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第1-5节)
合集下载
【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1)
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粘液细胞
第一节 胃 炎(gastritis)
胃粘膜的炎性病变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类型
1. 急性刺激性胃炎(acute irritated gastritis) 2. 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 3. 腐蚀性胃炎(corrosive gastritis) 4. 急性感染性胃炎(acute infective gastritis)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正常粘膜的橘红色变淡、消失,代之
以灰白或灰黄色; 粘膜明显变薄,皱襞变浅/消失;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因 部位 抗内因子、壁细胞抗体 vitB12水平 恶性贫血 胃酸分泌 胃内G细胞的增生 血清胃泌素水平 伴消化道溃疡
A型 自身免疫 胃体、胃底 阳性
降低 常有 下降
有 高 无
B型 HP感染 胃窦 阴性
正常 无 正常或稍降 无 低 常有
慢性肥厚性胃炎
部位:胃底、体部 病变特点:粘膜肥 厚,皱襞加深变宽 似脑回状
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
慢性肥厚性胃炎
光镜: 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
粘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不明显
疣状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 化 系 统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炎症性肠病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Cadiac 贲门
Fundus 胃底
Corpus 胃体
第一节 胃 炎(gastritis)
胃粘膜的炎性病变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类型
1. 急性刺激性胃炎(acute irritated gastritis) 2. 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 3. 腐蚀性胃炎(corrosive gastritis) 4. 急性感染性胃炎(acute infective gastritis)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正常粘膜的橘红色变淡、消失,代之
以灰白或灰黄色; 粘膜明显变薄,皱襞变浅/消失;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因 部位 抗内因子、壁细胞抗体 vitB12水平 恶性贫血 胃酸分泌 胃内G细胞的增生 血清胃泌素水平 伴消化道溃疡
A型 自身免疫 胃体、胃底 阳性
降低 常有 下降
有 高 无
B型 HP感染 胃窦 阴性
正常 无 正常或稍降 无 低 常有
慢性肥厚性胃炎
部位:胃底、体部 病变特点:粘膜肥 厚,皱襞加深变宽 似脑回状
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
慢性肥厚性胃炎
光镜: 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
粘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不明显
疣状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 化 系 统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炎症性肠病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Cadiac 贲门
Fundus 胃底
Corpus 胃体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1)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3
第一节 胃炎 P278
一.急性胃炎
二. 慢性胃炎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4
一、胃炎(gastritis) 胃粘膜的炎症性病变 常见、多 发 急性胃炎:原因较清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胃 炎:自身免疫、胆汁返流、急性迁延,幽门螺杆菌
a.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 b. 正常胃粘膜橘红色→灰白或灰黄 c.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出血、 糜烂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8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 CAG)
② 光镜:
a. 粘膜全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15
TH E AUTO N O M IC N ERV O U S SYS TEM
Helicobacter pylori H . p y lo r i is g r a m - n e g a tiv e s p ir a l fla g e lla te d b a c te riu m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依据病因、胃粘膜 病变分型 gastritis)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5
(二)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病因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 3)自身免疫 4)胆汁返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药物、环境因素、遗传因
HP感染、 2. 胃液消化作用 → 胃粘膜屏障破坏→胃液自身消化→消 化性溃疡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反应性(返流性)胃炎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1PPT
– 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平或消失,表 面呈细颗粒状;
– 粘膜灰色或灰绿色; – 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gastroscopy examination
• (5) 光镜下:
– 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 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浸润
– 固有腺体萎缩,腺体 变小并有囊性扩张, 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
– 上皮化生:假幽门腺 化生和肠上皮化生。
定义:
• 1. 假幽门腺化生: • 胃体和胃底部正常腺体--胃底腺由类 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代替。
• Pyloric gland metaplasia: the glands of the body are replaced by mucin-secreting cells resembling those of pyloric glands;
• 3. 常见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 4. 复合性溃疡、多发性溃疡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胃粘膜的防御屏障
• (1) 上皮分泌粘液、碳酸氢盐 • (2)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方式 喷射
状 • (3) 粘膜表面上皮的再生能力 • (4) 健全的粘膜血液循环
2. 致病因素
• (1) 无酸无溃疡。 • (2) HP感染。 • (3) 其他因素 药物、吸烟、长期神经
Hemorrhagic perforation (rare)
Healing
Association with H.pylori
Chronic Peptic Ulcer
Hyperacidity, decreased mucosal resistance Pyloric antrum, lesser curvature; first part of duodenum 1-5 cm; may be larger; deep; flat margins One or two
– 粘膜灰色或灰绿色; – 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gastroscopy examination
• (5) 光镜下:
– 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 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浸润
– 固有腺体萎缩,腺体 变小并有囊性扩张, 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
– 上皮化生:假幽门腺 化生和肠上皮化生。
定义:
• 1. 假幽门腺化生: • 胃体和胃底部正常腺体--胃底腺由类 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代替。
• Pyloric gland metaplasia: the glands of the body are replaced by mucin-secreting cells resembling those of pyloric glands;
• 3. 常见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 4. 复合性溃疡、多发性溃疡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胃粘膜的防御屏障
• (1) 上皮分泌粘液、碳酸氢盐 • (2)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方式 喷射
状 • (3) 粘膜表面上皮的再生能力 • (4) 健全的粘膜血液循环
2. 致病因素
• (1) 无酸无溃疡。 • (2) HP感染。 • (3) 其他因素 药物、吸烟、长期神经
Hemorrhagic perforation (rare)
Healing
Association with H.pylori
Chronic Peptic Ulcer
Hyperacidity, decreased mucosal resistance Pyloric antrum, lesser curvature; first part of duodenum 1-5 cm; may be larger; deep; flat margins One or two
《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
深入探讨慢性胰腺炎的进展、并发症和治疗方案。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
了解肝硬化的病理过程、症 状和治疗方法。
肝癌
介绍肝癌的常见类型、风险 因素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
提供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有 效方法和建议。
胃溃疡
病因
详细讨论导致胃溃疡的常见原因 和危险因素。
诊断与治疗
介绍诊断胃溃疡的方法和选择合 适的治疗策略。
消化道出血
2
胃肠炎。
介绍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紧急处理
方法。
3
鉴别诊断
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 果 Nhomakorabea行鉴别诊断。
结论和要点
重要要点
总结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关 键要点和重要信息。
探索更多
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病理学的 资源和参考文献。
分享知识
鼓励听众对消化系统疾病的 认识和预防进行分享和倡导。
《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 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引言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过程和 症状。
病因
解析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原因和 危险因素。
治疗
介绍有效的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 来管理和减轻症状。
胰腺炎
1
了解胰腺炎
对胰腺炎的症状、原因和分类进行简要概述。
2
急性胰腺炎
详细讨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3
慢性胰腺炎
预防
提供预防胃溃疡的关键措施和饮 食建议。
肠道炎症和炎症性肠病
1 肠道炎症
解释肠道炎症的病理过程 和常见症状。
2 炎症性肠病(IBD)
深入讨论克罗恩病和溃疡 性结肠炎的特征、诊断标 准和治疗选择。
3 生活方式调整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肝癌
1.巨块型; 2.多结节型; 3.弥漫型
1.鳞状细胞癌; 1.肝细胞性肝癌;
2. 腺癌;
2.胆管上皮癌;
3.小细胞癌; 3.混合性肝癌
食管中段
——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由一组亲肝病毒(肝炎病 毒)引起的肝脏炎症以变质为 主(肝细胞变性坏死).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2、肝细胞脂肪变性 3、嗜酸性变或嗜酸性坏死 4、溶解性坏死 5、点状坏死 6、碎片状坏死 7、桥接坏死 8、大片、亚大片坏死
常由高度气球样 变发展而来。
核固缩、溶解、 消失;
多见于急性肝炎
5、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发生在门管区附近的坏死,炎细胞和变性碎裂 的肝细胞呈带状或灶状分布,引起肝细胞界板处呈 “虫蚀”状表现。
常见于慢性肝炎 。
6、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 •门管区与中央静脉之间 •门静脉与门静脉之间 •中央静脉与中央静脉之间。 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日后发展为肝硬化。
形态学
病变可能累及整个肝脏或仅部分累及。由于大量肝细胞 坏死,肝脏缩小至500~700g,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 或红褐色,混有胆汁颜色——急性黄色肝萎缩。
第四节 肝硬变
肝实质损伤与修复过程
非连续性纤维瘢痕形成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 血流途径改建
肝脏变形,质地变硬(肝硬变,终末阶段 )
普通性肝炎
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 点状坏死
(大)
气球样变; 嗜酸性小体 (完全再生)
慢性
轻 点状坏死、偶见 汇管区纤维增生,肝
消化系统病理PPT教学课件(1)
吗啡喃类
3
HO
N OH
OH O HO
OH O OH
酒石酸布托啡诺
(熟悉)
苯吗喃类
喷他佐辛(镇痛新)
哌啶类
CH3
N
1
HCl
4
O
O
CH3
盐酸哌替啶
化学名:1-甲基-4-苯基-4-哌啶 甲酸乙酯盐酸盐
性质
盐酸哌替啶经碱化后成油状物,熔点低 酯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不易水解 口服有首过效应,故采取注射 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8---1/10,但成瘾
A具有特殊的颜色反应 B有旋光性,水溶液呈右旋性 C在光照下能被空气氧化变质 D酸性条件下加热,易脱水生成阿扑吗啡 E酸性条件下可和亚硝酸钠反应
•代谢产物仍具镇痛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过吗啡和 哌替定。
右丙氧芬 (熟悉) See P403
其他类
N N
HCl CH3
O
盐酸布桂嗪(熟悉)
9 10
8
7
S1
6 5
2
4
3
N
CH3 苯噻啶(熟悉)
H3C N
CH3
H
HO
HCl
OCH3
盐酸曲马多(熟悉)
镇痛药的构效关系(熟悉) See page405
第六章 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
第一节、镇痛药
类型(掌握)
{ 吗啡生物碱类 半合成镇痛药 合成镇痛药
吗啡生物碱类
17
16 N CH3
10 D 9 H
1
11 15
B 14
8
2
12
A
13 C
7
HCl 3 H2O34HOFra bibliotekE O5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以胃窦部为常见。 肉眼观察(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可有灰 黄或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覆盖。 镜下观察:黏膜浅层固有膜内慢性炎细胞浸润,但腺体保持完整,严重者炎症可累及黏膜深层。 结局:大多经治疗或合理饮食而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病理学(第9版)
一、食管的炎症
(一)反流性Leabharlann 管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液反流至食管引 起食管下部黏膜慢性炎性改变。临床以胃灼热、胃内容物反流为突出症状。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因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导致食管抗反流屏障、食管的清除作用及食管黏膜屏障对反流物的抵抗 力降低,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下段损伤食管黏膜,引起炎症。
(三)贲门弛缓不能
贲门弛缓不能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及贲门。当食物通过时食管壁肌肉失去弛缓性调节而发生吞咽困难。
第二节
胃炎
病理学(第9版)
一、急 性 胃 炎
1. 急性刺激性胃炎 急性刺激性胃炎(acute irritant gastritis)又称单纯性胃炎。多因暴饮暴食、食用过热 或刺激性食品以及烈性酒所致。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有黏液附着,或可见糜烂。 2. 急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多因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阿司匹林等的服用或过度饮酒引起。创 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本病。病变表现为胃黏膜急性出血合并轻度糜烂,或 多发性应激性浅表溃疡形成。 3. 急性感染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acute infective gastritis) 少见,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 肠杆菌等化脓菌经血道(如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或胃外伤直接感染所致,可表现为急性蜂窝 织炎性胃炎(acute phlegmonous gastritis)。
根据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贫血,将本型胃炎分为A、B两型。A型属于自身 免疫病,患者血中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检查阳性,并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部。 B型病变多见于胃窦部,无恶性贫血。我国患者多属于B型。两型胃黏膜病变基本类似。
临床病理联系:本型胃炎由于病变特点主要为胃腺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因而胃液 分泌也减少,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A型患者由于壁细胞破坏明显,内 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故易发生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化生,在化生 过程中,必然伴随局部上皮细胞的不断增生,若出现异型增生,则可能导致癌变。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第二节 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四节 阑尾炎 第五节 非特异性肠炎
重点难点
掌握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及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熟悉 消化性溃疡病因;消化道肿瘤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转移途径。
了解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肠炎常见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是指食管远端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arrett食管是大部分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是Barrett食管形成的主要原因。 2.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可通过胃镜观察):病变食管黏膜呈不规则形的橘红色、天鹅绒样改变,在灰白色正常食管黏 膜的背景上呈补丁状、岛状或环状分布。可继发糜烂、溃疡、食管狭窄和裂孔疝。 光镜下观察:病变食管黏膜由类似胃黏膜或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和腺体所构成。Barrett黏膜的柱状上皮细 胞兼有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 3. 并发症 包括消化性溃疡、狭窄、出血,并可发生异型增生和腺癌。
病理学(第9版)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Warthin-Starry银染)
病理学(第9版)
三、特殊类型胃炎
1. 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chronic hypertrophic gastritis)又称巨大肥厚性胃炎(giant hypertrophic gastritis)、Menetrier病。原因尚不明了。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肉眼观察(胃镜检查)主要见黏 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黏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黏膜隆起的顶端常伴 有糜烂。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多,炎细胞浸润不显著。
病理学(第9版)
二、慢 性 胃 炎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 自身免疫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2. 类型及病理变化 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包括Hp感染、慢性炎症改变、炎症活动性、胃黏膜萎缩、 肠化生。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类: (1)非萎缩性胃炎
2.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可通过胃镜观察):大多仅表现为局部黏膜充血。 光镜下观察:早期表现为上皮层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后出现基底细胞增生、固有膜乳头延长、浅 表性溃疡,上皮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累及食管壁可引管腔狭窄。长期慢性炎症可形成Barrett食管。
病理学(第9版)
(二)Barrett 食管
病理学(第9版)
二、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弛缓不能
(一)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stenosis of esophagus)可分为先天性狭窄和后天性狭窄。在狭窄部位上方常伴有食管扩 张和肥厚。
(二)食管扩张
1. 原发性扩张 根据扩张的范围又可分为广泛性扩张和局限性扩张。前者又称为巨大食管症(megaesophagus),为 先天性扩张,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引起全段食管扩张,但发病原因不明;后者又称憩室,常分为真性膨出 性憩室和假性牵引性憩室。 2. 继发性扩张 发生在食管狭窄部上方的扩张。
病理学(第9版)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 肠上皮化生,固有层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点。
肉眼观察(胃镜检查):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黏膜层变薄,皱襞变浅,甚 至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偶有出血及糜烂。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病理学(第9版)
一、食管的炎症
(一)反流性Leabharlann 管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液反流至食管引 起食管下部黏膜慢性炎性改变。临床以胃灼热、胃内容物反流为突出症状。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因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导致食管抗反流屏障、食管的清除作用及食管黏膜屏障对反流物的抵抗 力降低,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下段损伤食管黏膜,引起炎症。
(三)贲门弛缓不能
贲门弛缓不能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及贲门。当食物通过时食管壁肌肉失去弛缓性调节而发生吞咽困难。
第二节
胃炎
病理学(第9版)
一、急 性 胃 炎
1. 急性刺激性胃炎 急性刺激性胃炎(acute irritant gastritis)又称单纯性胃炎。多因暴饮暴食、食用过热 或刺激性食品以及烈性酒所致。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有黏液附着,或可见糜烂。 2. 急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多因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如阿司匹林等的服用或过度饮酒引起。创 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本病。病变表现为胃黏膜急性出血合并轻度糜烂,或 多发性应激性浅表溃疡形成。 3. 急性感染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acute infective gastritis) 少见,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 肠杆菌等化脓菌经血道(如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或胃外伤直接感染所致,可表现为急性蜂窝 织炎性胃炎(acute phlegmonous gastritis)。
根据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贫血,将本型胃炎分为A、B两型。A型属于自身 免疫病,患者血中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检查阳性,并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部。 B型病变多见于胃窦部,无恶性贫血。我国患者多属于B型。两型胃黏膜病变基本类似。
临床病理联系:本型胃炎由于病变特点主要为胃腺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因而胃液 分泌也减少,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A型患者由于壁细胞破坏明显,内 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故易发生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化生,在化生 过程中,必然伴随局部上皮细胞的不断增生,若出现异型增生,则可能导致癌变。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第二节 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四节 阑尾炎 第五节 非特异性肠炎
重点难点
掌握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及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熟悉 消化性溃疡病因;消化道肿瘤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转移途径。
了解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肠炎常见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是指食管远端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Barrett食管是大部分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是Barrett食管形成的主要原因。 2.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可通过胃镜观察):病变食管黏膜呈不规则形的橘红色、天鹅绒样改变,在灰白色正常食管黏 膜的背景上呈补丁状、岛状或环状分布。可继发糜烂、溃疡、食管狭窄和裂孔疝。 光镜下观察:病变食管黏膜由类似胃黏膜或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和腺体所构成。Barrett黏膜的柱状上皮细 胞兼有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 3. 并发症 包括消化性溃疡、狭窄、出血,并可发生异型增生和腺癌。
病理学(第9版)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Warthin-Starry银染)
病理学(第9版)
三、特殊类型胃炎
1. 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chronic hypertrophic gastritis)又称巨大肥厚性胃炎(giant hypertrophic gastritis)、Menetrier病。原因尚不明了。病变常发生在胃底及胃体部。肉眼观察(胃镜检查)主要见黏 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黏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的小结,黏膜隆起的顶端常伴 有糜烂。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黏膜表面黏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多,炎细胞浸润不显著。
病理学(第9版)
二、慢 性 胃 炎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 自身免疫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2. 类型及病理变化 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包括Hp感染、慢性炎症改变、炎症活动性、胃黏膜萎缩、 肠化生。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类: (1)非萎缩性胃炎
2.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可通过胃镜观察):大多仅表现为局部黏膜充血。 光镜下观察:早期表现为上皮层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后出现基底细胞增生、固有膜乳头延长、浅 表性溃疡,上皮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累及食管壁可引管腔狭窄。长期慢性炎症可形成Barrett食管。
病理学(第9版)
(二)Barrett 食管
病理学(第9版)
二、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弛缓不能
(一)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stenosis of esophagus)可分为先天性狭窄和后天性狭窄。在狭窄部位上方常伴有食管扩 张和肥厚。
(二)食管扩张
1. 原发性扩张 根据扩张的范围又可分为广泛性扩张和局限性扩张。前者又称为巨大食管症(megaesophagus),为 先天性扩张,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引起全段食管扩张,但发病原因不明;后者又称憩室,常分为真性膨出 性憩室和假性牵引性憩室。 2. 继发性扩张 发生在食管狭窄部上方的扩张。
病理学(第9版)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 肠上皮化生,固有层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点。
肉眼观察(胃镜检查):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黏膜层变薄,皱襞变浅,甚 至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偶有出血及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