了心理学研究中的多样性和分化现象?持赞成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分化,通过分化,科学得以在更深入的层次上展开研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得以精确和深化。
传统上,一切科学研究都包容在哲学的范围里,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入,各门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各门学科进一步分化,又产生新的分支学科,科学的发展就像树的生长,树的分枝越来越多,枝叶所分享的根基越来越少,但这是树的自然生长过程。
科学的大树同样如此,也存在着分枝和分叉。
这种分枝和分叉是正常的科学分化。
因此,目前心理学中存在的多样化和分化现象是正常的,分裂的危机并不存在。
某些反对物理主义的心理学家也认为所谓分裂的危机是人为的现象,是心理学长期以来的“物理学崇拜”的又一表现。
依据这部分心理学家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的心理学家衡量危机的主要标准是心理学目前仍没有一个科学哲学家库恩所说的“范式”。
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认为范式是学科群体共同接受的理论框架、概念体系或方法和态度等等。
一门学科只有形成了稳定的科学范式才能配称“规范科学”。
心理学至如今也没有一个心理学家共同接受的基础,缺乏稳定的范式,因此心理学还不是规范科学。
根据这样一个标准,心理学家苦心经营百余年的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范式,而且在可见的将来形成这一范式的可能也非常渺茫,那么心理学的危机就是必然的了。
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学家认为库恩有关科学发展模式的分析和范式形成的观点源自物理学的发展。
库恩把物理学的发展模式经抽象和概括总结成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似乎一切科学的发展都类似于物理学,而事实上,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其发展也可以遵循不同的第20卷 总第74期心理学探新EXPL ORAT IO N O F PSYCHO LOG Y 2000年 第2期4心理学探新2000年模式,特别是像心理学这样一门以“人”,而不是以“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发展不可能,也不必要走物理学的道路。
如果说传统的行为主义采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把行为归结为一种物理、化学反应和以物理学的语言代替心理学的语言是一种物理主义的观点,那么生搬硬套物理学的发展模式,并以此认定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是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物理主义呢? 我们认为,生搬硬套物理学的发展模式是应该反对的,毕竟心理学不同于物理学,心理现象不同于物理现象。
但是库恩的观点是有价值的,因为不管范式的概念是否妥当,作为一门科学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是学科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之所以高于常识,那是因为科学是一个系统,不是零散和破碎的,而作为系统必然有它的基础。
心理学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一个共同的基础:心理学家总是各自为战,虽然研究对象相同,但却从不同的基础出发,使用不同的方法,说不同的“行话”,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
虽然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流派的争论不像以前那样尖锐和激烈,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和讨论,缺乏沟通。
在这样一种冷漠和敌视的基础上,怎么可能不出现分裂和破碎呢?又怎么能形成健康的分化和进步呢? 美国科学界的权威杂志《科学》专门用于刊登各学科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成果,虽然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实验得到了许多令心理学家振奋的新成果,但是多年来《科学》杂志没有刊登过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一些心理学家对此表示了不满,询问该杂志为什么不刊登心理学的新成果。
所得到的回答是:不乏心理学的优秀稿件,但给我们的印象是:其它学科的科学家急于向世人展示他的研究成果,因为稍慢一步,其它科学家就可能捷足先登;但是心理学家不一样,他不存在这样的忧虑,其它心理学家捷足先登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因为心理学家的研究没有共同性。
这个回答耐人寻味而又具有深刻的启示:其它学科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不同学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以作出共同的发现,而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没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基础,根本无法得到相同的结论,因而不必顾虑他人。
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称之为分化?心理学是否存在分裂和破碎的危机,上述事例可作佐证。
心理学的确存在着分裂危机的另一个佐证是心理学领域正逐渐被其它学科所蚕食。
从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之日起,生理心理、感觉、知觉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等一直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但是在现代西方,这些课题脱离了心理学而成了神经科学的领域。
如果说感知等属于低级的心理过程,分离出去或许对心理学家来说并不可怕,那么,高级心理过程如认知和思维的分离对心理学家来说则不蒂于一场灾难。
认知科学恰恰蚕食了心理过程的“高级”领域,有关认知和思维的研究变成了认知科学的课题。
社会心理的研究也出现了脱离心理学的趋向,许多社会心理的研究者来自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
这样一来,高级的心理过程和低级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研究和社会心理的研究都脱离了心理学,那么留给心理学家什么呢?心理学还有无存在的必要?我们能无动于衷地宣称心理学不存在分裂的危机吗?2 心理学有无整合的必要 心理学中的确存在着分裂和分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现实,那么,心理学家能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而在这个共同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心理学呢?换句话说,心理学能不能实现整合,有无必要实现整合?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家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反对心理学整合的尝试。
后现代心理学从反对总体性,主张多元与宽容的角度出发,认为心理学追求整齐划一、一统天下的理想是现代主义的遗产,是心理学的“宏大叙事”。
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科学的专业化和分化使得不同学科和学科内不同的分枝的科学家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裂和隔阂,以至于科学家之间难以找到共同的语言和话题,但这并不是危机,而是后现代科学的实际状况,因此,后现代主义者要“激励分歧,并维护分歧这个名称的荣誉”,[1]鼓励多元共生,异质共存。
德国心理学家笛克森(Dixon ,R .A .)从波普的证伪哲学观点出发,认为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而不能被证实,因此我们需要多样化的理论。
由于心理现象如此复杂多变,因此也需要多种理论去解释,需要多样化的方法去调查。
如果整合得以实现,则科学的发展就会在单一的理论上循环往复,所以心理学根本没有必要实现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克兰兹(Krantz ,D .L .)则认为科学有不同的种类,心理学家之所以希望整合,是因为心理学崇拜物理学,认为有朝一日心理学也可以像物理学那样成为统一的学科,实际上,心理学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心理学家不可能从事统一的研究,“我相信,统一的心理学的更为现实的模型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联邦……心理学由于有这样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因而这门学科几乎不可能调动大批的研究者对任何一个单一的问题从事统一的、和谐的研究……如果心理学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心理学就必须以牺牲多样性的、合法的研究兴趣,或者把多样性还原为某种表面的共同性为代价”。
[2] 有些心理学家并不反对整合的尝试,但是他们对心理学整合的前景表示悲观。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曾把美国著名理论心理学家库克看成是心理学整合的激烈反对者。
进一步的阅读发现,库克并非反对心理学的整合,而只是认为心理学整合无望,是一个悲观论调的持有者。
库克认为,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心理学注定只能成为“心理研究”,而不能成为“心理科学”。
克莱西(Krech ,D )也持同样的悲观论观点。
他指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科学、技术、职业、艺术、认识论和哲学的混合物———其中许多遥远相距,联系甚少———它被称之为`心理学'。
我们仍可以致力于寻找某些一般的概念和原则,这些概念和原则可用于整合心理学。
但是,当这些整合的概念和原则延伸至覆盖心理学的整个活动范围时,将被证明仅仅是一个人为的编织物,极其脆弱”。
[3] 有些心理学家虽然认为整合是必要的,但是却并不主张任何人为的整合,而认为心理学的最终整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维内(Viney ,W )认为,心理学的一元化和多元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心理学的一元化即心理学的整合固然是可取的,但是整合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理论思辨上;“整合不是一个人为的产物,它是那些最好的经验工作自然而然的结果,或许它会变得如此紧迫,以至成为不可避免的”。
[4]换句话说,心理学的整合是一个自然而然过程,当经验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心理学的整合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决不是人为的探索所能实现的,所以整合的努力是不应该受到鼓励的。
心理学有无整合的必要不是由我们的愿望所决定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承认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
如果我们把现代心理学的破碎看成科学分化的结果,而科学分化又是科学进步的表现,则心理学确实没有整合的必要;如果我们把现代心理学的破碎看成是分裂的表现,是心理学研究领域恶性分化的结果,则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阻止心理学进一步的分裂。
心理学的整合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为的整合只能是浮浅的、牵强的、拉郎配式的,不能形成内部逻辑的一致性。
但是,自然而然并非守株待兔,自然而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心理学家为之付出努力。
树的生长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为了树的挺拔成材,需要剪枝修整。
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同样如此,需要心理学家对学科前景的关注和呵护。
出于对心理学前途的担5第2期叶浩生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6心理学探新2000年忧,分析心理学破碎的原因,指出心理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这决不能被看成是对心理学自然发展过程的人为的干涉。
相反,它是对心理学这棵大树的“剪枝修整”,起到促进心理学健康成长的作用。
3 怎样实现心理学的整合 承认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且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存在着整合的必要性,接下来的问题自然就是怎样才能实现整合。
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家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方案,这些建议和方案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以至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整合的赞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