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研究史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著,刘叔新审订,语文出版社打算先看此书,以此为线,再看其他书,刚看完第一章,有不明白的地方。

第一部分萌芽时期(“五四”前后——四十年代末)

第一章“五四”前的零星研究

一、从材料上看,是古代的二、从方法上看,有承袭,也在借鉴第二章“五四”后三

十年研究的创新意识一、研究材料上的古今嬗变

二、初步的探索:

形式和意义

构词法

1、马建忠,《马氏文通》。按古籍中诸名,往往取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对待者,较单辞只字,其辞气稍觉浑厚”——联合关系的复合词;“名有一字不成词,间加, 有?字以配之者,《诗》《书》习用之。”——附加式构词法(派生词)

研究材料为古代汉语,而不是口语。

2、薛祥绥,《中国言语文字说略》。为汉语构词法体系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他认为汉语的双产音节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与梵文“六合释”相对应的,第二类是不与“六合释”相对应的,第三类是随文创造的。第一大类又分为五小类,它们是“叠语”、“连语”、“限定”、“假借”、“带数”。第二大类分为四小类,“译音之字”、“表声之字”、“虚助之字”、“随文异义之字”。第三大类又分为五小类,“合名为词”、“截名为词”、“破字为词”、“隐语为词”、“歇后为词”。薛称这些双音词为“复合之例”。

提出“语要”、“语系”的概念——词根、词缀的概念

兴周老师在书中写为提出词根[语根]和词缀[语素]的概念”(16 页),这两组概念是不是要分开呢?

*薛所说梵文“六合释”不明白,不知是否要找书来看看。

*看周老师的书,薛也未弄清“字”和“词”的区别,但为何在第二大类中用“字”,第三大类用“词”?

字、语素、词、词组、语的区别

1、章士钊,1 9 0 7,《中等国文典》,中国历史上科学地提出词的概念的第一人。

2、黎锦熙,《黎锦熙的国语讲坛》,谈到了字或音节有无意义的问题,表明他的观念中已初步萌生了对语素的认识。

3、王力,19 4 3、1944,《中国现代语法》,首先探讨了单音

字、词和双音词的关系问题,指出有时候,一个字就有一个意义•…但是,有时候却是两个字才能有一个意义……由此看来,有些词是由一个字构成的,咱们可以把它们叫做单音词;另有些词是由两个字合成的,咱们可以把它们叫做双音词。”之后,王力着重谈了如何把双音词与词组划分开的方法(从语法的角度分开,插入法)。没有考虑离合词。

4、汪馥泉,19 4 0,《语汇试论》。涉及离合词的问题。合成语(即合成词)有“近接合成语”和“分离合成语”(后者即离合词)。

5、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指出汉语词和字、语素的分别。

*此时期,章士利提出了词的概念,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语素、字、词、词级、语的不同,但在使用中还不十分清楚。词的结构形式

1、章士钊,1907,《中等国文典》,谈到词的结构问题:

固有名词与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合字名词者,谓名词二字以上合用者也(此名词”非noun)”种类双字同义名词”、双字相待名词”、连字名词”。

2、黎锦熙,19 2 1《黎锦熙的国语讲坛》。在这部书的附录词类连书条例”,黎氏谈了他对词的结构形式的认识。把复字名词”(即双音节名词)

(个人注:

此名词”非noun)分为六类:

合成的:

两个字拆开独立就没有意义了”、并行的,可以拆开独立,但合用时只算是一个名词”、联属的:

两个字不同义类,不是并行;是相联属而成的一个名词”、对待的:

两个字的意思相反,但合用时是一个名词”、叠用的: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

来”、带语尾的”。

1 9

2 3年,《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列出复音词类构成表” 把汉语双音节词分为三大类四十三小类(1、合体的复音词,析之则其义,亡?;2、并行的复音词,析之则其义,别?;3、相属的复音词,析之则其义,混?)。对汉语词语的结构形式的认识更加深化。

从对汉语词的结构形式进行挖掘的角度上,黎锦熙可说是现代汉语词汇学的一位发轫者。

3、吕叔湘,19 4 2,《中国文法要略》。根据语素的性质、作用的不同把词分为单纯的词”和合成的词”,意义重大,但合成词只分出联合式”和组合式”两类。

4、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从意义上把双音词分成了九类和单音词。

5、高名凯认为汉语的复音词可以分三类” 纯粹的复音词(如娃娃)”、复合的复音词(如先生)”、外国语的译音”。

第二部分草创和初步发展时期(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中叶)

第一章五十年代上半叶——现代意义的研究开始

一词的观念的确立——词本位

在萌芽时期,有的学者(章士钊,黎锦熙,王力,高名凯等)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深入。

(一)字与词、词素与词的矛盾

1、陆志韦,19 5 1,《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是较早以词为单位探讨现代汉语词的现象的专著。在书中,他提出确定词的原则——同形替代法,原则是“互相替代的成分不单要

属于同一个词类,并且意义要相仿佛,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说,它们在整个格式里占有同等的地位。”也就是说形式和意义并重。

此种方法具体做来,难免忽略意义,尤其是人们的语感;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也很难完全符合语言实际。同形替代法不但可以确定词,也可以误将语素当作词确定下来。

2、曹伯韩,1 9 5 2,《字与词的矛盾必须解决》《应当建立词的观念》,对划分清词与字,词与语素的界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字不是语言单位,只是一种书写单位。王力“字是什么?若说它们是一种形体单位,那它只是文字上的单位,适足以证明语言本身无所谓字。”无意义的字容易看出与词的区别,有意义的字就难与词分清瓜葛。对这个问题,一些学者早期的认识模糊不清。

3、林汉达,1 9 5 5,《什么不是词儿小于词儿的不是词儿》。无

义音节不是词儿•…有义音节当中有的是可以单独运用的,有的是不能单独运用的。不能单独运用的有义音节只是词素,不是词儿;就是可以单独运用的词儿,在组成复合词或组合词结构中也只作为词素用,在这儿不是独立的词儿。

*林汉达所说“复合词”和“组合词”指什么?包括现在的三音节复合词(如:

洗衣机,高射炮,

自然界)吗?

刘叔新老师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一书中把“语素”和“词素”分开,“洗衣机由两个词素“洗衣”和“机”组成,其中“洗衣”由两个语素构成。葛本仪老师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提出“合成词素”这个概念,“合成词素是一种由合成词发展演变而成的词素”。她特别提出“电热毯”高“射炮”中的“电热”高“射”不是合成词素。符淮青老师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举例“向日葵”急“性子”,“这两个词由三个语素组成,结构中含有两个层次,是多层次结构。”但没有讲到“当合成语成为另一个词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应该怎么对待。

这个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第二部分我看完了,但作笔记的时候,却想了很多东西,边想边记,所以速度很慢。

有很多不xx 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