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试运营的回顾与总结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试运营的回顾与总结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试运营的回顾与总结
鹿金东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电动车组第一次进入地下隧道试运行。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在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中,作为现代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鹿金东
【作者单位】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副经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
【相关文献】
1.上海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回顾《十八大精神背景下上海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总结与展望》课题报告(节选一) [J], ;
2.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试运营概况 [J], 唐宪民;杜心言
3.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实现试通车 [J], 孙方煌
4.回顾·总结·展望《上海中学数学》创刊40周年纪念论坛隆重举行 [J],
5.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试运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赵艺楠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赵艺楠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赵艺楠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有几千万人居住的一些特大城市。

由于城市规模庞大和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交通停滞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建有地铁、铁路等。

对于多数城市而言,道路交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解决引言:在城市交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许多城市的人口在增加,对轨道上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依赖性也在增加,因此,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如何提高城市交通能力。

目前,地铁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常见方式,地铁系统有许多优势。

地铁系统的交通量很大,可以满足一些大城市的交通需求。

同时,地铁系统也是全世界特大城市轨道运输系统的最佳选择。

地铁系统主要依靠城市的地下空间,在地下开采隧道,让地铁通过城市隧道,既不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有效地节约土地,又提高了城市的形象。

1当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1换乘站点相对较少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的建设有许多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这些限制和前提条件,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不能像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那样多,也无法根据网、站的要求定制,这直接导致轨道站点相对较少。

目前,在许多城市中,轨道运输网络的结构是“星形的”。

在这个结构中线路网络只有一个传输点。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所有线路在这个换乘点换乘,但也可能导致对居民流动的限制更加严格。

由于中转站数量少,部分客运票价格更贵。

因此居民们更喜欢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更为方便的出行方式,而不是长途乘坐地铁,这对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尽管有一定数量的轨道交通工具,但这并没有真正的好处,也减少了轨道上的运输机会。

1.2轨道交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目前,在为主要城市服务的公共汽车上有很多人,即前一辆公交车人多,后一辆公交车在同一条道路上乘客不多。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摘要通过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基础调研,分析了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状况,对各站点空气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提高地铁空气质量的措施,以为提高地铁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措施;上海随着上海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1号线作为上海的第1条地铁线路,以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的优势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

近年来,上海地铁1号线客流量高居不下,人们置身于地铁微环境内的时间比以往更长,地铁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然而目前我国对地铁内微环境的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空气质量问题经初步调研并进行分析,以为地铁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提供依据和建议。

1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研结果分析1.1调研概况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形式,对1号线28个站点的乘客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出500份问卷,回收率100%。

1.2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对地铁1号线的空气质量,有43.8%的乘客认为处于中等水平,有23.6%和19.6%的乘客分别认为处于及格和良好水平,只有2.4%的乘客认为空气质量为优,有10.6%的乘客认为1号线空气环境不过关,须引起关注。

在地铁行车内部,有31.3%的乘客感觉行走时缺氧,27.3%的乘客感觉有臭味,还有14.5%的乘客闻到有装修的味道。

对于空气质量的现状乘客认为主要是人多所致,其次是空调通风系统差。

前者与地铁1号线的巨大客流有关。

据统计,地铁1号线日均进站客流量为:85.94万人次(2007年)、102.63万人次(2008年)、106.22万人次(2009年)、117.24万人次(2010年),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针对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假如地铁发生意外,哪种状况最混乱、最难处理,乘客中19.7%(比例最大)认为是被踩踏事件,说明地铁内客流量大影响了地铁内的环境安全;而调查中有10.6%的乘客认为是传染病影响,如非典型肺炎;9.4%的乘客认为是毒气影响。

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分析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报告地下空间规划号线地下空间规划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调研分析报告授课教师:彭芳乐教授小组成员:张雨063061孙雨晨070781沈晨070951唐敏070963调研时间:2010年12月关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分析报告根据此次课程作业的要求,我们要对上海地铁的其中一条线路进行地下空间规划的调研。

在上海目前已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中,我们小组选定轨道交通1号线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对其整体选线及重点车站的地下空间规划进行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于1990年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4月10日开始运营,是上海最早的地铁线路,亦是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为重要的线路之一。

目前1号线从南部闵行区莘庄站到北部宝山区富锦路站共长36.39公里,28个车站,其中地下区间从上海南站南至汶水路南,共包括15个车站。

1 整体线路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南起锦江乐园北至上海火车站,共设13个车站,分别是锦江乐园站、新龙华站、漕宝路站、上海体育馆站、徐家汇站、衡山路站、常熟路站、陕西南路站、黄陂南路站、人民广场站、新闸路站、汉中路站和上海火车站站。

地铁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矛盾,起到分流人流的作用,它同时也将城市的地下空间串联起来,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它就是要解决城市中矛盾最突出地区的问题,而当时漕河泾、徐家汇、人民广场及上海火车站之间的南北客流交通问题就是最急需解决的,因此新龙华、徐家汇、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就是必经的控制点。

在进行线路规划时,为了最大吸引客流量,提高地铁的内部效应,方便市民搭乘地铁,往往放弃控制点间的最短路由方向,1号线正是如此。

从衡山路至人民广场间长约5km ,当时有复兴路、淮海中路和延安路3条路由可选,以复兴路方案为最短,施工干扰小,但最后选定长200m图1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的淮海中路方案,就是考虑到淮海中路是繁华商业街,吸引客流比复兴路大50%。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起点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2019 - - - - - - - - -终点车总投站数资(亿元)工期5号线轻轨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号线 17号线 18号线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在建项目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龙阳路站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拟建项目外高桥保税高速铁路客区站临港新城2城北路站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二、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地铁轨道交通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运输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线路规划和设计、车辆运行效率、车站设施和布局以及乘客流量管理都会影响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

为了提高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可以采取一些解决策略,例如优化线路规划、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改善车站设施和布局,以及加强乘客流量管理。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好的服务。

未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将继续成为工程师和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解决策略、线路规划和设计、车辆运行效率、车站设施和布局、乘客流量管理、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其承载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随着人们对便捷、快速的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也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瓶颈问题。

深入研究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对于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乘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地铁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规划将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

车辆的运行效率、车站设施和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乘客流量管理问题也是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对策,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涉及的内容,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得到详细探讨和阐释。

1.2 研究目的地铁轨道交通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地铁运输能力的提升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分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提升地铁系统的运输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完整版)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完整版)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三、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3.1 项目重点分析3.1.1 技术重点1.高速视频截图信息采集在确保不影响原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部署一台快拍服务器安装相应的捕捉软件,通过设备的专用SDK把图像截取出来。

提供相应的图片信息和预警信息用于信息发布,自动提示管理工作人员查看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通行压力,提高通行效率;同时通过易行网、交通在手等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指导公众出行。

2.龙岗局指挥分中心设备兼容性开发原系统因搬迁老旧等多种原因导致系统瘫痪,无法正常工作,本次任务的重点是采用更换,维修,调试的手段完全恢复之前的系统,使之正常工作。

3. 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培训考场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培训中心和集运祥集装箱拖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考场安装一批监控摄像机,并且将视频监控画面接入到港航和货运交通管理局新洲机房。

通过iPad电脑上实现无线的一键集中控制,一键操作:整个系统的信号切换路由,液晶升降系统的升和降,投影的开关,投影幕的升降操作以及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则系统必须和苹果iPad系统做对接。

4.地铁视频整合和采集整合接入深圳市5条地铁线路所有模拟、数字视频信号资源。

(1)视频采集在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三条地铁线路监控中心机房安装交委的流媒体服务器,视频信号通过流媒体服务器接入交委监控视频管理平台,5号线视频信号直接以客户端形式接入,4号线优化视频接入方式,以增强网络安全性。

(2)接口开发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兼容对接需要进行二次接口开发,交委监控管理平台不兼容的品牌设备接入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5.盐田区交通监控视频采集(1)盐田公安分局可通过新建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对梅沙派出所辖区内的所有监控图像进行调用;(2)盐田公安分局新建一套视频综合平台系统,配置视频输出卡,通过光端机将视频信号接入到东部交通局。

为保证公安网的安全,须在盐田公安分局加装一台矩阵网关;(3)东部交通运输局调试英飞拓模拟矩阵,解决共享盐区公安分局视频监控接入及视频上传到交委主中心的问题;(4)东部交通局搭建一台DVR和视频抓拍服务器,对接前端矩阵协议并抓拍获取到的相应视频图片;(5)在东部局安装开发用于识别矩阵编码的协议对接软件,通过协议对接获取切换视频的通道,以便建立对应的图片库;(6)传输网络:为解安全问题,拟将采用电信租用裸光纤,盐田公安分局与东部交通运输局对点对互联。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摘要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于2004年顺利整体入地搬迁。

介绍了上海南站站工程改造的概况、施工特点,以及上海南站站第一轮驳接和第二轮驳接的施工次序;并以上海南站站至锦江乐园站区段的临时正线下行线为例,阐述其施工驳接前后的运营组织方案。

阐述了上海南站站改造工程的运营组织特点及运营经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上海南站站,整体搬迁,施工改造,运营组织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改造工程是国内首例轨道交通在线运营车站的改造工程。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1号线能够做到正常运营,其关键在于很好地解决了工程中的运营配合及线路一次驳接时各个专业有机配合的难题。

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运营及施工组织,对今后的运营线路车站以及在线服务重大设备的改造有借鉴作用。

1 改造工程概况1997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莘庄站全部开通,其中上海南站———莘庄段为地面段,上海南站站是地面侧式车站。

随着铁路上海南站的重新定位和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远期的客流预测为2.23万人次/日,而当时的车站规模较小,难于满足未来大运量的客运需求。

改造前的上海南站站———锦江乐园站区间线路布置如图1所示。

按照规划,上海南站站必须整体搬迁,新站址位于铁路上海南站北广场(沪闵路南侧、柳州路以西、桂林路以东)南侧,铁路主站屋下方。

线路与铁路南站铁路线平行,且有换乘通道与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南站站、规划中的L1线车站连接。

该改造工程于2002年8月正式开工,2004年11月竣工。

2 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1)必须确保地铁不间断运营原有的上海南站站是具备折返能力的通过站,距其最近的折返站是徐家汇站和莘庄站;如果上海南站站暂时停用,则在徐家汇站———莘庄站的“6站7区间”内不具备折返功能,运营调整的难度很大。

此外,上海南站站还与车辆段的前出库线相连接,上海南站站停用将对列车出入库作业产生影响。

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在上海南站站改造施工期间,1号线的运营不能中断。

一号线提高运能的运输组织分析及应用

一号线提高运能的运输组织分析及应用

一号线提高运能的运输组织分析及应用发表时间:2019-04-28T16:01:39.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黄耀文[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日益显著,目前各大城市纷纷大力建设地铁交通网络。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广东广州 510335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日益显著,目前各大城市纷纷大力建设地铁交通网络。

地铁建设已经进入高潮时期,地铁具有快速、方便和经济的特点。

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首选。

然而在地铁交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日益增长的客流也给地铁运营服务带来了挑战。

如何缓解拥挤,改善运能不足的情况,本文针对广州地铁一号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研究分析,达到挖潜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运能行车组织大小交路均衡运输 1研究背景随着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线网通达性增强,自去年底多条(段)线路开通以来,广州地铁客流量持续增长,以刚刚过去的一周为例,3月4至10日,线网日均客流达到了885.3万人次,较2018年日均客运量829万人次增长约6.7%。

一号线客流增长迅猛,特别是工作日高峰客流压力较大,乘客上下车非常困难已成为高峰期的普遍现象。

2 客流运输情况2.1客流运输现状1.一号线截止7月前,日均客运量达到108.2万人次。

2.高峰断面客流与运能情况。

2.1.1早高峰。

a.工作日早高峰客流集中在芳村~体西区段;时段集中在45分钟内,上行集中在8:01~8:45,下行方向集中在7:46~8:30。

b.上行方向由芳村开始呈缓和阶梯式上升,在农讲所站达到峰值后呈缓和阶梯式下降,在体西站后呈跳跃式下降,最大断面客流出现在8:16~8:30的公园前→农讲所区间,满载率为102%。

c.下行方向在体西开始呈跳跃式上升,在东山口站达到峰值后呈缓和阶梯式下降,最大断面客流出现在8:01~8:15的杨箕→东山口区间,满载率为88%。

d.上行方向客流较为集中,上/下行最大断面客流不均衡系数为1.16。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对于城市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长率、线路规划和布局、车辆数量和频次以及乘客需求都是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些问题,加大投入建设与更新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和乘客满意度。

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下,需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绿色出行,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大投入建设与更新,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可为城市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线路规划、车辆数量、频次、乘客出行习惯、乘客需求、解决策略、投入建设、更新、可持续发展、提高运输能力。

1. 引言1.1 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性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线路规划、列车运行频次、车辆数量、站点布局等因素。

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可以有效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降低城市交通运输成本,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

加大投入建设与更新地铁轨道交通设施,完善线路规划和布局,提高车辆数量和运行频次,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举措。

不仅关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正文2.1 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长率对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长率是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地铁系统面临着更大的运输压力。

人口规模的增长直接导致地铁客流量的增加,如果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无法跟上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导致拥挤和运输效率下降。

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往往拥有更复杂的出行需求,这就需要地铁系统提供更多丰富的线路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浅谈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症结及应对措施

浅谈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症结及应对措施

浅谈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症结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地铁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承载了大量的乘客出行需求。

为了确保地铁车站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地铁车站都配备了环控系统,用于控制车站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地铁线路的扩建,地铁车站的能耗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上海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存在能耗过高、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必要对上海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找出能耗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问题,分析其症结所在,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上海地铁车站的能耗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 217】1.2 问题现状上海地铁车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拥有庞大的乘客流量和运营需求。

但是目前在车站环控系统的运行中存在着能耗较高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空调系统运行效率不高、设备能耗较大、数据监测与管理不够完善、员工意识和培训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

在实际运行中,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问题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当前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问题主要表现在能源利用率低、设备运行效率不高等方面。

由于车站的人流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交替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大幅波动,导致能耗难以有效控制。

一些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使用寿命较长的设备导致了能耗偏高的问题。

对于环控系统的数据监测和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能耗异常问题。

员工在环控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意识和培训水平也有待提高,缺乏对能耗管理的重视和专业知识,导致了一些管理工作不到位。

针对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有必要通过优化空调系统运行策略、更新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加强数据监测与管理、开展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等措施,来有效解决能耗症结,更好地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目标。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报告11城轨2班 郑凯 冯静雯 黄小乔 周阳 陈壮荣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 1956年,上海提出建造地下铁道。

◆ 1990年,上海地铁开始建设。

◆ 1993年,第一条线路,观光试运行。

◆ 1994年,一号线全线试营运 ◆ 1995年,全线正式运营。

2、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上海地铁日均情况图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近期规划:17号线◆ 中期规划:14号线 、15号线 、19号线 、轻轨L2线 、轻轨L3线 、轻轨L5线 、磁悬浮机场线◆ 远期规划:5号线 、19号线 、23-27号线1、上海地铁10号线重大追尾事故◆ 时间:2011年9月27日◆ 地点:上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

◆ 事件:14:10 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15:51一列列车行至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不慎与前车发生追尾。

◆原因:存在人为因素,调度未严格执行规定。

2、867.2万,上海地铁客流中秋节前又创新高◆原因分析:中秋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在上海旅游、购物双节间,秋高气爽,天气给力,加上8月底开通正式运营的轨交11号线北段二期,新增车站12座,带来客流倍增效应。

下午4时起,地铁已全线转入晚高峰模式,下班、购物、休闲客流迅猛增长。

3、全国首条跨省轨交工程——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海—苏州]◆首批50多名苏州市民从昆山花桥站上车试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原因:沪苏同城化◆线路:11号线北延段花桥段(安亭站~花桥站)◆事例假设:如若“广州——深圳”地铁通车,上午从家楼下地铁站坐地铁直接去广州购物,下午从广州坐地铁回家。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图1、上海地铁1号线◆长度:37.8公里◆识别标志色:大红色◆站数:28站◆车辆编成:6-8节A编组◆地面区间:莘庄站-锦江乐园站东◆地下区间:上海南站西-汶水路站南◆高架区间:汶水路站北-共富新村站2、上海地铁2号线◆长度:64公里◆识别标志色:淡绿色◆站数:30站◆车辆编成:6节A编组◆地下区间:中山公园站-龙阳路站东◆高架区间:龙阳路站东-张江高科站3、上海地铁6号线◆长度:33.1公里◆识别标志色:品红色◆站数:28◆车辆编成:4节C编组◆行政区所属:浦东新区◆背景资料:浦东轻轨2007年年底将试运营,贯穿浦东新区沿黄浦江南北,其中南段穿越世博会规划区,为世博会重要的轨道交通线。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运行方案的实践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运行方案的实践
图 2 一端折返点重合的大小交路方案示意图
第 1期
研究报告
列车数计算等方面的行车组织方式, 与图 1 所示的 行车组织方式略有不同。
2 1 号线北延伸段开通初期的线路情况
2. 1 上海轨道交通 1 号线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 1 号线于 1993 年 4 月起投入试
运营。1997 年 7 月, 上海火车站站 ! ! ! 莘庄站区段
3在大交路开行间隔较大的区段一旦出现客流滞留或列车严重晚点要及时启动公交配套预案对客流进行分流避免由于行车间隔较大而导致客流长时间滞留站台发生危及乘客安全的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 年
上海轨道交通 1 号线开行大小交路 运行方案的实践
李素莹1 陈光华1 车永兵2
( 1. 上 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200031, 上海; 2. 上海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200050, 上海 第一作者, 助理 工程师)
∀ 50 ∀
平均水平( 约 0. 26) , 是世界上运能利用率最高的线 路之一。
1 号线大小交路运营组织可为网络化条件下其 他交路方式( 如分段运行交路、交错运行交路等) 的 运营组织提供实践经验, 也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的列车开行方案提供借鉴。
1 大小交路运行方案概述
大小交路运行方案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在起终 点( A ! B) 之间开行贯通全线的大交路列车, 同时在 客流较大区段( C ! D) 开行小交 路列车。通过大小 交路列车开行对数的合理配置, 充分发挥线路的通 过能力, 可满足各区段不同的输送能力需求。大小 交路的运营组织适合 AC、DB 两个区段断面客流量 相当、且交路重叠区段客流较大的轨道交通线路。
∀ 51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 年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交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也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问题分析1. 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够合理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城市规划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一些项目中,由于规划和设计的不够合理,导致了部分地区在交通、设施、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地铁站上盖的商业开发密集度过高,导致了交通拥堵、人流混乱等问题;在一些地区的设计中缺乏对环境的考量,导致了周边环境的恶化。

2. 建设过程中存在隐患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地下管线、地基工程等复杂的问题,存在一定的隐患。

虽然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情况复杂、施工技术不足等原因,还是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城市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影响。

3. 沟通协调不足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工作分工等问题,导致了一些沟通协调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了一些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展。

二、建议针对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存在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加强对规划和设计的审查,确保每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都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并且考虑到交通、人流、环境等因素。

也可以加强对相关企业和设计单位的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隐患的问题上,可以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管和管控。

设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隐患,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也可以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减少因技术不足导致的问题。

上海地铁现状和规划(详细站名)

上海地铁现状和规划(详细站名)

上海地铁现状和规划(详细站名)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由共富新村向北延伸至富锦路,延伸段共设3站及一个车辆段,预计将于2007年通车。

途经站点:莘庄(南起迄站)-外环路-莲花路-锦江乐园-上海南站-漕宝路-上海体育馆-徐家汇-衡山路-常熟路-陕西南路-黄陂南路-人民广场-新闸路-汉中路-上海火车站-中山北路-延长路-上海马戏城-汶水路-彭浦新村-共康路-通河新村-呼兰路-共富新村-- (宝杨路-友谊路-富锦路)。

规划沿沪闵路南侧向西延伸,延伸线沿沪杭铁路北侧、中春路、元江路、昆阳路向南经奉贤延伸至金山新城,北延伸至崇明。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2号线规划西至虹桥机场,东至浦东国际机场。

途经站点:淞虹路站-北新泾站-威宁路站-娄山关路站-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石门一路-人民广场-河南中路-陆家嘴-东昌路-东方路-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龙阳路-张江高科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车站设置为:上海南站站-石龙路站-龙漕路站-漕溪路站-宜山路站-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车站-宝山路站-东宝兴路站-虹口足球场站-赤峰路站-汶水东路站-江湾镇站-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淞发路站-张华浜站-吴淞镇站-水产路站-宝杨路站-友谊路-铁力路站-江杨北路以及江杨北路明珠线车辆段。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大木桥站-东安路站-上海体育场站-上海体育馆站-宜山路站-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车站站-宝山路站-海伦路站-临平路站-大连路站-杨树浦路站-浦东大道站-东方路站-浦电路站-蓝村路站其中虹桥路站至宝山路站共9个车站将与已建成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3号线共线运营。

2003年7月1日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因大量泥砂涌入,引起隧道受损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

修复工程有望在2007年完成。

最终将成为公里、26个车站的环线。

修复段:蓝村路站-塘桥站-南浦大桥站-西藏南路站-鲁班路站-大木桥路站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沿线站点设置:莘庄站、春申路站、银都路站、颛桥站、北桥站、剑川路站、东川路站、金平路站、华宁路站、文井路站、闵行开发区站。

上海地铁1

上海地铁1

上海地铁1上海地铁1号线简介引言: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其中地铁系统是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铁1号线作为上海地铁系统中最早建成的线路之一,承载着巨大的客流量,对于上海市民的出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上海地铁1号线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线路概况、车站情况、开通时间等等。

一、线路概况上海地铁1号线全长42.3公里,是上海地铁系统中最长的线路之一。

1号线起点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富民路站,终点位于闵行区的莘庄站。

经过上海市中心的主要商业街区,包括人民广场、南京东路、徐家汇等,1号线也成为了游客们游览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二、车站情况目前,上海地铁1号线共设有28座车站,分布在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和闵行6个区。

这些车站均配有先进的设施和装备,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同时,这些车站还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出行。

三、开通情况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开始筹建,历经7年的时间,于2000年正式开通运营。

在开通初期,1号线只是连接了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等几个商业繁华区域,但随着人流量增加和城市扩张的需要,车站数量逐渐增加,覆盖面积也逐渐扩大,成为了上海市民出行的主要线路之一。

四、发展前景随着上海市的不断发展,地铁1号线在未来也将继续扩展和完善。

根据规划,1号线将与其他地铁线路进行连接,形成更为完善的地铁网。

这将大大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并减轻交通压力。

总结:上海地铁1号线作为上海地铁系统中最早建成的线路之一,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

线路全长42.3公里,共设有28座车站,覆盖了上海市的主要商业区。

1号线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发展。

未来,随着上海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地铁1号线将在更大范围内服务于市民,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重要支柱。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分析及对线路总体设计的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分析及对线路总体设计的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分析及对线路总体设计的建议沈坚【摘要】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的偏差,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需求与设计目标不相符.分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高峰时段线路运能配置不足、大客流情况下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不足、系统设计能力不匹配以及配线灵活性不足等.针对运营现状问题,从系统规模配置、车站建筑标准、系统能力匹配性以及配线灵活性等方面提出线路总体设计的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9(022)007【总页数】5页(P17-20,26)【关键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体设计【作者】沈坚【作者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103,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1;U212.3从1995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历程,到2016年底,上海建成了拥有14条线路、588.4 km运营里程、365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全网最高日客流量已达到1 186.67万人次,大客流成为网络运营的新常态。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各条线路高峰时段普遍拥挤,运能与客流矛盾突出,客流不均衡性明显,部分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不足。

鉴于如此大的运营规模和不可忽视的运营管理压力,有必要重新审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后续规划和建设中吸取教训,避免新的短板产生。

1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1 高峰运能配置不足截至2017年4月,14条运营线路中,除4、10、12、13号线外,其他10条线路满载率均接近或超过100%,高峰时段运能配置不足。

14条线路中有8条线路行车间隔已达到3 min以内,有6条线路现状客流已接近或超出远期的客流预测,详见表1。

根据历史客流增长情况和系统设计能力富余率对比分析,运能与客流需求矛盾突出的有6条线路:① 受3、4号线共线段能力24对/h限制,3号线无富余运能。

② 6号线是4节编组(小型车),目前高峰高段面满载率高达134%,行车间隔为2 min 15 s,运能提升空间有限,而且近5年年均客流增长率仍维持在10.2%。

[上海地铁,1号线,客流,其他论文文档]从上海地铁1号线看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

[上海地铁,1号线,客流,其他论文文档]从上海地铁1号线看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

从上海地铁1号线看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关键词:客流预测,公交客运量,列车编组,预测不确定性,城市化。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more and more farmers come to c ities to apply labor. The public transport passenger volume in cities will be in significant growth. Lengthening marshalling and improving ride comfort will be written in agenda.Key words: traffic forecast 、public transport passenger volume、marshalling、uncertainty in traffic forecast、urbanization一引言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项目评审中,经常会听到有些评审专家总认为被评审项目的预测客流量偏大,要求对预测客流进行调整。

理由是随着远期地铁线网的加密,各条线路的客流量会随之减少。

因而减小预测客流量,可以缩小车站土建规模,降低工程投资。

也有专家对此持不同意见。

认为地铁是百年大计,车站一旦建成将来就无法进行改建。

考虑到我国的城市正处在发育扩张时期,以及客流预测的阶段性和不确定性,地铁设计应该为以后应对超出预测客流的客运量增长,改善乘车舒适度留有余地。

主张对地铁设计运输能力留大不留小。

这样做虽然会增加少量的一次性投资,但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为进行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线设计,申通公司委托某研究所预测地铁一号线北延伸线的客流。

预测范围自莘庄站至泰和路站。

此次客流预测的结果见下表。

上海地铁一号线各年限预测客运量由该表可以看出, 2005年全日预测客流量为68万人次,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为2.18万人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 2呻2年上海地铁l号线运营方案调整计划
项目
2002年运营方案(计划谰整)
运营范围
莘庄一上海火车站
线路长度/km
20(164
列车配置数(六节编组)/列
29
借于明珠线/列

实际需求量/列
25
其中:上线投用量/(列/日)
19—20
停车场内备用数/(列/日)
0一l
完成各类修程数/(列/日)

通过能力(行车问隔)/IⅡin
关键词上海地铁】弓线,列车精细,行车间隔,运能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区范围正不 断向周边地区延伸,人员出行日趋频繁。同时由于 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方式、效率 及舒适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地铁作为现代化 城市交通的代表,以其高效、便捷、舒适的特点博得 了人们的青眯。因此,如何使上海地铁1号线在现 有的条件下不断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始终保持 最佳的运送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万方数据
j.鳝霉;糖、=。譬;曩燕二j:誊拳:·添奠‘文:融,ij i;≮联强曩:蠢≮。琢曩:.霉嚣誊i:銎麓j’鞋,穗涮峥孽穗罄
均客流量仅为24.5万人次),因此,2001年度客流 发展。参照《地铁l号线北延伸工程可行性报告》
增长量达到地铁l_号线通车以来的最高值。
(以下称《工可》)所预测的2005年客流量状况,比
表1 2()01年度上海地铁1号线运营实况及设计量对照表
从客流量情况分析,2001年度地铁】号线本 线客流量较}二年同比增长近24%,接近l号线投
用初期(J996一J997年)的增长幅度。但由于 2001年与1996年客流量基数相差较大(1996年日
伍敏:j.排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逗营管理部.r程师,上海200010 76·
表6按设计行车问隔及按现行车间隔计算结果比较
万方数据
高峰时段无 4列/日(兼非高峰时段备用)
45
此外,1号线北延伸段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随着北延伸段的建成通车,l号线运营线路长度将 增至32.548 km。按目前的列车配置量计算,届时 地铁l号线所能确保的行车间隔仅为5 min左右, 尚无法满足目前运营区段高峰客流量的需求,更何 况还有北延伸段客流以及因上海火车站(与明珠 线)、人民广场站(与2号线)客流换乘的连动效应 所增加的客流量。
2-2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缩小行车间隔
影响行车间隔的主要因素有列车周转时间和 上线运用列车数两个方面。列车周转时间是指同 一列车连续两次从始发站出发之间的时间,它包括
·78·
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终点折返 作业时间等。上线运用列车数是指当日运营中实 际投入载客运行的列车数。
地铁l号线设计行车最小间隔为2 min,而目 前行车间隔为4.5 min,还具有较大潜力可挖。通 常缩小行车间隔是通过减少列车周转时间或增加 运用列车数来实现。从列车周转时间方面看,由于 终点站折返本身作业时间较短并基本固定.因而可 压缩的余地较小;而目前的客流状况也限制r列车 在车站停站时间难以再缩短,因此,减少列车周转 时间主要依靠压缩区间运行时间即提高区间运行 速度(俗称提速)来实现。目前地铁1号线已采用 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系统),其列车在正常 的区间行驶过程中通过自动运行系统(ATo系统) 的四个运行等级模式调整运行速度。由于站间距 离较短,而常用运行等级已较高.这就意味着运行 速度的可提升空间也较小,因而通过提速来缩小行 车间隔的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运量的增长与运能的不足已经成为 地铁1号线当前最为迫协的问题,如不能妥善解 决,将会宜接影响到地铁的日常运营质量。
2提高运能的方案比选
通常,提高运能可以通过增加列车编组、缩短
-77·
万方数据
l、娥虢虢遥毯毽褥穗琏蠢i:囊≮。一,豫j露誊。套女曩i}j,_》:一。=_ii。i誊。i-汪j i÷-:j2麟纛潞÷
由于运能不足,已逐渐造成以下局面: (I)高峰时段乘客拥挤不堪.时常发生乘客滞 留站台现象; (2)定修、架修无法按规定修程进行,车辆普 遍存在“超期服役”现象,形成车辆欠检修、运营拼 设备的被动局面;
(3)车辆欠修严重,列车上线运行故障率随之
增加。同时高峰时段无备用车,列车故障下线后,
该间隔只能通过调整在线列车间隔来弥补,因而增
在原地铁】号线工程设计方案中,莘庄一上海 火车站区段除上海南站站外.其余站台长度均按8 节编组设计施工。即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运量需求, 列车编组可由6节调整为8节。从士建条件上,该 区段具备开行8节编组列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 目前1号线的信号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均按6 节编组列车长度设置,如列车编组改为8节,须对 目前的整套信号、车地通讯、安全防护等一系列设 施进行改造,工程规模大并直接影响到口常运营及 安全,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由于l号线 北延伸段工程中站台均按6节编组设计,因此为避 免因改造相关运营设施所增加的费用和风险,近阶 段不宜采用此方案。而在发展中期(2012年后)由 于运量大幅增加,列车按6节编组的实际行车间隔 已趋于设计能力(2 min)时,为进一步改善行车条 件,可通过对1号线进行适当改造后,采用列车8 节编组的运营方案。
】)运量情况 客流总量:1.5l亿人次; 平均客流量:41.5万人次/日; 其中水线客流量:37.2万人次/日(起止站均 为l号线站点)。 2)运能情况 列车配置数:27列; 列车编组情况:6节/列; 满载载客量:3 JO人/节; 超载载客量:410人/节; 设计最小行车间隔:2 min; 3)运营现状 每日最高投人运营列车数为17列,高峰时段 最小行车问隔4.5min.运营时间从5:00至23:30, 日均开行载客列车数为346列、其它情况见表l。
由此可见,随着地铁J、2号线(含】号线北延 较2001年度地铁】号线实际客流情况,具体数据
伸)与明珠线一、二期构筑的上海“申”字形轨道交
如表2。
通骨干网络的初步建成,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
表2 2001年度上海地铁1号线实际运营状况与预测状况对照表
数据表明,2001年实际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 已超过2005年《工可》的预测鼍。另据《工可》报 告:在建的l号线北延伸段途径居民密集区,沿线 人口达133万余人(1995年数据)。由于北延伸段 的动工带动r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新近迁入居 民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沿线公交日均客流量达 39.87万人次.这都成为了1号线的潜在客流。一 旦北延伸段投入使用,l号线将面临着双向同时出 现最大断面客流的局面。
行车间隔、提高运送速度或减少作业时间等方式来 完成。那么哪些才是符合地铁l号线实际情况的 切实、有效的方式,可以具体分析如下:
2.1保持当前的行车密度,增加列车编组
地铁l号线每列列车均由A、B、c三种型号的 车辆组成,其中A车有驾驶室无动力,通常称为拖 车;B车有受电弓及牵引电机,c车有空压机及牵 引电机,B、c车俗称为动车。6节编组列车其组合 方式为A—B—c—B—c—A。由此可见,在6节编 组的基础上增加同等技术规格的B车、c车各1 节,即可成为8节编组列车,其组合为A—B—c— B—c—B—c—A。由于目前地铁l号线列车根据 牵引系统区分为两种:旧车型采用直流电机斩波调 压方式;新车型采用交流电机凋频调压方式。比较 两种方式,后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维修量小等一 系列较为突出的优点,所以目前发达国家已逐渐淘 汰旧车型的生产。而地铁l号线现有的列车中旧 车型占到了六成以上,如果要通过增加列车编组束 提高运能,即在增配旧车型的B、c车上将会出现 一定难度。
蠛窜蕊遣畿逸猎魄
撇臻.;、
上海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伍敏 余海斌
U钾2

摘要介绍了上海地铁l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并 分析预测了其客流增长情况及发展趋势;剖析了运能紧张 的状况并就虚对措拖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 通过增加上线运酋列车数来缩小行车间隔,应是提高上海 地钱l号线运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由于目前客流状况已大大超过《工可》报告所 反映的2005年客流预测值.照此发展趋势,2005 年北延伸建成通车时行车间隔至少应仍维持目前 的4Inin状况。如果按《工可》本身预测的客流以 及按设计标准中最小行车间隔所需配置的列车数 分别进行计算,具体数据如表6。
很明显,到2005年时,即使行车间隔仍维持目 前水平,其实际需求的列车数也已大大超过目前l 号线的列车配置数;更不用说达到设计能力2 min 间隔的水准,其实际需求的列车数甚至要保持在 70列左右;
从运能情况来看,地铁l号线共计拥有6节编 组电动客车27列,目前从中抽调了6列借用f明 珠线,其余2l列车中除每日确保17列上线运行 外,剩余的4列车还须完成各类修程并担当运营备 用。另外,由于1992年首批抵沪的1号线列车按 计划在2002年应陆续进入大修期,这将意味着进 人大修修程的列车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无法卜-线 运行。
加行车组织的难度,同时延长了乘客在站候车时
间,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客运服务质量。
表3 2001年度上海地铁1号线状况
项目 运营范围 线路长度/km 列车配置数/列 可运用列车数/列 上线投用数/(列/日) 停车场备用数 完成各类修程数
通过能力(行车间隔)/…
2001年度运营状况 革庄一上海火车站
20.064 27 21 17
I 运营概况及分析
上海地铁l号线1995年4月试运营,线路南 起锦江乐园站,北达上海火车站、共设13座车站; 自1997年7月以后,又开通了l号线南延伸段.连 接梅陇和莘庄之间的住宅区,车站总数达到16座,
线路里程达到20.064 km。 随着人们对地铁接受程度的提高及地铁沿线
房产的0:断开发,地铁客流量呈稳步上升态势,运 能也逐步达到了现阶段的最大能力.因而使乘客感 到地铁车厢越来越拥挤。现就2001年度地铁l号 线运营状况分析如下:
而地铁l号线的27列车也只是原设计方案中 为新龙华一上海火车站区段(线路长度13,596 km,设计行车间隔2 min)配置的列车数量。随着 地铁l号线的向南延伸,实际运营范围扩大为莘庄 一上海火车站,运营线路长度增加了近6.5 km,而 在设计中未增加列车配置数量。2001年地铁1号 线的有关数据如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