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556b95f01dc281e43af054.png)
危害: a.白银外 流,造成清政府财 政危机;b.银价上 涨,造成“银贵钱 贱 ”, 加 重 农 民 负 担;c.腐蚀统治机 构,清政府更加腐 败;d.毒害中国人 民身心健康,削弱 对学生进行远离毒 军队战斗力。…… 品的思想教育 感想: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给身体 以健康,给家庭以 幸福,给社会以安 宁,给人类以和谐。
图的能力。
(1)根本原因:打 开中国大门,开辟 海外市场 (2)导火线(直接 原因):中国政府的 禁烟运动
第一阶段
1840 年 6 月
---1841 年 5 月
攻广州、陷定海、
逼天津、道光帝将
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 年 6 月
---1842 年 8 月
占香港、进吴淞、
到南京、清政府被
迫签订城下之盟—
的高温来熔化鸦 片,避免污染。
不是
“虎门销烟”是鸦 片战争爆发的直接 原因。对于这一个 问题,学生容易将 它与鸦片战争爆发 的根本原因相混 淆,通过影像资料 和充分利用教材资 源,设置争议问题 以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 揭示战争爆发的必 然性,让学生思辨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
学生讨论、各抒己 见后
严厉禁烟 缉拿烟贩,将缴获 的 230 多万斤鸦片 销毁在虎门,维护 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不是 因为烧鸦片会产生 大量毒烟,造成人 们“被动吸毒”,所 以才利用生石灰与 海水化合反应产生
通过资料展示,拉 近学生与历史人物 之间的距离,培养 学习的兴趣,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反抗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林则 徐是当之无愧的 民族英雄。罗瑞 卿大将参观虎门 时说过:“中国近 代史就是在这儿 首先开始了抵御 帝国主义的侵 略,到了虎门就 能知道什么是中 华民族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a60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历史课《鸦片战争》详细教案
![历史课《鸦片战争》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b4d89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背景和原因;2、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能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起因;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在中国的贸易不平衡,英国向中国出售的商品远远大于向英国进口的中国商品,导致英国需要大量的白银来支付货款,但中国不开放白银贸易,只接受商品换取白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并逐渐将鸦片输出至中国各地,导致中国人民对鸦片上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清政府采取禁绝鸦片的措施,但无效。
最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通过武力强迫中国开放鸦片贸易。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鸦片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39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第二阶段是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猛烈进攻广州,沉没了中国海军舰队,导致清政府不得不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并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外国在中国的特权。
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导致了中国的颓废和落后,成为了列强的半殖民地。
其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新式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鸦片战争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国土割让、民族屈辱、贸易不平衡等,这些问题至今仍在中国的国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教学过程:引入:(出示一张鸦片战争的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战争?这张图片中有什么?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了解鸦片战争背景和原因。
四、学习任务:小组一: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小组二:分析鸦片战争的经过小组三:探讨鸦片战争的结果小组四:研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小组五:学生讲述鸦片战争的故事小组六: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辩论五、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1、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内容,画出鸦片战争的思维导图,展现鸦片战争的历史脉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640445ba1aa8114431d9fe.png)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89df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4.png)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近代史的分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踏入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二)教授新课一、自主学习(5分钟)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3、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分组提问同学回答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PPT展示相关材料)教师归纳:根本原因: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借口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1)《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6c8222f78a6529647d53c4.png)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bab933b5fad6195f312ba6fd.png)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
出示图片:英国舰船皋华丽号
教师:这幅图片是英军铁甲舰皋华丽号,也是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南京条约》签订仪式所在的场所,《南京条约》标志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终结。我们不禁要问: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南京条约》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引导教育并出示毒品吸食者的图片: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对人的精神与身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如今毒品的种类层出不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拒绝与克制,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教师分析教材第3页图片: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熟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地图,学习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447fc0b3767f5acfa0c7cd62.png)
片战争。明确“商品”、“贸易顺差”
得出结论。
于学生以
两个重要概念。
切身体会
顺差概念。
一、设置材料与问题,讲述新课
(师)导致鸦片
①分析归
第一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
战争爆发的直接
纳根本原
烟
原因是什么。
因与直接
1.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
层层设问,步
原因,引导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步深入,追问每
纳梳理战
2.战争进程
们对照地图概况
争进程,有
第一阶段:英军进攻至天津,威
战争进程。
利于培养
胁清政府,道光帝派琦善和谈。
(生)对照地图,
学生阅读
第二阶段:英军进攻至南京,清
阅读课文,梳理
史实的能
政府屈服,关天培、陈化成在抵抗中
出战争进程的两
力。
战死。
阶段和主要特
3.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点。
②强调关
①清政府统治昏庸,敌视人民,
③详细分 析和讨论 战争失败 的原因,有 利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对中国近 代有识之 士寻求民 族振兴崛 起之路线 索的理解; 也有利于 培养学生 历史核心 素养的形 成。
三、设置诘问,课堂小结
(师)引导,诘
①训练学
1.请简要对鸦片战争进行概括。
问
生较系统
2.请思考“鸦片战争是个偶然 发生的事件还是必要发生的事件, 这 个事件会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 的影响?”
原因,引出
(教师追问:林则徐为什么要销
的关系。
“资本主
烟)
(生)阅读课文;
义”、“商品
②鸦片危害:课件呈现史料,请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250ea3b9d528ea81c77993.png)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⒈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⒉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⒊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
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封面,这是幅什么图片?答: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你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吗?答:了解。
好!那请同学们来向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看看哪个同学知道得更多。
答:……【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碑,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碑心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底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496c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0.png)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鸦片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鸦片战争的教学进行反思,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1 鸦片战争的起因
1.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3 鸦片战争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2.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2.2 视频资料的引入
2.3 实地考察的开展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3.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3.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4.1 课堂讨论
4.2 小组合作
4.3 角色扮演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
5.1 学生的表现
5.2 学生的反馈
5.3 教师的总结
通过对鸦片战争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
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鸦片战争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学生而努力。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edaca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9.png)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简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识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影响;培养学生从文字素材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及战争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史料的研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对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深入认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愚昧落后下的被动挨打,这与了解我们先辈的英勇抗争一样,都可以起到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还原历史的本真,尊重历史的事实,不但不会削弱历史的思想教育,反而会使思想教育更为深刻。
真正的家国情怀,不是对他人的痛恨、排斥,而是对自身的反省,是自我改进中的自尊自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美国人眼中的《鸦片战争》,通过感受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的强大和中国的落后,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
师:综合国力强大的英国与昨日黄花的中国因为鸦片而进行了一场什么样的碰撞?引导学生看课前老师提供的辅助资料,生回答:鸦片战争,由此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祸起鸦片——鸦片走私1、教师设置:出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的柱状图。
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根据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为学生解析在正当贸易中,英国的呢绒,布匹在中国滞销,导致英国长期处于入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走私鸦片。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1e54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b.png)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导入与预习(5分钟)1.创设情境引入:学生们组成小组,展示一幅鸦片战争的图片,并讨论图片中所体现的场景和意义。
2.针对图片展开讨论,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第二节: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英国为了改变贸易不平等状态,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沉溺于鸦片之中。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中国为什么会对鸦片上瘾?3.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第三节:案例学习(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案例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并讨论。
2.案例材料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爆发的具体事件、中国政府对英国的反应等。
3.学生在小组内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鸦片战争的关键事件和影响。
第四节:总结与归纳(15分钟)1.学生代表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2.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节:拓展阅读(15分钟)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和了解。
2.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书籍、文章或互联网资料来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更多信息。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方式1.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结合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结合小组讨论和案例学习,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3.拓展阅读后,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评文章,针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进行评价。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643d1aa00b52acfc7caf5.png)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中国史放到世界范围去思考,初步培养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合作【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幻灯片2-3:播放视频:《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出示幻灯片4-5,教师指出: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此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心积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英国商人先是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从中国输入茶叶、丝织品等物。
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竞丧心病狂地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
二.新课讲授(一)虎门销烟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你知道“鸦片”(opium)名称的由来吗?(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
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
优秀教案第1课 鸦片战争
![优秀教案第1课 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6ddde31176c66137ee061949.png)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教案[课标内容](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腐朽本质。
(4)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准备]启发、探究、综合教学,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a1dfdbb9f3f90f76c61baa.png)
第1课:鸦片战争备课人:王建辉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危害;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以及评价;3.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结果;4.记住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影响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板块: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A.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B.毒品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页的“自由阅读卡”材料,再结合教材内容,探究问题:3.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危害?A.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B.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C.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4.清朝的哪一位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道光帝)5.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A.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B.实施虎门销烟;特别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
6.简述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A.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对林则徐的重要评价: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探究与交流一: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齐读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总结得不全面,因此,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拓展。
对下面的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解决,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最后汇总整理答案,并给予适当时间背诵记忆犹新,巩固知识第二板块:中英《南京条约》指导学生通读课本P4页2——4段材料,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线)是什么?林则徐虎门销烟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4.鸦片战争的经过:先战:代表人物:林则徐.关天培 后和:代表人物:琦善结局:以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结束。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7518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d.png)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
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课前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分别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
各组搜集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2分钟):请大家看一幅图片:罂粟花,这种花外表非常的美丽,这种花的汁可以熬成鸦片,具有麻醉作用。
鸦片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它也是一种毒品。
人一旦吸食就不易戒除容易上瘾,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等。
这些毒品是英国作为商品向我国非法输入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二、教授新课:任务一: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1、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教师讲解: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对外政策上采取殖民扩张,力求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它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
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而此时的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势日益衰弱,逐渐落伍于西方各国。
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中国的商品(呢绒、布匹)没有市场,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赔钱)。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b07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8.png)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该册的开篇,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精美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鸦片战争,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
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
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
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
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
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
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
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
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
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
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
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
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
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