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的条件下,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 下降,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
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向国
内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性, 限制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 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 高的水平上,即A点。
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 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求加上国
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 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成 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此增 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4-1)
P1
A MC
B
P2
AC
D2
MR1
D1 MR2
图 4-1
图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为国内需求曲线, D2为国外需求曲线; 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厂商的 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产品数量被限 制在Q1,价格为P1 ;
(一)产品异质论 1.产品差异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 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生产同一产 品的企业组成。实际上,同类企业虽 然生产同类产品,但同类产品之间却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同 类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产生贸易的根 本原因。
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主观差异性和
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费者心理 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主观差异 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
Q6 Q5 Q4 Q3 Q2 Q1 O
产品质量
R
YB YA
平均收入
图 4-3
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纵轴
表示产品质量档次,45o线OR表示各 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需求档次成 正相关关系; 纵轴上的Q1、 Q2……. Q6分别表示产品 质量档次与R线的交点表示一国代表性 需求的水平。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人的智能之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通过教 育和培训所获得的智能可持续使用一个很长时 期,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取得大于投 资的收益。 人力资本在比较优势的决定中所起的重要 作用,则是由于不同产品生产需要的人力智能 高低、多寡不同。 初级产品的生产需要较少、较低的人力智 能,因而人力资本缺乏,但自然资源和劳动丰 富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优势; 而战后信息、生物、空间、新材料及新能 源等新兴产业的产品需要较高的人力智能,因 此,人力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Y
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 线,机会成本递减,如图: B`
QY2 QY1 A
E CIC2
CIC1
B
O
QX1
QX1
X
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对外贸易的类型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 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 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 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 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相关概念
模仿滞后: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 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滞后时期, 全期又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 反应滞后:技术创新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 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 掌握滞后:指其他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新产 品进口为零的时间。 需求滞后: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 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经济学]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指数: 某一产业角度:
Ai
1
Xi Mi Xi Mi
Xi,一国i商品的出口额 Mi ,一国i商品的进口额 Ai , i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Ai:0—1之间变动:愈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 度愈高;
2019/1/20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谢涓 11
(资源禀赋相同的国家间的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 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 贸易的重要部分。如果把全部工业化国家考虑在内,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出口占工业化国家总出口的70%, 而进口占70%,即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占它们总贸 易的2/3以上。
2019/1/20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谢涓
5
Trade among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1999)
X to ICS(%) M from ICS(%)
USA England
Canada Japan Germany France
0.57 0.77
0.95 0.54 0.76 0.79
第四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19/1/20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谢涓
1
一、二战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全球经济 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 贸易的产品和地理结构发生了改变,各个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的传统 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行业内贸易量大幅上升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四)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态 资助或阻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 境。 强大的本地、本国竞争对手是企业竞争优势 产生并得以长久保持的最有力的刺激。 各种竞争优势能否被恰当匹配在企业中,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环境的影响。国家环境 对人才流向、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形 成的影响都决定了该行业是否具有竞争能力 。
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钻石”理论 二、“优势产业阶段”理论 三、“产业集聚”理论
一、 “钻石”理论
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 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日本赶超美国经济,提高 美国国家竞争力举国关注。1983年里根成 立国家竞争力委员会,波特是其中一员, 负责产业竞争力研究。1991年提交《国家 竞争优势》报告。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论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 规模经济的含义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 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 模收益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增。
(二)封闭状态下的均衡
Y
无差异曲线I
PPF曲线 Y1 A
X1
X
(三)基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Y
进口
G
出 口
E Y1 A
F
出口
H
进 口
I X1
X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二、贸易模式差别分析 三、产业内贸易的衡量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四章-贸易保护理论(新增第六节)
6 2022/7/24
❖ 1.背景
2022/7/24
8
❖3.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提供发展基金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对进口极端必须的原料免税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2022/7/24
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 ❖ 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 ❖ 保护期限:最高界限30年
2022/7/24
12
(二)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评价
❖ 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国际竞争下如何运用 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建立了完 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
❖ 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 济自卫起到了积极作用
❖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肯定了贸易是双 赢的经济行为,从而否定了重商主义对贸 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
2022/7/24
4
四、重商主义的现实影响
尽管重商主义历史久远,并且有着其自身的 缺陷,但它对现实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仍然可以恰当解释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 可以说,各国普遍追求贸易盈余,只是出发 点不同而已。
出口的增加将带来产出的增加,其增加的规模将 成倍于增加的出口。
进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减少,其减少的规模将大 于进口增加的规模。
18 2022/7/24
(三)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 贸易乘数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的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
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
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
(国际服务贸易)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02
新兴市场崛起带来的挑战
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带来了市场竞争、文化差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国际服务贸易各方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03
拓展新兴市场的策略
为拓展新兴市场,国际服务贸易各方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加强
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结构优化阶段(2010年代至今)
中国政府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服 务贸易创新和国际合作。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优势领域
劣势领域
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 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在电 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也 展现出较强实力。
CHAPTER
数字化、智能化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
数字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
数字化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服 务贸易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推动了服务贸易 的创新发展。
智能化提升服务贸易效率
智能化技术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等方法,提高了服务贸 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服务贸易的效 率。
中国在金融、保险、专利和特许权使 用费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相对 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智 能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国际服务贸 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抓住机遇,加 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未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建议
推动服务业开放和创新
CHAPTER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原则
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出口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 势的产品,以获取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 答案
第一章 导论答案【思考与练习】1.1单选题1)货物贸易又称为( B )。
A. 服务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2)服务贸易一般又称为( C )。
A. 货物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3)《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分为( D )大类。
A. 五B. 六C. 八D. 十4)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0到4类商品称为( A )。
A. 初级产品B. 制成品C. 高科技产品D. 无形产品5)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5到8类商品称为( B )。
A. 初级产品B. 制成品C. 高科技产品D. 无形产品6)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A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7)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B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1.2多选题1)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 AC )。
A. 货物贸易B. 过境贸易C. 服务贸易D. 国际贸易2)初级产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或加工很少的( ABCD )和矿产品。
A. 农产品B. 林产品C. 牧产品D. 渔产品3)国境与关境的关系为( ABC )。
A. 国境等于关境B. 国境大于关境C. 国境小于关境D. 国境与关境无关4)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B )。
A.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B. 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C. 科技的进步D. 工业革命5)服务贸易分为( BCD )。
A. 货物贸易B. 通讯服务C. 建筑服务D. 教育服务6)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 AB )。
A. 货物贸易B. 服务贸易C. 海外贸易D. 过境贸易7)国际贸易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分为( BCD )。
A. 服务贸易B. 进口贸易C. 出口贸易D. 过境贸易1.3简答题(答案略)1)何谓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和海外贸易?2)试述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的分类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1.4分析题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大学mooc《国际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title国际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最新版content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A:比较优势B:绝对优势C:规模经济D:以上都错答案: 绝对优势2、外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生产过程中的机会成本()A:递增B:递减C:不变D:先递增后递减答案: 递增3、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劳动丰裕的国家应该进口()A:资本密集型产品B:劳动密集型产品C:不需要进口D:技术密集型产品答案: 资本密集型产品4、以下哪项不是重商主义倡导的观点()A:自由贸易B:鼓励出口C:限制进口D:重视金银的积累答案: 自由贸易5、比较优势理论是()提出的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克鲁格曼答案: 大卫·李嘉图6、如果国家A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3单位X或者3单位Y,国家B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1单位X或者3单位Y,那么()A: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劣势B:国家B在生产Y上具有比较劣势C: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优势D:国家A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答案: 国家A在生产X上具有比较优势7、李嘉图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A:劳动价值论B:机会成本理论C: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正确答案: 劳动价值论8、两个国家相对产品价格的差异可能是基于()A:要素禀赋的差异B:技术的差异C:消费者偏好的差异D:以上都正确答案: 以上都正确9、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大国和小国进行贸易()A:大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B: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C:大国和小国平分贸易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10、如果国家A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3单位X或者3单位Y,国家B每1单位劳动时间可以生产1单位X或者3单位Y,如果国家A拿3单位X交换3单位Y,那么()A:国家A获利2单位XB:国家B获利6单位YC:国家A获利3单位YD:国家B获利3单位Y答案: 国家B获利6单位Y11、李嘉图解释比较理论的基础是()A:劳动价值论B:机会成本理论C: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正确答案: 劳动价值论12、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大国和小国进行贸易:()A:大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B:小国可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C:大国和小国平分贸易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以上都不正确作业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请简要阐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之间生产成本的差异。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 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来获得贸易利益。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 品时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
资源禀赋理论
总结词
资源禀赋理论,也称为H-O理论,认为各国 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 品,并从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商 品进口。
创造就业
贸易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 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收 入来源,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04
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全球化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趋 势。
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加速了技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贸易政策
关税政策
关税定义
关税是一种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种,其目的是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或保护本国产业。
关税种类
关税可以根据征收方式、税率、征收对象等不同标 准进行分类,如普通关税、最惠国关税、反倾销关 税等。
关税影响
关税会对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贸易量、产业结构、 消费者福利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 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
贸易促进了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国家能够更加专注 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 步推动经济增长。
贸易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
贸易可以促使国家调整产业结 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转移
贸易可以促使国家引进先进技 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结论
市场扩大则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从生产厂商的角度看: 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从整个社会福利看,贸易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 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结论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模型假设: 1.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 2.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外,其他条件相同。 3.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在封闭条件下,由于A国国内市场规模小于B国, 所以Na<Nb Qa<Qb Pa>Pb 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 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
P
E PE=AC
LAC
MC
MR
D
Q
图4-5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
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
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 D相切。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假设条件:
1 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
市场规模
2.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差别也会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一般说来,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 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 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生产规模 收益不变的产品(Y)。
对理论的总结
专业供应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的差距导致了国
际贸易的可能性;较早的创新者将产 品出口到需求时滞小于反应时滞的国 家,其贸易利益较大。 反应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规模经济、关 税、运输成本、市场大小和收入水平 等因素。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技术差距理论图示
如图
创新国A的 生产、出口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研究与开发学说(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ory)
研究与开发要素:指生产过程中用于研究和开发 产品的投资,它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资本。
“研究与开发”密集度高的产品也就是“知识与 技术”密集型产品,新产品一般都具有这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二、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基本内容:该理论在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
新要素中,将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独立的 生产要素,强调其在形成国际贸易商品的 比较优势中的作用。 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首先提
出技术差距论这一术语。
波斯纳在分析技术差距时,区分了需求时 滞(Demand Stagnation)和模仿时滞 (Imitation Stagnation)两个概念。
➢需求时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 到进口国开始需求该产品的时间差距;
➢模仿时滞是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 到进口国仿制生产,直至进口变为零的时 间差距。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模仿时滞又分为反应时滞(Reaction Stagnation)和取代时滞 (Substitution Stagnation))两个阶 段:前者从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仿制 开始为止;后者从有仿制到进口变为 零,再到仿制生产充分满足国内需求 并转向出口为止。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古典及现代 贸易理论未涉及的内容,如需求、规模经济、市 场竞争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 深入分析,并在方法上引入动态分析方法,对国 际贸易实践中的新现象进行理论阐述。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三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理论内容:认为当一个新产品引入时,它 通常需要熟练的劳动力去生产,而当该产 品成熟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时,就成为标 准化产品,能够通过大量的生产技术和很 少的熟练劳动力去生产。因此,生产中的 比较优势从原先引入新产品的先进国家转 移到那些技术不太先进但劳动力相对便宜 的国家。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理论的提出: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弗农(R.Vernon)吸收了技术差距理论的核 心思想,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 的国际贸易》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产品生 命周期说,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 易流向。
3、规模经济与管理学说(Scale Economy & Management theory)
认为规模经济可以从企业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 方面取得利益,从而影响产品的比较优势;管理 作为一种技术要素,是其它要素的补充物而不是 替代物,它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而获得比较利益。
4、信息贸易理论(Information Trade Theory) 认为信息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的范围 1、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
人力资本要素: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 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由教育、训练和健 康投资而花费的资本,它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使 用资源。
认为劳动力是不同质的,主要反映在劳动者技能 的差异上。劳动可分为两类:简单劳动,即任何 人都能从事的非技术性体力劳动;技能劳动,指 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后才能从事的技术能力劳动。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在19个产 业中
产品销售 量占比
科学家和 工程师人 数占比
研发经费 占比
出口量占 比
5个具有高 度技术水 平的产业 (运输、 电器、工 具、化工、 机械制造)
39.1% 85.3% 78.2%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72%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科技力量雄厚,“研究与开发”要素充裕的国家, 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实证研究:美国经济学家格鲁勃 (W.Gruber)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的 有关资料,就科研和开发费用、技术人员 数量与出口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证实了 出口竞争力与研究开发要素指标有高度的 相关性,见下表: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波斯纳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技术差 距,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以享有出口技术密 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随着进口国的仿制、 技术转让,原有的技术差距就会消失,技 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将持续到进口国的仿 制生产能充分满足国内需求为止。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技能劳动者比简单劳 动者有更大的生产能力,能创造更大的价 值。
但是,人力资本又不能从劳动者身上分离 出来单独买卖,而只能作为劳动者提供服 务;人力资本也不能直接计算,但可以间 接估算,即将技能劳动者超出简单劳动者 的工资资本化,并将工资差看成人力资本 的报酬(凯能,Kenen)。
B国进口
A国生产 出口
t0
进口国B的 生产、出口
需求时滞 t1
反应时滞
t2
t3
T
B国出口
取代时滞
模仿时滞
B国生产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虽然从技术生产要素的比较 优势角度说明了国与国产生贸易的原因, 但没有解释贸易流向的转移,以及技术差 距的实质。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