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图形的平移1 .平移的意义:平移是在不改变物体或图 形形状、大小和自身方向的情况下,把物体或 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

2 .图形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 距离。

3 .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可以根据箭头 的指向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

4 .确定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选定原图 形中的某一条线段或某一个点,数一数与平移 后图形中对应线段或对应点之间隔了几格,隔 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5.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的方法:(1)找出原图形中具有代表性的点(或线 段)。

(2)将原图形各点(或线段)按要求平移。

(3)把平移后的点(或线段)顺次连接。

二、图形的旋转1 .旋转方向: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 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 旋转角度。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 图形的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和关键线段。

(2)绕着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注意与原线段长 度相等。

(3)顺次连接所画线段的端点。

三、轴对称图形 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 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 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对折 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出3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 称轴。

4 .我对称轴的方法:找一个图形的对称 轴,一般用对折的方法。

5 .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确定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易错点:平移了多少 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 移后的图形之间隔了 多少格,而是指原图形 和平移后的图形的对 应线段或对应点隔了 多少格。

为了区分旋转 前、后的图形,一般将 旋转前的图形改用虚 线画出来。

只有掌握旋转的 特征和三要素才能正确进行判断图形的旋转问题。

易错点:对称轴是 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 线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完整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4、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2、1个千亿=10个百亿1个百亿=10个十亿1个十亿=10个亿1个千万=10个百万1个百万=10个十万1个十万=10个万1个千=10个百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例如:3605 5200 6000读作三千零五亿五千二百万六千5、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

例如: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写作:30 4520 34006、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者万为单元的数:“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用“=”号连接。

方法是一找二去三添。

例如:把1230000改为万为单元的数。

一找,找到万位“123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四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万”。

所以1230000=123万。

例如:把12300000000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一找,找到亿位“123 0000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8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亿。

所以12300000000=123亿7、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可能比原数大(五入时),也可能比原数小(四舍时)。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那些好玩又重要的知识点哟!先说运算律这一块儿,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可是超有用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能让计算变得又快又准。

比如 25 + 36 + 75,咱们用交换律,变成 25 + 75 + 36,一下子就能算出结果啦!还有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知道吗?这些律能帮咱们在做乘法计算时省好多力气呢。

小数的认识也很有趣哟!小数点可调皮啦,它的位置一变,数的大小就跟着变。

比如 3.5 和 0.35,差得可多啦!三角形那部分也很精彩!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像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多牢固呀!而且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也很有意思呢!平移就是沿着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绕着一个点转圈圈。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好好掌握它们,数学就会变得超级好玩!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知识点哟!先来说说认识多位数,数字宝宝们排排队,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大数。

读和写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别把数位弄错啦。

接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可得认真算,别马虎。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然后是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可真是个小帮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哟,自己的计算能力也要锻炼。

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很重要呢,要学会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数学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呀?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就能发现好多乐趣!加油哦,小伙伴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练习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练习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件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基础导学练
知识点1 积的变化规律
1.算一算,填一填,你能发现什么?
7×34=238
46×2=92
70×34= 2380
46×20= 920
700×34= 23800
46×200= 9200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
(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75×12= 900
125×12= 1500
应用提升练 提升点1 巧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 4.根据给出的算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0×50=2000 40×( 25 )=1000 ( 20 )×50=1000 80×( 50 )=4000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45÷15×120=36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360平方米。
(45+15)÷15×12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思维拓展练
6.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2×24=288 (12×2)×(24÷2)=__2_8_8__ (12÷3)×(24×3)=__2_8_8__ (12×4)×(24÷__4____)=288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另一个乘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则它们的积 ( 不变 )。
知识点2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
2.填一填。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 乘12 ),得到的积是原
来的12倍。 (2)若50×△=400,则250×△=( 2000)。
3.根据25×12=300,直接写出下面各算式的结果。
25×24= 600
50×12= 6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要按关机键,关闭电源。

(2)用计算器计算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式题时,只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相应键,便会显示正确的结果。

每算完一道题要先清屏,再算另一道题,避免前面输入的信息与后一道题的信息累计。

(3)用算术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

当运算顺序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先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把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遇到特殊的计算,发现规律后再计算会更方便。

2.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0除外)。

3.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乘几(0除外)。

写顺序不一致时,用算术型计算器计算要根据运算顺序分两步计算。

科学型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直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算式中的括号按括号键,不必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

在遇到数据较大的计算时,如果算术型计算器无法显示,那么可以通过化大为小的方法来寻找规律,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不渴望你们一跃千里,只希望你们日进一步!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连成图形。

2)找对应点(3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条对称 4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n 条对称轴。

变形有有 5 条对称轴,……正n 轴,正五边形、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3 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注意方向和角度)、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5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数位顺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1从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 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2.)多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都只读或连续几个00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 1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 4 个0、8 个0 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 5 还是大于5。

4.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四位数或者五位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认识多位数
“百万”万位、十万位、读数时一定要写汉字,不能写阿拉伯数字。

如32000000读作:三千二百万,而不是3千2百万。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计数单位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数位指一个数中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要点提示:分级时一定要注意是从右到左四个数位为一级,也就是从低位到高位进行分级。

要点提示:每一级有4个计数单位。

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举例:2100170
读作:二百一十万零一百七十
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四、比较数的大小及整万数或整亿数的改写
知识巧记
读准大数并不难,
正确分级是关键。

万级是几读作几,
加个“万”字莫忘记。

每级末尾如有0,
不必读出记心间。

其他数位连续0,
只读一个记仔细。

举例:
100200000000读作:
( )
错解:一千亿零二亿
正解:一千零二亿
举例:4124106000
读作:四十一亿二千四百一十万六千
易错点:误认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相邻”二字。

举例:比较大小。

305400030054000 错解:>
正解:<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要看这两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1)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如大桥的桥柱、斜拉索与桥面可以组成三角形。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包装盒的面,一些积木的面等都是三角形。

(2)画三角形:(步骤)①先画一条线段。

②再以第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为端点画第二条线段。

③最后连接另两个端点,围成封闭图形。

(3)三角形的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4)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①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要点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易错点:过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要点提示:如果有三条线段,而没有说是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不是三角形。

(6)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①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7)三角形高的画法:通常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

②沿底边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重合。

③再从该顶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底边画一条虚线段,这条虚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④最后标上直角符号。

(8)解决问题:①运用类推法解决数三角形的问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若干条线段,将三角形分成了若干个小三角形,所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对边上的线段的条数相等。

如果对边被分成n段,则三角形有【n+(n-1)+(n-2)+…+1】个。

②运用分析法解决求用时最短的路线问题:要想使每次走的路线最短,就应从每个顶点向与对面路垂直的方向走,即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最短。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在拼成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一、整数1.整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2.整数的绝对值3.两个整数的大小比较4.整数加、减、乘、除的口算与列式计算5.用正整数除负整数与用负整数除正整数6.三个及以上整数加、减、乘、除的口算与列式计算7.整数乘方二、分数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分子、分母3.分数与自然数的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关系)4.分数的通分及通分加减5.分数的简化6.整数与分数的互化(整数化分数、分数化整数、带分数化假分数)7.分数乘以整数及分数8.分数除以正整数的口算与列式计算9.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化简三、小数1.小数的概念2.小数与自然数的比较(不同小数的大小关系)3.小数运算(加、减、乘、除)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5.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6.小数的四舍五入法与精度比较四、长度、面积、体积、质量1.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读法2.换算不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质量单位3.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加、减、乘、除及口算计算五、时间、温度1.星期、月份、季节、日期、小时、分钟的表示及读法2.时间的加、减、口算及列式计算3.温度的概念、单位、读法与大小比较六、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定义2.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读法3.角的概念及分类4.用直尺、圆规、角规等测量线段、角度5.针对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翻转、旋转)七、实数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2.分数、小数、整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3.实数的加、减、乘、除及口算计算以上就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梳理大全,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二认识多位数知识点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二认识多位数知识点苏教版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四舍)、等于大于5(五入)。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1、位置与方向(1)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2)在平面图上表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长度单位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确定方向时选择与物体所在反响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距离必须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

(3)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

(4)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按行驶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例题: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书店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3、邮局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大数的认识1. 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有些数超过10万,达到1亿。

2. 知道亿是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 了解近似数与实际含义。

二、角的度量1. 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

2. 角的分类: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掌握方法进行口算,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笔算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 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六、统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2. 单式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 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抽屉原理。

2. 会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总复习1. 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2. 通过回顾,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 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建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1.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转化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3. 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把它按照不同情况分类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4. 等量代换思想:在等量关系中可以互相代替的量可以替换。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对于数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上、下)(全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上、下)(全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1、认识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就是它的容量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升或毫升。

2、认识容量单位“升”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常用符号“L”表示。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计量固体体积不能用升作单位3、感知对1升的认识1升水大约能倒满4个纸杯,3升水能倒满4个大碗,1个大碗大约能装3/4升水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认识毫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常用符号“mL”表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毫升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2、升与毫升的进率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与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一样,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4、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

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

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①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②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和小数1. 理解正负数,认识数轴。

2. 了解加法的规则,加法的运算方法。

3. 学会用一个整数减另一个整数,认识减法的特点。

4. 初步认识小数,学会读和写小数。

5.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分数的认识与比较1. 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2. 学会用图形表示分数,并能够读取分数。

3. 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大小的规则。

三、分数的加减1. 理解分数的加法,学会分数的加法运算。

2. 理解分数的减法,学会分数的减法运算。

四、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学会分数的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学会分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五、面积和周长1. 认识面积和周长,了解它们的意义。

2. 学习用正方形网络纸测量面积。

3. 通过练习,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4. 学会计算周长,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六、时间和温度1. 学会读和写时间,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2. 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方法。

七、分组及猜数字游戏1. 学会以相应的规则将一组数分成多组。

2. 学习猜数字游戏,并通过游戏提高对数的掌握。

八、二维图形的认识1. 了解多边形、直线、弧线等基本图形的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二维图形的特征。

九、二维图形的分类和对称1. 学会按不同特征分类二维图形。

2. 掌握图形的对称特点。

十、统计与数据1. 学习统计数据。

2. 学会观察、组织和处理数据。

以上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扩展对数的认知,掌握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完成简单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熟悉时间和温度的读写,提高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学会统计和处理数据等技能。

通过有效的教学和练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挑战,不仅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不渴望你们一跃千里,只希望你们日进一步!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 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 5 条对称轴,……正n 变形有n 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5、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 4 个数位为一级。

(1)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 4 个0、8 个0 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 5、等于 5 还是大于 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四位数或者五位数。

2、末尾有0 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
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

(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大的数—差=小的数
(注:3 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 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

(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解法: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②(和+2×8)÷2=大的数大的数-16=小的数
3、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结合连除)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c =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结合连减) a ÷b÷c=a÷(b×c)
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9、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0、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 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 为边数}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并在
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一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注意先写列再写行)
2.一般确定第几列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从前往后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