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最新PPT

合集下载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语文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语文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 【翻译】
唐•李白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谁家玉笛暗飞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人论世
➢ 李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
➢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诗词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一、品读诗歌

二、知人论世

三、写作背景
四、赏析诗句
五、课后任务
品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品读诗歌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 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 ‘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析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 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之切。
课后任务
合作讨论:

课外翻阅资料,寻找李白的一篇诗词,

下节课每个小组上台带领大家欣赏。
曰 :



自主完成:

朗读并流利地背诵《望天门山》,把
已 。
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谢谢!下次再见!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PPT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PPT

铁杆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 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 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 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 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 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 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 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 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 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
中心思想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 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 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 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赋李花
小李白七岁那年的春季,李父写下了一首只有开头两句的赞美春日的七言绝句体裁诗,随 后就让自己妻儿一人一句补全该诗。话音未落,李母不假思索说道:“火烧杏林红霞落。”
小李白若有所思,静静地等母亲说完之后,脱口 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这句一语惊人,李 父赞道:“吾儿有诗才,甚好。”同时,心中默 念此诗暗暗欢喜:“吾家木子本姓李,一树李花 白如雪”。于是,李父最终拍板决定给儿子取名 叫做李白。
诗句赏析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 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 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诗句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 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 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 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 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 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 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 笛声来自哪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PPT课件

•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 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 答:①用典故。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 赠,表依依不舍之意。②据说“柳” 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③《折柳》既实指曲名,这支汉乐府 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 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 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4、古果。
•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 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 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 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 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 衬诗人内心闻笛后思乡的孤寂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译文: •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写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 吹奏《折杨柳》曲调,于是引发了思念家 乡和亲人的感情。
•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 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 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 与“暗”照应。
•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 “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 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 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 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 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 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 密合无间。

春夜洛城闻笛PPT3 人教版 (共16张PPT)

春夜洛城闻笛PPT3 人教版 (共16张PPT)
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 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遥远的边地,芦管声凄厉悲凉,响彻在月 色如霜的夜晚,这怎能不引起了征人遥望 故乡的动作呢?望乡中蕴含着远眺故乡的 动作,而那遥望家乡的目光中又饱含多少 乡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句中说何人不起,好象是说别人,说 大家,但第一个被这悠悠折柳曲勾起 愁思乡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么? • 推己及人,不见“我”却又更见“我”
• 何人不:双重否定,强调游子们一听 见这饱含愁绪的折柳曲就产生了乡愁。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 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 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 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 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古诗中的笛声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在浓霜漫地的夜晚,随着悠悠的羌笛之声, “将军”(指作者)和“征夫”陷入了深 沉的悲慨之中,久久未能入眠,流下忧国 思乡的热泪。
• 炼字:如果换成——撒、混、揉、飘呢? • “散”写出了笛声融在春风中,遍布了 洛城,无处不在,无处不闻,是夸张手 法。妙在一种均匀、遍布、轻柔的美感。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
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 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 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 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 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 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 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 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春夜洛城闻笛》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故园:指故乡,家乡。
朗读指导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整体感知
《春夜洛城闻笛》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 诗人听到《折杨柳》后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思念 家乡的思想感情。
品味赏析
1.《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念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请简析这一句。
本诗抒发了思想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2.《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夸张。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玉笛之声的悠远绵长, 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思想之情的深远。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作பைடு நூலகம்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望庐山 瀑布》《行路难》《将进酒》 等。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 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因偶然听到 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检查预习
重点词语解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 析《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暗” 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 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感谢您的聆听

2024版《春夜洛城闻笛》课件

2024版《春夜洛城闻笛》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音乐元素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地域文化对《春夜洛城闻笛》影响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音乐与诗歌交融•现代演绎与传承发展策略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唐代洛阳城文化风貌洛阳城在唐代的地位洛阳城的文化特色唐代音乐文化在洛阳的传播李白的创作背景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广交朋友,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春夜洛城闻笛》是他在洛阳城听到笛声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人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春夜洛城闻笛》创作时间与地点创作时间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的春天。

创作地点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城,即今河南省洛阳市。

创作契机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春夜,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遂写下此诗。

诗歌在文学史上地位及影响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歌的影响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诵及录音欣赏010204逐句解读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解读笛声悠扬的意境和诗人的惊喜之情。

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分析春风与笛声的交融,展现洛城的繁华景象。

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探讨“折柳”的寓意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体会诗人对故园的深切眷恋和感慨。

03解析“玉笛”、“暗飞声”、“春风”、“洛城”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阐释“折柳”的典故出处,以及与送别、思念故乡相关的文化内涵。

讲解“故园情”所蕴含的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

关键词语、典故出处及含义阐释整体艺术特色和价值评价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句式特点,感受其优美的音乐性。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情感和语言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评价《春夜洛城闻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课件
声时的震撼和感动。
隐喻
诗中的“闻笛”不仅是听到笛声 ,还隐喻着诗人的思乡之情。通 过闻笛这一动作,表达出诗人对
故乡的深深思念。
用典
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故园 今夜月,千里共婵娟”,借用古 人对明月的赞美,来强化诗人的
思乡之情。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分析
押韵
诗歌采用严格的押韵方式,每句 的末字都与相邻句子的末字押韵 ,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顺口,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李白相关的其他诗歌及评析
自主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将 进酒》、《庐山谣》等,拓宽学生的诗歌阅 读视野。
深入评析
建议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所学课 程知识,对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思 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可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促进学习交流。
富有节奏感。
平仄
诗中平仄相间,构成了优美的韵律 。平仄的交错使用,使得诗歌在朗 读时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明快,每句诗的字数相 等,构成了均匀的节奏感。这种节 奏感使得诗歌更加易于传唱和记忆 。
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豪放洒脱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不拘一格。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怀古之幽思
解读诗歌里对古代文明的 怀念,以及对盛世不再的 感慨。
艺术手法
分析诗歌中采用的艺术手 法,如象征、隐喻等,以 展现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
02
诗歌内容与赏析
诗歌原文呈现
```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诗歌逐句解读
“谁家玉笛暗飞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优质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优质ppt课件
春夜洛 城闻笛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
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
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
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30卷。
创 作 背 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
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时,偶然听
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③情。
课下注解:①笛子的美称。②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之情。③故乡,家乡。
译 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 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 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思 维 导 图
春夜洛 城闻笛
笛声响起,飘满洛阳 曲中“折柳”,引发乡愁
思乡之情


赏 析
题解:《春夜洛城闻笛》
本诗题作“春夜洛城闻笛”,表明诗人因闻笛声而感 发。“春夜”点明写作的季节和具体时间;“洛城”表明 诗人是客居异乡。


赏 析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炼字:“暗”字表明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 听,却不曾想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 ·修辞:夸张。极写笛声传播范围之广,突出笛声的 动人、夜的安静。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PPT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词PPT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基本内容
诗词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基本内容
字词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汇报人: 汇报时间:
作者简介
凄凉暮年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乾元二年(759年) 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作《早发 白帝城》。到了江夏,由于老友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 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三年,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 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 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 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 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年), 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 传遍洛阳全城。 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 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基本内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 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 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闻笛声有感而写下 此诗。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 课件(共23张PPT).ppt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 课件(共23张PPT).ppt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隐约的笛声?融 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这样的夜晚听 到《折杨柳》的笛子曲,谁又能不生出 怀恋故乡的感情呢?
品一品
时间:春夜 地点:洛城 事件:闻笛
品一品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 暗:是隐秘的意思,指从暗处传来的声音,这里与谁家连用,包 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
想一想
你知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的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写笛声的呢?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某一动作、某一特征、某
一细微局部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 推进情节发展、再现事物特征、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想一想
细节描写的要求:
(1)细节描写要抓生活 (2)细节描写要选小处 (3)细节描写要炼动词 (4)细节描写要用修辞
飞:是漂浮游动的的意思,暗飞连用,就写出了声音缥缈、时断时 续的特点。 ② 以声衬静的手法。作者以笛声的缥缈、隐约烘托出夜晚的静谧。
品一品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① 散,是分散的意思,笛声被春风吹散在洛阳城的各个角落,写出 了笛声的轻盈的特点。 ②夸张,强调笛声的辽阔、清远。引发了读者的我们的想象。
品一品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为了与另
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区别,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
”。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何此散谁 春
人夜入家 不曲春玉 起中风笛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者简介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 昌隆县。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新课导入
•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思乡之情是诗 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思乡是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以上的诗句中,诗人运用“归雁”“夕阳”“明月”等 意象来抒发思乡之情,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意象也可以 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通过李白的《春夜洛 城闻笛》来品味“永不消逝的乡愁”。
原文翻译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 《折杨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起:引发,产生。 • 故园:指故乡,家乡。
原文翻译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 然而生呢
主要内容
•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 的感受,条理通畅,感情真挚。
• 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 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 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 情,因作此诗。

春夜洛城闻笛最新PPT

春夜洛城闻笛最新PPT

2021/3/9
14
5.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6.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5.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 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 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6.游子思乡之苦。
2021/3/9
15
春夜洛城闻笛的练习题 1.从体裁方面看,这是一首( )诗。 2.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3.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 诗中 飞 与 散 呼应,谁 与 ( ) 呼应, 春风 则与标题中的 ( ) 呼应,折柳 为别离曲,故有与末句中的 ( ) 相呼应。 4.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 )。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一句,为什么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 而说在乐曲中听到“折柳”,其原因是: 6.”折柳”即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习俗。请你写 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2021/3/9
6
品 评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 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 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 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 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 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 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 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闻折柳”,即听到《折杨柳》曲, 古代有折柳送别以表相思的习俗,听到 这伤别相思的曲声,定会引起思乡之情。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 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 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 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 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第三单元课外古《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②一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
动其离愁别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认为《折扬柳》曲本是送别之曲,是婉转幽咽的,而
“暗”字,绘出了笛声应是隐隐约约的,断断续续的,不欢
快的。
你是如何理
解的呢?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散”是均匀、遍布。
• “满”,是艺术的夸张。
• 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 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撩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 人的情思。
“折柳”二字一语双关, • 一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
之情。 • 一指传统意象”柳”。古代人离别时,往往从路
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 心情。
诗句品鉴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故园”点明什么情感? 思乡之情
• 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反问,用反问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亦即没有人不被勾起怀念 故乡的情思。加强语气,突出思乡之情。
柳留
“柳”与“留”谐音,以折柳表惜别。 ——折柳有相留之意,也带有伤离别 的意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
汉代,长安人送客至郊外的灞桥,折岸边的 柳枝赠别,成了一种习俗。
•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 “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从题目中你 能得到哪些
信息?
• “洛城”表明是客居。 • “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春夜洛城闻笛”:明示客居他乡的诗人在一个春 天的夜晚因闻笛声而感发
诵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折柳”,即听到《折杨柳》曲, 古代有折柳送别以表相思的习俗,听到 这伤别相思的曲声,定会引起思乡之情。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 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 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 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 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折柳”为全诗点睛, 也是“闻笛”的题义 所在。
2021/3/9
10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说自己起了思乡之情,却说“何人不 起故园情”,诗人觉得,在这种环境下,所 有作客他乡的人都会引起思家之情,当然包 括诗人在内。意境就大大拓展了。这是主观 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 触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 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 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 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 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 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 人的地方。
2021/3/9
2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 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 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 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 作此诗。
2021/3/9
3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1/3/9
14
5.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6.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5.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 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 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6.游子思乡之苦。
2021/3/9
15
春夜洛城闻笛的练习题 1.从体裁方面看,这是一首( )诗。 2.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3.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 诗中 飞 与 散 呼应,谁 与 ( ) 呼应, 春风 则与标题中的 ( ) 呼应,折柳 为别离曲,故有与末句中的 ( ) 相呼应。 4.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 )。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一句,为什么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 而说在乐曲中听到“折柳”,其原因是: 6.”折柳”即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习俗。请你写 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
2021/3/9
12
1、解释词语:
玉笛:
折柳:
故园:
闻: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


,它表达了诗人
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2021/3/9
13
1、玉笛:精美的笛子。 折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闻:听;听见。 2、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念家乡 3、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 《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4、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 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 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 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散入春风满洛城
点明题目中的“春”和“洛城”。
“散入”和“春风”四字与首句的“飞”字相应, 说明笛声随着春风飞散。
“满”字形象地描写了扩散的范围。
2021/3/9
8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 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 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 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 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 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 “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 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 “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2021/3/9
9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夜” 不仅点明题中的“夜”, 而且标出了特定的时间。
2021/3/9
1
李 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 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 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 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 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 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 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 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30卷。
2021/3/9
4
解 此诗当是开元二十二年(734)春在 释 洛阳作。洛城:即洛阳城。今河
南洛阳市。 玉笛:华美的笛,镶嵌玉石的笛。
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
折柳:笛曲名,即乐府横吹曲《折 杨柳》,内容多抒离别相思之情。
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感情。
2021/3/9
5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2021/3/9
6
品 评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 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 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 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 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 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 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 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全诗紧扣“闻”字,抒写闻笛感受。
前二句点题,后二句思乡。
2021/3/9
7
谁家玉笛暗飞声 点明了题中的“夜”和“闻笛”。
“笛”前加上“玉”字,是由于声音悠扬悦耳,想 到这笛子一定非常美好。
“暗”字不仅点题中“夜”字,也表示吹笛者原来并 不准备打动听众。
“飞”者,快也,远也,说明美妙的笛声扩散得很 快很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