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2、学生讨论发言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4、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注意实验安全!!!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2、教师演示实验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一、导入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三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3.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个实验,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继续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并作好记录。
2.学生自主探究并记录。
3.请每组同学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同学们认真倾听。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5)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课题: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学习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教、学具准备: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石棉网、澄清石灰水、瓷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张图片上的两个人吗?(学:认识)你们知道这两个人的故事吗?(学: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了地心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水从浴缸里溢出发现了浮力)2、牛顿和阿基米德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能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大学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蜡烛)那你们看到蜡烛想要知道些什么?关于蜡烛的知识呢?(蜡烛点燃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蜡烛加热后会变成什么样子?)3、既然刚刚同学讲想要知道蜡烛加热、点燃后会有怎样的变化,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研究蜡烛加热、点燃后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二、实验1加热蜡块1、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蜡烛、火、装蜡烛的东西……)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器材超市吧。
(出示PPT)2、介绍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阅读还有步骤。
3、开始实验。
(老师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4、1,2,3,实验结束。
大家发现蜡块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汇报一下自己小组观察到的现象(蜡块受热熔化了,慢慢冷却又变成蜡块,蜡块还是蜡块。
)5、每个汇报的小组都说到了蜡块熔化了,那你们知道这是哪种变化呢?(形态改变了)所以我们中这个实验中收获到了什么?(蜡烛加热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冷却后又恢复成固态)(板书蜡烛加热)三、实验2点燃蜡烛1、谈话: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假设把蜡烛点燃,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熔化,变短)那我让这个蜡烛一直这样点下去,最后会怎样?(没了)那到哪去了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实验开始(老师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2、PPT展示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步骤。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蜡烛的变化(教案)- 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引言】本节课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一】认识蜡烛1. 学生们首先观察一支蜡烛并描述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2.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你能确定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3. 学生们交流讨论后,老师进行解答,并引导他们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任务二】蜡烛的燃烧现象1. 学生们回顾蜡烛的燃烧现象,并一起探讨火焰的组成。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火焰的组成和燃烧的必要条件,引导他们理解火焰由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的。
【任务三】蜡烛的燃烧实验1. 学生们将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点燃蜡烛后密闭容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2. 学生们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蜡烛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来源。
3.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燃烧时的氧气来源主要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任务四】蜡烛的燃烧过程1. 学生们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包括蜡烛的形状、颜色和火焰的高度。
2.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理解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任务五】蜡烛燃烧的条件1. 学生们回顾实验和观察结果,并尝试总结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2.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蜡烛点燃时需要燃烧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任务六】蜡烛燃烧的用途1. 学生们思考蜡烛燃烧的用途,并从生活中找出蜡烛的应用场景。
2.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并展示出对于蜡烛用途的理解。
3. 老师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理解蜡烛在照明、取暖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并理解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他们了解了蜡烛的燃烧现象以及火焰的组成和必要条件。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二)了解蜡烛的特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看、捏、摸等)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三)加热蜡烛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交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带领学生一块做实验。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形态的变化。
(四)燃烧蜡烛师:当蜡烛被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
生交流。
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
”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蒸发皿盖在蜡烛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
3、用一只烧杯,将蜡烛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
4、吹灭蜡烛后,看看蜡烛灭后的瞬间有什么产生。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制作蜡烛和做蜡烛燃烧实验,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2.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3.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教学准备】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教学过程】(一)做一支蜡烛1.实验步骤(1)将蜡块切成碎屑。
(2)加热碎屑成蜡油。
(3)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导入模子里。
(4)等蜡油凝固,蜡烛就成了。
2.提问: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的变化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快乐,同时发现:虽然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验证1.活动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3)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2.活动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思考: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3.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时产生水、二氧化碳、炭黑,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从而认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交流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出示图片:盐溶于水、烟花绽放、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铁提问:下列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2.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解释、加深对这两类物质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对生产生活有利也有弊。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_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差不多形状。
安排内容有: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差不多变化,二、有依照的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看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觉两种变化的要紧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明白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没有变化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课时教师预备:蜡烛、白瓷碗、烧杯、醋、鸡蛋、学生预备:易拉罐、洁净的吸管教学情1、出示一支蜡烛,并点燃。
引导学生观看,蜡烛依照你的体会,蜡烛会有哪些现象发生?2、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蜡烛什么缘故会有蜡油流下来?蜡油从何而来?什么缘故又会结成块?3、关于有价值的回答及时夸奖,并总结、板书:这叫受热熔化、遇冷凝固。
这是蜡烛的一种变化。
4、我们看到蜡烛1、学生:蜡烛变短、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蜡油留下来,并在蜡烛上结成块、蜡烛的火焰有时候会跳跃或者抖动、蜡烛的灯芯也会变短2、生:蜡烛本来是可不能流下来的,但是火焰把它烤了就化了,然后就流下来了,因为没有一直烤它因此就结成硬硬的块了。
3、按小组进行观看,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
然后汇报。
4、小组讨论,汇报:蜡烛燃烧消耗了蜡烛(蜡油),因此越来越短。
5、学生观看发觉,显现黑烟、和产生烟雾,这越烧越短,这是什么缘故呢?5、师追问:看来这也是一个变化,那么蜡烛变成什么了呢?我们来研究。
师做演示实验。
烧白瓷碗底、用烧杯罩住。
发觉了么?6、总结:物质的变化要紧有两大类,一是形状的变化,二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7、引导看31页的图,小组讨论这分别是属于那一种变化?8、我们生活中有专门多变化,分确实是变化成的新物质。
6、学生观看并汇报交流。
7、学生:把易拉罐挤压至变形。
用吸管朝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中的《蜡烛的变化》。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燃烧的条件,吸氧现象及其他变化,燃烧产物,制造多彩蜡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燃烧的条件及反应物的变化。
2.能够观察和描述燃烧及吸氧现象、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
3.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三、教学过程3.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蜡烛的变化》。
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让蜡烛燃烧的条件?希望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并且老师要引出下一个问题: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
3.2 实验观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再引导学生回答着火点是什么。
告诉学生,当燃料和氧气的浓度越高时,着火点就越低。
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器材:蜡烛和点火柴,让学生进行燃烧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并询问学生的观察结果。
然后,老师再展示一组实验装置:把燃烧的蜡烛放进密闭的瓶子中。
引导学生思考:瓶子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描述。
3.3 组成燃烧产物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多种物质的燃烧产物。
并且告诉学生,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占据更多的空间。
然后,让学生观察之前实验中的瓶中情况,引出孟德尔定律等科学定律。
3.4 制作多彩蜡烛最后一个环节是制作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制作蜡烛的材料、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颜色和纹路,制作自己的蜡烛。
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等。
制作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老师可以随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主旨是通过实验和制作蜡烛,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变化以及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能让学生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设计理念1、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中研究蜡烛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并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本课教学,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教师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发现科学。
设计思路:科学课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注重科学课前后的衔接,也是我设计教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课前后的衔接就好像一个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一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具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本课由实验得出结论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归纳法,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产生和不产生新物质两类。
我便将第一部分重点设计为实验探究,从简单的形状、形态变化,到较复杂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二是加强课堂的拓展外延性,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更多的物质世界的变化,使学生对变化有一种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大烧杯,瓷片、蒸发皿、实验记录单等。
自选材料:醋,鸡蛋、烧杯、火柴、生鸡蛋、澄清石灰水、白糖、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展示单元前面的科学小诗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举起手中的粉笔,)你们看,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老师不小心把这支粉笔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蜡烛并不陌生,但对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难点: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酒精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容器。
然后学生观察烟雾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烟雾的成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去除烟雾。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基本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基本性质,掌握蜡烛燃烧、熔化等变化现象,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蜡烛的变化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杯子、显微镜等。
2.教学课件: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视频等。
3.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基本性质,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总结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知道物质变化的类型: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3.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能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并能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1)观察蜡烛。
(2)加热蜡烛:酒精灯、火柴、(同上:不锈钢勺子、蜡粒)。
(3)燃烧蜡烛:A.蜡烛、火柴、烧杯(干)。
B.集气瓶、毛玻璃片、澄清石灰水。
C.蒸发皿、木夹子。
(4)综合实验:每组2张记录纸。
A.盐的溶解:烧杯、水、玻璃棒、盐。
B.石灰水中吹气:吸管、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子。
C.热水中的鸡蛋:鸡蛋、烧杯、热水。
D.压扁可乐罐:易拉罐一只。
E.碱水中倒入白醋:装有碱水的杯子、白醋。
G.白醋中的鸡蛋:烧杯、白醋、鸡蛋老师:(1)加热蜡烛:酒精灯、火柴、不锈钢勺子、蜡粒(少些)。
(2)燃烧蜡烛:(示范B)蜡烛、集气瓶、毛玻璃片、澄清石灰水。
(3)白糖实验:白糖、不锈钢汤勺。
(4)其他:塑料筐(编号)、抹布、信封(编号)、弃物罐(易拉罐,小组)、热水2瓶。
教学过程:一、认识蜡烛的变化1.观察蜡烛(1)谈话: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一小组都准备了这样一把勺子(出示),在勺子里放了一些蜡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观察。
(3)提问:你能描述一下蜡粒的特点吗?(4)汇报:(颜色、形状、气味、透明度等)2.加热蜡烛(1)提问:如果我们把蜡粒加热,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2)学生猜想。
(3)谈话:一定是这样吗?那好,我们先来看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讲解。
点火、外焰加热、使用酒精灯的时候务必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边实验边仔细观察现象、强调当你看不到蜡粒的时候请同学们结束实验、最后别忘了灭火。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3)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蜡烛的详细变化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受热能熔化。
2.了解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
3.知道蜡烛燃烧时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结构。
2.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蜡烛多支、火柴、实验记录表、实验仪器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蜡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蜡烛的特点。
然后,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结构。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结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蜡烛燃烧的现象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烛的基本词汇,如:蜡烛、火苗、烛芯、烛尾等;
2. 了解烛火在做功课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讨论学习,观察烛的变化过程,偔联蜡烛的形状变化与能量的变化;探究烛的燃烧现象;
4. 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认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准备蜡烛6根、长枪、镊子,实物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1. 通过实物让学生引出蜡烛的火苗、烛芯、烛头、烛尾等概念,教师
让学生提出他们的看法;
2. 通过活动,通过烛的形状变化,引出材料的特性,学生归纳材料;(二)热身阶段
1. 引入刚才学习的内容,熟悉讨论烛的变化,教师拿着不同高度的蜡
烛,问学生:拿另一根蜡烛和这根蜡烛点燃,它们之中谁会先点燃?
让学生思考,问答类活动,让学生主动发言;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灌输安全意识,如:不准用双手同时点火,
灯油也不能用双手同时拿等等;
(三)实验阶段
1. 将6根底部相同长度的蜡烛放在餐桌上,用镊子把蜡烛的顶部做成
不同的形状,教师教学生如何用镊子把蜡烛变成不同形状;
2. 用枪头点火,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3.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烛的形状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四)总结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烛变化的过程和物理现象,着重讲解烛火的安全注意事项;
2. 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同时加强安全知识
的学习,学生大胆发言,表现出良好的活跃性,表现良好,本堂课收
获颇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法与学法: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
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白瓷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猜一个人名(课件依次出示三张图片,根据相片说出一个歌星的名字)。
2、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是有些变化是能
直接看到、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却是在悄悄的进行中: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内容。
(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教师在讲台做实验,学生观察后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表。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观察教科书30页的三个实验)
②提出注意点,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记录实验情况
④汇报交流:实验报告表
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3.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个实验,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巩固探究结果
1.教师出示图例。
2.学生自主探究巩固。
3.通过这几个实验让学生说说物质变化的分类。
并说明理由。
四、练习巩固
1.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看看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P31
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⑷铜锭抽成铜丝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⑹煤的燃烧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⑻空气液化
⑼铜器生绿锈
⑽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⑾酒精挥发
⑿火药爆炸
3.我会填空
物质变化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另一类是产生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等现象表现出来。
4.我会选择
(1)()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①树叶变红②糖熔成糖水③鸡蛋被煮熟
(2)()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①蜡烛燃烧②蜡烛熔化③蜡块做成蜡烛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说说你的收获。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变化,飘扬的雪花、缤纷的烟火,所有的物质同唱一首变化的歌曲,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课后继续研究关于变化的主题!
板书设计:蜡烛的变化
加热固体液体没有新物质产生
冷却液体固体(物理变化)
点燃发光发热有新物质产生
(水、二氧化碳、黑烟)
化学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设计理念:
1、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中研究蜡烛的变化时,教师可
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
集并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本课教学,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以探究
为主的学习。
教师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发现科学。
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火柴、三角架、大烧杯、小烧杯、玻璃片、蒸发皿、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大自然、给了我们既丰富又美丽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物质在变化呢?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图片)我们身边这么多物质在发生变化,你能举出所知道的我们的变化吗?(指名学生举例)这节课我们以蜡烛为代表来研究它的变化。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研究蜡烛的特点
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
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分组观察。
3、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蜡烛
是白色、固体、无味、硬度较小、摸上去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二)加热蜡块
1、现在老师想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课件出示加热蜡块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所用的器材及注
意事项。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过程
中注意安全,别烫伤手。
②加热以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问:蜡烛在加热的过程中,固体变成了什么?(变成了
流动的液体)板书:加热:固体——液体又问:如果蜡烛停止加热冷却下来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
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点燃蜡烛。
1、谈话: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点燃蜡烛以后它又会有
什么变化呢?
2、学生先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蜡烛本身变短、发光、发热。
)
3、课件出示:课本30页蜡烛燃烧实验图片1.2.3.并引导学
生说出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6、师小结: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新物质(如水、沉淀等)
(四)演示实验
2、分组实验。
4、分实验内容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燃烧以后会产生哪些新的物质?于是科学家就把变化分成两类,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
学生轻声读一读。
6、过渡: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知道了它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另一种是
那么其它物质的变化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探究一下其它物体的变化情况。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巩固小结:指名生汇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