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金属熔体结构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金属熔体结构特性

摘要:本文综述了半金属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半金属熔体的典型特点。对半金属Sn、Ga、Bi以及Si熔体的密度或者粘度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半金属,Sn熔体,Ga熔体,Bi熔体,Si熔体

1 半金属

半金属这个名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用来称呼铋,因为它缺少正常金属的延展性,只算得上“半”金属。目前所讨论的半金属是指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半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向非金属过渡位置,通常包括硼、硅、砷、碲、硒、钋和砹,锗、锑也可归入半金属。若沿元素周期表ⅢA族的硼和铝之间到ⅤA族的碲和钋之间画一锯齿形斜线,则贴近这条斜线的元素(除铝外)都是半金属。

半金属脆性比较大,呈金属光泽,负电性在1.8~2.4之间,大于金属,小于非金属。半金属与非金属作用时常作为电子给予体,而与金属作用时常作为电子接受体。其氧化物与水作用生成弱酸性或弱碱性的溶液。半金属大多是半导体,具有导电性,电阻率介于金属(10-5欧姆·厘米以下)和非金属(1010欧姆·厘米以上)之间,导电性对温度的依从关系通常与金属相反,如果加热半金属,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半金属大都具有多种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同素异形体,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

2 半金属熔体结构

表1给出了一些金属熔化前后原子间距和配位数[1]。可以看出对于G a、Ge、S n和Bi这类半金属,它们固态时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表现出具有不同的原子间距和配位数,它们熔化后原子间距和配位数明显增大。这是因为半金属固态时的原子间键有很大的共价键成分,而共价键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不能像金

表1 一些金属熔化前后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属那样紧密堆积,配位数较小。它们熔化后转变为以金属键为主,变为紧密堆积形式,配位数增大。

Grosse 建立了熔融金属的熔点和粘度激活能之间的经验关系,Iida等人在此基础上又对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2]。他们把熔融金属分为“普通金属( normal metal) ”和“半金属( semi-metal) ”两类。Hg, In, Sn, Bi, Sb等被划为“半金属”类。在这类熔融金属中,原子结构因子的第一峰中存在一伴峰。而“普通金属”熔体一般认为符合刚体模型,其第一峰为对称的单峰。图1所示为半金属Sn的结构因子(S(Q),Structure factor)的形态。由图可见,Sn的S(Q)曲线的第一峰,在大的散射角一方具有附属的峰,或称肩膀,这是半金属所具有的典型特征[3]。

图1 Sn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的结构因子曲线

3 Ga及其熔体结构

Ga是半金属元素,物理化学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它同时具有金属键和共价键两种键形,并在熔化时具有体积收缩的特殊现象。固体Ga常温常压下不具有任何简单的晶体结构,试验发现至少存在7种以上的相[4],这些相的原子结构非常复杂,大多是几十个原子一个单胞。

图2是升温过程中Ga熔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测试区间内(55~325℃),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熔体的密度由6.023g/cm3缓慢地线性下降到5.841g/cm3。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密度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近似成线性减小,但变化范围不大,通过拟合可以确定密度ρ与温度T的关系式为:

ρ=6.0612-5.69665×10-4T(1) 其温度系数

dρ/dT=-5. 696 65×10-4(2) 根据密度的温度系数可以求出纯Ga熔体的平均体积热膨胀系数β:

β=-(1/ρ)(dρ/dT) (3)

图2 Ga熔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3为Ga熔体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Ga熔体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增大。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Ga熔体的宏观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图3 Ga熔体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4是降温过程中Ga熔体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由图3可见,在测试区间内(30~600℃),Ga熔体的黏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总体上呈现指数变化规律,但是在180~210℃范围内出现突变点[5]。

对液态Ga的结构已进行过的研究,发现存在异常变化区[6-8]。文献中分析认为Ga熔体在130~230℃温度区间内发生了结构转变,从而导致在此温度区间出现了反常的热收缩现象。以往的研究已证明,金属熔体的黏滞性与其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黏度变化对液态结构非常敏感,液体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黏度的变化。由图3可以看出, Ga熔体的黏度在180~210℃之间发生了突变,温度区间包含在文献中所发现的温度区域,因此可以认为Ga熔体在此温度区间内确实发生了结构上的转变。两者温度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试验设备等条件的不同造成的,也可以从Ga的特殊性质来解释试验结果。Ga同时具有金属键和共价键两种键型,在熔化时具有体积收缩的特殊现象。当温度升高时,流团中的原子

吸收了越来越多的能量,在180~210℃范围内熔体发生了共价键向金属键的转变,相应地最近邻原子间距和原子配位数不断减小,这种变化引起黏度的改变。当熔体中的共价键完全转变成金属键以后,该结构转变也随之完成。可以说,Ga熔体结构的变化是内在因素,而随温度升高其黏度的变化是熔体结构变化的外在表现。同时与Ga熔体的密度变化规律相对照,可以得出结论:结构变化的存在与密度无关。

图4 降温过程中Ga 熔体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4 Bi及其熔体结构

传统观念认为,金属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成线性均匀下降趋势。但如图5所示Bi熔体的密度-温度显示,其密度值先升高,而后不均匀下降,在高出熔点34℃左右(大概在315℃)密度出现最大值10.002g.cm-3,按照变化趋势分为285~315℃,315~410℃, 410~530℃, 530~620℃, 620~680℃, 680~800℃几个区间,与传统观念相佐。在密度不连续变化区间出现了粘度异常变化,而且与

图5 Bi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