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06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9)19页word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08 年1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构与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正确处理以用地与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与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即土地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产品增长和经济增值同步协调发展。
因此,教学上要做到:(1)掌握耕作学的基本知识。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内容,以及与种植制度有关的作物布局与结构调整、复种多熟、间套作与立体农业、连作与轮作在理论上讲深讲透。
(2)正确处理耕作制度外延的广度与深度。
核心内容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处理好与外延的关系才能使核心内容具有坚实存在的基础和旺盛的活力。
(3)完善与更新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建设。
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包括集约用地、经济高效、多元养地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理论。
(4)增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并能反映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改进种植模式组装及配套技术的科技含量和高效益性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5)适当增加耕作制度的管理功能内容,如农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种植业生产管理技术与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各级政府在宏观技术政策的采用等。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教案适用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农学专科、农业师资专科、农业推广专业等参照执行)。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2. 掌握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农业信息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
3. 分析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1. 引入:介绍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3. 农业信息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案例分析;
第二节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应用;
2. 农业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
3. 利用农业信息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3.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生综合评价,考察他们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作业和考试也是评价的重要途径。
农业技术员(三级)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农业技术员(三级)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第一部分: 培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农业技术员(三级)培训1.2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培训1.3 培训对象:有志于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人士1.4 培训目标: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二、培训大纲2.1 培训内容2.1.1 农业基础知识2.1.2 农作物栽培技术2.1.3 土壤肥料与植物保护2.1.4 农业机械维修与操作2.1.5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2.1.6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1.7 农业新技术应用2.1.8 实习锻炼2.2 培训学时安排2.2.1 农业基础知识:20学时2.2.2 农作物栽培技术:40学时2.2.3 土壤肥料与植物保护:60学时2.2.4 农业机械维修与操作:40学时2.2.5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30学时2.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30学时2.2.7 农业新技术应用:30学时2.2.8 实习锻炼:50学时2.3 师资力量要求2.3.1 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2.3.2 助教老师具有扎实的农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2.4 培训教材2.4.1 《农业基础知识教程》2.4.2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2.4.3 《土壤肥料与植物保护实用指南》2.4.4 《农业机械维修与操作实训教材》2.4.5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教程》2.4.6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2.4.7 《农业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第二部分: 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掌握农业基础知识、农作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与植物保护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1.2 熟悉农业机械维修与操作及农业信息技术应用1.3 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新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1.4 通过实习锻炼,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应用场景二、教学安排2.1 理论课程教学2.1.1 农业基础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2.1.2 农作物栽培技术:结合田间实际操作,通过示范讲解和学员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1.3 土壤肥料与植物保护:邀请资深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安排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2.2 实践课程教学2.2.1 农业机械维修与操作:学员进行农业机械的拆装和操作实践,培养技能操作能力2.2.2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和案例分析 2.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排学员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 2.2.4 农业新技术应用:邀请农业新技术研发单位进行新技术演示和学员现场操作2.3 实习教学2.3.1 安排学员到农业生产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实习锻炼,跟踪指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三、教学方法3.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示范、实验、实习以及案例分析等3.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3.3 鼓励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四、评估方式4.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评估4.2 实践评估: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4.3 实习评估:对学员进行实习锻炼的考核评价五、教学成果5.1 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术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5.2 学员通过培训,能够胜任农业技术员(三级)的相关岗位工作5.3 学员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实际工作,运用所学知识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农业技术员(三级)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农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信息技术 教学大纲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制定本教学大纲,以指导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活动。
本教学大纲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2. 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 能够运用农业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管理、决策分析和问题解决;4. 具备在农业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农业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原理;3. 农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4. 农业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5. 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6. 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7.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农业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介绍;第二周:农业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原理的讲解;第三周:农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第四周:农业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探讨;第五周: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第六周: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七周: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1. 课堂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学习笔记等。
2. 实践操作的评价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与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实践成果展示等。
通过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估,对其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要求1.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应按照规定完成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并及时提交;3.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与他人积极合作完成实践项目;4. 学生应按照学校的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真实、勤奋、创新地完成教学任务。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Agronom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
(二)能力目标: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在作物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 1 —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业务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了解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了解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化概念、意义及措施等。
(二)理解作物生产共性的知识、基本的原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措施。
(三)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加以调控,即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
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布局、复种、间套混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
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知识点:农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知识点: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作物生产目标和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趋势。
重点:农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农学的特点思考题:— 2 —1、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当前如何认识我国农业及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农业概论、计算机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3、能够运用农业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农业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农业信息系统。
5、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农业信息技术项目中有效地协作和交流。
三、课程内容(一)农业信息技术概述1、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3、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二)农业信息采集技术1、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常见农业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传感器在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等监测中的应用2、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遥感在农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方面的应用3、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1)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GPS 在农田定位、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三)农业信息处理技术1、数据库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农业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2)农业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2、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数据挖掘在农业生产预测、决策支持中的应用3、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2)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在农业中的应用(四)农业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1、农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1)统计分析方法在农业数据中的应用(2)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五)农业信息传播技术1、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1)农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2)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提供2、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多媒体信息的制作和传播(2)多媒体技术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六)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1、精准农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2、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3、农业物联网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七)农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农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2、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流程3、系统测试和维护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智能农业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农业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智能农业技术是一门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农业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方法,使其具备在农业领域中运用智能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智能农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掌握智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体系框架。
2、让学生熟悉各类智能农业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包括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装备等。
3、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智能农业系统方案。
4、激发学生对智能农业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为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智能农业概述1、智能农业的定义、内涵和特点2、智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驱动因素3、智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二)农业物联网技术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2、农业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传感器、RFID 等)3、农业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Zigbee、蓝牙、LoRa 等)4、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层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5、农业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案例(三)精准农业技术1、精准农业的概念和原理2、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3、变量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植保等精准作业技术4、精准农业系统的效益评估和发展趋势(四)农业大数据技术1、农业大数据的来源、类型和特点2、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技术3、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在农业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4、农业大数据在农产品市场预测、农业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五)智能农业装备1、智能农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自动驾驶拖拉机、智能收割机、无人机植保等智能农业装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农业机器人的类型和应用场景4、智能农业装备的协同作业和系统集成(六)智能农业系统设计与管理1、智能农业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2、智能农业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3、智能农业系统的实施、运行和维护管理4、智能农业系统的安全与风险防范(七)智能农业实践案例分析1、国内外智能农业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2、实地考察智能农业示范基地,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智能农业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关键知识点。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农业概论》是一门以初步介绍农业概念、发展历程、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熟悉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熟悉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教学内容1.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4.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5.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6.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形式,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网络教学:运用网络平台、在线资源等,拓展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
2.学生应认真学习课本和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3.学生应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4.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2.期中考试:占30%。
3.实验报告和实践成果:占20%。
4.期末考试:占20%。
七、教学参考书目1.《农业概论》(主编:王明华)2.《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主编:张三)八、教学安排1.每周上课2次,每次2小时。
2.教师办公时间:每周三下午2:00-4:00。
以上为《农业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全面,目标明确,希望学生能够踊跃参与,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现代农业技术教育大纲
现代农业技术教育大纲1. 引言本大纲旨在提供现代农业技术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现代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知识。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在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和农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念。
3. 教学内容3.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现代农业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
3.2 农业机械化技术-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3.3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
3.4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和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3.5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业技术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 课外研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5. 教学评价-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
- 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技能水平。
-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6. 参考教材- 《现代农业技术导论》- 《农业机械化技术导论》- 《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 《农业生物技术导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7.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总共安排30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1-2周:现代农业技术概述(4学时)- 第3-6周:农业机械化技术(12学时)- 第7-10周:农业信息技术(12学时)- 第11-12周:农业生物技术(4学时)- 第13-15周: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学时)以上为《现代农业技术教育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相关知识,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现代农业概论 教学大纲
现代农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农业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平台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现代农业概论是以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农产品流通、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介绍我国农业现状,从全新的角度探讨我国农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使用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大农业的观念,明确农业产业结构,明确农业生产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明确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异同,对农业历史、现状和发展有较全面地了解,今后更好地发展农业、服务农业。
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现代农业概论涉及面比较广泛。
从知识内容上,它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经济、农业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为后续观光农业概论课程及整个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对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农业的新观念。
2.通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调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及其特点,分析一般性问题。
3.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为学生提供有支持的学习。
学生以使用多种媒体教材自学为主,以各级电大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交互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呈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尽量反映农业领域的新进展,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清课程脉络,理解课程重点、难点的媒体,又是远程学习的课堂。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学习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信息课程设计与实施
农业信息课程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信息化的概念。
2.理解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包括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业管理等的影响。
3.了解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农业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信息化的定义。
2.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3.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
5.农业信息化对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管理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信息化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信息化案例,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讨论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农业信息化对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管理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农业信息化的实际操作,如使用农业物联网设备,掌握农业信息化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农业信息化》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农业信息化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农业信息化的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分析软件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信息化。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4.课程总学时数:515.课程学分数: 36.授课对象:本科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
《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
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旨在研究农业发展与运动的概貌,了解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提供背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信息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0学分:1.5适用对象:《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职升本)》及有关工科、农科、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考核要求:本课程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予以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与考勤,期末考核方式为笔试,试卷命题依据此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业信息技术概论》是农林院校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高职升本)》专业在内的理、工、农、经类专业均应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概论性课程,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多、深度难于把握、讲解难度较大。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介绍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发展状况,概要讲述各类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知识内容,以及一些农业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和编程训练,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应用情况、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一定深度上对各主要技术产生适度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或掌握常用的农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建设及使用方法,从而为计算机农业应用开发课程(专业限选课)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具体要求掌握如下概念、知识,了解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产计算机测控技术、三维数字化设备、仿真、可视化、可视化仿真、仿真农业、虚拟现实、虚拟植物、虚拟农业、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知识获取、推理机、RS、GPS、GIS、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精细农作、精细农业、精准农业系统集成、VRML、VRML传感器节点、MATLAB、LabVIEW、L系统、MultiGen Creator/Vega、变量处方设备。
2、相关软件:VRML语言、MATLAB仿真/虚拟工具箱、L-Studio、农业专家系统平台理论教学部分理论课学时:2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李乃祥主编,《农业信息技术导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参考书:曹卫星主编,《农业信息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韦有双.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国防工业,2004吴小华.VRML从入门到精通.国防工业,2004刘怡.虚拟现实VRML程序设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石纯一.农业专家系统入门.清华大学,2000白广存主编,《计算机在农业生物环境测控与管理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一、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22 农业信息管理与发布技术 23 农业生产计算机测控技术 24 农业试验计算机设计与分析技术 25 虚拟农业和主要支撑技术 46 智能化农业管理与决策技术 47 3S技术与精细农业 4合计20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深度难于把握、讲解难度较大,教学形式以面授为宜。
2、虽然是概论课程,但还应注重具体技术内容,包括一些常用工具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3、对关键性概念、难于掌握的软件的使用等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如条件许可,应利用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业信息技术概述1、基本内容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国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加速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进程;天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展望。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与阶段划分;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对策。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内涵;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农业信息管理与发布技术1、基本内容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信息系统;涉农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农业网站开发实例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农业科技研究信息系统等各类农业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农业信息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概况,我国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理解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世界4个大型农业数据库、AGNET、CGRIS的基本情况。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数据库、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概况、世界4个大型农业数据库、AGNET、CGRIS;难点: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第三章农业生产计算机测控技术1、基本内容计算机测控与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生物系统信息的获取技术;植物工厂中的计算机测控;动物农业中的计算机测控;农产品鉴定与贮藏加工中的计算机测控;环境温度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开发。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动物农业中的计算机测控内容与方法、农产品鉴定与贮藏加工中的计算机测控内容与方法;理解农业生产计算机测控技术、农业生物系统及设施栽培的概念,设施栽培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农业生物系统的主要信息内容、农业生物环境信息采集方法、作物的生理特性指标监测与采集方法;掌握作物的环境指标和生理特性指标、计算机测控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物信息内容;难点:农业生物信息获取技术。
第四章农业试验计算机设计与分析技术1、基本内容农业试验计算机设计与分析概述;常用统计方法概要说明;SPSS软件及基本操作;SPSS 应用案例介绍。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农业试验计算机设计与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常用统计方法;初步掌握SPSS 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能使用SPSS完成试验结果的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试验计算机设计与分析的概念;常用统计方法;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难点:使用SPSS进行试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虚拟农业和主要支撑技术1、基本内容仿真与虚拟农业;模拟模型与虚拟植物技术;可视化与多媒体技术;VRML标准与虚拟场景设计;L-Studio与虚拟作物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植物模型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物模拟系统及其特征、虚拟现实有关硬件设备、仿真及虚拟现实软件的使用;理解仿真与仿真农业、虚拟现实与虚拟农业、作物生理生态模型、虚拟植物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实现基础;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意义,仿真与可视化、多媒体、虚拟现实之间的关系,虚拟现实仿真交互控制的机制,仿真与虚拟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的意义与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仿真及虚拟农业的概念、应用内容及意义;仿真与虚拟现实软件;作物生理生态模型与虚拟植物模型;难点:作物生理生态模型与虚拟植物模型;系统仿真、虚拟现实及相互关系。
第六章智能化农业管理与决策技术1、基本内容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PAID;苹果种植专家系统的开发;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农业专家系统发展概况,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过程,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类型,农业专家系统平台的使用;理解专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农业专家系统及其特点,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及其特征,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专家系统的分类;掌握推理机的工作原理,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的关系,专家系统与传统程序的根本区别,不精确推理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识的规则表示与推理;不确定推理计算方法;专家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农业专家系统平台的使用;难点:不精确推理及常用计算方法。
第七章 3S技术与精细农业1、基本内容遥感(RS)技术;GPS技术简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精细农业;基于3S技术的农业应用系统实例介绍。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RS技术、GPS技术及GIS的发展史,GIS的应用与开发,精细农业的历史与现状,遥感的主要理论依据,GPS的定位原理,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遥感的概念、分类、系统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过程,GPS的概念、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GIS 的概念、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精细农作与精细农业的概念;掌握精细农作及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精确农作和精确农业的区别。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遥感的概念、分类、系统构成及理论依据;GPS的概念、系统组成及定位原理;GIS的概念与基本功能;精确农作、精确农业的概念,技术思想及相互关系;难点:遥感的主要理论依据;GPS的定位原理。
实验教学部分实验学时:10实验指导书:内部电子资料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的使用;初步具备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每次试验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包括提前熟悉实验内容,编写好应用程序。
每个必做试验要提交实验报告一份。
二、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实验考核采取上机操作、试验报告评判的综合考核方式,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得分作为该门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农业信息技术概论》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1 涉农网站的开发设计性必做信息技术类 22 SPSS软件的使用验证性必做信息技术类 23 基于VRML的虚拟场景设计设计性必做信息技术类 24 基于L-Studio的虚拟作物设计设计性必做信息技术类 25 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使用设计性选做信息技术类 26 遥感图像处理与GIS软件的使用验证性必做信息技术类 2四、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涉农网站的开发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熟悉、SQL等基本语言工具,掌握使用上述工具开发涉农网站的基本方法,包括涉农网站的前台设计和后台设计。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学生首先要熟悉系统环境的配置过程、基本控件的使用方法、如何通过接口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等内容,细致分析案例程序,动手开发一个涉农网站,然后上机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内容或原理涉农网站的开发、发布与使用。
实验二SPSS软件的使用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加深对农业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的理解与认识,熟悉SPSS的集成应用环境和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使用SPSS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术。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学生首先要熟悉SPSS的集成应用环境,细致分析试验案例,利用SPSS环境完成试验结果的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内容或原理使用SPSS完成试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三基于VRML的虚拟场景设计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加深对VRML的理解与认识,熟悉VRML的基本程序结构和VRML编程的基本方法。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应通过实验掌握VRML传感器节点、消息传递路由的使用以及动态交互设计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学生首先要熟悉VRML的基本程序结构、VRML传感器节点、消息传递路由等内容,细致分析实例程序,动手编写虚拟场景程序,然后上机试验,写出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