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外国人曾经这样描述过
“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 见仅有的最坏的制度,它是乱七八糟一大 堆铸币、重量单位不同一和纸币凑成的大 杂烩”
2 加强对全国的经济掌控和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是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现实动因 1930年中原大战后,国民政府虽然在政治上军 事上取得了完全较大的优势,但是,国民政府仍 然无法掌控或者说完全掌控两广、云贵、青海、 宁夏、山西、新疆和西藏等偏远地区,地方派仍 有较强的实力,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势力,而且 在经济上自行其是 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增 加财政收入,然后消灭异己,强化国家机器,扩 充军事实力
湖南湘潭钢铁厂,年产量10万吨; 湖南茶陵及湖北灵乡铁 矿; 湖北大冶阳新及四川彭县铜矿厂,年产江西天河煤矿,年产量10万吨; 河南禹县煤矿,年产量40万吨; 以及四川巴县达县石油矿、湖南湘潭飞 机发动机厂、永利煤气厂和天利氮气制 造公司等
参考资料
• 《略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兼谈对抗日战争的作
• • • • • • • •
用》 陈雷 《谈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陈晋文 《略论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抗战》 陈柯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周绍英 《1927_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吴玉文 《1935年币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颜翠芳 《浅论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庄梦兰 《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申成玉 《试析影响民国时期币制改革的外部因素》江姗
名词解释: 废两改元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废除银两改用银 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颁发 《废两改元令》。4月6日,国民政府实行 “废两改元”,规定即日起,所有公私款收 付等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使用银 两。持有银两者。可以由中央银行代铸银元, 或者在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兑换银元。废 两改元是法币改革的前提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想一想】根据材料,指出八七会议从哪些方面批评了中央在军事问题上的失误?
中共中央始终没有认真想到武装工农的问题,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 成为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中央军委对此完全没有工作,没有提及一般共产党员的军 事训练——这实是我党第一等重要的责任,没有提及有系统的集聚那零碎散乱的工农 武装队伍使后者有组织地坚固力量时,便做发展革命的真实的拥护者,没有想尽方法 去取得武器以武装工农。 中央忽然“积极”起来,不过恰好是相反的积极,决定叫汉口工人纠察队“为避免挑 拨离间的冲突起见”,自动的解除武装……
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 经济的发展 (1)民族资产阶级快速发展
③作用: 经济上: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 中国经济近代化,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无产阶级队伍 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近代民主思想的 传播与发展。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1927年8月7日)
①一是没有真正武装工农;②没有重视对共产党员的军事训练;③二是没有将分散 的工农武装组织成坚固的力量;④三是在反动势力猖狂进攻时,自动解除了工人武装。
国共十年对峙
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红—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 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 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 根据地。 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 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
二 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面临严重经济危机 的情况下,采取了保护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任 用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决策的科学性,经过 几年的努力,国民政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抗战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 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这是邓小平作的 八七会议的记录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以后要非常注意 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 恩来等同志领导了著名 的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9年辽宁迫击炮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载重汽车 (摄于一九二九年八月)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上海遛狗场看台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4.井冈山星火 (1)过程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 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 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 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 军第四军。
社会根 源
形成背 景
政权性 质
影响和 前途
出现范 围
北洋军阀割据
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 结果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地方实 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军阀 割据的局面
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 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 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什么是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 。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 ,通过军事行动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掌握国家财政,利 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 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 ,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 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
3.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 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 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阻碍因素: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 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2.法币改革
白银风潮--30年代危机,美国《银购入法》和 《白银法案》,四年购入白银2442万盎司。- -白银外流1934年1.8亿两,1935年1.86亿两。 李滋.罗斯,1935年11月3日公布《法币实施办 法》,自次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货 币为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便士半。集中了 3亿多元的白银。1936年5月签订《白银协定》, 1元=0.2975美元。
思考:税制改革的绩效分析。
(2)清理盐税: 盐税之弊:一在包商制度,二在分区和引 岸制度;三在地方截留。 统一盐政和盐税,改进缉私、加强盐场管 理,实行就场征税,改进食盐运销制度、 实行自由制等。 1919年-6872万元,1930年-13929万 元,1931年-17665万元。
(3)裁厘改统。
二建立国家金融体制实行币制改革?一四行两局的成立?四行两局是国民党政府于19281935年间为垄断全国金融和经济而建立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组成的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简称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之经济政策
(1927—1937)
“南京的十年”:
“行政久不统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之分配素 不确定,国家耗费过滥,而军事尤为膨胀;本国 币制紊乱,而外币充斥市场,内外积债过巨,而 信用日益低落;全国税制杂乱,而系统破坏无 余。”--国民党三大《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 “中国之革命,今方由理论宣传与武力征服期, 逐渐进于此两种工作与政治的建设经济的建设并 行之时期。”--1928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 --军政、训政、宪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作为、作用与影响--吉尔伯特.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中国农民银行
前身-1933年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 总行在汉口,资本额1000万元。 1935年4月制定《中国农民银行条例》 “供给农民资金、复兴农村经济”的专业 银行。 “军队开到哪里,机构设到哪里”,开始 的16处增加到87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文章作者:【原文出处】民国档案199201【作者】宗玉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政治统一的同时也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工作。
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
这里,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特点,把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一1927年8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经济建设这是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初步开展时期,其重心是财政的整顿与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刚建立时所面临的局面是极其困难的:它外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十分低下,命运操在列强手中;国内,以奉系张作霖为首的“安国军政府”控制着京、津、东北及山东、苏北等地,维持着北洋军阀的最后统治;滇、黔等省仍由地方军阀割据着;国民党内部则派系林立,地方实力派实际上割据一方,企图与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各派军阀政客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一切都威胁着蒋政权的统治。
为了巩固、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国民政府把政治的安定,国内的统一放在首位,而“殊甚少虑及”经济建设(《革命文献》第26辑,第55页。
)。
不过,因为经济力量是政治斗争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在进行政治统一之时,也以部分精力从事经济建设;为了顺乎民意,国民政府也需要进行经济建设。
蒋介石曾说:“我们要复兴国家,完成革命,最切实最急需的工作莫如生产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吴曼君:《总裁思想》第六册,“经济”。
)。
国民政府是“依据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所指示之方策原则,为确定物质建设实施程序之标准(《革命文献》第76辑,第55页。
)”的。
据此,孙科拟定“建国大纲”,把经济建设按程序分为交通、工矿、农业等项。
当然,由于各时期的具体条件不同,经济建设重心也不同,并非一概遵循这一程序。
当时训政刚开始,百废待兴,万端待举,国民政府把财政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
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
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
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
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
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
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
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
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
“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
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
3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
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
第十讲、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分解
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 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国初年(一战期间) 1927——1936年 1937——1949年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短暂发展: 陷入困境:
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的历史,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
白银国有; 以中(中国银行)、中(中央银行)、交(交通银行) 农(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币制改革的作用: 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形成 统一的国内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这次币制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但后来,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③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因此,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前速成长。甚至有人称为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注意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个快速发展的时 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初步发展;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 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 志) 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 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 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结束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①1931年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到1935年华 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 ②中共自身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五.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2. 土地革命: 毛泽东:“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 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蒋介石
陈果夫
宋子文
孔祥熙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中国农民
银行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经济上:十年黄金时期(1927年 — 1937年)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性、妥协性
➢ 转折:遵义会议(贵州 1935.1) 内容:
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 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38年,季米特洛夫对王稼祥如是说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张
周
王
毛
闻
恩
稼
泽
天
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祥
东
政治局常委总负责
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五.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3.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 转折:遵义会议(贵州 1935.1)
③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三.秋收起义(1927.9) ➢ 地点:湘赣边界 工作重心:城市→农村
专题十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多角度整合】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并指出你的理由。
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3.有人说,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实现民主的机遇,但都错过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两次?为什么都错过了?对此你有何启示?1.(1)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使阶级矛盾发展成为最主要矛盾。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4)
【教材补充】“工农武装割据”: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土地 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道路。
革 的命 土根 地据 分地 配农 证民
获 得
▲
三、红军长征 (一)原因: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王 明
李 德 ( 德 国 )
(二)军会师 1936会宁 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1935遵义 长征转折点 1934瑞金 长征出发点
遵义会议 1)时间:1935.1 2)内容:①②③ 3)意义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三)意义
1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2沿途播下革命种子 3鼓舞了广大群众 4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 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 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 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 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 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 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思考。 ——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
特点: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代表: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逐步萎缩)
宋蒋 氏家 姐天 妹下 孔陈 家家 财党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与加强
2、关税自主 (改订新约运动)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关系
1、宁案济案的处理
2、中苏绝交与中东路事件 3、改订新约运动
二、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
(一)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与发展 (三)红军反围剿战争和左倾错误的发展
(一)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 建
▲改编王佐、袁文才部队部队为工农革命军第 一军第一师第二团 ▲开展游击战争,攻占茶陵、遂川、宁冈三县 城,建立各级工农兵政府 ▲迅速恢复发展了地方党组织,建立4个县委 和一个特别区委 ▲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和各级赤卫队 ▲打击土豪劣绅
1、国民党各派系的纷争与合流
2、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 3、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二)国民党训政体制的建立
1、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召开,28年8月
2、党国体制的确立 3、“五院制”政府的建立
4、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三)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建设
1、统一财政税收 P281
▲划分国地税 ▲统一度量衡 ▲确立预算制度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砻市会师(1928年4月28日) ▲合编军队 5月4日合编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5月底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建立政府 5月下旬,成立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 ▲粉碎进剿 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新城会师 28年12月11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1000余人 到井冈山宁冈新城同红四军会合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2014-04-15 15:54:40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周绍英南京国民政府从它建立时起,就是代表乡村豪绅地主阶级和城市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在其统治下,总的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以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并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联系起来,有重点地进行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工业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拟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举措作一评述。
一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月8日,蒋介石又在成都通电全国,列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
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1〕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决定发展重工业以充实国防、加强西北国防经济建设、修筑滇省通江通海通缅铁路等。
1936年7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总会,蒋介石自任会长,督导建设。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国经济建设方案》。
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措施纷纷出台,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视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业建设为重点,投入的财力较重,成效较为显著。
在财政金融建设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改革税制,统一货币,健全金融机构。
为了统一财政,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地方“苛捐杂税”,推行“统税”,同时改进关税,整理盐税。
1934年3月颁布新盐法,以自由贸易为原则,采取就场征税制。
“关盐统”三税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但是这三税“收入呆定,很少弹性,不能适应战争爆发大量筹措战费的要求”,“一旦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国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关盐统三税在战时不但不易增加,而且会因而锐减”。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 财政金融改革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改革摘要: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中国的短期统治,我们的认识一般局限于其政治上的独裁专制、外交上的屈辱妥协、经济上的萧条混乱等等。
然而在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由于列强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国民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中,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鉴于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的种种问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财政和金融货币的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发展,巩固政权。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财政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关税自主、盐税改革、裁厘改革、币制改革、发行纸币、废两改元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由于列强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国民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中,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鉴于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的种种问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发展,巩固政权。
很多措施确实是很好的考虑到当时的国情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鉴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多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实施。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内部高层的意见分歧和高层间的争权夺势以及腐败,有些政策甚至成为官员谋私的工具,这些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危害。
总而言之,对于国民政府的那些财政金融政策,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不能一味的全盘否定。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第一件事推行财政改革。
在这次财政改革中,宋子文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子文推崇的理财“第一要义”——统一国家财政。
宋指出,“财政为国家经济之命脉,尤贵彻底统一,方能顺利进行。
”他认为,当时普遍存在着的各地军队和非财政机关办理税收,截夺税款的状况是整理财政的最大障碍,也是导致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指出,“破坏告终,建设开始,建设着中财政,财政宜统一,统一的要素有二:1、中央与地方权限宜分清;2、中央与地方协同清理”。
这个主张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1928年11月通过了《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将财政收入划分为国家和地方两部分,并且具体划分了国家税与地方税的来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4、内容:(一)提倡征工。即动员老 百姓做义务劳动。(二)振兴农业。 (三)鼓励垦牧。(四)调节消费。(五) 振兴工业。(六)开发矿产。(七)流畅 货运。(八)调节金融。(实行币制 改革,推行法币政策。法币代替市 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 上流通。)(九)提倡国货,
5、影响:(1)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 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例如浙赣线通车后,"东西战场之军队辎重,得随军 事形势之转移,自由行动。"徐州会战时,将南方军 队调至江北,徐州沦陷后,又调回南方保卫武汉…… 除军运之外,该路对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 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 尽最大之努力。 (3)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4)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即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政府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 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 大量投资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这对改变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 其薄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 商口岸的极不平衡的产业布局都起了积极作用。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时间:1935年—1937年 2、时代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 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 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3、目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 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 实现三民主义。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 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开展此运动的目 标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 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作者:王远芳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6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是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
在经济上,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成为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大陆的22 年中经济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经受着各种无法根除的阻碍。
农业方面,在世界经济和气候的影响下,经济时好时坏,但仍然是沉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传统的小农经济没有改变,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并未改变。
社会习俗来看,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特点,新旧交替,变化不一。
笔者将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政策及成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全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状况严重不景气。
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1928 年6 月国民政府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7 月的全国财政会议,确定了國民政府初期的财政经济总方针。
1927~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方针可概括为:财政上,统一财政,整顿和改革金融,整理和改革税收;经济建设上,以发展交通和开发煤矿为重点,并发展其他各项经济事业,逐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十年间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关税自主及改革税制1927年,国民政府首次宣布实行关税自主,遭到外国列强的反对。
1928年随着全国的基本统一,外交部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开始正式与外国交涉收回海关主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美国、法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日本十二个国家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
随后,国民政府对关税内容进行了逐步的改革,以银价征税改为以金价征税,并从1930年到1935年三次提高税率。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货进口过多的局面,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对外经济开放研究_1928_1936_
2010年第7期(总第234期)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NO.7,2010(Cumulatively NO.234)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对外经济开放研究(1928 1936)曹令军[摘要]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艰苦努力,废除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扩大对外经济开放,对外经济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吸引了更多投资资金,提高了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密切了中外劳务交流。
但是,对外经济开放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的反复性和曲折性。
技术的落后、资本的缺乏、内需的不足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是制约对外经济开放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
南京国民政府过分注重技术的模仿,对于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没有真正学习,从长期来看,经济上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对外经济开放;经济结构;制度[作者简介]曹令军,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79;中原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7[中图分类号]K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7-0131-041928年,国民党基本统一了中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为对外经济开放创造了良好环境。
南京国民政府为扩大对外经济开放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对外经济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导致对外经济开放具有反复性和曲折性。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经济开放进行客观分析,学习其成功经验,避免其失败教训,对我们今天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对外经济开放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一)废除协定关税,实现关税自主。
1928年7月25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条约》,美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参照美国与中国签订的条约,国民政府与欧洲列强纷纷签订类似条约,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结束。
西方列强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在1929年、1931年、1933年、1934年,国民政府陆续颁布进口关税条例,提高了关税,增加了财政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民党重心的转移和反共磨擦 活动
四、 敌后战场的抗战
五、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建立
第三节
战略的相持阶段后期
一、皖南事变 二、整风运动和敌后军民的艰苦奋战
三、正面战场的持续抵抗 四、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与民主宪政运动 五、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一、币制改革与国民经济建设 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三、十年经济建设概况
一、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
第五节 日本侵华与中国的局部 抗战
二、一二八事变
三、伪“满洲国”统治与东北抗日 四、日本蚕食华北
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第六节 红军长征
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二、遵义会议 三、红军主力会师与南方游击战争
第七节 民族危机加深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华北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第七节 民族危机加深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国民党“五大”和对日政策的变化 四、中共各项政策的调整 五、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初步形成
重点和难点
一、中共选择革命正确道路的必然性和 现实性。 二、中共的土地革命政策。 三、中间政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四、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抗日战争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二、八—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四、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与《抗战 建国纲领》 五、洛川会议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六、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
第二节 战略的相持阶段前期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 二、汪伪政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