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与阅读理解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2期2006年3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8No.2

Mar.2006话语分析与阅读理解教学Ξ

王利君,舒奇志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话语分析是研究说话者或书写者特点和它在语境应用中的解释问题。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看,话语更能体现智力本质的推理活动。以话语分析为基础的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其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话语分析;阅读教学;思维;理解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6)02-0115-02

一 话语分析概述

话语(discourse)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语段(text)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的连续话语。话语分析(dis2 course analysis)则是指对比句子更长的语言段(即话语)所作的语言分析(linguistic analysis),旨在找出有相似的语境(context)的话语系列并确定其分布(distribution)规律。

1952年,Zelling 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2 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e杂志上,此后, 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在欧洲,Hartman, Schmidt等人开始从事话语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的学者对topic,comment等概念很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子的问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1964)编的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成,并进行了“讲话形式”等课题的研究, Pih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语中叙述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

当前话语分析基本上有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是指从结构规律着手,在给定某个数据框架结构之后,对超越句子的语篇组成社会转换的结构进行描述,其目标是决定相互作用的行为,并把这些行为与较大的相互框架结构相匹配,这种序列式关系主要是捕捉句子内部结构的普遍规律,即话语中的“功能”与“价值”,而第二种是从释义性着手,话语分析给人们提供在商议的语境下参与者怎样进行解释意义的过程,不管这一过程是双方的(如在社会中)还是非双方的(如阅读写作中),都是以说明它们必须是相互作用的,其目标在于捕捉非惯用语的力量,筛选出语用的一般规律,理解讨论活动中的语境前提,以及信息怎样构成知识和自然类比的过程,这里释义主要是与过程有关,而“功能”与“价值”不是产物,就其结构而言,话语分析语言学家和语篇语言学家有共识之处,他们都试图展示社会交往中篇章的顺序。就释义作用而言,话语分析主要是对暂时信息的交际功能作评价,在做出推断的过程中筛选出普遍和具体的背景知识。

二 阅读理解过程

话语分析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讨语篇结构上彼此独立的句子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与意义连贯问题,它注重语篇结构分析。Hatch (1992)指出,衔接指连句成篇的表面形式特征,它包括语用学家Levinson(1983)指出的5种指示标记(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社交指示,话语指示)以及Haliday和Hason (1976)提出的五种语法衔接关系(参照,替换,省略,连接,词汇搭配)等。而连贯指语篇内的潜在连接功能,通过交际制略因素,方案理论,言语事件结构等表现出来。可以说语篇衔接与连贯往往是多层次的,最上面层是包括语篇和语用学的社会符号层,第二层是包括及物性,逻辑连接,语篇结构等的语义层。第三层是包括结构衔接和主述位结构等在内的结构层。最后一层也是最低层就是词汇层和音系层[1]。这说明话语分析最终要超出语篇结构分析,将常规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弥补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语篇,把握语篇信息极其交际价值。而阅读理解教学分析是语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心理语言学以语言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们发出话语和理解话语时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理解”这一概念在心理语言学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看,“理解”是根据语音,语义来建立意义;从广义来看,“理解”不仅要根据语音检索出词来建立句子结构,而且要从表层结构深入到意义,即根据表层成分建立底层的命题,对话语的理解付诸行动。话语的结构是语音,语法和词汇,其功能则是交流思想。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

大量的语言活动是在头脑这个无声的世界中进行的。阅读就是对书面话语即一系列语言文字符号的辨认与理解。文字符号作为信息输入读者的大脑后,自始至终和大脑联系着。读者获得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读者本人在思维领域内通过自己的大脑展开活动,使这一心理过程

511

Ξ收稿日期:2005-09-13

作者简介:王利君(1974-),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人从事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得以完成[2]。阅读理解教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一发展阶段有其自己的阅读模式。第一阶段是“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该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理论依据是传统的语文学。主要特点是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该模式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理论依据是认知论,主要特点是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在理解中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个选择,预测,检验和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第三阶段是“交互作用”(interactive)模式。该模式由人工智能学家D.E.Rumel2 haut于1977年提出。主要特点是,认为阅读决不仅仅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上”交互作用同时加工的过程,“图式”(schema)是阅读理解的奠基石[3]。换句话说,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以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

三 话语分析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语篇无疑在于理解语篇的意义,语篇的意义是一组观念的集合。从话语分析入手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推断能力。因为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教学强调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强调语篇的内在联系,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1.了解主述位结构,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语篇所传达的信息

“主位”一词源于布拉格学派。该派创始人马泰修斯(Mathesius,1975)从句子的交际功能,即句法功能观(Func2 tional Sentence Pers pective)出发,创立了句子的二分法或称句子实义切分。

他将句子的第一部分称作“表述出发点”(basis),第二部分称为“表述核心”(the nucleus of the utterance),也就是后来的“主位”和“述位”。前者指特定语境中能为人们感知的东西或已知的信息;后者指说话人对前者进行说明和阐释,是关于前者的所述或相关的内容[4]。韩礼德对主位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将主位称为心理主语,以别于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他不仅系统讨论了如何划分特定小句的主位和述位,以及哪些成分可充当主位,而且从语篇角度讨论了主位结构。他根据主位的构成情况将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多项主位和句项主位;根据充当主位的不同成分,将主位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主位。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不是词,句,而是语篇。主位是说话人传递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加以说明的部分(Halliday,1985)[5]。主位结构指语篇中主位所构成的序列.主述位结构指语篇中主位和述位展开的结构模式。主位在语篇的议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过程表现为主位与上一述位中的新信息进行衔接,然后由新的述位对议题进行表述.了解主位结构理论,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结合语境理解词和词组的意义

语境是语言行为发生的环境,根据《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语境是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上下文常常可以帮助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语用学和话语分析都十分重视语境因素对语言运用,语言理解,语言意义的影响。话语或语篇是交际单位,它和语境之间存在这样的辨证关系:语境决定语篇,语篇体现语境。Hason(Hason&Haliday1985)曾强调语篇和语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预测,语篇是语言在某一语境中的具体运用,而语境则是语篇得以产生的环境条件,对语篇起着相应的选择作用,如选择语篇的组织结构,语体风格。脱离语境也就谈不上话语分析。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境是决定语意的唯一因素,脱离了语境,则语意不存在。Brown和Yule(1993)曾讨论了语境在话语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语境分为话语现场,上下义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并提出两条决定相关语境的原则。局部理解原则,指所涉及的语境因素不应该多余理解某一话语所需的语境因素;类推原则,指人们可根据过去的经验加以类比,来理解话语[6]。我国著名学者陈平(1991)指出,话语分析涉及三个方面的语境内容:(1)局部的上下环境,限于同分析对象前后毗连的语句;(2)话语的微观使用环境,包括语篇主题,目的,当时当地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等;(3)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指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1]。这三方面的语境因素都会影响话语的组织,生成和理解。词义与其直接语言环境也是密不可分。词语所处的句子、段落、章节及整部作品的相关内容,必然对词语的语意价值产生影响和约束作用,由于历史缘故,英语受外来语影响极大,因而形成一词多义的特点,在阅读理解时,只采用词典中的一、两个释义,就会破坏原意、似是而非。

3.识别文章的主题句,了解文章的本质。

主题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体现了作者总结,概括和归纳事物的能力。作者一般习惯在文章的开头就表明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或喜欢在文章的结尾用几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其余的则是支撑和展开这一主题的细节。这些关键句是文章的主要信息载体。再通过推理,分析,归纳,提炼出主旨,指导学生提高识辨这种概括信息的能力,对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另外,作者不同,内容不同,每篇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布局,选材,再通过何种手段表达主题思想,摸清作者传达信息的意图和方法。这样,通过分析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加深了对文章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四 结 语

在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外语学习中,阅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阅读不是逐字地认识,而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用话语分析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卑贱知识;帮助学生用语言来进行语用推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

参考文献:

[1]Mathesius,Vilem.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esent Day

English on a G eneral LinguisticBasis[M].Prague:A2 cademia,1975.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3]Brown G,G 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U2

niversity Press1983,69.

[4]鲁忠义.阅读理解的过程和影响理解的因素[J].外语教

学与研究,1989.

[5]罗 竟.美国关于阅读理论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

究,1992.

[6]陈 平.“话语分析说略”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

法与事实[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 谢宜辰)

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