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内容和方法

合集下载

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

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

目录分析
第二节现代汉语的 二字词来自何处?
第一节我们为什么 需要二字词?
第三节本书概述
第一节佛经译词与二 字词
第二节日本兰学译词 与二字词
第三节造字为词:来 华传教士如何创造译 词?
第四节单字抑或复辞: 严复与梁启超的争论
第一节文之类 别与二字词
第二节 《辞源》 的时代:由单 字到复辞
第一节基本词汇与二 字词
读书笔记
特别棒!期待未来能看到学者们系统地分析近代日语借词对于现代汉语整个语法体系的影响!。
如此生僻的书自然极少有人看,我也不过是翻过而已,深知自身是不具备学术研究的能力的,而且本人语言 天赋是不存在的。
语言现象——中日同型词据沈国威的《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研究考证,中日近代同型词条。如学术用语 (抽象词汇):哲学、义务、起点、神经、前提、团体、俱乐部等;法律词汇:取缔、打消、场所、场合、引渡 等;动词形容词:考虑、思考、正确、优秀等。汉译西书传到日本,再从日本回流到中国,如望远镜、热带、寒 带、细胞等。
作者介绍
这是《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录。
感谢观看
第二节日本的基本词 汇化研究
第三节概念范畴及原 型理论
第四节基本词汇化的 研究指向
第二节日语借义词
第一节日语借形词
第三节日语激活词
第二节现代汉语二 字词中的古典词
第一节词源调查文 献群与目标词的确

第三节现代汉语二 字词中的传教士译

第四节现代汉 语二字词中的
本土文献词

近代汉语研究的名词解释

近代汉语研究的名词解释

近代汉语研究的名词解释近代汉语研究是一门研究近现代汉语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其目的是揭示近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有几个关键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一、语言变迁近代汉语研究中的语言变迁是指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汉语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

例如,从清朝后期到民国时期,社会的思想观念、技术发展以及政治变革等因素都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塑造。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语言变迁可以从词汇、语法、发音、语义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对语言变迁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汉语表达方式以及词汇的演变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近代汉语的发展轨迹。

二、新词语近代汉语研究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在近现代社会中新出现的词汇。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涌现出大量的新事物和新概念,这些事物和概念需要用新的词汇来表达。

近代汉语研究中,对新词语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变迁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分析新词语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例如,近代汉语中出现了许多以“革命”、“民主”为关键词的新词语,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运动和改革的发展。

三、方言差异近代汉语研究中的方言差异指的是各地方言在近代汉语中的表现和影响。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近代汉语中有时会体现出来。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方言差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方言差异,可以分析不同地域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方言差异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和语言规范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语言规范近代汉语研究中的语言规范是指对汉语使用的规范和规则。

随着近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汉语的使用也要求更加准确和规范。

语言规范的研究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语言规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用词准确性以及语义的规范等方面。

近代汉语词汇史

近代汉语词汇史

近代汉语词汇史一、近代汉语词汇的定义与范围。

1. 定义。

- 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词汇就是这个阶段所使用的词汇的总和。

从时间跨度上看,一般认为从晚唐五代开始,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2. 范围。

- 在这个时期,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既有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继承,又有大量新词语的产生,同时一些旧词的意义也发生了演变。

例如,“经济”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指经世济民,到近代汉语中逐渐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与社会生产、财富等相关的含义。

二、近代汉语词汇的来源。

1. 继承自古代汉语。

- 实词方面。

- 名词:如“天”“地”“人”等基本名词一直沿用。

在近代汉语中,“天”仍然表示天空、自然界等意义,读音为[tiān],词性为名词。

- 动词:“行”“走”等动词继续使用。

“行”在近代汉语中有行走的意思,读音为[xíng],为动词。

“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在近代汉语中逐渐向现代意义的“行走”靠拢。

- 形容词:像“大”“小”“高”“低”等形容词传承下来。

“大”读音为[dà],是形容词,表示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所比较的对象。

- 虚词方面。

- 介词:“于”在近代汉语中仍有使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音为[yú],为介词,表示在……之中等意义。

- 连词:“而”继续发挥连接作用,如“博学而笃志”,读音为[ér],为连词,可表示并列、递进等关系。

2. 新词语的产生。

- 社会发展需求。

- 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与商业活动相关的新词。

例如“掌柜”,指商店老板或负责管理商店的人,读音为[zhǎng guì],名词。

还有“伙计”,指店员或长工,读音为[huǒjì],名词。

- 外来语的影响。

- 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加,许多外来词进入近代汉语词汇。

比如“巴士(bus)”,读音为[bāshì],名词;“咖啡(coffee)”,读音为[kā fēi],名词。

《近代汉语词典》: 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近代汉语词典》: 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近代汉语词典》: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作者:芮东莉来源:《辞书研究》2017年第01期摘要“近代汉语”指的是从唐五代至清中叶千年左右的汉语言,《近代汉语词典》以呈现该历史时期的汉语词汇演变轨迹为目标,收词完备,系统性强,树立了汉语词汇研究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

该词典在收词和义项处理上,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明确的汉语词汇史观,即收词体现汉语词汇的历史系统性;释义更精准,符合词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义项排列体现词义演变轨迹。

在编纂体例上,词典进一步践行词汇史观,具备三大特色:同声符的同音词连排,展现词形上的历史演变轨迹;部分专名用字保留异体、繁体字形,尊重历史词的原有风貌;用“同”“即”“犹”的参见形式,呈现词形之间的共时与历时演变关系。

关键词《近代汉语词典》近代汉语《汉语大词典》词汇史一、引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白维国担任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近汉》)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汉》于1997年立项,集结国内一流汉语历史词汇研究专家编纂,是国家“十二五”出版重点规划项目,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具有汉语词汇史性质”为目标进行编纂的辞书。

汉语史的分期,依据的是汉语自身的发展特点。

王力的“四分法”、吕叔湘的“二分法”和蒋绍愚的“三分法”是目前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三种历史分期。

吕叔湘、蒋绍愚主张以白话作品的出现作为划分近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依据,《近汉》承袭这一观点,以口语的实际状况作为“近代汉语”划分的标准,上限定在唐初;而下限,学界的共识是清初期,然而考虑到鸦片战争以后,反映社会生活的词汇面貌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该词典将下限放宽到清代中叶。

这样,这部《近汉》的收词范围从初唐至清中叶,收录了一千多年中的五万多条词语。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四库全书电子文本”“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可供检索的大型汉语历史文献语料库陆续建成,为《近汉》的编纂提供了便捷、全面和可靠的资料来源,使得该词典较以往已有辞书收词量更大、释义更精准、例证更可靠、系统性也更强。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现代汉语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语言体系,其词汇的丰富性得益于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并对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外来词的引入自古代起,汉语就与周边民族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而引入了大量外来词。

如“葡萄”、“狮子”等词,都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引入的外来词。

2. 近现代外来词的增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引入更为频繁。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如“咖啡”、“沙发”、“樱花”等。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词汇来源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英语、日语等语言外,还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生活等。

2.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多样,既有音译(如“咖啡”、“沙发”),也有意译(如“民主”、“自由”)。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外来词更好地融入汉语词汇体系。

3. 文化内涵丰富外来词在引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其所在文化的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外来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1. 数量增多与质量提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同时,外来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被引入汉语词汇体系。

2. 本土化与全球化并存外来词在发展过程中,既会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色,也会逐渐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实现本土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将直接反映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3. 规范性与创新性并重在引入外来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性,避免随意引入不规范的词汇,也要注重创新性,引入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新词汇。

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及研究概说

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及研究概说
许少峰编《近代汉语词典》(团结出版社, 1997)。 江蓝生、白维国等编撰了《近代汉语词典》。
五)论文集:
江蓝生著《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 2000):语法、词语考释、语言资料的鉴别
胡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杨耐思、蒋绍愚编《近代汉语研究》 (商务印书馆,1993)
蒋绍愚、江蓝生编《近代汉语研究》(二)(商 务印书馆,1999)
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汉语大词典 出版社,1991)
二)一些旧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秀才、举人、才人、郎中、丈夫、头脑
三)许多旧概念改用了新词语来表达 白身人
1、兄长不过是个白身人,便弄上一个显官, 又无四壁倚仗。(《初刻拍案惊奇》卷22)
2、只把宋江封为先锋使,又不曾实授官职, 其余都是白身人。(《水浒传》第84回)
2、方言词专书
明代李实《蜀语》、清张慎仪《蜀方言》、 胡文英《吴下方言考》、毛奇龄《越语肯 綮录》、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 方言补正》
3、字书、韵书、音义书
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慧林《一切经 音义》、宋丁度《集韵》、辽释行均《龙 龛手镜》、明方以智《通雅》等。
4、笔记、杂记
唐代颜之推《颜氏家训》、颜师古《匡谬 正俗》、李匡乂《资暇集》,宋代陆游的 《老学庵笔记》,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 录》,明代琅英《七修类稿》,清代顾炎 武的《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等
4、 反映新的风俗习惯方面的词语 草刷儿、草帘儿、随身灯
5、方言俗语进入共同语中 宋·黄彻《䂬溪诗话》说杜甫诗“数物以‘个’,谓食为 ‘喫’,甚近鄙俗。”
6、大批外来词语进入汉语中 1)佛教词语:因果报应、七情六欲、清规戒律、天花乱 坠、世界、平等、实际、现行、刹那、相对、绝对、方 便、根本、欢喜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
中国使用汉语作为其官方语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近代汉语却受到强烈的历史风暴的影响。

近代的政治、文化、科学变革带来了社会思想的改变。

这种变化使近代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汉语词汇和语法也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近代汉语词汇在数量上出现了巨大的增加,旧词汇更加丰富,新词汇不断涌现,近代传入的西方文化单词也引起了近代汉语词汇的新变化,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汉语也受到句法结构的影响。

传统汉语的句子结构分为两种:从句和主句,而近代汉语更加复杂,除从句和主句外,还加入了定语、并列句等句构成。

同时,近代汉语也更加注重虚词的使用,如语气着、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汇,如“但是、然而”等的使用更加广泛,从而使表达更加丰富。

有了上述的变化,近代汉语的变化也让后人更容易认识和掌握,使汉语词汇和句法结构更加规范,而近代汉语也为后代带来了更加深厚的语言知识,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培养汉语的艺术。

另外,近代汉语还受到新的影响,如政府的新政策的影响,使一些传统的词语受到影响,而社会变革也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如科技发展中新出现的词汇,使汉语词汇发生了变化。

总之,近代汉语的变化对中国乃至世界语言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历史。

近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变化,使汉语更加完善,使汉语与世界其他语言紧密联系。

近代汉语的发展,需要
我们继续努力,深入研究,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一、近代汉语的定义1、近代汉语:是指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用于口头交际的汉语。

2、记录口语是近代汉语的最主要特征。

二、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分期)◆汉语史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上下线的划分是否看法一致?▪——答案是否定的。

各家关于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

◆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其原因就在于对于什么是口语和记录了多少口语才算是近代汉语意见不一致。

◆袁宾巧妙地解决了分歧。

首先,总结了汉语史学术界关于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一)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二)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三)南宋、元代、明代、清代前半期是大家都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其次,根据语言的两大特点(1.语言是一种既连续但又在渐变的社会现象。

2.语言的变化是很缓慢的),提出了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

(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包括这两条原则划分的依据)(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语言的渐变规律决定了汉语的发展是由非主干部分逐渐发展变化而进入主干部分。

当进入主干时期以后,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已经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最成熟,以这个时期作为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就是最恰当的了。

对于近代汉语来说,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则是大家都接受的近代汉语主干时期。

(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重叠的部分也即非主干时期,非主干时期是从前一主干时期向后一主干时期过渡的时期,它既是前一阶段的晚期,也是后一阶段的早期。

是前后两个语言时期的共管地带。

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问题:是否能认为语言的主干时期最重要,非主干时期就不重要?▪把汉语分为主干时期和非主干时期是从解决汉语史分期角度着眼的,从汉语研究的角度说,其实并无主次之分,两个阶段同样重要。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一汉语的历史分期(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1.(瑞典)高本汉:(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2.钱玄同: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1.分期:(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2.影响: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一)几种见解王、吕、潘的意见见上1.胡明扬:上限不晚于隋末唐初,下限不晚于《红楼梦》以前(他认为《红》对话部分反映的口语应该是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论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包括一些考释文章);二是关于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主要涉及到两类词的探讨,一是副词、一是代词;三是有关近代汉语研究的理论探索。

这是近年来笔者在多个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代汉语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对近代汉语研究进行总结的一些思考;四是书评,内容涉及到研究资料、工具书、学术专著三个方面。

笔者认为这三个方面正是做学术研究所必备的:掌握资料是确定研究对象的基础、索引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专著是个人成果成型的重要参考。

近现代汉语辞源

近现代汉语辞源

知识创造未来
近现代汉语辞源
近现代汉语辞源是指对近代以及现代汉语中词语的来源和演变进行
研究和整理的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变迁,近现代汉语中涌现
出大量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来源于外来语、地方方言、行业术
语等等。

研究近现代汉语辞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词语
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可以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近现代汉语辞源的研究内容包括词语的来源、形成过程、意义变化
等等。

通过对词语的来源和演变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语言的规律和
变化趋势,对于汉语教学、语言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意义。

近现代汉语辞源工作需要广泛搜集语料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文献、采访使用者、对比分析等方法,来还原
词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
词语的语用和语义变化等因素,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研究。

1。

近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变化

近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变化

近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变化近现代汉语是指从晚清到现代的汉语演变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近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变化。

一、词义变化1. 词义扩展:许多词汇在近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词义的扩展。

例如,“家”一词由表示家庭房屋的意思扩展到表示公司、机构等。

另外,“网”一词从原本表示渔网扩展到表示互联网。

2. 词义缩减:一些词在近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词义的缩减。

例如,“课”一词原本表示古代的一种学问,现在只表示教学中的课程。

另外,“车”一词原本表示车厘子,现在常用来指代汽车。

3. 词义转化:有些词汇在近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词义的转化。

例如,“师”一词原本指代老师或者导师,现在常用来指代网络上的专家或者能力强的人。

“帅”一词原本表示军队的统帅,现在也用来形容个人的外貌或者魅力。

二、词汇的新造与借用近现代汉语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事物和概念,为了表达这些新的事物和概念,词汇也在不断地新造和借用。

1. 新造词:近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词汇,例如,“互联网”、“空调”、“人工智能”等。

这些词汇通过组合或者创造新的字来表达新的概念和事物。

2. 借用词:为了表达一些外来事物和概念,近现代汉语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借用词。

例如,“咖啡”、“巧克力”、“摩托车”等都是从其他语言借入到汉语中的词汇。

三、词汇的失用和淘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过时的词汇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甚至有些词汇已经被淘汰。

1. 失用词:一些过时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变迁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

例如,“打字机”、“胶片”等词汇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使用。

另外,“玻璃纸”一词也因为不再使用而渐渐被遗忘。

2. 淘汰词:一些词汇被新的词汇所代替,逐渐淘汰出现。

例如,“杂志”一词现在已经被“电子书”所取代。

另外,“船夫”一词也已经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船员”一词。

四、词汇的拼音化随着近现代对外交流的增加,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为了表达这些外来词,近现代汉语发展了拼音化的现象。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4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4

(1) 元魏天平中,定州募士孙敬德防于北 陲,……后为劫贼横行,禁于京狱,不胜拷掠, 遂妄承罪,并断死刑。明旦行决,其夜礼拜忏悔, 泪下如雨。启曰:“今身被枉,当是过去枉他。 愿偿债毕,誓不重作。”又发大愿云云。(《古 小说钩沉·旌异记》) (2) 管辂至平原,见颜超貌主夭亡。颜父乃求辂 lu4延命。辂曰……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棋。 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 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 颜唯拜之。南边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宁 无情乎?”……(《搜神记》卷三)
• 由此可见: • “度”不是“丢”的意思,而是“递、 交”的意思。 • 语言具有社会性的,同一时期同一词 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 • • •
穷尽式调查的捷径: a.利用文献索引、引得或通检: B.利用计算机查询。 /
• 注意:定稿时还要将电子材料与好的纸版 文献进行核对。不能一味依赖电子材料。 同时要注意版本问题。
• 语言调查时要注意: • 1.记录清楚资料来源:书名、版本、作者、 回目、页码等。以便于定稿时进行核查。 • 2.材料的真实性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必须认 真核对查实,尤其是电子版上的例句,一 定要加以核对。
二、假设求证法
假设求证法:在对语言作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先大胆地做出一种假设性的解释,然后再 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论证。
其他: (1)故霍王小女,字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 郎格调相称。某具说十郎。他亦知有李十郎名 字,非常欢惬。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 宅是也。已与他作欺约。(《霍小玉传》) (2)皆言怕惧维摩,不敢过他方丈。(《维摩 诘经菩萨品变文》) (3)虽则日夜思忆,无力救他。(《目连变 文》) (4)明妃既策立,元来不称本情……单于见他 不乐。(《王昭君变文》) (5)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敦煌曲子词·雀踏枝》第一首)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2000-2013年)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2000-2013年)
来 研究 , 并且 对个 别 词 又从 语 音 、 词汇 、 语 法 三方 面
有各类 虚词 的单 独研 究 , 较 为全 面 。当然 , 同时也 有
都取 得 了长足 进 步 。但 是 对近代 汉语 词 汇的发展 史还缺 乏一 个 系统的把 握 。对这 些成 果及 不足加 以整 理, 有利 于进 一步提 高近代 汉语 的研 究层 次 。
关 键 词 :近代ຫໍສະໝຸດ 汉语 ; 词汇; 研 究 内 容
中图分 类 号 :H1 3 4
文 献标 识码 :A
到清代 中期 。 I 】 基 于对近 代汉语 研 究 阶段 的共识 , 学
术 界逐 渐 形成 了稳 定 的研 究 队 伍 , 新 的研 究 成 果 层
出不穷 。
近 代 以来小 说发 展迅 速 , 唐 传奇 就是一 大特 色 ,
并 且为 外来 学者 所学 习 , 如 崔 真 娥 的《 唐 代 传奇 < 李
近 代 汉 语 词 汇 研 究现 状
曾经 有一 段 时 期 , 很 多学 者都 致 力 于 中古 汉语 的研 究 , 比如 程 湘清 、 王云 路等 , 但是 , 也 有不 少学者
娃传) 的转 用 : 朝鲜 汉 文 小说 ( 王 庆龙 传 > 》 。 此外 ,
与 之 比肩 的是 明清小说 。唐 传奇 和 明清小说 都对 近 代词 汇研 究有 很 大价 值 , 该 领 域 的词 汇 研 究 成 果较 早 的有 : 张惠英《 金 瓶梅俚俗难词解 》 ( 1 9 9 2 ) 、 李申
文章编 号 :1 6 7 1 —1 1 8 1 ( 2 O 1 4 ) O 4 一O 0 2 7 —0 5
关 于汉 语史 的 分 期 , 学术 界将 近代 汉 语 界 定 为 从 晚唐 五代 至清 代 前 后 , 以晚 唐 五 代作 为起 点 。所 谓 近代汉 语 即是 指晚唐 五代 以迄 明清 的比较 接近 口 语 的文献 语 言 , 它 的上 限 可 以 到初 唐 、 中唐 , 下 限则

近代汉语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第一章近代汉语及其研究第一节近代汉语的上限和下限一、汉语史的分期要了解近代汉语及其研究,首要的任务是,知道哪一段时期为近代汉语的时期,这样才能够正确地选择研究的对象、重点,在自己的研究中利用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

(一)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主张汉语史的四分法,他对汉语史的分期是:1、公元三世纪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为现代汉语。

(二)吕叔湘先生主张二分法,即把汉语史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两段,近代汉语包括现代汉语。

(三)蒋绍愚先生主张三分法。

他的观点是:首先,汉语史的分期不取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而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变化。

从汉语发展历史来看,汉语可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而“白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同时,宋元话本、明代小说等的“白话”,和现代汉语的“白话”又有相当的不同,所以,是“古白话”。

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考察,构成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体系的各个要素,从唐宋以后逐渐出现,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出现以后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然后逐步定型、成熟,变成现代汉语的要素。

所以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汉族人使用的语言逐渐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趋近,但又和现代汉语有相当的不同,如果把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汉语称为“近代汉语”,那么,近代汉语就是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鼎足而三的一个发展时期。

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二、近代汉语的上限和下限那么,近代汉语从什么时期开始,到什么时期结束呢?这方面学术界的看法也存在分歧。

在讨论近代汉语的上下限时,一定要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密切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古代、近代、现代汉语之间,本来是相互衔接、很难断然划开的。

划分它们之间的界线,要根据语言要素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语料的收集和分析,深入研究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挖掘和解释其中的含义和用法规律。

研究者还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探索汉语词汇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的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相关领域包括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词汇学主要研究词的构成和分类,探讨词汇的内在规律和结构特点;语义学研究词汇的意义和搭配规律,分析词义的变化和扩展;语用学研究词汇的使用情况和交际功能,在不同语境中分析词的意义和用法。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对于汉语教学、词典编纂、语言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汉语词汇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同时,词汇研究对于编纂和更新汉语词典也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为语言规范和标准化提供参考。

近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综述

近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综述

近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综述【摘要】:近代汉语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是汉语历史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蒋绍愚先生的《近代汉语研究概况》1979年版,对1979年以前近代汉语的研究情况作了一次总结和梳理。

1979年以后,很多的学者投入到近代汉语的研究中来,并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论文。

文章对这一部分论文进行了一次梳理、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近代汉语;语法;词汇;综述近代汉语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是汉语历史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近代汉语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关于近代汉语的分期,一直以来学界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论。

关于下限,诸家的看法比较接近,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上限的划分。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六朝说;二,隋末唐初说;三,晚唐五代说;四,自宋开始说;五,宋末元初说。

其中,比较科学的分法应该是晚唐五代说。

吕叔湘《近代汉语读本》序言:”用当时口语作基础,而或多或少地搀杂些文言成分的作品是直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的(如禅宗语录和敦煌俗文学作品)。

因此,我们建议把近代汉语的开始定在晚唐五代,即第九世纪。

”(一)语法研究1. 虚词研究分析近代汉语的语法,离不开对虚词的考察。

于江的《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的历史考察》一文,考察了近代汉语”和”类虚词”共”、”连”、”和”、”同”、”跟”的来源及发展,对前人和时贤的一些看法有所补充和修正。

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吗”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

它的用法可以概括为二:(1),用于是非问句末尾;(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前辈学者对此曾作过一些探讨,认为”吗”是直接由语气词”么”演变过来的。

”么”是”吗”的较古形式。

有的认为疑问语气词”吗”始见于《红楼梦》。

作者通过对唐以来带”么”字的诗歌的考察,列举了充分的证据说明了,虽然字形或用”么”,或用”嘛”、”麻”,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分别,它们都不过是”吗”字的不同形体而已,用以表述(ma)这么个疑问语气。

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读后

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读后
维普资讯

6 ・ 7
关 矛近 代 汉语词 汇研 究的断想
— —
《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 读后
曾昭聪①
( 暨南 大学华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0 1 ) 160
内容提要 : 王镆先生的《 近代汉语 词汇语法散论》 是近代 汉语研究方面的重要 著作 , 它在研究领域、 究资料与 研 对 象、 究方 法三 个方 面值得后 辈学 习。 研
① 曾昭聪(99 , , 16一)男 湖南洞 口 , 人 文学博士,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教授 , 从事训诂研究。
维普资讯

6 8・
贵州文史丛刊 20 06年 第 2 期
有可以继续努力的馀地。 - ( 1 2 ) ”3 P9— 0 王先生正是一位善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学者。这说明王先生的学 术视 野十分宽 广 。 王先生为什么将研究重点定在近代汉语词汇方面呢?在收入《 散论》 一书的《 试论古代 白话词汇研究 的 意义与作用》 一文中, 王先生作了很好的回答 。从汉语词汇史 的角度来说 ,词汇史的研究存在着详古略近 、 “ 头重脚轻的状况。 “ ” 对于 白话词汇 , 由于问津者少 , 至今心 中无数 , 许多词似懂非懂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 这样 , 对于现代汉语某些词语的语源及其演变 , 以至整个现代汉语 ( 普通话及各大方言 ) 词汇的形成 , 也就难 以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说明。从辞书编纂角度来说 ,大型词典是词汇史研究成果的直 接体现者。它与中小 ” “ 型词典不同的是 , 不仅收词范围更广 , 举例释义更细更全, 而且需要穷源溯流。这与白话词汇研究 的关系也 十分密切。从文献作品的注释和阅读角度来说 , 由于作为解字释词之 ‘ ’ ” “ 典 的词典在诠释 白话语词方面尚 有不足, 这就必然给读者阅读以至注家注释这一历史阶段的作品带来 困难。 “ ” 加强 白话词汇的研究 , 亦为批 判继承此段文学乃至全部文学遗产所必需。读者之困惑限于一己, 尚无大碍; 注家误释 , 则势必谬种流传 , 影 响匪浅。从作品的断句校勘角度来说 ,古代 白话词汇的研究 与作品的断句校勘亦关 系至密。加 强这方面 ” “ 的研究, 无疑有助于提高古籍整理工作 的质量 , 反之则会影响质量 。 E ( 7 2 ) ”l P — 7 既能高瞻远瞩, i 研究起来也 就更有针对性 、 前瞻性。《 散论》 中有不少论文是就这几个方面进一步阐发 的。如《 古代 白话词语 与大型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五引《北梦琐言》 《集韵》皆韵“搓,初皆切,推击也。”“搋
( chuāi), 忡 切 , 以 拳 加 物 ” , 又 佳 韵 “扠,初佳切,打也。”则“搓、搋、扠”其 实是记录的同一个词,而“差”是同音假借。
所谓因声求义,就是通过考察字的读音来
研究字义。清代学者因为有了先秦古音 的知识,把汉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 以古音求古义,破除通假,从语言学的 角度说明音义相通与声音相转的关系。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
1、 词义考释
2 、常用词演变研究 汪维辉《魏晋南北朝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0)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1999) 王云路《中古汉语常用词研究漫谈》( 载《中 古近代汉语研究》第一辑)
丁喜霞《中古汉语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 和演变研究》(语文出版社,2006)
3、 我欲观于女色及以五欲,未见不净。 (萧齐 《百喻 经·治鞭疮喻》)
4、 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 (唐沙门道世《法苑珠林》卷三)
排比归纳与“因声求义”相结合
1、蜡事:奇事,怪事
1、 张千户大惊,说道:“我一生再也不信鬼神, 谁知道今日碰着这等一桩蜡事。”罗懋登《三 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第三十八回
2、不齐:不祗,不只,不仅(《佛经续释
词》p.1)
古代“齐”与“祗”同部(田按:上古同脂 部),音相近,故而可借为“祗”。(同书p.2)
“差”通“搓”“搋”“扠”,拳击
1、 不问好恶,拔拳即差。《敦煌变文·燕子赋》 2、 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 《王梵志诗》 3、 或画壮夫,以拳扠地为井,号拳扠井。《太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p.41)解释这个词的语源:
“朝廷”本指处所,用来指朋友,这和古人称同乡人 为“乡里”,现代汉语里称“街坊”“邻居”是同样 的道理,都是词义的转移。本来指同朝的朋友,后来 指一般的朋友,是词义的扩大。
排比归纳与方言参证相结合
隐 :硌(gè),触着突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损伤。
排比归纳与推求词语的语源相结合
桌椅: 宋·黄超英《靖康缃素杂记》卷三“今人用卓倚字, 多从木旁。……卓倚之字,虽不经见,以鄙意测之, 盖人所倚者为倚,卓之在前者为卓。”
称岳父为“泰山”: 翟灏《通俗编》指出欧阳修《归田录》有 “今人呼妻父为岳公,以泰山有丈人峰。” 认为是称岳父为泰山的来源。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上曰:“何至于 是数日不报,建乃与知枢密刘季述矫制发兵, 围十六宅,诸王被髪,或缘垣,或升屋,呼曰 ‘宅家救儿’”
梁晓虹、徐时仪等《佛经音义与汉语词汇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5)
王维辉《〈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7)
遇笑容《〈儒林外史〉词汇研究》(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1)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巴 蜀书社,2003)
5、同义词与反义词:以专书研究为基础 6、新词、新义的研究:断代研究 7、特殊语词的研究:方言俗语、倒序词、模式
1、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 我脚。(《王梵志诗》) 2、 昨朝饭里有粗沙,隐落翁翁一个牙,为报妻儿莫 惆怅,见存足以养浑家。(《宋朝事实类苑》卷六十 五引《倦游录》) 3、 唐相李程子廊,从父过三亭渡,为小石隐足,痛 以呼父。(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
明李实《蜀语》“有所碍曰隐。隐,恩上声。”现
胡三省注:“唐末宫中率称天子曰宅家。”
李匡乂《资暇集》“阿茶:……盖至尊以天下为 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犹陛 下之义。”
朝廷(朝庭、朝定): 知己,朋友
1、 卿与李乾风为知己朝庭否?《变文集·唐太宗入 冥记》
2、 百姚(桃)忆朝廷,哽咽泪交连。”《变文 集·燕子赋》
3、 朝廷数十人,平章共博戏。 《王梵志诗》
词等
8、词汇比较研究 方言词汇差异的比较:温昌衍、温美姬《中古 汉语词的客家方言例证》
语言与文化的交互影响:王云路《试论外族文 化对中古汉语词汇的影响》
二、词义考释的方法
排比规纳法是词义考释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排比归纳,就是根据上下文推测某 个词语的意义,如果这个意义在相当多 的例句中都能成立,那这个意义就可以 确立。
代成都方言有此词,如隐脚,隐牙巴,隐读

正是“恩”上声。
宝玉又道: “正经按方子,这珍珠宝石是要在 古坟里找,有那古时富贵人家儿装裹的头面 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 刨坟掘墓? 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使得。”王夫人听了 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就是坟里 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倒骨的, 作了药也不 灵啊。”
2、 洪公道:“怪不得张狼牙说他死而不死。果 真有此蜡事。”(同上)
3、 雷将军心上吃惊说道:“好一场蜡事!怎么 三个道士都腾云去了?”(同书第六十八回)
4、 今朝采果来迟,只为逢着差事。路上见个狮 子,威德甚是希奇,忽然口发人言,说却诸般 事意。(《敦煌变文·妙法连华经讲经文》)
《广韵》“差,异也,楚嫁切”,《广韵》“蜡, 锄驾切”,同属去声祃韵,声母同在一组, “蜡”是“差” 的借字。
王引之《经传释词·序》“揆之本文而 协,验之他卷而通,虽旧说所无,可以 心知其意也。”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容易”:犹云轻易也, 草草也,疏忽也。
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喧阗众狙怒, 容易八鵉惊。”此“疏忽不防备”义;
劭雍《秋日饮后晚归》“水竹园林秋更好,忍 把芳樽容易倒。”犹云“草草倒芳樽也”。
白云 《汉语常用动词历时与共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 构词法的研究
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周法高《汉 语构词法》
复音词的构成分析
(一)单纯词,又可分为: 叠音词
单纯词 连绵词 象声词 音译词
(二)合成词 ,又可分为: 附加式 联合式
合成词 偏正式 主谓式
动宾式
4、专书、专门词语系统研究
欧阳炯《木兰花》“儿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 来书不寄。”心容易,犹云“心糊涂或心疏忽 也。”
及以:并列连词,相当现代汉语 “以及”。
1、卜禁曰:子亥戌不可以卜及杀龟。日中如食 已卜。暮昏龟之徼也,不可以卜。庚辛可以杀, 及以钻之。(《史记·龟策列传》)
2、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 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 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 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汉书·平帝 纪第十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