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三)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

本共识中的“失眠”特指“失眠障碍”。

(二)抑郁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抑郁概念包括“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抑郁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以显著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往往表现为病理性情绪、行为和躯体化症状,持续时间较生理性抑郁情绪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障碍”即精神医学中所指的“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周,对患者社会功能有显著影响,达到临床诊断标准,需给予积极治疗。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本共识中的“抑郁”包括“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况调查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况调查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况调查文浩;兰娟;倪娜娜;杨帆;樊双义【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现状,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431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进行他评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31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4.69%,68.9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其中32.2%的患者肯定有焦虑,30.6%的患者有明显抑郁,23.9%的患者焦虑抑郁共病.PSQI平均分为(12.12±4.17)分,HAMA-14的平均分为(10.97±6.95)分,HAMD-24的平均分为(15.29±10.15)分.女性睡眠质量较男性差,更容易患焦虑(P<0.05);住院患者睡眠效率明显低于门诊患者(P<0.05);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一般患者(P<0.01).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住院患者睡眠效率更差,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并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治疗.【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4页(P617-619,623)【关键词】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作者】文浩;兰娟;倪娜娜;杨帆;樊双义【作者单位】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4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睡眠与情感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有部分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45.6%,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47.86%[1,2]。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睡眠是人体必要的生理需求之一,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睡眠障碍,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受到睡眠障碍困扰,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睡眠障碍,并探讨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常见睡眠障碍及其特点1. 失眠症失眠症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睡眠障碍,其特点是难以入睡、入睡后易醒或者早醒,并伴有白天明显的倦怠感。

失眠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压力、焦虑、抑郁等。

长期失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以及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特点是呼吸暂停和氧气供应不足。

这导致患者在夜间多次中断和短暂醒来,影响了深度睡眠。

主要症状包括沉重的打鼾声、口干咽燥、白天过度嗜睡等。

3. 噩梦与梦魇噩梦与梦魇是一些人在睡眠中经历的令人不愉快的梦境体验。

这些恶梦可能引发剧烈的恐惧感、焦虑或夜惊。

长期遭受噩梦困扰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二、诊断睡眠障碍的方法1. 睡眠记录对于诊断和评估睡眠障碍,医生通常建议进行睡眠记录。

通过让患者记录每晚的入睡时间、醒来时间和任何觉得重要的事件,如打呼噜、作恶梦等,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和问题。

2. 多导睡眠监测(PSG)多导睡眠监测是一种专业的检测手段,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睡眠状态。

在实验室设置中,医生会将多个传感器连接到患者身上,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活动、呼吸、心率等数据,从而得出睡眠质量及其可能的异常。

3. 睡眠问卷睡眠问卷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通过询问患者关于他们的睡眠习惯、噪音、环境以及特定症状等信息,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作出进一步判断。

三、治疗方法1. 行为治疗对于失眠症等轻度睡眠障碍,行为治疗通常是首选。

它包括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避免午睡和限制床上其他活动(如看电视或使用手机),以及采用放松技巧如温暖浴缸泡脚或深度呼吸来帮助入睡。

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赵彦玲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5(11)4
【摘要】目的探讨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特点.方法对60例睡眠障碍患者,58例焦虑症患者,6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焦虑、抑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60a者抑郁发生率高于<60a者,≥60a者焦虑发生率低于<60a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睡眠障碍组焦虑、抑郁症状均高于国内常模,但其严重程度均低于焦虑症组和抑郁症组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抗抑郁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总页数】2页(P305-306)
【作者】赵彦玲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安阳,安阳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7
【相关文献】
1.大学生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J], 周传志
2.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心理调查分析及治疗 [J], 刘冰
3.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分析 [J], 姚子英
4.重性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调查分析 [J], 张海滨
5.头针治疗对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J], 郑杰; 林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睡眠认知的基本知识

睡眠认知的基本知识

睡眠认知的基本知识睡眠障碍的症状有哪些?睡眠障碍常见症状:失眠、入睡困难、夜惊、睡眠过度、不良睡眠卫生、夜间磨牙、幻觉、梦行症、睡眠麻痹、睡眠呼吸暂停、入睡障碍性失眠、猝倒等。

睡眠障碍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失眠症: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碍。

这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

失眠症有三种不同的类型,都有慢性睡眠障碍和白天倦怠的情况。

(2)①入睡障碍性失眠,指入睡困难。

②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以频繁的夜间惊醒为特征。

③终末性失眠,指清晨早醒,而且不能再度入睡。

这些类型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出现,但在环境允许睡眠的情况下出现通宵失眠者较少。

(2)过度嗜睡性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作性睡病。

其典型症状是:睡眠发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称睡瘫;入睡前幻觉。

过度嗜睡性障碍的另一常见类型是睡眠呼吸暂停。

患者在熟睡中反复出现呼吸停顿,全身动弹不了,并突然惊醒以恢复呼吸,这种现象俗称“鬼压床”。

此类睡眠障碍的特征是患者早晨醒来感到精神不振和昏昏欲睡。

亦可视其为入睡或保持睡眠的障碍。

(3)睡眠-觉醒时间程序的障碍:包括高速飞行时引起的暂时性生理节奏紊乱和上班时间更改引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

一种较为持久的症状是睡眠相延迟综合征,即长期不能在期望的时间入睡。

具有此种症状的人,在不需要严格遵守时间程序时,如周末或假日中却能安睡。

看来睡眠的起始和长度受种属特异性生物节律的影响,当这些节律不同步时,便出现睡眠障碍。

(4)深眠状态:指一些出现在慢波睡眠即大多在睡眠Ⅲ、Ⅳ期间的临床表现,但其睡眠过程本身并无异常。

其中之一是梦游症,多见于儿童及成人的癔症者。

睡眠障碍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以下这些:晚餐吃得少一点,适量选择低脂易消化但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类、鸡肉或是瘦肉。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麦子等谷物),有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对工作需要非进夜宵不可的人群,应选择清淡、多水分和易消化的食物。

18点晚餐、22点睡觉是最科学的餐饮作息方式。

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

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
NREM期EEGδ-波比率下降 EEG半球间的一致性下降 EEG频率的同步性下降
情感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意义
监测REM潜伏期、REM周期和睡眠结构,
作为评价抑郁状态的客观指标 抑郁症的疗效评价
排除其他睡眠疾患
(三)焦虑障碍与失眠
•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 恐怖障碍(社会焦虑障碍)
•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共性:入睡难、多觉醒、多梦、睡眠剥夺等
惊恐障碍(PD)的失眠特点
70%患者存在失眠 睡眠惊恐发作出现在入睡后2-3小时, NREM的II—III转换期, 持续2-8分钟 病人对睡眠惊恐发作产生恐惧和紧张, 产生预期焦虑、上床睡觉回避行为,加重惊恐症状 鉴别:睡眠癫痫、梦惊、 RBD、睡眠惊跳、 OSAS 等
失眠是情感障碍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1年以上失眠是发生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主要
危险因素
–发生中度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较其他人的4倍
失眠是抑郁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提示
预后较差
–Reynolds等报道,老年抑郁症在维持治疗阶
段,睡眠质量较好的病人90%病情稳定;而主
诉睡眠质量差的病人中,只有33%病情稳定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睡眠限制
• 睡眠日记 — 明确睡眠平 均时间 • 建立规律、合理的作息 时间 • 睡前不打盹 • 根剧5-7天的睡眠效果, 以15分钟为单位增加或 减少卧床时间
认知行为
• 正常睡眠和不良睡眠宣教 • 建立规律睡眠-觉醒周期 • 了解有关 失眠的非 现实期 望和误解

抑郁症睡眠障碍有什么特征 (2)

抑郁症睡眠障碍有什么特征 (2)

抑郁症睡眠障碍有什么特征一、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征抑郁症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而睡眠障碍则是抑郁症患者最为普遍的症状之一。

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下降抑郁症患者常因内心紧张和焦虑而无法入睡,一旦入睡后不易于持续睡眠,多在半夜时分醒来,并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而且即使睡眠时间充足,患者也感到疲惫、困倦和嗜睡。

2. 睡眠结构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可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如REM(快速眼动)睡眠增加、深睡眠减少,从而导致夜间易醒和白天嗜睡、疲倦等情况。

3. 睡眠质量下降抑郁症患者在睡眠中容易发生恶梦、梦中呓语等现象,同时也更容易发生夜惊、醒后恐惧、梦魇等睡眠相关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让患者感到非常不舒服,还会极大地破坏其睡眠质量,进而加重抑郁症状。

二、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重要方法。

针对不同的睡眠问题,心理治疗会采用不同的技术。

例如,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放松练习和显像技术;对于夜间易醒的患者,可以采用逐渐递减逐渐递增的逐步觉醒法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已被广泛地用于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安眠药和镇静药等,其中抗抑郁药物不仅有益于改善抑郁症状,还可以改善睡眠问题。

安眠药、镇静药等药物则可缩短入睡时间和延长睡眠时间,但是需要患者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3. 电疗治疗如经颅磁刺激(TMS)和电性脑刺激(DBS)等,通过针对大脑神经元的电刺激,调节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进而改善其睡眠问题。

三、注意事项1. 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并重中药、针灸等传统疗法也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

中医疗法能够从人体整体层面出发,刺激人体自身能量的调节,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

患者可选择结合两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 注意药物的安全使用睡眠药和安眠药等药物虽然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引言睡眠对于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并介绍现有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睡眠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1 睡眠与心理功能睡眠是大脑进行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方式。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促进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增强创造力。

1.2 睡眠与抑郁症多项研究已经证明,睡眠障碍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睡眠过多和早醒等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1.3 睡眠与焦虑症焦虑症与睡眠问题之间也有紧密联系。

焦虑症常伴随着入睡困难、睡眠浅和易醒等问题。

缺乏良好的睡眠会加重焦虑症状,而焦虑情绪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第二章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2.1 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压力过大等。

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2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除了一般的睡眠问题,一些严重的睡眠障碍如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和睡眠行为障碍等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也备受研究者关注。

这些睡眠障碍会引发或加重情绪紊乱和行为异常等心理问题。

2.3 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

焦虑、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问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造成入睡困难、睡眠浅和多梦等现象。

因此,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对于保持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

第三章睡眠质量的改善对心理健康的益处3.1 睡眠干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改善睡眠质量,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焦虑、抑郁和情绪紊乱等心理问题。

3.2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可以采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措施,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和放松的睡前活动等。

失眠与抑郁焦虑精选PPT课件

失眠与抑郁焦虑精选PPT课件

▪ 不良生活方式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什么是抑郁?
人的一种常见情感 障碍,以心境低落为主 要特征,可表现为闷闷 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 出现木僵状态,少数人 可伴发幻觉、妄想等精 神症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抑郁的核心症状
抑郁实为肌体生命功能的抑制。
——德国 施耐德
• 情绪低落 • 兴趣减退、享乐不能 • 精力不足、过度疲乏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9
广泛性焦虑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紧张、疼痛,不 能放松,易疲劳,坐立不安,手抖,出汗, 心慌,口干,尿频,胸部不适和紧压感,头 晕,呼吸困难,心率失调,畏光,对声音敏 感,控制不住的过分担忧,总担心会有什么 坏事或灾难降临,莫名其妙的胆小害怕,不 安全感,不敢单独外出或独自在家,回避社 交活动,入睡困难,多噩梦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
▪ 急性失眠(短暂性失眠):病程<1个月 ▪ 亚急性失眠:1个月<病程<6个月 ▪ 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失眠的分类
按病因划分
▪ 原发性失眠 (以焦虑、抑郁诱发失眠)占
50%左右
心理、生理性失眠
主观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
▪ 继发性失眠(各种器质性疾病诱发的失
狂抑郁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7
焦虑障碍是一大组疾病的总称通常包 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强迫症、 社交焦虑症、 惊恐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五大种疾病。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8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其特征为 莫明其妙的过分担心和焦虑,伴有植物神 经的症状,如心慌、气短、出汗和肌肉紧 张,运动不安等。

大学生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研 究 结 档 案材 料 中 ,5 例 抑 郁症 患者 采 用 .6 0 5 焦 虑 自评 量 表 、 郁 自评 量 表进 行 了问 卷调 查并 对 结果 进行 了分 抑 析和评 定。( 出 问卷 表 30 份 ,收 回 30 份 )结果 显 示情 绪焦 发 60 60 虑症状的男性 6 ,女性 1 例,比例为 04 %抑郁症状的男性 例 1 7 1 例 ,女性 2 例 ,比例 为 0 9%平 均年 龄在 2 周 岁左右 。经过 3 O 2 2 调 查 分析 ,有 以下 几 个主 要 因 素影 响 了被 调 查 大学 生 的睡 眠 。 2 影 响 大 学生 睡 眠 的 因素 。入 睡时 间 ;父母 中又 睡 眠 障碍 . 者 ;睡姿 ;个人情感 问题 ;就业问题 ;还有白天课程和教 师布 置 的 作 业 多 少均 有 关 。 3 大学生睡眠障碍 的发生率。被调查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总 . 发生率为 1 %,其 中鼾症的发生率 4 5 %,喉头哽咽的发生率 0 3 %,睡 眠不 安 的 发 生率 1 %,张 口呼 吸 的发 生 率 2 2 %,夜 惊 多 汗的发生率 0 6 %,肢体抽动的发生率 0 6 %,磨牙的发生率 3 6 %,梦 呓 的 发 生率 1 %,不 明原 因觉 醒 的 发生 率 0 5%, 睡 9 0 眠 姿 势异 常 的 发生 率 0.%, 白天 嗜 睡的 发 生率 O 8 2 .%。 因 睡 眠 障 碍 如 失 眠 ,严 重 忧 郁 ,不 能 坚持 正 常 学 习的 0. 2%,其 中先 后 有 1 因此 而 休 学 或退 学 ;其 中 多人 因学 习压 8 O人 力导致失眠、忧郁而精神异常;多人因失眠忧郁伴 高血压 、肾 功能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学 习。其中因睡眠障碍而影响学 习或学 习成 绩 下 降 的 占 0 5 以上 。 % 4 病例档案记载 。 . 病例 1 :某女生 ,19 级外语 系学生 ,因 92 学 习压 力 和个 人 情 感 问题 ,经 常失 眠而 出现 头 晕 头疼 症 状 ,情 绪烦 躁 不 安 ,而 后 出 现 严重 精 神忧 郁 。 由于 无 法 正 常学 习而 最 终退 学 。 病例 2 :某 男 生 ,20 级 中文 系 学 生 , 由于 长 期 睡 眠 01 障碍 ,夜晚睡眠不好 ,白天上课 又无法集中精 力听课 ,学 习成 绩急速下滑 ,每天都在焦虑不安中度过 ,最终导致被休学。

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与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与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与治疗方法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和精神的重要途径,但许多人面临着各种睡眠障碍的问题。

睡眠障碍是指在入睡、持续入睡或保持良好睡眠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睡眠问题。

一、失眠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表现为无法入睡或无法持续入睡。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等问题。

失眠通常由压力、焦虑、抑郁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

治疗方法:1.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入睡,并设定固定的早晨醒来时间。

2. 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寝室安静、舒适、黑暗,以及适合睡眠的温度。

3.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

4. 改善生活习惯:通过饮食调节、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和适量运动来改善生活习惯。

5. 心理疗法: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放松技巧,帮助改变睡眠观念和远离焦虑。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紊乱,特征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觉醒。

这可能导致频繁打鼾、氧气不足和白天嗜睡等问题。

肥胖、颌面部结构异常以及进食时过量摄入引起舌根后坠是该病发生的常见原因。

治疗方法:1. 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在睡眠期间通过面罩提供正压气流,有效防止气道塌陷。

2. 动态颚垫(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 MAD):通过牙合板使下颌向前推进,增加上呼吸道软组织的张力,从而保持气道通畅。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通过手术缓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的气道梗阻。

三、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不自主、迭发性的四肢运动。

这些运动可能导致常规入睡困难和片断醒来,最终影响整晚的休息质量。

抑郁发作的三个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的三个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的三个诊断标准ICD-10(国际标准):抑郁发作以下描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F32.0)、中度(F32.l)、重度(F32 2)和(F32.3)]。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病人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其他常见症状是:(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f)睡眠障碍;(g)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可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

与躁狂一样,临床表现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病人中,非典型的表现尤为常见。

某些病例中,焦虑、痛苦和运动性激越有时比抑郁更为突出。

此外,心境分改变也可能被易激惹、过度饮酒、戏剧性行为、原有恐怖或强迫症状恶化等附加特征或疑病性先占观念所掩盖。

对于三种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的诊断均要求至少持续两周,但如果症状格外严重或起病急骤,时间标准适当缩短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某些症状可以提出来构成被广泛认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特征性表现。

这些“躯体”症状(见本节引言,112页)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早晨抑郁加重;客观证据表明肯定有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为他人提及或报告);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通常定义为过去1个月里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性欲明显降低。

一般只有肯定存在4条上述症状时,才被视为有躯体综合征。

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轻度(F32.0)、中度(F32.1)、和重度(F32.2和F32.3)抑郁发作几个类别都仅用于单次(首次)抑郁发作,若再具有抑郁发作,则应归于复发性抑郁障碍(F33.-)的亚型中。

标出不同的严重程度旨在包括不同类型精神科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临床状态。

失眠与焦虑抑郁PPT课件

失眠与焦虑抑郁PPT课件

0
2
4
6
8
抑郁症
Time (hrs)
0ush AJ, et al. Biological Psychiatry 1998; 44: 3-14
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的 特点
睡眠连续性异常, 90%存在睡眠中断
总体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S3、S4时间, REM潜伏期 (REM Latency, RL):第一个REM睡眠 过早出现
失眠患者易罹患抑郁和焦虑障碍
17.35倍
无失眠 失眠
9.82倍
焦虑
抑郁
与无失眠者比较,失眠患者罹患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风险分别是 无失眠者的9.82倍和17.35倍。
Taylor DJ, Lichstein KL,et al.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leep 2005 Nov 1; 28(11): 1457-64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或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 障碍;包括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障碍、广 泛性焦虑障碍等2
抑郁障碍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临床表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可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 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
精神疾病 50%
其他疾病, 药物等 25%
其他睡眠相关疾病 10% 原发性失眠 15%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Sleep. 2005;28:1049-1057.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诊治新技术题库答案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诊治新技术题库答案

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诊治新技术题库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上) (1)二、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下) (3)三、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上) (5)四、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下) (7)五、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上) (8)六、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下) (10)七、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上) (12)八、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下) (14)九、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治疗 (16)十、睡眠障碍新理念(上) (17)十一、睡眠障碍新理念(下) (19)十二、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 (21)十三、特殊人群的睡眠障碍管理 (23)十四、生物节律与褪黑素及睡眠障碍的治疗 (25)十五、失眠的诊断及多导睡眠图的临床应用 (27)一、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上)1.失眠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首选的药物是()A.阿普唑仑B.艾司唑仑C.唑吡坦D.地西泮E.氟西泮参考答案:C2.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是()A.艾司唑仑B.氟西泮C.阿普唑仑D.扎来普隆E.地西泮参考答案:D3.慢性失眠是指病程超过()的失眠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E.1年参考答案:C4.下述哪项不是传统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A.镇静B.催眠C.抗惊厥D.抗抑郁E.肌松参考答案:D5.()不属于失眠的表现A.入睡困难B.睡眠维持障碍C.睡眠质量下降D.早醒E.晚睡晚起参考答案:E二、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下)1.失眠的心理治疗方法中不能作为独立干预措施的是()A.认知疗法B.松弛疗法C.刺激控制疗法D.睡眠限制疗法E.睡眠卫生教育参考答案:E2.失眠患者药物治疗首选()A.非苯二氮卓类药物B.苯二氮卓类药物C.褪黑素受体激动剂D.食欲素受体拮抗剂E.抗抑郁药物参考答案:A3.唑吡坦考虑到潜在的成瘾问题,建议尽可能短期应用,一般不超过()A.2周B.1个月C.2个月D.3个月E.6个月参考答案:B4.失眠治疗药物换药/停药的指征不包括()A.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B.产生耐受性C.使用超过3个月D.不良反应严重E.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参考答案:C5.长期应用BZRAs的慢性失眠患者至少每()进行1次临床评估A.1周B.2周C.3周D.4周E.6周参考答案:D三、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上)1.下述哪项不是过度嗜睡障碍DSM-5的诊断标准()A.主诉睡眠过多至少1月(如为复发性可短于1月),表现为发作性睡眠延长或几乎每天发生的白天睡眠发作B.过度嗜睡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在认知、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C.过度嗜睡不能更好地被其他睡眠-觉醒障碍所解释D.过度嗜睡也不发生于其他睡眠觉醒障碍(如嗜睡发作,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异态睡眠)病程中E.过度嗜睡不由物质(如药物滥用)生理效应所致参考答案:A2.()DSM-IV与DSM-5诊断标准基本相同A.失眠障碍B.睡眠-觉醒节律障碍C.呼吸相关睡眠障碍D.物质所致睡眠障碍E.发作性睡病参考答案:D3.与睡眠节律障碍无关的精神疾病是()A.抑郁障碍B.焦虑障碍C.精神分裂症D.PTSDE.ADHD参考答案:D4.全科医生处就诊的主要病因中占第一位的是()A.睡眠障碍B.疼痛C.躯体疾病D.抑郁E.焦虑参考答案:C5.抑郁症与失眠的关系,正确的是()A.失眠是抑郁症常见临床表现,也可作为抑郁早期预警症状B.失眠与抑郁症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C.失眠可能出现于抑郁症开始药物治疗之后D.失眠症状可用于预测抑郁症的复发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E四、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下)1.()是PD的常见症状,发病率是60–70%A.入睡困难B.早醒C.发作性睡病D.睡眠紊乱E.睡眠维持障碍参考答案:D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睡眠障碍最常用的药物是()A.阿立哌唑B.奥氮平C.喹硫平D.利培酮E.齐拉西酮参考答案:C3.双相躁狂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不包括()A.睡眠周期时间缩短B.总睡眠时间缩短C.REM睡眠潜伏期缩短D.睡眠潜伏期缩短E.睡眠效率降低参考答案:D4.()是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A.睡眠结构改变B.失眠和睡眠节律紊乱C.早醒D.过度嗜睡障碍E.发作性睡病参考答案:B5.双相抑郁患者()A.REM睡眠潜伏期延长B.睡眠密度增加C.SWS睡眠潜伏期缩短D.睡眠潜伏期延长E.SPT缩短参考答案:B五、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上)1.()通常是引发躁狂发作的最终环节A.共病焦虑B.自杀意向C.睡眠问题D.情绪波动E.精神病性症状参考答案:C2.15-44岁年龄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减少前10位中精神疾病中第一位的是()A.双相障碍B.抑郁症C.分裂症D.自杀E.药物依赖参考答案:B3.()可作为双相障碍患者症状恶化的预测因子A.OSAHSB.发作性睡病C.入睡幻觉D.睡眠结构改变E.睡眠瘫痪参考答案:D4.双相障碍最易误诊为()A.焦虑障碍B.精神分裂症C.物质滥用D.抑郁障碍E.人格障碍参考答案:D5.双相障碍患者预后总体不良,下述预后占比最多的是()A.慢性化B.缓解C.反复发作D.不完全缓解E.自杀参考答案:C六、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下)1.新型non-BZDs与BZDs药物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半衰期长B.残余作用小C.耐受性好D.反跳现象少E.副反应少参考答案:A2.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特点不包括()A.催眠迅速B.较少第二天宿醉反应C.长期应用成瘾D.抗焦虑E.破坏睡眠结构(减少深睡眠)参考答案:D3.下述哪项不是抗惊厥药物()A.喹硫平B.卡马西平C.奥卡西平D.拉莫三嗪E.丙戊酸参考答案:A4.下述抗精神病药属于高嗜睡风险的是()A.奥氮平B.奋乃静C.喹硫平D.氯氮平E.氟哌啶醇参考答案:D5.双相障碍急性治疗期的治疗时间一般为()A.1-2周B.2-3周C.3-4周D.4-6周E.6-8周参考答案:E七、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上)1.间断失眠常见的原因是()A.焦虑B.抑郁C.恐惧D.消化不良E.精神紧张参考答案:D2.最常见的导致重度失眠的疾病是()A.COPDB.充血性心衰C.抑郁D.前列腺疾病E.背部疾病参考答案:C3.单相抑郁典型的抑郁症状是()A.睡眠过度B.多食C.铅管样疲乏D.失眠E.精神病性症状参考答案:D4.睡眠障碍导致的结果中最常见的是()A.精神疲惫B.早晨疲软无力C.精神不好D.记忆力下降E.脾气暴躁参考答案:B5.下述哪项不是焦虑症失眠的特点()A.早醒B.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C.Ⅰ期、Ⅱ期睡眠增加,慢波睡眠减少D.REM睡眠比例减少,潜伏期延长或正常E.睡眠时肢体运动增多参考答案:A八、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下)1.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是()A.地西泮B.阿普唑仑C.劳拉西泮D.氟西泮E.三唑仑参考答案:A2.GABA-A型受体ω1的作用是()A.肌肉松弛B.认知、记忆C.催眠、镇静D.抗焦虑E.抗惊厥参考答案:C3.“Z-催眠药”的共性不包括()A.对苯二氮卓受体复合体的亚型有更强的选择性B.起效快速C.不太可能影响睡眠状态或阻碍大脑获得深度睡眠D.具有抗焦虑或肌肉松弛作用E.维持REM睡眠期参考答案:D4.盐酸曲唑酮的药理作用是()A.选择性地阻断5-HT重摄取B.阻断5-HT2受体C.阻断H1受体D.阻断a-肾上腺素受体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扎莱普隆的副作用是()A.头晕B.思睡C.口干D.遗忘E.口苦参考答案:B九、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治疗1.抑郁症临床表现的核心症状是()A.认知症状B.自杀观念和行为C.心境低落D.精神病性症状E.焦虑参考答案:C2.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治疗首先考虑应用()A.教育和行为治疗B.时相治疗C.物理治疗D.镇静催眠药E.抗抑郁药物参考答案:A3.失眠患者30年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其他人的()A.2倍B.3倍C.4倍D.5倍E.6倍参考答案:A4.()是慢性失眠患者的最常见原因A.躯体疾病B.抑郁障碍C.焦虑障碍D.药物性失眠E.原发性失眠参考答案:B5.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是()A.日间困倦B.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C.失眠反弹D.戒断综合征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十、睡眠障碍新理念(上)1.短期失眠的诊断标准不包括()A.睡眠维持障碍B.伴有日间功能障碍C.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D.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眠时间或不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E.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参考答案:C2.慢性失眠是指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A.12个月B.6个月C.3个月D.2个月E.1个月参考答案:C3.与睡眠健康相关的五个睡眠特征维度不包括()A.睡眠连续性或效率B.满意度/质量C.警觉/嗜睡D.睡眠环境E.睡眠时长参考答案:D4.中国有超()存在睡眠障碍A.2亿人B.3亿人C.4亿人D.5亿人E.6亿人参考答案:B5.入睡困难通常是指入睡潜伏期超过()A.20分钟B.30分钟C.60分钟D.90分钟E.120分钟参考答案:B十一、睡眠障碍新理念(下)1.佐匹克隆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头晕B.头痛C.遗忘D.口苦E.味觉异常参考答案:D2.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激动视交叉上核MT1.MT2受体B.拮抗脑桥被盖区蓝斑5-HT2c受体C.特异性提高额叶皮质NE和DAD.调节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E.兴奋剂参考答案:E2.属于苯二氮?类的药物是()A.唑吡坦B.佐匹克隆C.艾司唑仑D.曲唑酮E.米氮平参考答案:C3.阿戈美拉汀的主要适应证是()A.入睡困难B.睡眠维持障碍C.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D.抑郁症E.焦虑症参考答案:D4.关于阿戈美拉汀,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效调整睡眠结构,有效改善睡眠B.伴严重睡眠障碍的抑郁患者,阿戈美拉汀改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艾司西酞普兰C.阿戈美拉汀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改善的睡眠D.具改善睡眠和抗抑郁焦虑的三重疗效E.阿戈美拉汀同时是一线抗抑郁药物参考答案:C十二、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1.针对白细胞低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以避免在诱发粒细胞缺乏的风险A.舍曲林B.米氮平C.西酞普兰D.氟西汀E.帕罗西汀参考答案:B2.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中,不包括()A.缓解症状B.消除潜在问题、去除诱发因素,预防从一过性或短期失眠发展成慢性失眠C.保持正常睡眠结构D.提高生活质量E.能够随时随地入睡参考答案:E3.非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A.唑吡坦B.氯丙嗪C.氯氮平D.奥氮平E.盐酸曲唑酮参考答案:A4.短期失眠障碍是指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不超过()A.3个月B.2个月C.1个月D.2周E.1周参考答案:A5.曲唑酮的药物作用特点不包括()A.认知功能损伤B.增加深睡眠C.抗抑郁D.抗焦虑E.减少噩梦参考答案:A十三、特殊人群的睡眠障碍管理1.新生儿的睡眠过程将在()出现一次REM睡眠A.20-30分钟B.50-60分钟C.90-100分钟D.80-120分钟E.100-130分钟参考答案:B2.()时儿童的睡眠纺锤波及K综合波发育成熟A.6个月B.1岁C.2岁D.5岁E.8岁参考答案:C3.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心理治疗措施为()A.支持性心理治疗B.人际关系治疗C.行为治疗D.刺激控制疗法E.生物反馈治疗参考答案:A4.儿童期睡眠障碍中“夜惊”常见于()的儿童A.1岁以内B.1-3岁C.2-5岁D.5-8岁E.8-12岁参考答案:C5.治疗哺乳期睡眠障碍应保持卧室空气流通和适宜温度,气温以()最佳A.20-22℃B.20-25℃C.24-26℃D.24-28℃E.18-24℃参考答案:B十四、生物节律与褪黑素及睡眠障碍的治疗1.N3期睡眠的特征性脑电波为()A.α波B.β波C.δ波D.θ波E.K波参考答案:C2.褪黑素合成后释放入血液,输送到脑组织内,其中()内浓度最高A.丘脑B.下丘脑C.小脑D.脑干E.大脑皮质参考答案:B3.以下属于NREM1期(N1期)特征性脑电活动的是()A.睡眠纺锤波B.K波复合波C.颅顶尖锐波D.尖锐δ波E.平稳β波参考答案:C4.正常成年人的夜间睡眠起始于NREM睡眠,并由浅入深进入SWS,NREM 睡眠与REM睡眠大约以()的节律交替出现A.160minB.90minC.30minD.20minE.10min参考答案:B5.以下属于睡眠纺锤波特点的是()A.高波幅B.频率为18-20HzC.频率为25-50HzD.持续时间>2.5sE.持续时间>7.5s参考答案:A十五、失眠的诊断及多导睡眠图的临床应用1.关于慢性失眠的临床评估说法错误的是A.病史采集:回顾过去2-4周总体睡眠情况、用药史、物质依赖情况、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妊娠、月经、哺乳和围绝经期等、体格检查、精神心理状态评估B.不需要病史采集C.睡眠日记:记录每日上床时间、估计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总卧床时间、日间精力和社会功能受影响程度、午休情况、日间用药和饮料D.主观评估包括睡眠质量评估、日间功能评估、日间思睡参考答案:B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慢性失眠常常共病躯体和精神障碍,尤其焦虑抑郁情绪B.失眠不需要全面评估、治疗和随访C.失眠需要全面评估、治疗和随访D.合理使用PSG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类型参考答案:B3.关于各期睡眠的主要生理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NREM1-2期:人体生长激素70%在深睡中分泌,SWS比例是衡量睡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恢复精神和体力具有重要价值B.NREM: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平稳,心律减慢,血压下降。

睡眠障碍的实验报告(3篇)

睡眠障碍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睡眠障碍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100名睡眠障碍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在18-60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2. 研究工具:采用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3. 数据收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等方面。

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睡眠质量:实验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较高。

实验组中,失眠、浅眠、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中多梦等睡眠障碍现象较为普遍。

2. 心理状态: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心理状态较差。

3. 生理指标:实验组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生理指标异常率较高。

四、讨论与分析1. 睡眠障碍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睡眠障碍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态较差,生理指标异常率较高。

2. 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多项研究证实,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障碍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异常率较高,提示睡眠障碍可能是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3. 睡眠障碍的治疗与预防:针对睡眠障碍,临床医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同时,加强公众对睡眠障碍的认识,提高睡眠质量,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是病态的表达。此时需药物+心理治疗。
7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8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如何处理负性情绪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1二第.三级对级事不对人! 2.适第四当级 的发泄发标泄版题出标来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给好友 第三级给亲人 第四给级医生 给第心五级理咨询师
10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宣处辑泄编母和辑版放母松标版(题标砸样题枕式头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化解母烦版恼文2本—接样受式它!
第二步是第问二自级己:你能不能改变结局?
第三级 如果不能,就 第准四备级好接受最坏的结局。
第五级
举例:副经理未当上,焦虑抑郁了。 最坏的结果,可以当一般职员
13
单击单此击处此如编处何辑编化母辑解版母烦标版恼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化解烦恼3—处理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7
单击单星此云击处大此师编处的辑编人母辑格版魅母标力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8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回辑版过母标头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知识你已经知道多少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4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所以说:心态很重要!
5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夕母辑版母标阳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李第商二隐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朱自 第清三:级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叶剑英:第四老级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第五级
特点
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的担忧是过度的和不恰当的 但不能控制 容易波动,常呈慢性 抑郁、焦虑常常共病(2/3)
2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Logical Fallacy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抑 郁
第四级

第五级






3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第五级
15
单击《单此带击处着此编快处辑乐编母去辑版上母标班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照镜第二子级:自我观察
第三级眉头紧邹 第四眉级头变得舒展 口第角五级微微上抬,再上抬 眼角跟随微微上抬,再上抬 口轻轻张开,张开 每天都有如此笑容……
16
单击单此击处此中编处台辑编禅母辑寺版母寺标版规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症标样题状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提紧母心张版吊不文胆安-本--站样也式不是坐也不是
第二级 ● 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三级 ● 肌肉紧张 第四级● 运动性不安
第五级
6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情编母绪辑版母管标版理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情二绪级管理是指,将情绪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 达 第出三来级,从而达到使情绪更加稳定的目的。
第四级 第五级
情绪的表达通道:
1.语言化:如倾诉 2.行动化:如被批评后更加努力 3.意象化:如音乐、舞蹈,是升华了的抽象表达。 4.躯体化:如神经症躯体化症状,如果到达一定程度,
第二级
第三级
香 送 第四级 人 第五级
珍惜缘分 感恩生活


, 手


欢迎提问,共同交流。
20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药物治疗
(西药、中药)
心理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放松、 刺激控制、睡眠限制、
认知、音乐、催眠)
物理治疗
(光疗、低能量发射、针灸)
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
19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处辑编母辑版母标版题标样题式样式
请提宝贵意见发到我的邮箱: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或手机13877502755 qq531796084
第三第步三是级:如果你能改变结局的话。
第四级
马上计划,并立 第即五行级动,从手边的事情一件件做起。
14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如处辑何编母化辑版解母标烦版题恼标样题式样式
单第击四此步处是:编如化辑果解母你烦已版恼经文4尽—力本放了样下,式还它不能改变。
第二级
那就第把三这级件事放在一边,不用管它, 让时间 来第四证级明、修复或冲淡它。
11
单击单此击处此如编处何辑编化母辑解版母烦标版恼题标样题式样式
单击此化处解编烦辑恼母的版第一文步本是样:式面对它!
搞清第楚二所级烦之事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第三级 你可以这样第来四讲级:“这件事处理不好,大不了我会.….”
第五级
12
单击单此击处此编如处辑何编母化辑版解母标烦版题恼标样题式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