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合集下载

实验三--食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三--食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

5、及时将已冷却到46℃的培养基倾入到平皿中,并转动
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6、37℃倒置培养2天
7、按照计数Biblioteka 则计数五、菌落计数方法 选取菌落数在30~300cfu之间,无蔓延生长的平板 计数 低于30的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的可记录为多 不可计,每个稀释度采用2个平行的均数 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者不宜采用, 若片状小于平板一半时且余部均 匀分布,则以半个平板菌落数2 倍报告 无明显界限链状菌落每条单链视 为一个菌落
1、计数结果的表述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在30~300CFU,则计算两平行平 板的均数,再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有连续两个稀释度符合计数要求则按下公式:
所有符合计数要求 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菌落总数
例:10-2=232,244 10-3=33,35 N= (232+244+33+35) (2+2×0.1)×10-2 = 24727
灭菌生理盐水当中,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制成
10-1稀释度样品
2、梯度稀释法依次稀释样品到10-4
菌落总数操作流程图
3、选择10-2、10-3、10-4三个稀释度的样品均液,用无菌 移液管分别吸取1mL到无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 平皿;同时,吸取1mL无菌生理盐水到1个平皿中作为
空白对照
4、熔化培养基
标准平皿活菌计数法(SPC法)是最常用的活菌计
数法
将微生物细胞充分稀释到单个分散,把这些单个分
散的细胞通过混菌法或涂布法使其均匀分布在平皿
培养基上,培养后长出的菌落肉眼可见,每个菌落
都由原液中单个细胞发育而来。
反映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由于倾注平板法的局限,会有一部分细菌在该实验

GB 4789.2-94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94 菌落总数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 4789.2-94菌落总数测定代替 GB 4789.2-84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Detectionof aerobic bacterial count───────────────────────────────────────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引用标准GB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4 设备和材料4.1 温箱:36±1℃。

4.2 冰箱:0~4℃。

4.3 恒温水浴:46±1℃。

4.4 天平。

4.5 电炉。

4.6 吸管。

4.7 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4.8 玻璃珠:直径约5mm。

4.9 平皿:直径为90mm。

4.10 试管。

4.11 放大镜。

4.12 菌落计数器。

4.13 酒精灯。

4.14 均质器或乳钵。

4.15 试管架。

4.16 灭菌刀或剪子。

4.17 灭菌镊子。

5 培养基和试剂5.1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GB 4789.28中4.7规定。

5.2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5.3 生理盐水。

5.4 75%乙醇。

6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内│└──────────────┘↓┌─────────────┐│每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36±1℃↓48±2h┌─────┐│菌落计数│└─────┘↓┌──────┐│报告│└──────┘7 操作步骤7.1 检样稀释及培养7.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一、定义菌落总数是指样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光、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不等同于细菌总数,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方面,每种细菌生长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都不太一样,如厌氧菌和嗜冷菌在菌落总数测定条件下难以生长繁殖,有特别养分要求的一些细菌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所得的结果,只反映一群在一般养分琼脂中发育的、嗜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另一方面,细菌细胞是以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或成堆的形式存在,因而在平板上浮现的菌落可能来源于单个细胞,也可能来源于细胞块。

二、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是食品卫生指标中的重要项目,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记。

通常认为,食品中菌落总数越多,被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记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但不能单凭菌落总数一项指标来评定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必需协作大肠菌群和致病菌项目的检验,才干做出比较全面精确的评价。

三、检验办法根据GB4789.2-2016举行,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办法。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4-4。

图4-4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四、注重事项 (1)要有“无菌操作”的概念。

所用玻璃器皿必需是彻低灭菌的,剪刀、镊子等器具要举行消毒处理,假如样品有包装,应用70%在包装开口处擦拭后取样,全部操作应该在超净工作台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无菌室中举行。

(2)应注重取样的代表性,液体样品取样前须先振摇,固体样品取样时宜多采几个部位,不要集中于一点。

(3)稀释液可选用灭菌生理盐水、蒸馏水或蛋白胨水(1g/L),蛋白胨水最为合适,由于蛋白胨水对细菌细胞有更好的庇护作用。

假如对含盐量较高的样品举行稀释,则宜采纳蒸馏水。

(4)在做10倍递增稀释时,吸管或吸头插入样品匀液内不能低于液面2.5cm,以防吸管或吸头从稀释液内取出时有过多的液体黏附于管外。

GB 47892—2010

GB 47892—2010

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本标准与GB/T 4789.2-200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修改了菌落总数计算公式中的解释;——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删除了第二法菌落总数Petrifilm TM 测试片法。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4789.2-1984、GB 4789.2-1994、GB/T 4789.2-2003、GB/T 4789.2-20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2.1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3.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

3.3 恒温水浴箱:46 ±13.4 天平:感量为0.1 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中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中A.2。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中A.3。

5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6 操作步骤6.1 样品的稀释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1. 前言好啦,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不那么热门,但绝对重要的话题——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菌落总数测定。

说到这,很多小伙伴可能会皱起眉头,觉得这事儿离自己有点远,实际上,它和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密切相关呢!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民以食为天”,吃得安全,咱们才有精力去干其他事情,不是吗?2. 什么是菌落总数?2.1 基本概念首先,菌落总数到底是个啥呢?简单来说,菌落总数就是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能够看到的细菌数量的总和。

这就好比在一块田地里,你数出有多少棵小苗。

哦,对了,当然这些小苗可不是蔬菜,而是一些微小的细菌。

它们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得好好查查!2.2 重要性那么,为啥我们要测这个菌落总数呢?这里面有个“门道”。

如果这个数值过高,说明食品可能被污染了,吃下去就有风险。

想想看,要是你吃的蛋糕上面跑了一群细菌,那可真是“甜蜜的负担”啊,吃了不但没啥好处,还可能拉肚子,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了解菌落总数,就像是给食品加了一道安全锁,能让我们更放心地享受美食。

3. 如何进行菌落总数测定?3.1 检测步骤现在,我们来聊聊这个测定是怎么进行的。

一般来说,测定过程分几个步骤,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绝对能搞定!首先,咱们需要准备一个无菌的培养基,常见的比如营养琼脂。

这就像是给细菌准备的“豪华酒店”,要干净、舒适,细菌才愿意来入住。

接着,就需要将待测食品样品进行稀释。

想象一下,你的美食是个“大胃王”,可不能让它一口气吃下去太多细菌,不然肚子受不了。

然后,咱们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在培养基上,轻轻摇匀,放入恒温箱中,让细菌们慢慢“开派对”。

大约24到48小时后,打开恒温箱,就能看到小小的菌落在培养基上欢快地生长。

3.2 结果分析等菌落长出来后,就得开始数数了。

数菌落就像数星星,虽然不一定每颗都能看得清楚,但大致上能看到它们的数量。

然后,再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总数。

探究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探究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探究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1.样品密闭保存在取样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空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样品必须密闭保存。

一般样品应当在到达实验室后尽快进行检验,以免样品受外界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

如果无法及时检验,则可以将样品冷藏或者冷冻,但是也需要注意将样品密封好,以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采样量的重视采样量对于总菌落数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要求采样量在1-5g之间,但是如果样品比较稀疏,则需要增加采样量,以确保菌落总数的准确性。

另外,在进行样品采集的时候,需要使用无菌工具,并且避免手部与样品接触,以免造成样品的污染。

3.温度和时间的掌控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也需要掌控恰当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在30°C ± 1°C的温度下进行,持续48个小时,如果菌落总数比较高,则可以适当延长测定时间,但是通常测定时间不应当超过48小时。

4.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依据不同的食品种类和样品的特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保证菌落总数的测定准确可靠。

在选择培养基的时候,需要考虑菌落总数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需要注意培养基的配制和保存条件,以避免培养基失效。

5.样品的处理和消毒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处理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通常情况下,需要用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消毒和处理,并确保采样和样品处理的全过程无菌操作。

如样品含有硬壳,应先将其表面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或经消毒的火柴棒或火烤器在表面进行消毒。

如果样品是炊后食品,可用蒸汽或高压杀菌,使其达到消毒的效果。

如果样品含有高浓度的盐、糖或醋等食品添加剂,需要在消毒前进行浓度调整,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需要全过程无菌操作,以确保样品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在采样、培养基选择、样品处理和等方面注意细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和客观。

菌落总数国标

菌落总数国标

菌落总数国标简介菌落总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分析方法,用于评价食品、水源、空气等样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

通过统计菌落总数,可以了解样品中存在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进而进行适当的卫生措施和监测。

在国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菌落总数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的菌落总数国标,即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检验菌落总数》。

GB 4789.2-2016GB 4789.2-2016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国家标准,于2016年开始实施。

它规定了食品检验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估标准。

适用范围GB 4789.2-2016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包括肉、禽、水产品、豆制品、果蔬制品等。

该标准主要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和卫生监督机构的抽检。

检测方法GB 4789.2-2016规定了两种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即总数平板法和膜过滤法。

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简要步骤:总数平板法1.准备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

2.将样品适当稀释,然后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3.将涂布好的平板培养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常为30°C,时间为48小时。

4.统计菌落总数,并计算出菌落形成单位(CFU)。

膜过滤法1.准备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琼脂膜。

2.将样品通过膜过滤器,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过滤到琼脂膜上。

3.将琼脂膜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平板上,然后培养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常为30°C,时间为48小时。

4.统计菌落总数,并计算出菌落形成单位(CFU)。

评估标准GB 4789.2-2016根据菌落总数的大小,将食品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以下是各级别的评价标准:•一级标准:CFU/g或CFU/mL小于100。

•二级标准:CFU/g或CFU/mL介于100到100,000之间。

•三级标准:CFU/g或CFU/mL大于100,000。

根据菌落总数的级别,可以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

6ml(加24m1L灭菌水) 120 6g(加24mL灭菌水) 30g 30g 30g 150 150 150 150 150
鲜蛋、糟蛋、皮蛋 30g
注:煌绿应在临用时加入肉汤中,煌绿浓度系以检样和肉汤的总量计算。
13


(4)水产食品检验:
鱼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背肌。先用流水将鱼体体表冲净,去鳞,再用 75%酒精棉球擦净鱼背,待干后用灭菌刀在鱼背部沿脊椎切开5cm,再切 开两端使两块背肌分别向两侧翻开,然后用无菌剪子剪取肉25g,放入灭 菌乳钵内,用灭菌剪子剪碎,加灭菌海砂或玻璃砂研磨(有条件情况下 可用均质器),检样磨碎后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成稀释液。 注:剪取肉样时,勿触破及沾上鱼皮。鱼糜制品和熟制品应放乳钵内 进一步捣碎后,再加生理盐水混匀成稀释液。 虾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腹节内的肌肉。将虾体在流水下冲净,摘去头 胸节,用灭菌剪子剪除腹节与头胸节连接处的肌肉,然后挤出腹节内的 肌肉,称取25g放入灭菌乳钵内,以后操作同鱼类检样处理。 蟹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胸部肌肉.将蟹体在流水下冲净,剥去壳盖和 腹脐,再去除鳃条,复臵流水下冲净。用75%酒精棉球擦拭前后外壁,臵 灭菌搪瓷盘上待干.然后用灭菌剪子剪开成左右两片,再用双手将一片 蟹体的胸部肌肉挤出(用手指从足根一端向剪开的一端挤压),称取25g, 臵灭菌乳钵内。以下操作同鱼类检样处理。 贝壳类:采样部位为贝壳内容物。先用流水刷洗贝壳,刷净后放在铺有 灭菌毛巾的清洁的搪瓷盘或工作台上,采样者将双手洗净并用75%酒精 棉球涂擦消毒后,用灭菌小钝刀从贝壳的张口处隙缝中徐徐切入,撬开 壳盖,再用灭菌镊子取出整个内容物,称取25g臵灭菌乳钵内,以下操作 同鱼类检样处理。
每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菌落计数
报告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 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 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 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 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 依据。
菌落总数,cfu / g (ml) 大肠菌群 (MPN)个 / 100 ml
稀释液:取储存液 1.2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0 mL。分装每瓶 100 mL 或每管 10 mL,
121 ℃ 高压灭菌 15 min。 5.3 0.85 %灭菌生理盐水 5.4 75 %乙醇
6 检验程序
检样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 各取1mL分别加入灭菌培养皿内
7.1.2 用1 mL 灭菌吸管吸取1∶10 释液1 mL, 注入含有9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 管
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 1∶l00 的稀释液。 7.1.3 另取 1 mL 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
10 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 1 mL灭菌吸管。 7.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球或对检样污染情况 的估计,选掸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 三管。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中华人民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2 — 2003 代替GB/T 4789.2 —1994
2003—08—11发布 2004—01—01实各类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3.1 菌落总数
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 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 等),所得 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4 设备和材料 4.1 冰箱:0 ℃~4 ℃ 4.2 恒温培养箱: 36 ℃ ± 1 ℃ 4.3 恒温水浴锅: 16 ℃ ± 1 ℃ 4.4 均质器或灭菌乳钵 4.5 架盘药物天平: 0 ~500 g,精确至 0.5 g 4.6 菌落计数器 4.7 放大镜 4 × 4.8 灭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
A中
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
A中
A.2。
GB 4789.2—2010
GB 4789.2—2010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 A中 A.3。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检样
25 g(mL)样品+225 mL稀释液,均质
pH,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 1.2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 1 000 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 121 ℃高压灭菌15 min。
A.3 无菌生理盐水
A.3.1
成分
氯化钠 8.5 g
蒸馏水 1 000 mL
A.3.2
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 1 000 mL蒸馏水中, 121 ℃高压灭菌 15 min。
——删除了第二法菌落总数
PetrifilmTM 测试片法。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2-1984、GB 4789.2-1994、GB/T 4789.2-2003、GB/T 4789.2-2008。
GB 4789.2—2010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6.3.3 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7 结果与报告
7.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
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4789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47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platecount)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2.1 菌落总数 犪犲狉狅犫犻犮狆犾犪狋犲犮狅狌狀狋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a) 恒温培养箱:36℃±1℃,30℃±1℃。

b) 冰箱:2℃~5℃。

c) 恒温装置:48℃±2℃。

d) 天平:感量为0.1g。

e) 均质器。

f) 振荡器。

g)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h)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i)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j)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k)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A.1。

4.2 菌落总数测试片:应符合GB4789.28中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质量控制要求,且主要营养成分与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配方一致。

4.3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见A.2。

4.4 无菌生理盐水:见A.3。

5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6 操作步骤6.1 样品的稀释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样品置于盛有225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6.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置于盛有225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或放入盛有225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简述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流程

简述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流程

简述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样品采集与制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如肉类、乳制品、果蔬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ISOFDA)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ISOFDA)
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 易
在生理盐水中自凝;
大肠菌群及大肠杆菌测定 ——MPN法检验流程(FDA BAM)
检样50g+450ml稀释液
适当十倍稀释样品
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每管9mlLST肉汤并加有导管),
每管接种1mL 35℃ ,24 ± 2h ~48 ± 2h
检样稀释液有时带有食品颗粒,为避免与细菌菌落发生混淆,可 作一检样稀释液与平板计数琼脂混合的平皿,不经培养,于4 ℃ 放置,以便在计数检样时用作对照。
大肠菌群的定义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不是细菌学上的分类命名,而是根据卫生学 方面的要求,提出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作为 食品、水体等是否受过人畜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这些 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根据进一步 的生化试验,可将这群细菌再分为大肠艾希氏菌(俗 称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 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的定义
大肠杆菌(也称大肠埃希氏菌),分类于肠杆菌科, 归属于埃希氏菌属。
大肠杆菌指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乳糖发酵产酸产 气、IMViC试验(靛基质、MR、V-P、柠檬酸盐试验 )为++--或-+--的细菌。
与人类有关的大肠杆菌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包括 五种: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侵袭性大肠 杆菌(EIEC)、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ISOFDA)
内容提要
菌落总数检测 大肠菌群及大肠杆菌
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沙门氏菌检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菌落总数测定的步骤

菌落总数测定的步骤

菌落总数测定的步骤以菌落总数测定的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菌落总数测定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确定水样、食品样品或其他物质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菌落总数测定的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菌落总数测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这些包括培养基、平板、培养皿、移液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二、样品处理1. 从待测样品中取一定量,如10毫升。

2. 将样品加入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3. 使用移液器将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三、培养条件1. 将涂有样品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

2.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四、计数菌落1. 取出培养皿,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表面的菌落。

2. 通过目测或使用计数板等工具,对菌落进行计数。

五、计算菌落总数1. 根据所使用的培养皿和所涂布的样品量,计算菌落形成的单位。

2. 将计数结果乘以单位,得到菌落总数。

六、结果分析通过菌落总数测定,可以得到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根据菌落总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是否符合微生物质量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以确保菌落的生长和形成。

3. 培养条件的控制要准确,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4. 在计数菌落时,要注意避免重复计数同一个菌落,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菌落总数测定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定量方法之一,它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待测样品中微生物菌落的数量。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并为食品、水质等领域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中国兰平板
深蓝色;浅蓝色;中心深蓝色
麦康凯平板
桃红色;粉红色、中心桃红色
大肠杆菌、大肠菌群选择性显色培养基--COLI ID 用于在37℃下对食品中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进行检
测、计数及大肠杆菌的鉴定
四、大肠菌群检验方法及操作方法
国家标准:
三步法:乳糖胆盐发酵试验→分离培养 →证实试验(乳糖发酵试验)
群备
菌培
动物试验

第一节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1、菌落总数
定义: 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 理,在一定条件下培 养后,所得1mL(g)或 1cm2面积检样中所含 菌落的总数。
2、菌落总数测定的意义
1、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 的程度及卫生质量。 2、预测食品储存期限的 长短。 3、了解细菌在食品中的 繁殖动态。
革兰氏染色
EMB平板
麦康凯琼脂平板
表1 粪大肠菌群在几种常用分离培养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
菌落特征
伊红兰培养基(EMB)
品红亚硫酸纳 (远藤氏平板)
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紫黑色、不带或略 带光泽;淡紫红色、中心紫黑色、黑红或 深紫红色
紫红色、有金属光泽;深红色、不带或略 带金属光泽;淡红色、中心较深。
► 不可用其他胆盐代替指定的胆盐。
THANKS
谢谢聆听
革兰氏染色
乳糖发酵管
革兰氏阳性 革兰阳性 大肠杆菌阴性
报告
报告
报告
新国家标准 GB/T4789.3
检样 稀释处理 LST肉汤管(36±1)℃,(48±2)h
产气 BGLB肉汤(36±1)℃,(48±2)h
不产气 不产气
产气
大肠杆菌阴性
大肠杆菌阳性
报告
报告 LST: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BGLB:煌绿乳糖胆盐肉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 )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
2.1 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 )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恒温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为0.1 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 mL (具0.01 mL 刻度)、10 mL (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 中A.2 。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 中A.3 。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
图1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稀释
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3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 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

6.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6.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同时,分别吸取 1 mL 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1.6 及时将15 mL~20 mL 冷却至46 ℃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6.2 培养
6.2.1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 ℃±1 ℃培养48 h±2 h。

水产品30 ℃±1 ℃培养72 h±3 h。

6.2.2 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 mL ),凝固后翻转平板,按6.2.1 条件进行培养。

6.3 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6.3.1 选取菌落数在30 CFU~300 CFU 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30 CFU 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 CFU 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6.3.2 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6.3.3 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7 结果与报告
7.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 )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7.1.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N=d n n C
)1.0(21+∑ (1)
式中:
N ——样品中菌落数;
∑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7.1.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 CFU ,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
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7.1.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 ,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计算。

7.1.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乘以最低稀释
倍数计算。

7.1.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 ~300 CFU 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 CFU 或大于300 CFU 时,则以最接近30 CFU 或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7.2 菌落总数的报告
7.2.1 菌落数小于 100 CFU 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7.2.2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 100 CFU 时,第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 位数字,后面用0 代替位数;也可用 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7.2.3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7.2.4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7.2.5 称重取样以 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 为单位报告。

附录(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和试剂
A.1 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 )培养基
A.1.1 成分
胰蛋白胨 5.0 g
酵母浸膏 2.5 g
葡萄糖 1.0 g
琼脂15.0 g
蒸馏水1000 mL
pH 7.0±0.2
A.1.2 制法
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

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高压灭菌15min。

A.2 磷酸盐缓冲液
A.2.1 成分
磷酸二氢钾(KH
2PO
4
)34.0 g
蒸馏水500 mL
pH 7.2
A.2.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 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 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 mL的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A.3 无菌生理盐水
A.3.1 成分
氯化钠8.5 g
蒸馏水 1 000 mL
A.3.2 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 000 mL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