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者特征调查分析

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者特征调查分析

现代文员( 专)
汉语言 ( ) 本
中专
大 专 高 中
1 o 1 4 1
1 0
会计 ( ) 专
技 校
中专
会计 ( ) 本
大 专 高 中
6 1 8 1
1 8
方 向的改变 、 学生平均年龄逐渐降低 和各 招生培训 机构激增 带来的竞争压力 , 使得原来的热 门专业 面临着逐渐 趋于理性 的局面 , 同时出现学习 目的 分化 现象 , 部分 学生 报考 的 目的 不明确 , 分学 生报考 的 目的更趋 向于 申报 职称 、 部 确保 工作 稳定 。比如 , 随着计算 机知 识 的普 及和 更广泛 的应用 , 计算
中专
4 2
1 4
教育学 习模式的认识 和参 与情况 , 对学 员在 各阶段 、 各种 学 习环境下参与 网络学 习的特 征进行 了 比较 深入 的 了解 和分
析 。从统计 中可 以看 出 , 开放 教育 学 生生 源主 要为 具备 职
计算 机科学技术 ( ) 本
0 6春 、6秋 0
分: 入学 前 、 学 后 两 部 分 , 以分 析 不 同 阶 段 调 查 者 对 开 放 入 用
汉语言( ) 本 会计( ) 本
0 6春 0 6秋
大 专 大专 高 中
技 工
园艺 ( ) 专
0 6春 、6秋 0
技 校 中专
高 中 计算 机 网络 技 术 ( ) 专 0 6秋 技 校
这种灵 活 、 样 的学习方 式?学生 对网上学 习有 哪些期 望? 多
1 1 l 1 2

对学 习者特征 的分析应 着重从 那些 方面人 手?究竟应 该怎 样 去了解学 习者的特征?等等 问题都摆 在了我们 面前 , 这些 问题都值得 开放 教育 工作 者不断进行研究 和探索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发展认识论
• 在发生认识论的基础上,我国教育学家查有梁提出了发展认识 论。他把青年以上人的认识的形成也分为四个阶段: – ①直觉运演阶段(15~18岁左右,相当于高级中学时期)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已具备直觉思维能力,这是发展创造性 思维的第一步。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 – ②结构运演阶段(18~22岁左右,相当于大学时期) 在这一阶段发展智力,关键是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要求学 生能对所学专业,学科有完整的理解。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智力因素分析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1. 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 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 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 成的。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智力因素分析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2. 认知结构变量
空气
氧气
进入
形成
植物结构
存储于
构成 碳水化合物
形成
食物
所用
植物
动物
高中生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图
概念图
• 概念图即指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结构化地描述 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这里所指的 “关系”包括概念之间可能有的学科逻辑关系、心 理层级关系或它们之间的某些意义联系。
概念图
• 概念地图的教学功能 • (1)支持有意义学习的工具 • (2)问题解决工具 • (3)超文本设计工具 • (4)交流协作/合作工具 • (5)思维创造工具 • (6)反思与评价工具 • (7)学习工具 • (8)教学计划工具 • (9)知识管理工具 • (10)思维导图工具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智力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

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对多数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就是学习操作课,他们对理论不感兴趣。

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案(同名24532)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案(同名24532)

一、教学目标:1、概述:本章内容是何克抗编著的《教学系统设计》中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探索分析学习者有哪些特征以及运用何种方法分析学习者特征。

2、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够列举学习者的特征②能够列举各种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③能够自己解释成人学习者特点以及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特征④能够对照本章内容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种类和方法对自己和本版学习者进行分析,呈现分析内容3、情感态度目标:①能够通过对自己的特征分析以及学习风格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对本班学生有个良好的建议,进行教学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本班学生都曾经学习过或者接触过《教学系统设计》这本书,对本章内容不陌生,并且在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中也对本章内容进行过研究,所以学习本章内容应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2、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氛围比较好,都不甘落后于别人,争抢好胜。

3、学习风格分析:通过对本班学生问卷调查:在感知觉通道上,本班75%的学生是混合型的学习者,12.5%的学生是动觉型学习者,7.5%是听觉型学习者,5%是视觉型学习者。

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到视觉,听觉以及动觉的刺激。

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占比例67.5%,场依存型占比例32.5%。

三、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课本知识,网络资源,ppt课件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同学们都知道人的三大本能吧,吃、睡、爱或者说叫性,这三大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我们常开玩笑人的第四大本能—八卦;其实就是我们好奇心作怪,所以我们喜欢偷窥别人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或者想了解自己是什么的人。

听用一个类似笑话的本能问题来引发学生兴趣今天我就给大家先来展示一个心理性格测试,你的软肋在哪里?偶然在路边捡到一千元钱,又找不到失主。

正好你想去买一件很需要的大衣,但是钱不够;如果去买一双不急用的运动鞋,则又多了数百元,你会怎么做?A自己添些钱把大衣买回来B买运动鞋再去看屏幕,自己进行测试用性格小测试继续提高学生的兴趣,刚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眼睛。

远程研修学习者特征分析及研修建议

远程研修学习者特征分析及研修建议

远程研修学 习者特征分析及研修建议
辛允 东
( 济宁学院教 育 系,山 东曲阜 2 7 3 1 5 5 )
摘要 :几年 来 ,我 国中小学的远程研修 的成功举办 ,为提 高广 大中小学教 师的教 学能力和水平做 出了 举足轻重 的贡 献,这期 间也 出现 了一 些不容 忽视 的 问题 ,究其原 因,主要是对远程研修 者的学 习特征分析
远程研修概述
为深入推进 基础 教育新课程 改革 , 提 高广大 教 师实施 新课程 的能 力与水平 ,教育部于 2 0 0 6 年 发 了《 关于 实施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 国家级远程培训项
Hale Waihona Puke 这 一规 模宏大 的教 育信 息化工 程虽 然 已经 取 得了 良好 的社会效益 , 但也 出现 了一些不容忽视 的
备培 训 内容 ,以 网络 为 主 要 手 段 ,学 员 在 线 学 习 过
硬件条件,包括 电脑和 网络 实施 。有的家 中没有 电
脑 ,没条件参加研修;有的有了电脑 却没有 网络 , 不能研修 。 2 .自身 的学习基础 、原有经 验各不 相 同。参 加研修 的中小学教师的个人条件情况 复杂 , 年龄有 差别 、自身素养也有所不 同。特 别是年龄 大的教师 没有接触过 网络知识 ,不会上网;或有的教师不会
不够 充分。针 对 中小学远程研修者这 一特 殊群体 ,试从原有 经验特征 、学习动机特征 、支持性特征 、学习
风格特征 四个维度组建模型 ,来分析远程研修 学 习者特征 ,并且针 对这些特征 维度 ,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研
修建议 。
关键 词 :远程研修 ;学习者特征 ;模型 ;建议 中国分类 号 :G2 2 0 . 7 文献标识码 :A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劣势
注意事项
倾向于冲动, 冒险,容易过分 主观
应注意把 老师等的要求 与自己的想法 相协调,使自 己的做法与外 界相辅相成。
表现较为谨慎, 不愿冒险,但当 受到批评时,很 易受影响,学习 的积极性下降, 容易受外界环境 的干扰,学习欠 主动,受外在动 机支配。
应注意不 轻易受他人评 价的影响。尤 其当他人提出 批评时,应分 析原因,并考 虑自己该怎样 努力,而不能 就此气馁。
学习障碍:智力正常,但有明显学习困难 和缺陷
谢 谢 欣 赏!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为个体差异而有 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包括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 等各方面的要求; ➢长期或短期的要求; ➢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缺陷提出的要求, 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 等提出的要求
二、特殊儿童的类别
1、认知发展障碍
智力落后:智力功能低、有适应行为的缺 陷
三、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所 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 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所谓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习 惯、偏好 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活 动方式。学者们对学习风格认识不同, 对其因素的分析也不同。
(生理)学习时间的偏爱
①清晨型(即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 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②上午型: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 学习的效率最高。 ③下午型: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这时学 习效率最高。在四种类型中,该类型的学习者 较少,但确实存在。 ④夜晚型(即猫头鹰型):这类学习者在夜 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
左右脑混合型:个体兼有左脑型和右 脑型两者特点。对左脑或右脑的偏爱 取决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的性质等 因素,有时较多地使用左脑,而有时 较多地使用右脑,左右脑之间的联系 有时紧密,有时不紧密。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学科性质、应用层次(知道)含义: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学科性质:a、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b、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c、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d、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应用层次: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道)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点(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ET、CDT)(知道)P15加涅: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

他认为教学必需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

学习的发生同时以来外部条件和部条件。

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ET: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

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他把教学理论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分为:)和教学结果CD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

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知道)肯普模式: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者特质与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者特质与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者特质与学习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者的特质和学习方法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学习者的个性、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本文将从学习者的特质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学习者的特质学习者的特质包括但不限于认知风格、学习动机、情绪状态和自我概念等方面。

认知风格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时所倾向的方式,主要包括感觉型和直觉型两种类型。

感觉型学习者偏好具体、实际的学习方式,而直觉型学习者则更喜欢抽象、理论化的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有助于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内在动机指的是学习者自身内在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驱使下进行学习,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界的奖励、惩罚或其他激励因素。

教育者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除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特质外,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也对其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

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学习者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和应用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科内容,学习者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归纳法、演绎法、记忆法、联想法等。

其中,元认知策略尤为重要,它包括监控学习过程、调节学习策略和评估学习效果等方面。

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此外,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也是当前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 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 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 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 具。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同学,给予 口头表扬。
自然的结果 积极的结果 公平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讲一讲有关你学生学习动机的故事吧!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讲一讲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故事吧!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一、学习风格的内涵
被广为接受的是Keefe的界定: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 情感和心理行为方式,是反映学习者如何知觉,如 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相对稳定 的学习方式。
场依存型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 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型者在内在动 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 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2)深思型和冲动型
卡根等人(Kagan, 1966)曾对认知速度进行过 深入研究。卡根在对儿童的分类风格进行研究 时发现,一些儿童反应得很快,而另一些儿童 并不急于反应,会用更多的时间思考。
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小姑娘似乎照着那1岁多小 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而是 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 的乐趣。皮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早已经内化 于女儿的头脑中去了。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一、学习者的特点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好和特点。

根据学习风格的不同,可以将学习者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等不同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表、图片等视觉方式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则通过听觉渠道获取信息;动觉型学习者则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衡量学习者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多个方面。

有些学习者天生对数学思维比较敏感,容易理解抽象概念,运用逻辑推理;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了解学习者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水平。

3. 数学兴趣与动机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和动机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兴趣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而动机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它可以促使学习者制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教育者需要激发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者积极投入数学学习。

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有的学习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和吸收知识。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

2. 学习风格差异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更适应听觉教学法,有的学习者则更适应视觉或实践教学法。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迪克和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系统、系统方法)。

该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理论基础)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了解)①构想:1899年全美心理学协会上,杜威提出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②实践:二战、工业革命。

③理论形成:布卢姆、加涅等(50、60年代)④学科建立:系统科学的引入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军队、工业、公司培训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全民社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4.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Classroom-focus;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Product-focus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System-focus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定性理论学科第二节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一)过程模式1、迪克和凯里模式(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模式)2、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相比特点:吸取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组织内容的重要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削弱 学习者在网络中的扮演意识强烈 学习者在网络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学习目标多样化 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3.1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水平、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特征对教学系统设计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3
3.2.3 学习风格分析
3.3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是:更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确认成就感、寻找工作的意义以及从负担的社会责任中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学习方式取向是问题解决中心、生活中心。见P71表3-2
01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02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03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3.4.2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
01
02
03
3.4.3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场独立型学习者有很强的认知灵活性,对超文本信息有很好的组织和分析能力,表现出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较强的适应性。 学习着在接受外界信息对不同感知觉通道的偏好,所使用的学习材料的表征形式应有所差异,适应网上不同材料形式的学习。 3.5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见P75

003学习者特征分析(何克抗版本)

003学习者特征分析(何克抗版本)

2、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 ----ARCS模型 (P.67) A----注意力; R----关联性; C----自信心; S----满足感。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 ----ARCS模型

(1)注意力 教师如何捕捉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做法: ①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特效,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②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好奇心,让其积极思考和探 索。 ③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声音量大小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3、编制步骤(P.63最后一段)
(1)教师用层级分析法作一个学习内容分析图。 (2)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一般了解,预估性的在分 析图上画一条起点线。 (3)把线下的知识、技能编写成测试题。 (4)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由此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和教学的起点。
例:
3.2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3.2.2
学习动机分析 (P.66)
1、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主学习的一种需要。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1、什么是认知结构? (P.61第一段) 指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各知识点之间 的关系等头脑组织结构。 2、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方法-----画概念图 这是欧美国家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美国 康乃尔大学教授诺瓦克在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3.1.2
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 机的因素----ARCS模型 (3)自信心 教师如何让学生知道成功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 设计做法: ①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学习成功产生正 向的期待。 ②多加鼓励,适时地提供一些正面、积极成功的机 会给学生。

第二章 分类阶元,第三章特征分析

第二章  分类阶元,第三章特征分析

二、基本阶元
种及其概念
林奈:种是由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个体组成, 同种个体永远保持同一类型。 要点:物种不变,形态是划分种的一个标准; 另一标准是杂交不育,即 生殖隔离。 达尔文:物种演变--种间连续--人为单元 物种不变--种界分明--客观存在 要点:进化论证明物种在变,变的物种在理论 上否定了自己的存在;而分类学又肯定 了物种的存在,存在的理论依据却是不 变。
烟青虫
棉铃虫
1
2
(二)、数值分类分析法
1、特征数值化
只有数值化后才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学运算。 根据特征的不同类型,数值化的编码也不同。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数值特征:体长、数量、比例、生理生化数值等 二态特征:“1、0”或“+、-”,“Nc”(缺项) 有序多态特征:刻点、刺等 无序多态特征:膜翅、鳞翅、半翅、缨翅等
四、种上阶元
2、科(family)
包括一个或一群有共同起源的属,同其他科有明 显的间断。一般有相似的生态学或生物学习性,分布 广泛,多为世界性的。
建立新科时必须提出一个模式属予以固定。命名 时在模式属的词干上加词尾-idae。如粉蝶科 Pieridae。模式属Pieris。有的科很大,又分为若干 亚科,其亚科的词尾一般为-inae;有的亚科又分为很 多族,其词尾是-ini。
三、种下阶元
2、生态型(ecotyps): 同一种内在体型、颜色和斑纹等方面有 显著的差异。 如:蛱蝶的春型和夏型;蚜虫的有翅、无 翅,飞虱的长翅、短翅型等;龟纹瓢虫的 二斑、四斑和隐斑型等;东亚飞蝗的群居 型与散居型等;棉铃虫、粘虫、尺蛾等幼 虫的斑纹、体色等变异。
三、种下阶元
3、宗或品种(race): 此术语用途广,不同领域其含义不尽 相同。 生态学中指在不同环境下分化而成的 种内不同表现型,称为生态宗 (ecological race)。多用于早期的分类 学和生态学文献。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1篇: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21)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学习者特征分析案例

学习者特征分析案例

《游戏公平吗》
一、概述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初中一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概率”一章的引入的教学活动课,训练学生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所需课时为1课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汾江中学的初一学生。

2.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及网络教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4.所有学生在经过大半年的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运用“几何画板”以及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发表意见。

5.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特征分析1

第二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 认知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 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 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一般来说多半是从好奇的 倾向,如探究、操作、领会以及探索环境等有关 的心理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 最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向(为 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 际获得)是由于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 内部动机。
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运演阶段 (2-7岁) 具体运演阶段 (7-11岁)
思维主要特征
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初步的内化心理操作 。 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主要是感觉和动作。
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不守恒、无传 递性、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性、可逆性、守恒性、传递性 思维水平有了质的变化,认知结构中已有了抽 象概念,而能进行逻辑推理,但是离不开具体 事物的支持。
教学起点的确定(从教的角度)
了解学习者对学习的关学科内容已具备的知识与技 能的基础。 了解学习者对目标技能已掌握的程度 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
如何分析?
根据内容分析来预测初始能力 • 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技能,如英语分班考 试 • 使用态度量表来确定学习态度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二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 附属内驱力
–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俱为了保持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 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 这种需要的产生需具有这样的三个条件:
• 学习者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长者是学习者所追随和效法的; • 学习者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 (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 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 • 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 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 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最重 要最稳定的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 相应地位的需要。
c、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俱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 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归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 个成分在成就动机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因年龄、性 别、社会地位、种族起源以及人格结构等因素的 不同而有变化。
4、如何激发学习动机——ARCS模型 (1)注意力 (2)关联性 (3)自信心 (4)满足感
(5)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 • 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和失败的挑战 • 保持学生合理的期待 • 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 合理运用外部强化 • 教学与教育相结合
(三)学习风格分析 1、含义 Keefe: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
启示
1、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表明,学 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
2、教学系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 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向抽象的 逻辑思维发展。
(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1、认知结构的含义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
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 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从儿童出生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期结束
1、感知运动阶段
(1)年龄:0~2岁 (2)主要思维特征
a、通过感观来认识世界,初步的内化心里操作 b、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 c、主要是感觉和动作
2、前运演阶段
(1)年龄:2~7岁 (2)主要思维特征
a、知觉的集中倾向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主义 d、无传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目标技能(target skills)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3、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
实例
如何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与确定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 初始能力与教学起点,初始能力的预测(预备技能、目标技能、 态度)
3、学习者认知结构及变量分析
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特定 的内容和组织。
全部的:如各种层次的人才的知识结构 特定的:如天文、地理、数学等某一学科知识
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列
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性、 稳固性。
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列
隶属:原有知识结构范围中的新知识
第3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授课教师:龙英艳
授课班级:教技091、092班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三项内容和方法
2、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 3、能用预测的方法测出学习者的知识基础
※ 知识回顾 ※
修改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习 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Kolb的学习风格理论(中间层)
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4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即具体体验、抽 象概括、反思观察、主动实验 学习风格:聚合者、同化者、调节者、发散者
格雷戈克(Cregorc)学习风格(中间层)
个体的两种能力:感知(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排序
(信息排列和存储的方式)
知觉有两个性质:抽象和具体、序列和随机 4种学习风格: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 ──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
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分类:
Witkin:场依存和场独立(里面层)
场依存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场独立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
影响者 场依存性是“外部定向者”;场独立性是“内部定向者”。
场依存性学习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场独立性学
习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场依存性学习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 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学习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 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分类方法(自学)
根据人们感知信息的不同渠道把学习者分成:听觉型、视 觉型、动觉型、综合型。
根据认知模式,学习风格还可分为:
反思型与冲动型 (Reflective Type & Impulsive Type)
求异型与求同型 整体型与细节型(Global Type & Particular Type)
学习风格的含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 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 习倾向的综合。
Curry 的洋葱“模型”
最外层——教学偏好(主要关注影响学习的刺激因素),包括 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主要关注个体吸收信息时所采用的 智慧方法)
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为吸收新信息而选择个人的方法)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 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 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
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
起点水平分析包括下述三方面: 1、对预备技能(prerequisite skills)的分析:即了解学习 者是否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15)
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表明,
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
根据该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 概念作为认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 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
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初始能力分析
概念图的作用
1.
评估学习者理解知识的程度,了解其知识 结构缺陷。
学生甲的概念图
学生乙的概念图
2.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 的方法。
3.
概念图是一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的有
效工具。
因为编制概念图需要学习者能识别组成知识的基 本概念、能发现并理解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及不同概 念领域之间的隐含关系,可使学习者知识结构由松散 到紧凑,也可让学生者检查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稳定 性、完备性。
(3)稳固性:即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
隶属和总括关系的知识联系较稳固,并列关系则不一 而论。隶属、总括可以直接确定,并列要作分析,并试图 建立一种有区别的关联,如回声和雷达。
认知结构分析有什么意义?
掌握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是设计过程和 资源的前提。
了解学习者新旧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 有利于教学设计者对内容进行安排。 了解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以为教学设计 者进行内容设计和表现提供一种参考和 预设。
5、 学习动机(三种动机)
问题:目前自学型课件设计思路中最缺 乏的东西是什么?
Motivation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 驱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 三种学习动机分析
认知内驱力:来自好奇,源于实践,是稳定的内部动 机,如持久的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为赢得尊重、地位、金钱等。 附属内驱力:为赢得别人的认同认可等。
三种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模型——ARCS动机模型
ARCS 模型
提出者:John Keller 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attention) 提高学习内容和学生需求的相关性(relevance) 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 (confidence)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satisfaction)
4.
概念图也是一种测评工具,考察学习者已有 知识结构的总体特征。
概念图示例1
概念图的绘制
手动绘制
计算机软件绘制
Inspiration Mindmapper mindmanager
用mindmanager制作的概念图 用inspiration制作的概念图
用mindmapper制作的概念图
4、学习风格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 的在于促进学习。学习 者的特点将影响学习的 效果。学习者分析属于 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前端 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学 习者的学习准备和风格, 以便为后续设计提供依 据。
两个概念
◆教学对象分析(audience analysis or target-population analysis)或 称学习者分析(learner analysis)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目的 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 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 依据。 ◆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 知识水平或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学习可分为认知的、运 动技能的和态度的;学习准备也可以相应地有认知的、运动技能的和态度的。 学习者原有的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准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 已经具备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二是 对他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 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对第一 类的学习准备的分析称为起点行为(entry behaviors)或起点能力(entry competencies)的分析,这类分析与所学的内容直接有关。第二类的学习准 备的分析称为一般特点分析。
•掌握学习者特征的内涵 •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 法
一、学习者特征内涵
为什么要分析学习者?
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讯息传递效果,传 播者必须了解接受者对讯息的态度、其文化和社会背景、 有关的知识基础以及传播技能。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即是 传播学这一原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教 学 媒 选体 择的 和 利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步骤
教学系统的前端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 知识回顾 ※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求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开发评 价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Outline
学习者特征内涵学习者特征分析 Nhomakorabea法•认知发展特征分析(皮亚杰) •学习者起点分析(预备能力、目标能力、 学习态度) •学习者认知结构(三种关系、三个变量) •学习风格(认知、情意等因素) •学习动机(三种动机) •成人学习特征
到底分析什么?
认知发展特征分析(皮亚杰) 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预备能力、目标能力、 学习态度)
学习者认知结构(三种关系、三个变量)
学习风格(认知、情意等因素) 学习动机(三种动机) 成人学习者的特征
1、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判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技术——概念图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分层次的, 处于顶端的概念囊括性最大,越向底部,概念越具体。 诺瓦克(Joseph D. Novak)认为,概念图就是用来组织 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 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 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同时加上 具体事例以说明,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 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 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 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 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