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分析泥石流灾害是一种由于山区地势复杂、土壤结构疏松等因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对于山区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和关键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目的。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包括了对地理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在施工前,必须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实地勘测和监测手段,了解泥石流的频率、规模、移动速度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对于工程材料的选用和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选择工程材料时,必须考虑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泥石流能力,如抗冲刷、抗侵蚀和抗地震等特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和处理现场原有的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

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还包括对工程结构形式和工程设施的规定。

根据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选用合适的工程结构形式,如挡土墙、拦挡坝、引导堰等,提高工程的抗泥石流能力。

同时,还要确保工程设施的坚固可靠,以承受泥石流的冲击和侵蚀,保护人员的安全。

此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和操作工程设备和工具。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测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最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强调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检测。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的分解,并对各单元项目确定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的实现步 骤和有关工程参数。 第 2.1.6 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图进行扩充, 使之满足实施的需要:
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编制工程预算及设计
程度为主、适当参考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综合确定。 第 2.2.2 条 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期望经
济损失和防治工程投资等五个因素,可将泥石流灾害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 (表 2—1)。 2.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第 2.3.1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 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4)其它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对噪声、振动 的限制;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防治工 程影响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图等。 第 1.4.3 条 防治工程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行业、部门
图设计,视情况也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 第 2.1.4 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
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此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提出相应的 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论证说明。 第 2.1.5 条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的防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
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 案进行比较。 第 1.3.5 条 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构筑物与排涝系统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构筑物与排涝系统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构筑物与排涝系统设计要求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损失,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工程构筑物和排涝系统的设计要求是确保工程的稳定和效果的关键。

工程构筑物是指在泥石流通道或泥石流影响区域内进行的各种抑制、引导和减缓泥石流流速和能量的构筑物。

设计工程构筑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威胁。

首先,工程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泥石流的特性和规模。

泥石流的特性包括流速、流量、含沙量和堆积物厚度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工程构筑物的尺寸和强度。

因此,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该地区的泥石流特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其次,工程构筑物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泥石流冲击下,工程构筑物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力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并确保其能够承受泥石流的冲击力和荷载。

常见的工程构筑物包括拦挡坝、导流堰、渠道等,这些构筑物都需要经过充分的强度计算和模拟分析。

此外,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目的是减轻灾害的危害,但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产生过大的破坏。

因此,工程师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排涝系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

排涝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尽快有效地将泥石流中的水分排除。

合理的排涝系统能够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在排涝系统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排水能力。

泥石流中的水分通常会带有大量的沉积物和固体颗粒,这将会对排水系统造成阻塞和损坏。

因此,排涝系统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以确保泥石流中的水分能够快速、高效地被排除。

其次,排涝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的方向和路径。

在泥石流影响区域内,地形常常复杂多变,水流的方向也难以预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原理与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原理与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原理与设计要点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多发性、高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原理和设计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原理主要包括灾害特征识别、泥石流堆积物特性分析、工程区划和设计载荷确定等内容。

首先,需要对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和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以了解泥石流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通过分析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含水率、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可以评估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和冲击力度,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此外,对于泥石流频发区域,还需要进行工程区划,确定不同区域的防治措施和设计要求。

最后,设计过程中,需要准确确定各种荷载的作用范围和设计值,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工程类型选择、排洪和岩体加固等方面。

首先,在面对不同规模、特征的泥石流灾害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类型,包括重力式挡土墙、挡水坝、检测系统等,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泥石流对工程和人类的影响。

其次,对于泥石流堆积区的排洪工程设计很关键,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排洪沟和排洪管的位置、尺寸和排水能力,确保泥石流水易于排除,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同时,对于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岩体加固工程,要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如锚索加固、爆破拆除等,以加强岩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可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要注意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土力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勘查和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GIS等,为工程的勘查和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为了进一步完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与设计要点,还需要加强科研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深入研究泥石流的成因、发展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不断提高预防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泥石流灾害的损失,我国制定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本文将探讨这一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是基于对泥石流形成机理和动力特点的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制定这一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察工作,确保其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在勘查前需对目标区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析。

这些资料的收集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泥石流历史记录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分析确定潜在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勘查规范还要求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野外实地勘察,并进行地质剖面的勘测。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土壤类型、岩层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目标区域的泥石流潜势和规模。

同时,还应该对地下水位、降雨情况、河流水位等进行监测,以便预测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条件和时机。

勘查规范还强调了对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地点的选择与规范。

根据目标区域的地形条件和泥石流的动力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地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地质环境的干扰,提高工程的防治效果。

此外,还需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包括坡面加固、沟道疏浚和护岸建设等措施的设计。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勘查规范要求对勘查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根据勘查结果的严密性和可靠性,对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工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检测,随时掌握工程的变化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保证勘查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还要求对勘查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

只有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

总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泥石流是一种致命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进行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程勘查需要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实践经验。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关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规范。

该规范从勘察的角度,详细规定了勘察内容和方法,包括应收集的基础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泥石流地质灾害评价等。

这些规定为工程勘查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2.专业学术期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有许多专业学术期刊,如《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这些期刊定期发表与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相关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了勘查方法、勘查技术、勘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阅读这些期刊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3.相关研究机构和项目报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常常会得到国内外的研究机构的支持。

这些机构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会产生大量的项目报告和研究成果。

这些报告通常包含了大量关于泥石流发生机理、预警及应急管理、工程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各种研究机构和项目报告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参考。

4.实践经验和案例研究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需要结合实践经验和案例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施。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记录和总结不同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通过分析已完成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教训,可为后续的工程勘查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5.国内外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除了本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国际上也有许多关于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I
T/CAGHP XXX-XXXX


本标准按国标《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1-2009)编写规则执行。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 135 队 主要起草人:陈晓清 游 勇 李德基 赵万玉 郭 毅 李冠奇 钱江彭 袁 磊 张 继 冉茂云 赵建壮 陈文军 钟 东 郭志勇 温清茂 陈致全 李俊飞 朱文兵 唐 川 陈 强 于成龙 戴敬儒 何青云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GHP XXX-2016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esign for Debris Flow Prevention
(征求意见稿)
XX-XX-XX发布(黑体四号)
XX-XX-XX实施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发布(黑体四号)
T/CAGHP XXX-2016

前 引

言 .............................................................................. II 言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主要符号 ........................................................................... 2 5 基本规定 ........................................................................... 3 6 工程设计标准 ....................................................................... 5 7 设计参数计算 ....................................................................... 6 8 方案设计 ........................................................................... 8 9 分项工程设计 ...................................................................... 10 10 工程监测设计 ..................................................................... 19 11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措施说明 ....................................................... 23 12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 26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参 索 录 A (资料性附录) 工程治理后泥石流参数计算 ................................... 28 录 B (资料性附录) 糙率计算 ................................................... 29 录 C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冲击力 ............................................... 31 录 D (资料性附录) 冲刷计算公式 ............................................... 33 录 E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拦砂坝荷载分析及其组合 ............................... 37 录 F (资料性附录) 拦砂坝库容计算方法 ......................................... 40 录 G (资料性附录) 坝下消能工程 ............................................... 42 录 H (资料性附录) 坝基渗透变形计算公式 ....................................... 43 录 I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拦砂坝新型结构 ....................................... 44 录 J (资料性附录) 排导槽 ..................................................... 46 录 K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排导槽新型结构 ....................................... 48 录 L (资料性附录) 渡槽纵坡计算方法 ........................................... 50 录 M (规范性附录)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内容 ..................................... 51 录 N (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 52 考 文 献 ...................................................................... 53 引 ............................................................................ 5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 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泥石流灾害是指在山区或河流附近,由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土石松动、崩塌、泥流等现象,并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有效减轻和避免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提出了要求。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中,防治措施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防治工程的设计。

设计者需要详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状况,包括地层分布、岩性特征、构造情况等。

通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调查,确定泥石流泛滥区、滑坡体和发源区等危险地带,为后续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防治措施设计要合理选择治理方式。

泥石流防治方式通常包括导流、拦截、导洪和提升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治理方式。

例如,在导洪工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泥石流隧道、洪水引导河道等方式,使泥石流在高速度冲刷下导流,减少其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而对于泥石流的发源区,可以通过挡土墙、防护沟等工程措施,有效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同时,防治措施设计要考虑流域治理。

泥石流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整个流域来思考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林地恢复、生态修复等多种因素,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泥石流防治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降低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涉及到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和水资源调度等问题,对设计者的技术和经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防治措施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投入和工程可行性,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之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之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之防护措施设计要点泥石流灾害是一种由于陡坡地区的大雨、山洪、地震等自然力量引起的地质灾害。

它给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首先,对于陡坡地区的防护工程设计,应考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泥石流流速的大小。

泥石流的流速与泥石流流量(流域面积和降雨量)以及地形坡度有关。

在确定设计防护措施时,需要结合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是导流沟的设计。

导流沟是指位于泥石流险地边缘,用来导引泥石流流量外溢的排水沟。

导流沟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能快速将泥石流引导至安全区域,从而减轻泥石流对危险区域的冲刷和破坏。

在导流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导流沟的尺寸、坡度和排水能力。

第三,在防护措施的设计中,还需考虑堤坝的建设。

堤坝的作用是将泥石流导引至安全区域或将其堵塞。

堤坝的高度和强度应该能够抵挡泥石流的冲击力,并使泥石流流量得以控制和限制。

同时,堤坝还应具备排泥功能,以防止泥石流中的泥沙堵塞堤坝,导致溃坝和泥石流暴发。

堤坝的设计应考虑泥石流流量和冲击力等参数,确保堰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防护措施设计还需考虑缓冲区的建设。

缓冲区是指泥石流冲击力较大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或生物措施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例如,可以通过植被的增加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并吸收泥沙,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冲刷破坏。

此外,还可以设置障碍物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并分散泥石流的冲击力。

缓冲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植被种类和障碍物的布置等因素。

最后,防护措施的设计还需考虑预警系统的建设。

预警系统是指通过监测和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时向人们发出警报,使人们能够采取适当的避灾措施。

预警系统应包括传感器监测、实时数据传输和警报发布等功能。

预警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泥石流的特征,如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指标,以及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和传输网络的建设,以确保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山区地区。

防治泥石流的工程勘查规范十分重要,其中挡土墙工程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

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泥石流体的高速冲击和大量淤积物的堆积,因此,设计一个能够承受这种冲击并保护周边地区安全的挡土墙是至关重要的。

挡土墙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挡土墙的高度和厚度应根据泥石流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合理确定。

泥石流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是指泥石流流体的流速、密度以及冲击力等参数。

根据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可以计算挡土墙所需的高度和厚度,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抵抗泥石流的冲击。

其次,挡土墙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也是设计的关键。

挡土墙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泥石流的冲击和防止泥石流的进一步扩散。

因此,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高强度、耐蚀性强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应采用合理的形状和横截面,以获得最佳的抗冲击性能。

另外,挡土墙的排水和防滑措施也是设计的关键。

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水分,如果挡土墙不能有效地排水,会导致墙体的渗水和渗透,从而破坏挡土墙的稳定性。

因此,应在设计中考虑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挡土墙长期稳定。

此外,还应采取防滑措施,如在挡土墙表面铺设防滑材料,以增加其抗滑性。

最后,挡土墙的建设和维护也是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备进行建设。

同时,应做好监测和测试工作,确保挡土墙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挡土墙建成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复,保持挡土墙的功能和效益。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至关重要。

在设计挡土墙时,应综合考虑泥石流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排水和防滑措施以及建设和维护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挡土墙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性,有效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因此,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而为了有效地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勘查工作,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和工程设计。

为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提高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至关重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形特征、岩石结构和地层特征的详细调查和分析,能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发生概率,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地质勘查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构造调查、地层岩性调查等内容。

二、水文气象勘查: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受降水、地下水位、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水文气象勘查主要是对研究区域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河流水位、土壤水分含量等进行综合调查,以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预测可能的灾害范围。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和工程设计。

三、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在泥石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勘查,可以了解研究区域的地下水埋深、水位变化规律、水文地质条件等,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地下水勘查内容包括地下水位测量、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观测等。

四、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勘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需要了解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岩土力学性质。

通过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勘察,可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和稳定性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边坡稳定性分析等。

五、泥石流风险评估:通过对泥石流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泥石流风险评估需要考虑泥石流发生频率、流量、速度、规模等因素。

六、监测预警体系:泥石流发生后,及时的预警和监测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对泥石流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水土保持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水土保持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水土保持设计要求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泥石流,我国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相关规范的制定,其中包含了关于水土保持设计的要求。

本文将主要从规范中阐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水土保持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在设计阶段,要根据地理环境、地质特征、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定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

总体设计的要求是确保防治工程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首先,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中,必须履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这意味着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土地开发利用、植被覆盖、防护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协调。

例如,将合理的植被覆盖作为主要的水土保持手段,通过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密度和结构,提高土壤保持力和稳定性。

其次,在设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时,要合理设置径流系统。

根据规范,需要考虑截留和引导降雨径流,并将其有效地排放出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沟渠、集水沟和溢流沟,以便收集和排放径流水。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降水管道、拦河堰等。

另外,规范还要求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中加强土壤保持力的评估和强化。

确保工程所涉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稳定性以及土壤侵蚀控制等方面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设计者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特点,参考相关的指标,预测土壤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以确定适宜的土壤保持措施并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

此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恢复。

在工程实施和运营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恢复现场的自然生态环境。

恢复措施包括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改善土壤质量、加强生物保护等,以促进土地的自然恢复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最后,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中,应强调工程的监测和维护。

通过定期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以保障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

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

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是为了保障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防止泥石流灾害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和防治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泥石流的特点和危害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坡面的土石松动、滑动或崩塌等原因,形成大量混合水、泥、石等物质的急剧流动现象。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冲击力强等特点,对水电工程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泥石流的流动会冲刷河床、损毁河岸和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泥石流勘查的内容和方法1. 勘查内容:泥石流勘查应包括泥石流形成的地质背景、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价、泥石流发生概率评估、泥石流运动特性等内容。

2. 勘查方法:泥石流勘查可以采用现场调查、地质勘测、遥感技术等方法。

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原因、流域地质条件、河道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三、泥石流防治设计的原则和内容1. 防治设计的原则:泥石流防治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防治设计的内容:泥石流防治设计应包括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泥石流河道治理、泥石流坡面稳定等内容。

其中,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流向等参数,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泥石流河道治理可以通过加固河床、修筑防护墙等方式,减小泥石流对工程的冲刷和破坏。

泥石流坡面稳定可以通过进行植被恢复、加固山体等措施,提高山体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四、泥石流防治设计的技术要求1. 技术要求:泥石流防治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设计要点:泥石流防治设计应充分考虑泥石流的流动特性、流域地质条件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和工程布置方案。

同时,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工程的可维护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确保长期有效地防止泥石流灾害。

五、泥石流防治设计的实施和监督1. 实施过程:泥石流防治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组织专业的勘察设计团队进行方案设计和工程施工,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实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对施工方案的要求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泥石流灾害为了预防,需要进行一系列工程措施的规划和执行。

这些工程措施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符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对施工方案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态和运动特性不同,因此施工方案必须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调整工程措施。

地形特征也会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流动路径,因此施工方案必须合理利用地形特征,尽可能减少泥石流的影响。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必须充分考虑降低泥石流威胁的措施。

泥石流的威胁来自于泥石流的破坏力和冲击力,施工方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工程措施,降低泥石流对工程的破坏程度。

例如,通过在泥石流流动路径上设置泥石流重力式防护带,减少泥石流对工程的冲击力。

第三,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

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常常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干预,因此施工方案必须合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例如,施工方案必须合理设置工程措施的位置和形式,避免破坏独特的生态环境。

最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必须有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泥石流的防治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及时监测和预警。

因此,施工方案必须考虑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置,确保及时获取泥石流的运动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对施工方案的要求主要包括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降低泥石流威胁、保护环境和设置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泥石流是一种水文地质灾害,常常在山区发生,并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建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是至关重要的。

而为了保证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的勘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勘查、水文水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和沟道治理设计。

这些勘查内容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在勘查阶段需要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地质地貌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勘查的目的是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地貌环境条件,包括山体地貌、地层特征、构造状况等。

在地质地貌勘查中,需要对地层进行详细的岩性鉴定、构造解析和断裂破碎带划分,以了解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水文水资源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水文水资源勘查的目的是了解山区水文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包括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位等。

在水文水资源勘查中,需要对保护区域的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工程地质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关键环节。

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是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和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等。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需要进行地下水位测量、地质钻探和地质岩芯采集等工作,以获取勘探点位的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沟道治理设计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沟道治理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工程手段改变沟道的地貌特征和水文条件,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在沟道治理设计中,需要进行沟道的地形测量和剖面测量,了解沟道的深度、宽度和形状,以确定沟道治理的方案和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要求主要包括勘查方法、勘查范围和勘查精度三个方面。

勘查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勘查手段和仪器设备,采取现场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

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

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对建筑物的损害,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旨在规范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维护,以提高其对泥石流的抵御能力。

一、区划评价与建筑物布置1. 泥石流危险区划评价在建设新的建筑物之前,需进行泥石流危险区划评价,确定泥石流危险程度。

根据评价结果,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避开高危险区,减少泥石流对建筑物的冲击。

2. 建筑物布置原则建筑物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坡度较小的区域;- 避免建筑物位于泥石流沟道、侵蚀坡面或泥石流堆积区;- 建筑物之间应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减少泥石流扩散时的相互影响。

二、建筑物设计与抗震要求1. 建筑物抗泥石流设计建筑物应设计具备一定的抗泥石流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泥石流对其造成的冲击和压力。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应考虑使用耐冲击、耐侵蚀材料,避免泥石流对其产生严重破坏。

2. 建筑物抗震设计泥石流常常伴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抗震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应满足抗震设计标准,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为强震而受损。

三、排水系统与防护措施1. 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在泥石流防治中起到关键作用。

排水系统应能迅速将大量的雨水和泥石流排出,避免雨水与泥石流聚集在建筑物周围,增加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风险。

2. 防护措施建筑物应设置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对建筑物的损害。

例如,可以设置防护墙、排水沟、洪水闸门等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泥石流能力。

四、加固与维护要求1. 泥石流易受损建筑物加固对于已经存在的易受泥石流损害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固工程,提高其抗泥石流能力。

加固工程可以采用加固层、挡土墙等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2. 建筑物定期维护建筑物定期维护是保证其抗泥石流能力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抗泥石流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处理漏水、裂缝和损坏等问题,确保建筑物在泥石流事件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本规范的解释单位为国土资源部环境司。

本规范系首次编制,由于受水平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和修改意见及时函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处,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作进一步修改。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有:刘汉超、柴贺军、晏鄂川、邓荣贵、葛文彬、徐均志文、李良淦等。

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如刘广润、孙广忠、孙培善、梁炯、曲兴元、殷跃平、刘传正等,对规范的起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李烈荣司长和柳源处长,自始至终在关心和指导本规范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主要由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要求。

凡铁路、公路、水路、水利、水电、矿山、国防工程等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的各专门规定执行。

基本符号A 锚杆筋的截面面积、沟道过水断面面积;a E对墙趾的力臂、地震平均加速度;ya、b 钻孔间距、排距;A s受拉、受压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b 切口坝切口的宽度、网格坝网格宽度、桩的排距和行距、G对墙趾的力臂、矩形桩正面边比;B 溢流口宽度、墙底宽度、验算截面宽度;B c排导槽泥面宽度;B f渡槽槽宽;B g排导槽宽度;B L流通区沟道宽度;B p桩的计算宽度;B1验算截面宽度;c 地层岩土体粘聚力;c1注浆强度系数;C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的内察力;nC1折减系数;c2岩石与胶结体的胶结系数;d 钢绞线直径、圆形桩直径、受力钢筋直径;D 排泄孔直径、渗流体积;d1锚杆钢筋直径;d2锚杆孔直径;D a泥石流石块平均粒径;D b排泄孔间壁厚;D m沟床质最大粒径;e 荷载在墙基面上的偏心距;e1荷载作用于验算截面上的偏心距;E 桩的弹性模量、工程构件弹性模量;e1荷载作用于验算截面上的偏心距;E a1验算截面以上的主动土压力;E p被动土压力合力; E x ,E y主动土压力、小压力、地重力等合力的水平(空间)分量;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 cm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f cr砂浆与孔壁岩石间的设计粘结强度; F b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 F dl稀性泥石流体水平压力; F e地震作用力; F g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 1, n n F F 第n 块,第n -1块滑体的剩下下滑力; f ptk钢丝、钢绞线、钢筋强度标准值; F s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f st钢筋的设计抗拉强度; F vl粘性泥石流体水平压力; F wl粘性泥石流体水平水压力; f y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坝底水的扬压力; G墙重; G 1验算截面以上墙体重; nnnt G G ,第n 块滑体自重沿滑动面、垂直滑动面的分力; G 1验算截面以上墙体重(kN/m ); H坡高、排导槽深度、防冲肋板埋深、谷坊有效高度、拦砂坝副坝和主坝的重叠高度、强夯影响深度、台阶高度; h切口坝切口的深度、桩林地面外露部分桩高、Ex 对墙趾的力臂、落距; h 0截面有效高度; H c排导槽设计泥深,溢流坝段泥深; H d排导槽淤积高度; h d设计溢流体厚度; H d拦砂坝溢流坝段坝高,网格坝网格体的高度; H dl拦砂坝坝顶到冲刷坑底的高度(m); H l泥石流的淤积厚度; H m泥石流最大龙头高度;h s沟底以上需淤埋的深度;H w排导槽弯道深度;I 载体截面惯性矩、平均水力坡度;I0排导槽设计纵坡降;I b沟道平均天然坡降;I f渡槽槽底纵坡降;I g排导槽纵坡降;I l流通区沟道纵坡降;I s沟道淤积坡降;I 肋板下冲刷后的排导槽纵坡降;J 工程构件截面中心轴的惯性矩;K 安全系数、弹性抗力系数、换算系数、地基系数;K s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K t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k0抗倾覆安全系数;L 防冲肋板间距、拦砂坝主、副坝间距,谷坊间距、钢索在河床上的敷设长度;L1,L2锚索锚固长度;l d焊接时的搭接长度;L e锚杆有效锚固长度;l m钢筋搭接延伸长度;l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的长度;nL s上游坡掩埋处到拦砂坝顶上游距离;m 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M 夯锤重;M R抗滑力矩;M S滑动力矩;n 钢纹线根数、渡槽梯形或矩形的边坡坡比、随岩土体类别有关的无量纲数、孔隙率;N t锚杆的设计轴向拉力值;P 设计锚杆力,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maxP墙基底面边缘最小和最大压应力;minq 浅孔台阶爆破正常松动药包的正常用药量;q0地震系数;q1挡墙体抗拉强度设计值;q c溢流坝段泥石流单宽流量;q j挡墙体抗剪强度设计值;Q 单个炮孔装药量;Q水平荷载(地震惯性力的水平分力);nq u挡墙体抗压强度设计值;γ岩体的重度;γb筑坝材料重度;γd设计溢流重度;γ干砂重度;dsR min最小允许半径;γw地下水的重度;R 岩石带轴抗压强度;R s排导槽弯道半径;R t单根锚杆的抗拔力;X y地层y处的水平位移值;U 水扬压力;U第n块底滑面的孔隙水压力;nV 张裂缝水压力、沟道过水流流速;V b单宽坝体体积;V c泥石流流速;W 滑坡或崩塌体的重力;W d坝体自重;W p浅孔台阶爆破底板抵抗线;X y地层y处的水平位移值;y 滑面至计算点的深度(m);Z 滑坡或崩塌后缘裂缝深度;Z w滑坡或崩塌后缘裂缝水柱高;∆H 排导槽安全超高,防冲肋板安全超高、泥石流冲起高度;∆Hw 排导槽弯道超高;α折减系数、坡角;β滑面倾角; 1,-n n ββ 第n 块、第n-1块的滑动面倾角;α、β 桩比变形系数、渡槽断面宽深比; γ 地基岩土体重度;γc 泥石流重度;ϕ 地层岩土体内摩擦角(度); ϕa 粘性泥石流体内摩擦角;n ϕ 第n 块滑体沿滑动面的内摩擦角; ϕys 浮砂内摩擦角;μ 基底摩擦系数、超钻系数; μ1 墙体材料抗剪断系数; σmax 墙体抗压强度;max σ, 最大地基应力;min σ 最小地基应力;σmax 地层侧壁最大压应力; σy 弹性抗力;τ 抗剪强度;ψ 传递系数;∑M N 抗倾力矩的总和;∑M P 倾覆力矩的总和;[σ]地基容许承载力;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序是指泥石流防治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预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察、监测、稳定性分析,危险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等,提出预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3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防治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4条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等内容。

针对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勘察必须由具有地质灾害勘察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1.1.5条防治工程设计这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

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第 1.1.6条防治工程施工这是实现领导决策与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

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计划。

第 1.1.7条竣工验收这不仅是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交付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进行使用与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第 1.2.1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泥石流防治工程与自然地质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变化,包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因兴建工程改变了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而引发新的灾害。

同时,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第1.2.2条岩土性质的不确定性泥石流体及工程岩图体多是非均质、多向异性介质,其岩土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

防治设计时不仅应掌握岩土性质及其概率分布,而且要了解测试方法及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

第1.2.3条注重工程经验的重要性鉴于防治工程计算方法的不严谨和不完善,因此在设计时对工程经验,特别是地方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应予以高度重视。

第1.2.4条原型观测的特殊重要性由于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的不精确性,原型观测对于检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监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