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5篇
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一)“你向信息”——沟通的杀手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倒都是在说这孩子“你怎么样,你怎么样……”难怪孩子不高兴。
像这样的话都是把焦点至于孩子而不涉及到自己的教育,可以称之为“你向信息”。
“你向信息”往往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不留余地得说出对别人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
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久而久之,胆大的孩子会产生抗拒、逆反心理,胆小的孩子会更加畏缩。
下面是一组“你向信息”的沟通语言。
1.沟通的本意是“提醒”,“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批评”:“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2.沟通的本意是“指导”,“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命令”:“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做功课!”3.沟通的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恐吓”:“如果你不准时教作业,就叫你的家长来见我!”4.沟通的本意是“鼓励学生”,“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怀疑”:“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
”5.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学生反省”,“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质问”:“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6.沟通的本意是“交流”,“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是“奚落”:“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向信息——一种不接受的语言你向信息表达出的是对有问题的人的一种“必须”改变、“最好得”改变、“应该”改变等信息。
这样得语言和容易变得蛮横、命令或威胁。
这种语言对改善与促进双方得人际关系没有任何帮助,属于无效沟通-(二)师生关系中常见得沟通障碍1命令、控制和指挥如:“你上课时为什么大声讲话?给我闭嘴!”“不许你再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抓好!”这种信息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他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而是必须要服从老师的感受和需要。
2警告、威胁“如果你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对你采取一系列措施了!”“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爸爸,叫你爸爸来见我!”这类信息往往突出了不服从的效果:“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3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如:“你将会……”“你应该……”“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就会……”“你必须……”这类训诫的信息预先设立了立场,在向学生表达老师不信任对方的判断,老师在运用权威,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容易使学生产生防卫心理、抗拒心理。
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根源与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根源与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使教学大纲更加充分地实施。
然而,在实施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它们的根源和策略有待于探究。
首先,存在一种误解,即只有通过“死记硬背”形式的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这一误区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偏见。
由于学校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讲义教学,学生们普遍拥有过度重视“死记硬背”形式学习的习惯,而忽视师生互动的意义。
其次,有一种普遍认知,即教师应该发挥领头作用,而学生以“被动”为主。
这一误区源于缺乏有效沟通和调整。
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反馈,而把互动定义为老师引导学生的过程,学生们往往因感受压迫而觉得被动的局面无法逃脱。
最后,有一种认识,即课堂互动是简单的讨论,而绝不是学习。
事实上,从特定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获取有关技能的信息,而这些技能是他们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学生可能不能发挥其最佳状态,从而误解课堂互动对学习没有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超越存在的误区,校方需要实施系统的改革,既要改善学校的授课模式,又能支持师生的有效沟通和反馈。
同时,教师也应该主动倾听学生的反馈,帮助他们发挥其最大的潜力,改变学生对课堂互动的偏见。
否则,学校将无法充分实现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教育过程中师生交往的误区及应然选择
教育过程中师生交往的误区及应然选择【摘要】现代教育论认为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面临师生交往中的异化与误区,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教育过程师生交往误区应然选择师生交往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重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广大教师把师生交往作为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合作、互动探究的教学策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现代教学理念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
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师生交往的误区举要师生的交往是主体与主体的交往,是“我”与“你”的精神相遇。
而师生交往的异化。
从根本上说就是主体―主体关系的异化,“我―你”关系的异化,把“主―主”关系异化为“主―客”关系,即交往的一方主体视交往的另一方为自身利用的手段工具。
当然,任何一种交往,一方在一定意义上都为另一方所“利用”,在某些方面被用作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方面在我们的交往关系中不应同时也成为目的。
“当我的所有人际交往对我来说都成为同手段的交往,在这种程度上日常生活就走向异化,即是说,当在最重要的交往形式中,我同他人关系并非如同一个自在的目的的关系时,日常生活就异化了。
”用“主体―主体”的关系降为“主体―客体”的关系这一交往异化的机制观照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其异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交往的主体客体化。
交往的主体客体化是指交往的一方不把另一方看作与自己相同的平等、自由、自主的主体,视作实现“以我为中心”的目的、需要之手段。
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在传统教育中是教师中心论,教师主宰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学生成为被控制的对象,教育是强制性的、灌输性的,以期达到对学生“塑造”之目的。
谈谈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几种误区
谈谈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几种误区教师日常面对的是学生,学生和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要多的多,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影响巨大,怎样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教师认为:自古“师道尊严”,教师的尊严不容冒犯,自己说的话就是权威,学生绝对不能不从。
我们戏称这种类型是“教官型”;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太小,什么事都不会做,凡事还是教师”亲力亲为”才好,交给学生自己做,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我们把这种类型称为“保姆型”;也有的教师认为,要想让学生认可自己,只有和学生打成一一片,好有利于工作的展开,我把这种类型称为“闺蜜型”。
我认为上述几种类型的教师虽然有些许可取之处,但缺陷太多,弊端显露尤其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内容:一、教官型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师形象,他们对学生同样充满爱,但是非常严厉,奉行“严师出高徒”,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平时总是板着一副面孔,扮成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教官模样,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甚至配表情,喜怒不形与色,学生远远见到他们就像老鼠见到猫,早早的绕道而去;如果避之不及,迎头碰上,也吓的“两腿颤颤,几欲先走”。
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更是不允许有学生"捣乱”,他们往往一边讲课一边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学生,发现不专心听讲的,立即大声所责,要么让学生站着,要么直接就让他们离开教室。
过度的严厉让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 一节课精神都高度紧张,备受压抑。
这种苛责的做法缺乏温情,常常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隔断了师生之间正常交往的纽带,导致师生隔膜、对立、甚至相互讨厌。
时间长了,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教师也无法洞察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关系怎么能“教学相长”呢?二、保姆型有的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像保姆一样,事关心,事操心。
每逢周一早上升旗时,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把体育班长丢到一边,自点名,自去指挥学生排队,连站的位置都给固定好,生怕哪一点没想到学生就会摔倒一样。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与沟通
208辛勤园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与沟通姚学慧(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摘要: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师生的交流也不能再是简单粗暴,社会和家庭给予孩子更多的是保护,心里越来越脆弱,面对这样的情景,师生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与学生做到有效的沟通。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与心灵沟通的过程,我们如何利用彼此对教与学的反馈,来消除师生间的沟通鸿沟呢?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观点。
关键词: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一、学会笑对学生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发自内心并渗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
老师的一个微笑不仅仅是和你的学生打一个招呼这么简单,它传递着你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爱!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觉得没有距离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才能和老师走得更近。
自然就为老师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二、学会无声的沟通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是师生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
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三、学会聆听有句名言:“语言是全部思维和感知活动的认识方式,是构成思想的器官。
语言的运用有助于在交流者之间构成统一性、完整性,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少年儿童,接受资讯的渠道广、速度快,这令他们更渴望自由、平等、民主的沟通,也一定程度动摇了教师(成人)的权威地位。
倘若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聆听学生心灵的语言,和学生平等对话,就能翻译学生心灵编码,就能发挥教育语言内驱的和建构的功能与学生有效沟通。
总之,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一切良好的沟通都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爱,只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你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及对策(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实践中的常见误区1. 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策: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过度依赖教材的误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将教材内容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对策:丰富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案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学进度,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忽视情感教育的误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忽视评价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分数,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素质提升。
对策: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
教师存在与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师存在与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问题分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1.1 语言障碍有些教师对学生来说使用的语言过于复杂,难以理解。
尤其是在教学中使用专业术语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这导致学生不敢主动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 姿态问题一些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可能表现出不友好或严厉的姿态,使学生感到畏惧和不安。
这种姿态问题会导致学生不敢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
1.3 缺乏关注和倾听一些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和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和需求。
他们往往没有耐心听取学生的疑问和想法,这使得学生觉得自己的声音无法得到重视和回应。
2.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教师存在与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2.1 简化语言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可以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感到教师对其理解程度的关注。
2.2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形象和氛围的营造,以友善和亲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严厉和威胁的语言和姿态,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敢于发言和提出问题。
2.3 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讨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回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看法被重视和尊重。
2.4 拓宽沟通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沟通,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邮件、在线平台等,与学生进行沟通。
这些新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3. 结论教师存在与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整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几点误区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几点误区做班主任工作免不了要教育学生,但千万不要以为教育学生是件容易的事,否则你很可能掉进一些误区。
那么,班主任教育学生很容易走进那些误区呢?我粗略地归纳一下,大概有以几种:一、只看问题本身。
犯这种错误的往往是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的班主任,由于年轻,他们遇到学生犯错误便很容易冲动,由于冲动也就容易忽视对学生犯错原因的探究,所以一旦听说学生犯错误,往往不是先问问原因再说,而是常常先来一段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有时甚至还伴随一些体罚。
这么做只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使问题升级甚至激化,另一种是使学生表面屈服而心里不服。
但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不是真正的结果,都没有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问题依然是问题,甚至会发展成更大的问题。
这样的错误我也犯过:在刚接手班主任工作不久的一天,我发现一位平时有点调皮的同学在上课时睡觉,我就不由分说地走到该同学跟前给了这个同学几个耳光,并且罚这个同学站了整个一上午。
这个同学尽管很气愤但是没有跟我激烈的反抗。
但是第二天便回家了,而且不管父母怎么劝说都执意不上学了。
事后,从班里的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该同学那天上课之所以睡觉是因为生病了,而由于我冲动没问原因便打了他几耳光,使他感到很没面子,所以他才执意不想念了。
得知这些后,我很后悔,也试图把该同学劝回学校但都未能成功。
试想,如果我当时不那么冲动,而是俯下身来问一问原因,并适时的给这位同学一些关心,那将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这位同学肯定会很感动,即使生病我想他也不会睡觉了,说不定现在已是令人羡慕的大学生了。
但事实是这位同学没上完高中便辍学打工了,据说还走了一段弯路,而这一切只因一个只知道揪问题不知道问原因的班主任的一时冲动。
为了不让这样的错误重演,我想身为班主任的同仁们,都因该在学生犯错以后多去探究探究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再去采取对策,这将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我们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背着学生找家长。
犯这种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怕麻烦或是不太自信的班主任,当他们发现学生犯错误尤其是犯了较大的错误以后,常常不先去尝试单独解决问题,而是背着学生就把他们的家长找来,并且背着学生便将学生的一些情况反映给学生的家长,然后再来集体对付教育对象。
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误区及解决之道——主题班会教案
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误区及解决之道——主题班会教案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它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更能够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但是在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如果不加以解决和改善,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个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误区及解决之道作为主题班会教案,以期在班会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1.第一误区:老师口胡式讲解在日常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和效率,常常快速讲解,口胡式讲授,缺乏案例引导,也没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思考。
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感到力有不逮,存在提问困难、追问不清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难度。
解决方案:赋予学生主动权对于老师而言,讲授知识并不是单向传递,也应该赋予学生质疑、解释、交流的权利。
在开始新课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准备自己的疑问,或提前布置小组报告,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提问和辩论的机会。
同时,老师也应该不定期组织讨论和思辨课程,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理解和推动知识的应用。
2.第二误区:一刀切教学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老师很容易将问题归结于学生的个人问题,忽略了其它的潜在因素,从而导致问题不被有效解决,甚至产生难以弥补的误信。
解决方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个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有一定价值的学生,老师应该开展“引导操作”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动手并将其教育经验分享给他人。
此时老师可以像导师一样,给予学生有意义、深入的指导,推动学生的个人成长。
3.第三误区:语言文化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老师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族群,语言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沟通障碍。
例如某些地方的方言,用词习惯的不同,容易使当事人双方产生混淆和误解。
解决方案:增加文化交流面对语言文化差异,老师应该增强文化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立场和观点,鼓励学生请教和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互动。
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会有一些误区,这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误区一:只提问已知答案这是教师在提问时最常见的一个误区。
他们可能会提问一些过于简单或明显的问题,从而只得到肤浅的回答。
这样的提问无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知识拓展。
应对策略:教师在提问之前要仔细思考,确保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
可以提问一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这个角色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者“当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创造力。
误区二:提问没有不同层次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有时教师会在提问时忽略这一点,导致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或无法回答。
应对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简单、中等和困难的问题。
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中等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展开一些思考,困难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提问时,教师可以采用递进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误区三:提问过于频繁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会提问的频率过高,给学生造成压力和焦虑感。
学生可能会感到害怕回答问题,或者觉得自己无法跟上教师的提问速度。
应对策略: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节奏和平衡。
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自信地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误区四:只重视答案,忽略过程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结果,而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
他们可能只关心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而忽略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推理。
应对策略: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过程性思考,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误区与研究对策-精品文档
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误区与研究对策一、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传统与现代相遇、新生与陈旧交锋、先进与落后对垒、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他们的人生观也会在社会振荡中摇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充满矛盾的多元取向。
主要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角色既不同于专任教师,也不同于大学里的行政管理人员,是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的人,最易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父母"、"学习中的老师"、"感情上的知心"。
要实现这一切,除了辅导自身的专业知识过硬,最重要的是具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技能。
建立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机制是保证辅导员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的成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
无数的实践表明,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目的,取得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辅导员能把握住大学生们的时代脉搏,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对学生良好的愿望、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关怀,能在交流中展示,在沟通中实现,那么,辅导员就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误区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有些学校的学生与辅导员之比已达到300∶1,甚至500∶1。
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辅导员工作的强度增大,由于精力的分散,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对来说更少了,沟通和交流的难度和深度也不够。
1、在沟通方式的选择上,过分依赖现代通信手段,缺少与学生面对面沟通。
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发展,手机在高校大学生中普及,辅导员通过手机下达信息。
不论是通过班会或其他形式的集体活动跟学生见面交流,抑或单独的沟通交流都变的少了。
师生沟通的常见障碍
师生沟通的常见障碍第一篇:师生沟通的常见障碍一、师生沟通的常见障碍1、师生间沟通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师生年龄、拥有知识的广度深度、社会生活的经验、看待处理问题的视角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同样的一个问题师生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果教师一味地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师生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凸显。
例如: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诫和说教时,总是认为学生“应该”怎么样,“必须”怎么样;总爱命令、控制、指挥学生,不是对学生进行过度忠告或建议,就是对学生进行警告和威胁;等等。
这些都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自尊、自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引发师生冲突。
2、师生沟通中的地位不对称在中小学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同时为师生沟通过程中的主体。
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小学师生沟通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主体地位仍然被忽视,造成师生在沟通过程中的地位不对称,引发教师不平等地对待学生。
例如:有些教师不重视、不尊重学生的意见甚至人格,随意指责与批评学生;对学生进行中伤、揶揄,对学生的心灵施暴等等。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造成师生沟通阻碍重重,严重破坏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给学校乃至社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3、沟通方式的不对称有些教师只是简单的单向输送信息给学生,这样不但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沟通的畏惧心理,害怕与教师沟通,导致师生沟通受阻;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与教师沟通的习惯,有些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判断时,只是泛泛而谈,比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让我真失望”“你对待同学太没有礼貌”“你需要改正缺点”,等等,这种泛泛的一般性的简单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是无益,起着隔靴搔痒的效果;而学生在师生沟通中普遍存在不主动、不积极的心态,对教师的沟通采取应付、迎合、文饰的态度。
从而加剧了师生沟通的恶性发展。
4、沟通内容的不对称有些教师偏重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沟通,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题多为学习方面,教师很乐意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即使有时教师与学生进行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沟通,也还是为其与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沟通服务;相对而言,教师对学生生活、情感等其他方面的沟通有所忽略,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不清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不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之困境
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之困境一、前言二、老师在沟通上常犯的错误一、言语伤人,冷嘲热讽,且态度冷漠,缺乏温暖二、教师本身错误示范,或人格上有偏差(不信任,多疑,紧张或情绪化)只使用一个标准评断学生,例如以功课好坏论英雄吝於奖励和赞美权威角色作祟,无法以平行沟通方式对待学生未与学生充分沟通之前,老师便假设学生已明白,以致产生误会.让我们看看以下一些常见的例子:(一)「为什麼你从来不按时交功课」这是个夸张的指责,其中的错误在「从来不」,学生会生气你歪曲事实,他也有几次按时交功课的时候,而他第一个感觉是要维护自己,因此他可能认为你对他有偏见,而反抗或不愿意顺从.另外这也会引起不公平的感觉,甚至给对方不想改变的藉口:老师只记得坏的,不记得我的好,我努力也没有用.(二)「我已经说过好几十次了!」师长须时时提醒孩子各种生活中的规范,但「唠叨」与「时常提醒」最大的差别在於提醒必须保持友善的态度,口气没有不耐烦或生气,而唠叨通常在语气上就听得出来,让学生想违抗要求,影响到关系的和谐.(三)「你从来就没让我把话说完!」(四)「你怎麼可以那样讲」当说出这句话时,一方面你已经否定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建立「权威—服从」的关系,学生容易不服权威而心声怨怼甚或反抗.(五)「如果没什麼好称赞的,叫我如何称赞呢」只要学生一有了好的行为或有了进步就立即称赞他,没有一个孩子是每天都表现得很坏,此外也不是要他达到一个既定的标准才称赞。
有人担心孩子太早得到称赞,就此满足,不再努力做好,事实上接纳与称赞会使人更加努力。
三、老师如何改善自己的沟通技巧(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二)纾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学生们感到最痛苦的,莫过於被误解;最快乐的,莫过於被最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得偏低;一遇到困境,自我的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培养学生们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学生努力著手於善後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的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再即时伸出援手.(三)用诚心赞美鼓励(四)同理心当发现学生有困扰时,应用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学生著想,同理的意思是指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立场去体会学生感受与学生产生共呜,但不等於同意他,而是让对方知道你关心他,尊重他,那麼学生将很乐意向你倾诉自身问题.(五)专心倾听(1)减少用来解决问题的时间可以减少;(2)可获得更多的讯息;(3)建立成功师生关系进而成为优秀受欢迎的老师.(六)多摄取专业知识(七)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是看在眼里的.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了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因为这时期的他们是敏感且学习力甚高的,因此建立明确的教师形象,实有助於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以下还列举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大家可以在下次遇到状况时试用看看:四、结语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在教室里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让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舍不得放弃的权利.那麼教室里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
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及其反思
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及其反思
误区一:上课内容多而杂,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这种误区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一节课人工添加了太多的内容,有些甚至不重要,不相关,不重点,徒增负担,没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一误区,师生应该加强沟通,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知识,分析深层次问题,联系实际等,尽量挖掘学生的真实潜力。
误区二:课堂教学注重形式而非实质
这种误区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课堂形式,以追求长期,复杂的教育承诺,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质性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这一误区,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突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误区三:缺乏师生互动
这种误区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很少有及时有效的反馈。
这会影响教学质量,降低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误区,教师应该更加重视
与学生的沟通,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及时反馈学生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经验和教训4篇(一)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经验和教训第1篇(一)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和学生打交道,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能了解了学生个人的思想;了解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了解了整个班级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通过沟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了解到老师知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人格的高大。
因此,与学生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师生双方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感情共鸣,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所以班主任做好了沟通工作,就等于做好了班主任工作。
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事半功倍的班主任;是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
下面就班主任沟通的艺术,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沟通,要坚持日常化。
不要把班主任沟通当作负担,要把他当作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和学生谈心。
和学生谈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特别是当学生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班主任会觉得无比的快乐。
和学生谈心,就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就能了解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也就可以把工作做好。
谈心,既是了解学生的手段,也是教育过程的本身。
在谈心中不知不觉就把问题解决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班主任,要坚持天天和学生谈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谈心。
沟通的形式,不必拘泥。
和学生的语言交流,眼神交流,甚至一个转身,一个举手,一个投足都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
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切的举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我通常贯用的感情表达方式是摸摸孩子的头,帮他把衣服整理整理,偶尔看到女孩子头发不整齐,会帮助她梳梳头,询问家庭情况,有时候看似是表面漫无目的的聊天,其实事后仔细回味能发现很多问题的,也能了解到最真实的学生。
例如,通过谈心我知道了宇翔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常做晚班,晚上经常一个人在家,有时一个人在外游荡,很晚才回家,所以作业常没完成。
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及时联系家长,家长当即打电话把他外婆叫来照顾他。
师生沟通的误区
师生沟通的误区关键词:沟通误区原因人与人的沟通我们没有办法来考证它开始的具体年代,但是它确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向别人询问这是与人的沟通、与别人的谈天说地这也是与人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悉心教育这也同样是与别人的沟通。
如果不与别人进行沟通就如同将一个人放置于一座孤岛之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我们不难想象。
一个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方面他是一个生理化的过程,也就是他的身体在不断的长大,而他的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化的过程,他必须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如果一个不被社会所接受他也无疑是被放置于孤岛之上了。
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与人的沟通在学生身上的作用了吧!作为与学生相处时间比较长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了,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却存在这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一沟就通论。
我们可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孩子除了听老师的话再谁的话也不听,老师的话如同“圣旨”一样管用。
”是的,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学生在家难以管教,但是在学校他就变得规规矩矩的了。
一些老师便认为学生是一群毫无防御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群体,自己的话如同一颗颗的“魔弹”学生应该百分之百执行。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老师的话到学生这里它有一个被选择的过程,因为学生是有情感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判断的标准,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的思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的新生儿六个月大时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所以老师的话会被学生选择听取、选择理解、选择理解、选择执行。
如果学生真的对老师的话百分之百的执行,那么他只能算是一台机器了,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一些学生对某个老师的话比较爱听有两个原因;其一:趋于外部原因,也就是他怕这个老师。
其二:他比较相信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在他心里有这极高的地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尊其师,信其道”。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阅历也逐渐的增多,对于老师的话的理解加入的自己的想想也就越来越多,这正如我们所说的低年级的学生好管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难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5篇
Misunderstanding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 dents
演讲人:JinTai College
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5篇
前言: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本文档根据题材主题演讲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三、给予泛泛之词
2、篇章2: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四、经常性“说教”
3、篇章3: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六、使用命令语言
4、篇章4: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九、随意批评学生
5、篇章5: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十、使用警告语言
篇章1: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三、给予泛泛之词
当我们做出对另一个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时,如果这种评价是粗浅之辞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让我真失望”、“你对待同学太没有礼貌”、“你需要改正缺点”等,这种一般性的泛泛而论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无益的。
当我们要去安慰一个痛苦中的人时,泛泛之辞同样起着隔靴搔痒的
效果如、“不要难过!”“不要着急”等,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安慰。
篇章2: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四、经常性“说教”【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如果教师经常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认为教师在运用他的权威,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防卫心理,对教师反感,造成沟通障碍。
这种沟通模式表现为、“你将会……”、“你必须……”、“你应该……”、“如果听我的,你就会……”等。
这样否认学生,等于告诉学生教师不信任你,你应该接受教师的意见。
这类“应该”、“必须”对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地维护自己的立场,拒绝教师的教育。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误区五、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
这种信息的表达,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权威,导致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防卫心理。
教师运用这些沟通模式时,常会使用这些短语、“你将会……”“你应该……”“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就会……”“你必须……”等。
这类训诫的信息在向学
生表达老师不信任对方的判断,并认为对方应该最好接受别人所认为对的判断。
对于年级越高的学生而言,“应该”和“必须”的信息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并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地维护自己的立场。
篇章3: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六、使用命令语言【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师与学生交流中使用命令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理解、在教师看来“我”的问题并不重要,教师并不关心“我”的感受,“我”必须顺从教师的感受与需要。
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排斥心理,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对教师的教育不予接受。
如、学生想对上课讲话的事做解释,教师却说、“你给我闭嘴。
”不留余地下命令,不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只是单方面的发出信息。
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等敌对情绪,发生顶撞、抗拒的现象,甚至大发脾气,闹得不可收拾。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误区七、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师生在沟通中,教师认为学生的想法不合理、效果差,认为自己的观点更合理,于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这是一种更微妙的命令,它可以更巧妙地隐藏在貌似有礼貌的、富
于逻辑的陈述中。
教师一定要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教师不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谈话显得非常简洁。
如、“昨天晚上你有没有按我的方法去做作
业。
”“我的方法比你的合理,按我的做。
”这种交流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教师产生防卫和抵触心理,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误区八、教师不愿倾听学生的意见
这种沟通方式是不管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与学
生的对话中,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而不是先听学生说上面,只是在单项输送信息给学生,如、“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
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等等。
其实,学生有时考试失误未必是因
为粗心,也许是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也许是情绪原因,也许是对考试的重视度不够等。
老师找学生来谈话,目的是帮助他找到失误的原因,但老师单方面的只说自己的意见,没有聆听学生的想法,也就导致谈话无效。
篇章4: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九、随意批评学生【按住Ctrl键点
此返回目录】
随意指责学生是教师常犯的一个沟通错误。
很多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但是过多随意的指责批评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大多是汇集父母、教师以及生活上具有影响力的人对他们的评价所形成的。
教师轻易的指责批评较其他信息更令学生感到自卑、不安和愚笨。
学生的反应往往是、“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学校中最常得不到学生尊重的老师是经常对学生施以否定评价的老师。
面对这样信息的时候,学生会出于自尊心维护自己的形象,也会因为这种批评导致学生以后在老师面前掩饰自己的感情,不愿将内心世界向老师打开。
篇章5:教师与学生沟通误区十、使用警告语言【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教师多次与他交谈过,收效甚微。
见到他今天又迟到了,教师很生气地说、“明天再迟到的话,你给我站到办公室去。
”学生见到教师这样,可能感到恐惧和屈从,但心里并不一定会服气。
又如教师说、“如果你再不改的话,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让他来见我。
”如此等等。
这样,受到警告与威胁的学生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敌意,从而拒绝教师的教育。
有时甚至做出教师不希望看到的反应、“好啊,你叫家长去吧,我就这个样。
”在教师的态度不被接纳的情况
下,学生的态度也是完全消极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这样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