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视原理第1章csj

合集下载

电视原理第1章

电视原理第1章

第1章 电视基础 章
(3). 不能从看到的颜色来判断光谱的分布。因为 不能从看到的颜色来判断光谱的分布。 虽然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 虽然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颜 色则可由不同的光谱分布而获得。 色则可由不同的光谱分布而获得。 例如,黄色可以由单一波长的黄光产生, 例如,黄色可以由单一波长的黄光产生,也可以 由两种波长不同的光(红光和绿光) 由两种波长不同的光(红光和绿光)按一定比例混合 而产生,二者给人的颜色感觉却是相同的。 而产生,二者给人的颜色感觉却是相同的。
只要奇、 只要奇、偶场 的周期相等且 为帧周期的一 半,可使光栅 均匀嵌套, 均匀嵌套,达 到与逐行扫描 时相同的效果, 时相同的效果, 并能消除闪烁 效应。 效应。
第1章 电视基础 章 一帧电视图像的大小如图1.2所示。 中国和欧洲 美国和日本
44.10×104个有效像素点
28.83×104个有效像素点
即:人对客观景物亮度的感觉有滞后作用
第1章 电视基础 章
t2~t3视觉残留时间 视觉残留时间 中等亮度 视觉暂留时间 以内。 为20ms以内。 以内
图1.1 人眼的视觉惰性
第1章 电视基础 章 视觉惰性在近代电影和电视中广泛应用。 视觉惰性在近代电影和电视中广泛应用。 电影放映时,每秒传送24幅画面 电视中,每秒传送25幅 幅画面。 电影放映时,每秒传送 幅画面。电视中,每秒传送 幅 画面(每幅画面扫描两次)。 画面(每幅画面扫描两次)。 图像的变换频率只要超过人眼临界闪烁频率 人眼临界闪烁频率46Hz,人眼 图像的变换频率只要超过人眼临界闪烁频率 , 不会感到闪烁。同时,人眼在视觉停留的20ms内,就可以 不会感到闪烁。同时,人眼在视觉停留的 内 将分立的各场图像感觉成连续的图像。 将分立的各场图像感觉成连续的图像。 强调:怎么样扫描信号,才能降低电路中电视信号的传输 强调:怎么样扫描信号, 量并兼顾人眼的视觉效果呢? 量并兼顾人眼的视觉效果呢? 实际电路系统是将一帧( 实际电路系统是将一帧(幅)完整的图像分解成奇数行和 偶数行构成两场,先传输显示奇数场, 偶数行构成两场,先传输显示奇数场,再传输显示偶数场 这样既满足了人的视觉要求,又减少了一半数据传输量, 这样既满足了人的视觉要求,又减少了一半数据传输量, 使电路实现比较容易。 使电路实现比较容易。 何为行扫描,场扫描? 何为行扫描,场扫描 电视机屏幕宽高比4: 屏幕大小是以对角线尺寸来表示的 屏幕大小是以对角线尺寸来表示的。 电视机屏幕宽高比 :3.屏幕大小是以对角线尺寸来表示的。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知识交流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知识交流

电视原理第一章1--1 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答: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称为逐行扫描。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为奇场和偶场。

隔行扫描优点:节省带宽,减少闪烁感;缺点:离电视近时仍有闪烁感1--5 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正在正程?哪些出现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答: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行同步信号,场同步信号,行消隐信号,场消隐信号,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其中图像信号出现在正程,其余信号出现在逆程。

复合同步信号是用来分别控制接收机中行、场扫描锯齿波的周期和相位。

复合消隐作用是分别用来消除行、场逆程回归线。

槽脉冲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

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使无论奇场还是偶场送到场积分电路去的波形是完全相同的。

图像信号的基本参数是亮度、灰度和对比度。

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1--9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什么?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什么?答:我国电视行频:15625Hz;场频:50Hz;帧频:25Hz;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1--11 彩色光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定义的?答:彩色光三要素是指彩色光可由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

亮度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一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色调是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

1—17.亮度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目前彩色电视中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亮度方程?电视原理第二章2--1 彩色电视为什么要和黑白电视兼容?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应具有什么特点?简述如何才能使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实现兼容?答:1.为了把三基色信号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最简单的办法用是三个通道分别地把红、绿、蓝三种基色电信号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分别用R,G,B三个电信号去控制红、绿、蓝三个电子束,从而在彩色荧光屏上得到重现的彩色图像,这种传输方式从原理上看很简单,但对占用的设备及带宽来说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也没有实用价值,从而采用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兼容的方式。

第一章__电视基本原理

第一章__电视基本原理

第一章 电视基本原理
§1、模拟电视原理
二、黑白全电视信号
3、复合同步信号(场同步、行同步) 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和图像信号采用电平叠加方法(即根据电平不同 加以区分)组合成全电视信号传送。 场消隐前肩(160+1.5 )μs μs 4.7μs 2.5TH=160μs u 行消隐前肩1.5 μs 场同步 100% 行同步 75% 场消隐 行消隐 t第一章 电视基本原理§1 Nhomakorabea模拟电视原理
三、电视系统的分解力
2、垂直分解力 电视系统的垂直分解力取决于一帧图像有效扫描行数,即垂直方向的像素数。 在625/50系统中: 625/50系统中: 有效扫描行数Z 有效扫描行数Z’ = 575行,所以理想的垂直分解力M=575TVL(电视线), 575行,所以理想的垂直分解力M 575TVL(电视线), 即垂直方向最多能显示575条黑白相间的水平条纹。 即垂直方向最多能显示575条黑白相间的水平条纹。 然而,实际的垂直分解力要小于有效扫描行数,因为摄像器件的扫描行不一定 正好落在黑、白条上,往往会覆盖一部分黑条和一部分白条,所以要打个折扣。 通常实际的垂直分解力可用下公式计算: M’=Ke× Z’ Ke称为凯尔系数,0.5< Ke <1,一般取Ke =0.65~0.75。 称为凯尔系数,0.5< ,一般取K 0.65~0.75。 对于我国的625/50系统,如果取K 对于我国的625/50系统,如果取Ke =0.75,实际垂直分解力只 0.75,实际垂直分解力只 有431TVL。 431TVL。
第一章 电视基本原理
§1、模拟电视原理
一、电视传像原理
5、场频: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为保证图像的连续性,为使重现的图像不产生闪烁 感,又考虑到电视机生产初期为减小交流电源干扰的影响,场频选为50HZ。因此 感,又考虑到电视机生产初期为减小交流电源干扰的影响,场频选为50HZ。因此 隔行扫描在保证分解力不下降和画面无大面积闪烁的情况下,帧频下降一半,图像 信号的带宽也下降一半。 6、电光转换:在显像管中,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涂在荧光屏上的荧光粉使其发 光实现电光转换,电信号控制电子束的强度。为实现扫描,在水平偏转线圈和垂直 偏转线圈中分别锯齿波电流,在管内形成相应的偏转磁场实现。 7、行正程、行逆程;场正程、场逆程 8、扫描光栅:在电视技术中,不考虑图像内容,只由电子束扫描形成的扫描线结构 称为扫描光栅。 9、幅型比:扫描光栅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之比,又称为宽高比。 早期统一规定为4:3,且规定在画面高度的4~6倍的距离观看图像最 早期统一规定为4:3,且规定在画面高度的4~6倍的距离观看图像最 为适宜。

电视原理18554548.doc

电视原理18554548.doc

第一章电视机基本概念一、彩色电视机的基本概念1、彩电-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

2、彩色电视的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PAL、SECAM。

NTSC制:美国、墨西哥、日本、台湾、加拿大等国和地区采用;PAL制:德国、中国、香港、英国、意大利、荷兰、中东一带等国和地区采用;SECAM制:法国、前苏联及东欧和非洲各国采用。

3、彩色电视机伴音制式:电视机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调频或调幅)和载波频率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主要分为D/K、I、B/G、MD/K:6.5MHz,中国大陆采用;I:6.0MHz,香港地区采用;B/G:5.5MHz、国外部分地区采用;M:4.5MHz,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采用。

二、彩色电视机的分类1、电视机按信号的处理方式来分类:模拟电视机:指能对模拟电视调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最终能输出图形,声音供用户直接使用的视听产品。

数码电视:采用了一些数字处理技术的模拟电视,数码电视的范围比较宽,从早期的遥控电视,到倍频,逐行电视,甚至现在我们高清电视也应该属于此范畴。

数字电视:能接收电视数字调制信号(通过卫星,地面或有线传输的数字电视调制信号)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供用户直接接收的视听产品。

2、按清晰度分类:可以分为低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250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即HDTV)。

VCD的图像格式属于低清晰度数字电视(LDTV)水平,DVD的图像格式属于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水平。

3、按显示器件分类:可以分为CRT电视机、LCD电视机、LED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背投电视机等。

第二章彩色电视机的基本接口及格式一、基本接口1、AV端子:也称AV接口,通常都是成对的白色的音频接口和黄色的视频接口,它通常采用RCA(俗称莲花头)进行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带莲花头的标准AV 线缆与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即可。

电视原理基础优秀课件

电视原理基础优秀课件

3.色温和标准光源
为什么引入色温?
通常的照明光源,如太阳、日光灯、白炽灯泡等所发出的 光虽然都笼统地称其为白光,但由于发光物质不同,它们 的光谱成分相差很大,用它们照射相同物体时,呈现的颜 色则相差较大。例如,白炽灯泡偏橙红(呈暖色调),而 汞灯偏青蓝(呈冷色调)。为了比较和区别各种光源的特 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A、B、C、D、E等几种 标准白色光源,并以基本参量“色温”予以表征。
能从看到的颜色来判断光谱的分布么?
不能,因为虽然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颜 色则可由不同的光谱分布而获得。例如,黄色可以由单一波长 的黄光产生,也可以由两种波长不同的光(红光和绿光)按一定 比例混合而产生,二者给人的颜色感觉却是相同的。
2.光源
色源的种类?
发光的物体:光源照射下,反射(或透射)一定的光谱成分和 吸收其余部分呈现彩色; 不发光的物体:自身的光谱功率分布,引起人眼一定的彩色。
D 光源:相当于白天平均照明光。因其色温为6500 K,故又称 D65光源。它被选作为PAL制彩色电视系统的标准白光源。
E 光源:是一种理想的等能量的白光源,其色温为5500 K。其 光谱能量分布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 各波长具有相同的辐射功率。采用这种光源有利于彩色电视系统中 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这种光源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光源。
• 晶状体—通常说的眼球,起透镜的作用,靠睫状肌调 节,从而改变焦距
• 玻璃体—起保护眼睛的滤光作用
1.2.2 光的度量
1)辐射功率Φv(λ)
为了确定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可以在产生相同亮度 感觉的情况下,测出各种波长光的辐射功率Φv(λ), Φv(λ)越大 ,说明该波长的光越不容易被人眼所感觉,反之人眼对它的敏感 程度越高;

电视原理教案(第一章)PPT课件

电视原理教案(第一章)PPT课件

一、光的度量
1、视觉光谱光效率曲线
光谱光效能:在产生相同亮度感觉
的情况下,测出各种波长光的辐射功率 ΦY(λ) ,用ΦY(λ) 的倒数来衡量 视觉对波长为λ的光的敏感程度,称光 谱光效能K( λ)。
2021/3/9
授课:XXX
18
实测表明:对波长为555(nm) 的光,有最大光效能Km=K(555)。
的光,色温为2854K。
B光源—接近于正午直射的阳光。相关色
温为4800K。
C光源—相当于白天的自然光。相关色温
为6770K。
D65光源—相当于白天的平均光照。相关
色温为6500K。
E光源—一种假想的等能白光(E白)。
2021/3与/9 色温为5500K授的课:白XXX光相近。
17
第二节 人眼的视觉特性
电视原理
2021/3/9
俞斯乐著(第五版)
授课:XXX
1
电视发展史
• 1883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 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 且图像相当模糊。
• 1927——1929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 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3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 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 我国在1958年9月2日 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 工业。 1973年 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2021/3/9
授课:XXX
2
尼普可夫设想在一个圆盘的周围,按螺旋形等 距离地开24个小孔,最外缘的孔与最里面孔的距 离,正好等于电视图像的高。当圆盘旋转时,每 个小孔从图像上扫描出一条直线,于是一幅图像 就由24条扫描线组成。再把每条扫描线连续投射 到硒光电管上,就转换为电信号。接收机也使用 这样的圆盘,不过整个过程刚好与前面的过程相 反,也就是由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这样就能实 现图像的电传扫描。尼普科夫的圆盘扫描法,是 解决电视机械扫描的经典方法,在电视发明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电视原理》课件

《电视原理》课件
智能电视能够与手机、平板等设备实现多屏互动 ,实现内容共享、远程控制等功能。
3
云服务技术
智能电视集成了云服务技术,能够实现内容云存 储、云播放等功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电视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模拟电视
模拟电视采用模拟信号传输, 其图像质量受信号干扰影响较 大,现已逐渐被数字电视取代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具有图像清晰、抗干扰能力强 、可进行交互操作等特点。
液晶电视
液晶电视利用液晶材料实现图 像显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低功耗等特点。
等离子电视
等离子电视利用等离子体显示 技术实现图像显示,具有视角 广、动态清晰度高、色彩鲜艳
视频编辑的基本流程
视频编辑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入素材、 剪辑、添加特效、输出等步骤。导入 素材是将需要编辑的视频文件导入到 软件中;剪辑是将不需要的部分剪掉 ,将需要的部分拼接在一起;添加特 效可以增强视频的表现力;输出则是 将编辑好的视频文件导出,以便于播 放和分享。
03
电视接收机的原理与结构
电视接收机的原理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与制式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标准
基于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主要采用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编码正交频分复用)和8VSB(8-level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8级残留边带调制)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制式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等。

电视原理(第1章)

电视原理(第1章)
而在接收端,再按同样顺序将各像素的电信号 在相应的位置上转变为不同的亮度(电光转 换),形成光图像。

1.2.1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顺序传输制的优点是只需要一条传输通道,但 由于每个像素信息的传输时间很短(即传输速 度很快),致使在传输通道上传输信号的频率 大大提高了。 在电视技术中,顺序分解和复合图像的过程为 扫描。或将图像各像素的信息变成顺序传输电 信号(或者说将顺序传输的电信号恢复成光学 图像)的过程称为扫描。 不考虑图像内容,只有电子束扫描形成的扫描 线结构成为扫描光栅。
1.1.5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临界闪烁频率与很多因素有关,诸如: 脉冲光源亮度和背景亮度(观看环境亮 度)的差值、明亮时间占空比以及明亮 面的大小和颜色等。脉冲光源亮度和背 景亮度差值越大,临界闪烁频率越高; 明亮时间的占空比越大,临界闪烁频率 越低。实践证明,对于电视系统,如果 屏幕亮度约为100nit,环境亮度为0,欲 使电视图像不闪烁,其换幅频率应高于 45.8HZ,大于融合频率。
1.2.1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



1、黑白电视传像的基本概念 只需传送各像素的亮度L信息 方法:同时传送、顺序传送 传送各像素亮度信息的方法,通常采用顺序制 传送制.顺序制传输,是将景物各像素的亮度 信息(电信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传送出去,把 随时间、空间多维变化的亮度信号转变成了一 个单一时间变量的函数,即:
1.2.3 隔行扫描原理

在隔行扫描中:
fV为场频

我国模拟标清电视系统规定: TV=20ms , TVr=1.612ms,β=0.08; TH=64μs, THr=12μs, α=0.1875。
1.3 黑白全电视信号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3.顺序传输制示意图.swf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顺序转换的实现 —— 扫描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过 程)称为扫描。
扫描的过程和我们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 过程类似。
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 自上而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 电视系统中,扫描多是由电子枪进行的,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与光电转换,就可以把反映一幅图像亮度的空间 与时间的函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数(电信号),从 而实现平面图像的顺序传送。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1.6. 数字电视(DTV)
▪ 数字电视(DTV)包括 ➢ 普及型数字电视(DPTV,352×288i,约300电视线) ➢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 ,704×576i或720×480i,约500电视线,相 当于DVD标准) ➢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 ,1920×1080i,约1000电视线) 均采用MPEG-2/1数字压缩技术。
对于彩色电视,每一个平面活动基色图像都可以表示成
空间坐标x、y和时间t 的三维离散函数:
fR(xm,yn,tk) fG(xm,yn,tk) fB(xm,yn,tk) 对于黑白电视,平面活动亮度图像可表示为: fL(xm,yn,tk)
电视原理第一章第1讲
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特性,可以把一幅平面图像分解成许许多多 小单元。这些组成画面的细小单元具有单一的亮度和色度,称为像素(pixel)。 像素越小,单位面积上的像素数目越多,图像就越清晰。
(1) 光电转换、声电转换;
(2) 视频、音频信号的传输;
(3) 电光、电声转换。
1.电视传像基本过程.swf
2.电视传输过程.swf

电视机原理11.ppt

电视机原理11.ppt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学习,同学们要了 解电视广播的全过程,光电转换 原理。掌握电视是一门技术,顺 序传送,隔行扫描。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电视是。。。。。。的一门技术 *电视广播实现的基础是: *电视广播的全过程包括: *电视广播系统简化框图0-0-1所示 *工作过程: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光电导摄像管(如图1-2-1所示) *组成:光敏靶,电子枪 *正、负极性图像信号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二、电光转换-图像的重现 *荧光效应 *显象管的组成:荧光屏,电子枪, 玻璃外壳 *黑白显象管示意图(如图1-2-3所示)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1-1 图像顺序传送原理 一、图像的分解与合成
*报纸上的传真照片: *像素
二、图像信号的传送方式
*同时传送 *顺序传送(如图1-1-1所示) *活动图像的传送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1-2 光电转换原理 一、光、电转换-图像信号的摄取 *光电效应 *这种材料的特点 *摄像管类型:超正析摄像管和光电 导摄像管
为25Hz ,行频为25*625=15625Hz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二、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如图1-3-7 所示)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三、光栅的几何失真 和中心位置调整 1、光栅的几何失真 *平行四边形失真 *梯形失真 *枕形失真 *桶形失真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2、光栅中心位置调整 *原因 *做法(如图1-3-10所示)

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工.电子的第一章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一章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1 电视显像基本原理一、图像的分解与重现仔细观察报纸上的照片,就会发现它是由许多明暗不同的小点子组成的。

其实,任何一幅图像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密集的细小点子组成的。

这些细小点子称为像素。

像素是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

一幅图像中,像素取得越多,图像就越清晰、逼真。

例如,一张35mm的电影胶片是由近百万个像素组成的,所以电影画面显得非常清晰、逼真。

电视图像也是由像素组成的。

在发送端把一幅图像分解为许多像素,利用摄像管按顺序将一个个像素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传送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显像管将电信号再转换成一一对应的像素,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就像写字一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字一字地顺序写出。

图1-1为图像传送示意图。

在发送端将“工”字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通过光电转换将像素的亮度按一定顺序转换成电信号,并依次传送出去。

在接收端的屏幕上,再按同样顺序将各个电信号在相对应位置上转变为光。

当这种顺序传送进行得非常快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就会在屏幕上看到一幅完整的“工”字图像。

这种在发送端依一定顺序把图像分解成一个个像素,而在接收端依同一顺序把像素再组合成图像的过程称为扫描。

二、电子扫描1、逐行扫描:电子束从上向下一行一行地依次扫描称为逐行扫描如图1-2A。

在图中实线及虚线均表示扫描线。

实线表示扫描正程,虚线表示扫描逆程。

电子束在左上角A点扫到屏幕右下角B点,形成一幅完整光栅。

在电视系统中,摄像管与显像管外面都装有行与场两对偏转线圈,线圈中分别流过行、场锯齿波电流,同时产生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偏转磁场。

当行扫描锯齿波电流流过行偏转线圈时,电子束将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偏转力,使电子束从左向右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扫描(也称行扫描),这一段扫描过程称为行扫描正程。

正程结束后,电子束从右端迅速返回到左端,这一段扫描过程称为行扫描逆程。

电子束来回扫描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行扫描周期(TH)。

电视原理总结

电视原理总结

第一章电视传像原理本章重点一•人眼的视觉特性1•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

2.人眼亮度感觉的特性:人眼亮度感觉与环境亮度有关;亮度感觉与亮度值的对数成比例;可觉察的最小亮度变化 △ B min/ B max大致相同,称为对比度灵敏度阈 S 为0.005〜0.05 ;图像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称为对比度。

3•人眼具有视觉惰性,故有闪烁感觉和临界闪烁频率。

4.人眼的视角、分辨角和分辩力。

5.电视传像的基本过程;顺序传输制。

二. 电视扫描原理1 •像素的顺序传输制。

2 •电子束扫描的概念和作用。

3 •逐行扫描、扫描光栅、扫描电流、扫描参数(帧频、行数)。

4.隔行扫描原理、作用;隔行扫描光栅;扫描的同步;场频与帧频;我国电视扫描的参数。

本章名词解释:1. 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上光辐射功率的倒数可以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可觉察的最小相对亮度变化 /B 称为对比度灵敏度阈,用 [标记,其值通常在 0.0050.05之间。

2.相对视敏函数:任意波长光的视敏函数•匚与最大视敏函数值相比的比值称为相对视敏函数,记觉的敏感程度。

‘二 为:3. 对比度灵敏度阈:4. 对比度:光源或发光面的最大亮度 ’:- 与最小亮度「匸丄-之比值。

用下式表示:5. 亮度层次:指画面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级差数,也称为灰度层次,用InC 1 2.3.严n = ---- +1 R# ——k CS Sn 标记:视觉暂留: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即具有一定的惰性。

光源消失以后,景物影响 会在视觉中保留一段时间,称为视觉暂留或视觉惰性现象。

视觉暂留时间在 0.05〜0.2s 。

6. 7•临界闪烁频率:不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常用 -表示。

8.融和频率:若景物以间歇性光亮重复呈现,只要重复频率大于 重复频率可称为融合频率。

20H Z ,视觉上始终保留有景物存在地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复习要点
1、电视发展的几个时期: 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立体电视 2、电视传输方式的种类: 地面无线传输、卫星传输、有线传输 3、电视原理课程特点: 跨度大、覆盖面广;专业性、实践性强;客观测量、主 观评价结合。 4、电影、电视传输图像基本原理: 电影24幅/秒、投射48次/秒;电视提出了像素概念、行 场同步,通过扫描实现了图象的无线电传输。
2)相对视敏函数(归一化处理)
P8
明视觉(锥状细胞)的相对视敏函数
V(λ)= K(λ)/ K(555) 暗视觉(杆状细胞)的相对视敏函数 V(λ)= K(λ)/ K(507)
黑白电视应 用明视觉曲 线特性
3、亮度感觉
P11
定义:亮度(luminance)是表示光源发光面或反射面明 亮程度的物理量,亮度的单位是cd/m2 (cd:candela 烛光),也称尼特(nit)。 人眼的亮度感觉是一个主观量,其特点: 1)绝对范围宽:亮度感觉范围从千分之几cd/m2~ 106 cd/m2 人眼所能感觉的亮度范围达到 109:1。 2)相对范围窄:人眼是不能同时感觉的109:1 亮度范围, 亮度 适中同时能感觉的亮度比100:1,亮度过高或 过低只有10:1。 电影为100:1,电视为30:1。
n
2.3
δ
lgC
5、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P16
1)视觉惰性:是指当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人眼视觉的建 立和消失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特 点:建立时间短,暂留时间长,暂留时间为0.05秒至 0.2秒。光线消失后,视觉暂留现象称为视觉暂 留。视觉暂留为电影和电视成为可能。
★结论:
由于视觉暂留,若景物以间 隙性光亮重复出现,只要重 复频率大于20Hz,视觉上便有 连续感,这一重复频率称为融 合频率。
7、利用人眼的运动分辨力——不超过7.5分。 电视换幅频率为25Hz,对于一般运动物体人眼可以产生 连续感。
“大脑端口”设备 1 摄像机将拍摄到 的图象转换为电 脉冲,发射到贴 在舌头的网格上。 2 舌头感觉敏感, 容易接口,可以 形成“视觉感”。 3 这一科技的概念 是“用一种感觉 代替另一种失去 的感觉。
相关色温:光源的光色接近某一色温,该色温称为该色光的 相关色温。

注意是用来描述光源的光谱分布的物理量。
常见色温
补充
4、标准光源 : P47 指在黑白和彩色电视中应用的标准白色光源。通常的白光都带 有一定的色调。
⑴ A白:对应于灯丝绝对温度为2800K 的白炽灯发出的光,略带黄 色。能实现,色温为2854K。 ⑵ B白:相当于中午的直射阳光,可 用A白光源前加特殊的滤光 器间接得到。 相关色温为 4800K。 ⑶ C白:近似于阴天天空的漫射光,略 带蓝色调,可用A白光 源前 加特殊的滤光器间接得到。相 关色温为6770K。
几个概念 合像素成图像的过程。
P21
1)扫描: 顺序传输像素的方法,顺序分解图像成像素和组 方式: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行一行,一幅一幅的传输 实质: 是将空间、时间多维变化的函数变成只随时间变
化的函数。
2) 同步: 收发两端扫描规律完全一致,即收发两端行、幅 扫描同频同相。
同频: 是指收发两端扫描速度一致,在相同时间内扫完
4、逐行扫描
P22
1)扫描方式:从上至下一行一行匀速单向直线扫描
2)扫描电流和扫描光栅 ( 以显像管为例)
Bmax和最小亮度Bmin的比值。
B max = C B min
4、亮度层次
P14
亮度层次n:画面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间可分辨的亮度级
差数(也称灰度层次)。
数学关系: 亮度层次和对比度的对数成正比, 在一定对
比度下,人眼所能分辨的亮度层次还与对比
度灵敏度阈δ有关,计算, C=30,则n=68。 若δ=0.05 ,
P17
2) 闪烁感觉 :人眼对频率不够高的周期性重复的脉冲光源会产
生一明一暗的闪烁感觉。
临界闪烁频率fC: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它与
许多因素有关,影响最大的有两个: 脉冲光源亮度和背景亮度的差值越大越高; 明亮时间占空比越小越高。

对于通常的亮度,要使电视图像不闪烁,其换 幅频率应高于45.8Hz。大于融合频率。
第二节
电视扫描原理
P18
一、 电视传像的人眼基本特性 1、利用人眼特性使得要传输的信息量下降: L=Fl(x,y,t), 只传相对值,不传绝对值,只有100级;
H=Fh(x,y,t) 只能分辨200种颜色,采用同色异谱色传输;
S =Fs(x,y,t) 只能分辨15-20级别 。 2、提出像素概念: 把一幅原来连续的X、Y平面画分解成可数的像素,使得以 无线电方式传输图像成为可能。
2、视敏特性:对于不同波长的光,虽然辐射功率相同但有不
同的光亮感觉。 表示方法:
1)函数:表示人眼对不同波长光有不同敏感程度的函 数。视敏函数 K(λ)=1/ φr(λ), φr(λ)是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 光的辐射功率。
特点: 视敏函数分明视觉(锥状细胞)和暗视觉(杆状 细胞),明视觉视敏函数的最大值是K(555)(黄 绿光)暗视觉视敏函数的最大值是K(507)。
P19
1、同时传输制-----将所有像素的亮度等信息同时转换为
相应的电信号,再同时转送。
每个像 素内的 亮度、 色度完 全一致。
特点:一幅有几十万个像素,即几十万个通道,无法实现 但每通道电信号的最高频率低------20Hz左右。
P19 2、顺序传输制-----将所有像素的亮度等信息转换为相应 的电信号后,按时间的顺序逐个传送。
电视——必须解决无线电传输问题:
原始画面 再现画面
电传输
电 信 号
扫描
人为加入的宽脉冲 叫场同步、表明垂 直一场画面开始
人为加入的窄脉冲 叫行同步、表明水 平一行画面开始
第一章
电视传像基础
第一节 人眼视觉特性 第二节 电视扫描原理 第三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第四节 图像信号频带 第五节 图像信号频谱
补充
430~ 380 紫
P46
光源的分类:
按光谱组成分类,分为谱色光(单色光)和复合光。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可见光,如激光光源。 复合光:不只有一种波长的可见光, 如:日光、白炽灯、荧光灯(连续光谱), 高压汞灯、低压汞灯(若干条线状光谱)。

不同类型光的区别是光谱功率分布不同 。
2、光源-物体-人眼的关系
fL(x、y、z、t) fH(x、y、z、t)
(电影记录成为可能,L、H、S、X、Y线性记录在胶片上) 扫描画面 fL(t) fH(t) fS(t) xy隐含在行场同步中
(电视传输成为可能,但要对人眼的亮度、色调、饱和度进行研究)
一、电磁辐射与可见光
1、人眼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颜色感觉:
波长 nm 色别 780~ 630 红 630~ 590 橙 590~ 530 黄 530~ 495 绿 495~ 475 青 475~ 430 兰
P14
6、 人眼的分辨力
视 角:观看物体时,人眼对该物体所张开的角度。
双眼眼珠转动时,水平视角接近180°,垂直视角
接近120°。双眼不转动时,清晰观看出物体内容
的视场区域约为35°×20° 。
分辨力: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分
辨力用分辨角衡量。
P14 分辨角(视敏角):人眼刚刚能分辨两个黑点形成的张角θ。
第一节
人眼视觉特性
补充
研究人眼的必要性:
电视系统最终所重现的图像是供观众收看的,所以电
视系统的有关参数都需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来选择, 需要处理好实现的成本和重现的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
亮度 原始图象 单镜头图象 单幅画面 fL(x、y、t) fL(x、y) 色调 fH(x、y、t) fH(x、y) 色饱和度 fS(x、y、z、t) xyzt都连续 fS(x、y、t) fS(x、y) xyt都连续 xy都连续
二、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
P19
电视传像的基本过程: 光电转换--传输 --电光转换。 黑白电视只传输亮度电信号,彩色电视传输亮度、色度(饱 和度和色调)电信号。光信息是空间(二维)和时间的函数 而电信号只是时间的函数。 景物的传送方法: 将景物精细地分解为许多小点(像素),逐点进行光电转换。 像素----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 。
在中等亮度和中等对比度条件下,正常视力观看静止 图像的分辨角为1ˊ~1.5′。 关于分辨力的表示:1/θ。
P17
对于运动景物,如果相邻两幅画面中的物体移动的距离过大, 会有跳跃式感觉。原因是:物体运动超出人眼分辨力所对应的 距离 ,但人眼对运动图像分辨力较低,只要前后两幅图像中, 物体 移动的距离相对于人眼的张角不超过7.5分时,就会产生连 续平滑的感觉。 作业:老版本P44的2和8、新版本P44的4和10。
4、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和闪烁感——换幅频率频率20HZ、 临界闪烁频率46Hz 电视帧频25HZ、扫描场频为50Hz,高于临界闪烁频率, 人眼观看电视只有轻微闪烁感。
5、利用人眼视角——35°-20° 电视屏幕的宽高比由4:3提高为16:9,提高临场感。 6、利用人眼的静止画面分辨力——1到1.5分。 提出了像素概念,将一幅画面分解成数以万计像素, 通过扫描使画面以无线电方式传输成为可能。
P48
⑷ D65-光源:偏蓝程度比C白轻, 但在415纳米以下的
短波长能量大,可
用氙弧灯加滤光器 获得。 ⑸3200K光源:略带淡黄色,演播室 用,新式卤钨灯。
⑹E白/等能白:相关色温为5500K。

D65 是彩色电视荧光屏应用的基准白光
二、黑白电视系统涉及的视觉特性 : 1、人眼构造
补充
P7
只需一个通道, 但要求轮流的速度足够快,最重要的 是保证收发要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