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探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探析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摘要: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构建百花齐放、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体系。
本文着眼于新课改下的新型历史教学体系,探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改革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前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接受性地学,以教定学,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的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狭隘地把教材当做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实效极其低下,教学目的也难以实现。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评价的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尊重其他国家及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想要精益求精,教学方法就必须机动灵活。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合理规划并充分开发新课程的内容资源,把新课程目标落实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积极开展主体性学习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这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

电 七
七 七
电 电 电 七 七 七 七 . 七 4-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一 点 体 会
刘 俊 丽
新课程改革 和新教材对课 堂教学方 法 用 , 那样效果更好 。例如 : 在人教 版七年级 以先 将 中国古 代史 的发 展阶段 、 每个 阶段 8课 三 中教授 两次 的历史特征讲给学生 , 极 为重视 , 明确提 出教师要 转变角 色 , 教师 历史 第一 册 1 《 国鼎立 》 让学生头脑 中有个大 已不再单纯是知识 的传播者 了,教师更多 重大 战役 : 渡之 战 、 壁之战 的经 过时 , 致 的框 架 , 后再 具体 讲述 每一个 阶段 的 官 赤 然
课堂教学过 程中 , 设活动情 境 , 创 常用 立性 得到全面保护。最后 , 教师可 以大胆对 的课 堂活动形 式 , 如下几 种 : 有 分组讨 论 、 教 材进行整合 , 以便 更好地完成 教学 目标 。
小组搜集资料 、课 堂表扬及其 他课 堂活动 例 如初 中中国古 代史 的教学 , 学生 年龄小 ,
形式 。有时还可 以把 几种形式 结合起 来使 有 一些 抽象 的历 史概念 理解 不 了 , 师可 教
— —
1 7— 4 —
作者单位 : 源县新 源镇 中学 新
祖 国的感情 。 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 “ 传授型” 导向型” 向“ 转变 , 改变“ 一言堂” 式
堂 教学 中发挥的 巨大作用 ,极大 提高 了历 的授课方式 , 培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让他们 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 二、 创设活动情景 。 学生充分 参与 积极主动地 学习知识 。鼓 励学生 大胆发表 自己的见解 , 让他们 的好奇心 、 独创 性和独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
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展现了现阶段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研究的层次性。
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以学生为本,将历史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深入挖掘教材,探究历史现象之下的真相与规律在新课改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做一个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是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的桥梁,并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应该正确地查找、筛选资料,适合教学内容的就用,不适合教学的坚决不用;还应该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一堂历史课也如同一首交响乐,抑扬顿挫、有舒缓、有高潮,这样课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于是我在备课时首先进行知识的梳理,理清重点和难点,把它们设计成高潮部分,让学生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理解上有所突破。
教材所写的都是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而这些事件和现象的背后蕴涵着的规律、经验教训是需要我们去挖掘的。
以前我在挖掘教材时只局限于“有什么”、“是什么”,即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内容、表现、发展过程以及其阶段性特征等。
后来我意识到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挖掘“为什么”,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背景或原因、目的、条件等,有时还需要具体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多种角度。
实际上这仍不够,教师还要挖掘“这说明什么”、“从中认识到什么”,让学生去客观评价某一史实,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观点或启示。
二、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与实践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与实践摘要: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从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1引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都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虽然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一定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
2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点2.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主动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教师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质量,就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在开展“中外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对文明交流的看法;同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历史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这一节课学习的兴趣[1]。
2.2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新课程背景下,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分析1. 引言1.1 背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学生对历史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历史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继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并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1.3 意义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创新方法进行历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试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 简 介 : 尚右 (99 ) 男 , 族 , 徽 寿 县人 , 徽 省 淮 南 市 第 一 中学 教 师 , 徽 师 范 大 学 2 0 姚 17 一 , 汉 安 安 安 04级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中国 近现 代 史 , 中共 党 史 , 中学 历 史 教学 教 法 研究 。
一
、
新课改 下历史 课堂教学 存在 的问题
( 新课改 过程 中教 师观念 急需转 变 四) 长期 以来 , 我们 的许 多课 堂 教学 比较 沉 闷, 难于唤 起学生 的学 习热情 和 智慧 活 动 的积 极性 , 不 用 说激 更 发创意 和不断探索 的精神 了 。学 生完全 处于一 种被动 的学 习状态 , 严重 缺乏主 动性和创 造性 , 以致 出现 了学 生“ 人在课 堂里 , 在课 堂外 ” 心 的现象 。在 新课 标 下 的 历史课 堂教 学 , 是在 教师指 导下 , 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 调 性活跃课 堂气氛 , 通过学 生 自主学 习 , 合理 探究 结构知 识的过程 。教师应 为学 生 创设 合 理 的情 境 , 吊学生 胃 口, 鼓励学 生质疑 问题 , 并用 自己的方法解 决 问题 。但
程 背 景 下 开展 历史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践 , 新 课程 改 革 背 景 下 高 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认 真 的 梳 理 , 就 这 对 并
些 问 题 的 解决 , 出 自己 的应 对 措 施 和 看 法 。 提
关键词 : 课程 ; 史课堂教学; 新 历 问题 ; 策 对
多数 同学 滥竽充 数 。合作 探 究 流 于形式 , 为公 开 课 成
的花瓶 。 因此 , 教学课 程资源 的匮乏是 一大瓶 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困境和对策

( 1 ) 在 重 视 学 生 主 体 地 位 的 同时
强化教 要 求确
仅要 关注学 生 眼前 发展
培养
更要
燥
,
学 生难学
—
—
历史太乏 味
师的 主导作 用 能忽视
学
;
。
新课 标 呼唤体育创新
,
,
着 眼 于 终 身学 习愿 望 与能 力 的
;
许 多教 师课 前备课 主 要 是 备
“
立 学生 的主 体地 位
,
务 本
“
” ,
学 生 们
律 接 受
,
偏差
。
体现在
:
缺乏 探 究精
,
习 作为手段 和 途 径
加 强 理 论 与保 健 课 教 学
,
灌
一
”
给他们 的知识
教学的
神 ; 不 注意知识 的系统性
识面窄
;
知
一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对 体 育 的 认 识 能力
进 行科 学 锻
,
每
个环 节都是 事先 规 定 和 设
传 统 教 学 中存 在 的 弊 端 关键 词 l 【
, 。
积极性 和学 习热情
不 利 于 教 师 自身 素 质 的 提
。
大 和 体育新课标 的发 展
有 关 教 育行 政 部 门 领
,
要 克服
。
导应 更 加 关 注 体育 教 师 的 工 作 教师 的工 作量
,
重 新定位体育
,
必 须 以 人 为本
、
促进
念 教 师 学生
( 3 ) 提 高 教 师 的 自身素 质
观
历史新课改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历史新课改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使其能够将新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教学观摩和专题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期间,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研讨。
教师们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2. 教学观摩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组组织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认真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观摩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
3. 专题研讨教研组围绕“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主题开展了专题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研讨,教师们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教学反思活动期间,教师们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反思,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得到了提高,能够将新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
4. 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实施论文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摘要:在新课改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探究历史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探究历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新课改实施以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怎样将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主动体验。
激发探究历史的欲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今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历史现象的奥秘,领悟历史的真谛,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练习,而是希望通过自己亲身的调查、搜集,从认识历史进而认识社会。
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一课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探究历史的能力,将这课改为以《家史》为主题的班会主题活动课,在活动课前我将学生分成a组、b组、c组、d组、e组去调查自己的祖辈、父辈过去的生活。
还收集了他们过去用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烟票,让学生知道,因为过去物质缺乏,市场供应紧张,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物质只能限量供应,票证由此产生并广泛使用。
它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
在活动课时,我引导学生将书中的数据填入下表,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上表,学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国家到小家,从城市到农村发生了历史性沧桑巨变。
不仅表现在我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而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那么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着我们请a组、b组、c组、d组、e组同学介绍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城乡居民已达到小康水平。
课后,我又开展了以《家史》为主题的历史小报比赛,因其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踊跃参加,充分发掘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探索篇•教学研究新课标改革,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老师教学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关键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丰富教学模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提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一)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重视在中考的考试中,历史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还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和家长对于初中历史这门课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一些历史老师在讲课时,为了应付考试,直接给学生画重点内容,缺少对历史内容的讲解,造成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投入较少,一些学校的历史老师还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师资水平薄弱,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水平。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往往一成不变,只是讲课本上的内容,不对课外内容进行拓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初中生喜欢学习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
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老师先给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给学生播放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历史老师就像一个说书先生,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娓娓道来事件的背景、高潮以及结果,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了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比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老师讲课就不能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当时抗日战争的艰难,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个英雄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创新

同 层 次 去 设 置 问 题 , 导 学 生 去 发 现 、 找 与 之 相 关 且 联 系 密 切 的 知 识 点 , 教 引 寻 在
师的点拨下 , 使学 生深化对知识 的理解 , 激活学生思维 ,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维能
豳
I a天 国运动 的局 限I 空想性 与落后 生、 性。 通过评价太平天国运 动的得失 和功过 , 认识太平天国运 动与近代 民主革命 的
关系 , 认识 到农 民必须在先进阶级 的组织 领导下 、 在科学理论 指导下 , 才能正确 发挥 自身力量 , 推动 民主革命 取得胜利 。
力。 例如 , 在学 习“ 民主法制建设 的曲折发展 ” , 文化大革命” 时 由“ 期间民主法制 遭受严重践踏 , 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 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例子 , 引申到法制 建设 的必要性 和迫切性 , 由此发散到强化立法工作 和普法 工作 、 全 民主法制 、 健 实施依 法治国方略等 问题 , 让学生系统地全 面理解 我国在民主法制 建设方面 的
学生实际 出发 , 以学生 为本 , 让学 生多说 、 问 、 多 多参与 、 多交流 、 多合作 , 就一
能找到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 模式, 新课程改革“ 为 添砖加瓦” ! 髓
-
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 苏联的解体是否说明社会主义失 败?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 中 国家又是社会 主义国家 , 如何 面对这一局势 ? 应 通过教师适度点拨 , 生充分 明 学 白东欧剧变 、 苏联解体不是社会 主义的失败 , 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优越 。 其教训 告诉我们 , 国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 国情的道路 , 我 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往 、师生互 动的双边性活动 , 抹 杀学生作为学 习主体 的应有地位 。
新课程理 念下 ,上课不再是教师单 向的教学模式 ,而是 师生互动式 的一项 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让 学生成为历史课堂 的 “ 主人” ,
致历史课堂呆 板、沉闷 ,使学生 “ 望史 生畏” ,大大降低 了历史 学 同意见 的学生我们 应以一种尊重 、宽容 、鼓励的态度去对待 ,尤其 科的教育功能 。高中历史涉及 的知识广 泛 ,集趣味性 、知识性 于一 对那些独特 的新颖 的见解 和看法 ,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如 体 ,它在培养学生 的创新 能力上独具特色 ,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正好 教 育家第 斯多惠所说: “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 而在于激励 、 为它提供了舞 台。下 面围绕新课程理念 和要求 ,从教育观念 、教学 唤醒和鼓舞 。”使课堂教学变为 实现 以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
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 “ 主人” ,学生才能 真正体 会学习 的乐趣 ,得
到精 神上的满足和能力 的提高 。
2 、因材施教 ,尊重学 生的个 性差 异。
总之 ,在历史课堂教 学中 ,要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既要调动
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又要培养 学生 的综合 能力 ,提高课堂
新课程 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杨 东明
摘 要 :随着 高中 新 课 改 的 实施 ,高 中 历史 教 学 必 须 转 变教 学 理 念 、改 革 教 学 方 式 、优 化 教 学策 略 、 实现 教 学 相长 。 关 键 词 :高 中历 史 教 学 理念 教 学 策 略 新课 程改革适应素质教 育的要求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 过程 中教师应 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多年,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困惑到了解、适应并逐渐把握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尽管在实施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实施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大胆尝试和探索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1 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
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创新空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目标、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理念更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自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目标的理念上,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历史。
更多的让历史教学成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历史实践性思维、历史思辨性思维的过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理念。
二、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在为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历史教学目标的需求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在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中,要更多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获得历史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
所以,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在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中,要尽可能地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使历史课堂能够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PPT、影视资料、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更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3篇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3篇第一篇一、历史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透视1.三维目标被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
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这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是低效和无效的。
2.教材内容被冷落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3.课堂活动被扭曲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
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合作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4.教与学关系被定格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始终处于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师的教支配、控制,甚至替代学生的学,学的独立品格逐渐丧失,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5.课堂预设与生成发生冲突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要么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课堂教学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要么是生成过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
谈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对策

谈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对策【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
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以下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对策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合作式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而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关系,所以师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成为一个愿意跟学生交换意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兴趣、聆听学生心声的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合作伙伴”。
合作学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我把所任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历史学习小组,明确且切合实际提出各个小组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中让各小组学生主动参与,让各小组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它是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要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进行革新,让历史课堂重新恢复活力。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课改的要求,就要实现教师“主角”向学生“主角”的转变,真正地尊重、落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
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改革1.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1. 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成绩评价:以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实践案例以某高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了“百团大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在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浅谈在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点突出“新”,即创新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师生课堂关系等。
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课堂自主性,灵活开展历史小游戏,在不断的改革中,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今社会问题,让历史真正警醒学生。
本文就在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引言】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不仅有着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目的也有着面向高考,引导学生取得高分的艰巨任务。
教师高效的利用课堂开展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要将历史知识开放性的、创新性的融入教学实践中,并让学生主动性的接受,思考历史发展的时空脉络,每一件历史大事中包含的前因后果。
教师应当探索历史考试中的历史语言以及答题技巧,真正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答题规则,从而达到高分、高效的历史学习。
一.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即是激励又是挑战。
就激励而言,新课程改革引导者教师向着科学、全面、高效发展。
引领着教师向着高素质教师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将教学经验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是对每一位教师教学方法的肯定。
激励着教师去寻找更多的新方法研究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科学的、有效的、创新的、开放的历史教学新模式。
就挑战来说,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新”,创新性的教学与历史课堂碰撞,需要教师想出“新”点子、找出“新”方法,才能与之擦出完美的火花。
在这充满激励与挑战的新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授课中,更应当灵活运用方法,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让历史不断的焕发新的活力,融入学生的心中,并不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锻炼学生历史答题思维,教会学生思考历史,同时,面向高考,取得新的高分。
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而言也有着双重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往往是实验对象,在新课改下教师在不断试错中总结教学经验,最后达到最优教学方法,以此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因此,新课改下,会牺牲部分同学的学习时间,尤其是对高中的学生来说,成熟的、完美的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长期以来,历史课一直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按课本“一讲到底”、“满堂灌”,无视学生的兴趣、情感,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学生始终被动学习,而失去应有的活力。
所以常听到学生说:“历史课好枯燥啊,就是讲讲故事。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所谓活力,即师生学习探究的活力。
新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共同探索世界的窗口。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通过“大家谈”,产生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通过“活动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天赋。
二、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人文性,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关注每一个学生。
人文的历史课堂,首先要尊重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正在成长中﹑发展中的人看待,而不是一个成人,更不是一个
载体、一个容器、一种工具。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历史教师要特别学会倾听,耐心地听学生讲话,把教学过程真正地当作平等对话的过程。
只有彼此尊重,社会生活才能和谐,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
其次,课堂上要对学生充满赏识。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温馨,一种沟通和理解,一种信赖和祝福,可以使人具有成功感。
欣赏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欣赏学生,将使教学富有了人性的色彩。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让学生在赏识中快乐地成长。
再次,课堂上要对学生充满呵护,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
学习困难学生大部分对学习缺乏信心。
他们由于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因而自卑,渐渐地,他们与同学疏远了。
看到危险的信号,不容懈怠!信心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教师要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对学生充满呵护。
三、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
在历史课堂上,有许多老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学习的开始。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不要盲目地迷信课本、教师等权威,要敢于生疑,用自己的大脑去反思;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
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改变角色,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感、紧张感,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各种思维火花。
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质疑、发问习惯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很肤浅甚至离题。
此时,教师千万不能讥笑、挖苦、嘲讽,必须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要善于疏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的提问不断地由浅入深。
四、历史新课堂应该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课堂
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
历史新课堂教学克服以部分学生为对象的弊端,使课堂成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显示各自的才华。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全体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非歧视性”,而只是让部分学生甚至少数精英享受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我觉得历史课堂教学所实现的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功能,而是整体的功能。
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攀登的山应该是知识的山、能力的山、情感的山、人格的山,在继承、发展人类的知识、
技能的过程中,使人的情感、态度、意志、品德、价值观逐步得到发展。
除了基础知识的了解外,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认识到任何推动社会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认识到做一个推动时代进步的改革者,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的勇气。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