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合集下载

教育学作业---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

教育学作业---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

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从其性质来说,是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或者说是给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策略。

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学原则概述(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区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观意识的参与。

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两者不可分。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关系到教学具体工作的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目前关于教学原则的名称,数目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一般认为,对中小学教学较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有下面几条:(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1、含义:该原则要求教学要从教育目的出发,在教学中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要求:①要求基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②注意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③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理论指书本和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知识;实际是指书本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也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2、贯彻要求:①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力求把理论知识讲清讲透;②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适当联系实际。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次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是一种逐步积累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阶梯性、层次性,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二、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需求和潜能,因此教师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引导。

三、启发式原则启发式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问题导入、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情感教育原则情感教育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情感和品德的塑造。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交互性原则教育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交互性原则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出问题、展示成果等,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

六、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以上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这些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上)_真题-无答案

教学(上)_真题-无答案

教学(上)(总分263,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 教学是______、______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2.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认识世界的______,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______的过程。

3. ______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4. 教学过程本质的实践说着眼点是教学过程中的______具体的感性的外部行为及其结果蕴涵的意义。

5. 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______过程。

6. ______是指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7.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行为修正类四类教学模式。

8. ______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9.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______、启发性原则、______、______、量力性原则。

10.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1. 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凯洛夫等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别。

13. 综合课按照顺序依次为:______、复习旧知识、______、巩固新知识、______。

14. ______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15.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______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一、启发式原则启发式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概念框架。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将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五、差异化原则差异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展个性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六、合作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

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七、体验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感受和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本章重点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1.启发式原则:启发式原则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探索性的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式原则:体验式原则注重学生的亲身经验和感受。

教师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和个别辅导等方式。

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应根据学科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进程,将教学内容进行逐步展开和系统化安排。

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渐掌握知识。

5.情感教育原则:情感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价值感,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6.轻重缓急原则:轻重缓急原则指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要性和学生的需求,有所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

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和核心概念,教师应注重讲解和强化;对于学生掌握较好或较简单的内容,可以适度减少教学时间。

7.兴趣导向原则:兴趣导向原则强调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8.周密组织原则:周密组织原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组织。

教师应提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综合素质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综合素质

中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2. 启发性原则: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学内容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难易程度逐步展开,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避免跳跃式教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4. 巩固性原则: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教学内容和难度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避免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确保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可接受的。

6. 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使教育内容和科学知识相辅相成。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8. 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些原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学教学的指导框架,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这是教学的根本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

不能向学生传播错误的观点和内容,一旦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2)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里说的根据教材的特点(3)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1)要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把知识讲清讲透。

科技成就的实际等。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

这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四、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转化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触的具体实物或形象,可以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学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手段的运用与教师的讲解密切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记》:“学不躐”,“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南宋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学要求。

当代美国教育家哈伯德认为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爬山一样,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上升的坡度必须合适。

教学论第五章教学原则

教学论第五章教学原则
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
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 右手心,“半个”,
• 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 “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 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 “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 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 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 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 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 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 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但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认识实质上没有 超出经验总结或经验结晶的水平,对教学客 观规律的概括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一点从教 学原则的数目多达几十条可见一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教学研究中,
人们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要求之间 的界限尚不很清晰。从而导致对教学过程中 基本矛盾划分的基础或所采取的标准多种多 样,提出或建立教学原则的着眼点也就各不 相同,自然也就带来教学原则的纷繁杂乱、 界限不清的局面。

• (5)系统性原则 • (6)直观性原则 • (7)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原则 • (8)量力性原则 • (9)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
2。吴杰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12个) (1)密切师生关系原则 (2)引起动机原则 (3)有意识和无意识协调统一原则 (4)启发诱导原则 (5)及时反馈原则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 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 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 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 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放音乐《二泉映月》) 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真题-教育学(一)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真题-教育学(一)

1001-全国-教育学(一)总分:110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现现代教育具有()(2分)A:科学性特征B:价值性特征C:生产性特征D:未来性特征2、世界上第一篇专论教育问题的著作是()(2分)A:《雄辩术原理》B:《学记》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3、作为一个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2分)A: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B:建立良好班集体C:监督学生努力学习D:指导本班班委、团组织工作4、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这一观点属于教育的()(2分)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心理起源说5、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2分)A:专业人员B:公务员C:自由职业者D:国家干部6、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2分)A:壬寅学制B:六三三学制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7、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2分)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的教育性C: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门科学D:教育学要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8、我们所说的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2分)A:经济地位B:社会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9、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学派是()(2分)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10、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2分)A:可信度B:难度C:效度D:区分度11、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2分)A: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12、“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是()(2分)A:辐和论的观点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C:混合论的观点D:环境决定论的观点13、提出“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的人是()(2分)A:杜威B:夸美纽斯C:卢梭D:涂尔干14、蔡元培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2分)A:间接功能B:直接功能C:超越性功能D: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5、一名来访学生诉说到,“我妈妈离开爸爸了,我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往后一切怎么办呢?”咨询者随即说到,“妈妈离开家了,你觉得感情上的支柱倒塌’了,对将来也感到无助和不安。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1.方向性原则。

高等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理论教育,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知行统一。

要求实务实,提高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3.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高等学校德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成果;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改革内容与方法,不断创造新经验。

4.整体性原则。

高等学校德育,要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德育功能.协调一致,形成卓有实效的德育合力。

5.层次性原则。

坚持德育目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6.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要注重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

在各项管理、服务中要贯彻对学生的德育要求。

各级管理人员应以敬业精神与良好作风去影响学生,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8.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

教育者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片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德育方法,是为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在现代德育工作中应着重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榜样示范法一般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常用的教学原则

常用的教学原则

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指导性准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设计符合其发展特点和需求的教育活动。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个性差异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3.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激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指教学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

5.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成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他们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含义】:指的是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智力、体力和道德发展,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2.综合发展: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实践技能、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学校应提供各种学科和学习领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3.德育为先: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4.教材为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制定的统一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6.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7.评价与反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评价应注重全面、客观和多元化,包括学习成绩、作业、考试、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

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8.科技支持: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教师应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智能化教育设备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以上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的落实可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

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常见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将其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以上这些原则是常用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不同的教育家还会提到其他原则,如及时性原则、预防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3.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和发现知识。

4.实践性教学原则
实践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
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评价导向教学原则
评价导向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应该注重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些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

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

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

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

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

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

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二)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教师对于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教学效果的优劣都负有主要责任。

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

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

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由地、充分地提问和思考。

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做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上述几个方面都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必须以这两方面为依据,按照这两方面的要求持续、连贯地进行。

同时,教师也要了解作为课程基础的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更自觉地安排、处理教学,使教学活动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系统的反映,并且建立在小学生发展一般规律之上,各种教材是以此为依据编写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展开的。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和掌握课程的逻辑以及对学生的要求,这是教学系统性的根本保证。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虽然考虑了学生的认识发展,但主要是按照内容编排、制定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浅与深、简与繁等问题。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系统性原则并非要求教师刻板、僵化地执行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按照一般和普遍规律制定的,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

在基本服从大纲顺序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从自己面对的实际出发,适当地调整速度,增删内容。

(四)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教学活动是不间断地、连续地进行的。

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记忆新知识,而人的记忆和遗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旧知识的遗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巩固工作,通过练习、复习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巩固的意义不仅在于强化旧知识,也有助于学习新知识,因为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巩固的前提,没有学会的东西,是不可能真正巩固的。

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学懂学会,才有可能获得巩固的良好效果。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关于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组织安排巩固,可以提高巩固的效率。

教师应当熟悉并且善于运用这些规律。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除了常见的各种书面作业外,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调查、制作、实践等,都能够使学生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有效地达到巩固的目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国内若干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原因之一是作业量偏多。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本着对儿童和社会负责的精神,合理地安排巩固工作,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国家对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和睡眠时间都有正式规定)。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教学活动要讲究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所学越多则教学效率就越高。

但是,教学效率的获取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不仅教学效率本身是不可靠的,还会对小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结果。

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各种心理机能也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运用和提高;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注意和紧张而难以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由于无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而使各方面的发展失去机会。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学素养,及时掌握心理学的新进展。

20世纪以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教师正确理解和贯彻量力性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主要是揭示个体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体现在小学生的发展各个方面,而且是极为多样化的。

教师要具体地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例如,在学习某种新知识的时候,他们原有的知识准备情况如何?他们的思维或记忆水平是否能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可能发生什么困难?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等。

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做到“量力”。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最符合量力性的要求,很难有稳定、确切的具体标准,需要根据心理学揭示的普遍规律和对学生的具体研究,由教师自己来把握,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体现,是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解决的问题。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是按照教育的根本目标选择安排的,一般地说,在科学性和真理性上是有保证的,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作用必然是积极的和肯定的。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完全凭借科学真理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去直接、自动地发挥作用是不够的,需要教育者引导和挖掘,使之充分地对受教育者产生熏陶作用,对于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十分稚嫩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另外,教育者本人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总是会投射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育者在这方面与课程所体现的方向存在差异,就有可能扭曲其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价值,因此需要通过这一原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辨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师要主动、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和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作为社会公民,教师享有思想和信仰自由,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教学,坚持和维护社会基本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不能用带有个人色彩的思想观点随意地影响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