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断句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原则
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古文的句法结构来断句,即按照古文的语法规则,将句子划分成若干个句子单位,以此确定每句的起止。
二、基本方法
1、按句式结构断句
古文的句式结构一般分为“主干式”和“修饰式”两种,即在句子中主干部分和修饰部分的结构组合。
古文中的主干句子多为按照主谓宾结构,即所谓中国古代的主陈定结构,而修饰句多为表示动作、举例的副词句。
主干句是句子的主体,而修饰句是句子的附属部分,在断句时,可以按照主干句与修饰句之间的关系来断句,如果该句是主干句,则把一个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断开,如果是修饰句,则断开句子中的副词句来断句。
2、按习惯表达方式断句
古文在表达上有自己的一些习惯用法,如把两句并列,一起表达,在断句时,也可以根据这种习惯用法进行断句。
古文中的断句也有若干特定的表达方式,比如用“是以”、“致”、“若”等表达,在断句时,要把这些表达作为断句的标志,分开前后句的起止。
- 1 -。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找名词(代词)断句。
古文课程中的断句基本方法
古文课程中的断句基本方法
古文课程的研究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断句作为古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古文课程中的断句基本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项技能。
断句的作用
断句是指在古文阅读中对长句进行分割,以便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而古文中的长句结构相对复杂,因此掌握断句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断句方法
1. 根据句子成分断句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成分来断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具体操作时,需先了解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然后通过
观察句子中的关键词,判断各成分的位置和作用,从而确定断句位置。
2. 根据意群断句
意群是指句子中意义完整,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词组或短语。
通过识别句子中的意群,可以帮助确定断句位置。
具体方法为,先
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或重点词汇,然后通过划分意群来确定断句的
位置。
3. 根据标点断句
标点是句子中用于分隔不同成分和意群的符号,根据标点来断
句可以帮助确定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具体操作时,需先了解各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在阅读句子时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作用,根据标点符号来断句。
总结
以上就是古文课程中的断句基本方法,包括根据句子成分、意
群和标点来断句。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灵活运用。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掌握古文阅读
中的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断句八法
一、给下面句子断句。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 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要给文言断句,经常需借助
古代旳文化常识,如天文、历 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 、姓名等。
(8)借助句式断句
文言语法中旳固定构造,如: “……者,……也”、 “不亦……乎”、 “何……之有” 、 “孰与……乎”、 “为……所……”、 “受……于……”等。
一、给下面句子断句。
课后要求:
完毕断句练习题。
(5)、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尤其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 言文中常见旳修辞措施。如《邹 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屡次反复,这也为断 句提供了有力旳帮助。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 一次问答写出人名,后来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 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 读。
二、给下面句子断句。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 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 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 其归书也必速
二、给下面句子断句。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 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 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文言文断句旳原则
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 文旳内容有个大致旳了解,将能 断开旳先断开,逐渐缩小范围, 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 文旳联络。
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法
文言实词推断“五法”1.语境推断法文言词语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不确定,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如2015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A项,“晏”的常见义项有“晴朗”“鲜艳的样子”“安宁、平静、安逸”“迟、晚”等,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该句可理解为“整天平静地坐着”,这也与原文对主人公性格的介绍相符,比如A项所考查词语语境,在原文的上句有“先生独淡泊宁静”,下句有“如退院僧”,由此可推断A项是正确的。
2.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如2015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C项“不接当事”,从语法角度看,“接”是动词,“接触,结交”之意,可以推断“当事”是名词,从“当”常作“掌管,主持”讲可推断,“当事”解释为“权要”正确。
又如2015年浙江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A项“坎而置之屋壁”,“坎”有名词“洞”的意思,该句缺少动词,所以此处当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挖洞”之意。
3.回归课本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词语,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词义问题。
如2015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B项“居”的意思有“居住”“坐”“安居”“平时”“处于”“积蓄”“停止”等,联系学过的课文可知,选项中“居”的意思与“昂其直,居为奇货”(旧版教材,蒲松龄《促织》)中的“居”一致,都是“储存,积蓄”的意思。
又如2015年天津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A项,“悼”在文中是“悲伤”之意,可以联系《诗经·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4.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文词义,联系相关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有很大的帮助。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方法+课件
文言断句方法
【典题例析】 01.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国事皆决子之。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10. 文中画波浪线的 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打“√”。子之A南面B行王事C而哙老D不听E政F顾为臣G国事H皆决I子 之
文言断句方法
【重中之重: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文言文阅读模块考察的知识点基本没变化,出题和课文联系更趋紧密, 备考要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应用。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 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 课内知识的积累、梳理与运用。
文言断句方法
【温馨提醒】 【文言断句· 涂字母】 【基础知识】 1.扣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 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 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 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 彼、此、之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
文言断句方法
【答案】CF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之西向南称王,处 理国事。而燕王哙因年老不能处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国家大事一概 由子之决断。“子之南面行王事”中“行王事”是谓语,句意完整,在 其后断开,也可以根据“而”字短句,“而”表转折,与后面联系紧密 ,应在“而”前断开,即在C处断开。“而哙老不听政”主谓结构,后 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国事皆决子之”中“国事”作主语,在其前 断开,即在G处断开。综上,在CFG处断开。
文言断句方法
【答案】CEG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 【断句】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句意】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 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 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古文断句有什么技巧
古文断句有什么技巧
古文断句是汉语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它有助于理解古文的意义和韵味。
以下是一些断句古文的技巧:
1. 理解句子结构:在古文中,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包括主谓宾结构、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以便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断句。
2. 划分主谓宾关系:寻找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有助于确定句子的主要语法成分。
3. 关注逗号和分号:古文中的逗号和分号通常表示短暂的停顿,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断句。
逗号通常用来分隔并列成分,而分号则用于分隔主要分句和从句。
4. 考虑修辞和语气:有时古文中的断句可以突出某种修辞或语气,例如,破折号可用于强调或表达疑问,句号则表示结束。
5. 借助标点符号:在古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重要。
句号、逗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都可以用来指导断句。
6. 注意语法成分的排列:古文中,修辞和语法成分的排列通常比较自由,有时需要根据语义和修辞需要来断句。
7. 读者要自然而然地将句子划分:试图在古文中找到有意义的短语,以帮助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这可能需要一些实践和经验,因为不同的句子结构可能需要不同的断句方法。
8. 参考注释和解释:如果你遇到不确定的句子,可以参考相关的注释或解释,通常会提供句子的断句建议和意义解释。
9. 朗读和讲解:朗读古文文本并讲解给他人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断句和意义。
断句古文需要一些练习和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越来越熟练。
理解古文的结构和用法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非常重要。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正确地断句、标点,不仅可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能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展开,从文言文基础知识、常见断句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要正确断句,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词汇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中又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虚词以副词、介词、连词为主。
语法结构方面,文言文以单句为主,常见的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同时,文言文的固定用法、特殊句式也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二、常见断句方法1. 根据固定结构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结构,如“……者,……也”、“乃曰……”等,可以根据这些结构进行断句。
2. 根据虚词断句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往往可以用来断句。
常见的如“夫”、“盖"、"故"等词语后需要停顿。
3.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在文言文中,单复句的结合使用,使行文更加丰富。
可以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例如,如果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用逗号,就用冒号来隔开。
4. 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句一些标志性词语常常出现在文言文的开头或结尾,如“曰”、“云”、“乎”等,根据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断句。
5. 根据固定格式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格式,如“是以”、“是以知之”等,掌握了这些格式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断句。
三、实践应用1. 读懂全文,把握大意在断句前,首先要读懂全文的意思,了解文章的大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何处应该停顿。
2. 逐段分析,找出特点将全文分成若干小段,逐段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每个小段中的语法结构、虚词用法等,找出其中的特点,从而确定断句的位置。
3. 前后参照,逐步断句在确定了大致的断句位置后,可以参照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法结构,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准确的断句位置。
4. 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在断句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词和语法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断句。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
文言语句断句常见方法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3、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的双方,可以此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4、依总分: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友,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一、通过句意来判断
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
二、找出代词定位主宾来判断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文言文中常出现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呵指示代词,注意观察。
三、通过虚词的位置来判断
1、语首发语词:夫、盖、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四、根据语法句式来辨别
1、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2、……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3、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
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4、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5、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古文划分断句的方法
古文划分断句的方法
一、找名词(或代词)。
名词和代词就像队伍里的小队长呢。
比如说“吾”“汝”“之”这些代词,还有像“山”“水”“人”这样的名词。
它们常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宾语。
要是看到这些词儿呀,就可以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考虑断句啦。
就像“吾/欲之南海”,“吾”是主语,在它后面断开就很合理呢。
二、看虚词。
虚词可是断句的小帮手哦。
像“者”“也”“乎”“矣”“焉”这些。
“者”“也”常常是表示判断或者句末的语气词。
比如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乎”有时候表示疑问,像“君将哀而生之乎”,在“乎”前面断句就很顺溜啦。
三、利用对话标志。
要是古文中有“曰”“云”这些字,那可就简单啦。
一般来说,“曰”“云”后面就是说话的内容啦,就在这个字后面断开。
就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根据句子结构。
古文中的句子也有主谓宾这些结构哦。
要是能分清这个,断句就更容易啦。
比如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予”是主语,“尝求”是谓语,“古仁人之心”是宾语,在主谓之间断开就很合适。
宝子们,断句这事儿呀,得多读古文才能更熟练。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懵,但是练着练着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啦。
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每成功断好一个句子就像过了一关呢。
加油哦,宝子们,相信你们都能成为古文断句小能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 ),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
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 如:“ ,, 者, ,, 也” 、“不亦 ,,
-2-
乎”、“何 ,, 之有” ,“孰与 ,, 乎” 、“为 ,, 所,, ” 、“受 ,, 于,, ”等,根据这些结构 也可断句。
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
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前面要断开) 。
4.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
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
2004 年北
京卷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 “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
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 ),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
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 如:“ ,, 者, ,, 也” 、“不亦 ,,
乎”、“何 ,, 之有” ,“孰与 ,, 乎” 、“为 ,, 所,, ” 、“受 ,, 于,, ”等,根据这些结构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 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
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 、“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②“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 ”令人不堪卒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语段,用“ /” 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 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
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 、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
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所措手足”。
9.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
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如“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
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
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
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
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
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 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 句很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 “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再如“老 而无妻曰鳏 /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这显然 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 、“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
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 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 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 “云”“言”,对话 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 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 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 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 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 故歆废书出看宁 割 席 分 坐 子 非 吾 友 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咏饼 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 肝肺槎牙,跃然纸上,非骚人墨客比也。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
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 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是对偶;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并 吞八荒”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 “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借助名词 (代词) 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 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 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
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
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
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
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 、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
断句检测练习
1、阅读下面的短文,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 颜)回 年 二 十 九 发 尽 白 蚤 死 孔 子 哭 之 恸 曰 自 吾 有 回 门 人 益 亲 鲁哀 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 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今 也 则 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2、请用“ /”给下列文段断句。
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吞八荒”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 ”(王充《订鬼》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 /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
古文断句方法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 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
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前面要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