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当务之急的任务,意味着制造业从传统的大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原因和影响。
二、转型升级的背景与动因1.技术进步推动转型: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下,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技术更新迭代的挑战,并积极探索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2.市场需求变化驱动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创新性和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厂商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来满足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3.环境可持续性考量:环保意识的提升让周围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转型升级是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4.产能过剩加剧竞争: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市场供需过剩的压力,转型升级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增加附加值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主要路径1.技术创新与升级:传统制造业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快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智能化生产与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化生产将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路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传统制造业应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制造,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4.创新服务模式:除了产品的制造,传统制造业还可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值服务等方式来拓展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传统制造业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和资源优势,更容易实现转型升级。
2.挑战: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更新慢、人员转型困难、资金短缺和市场竞争压力等挑战。
五、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因素1.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企业需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选择适合的转型升级路径,如技术创新、智能化生产等。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战略研究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战略研究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制造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背景下,制造业必须不断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更新加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让制造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
2. 消费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制造业必须进行差异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同时,消费者对环保、健康、可持续性等问题的关注也在推动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
3. 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全球化的经济市场让制造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加剧,制造企业必须提升自身品牌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上几个方面的压力,让制造业感受到了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企业战略的研究也变得尤为关键。
二、企业战略的定义和意义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制定的计划和决策,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获得优势的方法和手段。
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于规划公司未来的经营路径,确定公司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手段和策略。
企业战略的意义在于指导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统一企业内部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企业战略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
三、制造业转型升级下的企业战略研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企业战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目标的确定:制定企业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战略目标。
企业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行业竞争优势和劣势,然后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2. 差异化竞争策略:差异化竞争策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企业需要开发独特的产品或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强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3. 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型:制造业在向服务型转型时,不能丢失其制造的本质。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经济结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和重复建设现象。
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亟需解决。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江苏省亟需寻求有效的对策。
对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江苏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探讨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引言本文旨在探讨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了解目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瓶颈。
2. 探讨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3.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推动绿色发展,以应对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挑战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意义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任务。
研究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关乎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结构调整。
深入探讨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江苏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江苏作为中国的东部沿海省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江苏省如何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江苏省的发展现状和潜在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实力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去年GDP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
其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对全国经济贡献巨大。
尤其是苏南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 产业结构优化江苏省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3. 创新驱动江苏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科技创新方面,江苏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4. 对外开放扩大江苏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海外市场的互动,推动外贸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同时,江苏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和企业来江苏投资兴业。
三、潜在机遇1. 产业升级江苏省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2. 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通交通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与条件。
4. 人才引进江苏省应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来江苏发展。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四、面临挑战1. 高质量发展难题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题。
主要表现为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技术跨越的问题。
2. 资源和环境约束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问题。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之一,也在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江苏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转型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1.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江苏省的传统产业包括纺织、化工、机械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发展瓶颈,生产成本逐渐升高,市场需求逐渐下降,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2.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与传统产业相比,江苏省的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虽然发展迅猛,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南京市、苏州市等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其他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对策:要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促进新兴产业的区域均衡发展。
二、环境污染治理的挑战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PM2.5、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也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环保投入不足尽管江苏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环保举措,但环保投入依然不足,环保技术和设备仍然滞后,环保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
对策: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管体系,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与江苏省的经济总量相比,科技创新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和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够,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
2.人才流失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竞争的加剧,江苏省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一些高端人才离开江苏省到其他地区或国外发展,这直接影响了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先后培育出了苏南模式和苏北经济圈等经济集群和区域品牌。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红利消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制造业传统优势持续下滑:江苏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新常态下,制造业传统优势持续下滑,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
2.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江苏省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一方面,原有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被侵蚀,工资增速超过其他地区;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缺乏创新型人才等问题仍然存在。
3.能源、环境压力加大:江苏省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能力逐渐恶化,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问题重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4.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不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产生的差距逐渐显现。
同时,传统的城市群和经济圈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作出优化调整。
二、对策:1.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制造业传统优势下滑的问题,江苏省需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等,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2.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口结构:江苏省需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育和岗位设计,实现人岗匹配和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要优化人口结构,加速发展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扩大就业岗位。
3.加强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江苏省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充分调动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绿色发展。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江苏省需要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以高端、精细、绿色、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群和经济圈等新兴区域合作为主体,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从增加值率看工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过程——以江苏省为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 10期 0
从 增 加值 率看 工 业 结构 调 整 的转 型 升级过程—— 以江苏 省为例
徐 月
(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 江苏
摘
泰州
25 0 ) 2 30
要: 大力调 整经济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实现 经济增长 的转型升级 一直是我 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 内容 。以增加值
行衡 量 。我 国学 者 比 较 看 重 综 合 性 相 对 较 好 的指
工业 特性 将 其 分 为 7个 部 门进 行 研 究 , 见 表 1 详 。 文 中对 于部分 行业 采 取 简 称 , 体行 业 全 称 按 照此 具 表 。为 了便 于分 析 , 里将 家具制 造业 , 这 木材 加工 及 木 、 、 、 、 制 品业 , 教体育 用 品制造 业 , 竹 藤 棕 草 文 印刷 业 和记 录媒介 的复制 , 造纸 及 纸 制 品业 等 非 衣 食 方
有 色金 属 矿 采 选 业
仪 器仪 表及 文化 、 办公 用 机械 制造 业
专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化 学 纤 维 制 造 业 化 学原 料 及 化 学制 品 制 造 业
石 油加 工 、 焦及 核 燃 料 加 工业 炼
石 化
家具 制 造 业 木 材 加 Ya 木 、 、 、 、 制 品 业 -. 竹 藤 棕 草
份 的工业 发展状 况 。
国家 统计 局 将 工 业 定 义 为 从 事 自然 资 源 的 开
采 , 采掘 品和 农产 品进 行 加工 和 再 加 工 的物 质 生 对
江苏省的工业总量 如此大 , 其工业发展 的经 济效益 及
工业 结构调整 的转 型 升级 程度值 得 研究 。产业 转 型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长期以来一直位居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江苏省也在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江苏省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产业结构过剩、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深入研究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进行应对。
一、产业结构过剩在江苏省,制造业一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随着国家产业升级政策的推动,江苏省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和僵化性。
为了应对产业结构过剩的挑战,江苏省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目前,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这导致了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江苏省需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鼓励创新创业,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质量。
还需要完善引导和激励制度,激发企业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提升。
三、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江苏省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还需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目前,江苏省面临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问题,这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以往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
此外,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面临淘汰的危机。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1. 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
2. 生产方式转型传统的制造业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和低成本来维持生产,但这种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来实现转型升级。
3. 供应链优化供应链的优化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合作、优化物流等方式优化供应链。
4. 环保生产环境问题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保生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可以通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方式实现环保生产。
5. 品牌建设品牌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建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推广等方式建设品牌。
四、结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方式转型、优化供应链、实现环保生产、建设品牌等方式来实现转型升级。
希望政府、企业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无锡市作为传统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锡市传统制造业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随后分析了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技术升级与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
在展望了无锡市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总结了分析的关键点,并提出了推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无锡市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经济环境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现状、必要性、对策建议、技术升级、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未来发展、总结分析、推进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无锡市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制造业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制造业一直是无锡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就业、产值和税收贡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无锡市的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困境。
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陈旧,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地位。
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战略。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无锡市传统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无锡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为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提出无锡市传统制造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更新换代和环境法规的严格要求等多重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更促使其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的提出包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瓶颈、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快速、人才短缺等方面。
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当前,苏南地区制造业呈现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层次有待优化;信息产业规模增加,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集群态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苏南地区可以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深国际产业合作;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全球,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互联网思想,实现产业联盟化发展等方式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文章主要针对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
【关键词】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3-0013-02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产业优化转型、向国际市场迈进的主战场。
苏南地区制造业肩负着拉动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责任。
在新常态经济形式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逐渐强烈的背景下,苏南地区制造行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实现“苏南制造”向“苏南创造”的转变。
1苏南地区及其制造产业苏南地区是江苏省南部区域的简称,是当前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现代化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制造业是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程中快速发展的产业,也是苏南地区雄厚经济实力得以形成及开放型经济发展持续繁荣的重要标志。
苏南地区制造业十分发达,外商、港澳台商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苏南地区当前制造业规模与技术水平为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代经济环境中,加快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实行制造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是苏南地区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产业质量的重要课题[1]。
2苏南地区制造业发展状况与问题第一,苏南地区制造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层次有待优化。
2018年,江苏省经济总量达到9.25万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6.7%。
近几年来,江苏省制造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健全的产能体系,其中苏南地区制造业相比2017年增长稳健。
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造业转型的背景和意义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传统制造业在面对外部竞争和内部问题时,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能够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1. 技术升级的挑战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技术升级的压力。
制造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2. 人力资源的短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当前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制造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搭建良好的人才发展体系。
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传统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制造业需要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1. 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制造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2. 加强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制造业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3. 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制造业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企业要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绿色制造。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倡导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四、成功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这些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江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实力较强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江苏省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如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在机械制造领域,江苏的数控设备、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等高科技产品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2. 新兴产业的崛起江苏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例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苏州作为中国东部的硅谷,聚集了大量的软件企业和科技创新机构。
3.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推进,江苏省制造业正逐渐向服务业转型。
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快于制造业,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动力。
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都有较快的增长,并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未来趋势展望1. 高技术产业将持续发展江苏省将进一步培育和扶持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政府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到江苏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创业创新将成为重要推动力江苏省将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建设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大学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 绿色可持续发展受重视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4. 优化产业布局和升级江苏省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研究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研究
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制造业发展遇到了很多挑战。
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政策支持和创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政策支持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和推动。
政策支持首先应涉及到
市场准入、财税政策、新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
沿领域的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财税方面,政府可以发放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的方式,以促进制造业企业扩大产能、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二、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可以探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发新型材料,提高产
品加工精度和品质。
在产品研发上,企业可以主动迎合市场需求,引进新兴技术,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管理创新方面,企业可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效益和生产力。
在创新研究方面,各企业需要加强相互沟通、合作,形成共同创新平台,推动
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总的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政策支持和创新研究相结合,制造业企业积极
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管理和技术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开拓新的市场,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到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为江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江阴市产业现状江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为主导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江阴市的工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逐渐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此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明显。
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技术更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强劲。
尽管江阴市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一些企业,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3.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二、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针对江阴市目前的产业现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为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1. 优化产业结构。
应以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2.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4. 推进智能制造。
推动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发展,已经走过了30多年时间。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从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蓝图和目标。
这个文件的出台引领了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谈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的制造业重要“工厂”。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不少问题,面临内外多重挑战,如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文件。
该文件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等手段,带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求主要源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和国内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压力日益增大。
另外,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低附加值”局面,已经难以为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借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为30.2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近28%,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规模化、低效益、粗放式发展”阶段。
面对未来的挑战,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提高国家竞争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创新驱动”助推江苏转型升级
业境外上 市;花旗银行调拨 不少于 20 5 亿
元人 民币 ( 每年 5 0亿 )的资金 ,对入选 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 “ 全球采购门当 户对计划” ,推动浙江企业进入全球 50 0 强 企业供应链 ;在纽约设立 “ 浙江品牌产 品
创新驱动" 助推江苏转型升级
文 王海平 司华敏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
李学勇在徐州调研时反复强调 ,要坚持创
新驱动,不仅是科技创新 ,还要观念创新 、 体制机制创新 、管理创新。
动将是核心战略,将会把创新放到最高的
位置上。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 书记 、常务 ” 副主席、长三角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颢瀚
将达到年产 6 万辆摩托车。而其梦寐以求
的牌照许可 ,在该园区仅用 9 个月时间就 顺利拿到。 初尝甜头之后 ,华立集 团又在印尼万 丹省兴建工业园,规划占地 10 公 顷,优 00
年 1 月, 2 吉利在雅加达的印尼公 司c D 全 K( 散件组装 ) 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这是吉 利在海外的第—个 C D项 目基地 ,完全实 K 现 自主运营,年轿车产能可达 1 万辆 。
除了 “ 抱团”建设园区之外 ,浙江还 积极推动中/- l b l  ̄,建设境外营销网络。 ,
日前出 台 的 《 江省人 民政 府关 于 浙 支持行 业龙 头骨干企业 加快发展 的若 干
意见 》提 出,要 把培育 和发展龙 头骨 干
记者从浙 江省商务厅获悉 ,目前浙江 全省已经审批核准 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有 7 个 ,其 中国家级 4个,还有一批境外工业
融资渠道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江苏的实证分析
182
2018 年 4 月 第 2 期
融资渠道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基于江苏的实证分析
余 飞 黄瑞玲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南京210009)
摘 要:利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1999—2015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股权融资、贷款融资和其他筹资 渠道融资对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股权融资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果收效甚微;贷 款融资近年来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其他筹资渠道融资由于总量过小,对江苏省制造业转型 升级的作用相对有限。据此针对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政策建议:发展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股权融 资对江苏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提升贷款融资对江苏制造业的支持作用;鼓励 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提升其他融资渠道对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江苏;融资渠道;制造业转型升级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及启示。
表1 制造业的分类
2 研究样本与研究设计
制造业类型
细分行业
2 1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界定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界定和测度方面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方法。 金碚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归结为基于全球价 值链的生产模式下,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
制劳造动业密集型复藤造品食制、业业品棕、,、加文、皮烟草工教革草制业体、加品、毛育工食业皮用业品,、品家、羽制纺制具绒造织造制及业业业造、其、饮业制服料、品装印制业及刷造,其业木业他、、材记纤造加录维纸工媒制及及介品纸竹的制制、 制资造本业密集型石料油制加品工业及、化炼学焦纤业维、制化造学业原、料橡及胶其制制品品业制、黑造色业金、属塑
生产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9]。戴 勇对此做出了补充,他强调了从价值链的低端制造 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及服务)延伸是实 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10]。胡迟则提出制
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陈晓雪胡小海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05期摘要:产业结构状态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是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在历经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传统产业要素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产业结构矛盾与问题正逐渐凸显。
在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配套发展、提高劳动力要素质量、提高资本要素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产业决策与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5-0017-04一、问题的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式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前期实施的刺激政策仍在消化,产业发展正经历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
产业是经济研究的核心,社会生产、经济生活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持,新常态下新形态的经济转型更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产业转型升级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构成,是主要由投入产出关系体现的产业高级化发展过程,产生的结果是生产质量和效益水平的提升。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201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广东省。
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江苏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面临着一系列产业结构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协调、产能过剩、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控力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冲突等,产业结构形态迫切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演变。
二、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看一个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发展优势和升级空间,是否按照产业演进的普遍规律向着高级化发展,即第一产业在总产出中的比例不断降低,第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不断增加,在第二产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伴随供给要素和资源不断向着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逐步占据产业构成主要地位的发展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自我完善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政策优势的不断凸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2003—2009年江苏省面板数据的分析
收稿 日期 : 0 1 1 0 2 1 —1 — 5
梳 理 国 内外 关 于 我 国制 造 业 生 产 效 率 的 文 献 ,可 以 发 现 大 部 分 学者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 从 总体 层 面 ① 分 析 我 国制 造 业 生产 效 率 的 变 动 和 趋 势 ;② 从 区域 、企 业
趋 同或 者 发 展 的 不平 衡 问 题 ? 另 一 方 面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江 苏 省 制 造 行 业 在 规 模 扩 张 的 同 时 ,行 业 市 场 结 构 、 资 本劳动力投入 以及外 商直 接投 资额 等经 济指标 都 处于不
为发达 的地 区之一 ,对 其生 产效 率及 影响 因素进 行研 究 在全 国具有显 著 的引领性 ,对其 他地 区制造 业 的发 展也
在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过 程 中 ,制 造 业 被 作 为 江 苏 “ 型 升 级 工 程 ” 的 重 要 支 撑 。统 计 数 据 表 明 ,2 0 转 09年 江
苏制 造 业 产 值 达 到 14 0 8 5 3 . 1亿 元 , 占 GD 比 重 的 P 4 . 8 ,可见制造业 已成 为 江苏 经济 发展 的 主要 载体 。 4 7 那么江苏 目前 制造 业 的生产 效率 究竟 如何 ,是否 存在 着
作者 简介 : 袁 天天 ,江苏 南 通 人 ,南 京 财 经 大学 产业 发 展 研 究 院 1 硕士 研究 生 ,研究 方 向 : 业组 织 与公共 政 策 。电子信 箱 : 479 6 产 30 00 2 @QQ r。2 孔 群喜 ,河 南三 门峡 市人 ,经 济学 博士 ,南 京 财经 大 cn . o 学产 业发 展研 究 院讲 师 ,研 究 方 向 :产 业 组 织 与公 共 政 策 。电 子 信 箱 : o gu x@13 em。3 王 之军 ,安徽 宿 州人 ,南京 财经 大学 产 k n qn i 6 o 业 发 展研 究 院硕士 研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产业 组织 与公 共政 策 。 ht t p:《 | .b d .n s c u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内容提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给江苏制造业带来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明显扩张,江苏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重工业主导趋势明显,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
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科技经费投入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行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区域竞争比较优势增强。
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
当前江苏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整体不高;自主创造能力欠强,外部环境影响加深;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溢出效应开始显现,传统制造业优势逐步消失等问题。
为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注重品牌质量建设。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来的,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其要旨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最终的落脚点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中国制造2025”既是中国在欧美制造业复兴和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的生存之道,也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跻身制造业强国的涅槃之举一、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现状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体量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平均高于10%。
江苏(营业收入)百亿工业企业超过100家,达到500亿的企业超过10家,达到千亿的有7家。
目前,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初现,专业化协作配套程度较高,但辐射能力有限,制造业对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带动影响力不强,难以有效构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增长速度较快,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低于上海、浙江,更是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竞争优势单一,占制造业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亟待提升,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力度不大,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科教、人才等方面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远低于装备制造业强国。
(一)重工业主导趋势明显,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
2006-2010年,江苏制造业霍夫曼系数呈逐年下降之势,由2005年的0.49下降至2010年0.38。
根据对江苏轻重工业架构演变过程的综合判断,目前江苏正处于重工业深化发展阶段。
(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比下降,但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06-2010年,江苏国有及国有控股制造企业产值占比下降9.7个百分点,但实现利润增长79.9%。
二是股份制经济焕发生机。
2006-2010年,股份制制造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6.7%,高出制造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三是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热情不减、民间投资表现活跃,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三资”、民营制造企业单位数比2005年分别增加5989家和25755家,产值较2005年分别增长1.8倍和2.1倍。
(三)科技经费投入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010年,江苏大中型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543.3亿元,较2005年增长2.2倍;R&D投入强度达1%,较2005年提高0.1个百分点。
科技投入增加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了以技术、知识密集为特征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高新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资产和产值占比较2005年分别提高1.5个、4.4个和4.3个百分点;2006-2010年,高新制造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7.0%,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
(四)行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区域竞争比较优势增强。
2006-2010年,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江苏制造业行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具体表现为:前10大行业产值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行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 6.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下降 4.9个百分点;行业区位商(LQ)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加强。
2010年,江苏制造业区位商达1.1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65.3%的12个行业的区位商(LQ)大于1,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五)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
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户均拥有资产9445.6万元,户均实现产值1.4亿元,户均创造利税1393.4万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33.3%、42.9%和105.2%;百强制造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0户)实现产值18158.2亿元、利税1828.8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0.6%和和20.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73家,较2005年增加50家,沙钢集团、仁宝信息技术主营业务收入跨越千亿元大关。
二、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整体不高江苏省的制造业优势主要集中到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是属于技术层次不高的传统行业,而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方面,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弱。
至于生产性服务业,它对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强化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为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的两个延伸提供一个通道;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以及制度创新和安排等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快速的融入到世界价值链中,参与了生产,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产品环节的国际垂直分工,并未参与到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这样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不协调,是江苏省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自主创造能力欠强,外部环境影响加深2010年,江苏省的制造业收入增加值比率很小,仅为23%,而发达国家却普遍在40%左右。
虽然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原因,同时也说明了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创新明显能力较弱。
2013年,江苏省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7%,而根据国际经验,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如果在1%以下,几乎就难有竞争力。
二是产业技术升级缓慢,过度依赖外部技术。
江苏制造业产品设计和重大技术装备较为薄弱。
三是在价值链中分工位置较低,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产品附加值率不高。
除此,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创新氛围有待增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企业自主创新衔接不足等,表明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江苏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5%左右,而发达国家仅为2%左右。
江苏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这种发展模式能较快提高江苏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产品结构受制于国际需求和国际分工,加大了江苏经济受国际环境和风险影响的必然性。
(三)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江苏各地传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内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各地在条件上较为相似,矿产资源和原材料都相对缺乏,因而在工业发展方面,以外来资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加工工业普遍较为发达,且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往往自成体系,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未能形成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区域内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比较优势,最终导致企业在低档次、同类产品之间的恶性竞争,表现在产成品库存增加、企业效益下滑、应对反倾销压力加大。
如在纺织及纺织服装两个行业中,江苏就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723个,容纳了166万劳动力,但如此众多的企业中,名牌企业并不多,大多从事出口服装业务的企业或产业集镇,只不过是国外品牌的加工基地,而且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厂商之间竞相压价,不仅利润微薄,还时常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
(四)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江苏省能源紧缺、资源缺乏,制造业如果维持粗放发展的方式,将会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江苏制造业的发展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高污染、高耗能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能源自给率较低。
2013年,江苏一次能源生产量4964万吨标准煤,自给率只有14.8%,较2012年下降2.3个百分点。
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江苏制造业发展仍处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资源回收率较低,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过于依赖物资资源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做一年,资源能源能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
(五)溢出效应开始显现,传统制造业优势逐步消失江苏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地,劳动力低廉,政府投资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都是江苏省在制造业中表现出来的传统优势。
改革开放三四十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优势正在逐步的消失。
因为先进的技术会随着员工人员的流动也随之外流,从而产生溢出效应,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扩散。
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结构性用工短缺影响较为明显,企业生产成本提升。
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难以完全抵消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三、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一)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制造业经济转型升级,政府是引导者,应当有所作为,积极而为并努力探索转型升级道路。
政府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并进行激励机制的创新。
通过鼓励产学研联合发展形成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吸引创新要素向制造业集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对形成自主产权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原创性研发技术,政府应给予重奖,例如制定相关政策让原创技术研发者享有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原始股,并授予荣誉称号,实施精神物质的双重激励,促进更多高水平的研发成果。
通过对制造企业、个人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实现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
(二)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人才是促进新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
企业的成功最根本的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有更为重要。
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就是人才。
江苏是人才云集的省份,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海内外高级人才主要的流向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