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
2024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实验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定管等)、金属矿物样本、实验试剂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金属矿物开发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等。
2024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年高中化学第四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矿物的性质、开发利用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金属矿物的性质,了解金属的提取和加工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开展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金属矿物资源的开采、加工和环保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关注相关的学术期刊或行业动态,了解金属矿物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创新。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以下是一份针对本节课内容的设计示例:
```
4.题目:铝是一种轻质金属,请简述铝的提取过程。
答案:铝的提取过程通常包括:将铝矿石(如铝土矿)与碱混合,进行碱熔(铝酸钠的形成);然后将铝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铝酸盐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将铝酸盐沉淀与盐酸反应,得到铝酸溶液,进一步处理得到纯铝。
5.题目:金是一种贵重金属,请简述金的提取过程。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物质的组成——化学计量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化学计量在物质组成中的应用;2. 理解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3. 掌握化学计量相关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量关系;2. 掌握摩尔、质量与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3. 了解物质的化学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 掌握化学计量的计算方法;3. 运用化学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2. 准备实验室实验用品和化学试剂;3. 复习学生的预习内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显示标题:“探究物质的组成——化学计量”;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化学计量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是什么?二、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1. 介绍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讲解摩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介绍质量与摩尔之间的转化关系;4. 探究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5. 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若干化学计量问题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问题的解题思路;3.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分析化学计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实验示范与操作(40分钟)1. 进行一项相关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或金属活动性实验;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相关实验报告;3.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探究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计量相关内容;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拓展思考;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道化学计量问题。
六、教学反馈(5分钟)1. 利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学生的听课效果反馈;2. 整理学生反馈内容,为下一步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延伸:1. 教师可选取与化学计量相关的实例、游戏或视频,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化学计量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教学案例分析

元素化合物课一般教学结构 关于新知识的呈现和精加工,有两个主要亮点: 1、建立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图式:教师提供或学生回忆获取元 一是学生对一系列金属冶炼原理进行分类,且关注分 素化合物知识的某种“线索” 。 类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将分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 2、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重”表征:通过阅读材料、观 具,而不只是作为结论的华丽外衣;二是引导学生从 分类所得结果中进一步概括出冶炼方法选择的又一个 看多媒体素材、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或科学探究等活动获得 重要依据。 宏观反应事实的认识;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获
元素化合物课一般教学结构
1、建立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图式:教师提供或学生回忆获取元 素化合物知识的某种“线索” 。 2、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重”表征:通过阅读材料、观 看多媒体素材、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或科学探究等活动获得 宏观反应事实的认识;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获 得符号表征;运用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获得微观认 识。 3、认知图式的重建与巩固: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 精加工活动,重组新旧知识,发展元素化合物的认知结构和 认知模式;通过回答应用性问题等活动促进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巩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教学案 例分析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从自然界获得有 用的物质和能量 研究 化学 变化
海水中水资源、 化学资 源的开发利用
无机物知 识的归纳 拓展
从煤、石油、天然气中 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合成自然界原本 没有的物质
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 料生产合成材料
有机物知 识的归纳 拓展
得符号表征;运用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获得微观认 识。 3、认知图式的重建与巩固: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 精加工活动,重组新旧知识,发展元素化合物的认知结构和 认知模式;通过回答应用性问题等活动促进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巩固。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优秀5篇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优秀5篇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学习过程】【温习旧知】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热方程式相似点不同点【学习新知】一、盖斯定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练习】已知:H2(g)=2H(g);△H1=+431.8kJ/mol1/2O2(g)=O(g);△H2=+244.3kJ/mol2H(g)+O(g)=H2O(g);△H3=-917.9kJ/molH2O(g)=H2O(l);△H4=-44.0kJ/mol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例2、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3)H2(g)+O2(g)=H2O(l);△H3=-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ΔH=?【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堂练习】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第二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复习旧知】1、通常所说的三废是指废渣、废气、废水。
2、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
【板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行学习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讲解】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从而改善环境问题。
要改善环境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板书】2、环境污染的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的迅猛生长,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
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实施清洁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环境。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板书】3、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
(改变反应历程)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应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反应过程反应物反应产物艺工产生的全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无毒无害原料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高选择性反应环境友好产品(安全、能降解、可再利用)应用无毒无害的溶剂绿色化学示意图【举例】【讲解】前两步中原子利用率只有25.4%,但是现代石油化工采用银做催化剂以后,一步实现,原子利用率有100%;因此这就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以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第1节2_最新修正版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但金属元素一般分布在什么区域?【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矿物中,动植物体内及海洋等区域中。
【质疑】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如矿物或海洋中,是如何存在的呢?这又与什么性质有关?【板书】一、金属的存在:游离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化合态:多数比较活泼的金属【介绍】我国的矿产资源现状,国情教育【讲解】我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金属单质或合金。
因此必须把化合态的金属转化为金属单质-金属的冶炼。
【板书】二、金属的冶炼【设问探究】我们该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单质呢?根据什么原理?【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言【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复述)冶炼金属的根据是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经过三个步骤。
冶炼的步骤:第一步: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
第二步: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还原。
第三步:精炼:采用一定方法,提炼纯金属。
【板书】1、金属冶炼的实质【分析探讨】金属离子的得电子能力是否全都相同?这与什么有关?【讲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活性的金属离子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还原方法进行冶炼。
【板书】2、金属冶炼的方法【分析】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它们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如Hg、Ag等,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的条件比较容易达到。
Hg、Ag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
【板书】(1)、热分解法△ △2HgO ^=2Hg + O2T 2Ag2O^=4Ag + O2 T【分析】位于活动性顺序表中前端的金属如K、Na、Ca、Al等金属,我们知道其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而其对应的阳离子则氧化性很弱,很难得到电子;一般的还原剂都无法把它的阳离子还原出来。
(教案)化学必修二 第4章 第2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2.了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重点)3.了解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4.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并体会绿色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整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组成(2)煤的综合利用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综合应用①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②作为一种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3.石油的综合利用(1)组成: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综合利用4.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加聚反应:在适当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不饱和化合物发生自身加成反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3)实例:制取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n CH2===CH2――――――→CH2—CH2 。
加热、加压(4)四个概念【特别提醒】化学“六气”的主要成分题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解析】石油裂化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如汽油),石油裂解主要得到乙烯,A错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B、D错误。
【答案】 C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石油的裂化④铝热反应⑤由乙烯制备聚乙稀⑥将氧气转化为臭氧⑦乙烯催熟果实⑧将苯加入溴水中⑨海水蒸馏制取淡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⑦C.①⑧⑨D.①②⑥⑨【解析】蒸馏和分馏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将苯加入溴水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而是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①⑧⑨均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各项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2.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3.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2.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2.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导入一: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
在得到所需的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导入二: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板书】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成分:(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煤的干馏:产品:【投影】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煤的汽化: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板书】2.天然气(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例题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 +n(化合态) M 0(游离态)。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NaCl (熔融)电解2Na +Cl 2↑ 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2Al 2O 3(熔融)电解4Al+3O 2↑(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WO 3+3H 2高温W +3H 2O ZnO +C高温Zn +CO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 、H 2等。
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 Fe 2O 3+2Al高温2Fe +Al 2O 3(铝热反应) Cr 2O 3+2Al高温2Cr +Al 2O 3(铝热反应)(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HgO△2Hg +O 2↑ 2Ag 2O△4Ag +O 2↑探究实验4 - 1 【提出问题】①活泼金属能像CO 那样做还原剂还原出金属吗? ②若能, Fe2O3 跟Al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得电子、被还原 冰晶石反应现象: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内剧烈反应,纸漏斗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铁。
结论: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还原金属 问题:1、镁条的作用是什么?2、氯酸钾的作用是什么?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高一化学必修2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必修II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本单元设计: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教材从金属矿物以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专题,阐明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上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同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以及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对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学习创造了条件。
接着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两节内容相辅相成。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
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二、本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功能和地位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贯穿本章始终的核心观念。
本章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节与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资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人类能的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资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
仅仅注重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开发资、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还要保护好环境。
而不仅在资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在习第一节内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二节内容,能使生对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 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的环境问题。
(2)培养生严谨求实的态度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的有关知识,使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的念。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的有关知识,使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的念。
难点:石油裂的原。
四、情分析我们的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尽管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但不影响本节教,因为本节教重在使生做到了解和体会,知识教不必过分加深、拓宽。
要有意识地增强生的参与度,激发生的习兴趣。
五、教方法可利用图表、据、观看有关录像资料、研讨或结合当地情况组织生参观工厂、炼油厂、研院所、环保部门。
结合当地或其他地方污染或污染治情况,展开调查,组织生上查找资料,开展相关的研究性习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应内容,填写2.教师的教准备:精心备课,制定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拓展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生的疑惑,使教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消耗大量能,在得到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废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一课时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在煤干馏的过程中,可以生成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
其中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焦炉气中含有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气体燃料,是重要的燃料;粗氨水可以生产化肥。
这样,煤就可以得到综合利用。
【讲解】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
C(g) + H2O(g) −−→−高温CO(g) + H2(g)煤的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煤→CO+ H2→甲醇【提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板书】2、天然气【讲解】天然气可用来作为化石燃料和化工原料;【板书】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过渡】这样我们就学习了煤和天然气,那么石油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就【板书】②石油的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讲解】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o C),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
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
【板书】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过渡】煤、石油、天然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的。
【板书】4、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讲解】由三大合成材料制得的产品,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聚乙烯就是典型的代表。
聚乙烯的生成原理: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很长的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
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储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3. 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储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二、能力目标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德育目标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启发、阅读、分组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等。
教学用具实物、模型、图表、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二、新课教学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 .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Q N S等元素。
2 .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储、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储煤干储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储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茶、酚类等。
煤的干储实验装置如图:煤干储的主要产品和用途产局主要虞分用途1焦炉”■气.甲辘*乙一・化确气倬琳化工晚料焦炉燃气物河水氟,豌玷*______第,甲札二甲次蚱莉・杂科.庭篇.收药.今或忖料*蕃.甲革.二印其煤焦游曲奘”蒂染料.愿杼.农用.尚育筑路恃普.制罐索电因出旋*出量.合成飙近大,电石.燃料煤的汽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得到提高(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国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 (s)+H 2O(g) C0(g)+H2(g)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所需热量一般都由同时进行的碳的燃烧反应来提供。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布置堂测
完成堂测
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教学后完成
2.掌握海水的淡化的方法、海带中提取电、海水中提取溴以及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
重点
掌握海水的淡化的方法、海带中提取电、海水中提取溴以及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
难点
海带中提取电、海水中提取溴以及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导
金属无负价,在自然界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怎样的到金属单质呢?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课程标准描述
了解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重点掌握金属冶炼的原理,熟悉金属冶炼的步骤以及方法
考试大纲描述
解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重点掌握金属冶炼的原理,熟悉金属冶炼的步骤以及方法
教材内容分析
金属的冶炼
学 生分析
知道金属的存在
学习目标
1.掌握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听
惠顾旧知,引入新知
思
监督学生完成《导学提纲》
自主完成导学 提纲
自主学习,理解记忆新知识,发现问题
议
监督学生讨论,观察每一组的讨论情况,解答小组个别问题
小组内讨论《导学提纲》
学生通过讨论补充、完善知识,同时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展
安排小组展示
小组主动展示《导学提纲》
进一步完善知识,加深理解
评
海水中提取溴、碘镁 的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n(化合态) M(游离态)。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NaCl(熔融)2Na+Cl2↑MgCl2(熔融)Mg+Cl2↑2Al2O3(熔融)4Al +3O2↑(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Fe2O3+3CO2Fe+3CO2↑WO3+3H2W+3H2O ZnO+C Zn+CO↑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
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Fe2O3+2Al2Fe+Al2O3(铝热反应)Cr2O3+2Al2Cr+Al2O3(铝热反应)(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HgO2Hg+O2↑2Ag2O4Ag+O2↑探究实验4 - 1【提出问题】①活泼金属能像CO那样做还原剂还原出金属吗?②若能,Fe2O3 跟Al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电解电解电解高温高温高温高温高温△△得电子、被还原冰晶石反应现象: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内剧烈反应,纸漏斗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铁。
结论: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还原金属 问题:1、镁条的作用是什么?2、氯酸钾的作用是什么?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 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 、Na 、K 、Mg 、Ca 、S 、C 、F 、B 、Br 、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
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 Mg 、Al Zn 、Fe 、Sn 、 Pb 、(H)、CuHg 、Ag Pt 、Au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 弱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弱 强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富集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 H 2、CO 、C 、 Al 等加热 加热 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3、海水提溴a实验装置b 实验流程图浓缩海水溴单质氢溴酸溴单质c有关反应方程式: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③2HBr+Cl2=2HCl+Br24、海带提碘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
证明海带中含有碘,证明海带中含有碘,有以下步骤:①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②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③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④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1)合理的步骤是:(2)证明含碘的步骤是: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实验方法:(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2I-+H2O2+2H+=I2+2H2O 5、粗盐提纯氯化钠方案6、海水中提取镁单质请写出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1、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以制得相应金属的是()A、加热氧化铝B、加热碳酸钙C、电解熔融氯化钠D、氯化钠与铝粉高温共热2、根据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及性质,推测制取下列金属最适宜的方法:①Na ②Zn③Hg ④Au3、铝能用来冶炼难熔金属(如Fe 、V、Mn等),这是因为铝有( )A.两性 B.良好导电性C.熔点低 D.还原性,在反应中放出大量热4、100多年前,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英国皇家学会不惜重金制作了一个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奖杯——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
思考: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比使用铜器晚?使用铝制品又比使用铁制品晚?答:金属越活泼,冶炼难度越大,发现得通常越晚。
5、宋代时期,人们发现江西上饶有一口苦泉,蒸发这种苦泉水会得到胆矾,熬苦泉水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煤和石油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CO、H2)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煤的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煤的间接液化:先将煤转化为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甲醇常温下为液体,可以燃烧,还可代替汽油作内燃的燃料。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按元素来看:碳、氢含量为97%--98%按物质来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是指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发生恶化,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现象。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和城市环境污染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嘈声污染、放射线污染、热污染、电磁波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球的气候大气污染的防治: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大气污染的监测:(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
(2)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2)水污染水的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用排水、垃圾渗漏等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病原体、放射性、悬浮固体物和热污染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污水的任意排放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的综合治理。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二:5R 原则 ▪ Reduction ——“减量” ▪ Reuse ——“重复使用” ▪ Recycling ——“回收”▪ Regeneration ——“再生” ▪ Rejection ——“拒用▪ 绿色生活方式“5R 原则”▪ “Reduce ”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Reevaluate ”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 “Reuse ”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 “Recycle ”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 “Rescue ”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 2和NO x 。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 2F 2)和NO x 。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 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
(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00⨯=生成物总质量期望产物的总质量原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