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发射线的宽度()。

A.比吸收线的宽B.比吸收线的窄C.与吸收线一样宽窄【答案】B【解析】这是实现峰值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火焰的作用是()。

A.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并离解成基态原子B.发射待测原子的特征谱线C.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离解并进一步使被测原子激发D.提供连续光源【答案】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测量的是()。

A.峰值吸收B.积分吸收C.分子吸收D.连续光谱4.原子吸收分析中,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化法的()。

A.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B.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高C.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低D.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低【答案】A5.由于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是()。

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赫鲁茨马克变宽D.自然变宽【答案】B【解析】劳伦兹和赫鲁茨马克变宽是压力变宽,自然变宽是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带的自然宽度。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在试液中加入KCl,是作为()。

A.释放剂B.缓冲剂C.保护剂D.消电离剂【答案】D【解析】由于原子的电离而引起的干扰为电离干扰,常加入易电离元素作为消电离剂。

7.若a和b两组分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仅有一个吸收峰。

测定a时,用()。

A.解线性方程组法B.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C.系数倍率法D.以上全部方法都可使用【答案】D【解析】解线性方程组法适合于光谱相互重叠的各种情况;因为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有一个吸收峰,可以找到等吸收的双波长,所以可以选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干扰组分无论是否存在等吸收,都可以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8.关于荧光,正确的叙述是()。

A.受激分子从激发的各个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为荧光B.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C.磷光波长小于荧光波长D.温度升高,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增强【答案】B【解析】A项,受激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荧光。

《分析化学》(第5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 下册 08-1

《分析化学》(第5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 下册 08-1
一.电位分析 的一些重要概念 1.半反应式的写法及电极符号
Ox + ne- = Red
以还原形式表示,规定金属电极与标准
氢电极组成电池时,金属带静电的符 号为正电荷时,则其电极电位 为正值,金属带负电荷时,则 其电极电位为负值。 推广之,任何
两电极组成的电池,正者即为“正极”,负 者即为“负极”。
的电极体系。它能间接反映与该金属离子生 成难溶盐(或络离子)的阴离子的活度。
AgCl + e-
Ag +Cl-
Ag(CN)-2 +e-
Ag + 2CN2-
这类电极主要有AgX及银络离子,EDTA络
离子,汞化合物等。甘汞电极属此类。
(3) 第三类电极
是指金属及其离子与另一种金属离子具有 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或难离解的络离子组成 的电极体系,典型例子是草酸盐:
(3)电解质位于两电极之间。 (4)气体或均相电极反应,反应本身不能直接作电极,
要用惰性材料作电极,以传导电流,在表示图中要指 出何种电极材料(如Pt, Au, c等)。 (5)电池中的溶液应注明浓(活)度,如有气体则应注 明压力,温度,若不注明系指摄氏25oC和1大气压。
3.电极反应称呼及正负电极的关系
其溶液pH值与H+的浓度C和溶液离子强度I有 关,采用相对方法 测定 ,电池式为:
Pt,H2(1atm)︱H+‖KCl(饱和~4mol/L)︱Hg2Cl2,Hg
而可推得:
RT
EXESC EFlnHXEj
ES ESCERFTlnHSEj
pH XpH S(ER XlTE n1s)F 0
这就是pH值的实用定义。未知pH值只是标准 pH值的相对值,所以没有明确的热力学意义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在NMR 谱图上峰组数目最少的是( )。

A .(CH 3)2CHCH 2OHB .CH 3CH 2CH 2OHC .HOH 2CH 2OH【答案】C【解析】A 为4组;B 为4组;C 为2组;D 为3组。

2.关于NMR 氢谱,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的类型和化学环境B .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的分布C .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D .NMR 氢谱可以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答案】D【解析】A 项,通过化学位移,可以确定质子类型和所处的化学环境;B 项,通过比较积分高度,可以判断质子的分布;C 项,通过峰耦合和分裂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D 项,不能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

3.下列化合物在H 1-NMR 谱图上峰组数目最多的是( )。

32B.CH3CH2CH2OHC.HOCH2CH2CH2OHD.【答案】B【解析】A为3组峰;B为4组峰;C为3绢蝰:D为3组峰。

4.磁各向异性效应使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A.不改变B.变大C.变小D.变大或变小【答案】D【解析】磁各向异性是化学键,尤其是π键产生的感应磁场,其强度及正负具有方向性,使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质子所受的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

处于正屏蔽区的质子其化学位移值降低,处于负屏蔽区的质子其化学位移值增大。

5.化学位移是由于核外电子云的()所引起的共振时磁场强度的移动现象。

A.屏蔽作用B.能级裂分C.自旋耦合【答案】A6.射频区的电磁辐射的能量相当于()。

A.核能级的跃迁B.核自旋能级的跃迁C.内层电子的跃迁D.电子自旋能级的跃迁【答案】B7.在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δ)最大者是()。

【答案】D【解析】化学位移值与相邻原子的电负性的大小有关,相邻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电子效应越大,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越小,屏蔽作用越小,化学位移值δ越大。

上述四种甲烷及其卤代物中,F的电负性最大,所以氟代甲烷的质子化学位移值δ最大。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的类型有:、、、σσ*→ππ*→n σ*→、等。

σπ*→πσ*→(2)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的跃迁类型有:、。

ππ*→n σ*→9-2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的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n π*→答:(1)溶剂效应是指溶剂极性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极性不仅影响吸收带的峰位,也影响吸收强度及精细结构。

如溶剂极性对光谱精细结构、π→π*跃迁谱带和n→π*跃迁谱带的影响。

(2)①当溶剂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的原因是:发生ππ*→跃迁的分子,ππ*→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变小了,因此向长波方向移动。

②当溶剂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的原因是:发生跃迁的n π*→n π*→分子,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变大了,因此向短波方向移动。

9-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位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没有多大用处?答:(1)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主要有两种类型: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

(2)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位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没有多大用处的原因为:电荷转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较大,一般>,用于定量分析可以max ε41110L mol cm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配位场跃迁由于选择规则的限制,吸收谱带的摩尔吸光系数小,一般<,吸收光一般位于可见光区,因此其在定量分析方面不重要。

max ε11100L mol cm --⋅⋅9-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答:(1)生色团是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不饱和键的基团,能够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内(200~800nm )产生吸收,且吸收系数较大,这种吸收具有波长选择性,吸收某种波长(颜色)的光,而不吸收另外波长(颜色)的光,从而使物质显现颜色。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5章 X 射线光谱法5-1 解释并区别下列名词: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吸收限与短波限;Mose1oy 定律与Bragg 方程;与谱线;K 线系与L 线系。

K αK β答:(1)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连续X 射线是指在轰击金属钯的过程中,有的电子经历一次碰撞后能量耗尽,有的电子则需多次碰撞。

因为碰撞是随机的且电子数目很大,所产生的具有不同波长的X 射线。

X 射线荧光是指入射X 射线使低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高层电子落入低层电子的空轨道,并以辐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逐出的射线。

(2)吸收限与短波限吸收限是指物质对X 射线的吸收量随着辐射频率增大至骤然增大时的限度。

短波限是指一次碰撞后就丧失全部动能的电子所辐射出的具有最大能量且波长最短的X 射线光子。

短波限用表示。

0λ(3)Mose1ey 定律与Bragg 方程Mose1ey,式中,K 与S 是与线系有关的常数。

()K Z S =-Bragg 方程是指,式中,d 为晶面间距,为X 射线入射角。

2sin n d λθ=θ(4)与谱线K αK β射线是指由L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X 射线。

K α射线是指由M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射线。

K β(5)K 线系与L 线系K 线系是指K 层电子被逐出后,空穴可被外层的任一电子填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谱线。

L 线系是指L 层电子被激发后,高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一系列线系。

5-2 欲测定Si 0.7126nm ,应选用什么分光晶体?K α答:应选用PET (002)分光晶体。

根据Bragg 方程:。

2sin n d λθ=令,则。

1n =sin 2d λθ=因为0<sin <1,所以分光晶体的晶面间距满足<1,即>0.3563nm ,应选θ2d λd 用PET (002)。

5-3 试对几种X 射线检测器的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比较。

答:常用的X 射线检测器包括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检测器,其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比较如下:(1)正比计数器。

武汉大学第五版分析化学下册复习题综述

武汉大学第五版分析化学下册复习题综述

《光谱分析法导论》复习题1.所谓“真空紫外区”,其波长范围是( C )A.200~400nmB.400~800nmC.10~200nmD.200~8002.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B )A.红外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分光光度法D.核磁共振波谱法3.已知光束的频率为105Hz ,该光束所属光区为( A )A.紫外光区B.微波区C.可见光区D.红外光区4.波长为0.01nm 的光子能量为( C )A.12.4eVB.124eVC.1.24×105eVD.0.124eV5.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为( D )A.12400~1.24×1013eVB.1.43×102~71eVC.6.2~3.1eVD.3.1~1.65eV6.带光谱是由于( B )A.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B.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C.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D.简单离子受激发射的结果7.基于电磁辐射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D )A.原子荧光光谱法B.分子荧光光谱法C.化学发光光谱法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C )A.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B.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D.辐射能使院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9. 若光栅宽度为50mm ,刻痕数为1200条·mm -1,此光栅的一级光谱理论分辨率应为 60000 。

10.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紫外光和可见光;原子核自旋跃迁激发能对应于射频辐射区。

11.欲在200~400nm 光区进行分析,可选用的棱镜摄谱仪是 ( C )A.玻璃棱镜B.萤石棱镜C.石英棱镜D.以上三种均可12.下述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 (B )A.原子发射光谱B.拉曼光谱C.原子吸收光谱D.X 荧光光谱法13.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包括: 光源 , 吸收池 , 单色器 、 检测器及记录系统。

分析化学(第五版)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第五版)复习提纲

小结: 小结:
一元酸
2
二元酸
[H+ ]2 [H + ] δH A = δ2 = + 2 δHA = δ1 = + [H ] + Ka1[H + ] + Ka1Ka2 [H ] + Ka
δA
Ka δHA = δ0 = + [H ] + Ka
Ka1[H + ] = δ1 = + 2 [H ] + Ka1[H + ] + Ka1Ka2 Ka1Ka2 [H+ ]2 + Ka1[H+ ] + Ka1Ka2
δ A = δ0 =
2
① δ与酸的总浓度无关,只与溶液的 有关; 与酸的总浓度无关,只与溶液的pH有关 有关; ② 一元酸 二元酸
δHA = δ1
δH A = δ2
2
δ A = δ0
δ右下角的数字代表型体中所含H+的数; 右下角的数字代表型体中所含 的数;
δHA = δ1
δ A = δ0
2
③ 酸为几元酸,分子上各项即为几项相乘的结果; 酸为几元酸,分子上各项即为几项相乘的结果; 的最高次幂即为几,分母为 的降幂排列。 ④ 酸为几元酸, [H+]的最高次幂即为几,分母为[H+]的降幂排列。 酸为几元酸, 的最高次幂即为几 的降幂排列
K2 = KNH+
4
NH3
[H ] =
+
K1 (K2 c + Kw) K1 + c KHAc (K c + Kw)
=
KHAc + c
NH + 4
6. 缓冲溶液 计算 缓冲溶液pH计算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01绪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01绪论

15:50:391仪器分析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Instrumental Analysis15:50:392参考书目[1] 刘志广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张寒琦等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 方惠群,于俊生,史坚编,《仪器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15:50:39315:50:394420 液相色谱法2课堂讨论419 气相色谱法418 色谱法导论415 伏安与极谱法授课内容学时数1 绪论42 光谱分析导论43 原子发射光谱法4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8 分子发光分析法49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13 电化学分析导论214 电位分析法4总计48第1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地位第二节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第三节分析仪器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第五节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Introduction15:50:395第一节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地位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酸碱、络合、氧化-还原、沉淀等)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

仪器分析:是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都有独立的方法原理及理论基础。

已成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源动力。

15:50:396仪器分析的特点仪器分析的主要优点如下:试样用量少,适于微量、超痕量组分的测定; 检测灵敏度高;分析迅速,适于批量试样的分析;可在试样原始状态下分析,可实现无损分析; 选择性好,适于复杂组分试样的分析;组合能力和适应性强,能实现在线(on-line)、活体(in-vivo)、原位(in-suit)分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易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15:50:397仪器分析的不足:相对误差较高(约3~ 5%),不适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的分析;化学分析作常量分析时的相对误差小(<0.3%)。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分析化学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分析化学导论)  【圣才出品】

第13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13-1 为什么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如何得到的?答:(1)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的原因为:在等温、等压条件下,Gibbs 自由能的减少等于对外所作的最大非膨胀功,由热力学公式可知:由于绝对零,()r T P G nEF ∆=-度T =0K 不可能达到,因此绝对电位无法测定。

(2)由于无法计算电极的绝对电位,因此我们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值,是以标准氢电位作为标准而得到的。

13-2 能否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求得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试举例说明。

答:(1)能。

由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可知,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能够求得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如求298K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设计如下电池22|()|()()|()|H OH Pt H p H a OH a H p Pt +-Θ+-ΘM M 负极反应:正极反应:-0.828V 电池反应13-3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区别?答: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如下:(1)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限制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差,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氧化还原反应的时间和反应程度;(2)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区域发生反应,能够迅速进行,通过分子、原子或离子间电子转移而完成反应过程。

13-4 充电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时间的关系有何特征?能否通过降低或消耗充电电流来发展灵敏的电分析方法。

答:(1)充电电流的形成:两电极表面双电层相当于一电容器,当体系受到电扰动时,双电层所负载的电荷电量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电流,这一部分电流称为充电电流。

(2)充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其中i c 为充电电流,C 为电极/溶液界/()t RC c E i e R-=面双电层电容,R 为线路电阻和电解池电阻的总和,E 为向体系施加的电位阶跃的值。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单色器的组成部分包括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出射狭缝。

(2)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①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②准直装置: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③色散装置: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④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⑤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答:(1)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相应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2)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4 简述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为:当光照射到光阴极时,光阴极向真空中激发出光电子。

这些光电子按聚焦极电场进入倍增系统,并通过进一步的二次发射得到倍增放大。

然后把放大后的电子用阳极收集作为信号输出。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X 射线的波数(cm -1);(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高效液相色谱法20.1复习笔记一、概论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特点(1)高效、高速、高灵敏度;(2)填料粒径和流动相性质影响色谱柱效;(3)缺少灵敏度高的通用型检测器;(4)污染环境,梯度洗脱操作复杂。

2.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他色谱法的比较(1)操作条件①流动相对分离选择性的影响a.高效液相色谱与经典柱色谱分离在室温、液相中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在高温、气相中进行。

b.液相色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类型和组成提高分离选择性;气相色谱是改变固定相来提高分离选择性。

②柱外效应液体色谱中降低柱外效应比气相色谱更重要。

③操作压力高效液相色谱在高压下操作;经典柱色谱在常压或低压下操作;气相色谱也属低压。

(2)适用范围①研究对象a.气相色谱法:只限于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合物;b.高效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活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离子型化合物。

②应用领域a.气相色谱法可用于石油加工过程、气体分析;b.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生物和医药学领域;c.经典液相色谱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类和正反相色谱体系(1)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包括:①吸附色谱;②分配色谱;③离子交换色谱;④体积排阻色谱。

(2)正反相色谱体系①分类依据固定相和液体流动相相对极性的差别。

②主要区别正相色谱:固定相为强极性,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

极性最小的组分最先洗出,流动相极性增加,溶质洗出时间减少。

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相对极性。

极性最强的组分首先洗出,流动相极性增加,溶质洗出时间增加。

③正反相色谱概念的意义预测溶质洗出顺序、评价色谱固定相性能、分离方法选择和分离操作条件优化。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1.流动相储器和溶剂处理系统(1)溶剂脱气的两种方法包括:①搅拌下真空或超声波脱气;②通入氦或氮等惰性气体带出溶解在溶剂中空气。

(2)分离方式①等度淋洗使用单一恒定组成的溶剂为流动相。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  【圣才出品】

第8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8-1 解释下列名词:(1)单重态;(2)三重态;(3)系间窜越;(4)振动弛豫;(5)荧光猝灭;(6)荧光量子产率;(7)重原子效应。

答:(1)单重态是指分子中的全部电子都自旋配对的分子能态,用符号S 表示,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

(2)三重态是指分子中存在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的分子能态,用符号T 表示,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

(3)系间窜越是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迁的过程。

(4)振动弛豫是指分子将多余的振动能量传递给介质而衰变到同一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5)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间发生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化学或物理过程。

(6)荧光量子产率是指荧光物质吸光后发射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

(7)重原子效应是指磷光测定体系中存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时,重原子的高核电荷引起或增强了溶质分子自旋轨道的耦合作用,从而增大了,体系间的窜11S T →01S T →跃概率,有利于磷光的产生的现象。

8-2 说明磷光与荧光在发射特性上的差别及其原因。

答:磷光与荧光在发射特性上的差别及其原因如下:(1)磷光是来自最低激发三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速率常数小,激发态的寿命相对较长。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通过系间窜越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转至最低振动能级进而发射磷光,系间窜跃是自旋禁阻的,因此过程速率常数小。

(2)荧光是来自最低激发单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速率常数大,激发态的寿命短。

8-3 简要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答: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为:荧光的产生是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而与荧光分子被激发至哪一能级无关。

8-4 与分光光度法比较,荧光分析法有哪些优点?原因何在?答:(1)荧光分析法的优点相对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2)原因①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提高激发光强度可以使荧光强度增大,而分光光度法检测的是吸光度,增大入射光强度,透过光信号与入射光信号同比例增大,吸光度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提高灵敏度;②荧光的测量是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的,消除了杂散光和透射光对荧光测量的影响。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析仪器测量电路、信号处理及计算机应用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析仪器测量电路、信号处理及计算机应用基

9 / 22
wwBiblioteka
集成运算放大器大都采用圆形管壳封装结构。 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检测方法 a.“零位”法; b.“正位”法; c.“负位”法。
三、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1)硬件系统 ①主机 a.CPU 第一,控制单元; 第二,算术逻辑单元; 第三,存储器。 b.系统总线 第一,控制总线 控制总线是各种控制信号传递的专门通道。 第二,地址总线 地址总线是外围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间传送地址信息的通道。 第三,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是外围设备和总线主控设备间数据传送的通道。 ②外围设备
8 / 22
圣才电子书

a.USB 系统的组成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一,USB 主机;
第二,USB 集线器;
第三,USB 功能设备。
b.USB 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
第一,控制传输;
第二,等时传输;
第三,批量传输;
第四,中断传输。
其中,控制传输采用消息管道机制,支持双向传输;后三种采用流管道机制,支持单向
7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计算机的接口是指是 CPU 与外围设备连接的部件,作为 CPU 与外围设备信息交换的中 转站。图 26-1-8 即为计算机与分析仪器接口示意图。
图 26-1-8 计算机与分析仪器接口示意图
(2)几种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接口 ①数模/模数转换 a.模数转换 模数(A/D)转换是指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一般从分析仪器到计算机的通讯是 通过模数转换转换完成。 第一,计数式 计数式转换需要计数器、比较器和内部数模转换器共同完成。 第二,逐次逼近式 第三,双积分式 第四,并行式 b.数模(D/A)转换 数模转换是指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一般从计算机到分析仪器的通讯是通过数模 转换完成。 ②USB 接口

(完整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完整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3-1 光谱定性分析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答:光谱定性分析时使用哈特曼光阑的原因是:在摄谱过程中感光板移动会引起机械误差,致使摄取的光谱与试样光谱的波长位置不一致,使用哈特曼光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3-2 说明缓冲剂和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答:(1)缓冲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控制蒸发、激发温度的恒定和等离子区的电子浓度,有利于易挥发、易激发元素的分析,并可抑制复杂谱线的出现,减少光谱干扰,还可稀释试样。

(2)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可以抑制基体的挥发,降低背景,改进检测限。

3-3 采用404.720nm作分析线时,受Fe 404.582 nm和弱氰带的干扰,可用何种物质消除此干扰?答:(1)Fe 404.582nm谱线的干扰属于线光谱干扰,可采用减少单色器出口狭缝宽度的方法消除。

(2)弱氰带的干扰属于背景干扰,可以采用背景扣除如背景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消除,因此可以使用非石墨电极或通过加入易挥发的光谱缓冲剂如NaCl,增加待测物的挥发性,并帮助氰气尽快离开光源,消除其干扰。

3-4 对一个试样量很少的试样,而又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2)原子吸收光谱法;(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

答:应选用方法(3)。

对于试样量很少,且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的样品,只能选择灵敏度高、耗样量少、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上述方法分析如下:(1)对于(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因为测定速度慢,所以耗样量大,不合适。

(2)对于(2)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且耗样量大。

(3)对于(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具有耗样量少或分析速度快和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优点,所以(3)和(4)都适用。

但是由于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受光路通道的限制,得到的光谱数目少,所以一般只用于固定元素的多元素测定。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复习笔记一、概述1.光分析法的基础(1)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光辐射;(2)光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发生某种变化。

2.光分析法的三个主要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3)产生被检测的信号。

二、电磁辐射的性质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的现实表现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

(2)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c(c等于2.998×108m/s),即=c波长的单位常用纳米(nm)或微米(μm)表示;频率常用单位赫兹(Hz)表示;波长的倒数σ称为波数,常用单位cm-1。

2.电磁辐射的微粒性(1)电磁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Eνσ=h=hc hc(2)电磁辐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νλp=h=h(3)电磁辐射的微粒性的现实表现包括:①光的吸收、发射;②光电效应。

3.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吸收当电磁波作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时,若电磁波的能量正好等于物质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电磁辐射就可能被物质所吸收,此时电磁辐射能被转移到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上,原子或分子从较低能态吸收电磁辐射而被激发到较高能态或激发态。

(2)发射当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处于较高能态时,可以以光子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而回到较低能态,同时产生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发射跃迁。

(3)散射当按一定方向传播的光子与其他粒子碰撞时,会改变其传播方向,而且方向的改变在宏观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4)折射和反射当光作用于两种物质的界面时,将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①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速率不同而引起的。

②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5)干涉和衍射①当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相位相等或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圣才出品】
3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N 5.54( tR )2 2t1 2
式中 tR 为流出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时间,即保留时间;2t1 2 为以时间为单位的色谱峰半高宽
度。
③单位塔板的高度 H
H Ld N
④CE 分离的柱效表达式
N Ld H (ep eo )VLd (2DL1)
上式中 D 为扩散系数,试样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扩散系数越小,柱效越高。
(2)分离度
分离度是衡量分离程度的指标,定义
R (2 tR2 +tR1) W1 W2
式中下标 l 和 2 分别代表相邻两个溶质,tR 为迁移时间,W 为以时间表示1.仪器基本结构 包括:(1)高压电源;(2)毛细管;(3)检测器;(4)电极;(5)缓冲液瓶;(6)恒 温系统;(7)记录仪。 2.进样系统 (1)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方式 将毛细管的一端从缓冲液移出,放入试样瓶中,使毛细管直接与试样接触,然后由重力、 电场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试样流入管中。
二、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 1.双电层和 Zeta 电势 (1)双电层
1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双电层是指两相之间的分离表面,形成相对固定和游离的、与表面电荷异号的两部分或
双离子层。其中第一层为 Stern(斯特恩)层或紧密层,第二层为扩散层。
韧性。
(2)温控方式
包括:①风冷;②液冷。
(3)毛细管内壁涂层形成方法
①物理吸附。涂层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涂渍方法简单,制作容易。
②化学键合。键合涂层稳定性较好。
5.检测系统
5 / 14
圣才电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

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2-10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而不同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大,因此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的波长差异较大,能够被仪器分辨,所以显现线光谱;分子光谱的产生既包括分子中价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也包括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小,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的波长非常接近,不能被仪器所分辨,所以显现为带光谱。

第3章原子发射光谱法3-2缓冲剂的作用是抵偿样品组成变化的影响,即消除第三元素的影响,控制和稳定弧温;挥发剂的作用是增加样品中难挥发性化合物的挥发能力3-3Fe404.582nm谱线对404.720nm分析线的干扰为线光谱的干扰,因此主要采用减少单色器出口狭缝宽度的方法消除弱氰带的干扰属于背景干扰,可以采用背景扣除包括背景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消除。

此外,因为弱氰带的干扰来源空气中的N2和电极挥发的C形成的稳定的CN分子的辐射,因此可以使用非石墨电极或通过加入易挥发的光谱缓冲剂如NaCl,增加待测物的挥发性,并帮助氰气尽快离开光源,消除其干扰。

3-4因为试样量很少,且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因此只能选择灵敏度高、耗样量少、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于(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因为测定速度慢,所以耗样量大,不合适。

对于(2)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且耗样量大。

对于(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具有耗样量少或分析速度快和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优点。

所以(3)和(4)都基本可以。

但是由于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受光路通道的限制,得到的光谱数目少,所以一般只用于固定元素的多元素测定。

因此最佳方法是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

3-6(注意内标与内标法的概念区别)解:在进行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在待样品中加入或基体中大量存在的含量基本固定的组分称为内标。

在分析时,以待测物的信号与内标物的信号比与待测物的浓度或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采用内标法定量的目的是消除试样的组成、形态及测量条件如光源的变化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3-8因为试样只能被载气带入ICP光源中,而不能直接引入ICP光源中,所以固体试样和液体试样都在引入ICP光源前必须转化为气态或气溶胶状态。

因此试样引入ICP光源的主要方式有:雾化进样(包括气动雾化和超声雾化进样)、电热蒸发进样、激光或电弧和火花熔融进样,对于特定元素还可以采用氢化物发生法进样。

其中,以气动雾化方式最为常用。

3-10原因包括(1)样品在ICP光源中的原子化与激发是在惰性气体Ar的氛围进行的,因此不容易氧化电离;(2)样品的原子化与激发过程是在ICP焰炬的中心进行的,温度很高,且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少,因此不容易氧化电离;(3)ICP焰炬中存在大量的电子,抑制了待测元素的电离补充题:1、下列那种跃迁不能产生,为什么?31S0—31P1;31S0—31D2;33P2—33D3;43S1—43P1;解:对于光谱项符号为n2S+1LJ的能级间的跃迁,需遵从电子跃迁选律,即:∆n=包括0的一切整数;∆L=±1;∆J=0,±1(但J=0时,∆J=0的跃迁也是禁阻的);∆S=0对于题中给定的四种跃迁类型,只有(2)31S0—31D2的跃迁不满足选律,因为:∆L=2≠±1;∆J=2≠0或±1所以31S0—31D2之间的跃迁难以发生。

2、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那种光源?(1)矿石中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2)合金中的铜测定(Cu的含量在x%数量级)(3)钢中锰的测定(含量0.0x%∼0.x%数量级之间)(4)污水中的Cr、Mn、Cu、Fe、V、Ti等的测定(含量在10-6∼x%之间)光源,优选低压直流电弧。

对于(2)合金中的铜(质量分数:~x%);由于样品熔点低,且含量高,不能选自吸程度大和蒸发温度高的光源。

所以选择高压火花。

对于(3)钢中的锰(质量分数:0.0x%~0.x%):由于样品熔点低,且含量不高,目的是定量分析,因此优选低压交流电弧。

对于(4)污水中的Cr、Mn、Cu、Fe、V、Ti等(质量分数:10-6~x%):由于样品为液体,同时含量范围大宽,需要灵敏度高、没有自吸、同时最好能直接分析液体样品的光源。

所以优选ICP光源。

第四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部分习题答案4-1因为原子处于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数目满足波尔兹曼分布定律,即对于两条干扰谱线251.43nm及251.92nm,其中波长为251.43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251.61nm 之间相隔更近。

因此如果单色器能够将251.43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分开,则肯定能够将251.92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分开。

由于分开251.43nm的谱线与测量谱线,需要的单色器通带W=251.61-251.43=0.18(nm),所以,单色器的狭缝最大只能为:因此要消除这些谱线的干扰必须调节单色器狭缝的宽度小于0.1125mm。

4-6见书p99 4-8 火焰原子化法的原理是:利用火焰提供能量使待测样品干燥、蒸发、解离与原子化;其特点是: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分析成本低,稳定性和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已经成为完善和定型的方法,广泛用于常规分析中,但灵敏度低,背景干扰大,不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

注意事项:注意通入助燃气、燃气和点火以及实验完后关闭火焰的操作顺序;注意吸喷速度和火焰的燃烧速度,避免燃烧器缝口堵塞引起爆炸,预防燃气泄露和回火现象;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预混合室中的防爆膜。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原理是:在石墨管中,利用电能使待测样品干燥、蒸发、解离与原子化;其特点是:原子化效率高,温度高且升温速度快,绝对灵敏度高,试样耗样量少,适用面广,但背景干扰大,分析成本高。

注意事项:外保护气和循环冷却水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停止,升温速度和各阶段的温度要选择合适;测量结束后必须除残。

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的主要原因有(1)石墨炉原子化法采用直接法进样,火焰原子化法采用雾化进样。

同时,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温度高,原子化过程在惰性气氛中且有还原性C存在下进行,有利于原子化。

因此,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高,可达90%以上,而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0%左右;(2)气态原子在石墨管中光吸收区中的停留时间长(约是火焰原子化的103倍)。

所以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更灵敏。

(3)火焰的燃气与助燃气对进入火焰的样品有稀释作用,石墨管中不存在对样品的稀释作用;(4)火焰伴随着火焰反应包括火焰自身的吸收与发射等,背景干扰比石墨炉原子化法大。

4-9书p110-1144-13(1)用水将试样稀释是为了降低样品粘度,减少基体效应;加钠盐是未了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减少电离干扰,同时也可以使样品中Na+的含量保持基本一致。

为了使标准溶液与样品的基体基本匹配,在配制标准溶液时应该加入相同量的钠盐。

(2)解题思路:题目中给出了待测元素的分析线,在196.0nm处,因此要考虑的是火焰在这个波长下的吸收情况。

由书p104图4-9可见,在196nm附近,氢气-空气火焰的透过率(T)最高,即该火焰对此波长的吸收最小。

因此,硒在196nm处测量时应该选择氢气-空气火焰。

(3)因为锆的氧化物属于难以解离的一类,锆也是比较难以原子化的元素,所以最好选用还原性较强的高温火焰,如乙炔-氧化亚氮富燃火焰。

4-14属于标准加入法的直接比较法定量因为在消除空白值后,A=Kc4-15属于标准加入法的外推法。

解法一:采用作图法,以标准溶液的加入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外推至与横坐标相交处,得到10mL未知物相当于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再求算溶液中未知物的浓度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主要有σ→σ*、n→σ*、π→π*、n→π*能够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应出来的有:n→σ*、π→π*、n→π*9-5方法一:由于π→π*跃迁及n→π*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差异很大。

前者的摩尔吸光系数往往大于103,后者的摩尔吸光系数往往小于1000,故可用摩尔吸收系数的不同加以区别;方法二:由于π→π*跃迁及n→π*跃迁的吸收波长随着溶剂极性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