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化合物
化学高考知识点细目表
![化学高考知识点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e401ce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b.png)
化学高考知识点细目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涉及到了许多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巧。
下面是化学高考知识点的细目表,供同学们参考和复习。
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周期表的组成和意义1.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复杂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的命名规则- 化学式的书写和推断:离子式、分子式、结构式2.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2.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的核心结构:核电子排布、电子层次和壳层结构模型2.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立体异构体的概念2.3 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还原性和可燃性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解、组成、合成和其它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化学反应和平衡3.1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的类型- 化学方程式的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反应类型的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沉淀反应等3.2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和化学动力学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3.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反应的前进和倒退反应速率的相等性- 平衡常数、反应商和化学平衡条件的定量关系4. 酸碱反应和溶液4.1 酸、碱和盐- 酸和碱的定义: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劳里亚-布朗方程- 盐类的命名和性质4.2 酸碱反应和中和- 酸碱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实例- 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4.3 溶液和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 溶液的配制和测定方法5. 化学能量和反应热力学5.1 化学能量和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测定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和焓变的概念5.2 焓变和反应热力学- 化学方程式的焓变和热反应的熵变- 反应热力学的定律和计算方法5.3 化学平衡和热力学- 反应熵和自由能的关系- 化学平衡和温度、压力的关系通过学习和掌握上述知识点,可以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高考化学考点整理
![高考化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6623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b.png)
高考化学考点整理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是考生们头疼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高考化学的考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与反应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考生需要掌握元素的命名和符号,并了解化合物的分子构成和命名规则。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考生需要了解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以及如何平衡方程式。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生需要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并了解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4. 氧化还原反应:考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并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平衡方程式。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周期表:考生需要熟悉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掌握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2. 元素周期律:考生需要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电离能的变化趋势等。
3. 元素化合价:考生需要了解元素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化合价的规律。
4.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考生需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考生需要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结构:考生需要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机制和分子结构的特点,如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极性。
3. 键能和键长:考生需要了解键能和键长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化学键的稳定性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四、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1. 能量和焓变:考生需要了解能量和焓变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化学反应过程和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考生需要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以及如何计算和利用平衡常数。
3. 热力学和化学反应:考生需要了解热力学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如熵变、自由能变化等。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二维价态图30题(解析版)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二维价态图30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0c7af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b.png)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2022东莞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部分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d→硝酸→硝酸盐的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B.液态a常用作制冷剂
C.lmolc与足量氧气化合,最终生成lmold
D.a、e均属于电解质
【答案】B
【解析】a为氨气,b为氮气,c为一氧化氮,d为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e为NH3·H2O。
D.由图可知,火上喷发的气体中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二者相遇后可发生反应,生成硫磺,所以火山喷发口附近可能发现硫磺,D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2肇庆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与e反应可能生成b和d
B.c的电子式为
C.b、c、d均具有漂白性
B.根据价键规律,HClO的电子式为 ,B正确;
C. 没有有漂白性,故C错误;
D.HCl和二氧化锰反应可制得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得HCl,故D正确;
故选C。
8.(2022广东四校第二次联考)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工具,下图a~g分别表示氮元素的不同价态所对应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详解】
A.NH3可O2发生反应4NH3+5O2 4NO+6H2O,A项正确;
B.N2+O2 2NO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B项错误;
C.NO2既可被氧化生成NO 也可被还原生成NO ,C项正确;
D.浓硝酸可与Fe、Cu等金属反应生成NO2,稀硝酸可与Fe,Cu等金属反应生成NO,D项正确。
故选B。
7.(2022湛江一模)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a738796aec3a87c24128c421.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课件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4235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4.png)
K5=K1·K2/(K32·K4)= 107> 105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
(5)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
ClO- + H2O + SO2 ═ SO42- + 2H+ + Cl-
。
(6)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Fe2++2Br-+2Cl2===2Fe3++B①r②2+HH2CC4OOC33- l-
。 HCO3- +H+
CO32- +H+
③HClO
ClO- +H+
(7)S将OS2+O2C和l2C+l22混H合2O,==漂=4白H+性+减S弱O24的⑤-④ ⑤+原CH=a2①2CC因COO+33l(+(-②用sC) a-2离+③+2子CC×OlO2方32-。--=(④aC程qa)C+式OC3a表↓2++(2a示Hq)C)lO。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向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少量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O_H__-_+__H_+_=_=_=__H_2_O_;__C_O__23_-_+__H_+_=_=_=_H__C_O_- 3_;__H_C_O__-3_+__H_+_=_=_=__H_2_O_+__C_O__2_↑____ 。
Fe(OH)2制备常用方法:
方法一:有机覆盖层法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 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不能 用CCl4),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如图 1所示。
高考化学120个知识点
![高考化学120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21fc8d83d049649b66583d.png)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要学习网,中学生最喜欢的学习论坛;地址 手机版地址 ]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 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 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错误,没有说明体积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正确
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f321b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d.png)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一、关键信息1、元素化合物的分类金属元素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化合物2、常见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3、常见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二、金属元素化合物11 钠及其化合物111 钠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112 钠单质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13 氧化钠的性质: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114 过氧化钠的性质: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15 碳酸钠的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16 碳酸氢钠的性质:白色细小晶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比碳酸钠剧烈。
12 铝及其化合物121 铝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122 铝单质的化学性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123 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24 氢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受热易分解。
125 铝盐(如氯化铝)的性质:能与碱反应,当碱不足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碱过量时生成偏铝酸盐。
13 铁及其化合物131 铁单质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32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33 氧化亚铁的性质: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为氧化铁。
134 氧化铁的性质: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135 四氧化三铁的性质:黑色晶体,具有磁性,俗称磁性氧化铁。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版) 第6章 第31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版) 第6章 第31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c100f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f.png)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版)第31讲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复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和整体结构。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本质。
3.掌握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内容索引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价层电子排布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 电离能、电负性答题规范(3) 电离能规范答题的两个类型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课时精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价层电子排布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周期:把相同的元素,按 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的横行。
(2)族:把不同横行中 相同的元素,按 的顺序从上而下排成的纵列。
必备知识电子层数目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递增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1)原子结构与周期的关系原子的最大能层数=周期序数。
(2)原子结构与族的关系①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主族ⅠA ⅡA ⅢAⅣA排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族ⅤAⅥAⅦA排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n s 1n s 2n s 2n p 1n s 2n p 2n s 2n p 3n s 2n p 4n s 2n p 5②0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He为1s2;其他为n s2n p6。
③过渡元素(镧系、锕系元素除外)的价层电子排布:(n-1)d1~10n s1~2。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①元素周期表分区②各区价层电子排布特点分区价层电子排布s区n s1~2p区n s2n p1~6(除He外)d区(n-1)d1~9n s1~2(除钯外)ds区(n-1)d10n s1~2f区(n-2)f0~14(n-1)d0~2n s2(4)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7a2a6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4.png)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汇总化学元素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考点。
以下为大家详细汇总这部分的关键知识。
一、金属元素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俗名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它们在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的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2、铝及其化合物铝是一种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也具有两性。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铁及其化合物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生成氧化铁。
二价铁盐溶液呈浅绿色,三价铁盐溶液呈黄色。
在化学反应中,二价铁可以被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可以被还原为二价铁。
4、铜及其化合物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铜盐,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1、氯及其化合物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
氯水成分复杂,新制氯水含有氯气、盐酸、次氯酸等。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硫及其化合物硫单质呈黄色,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3、氮及其化合物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焰色反应不同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利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金属离子。
2、物质的制备掌握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实验室制取氯气、氨气等。
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学会运用化学方法检验和鉴别各种元素化合物,例如检验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熟练书写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考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高考必修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高考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921d5c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6.png)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高考必修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涉及到多个学科的考察内容。
其中化学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而元素化合物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化学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元素化合物的一些必修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分。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具有自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在元素化合物的研究中,还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表。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在元素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的,一般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共价键是由电子对共享形成的,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化学键的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在确定元素之间化学键形成的方式时,需要了解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是指一个原子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原子组成化学键时所带电荷数目的平均。
化合价通过元素的价层电子数目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与元素的主族有关。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化合物的物质组成和结构都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在确定物质的组成时,需要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组成比例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符号和下标表示,包括简单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其中,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组成比例的简要表示方法,而结构式则是表示化合物中化学键的连接方式。
在确定物质的结构时,需要了解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结构。
空间构型指的是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的方式,与原子之间的键长和键角有关。
分子结构则是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包括线性分子、非线性分子、平面分子等。
四、物质的性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的外部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主要的方程式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主要的方程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6faf8076eeaeaad1f330e0.png)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主要的方程式总结一、卤族元素1、铁与氯气点燃:2Fe +3Cl 2 −−→−点燃2FeCl 32、铜与氯气点燃:Cu +Cl 2−−→−点燃 CuCl 23、钠与氯气点燃:2Na +Cl 2−−→−点燃 2NaCl4、氢气与氯气点燃或光照:H 2+Cl 2−−→−点燃 2HCl5、氯气与水:Cl 2+H 2O HCl +HClO6、氯气与硫化氢:H 2S +Cl 2→S ↓+2HCl7、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2FeCl 2 + Cl 2→2FeCl 38、氯气与二氧化硫1:1溶于水:SO 2+Cl 2+2H 2O →2HCl +H 2SO 49、SO 2使溴水褪色:SO 2+Br 2+2H 2O →2HBr +H 2SO 410、SO 2使碘水褪色:SO 2+I 2+2H 2O →2HI +H 2SO 411、氯气和NaOH 溶液:Cl 2+2NaOH →NaCl +NaClO +H 2O12、工业制漂粉精: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13、漂粉精漂白原理(用盐酸):Ca(ClO)2+2HCl →CaCl 2 +2HClO14、漂粉精溶液中通CO 2: Ca(ClO)2 +2CO 2+2H 2O →Ca(HCO 3)2 +2HClO15、工业制氯气: 2NaCl +2H 2O −−→−通电H 2↑+Cl 2↑+2NaOH 16、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2HClO −−→−光照2HCl+O ₂↑ 17、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 HClO ⇌H ++ClO - 18、实验室制氯气: 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19、高锰酸钾和浓盐酸不加热制氯气: 2KMnO 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 2O 20、工业制盐酸: 2NaCl +2H 2O −−→−通电H 2↑+Cl 2↑+2NaOH ,H 2+Cl 2−−→−点燃2HCl 21、实验室制盐酸: H 2SO 4(浓)+2NaCl (s )−→−∆Na 2SO 4+2HCl↑ 22、铁和盐酸: Fe+2HCl →FeCl 2+ H 2↑23、氢氟酸电离方程式: HF ⇌H + + F -24、氟气和水: 2F 2+2H 2O →4HF+O 2 ↑25、锌和碘蒸气 : Zn + I 2 → ZnI 226、氟气和氢气: H +F →2HF27、溴和氢气: Br 2 + H 2 −→−∆ 2 HBr28、碘蒸气和氢气:I 2 + H 2 ⇌ 2 HI29、氯气和溴化钠:Cl 2+2NaBr →Br 2+2NaCl30、氯气和碘化钾:Cl 2+2KI →2KCl+I 231、溴和碘化钾:2KI + Br 2 →2KBr + I 232、铁和溴:2Fe +3Br 2 →2FeBr 333、碘和铁: Fe +I 2→FeI 234、氯化亚铁和溴单质:6FeCl 2+3Br 2→2FeBr 3 + 4FeCl 335、少量氯气和溴化亚铁:6FeBr 2+3Cl 2→2FeCl 3 + 4FeBr 336、足量氯气和溴化亚铁: 2FeBr 2+3Cl 2→2FeCl 3 + 2Br 237、少量氯气与碘化亚铁:FeI 2+Cl 2→FeCl 2+I 238、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X-(离子方程式):Cl- + Ag + → AgCl↓ 39、AgX 见光分解:AgX −−→−光照Ag+X 2 二、氧族元素 1、硫和铁加热: Fe + S −→−∆FeS 2、硫和铜加热:2Cu+S −→−∆Cu 2S 3、氯气和过量的铁加热:2Fe+3Cl 2−→−∆2FeCl 3 4、氯气和铜点燃:Cu+Cl 2−−→−点燃CuCl 2 5、铁和氧气点燃: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6、铜和氧气点燃:2Cu + O 2−→−∆2CuO 7、汞和硫:HgS+O 2−→−∆Hg+SO 2 8、硫和氧气:S+O 2−−→−点燃SO 2 9、硫和氢气点燃: S+H 2−→−∆H 2S 10、硫和浓硫酸反应:S+2H 2SO 4(浓)−→−∆2H 2O+3SO 2↑ 11、用氯酸钾制氧气:2KClO 3 −−→−∆2MnO 2KCl+3O 2↑ 12、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MnO 2H 2O + O 2↑13、氯气和氢硫酸:H 2S+Cl 2→S+2HCl14、氢硫酸在空气中变浑浊:2H 2S+O 2 →2S↓+2H 2O15、硫化氢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2H 2S+3O 2→2H 2O+2SO 216、硫化氢气体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 2H 2S+O 2→2H 2O+2S ↓17、SO 2和H 2S 混合:2H 2S+SO 2→2H 20+3S ↓18、SO 2 被氧气氧化: 2SO 2 + O 2 ⇌ 3SO 319、SO 2 被水吸收:H 2O+SO 2→H 2SO 3→20、SO2 和氯气1:1通入水中:Cl 2+SO 2+2H 2O →2HCl+H 2SO 421、SO 2 使溴水褪色:SO 2 + Br 2 +2H 2O →H 2SO 4 +2HBr22、SO 2 使碘水褪色:SO 2+2H 2O+I 2→H 2SO 4+2HI.23、SO 2 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SO 2+Ca(OH)2→CaSO 3↓+H 2O24、实验室制取H 2S :FeS+2HCl → FeCl 2+H 2S ↑25、实验室检验H 2S :CuSO 4+H 2S →CuS↓+H 2SO 426、实验室吸收H 2S :CuSO 4+H 2S →CuS↓+H 2SO 427、实验室制取SO 2: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28、实验室吸收SO 2;:SO 2+2NaOH →Na 2SO 3+H 2O29、 NaOH 和过量SO 2:SO 2+NaOH →NaHSO 330、铜和浓硫酸: Cu+2H 2SO 4(浓)−→−∆CuSO 4+2H 2O+SO 2↑ 31、碳和浓硫酸: C+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32、硫化氢和浓硫酸:H 2S+3H 2SO4 →4SO 2↑+4H 2O三、氮族1、氮气和氧气:N 2+O 2→2NO2、氮气和氢气::N 2+3H 2−−−−−−→−高温、高加压、催化剂2NH 3 3、氮气和金属镁高温: N 2+3Mg −−→−高温Mg 3N 2 4、NO 和氧气:2NO+O 2→2NO 25、NO 2 和水: 3NO 2+H 2O →2HNO 3+NO6、工业制氨气:N 2+3H 2−−−−−−→−高温、高加压、催化剂2NH 3 7、实验室制氨气:2NH 4Cl+Ca(OH)2−→−∆ CaCl 2+2NH 3↑+2H 2O8、氨气和水: NH 3+H 2O ⇌NH 3.H 2O9、一水合氨的电离:NH 3.H 2O ⇌NH4+ + OH -10、一水合氨受热分解: NH 3·H 2O −→−∆NH 3↑+ H 2O 11、氨气和氯化氢气体:HCl+NH 3→NH 4Cl12、氨气和硫酸: H 2SO 4 +2 NH 3 → (NH4)2SO 413、氨气和硝酸:HNO 3 + NH 3 → NH 4NO 3 14、氨气和氧气: 4NH 3+3O2−−→−点燃2N 2+6H 2O 15、氯化铵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1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CO 2↑+H 2O 17、硝酸见光分解: 4HNO 3−−→−光照 4NO 2 ↑+ O 2↑ + 2H 2O 18、铜和浓硫酸: Cu+2H 2SO 4(浓)−→−∆CuSO 4+2H 2O+SO 2↑ 19、铜和稀硝酸(离子方程式):3Cu+8H ++ 2NO 3-→3Cu 2+ +2NO↑+4H 2O 20、碳和浓硝酸加热: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四、碳族 1、碳和氧气(不足)加热:2C+O 2−−→−点燃2CO 2、氧气(充足)加热:C+O 2−−→−点燃 CO 2 3、碳和浓硝酸加热:C+4HNO 3(浓)−→−∆CO 2↑+4NO 2↑+2H 2O 4、工业上用CO 还原氧化铁冶炼铁: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 5、CO 和氧化铜: CuO + CO −→−∆ Cu + CO 2 6、工业上制取CO 2:CaCO 3−−→−高温CaO+CO 2↑ 7、实验室制取CO 2 :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8、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离子): CO 2+2OH -→CO 32-+H 2O 9、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离子):CO 2+ OH -→HCO 3- 10、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 2(离子):Ca 2++ 2OH - +CO 2→CaCO 3↓+ H 2O1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 2(离子): OH - + CO 2→HCO 3-12、Na 2SiO 3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Na 2SiO 3+CO 2+H 2O →Na 2CO 3+H 2SiO 3↓13、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Na 2SiO 3+2CO 2+2H 2O →2NaHCO 3+H 2SiO 3↓14、NaAlO 2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离子):2AlO 2- + CO 2 (少)+ 3H 2O →2Al(OH)3↓ + CO 32-15、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离子):AlO 2- + CO 2 (过)+ 2H 2O →Al(OH)3↓ + HCO 3-16、Mg 和CO 2高温:2Mg+CO 2−−→−高温2MgO+C 17、CO2和水反应:CO 2 + H 2O → H 2CO 318、碳酸电离方程式:H 2CO 3 ⇌H ++HCO 3-; HCO 3- -⇌(H +)+(CO 3)2-19、CaC 2制乙炔气体: CaC 2+2H 2O →Ca(OH)2+C 2H 2↑五、镁和铝 1、Mg + O 2:2Mg + O 2 −−→−点燃2MgO 2、Mg+H2O :Mg+H 2O →Mg(OH)2+H 2↑ 3、Mg+N 2:3Mg+N 2−−→−点燃Mg 3N 2 4、Mg+CO 2 : 2Mg+CO 2−−→−点燃2MgO+C 5、MgCl 2 和氨水:MgCl 2+2NH 3•H 2O →Mg (OH )2↓+2NH 4Cl 6、氢氧化镁受热分解:Mg(OH)2−−→−加热MgO + H 2O 7、铝和氧气: 4 Al + 3 O 2−−→−点燃 2 Al 2O 3 8、铝和水: 2Al+6H 2O →2Al(OH)3↓+3H 2↑ 9、铝和硫加热:2Al+3S −−→−加热Al 2S 3 10、铝和稀硫酸:2Al+3H 2SO 4→Al 2(SO 4)3+3H 2↑1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2 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 12、铝和四氧化三铁::8Al+3Fe 3O 4−−→−高温4Al 2O 3+9Fe 13、铝和二氧化锰:4Al+3MnO 2−→−∆2Al 2O 3+3Mn 14、铝和浓硫酸加热:发生钝化15、铝和硝酸汞: 2Al + 3Hg(NO 3)2 → 2Al(NO 3)3 +3Hg 16、铝和稀硝酸加热:Al +4HNO 3 −→−∆Al(NO 3)3 +NO ↑ +2H 2O 17、Al 2O 3+H 2SO 4:Al 2O 3+3H 2SO 4→Al 2(SO 4)3+3H 2O18、Al 2O 3+NaOH(离子):Al 2O 3+2OH -→2AlO 2-+H2O . 19、氢氧化铝和硫酸(离子):Al(OH)+3H + →Al 3+ + 3H O20、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Al(OH)3 + NaOH →NaAlO 2 + 2H 2O21、氢氧化铝电离:Al(OH)3 ⇌Al 3+ + 3OH -22、氯化镁溶液呈酸性(离子):Mg 2++H 2O ⇌Mg(OH)2+2H +23、氯化铝呈酸性(离子):Al 3++3H 3O ⇌Al (OH )3+3H +24、氯化铝和少量氢氧化钠(离子):Al 3+ +3OH -→Al(OH)3↓25、氯化铝和足量氢氧化钠(离子):Al 3+ + 4OH - → AlO 2- + 2H 2O26、氯化铝和足量氨水(离子):Al 3++3NH 3H 2O →Al(OH)3↓+3NH 4+27、偏铝酸钠和少量盐酸(离子):AlO 2- +H 2O+H +→Al(OH)3↓28、偏铝酸钠和足量盐酸(离子):AlO 2- +4H +→Al 3+ +2H 2O29、偏铝酸钠和少量二氧化碳(离子): 2AlO 2- +CO 2+3H 2O →2Al(OH)3↓+CO 32-30、偏铝酸钠和足量二氧化碳(离子): AlO 2- +CO 2+2H 2O →Al(OH)3↓+ HCO 3-31、偏铝酸钠和氯化铝: AlCl 3 + 3NaAlO 2 + 6H 2O → 3NaCl + 4Al(OH)3 ↓32、工业炼钠: 2NaCl (熔融)−−→−通电2Na+Cl 2↑ 33、工业冶炼镁: MgCl 2(熔融)−−→−通电Mg+Cl 2↑ 34、工业冶炼铝: 2Al ₂O ₃−−→−通电4Al + 3O ₂↑ 六、铁和铜 1、铁和氧气: 3Fe+2O 2−−→−点燃Fe 3O 4 2、铜和氧气: 2Cu+O 2−→−∆2CuO 3、铁和氯气: 2Fe+3Cl 2−−→−点燃2FeCl 3 4、铜和氯气: Cu+Cl 2−−→−点燃CuCl 2 5、铁和硫加热: Fe + S −→−∆FeS 6、铜和硫: 2Cu+S −→−∆Cu 2S 7、铁和液溴: 2Fe +3Br 2 →2FeBr 38、铁和碘蒸气: I 2+Fe →FeI 29、铁和稀盐酸: Fe+2HCl →FeCl 2+H 2↑ 10、Fe+H2O(气): 3Fe+4H 2O −→−∆Fe 3O 4+4H 2 11、铁和氯化铜: Fe+CuCl 2→FeCl 2+Cu12、铁和硫酸铁(离子): Fe + 2Fe 3+ → 3Fe 2+13、铜和硫酸铁(离子): 2Fe 3+ + Cu → 2Fe 2+ + Cu 2+14、铁锈和盐酸: Fe 2O 3+6HCl →2FeCl 3+3H 2O15、铜和浓硫酸(加热): 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16、铜和浓硝酸: 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17、铜和稀硝酸(离子方程式): 3Cu + 2 NO 3 - + 8 H + →3 Cu 2+ + 2 NO(气体) + 4 H 2O18、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 Fe 2+ + 2OH -→Fe (OH )24Fe (OH )2+O 2+2H 2O →4Fe (OH )↓19、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 4Fe(OH)₂+O ₂+2H 2O →4Fe(OH)₃↓ 20、氢氧化铁(分解): 2Fe(OH)3−→−∆Fe 2O 3+3H 2O 21、硫酸亚铁呈酸性的原因(离子): Fe 2++2H 2O ⇌Fe(OH)2+2H +22、氯化铁水解(离子方程式): Fe 3++3H 2O →Fe(OH)3↓+3H +23、三价铁离子检验(三种方法):①加KSCN,离子方程式②使淀粉碘化钾试纸离子方程式 ③加氢氧化钠或氨水,离子方程式:① Fe 3+ +3SCN - →Fe(SCN)3 ②2Fe 3+ +2I - →2Fe 2+ +I 2③ Fe 3+ + 3NH 3·H 2O → Fe(OH)3↓+ 3NH 4+24、二价铁离子检验:加氢氧化钠或氨水,离子方程式: Fe 2+ + 2NH 3.H 2O →Fe(OH)2↓+ 2NH 4+25、氯化铜和硫化氢: H 2S+CuCl 2→CuS↓+2HCl26、工业炼铁: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0a0e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a.png)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而元素化合物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N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₂O)。
将钠投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响,并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这是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₂)。
钠的氧化物中,过氧化钠(Na₂O₂)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会放出氧气,常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提供氧气。
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这是因为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薄膜。
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₂)和氢气。
铁(Fe)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多是铁的合金。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 Fe₂O₃·xH₂O)。
铁有多种价态,常见的有+2 价和+3 价。
Fe²⁺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气(Cl₂)等氧化剂氧化为Fe³⁺;Fe³⁺具有氧化性,能与铁单质反应生成 Fe²⁺。
接下来,是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氯(Cl)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氯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次氯酸钠(NaClO)和水。
硫(S)通常以单质或者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₂),这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这种漂白是不稳定的。
氮(N)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复习方法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复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5cb9c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4.png)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复习方法网络图是尽人皆知的一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复习方法,大多数师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都会采纳网络图法。
但多数仅停留在如何运用网络图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提高知识的保持和提取的质量,事实上,网络图也一种有效的单元复习策略和学习策略,在复习教学中,假如能够合理构建知识网络,并引导学生采取以网络为中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能够起到一网在胸,全章尽握的教学成效。
一、网络图的构建网络图的构建要解决如此几个问题,谁来构建,构建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构建,什么的网络图最有效,如此几个问题。
1.网络图应该有学生来构建。
绘制一个完美的网络图,需要花费许多时刻,许多教师和复习资料差不多上替学生先做好网络图,然后出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转变关系。
这种做法尽管提高了效率,但成效要大大折扣。
构建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精加工过程,由学生自己来绘制知识网络图,本身确实是一次知识的复习梳理和结构化的过程。
学生第一要盘点所学的要紧内容,区分要紧内容和次要内容,其次要查找构建主线,使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建立关系。
这实际上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整体地明白得知识的结构关系,并进行组织、整合。
同时,编制知识网络图,还能够使学习者意识并发觉对不熟悉的新知识的模糊明白得。
2.网络图应该网那些核心知识许多教师或资料上的网络图,总是尽可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网的都网到里面去,甚至把其它单元能联系上的也都网进来,结果网络变得庞大纷杂,给人看了专门乱专门烦,学生专门难能够将如此的网络图牢固地记住,结果事与愿违,最后连核心知识都未能记住。
好的网络图应该突出核心知识,及其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删去纷杂的枝节,各单元网络图之间,尤如电路中集成块之间,通过几根导线有序相连。
3.网络图应该简洁精巧。
心理学研究说明,简洁精巧的网络结构能够能够节约经历资源,有利于精确的储存和提取,纷杂、粗糙的网络图随着时刻的推移会逐步变得模糊。
体会告诉我们,规则、对称、完整的几何图形总是容易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
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9.连续反应关系(1)Ca系列:Ca→CaO→Ca(OH)2→CaCO3→CaO(2)C系列:C→CO2→H2CO3→Na2CO3→CO2(3)Cu系列: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1.初步了解的知识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②灭火器简介;③水的物理性质;④铁的物理性质;⑤浓硫酸的性质;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⑦生铁和钢;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③O2的工业制法;④C、CO的化学性质;⑤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⑥甲烷、酒精的性质和用途;⑦酸、碱的通性;⑧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⑨化学肥料的特性和种类。
3.掌握的知识①O2、H2、CO2的化学性质;②O2、CO2的实验室制法;③铁的化学性质;④两酸、两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⑤常见盐的溶解性;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4.常见易混判断题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 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正确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复习方案――专题复习专题一:六种气体例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实验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5)通过该实验你可间接获得N2的哪些性质?[分析]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本题考查了①该实验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②实验误差的分析;③更换药品分析不能完成该实验的原因;④若换药品要完成该实验,则装置如何改进;⑤通过此实验,能间接得到N2的哪些性质?⑥补充测定空气成分的装置。
答案:(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到室温,水倒流入集气瓶大约占其体积的1/5。
(2)瓶塞没塞紧,装置漏气;瓶没冷却就注入水;红磷不足。
(3)不能,因为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A.在集气瓶内壁预先蘸有一层浓的氢氧化钠溶液;B.在瓶塞上插入吸有浓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在打开铁夹前,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 溶液注入集气瓶中。
(5)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说明:此题的实验装置还可以用下列装置:例2.在五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
根据下面所描述的气体的性质,判断各个集气瓶中装有的气体,并完成后面的填空:(1)气体A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A在高温下能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气体B是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B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时,火焰为________色。
(3)气体C燃烧后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一种最简单的________物。
(4)气体D在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收集气体D一般只用________收集,装有D的集气瓶瓶口应________放保存。
(5)气体E是人和动物片刻都不能离开的气体,E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细铁丝在E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四种重要气体和一种有机化合物,要求掌握H2、O2、CO2的化学性质,了解CO、CH4的化学性质。
复习中可以通过此题把每一种气体的重要知识点扩充联系起来。
答案:(1)CO;(2)H2;淡蓝(3)CH4;有机(4)CO2;向上排空气法;正;(5)O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例3.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1)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少;(2)通过浓硫酸;(3)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2)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②该混合气体可能有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CO、CO2、CH4、HCl的化学性质,又考查了石灰水、浓硫酸的性质,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分;HCl、CH4;HCl、CH4、CO2;HCl、CH4、CO;HCl、CH4、CO、CO2。
例4.某气体X可能由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X气体点燃,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A、B两个洗气瓶。
试回答:(1)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________。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________。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种可燃性气体,它们的燃烧产物如何除去的简单综合。
同时可以联系复习:若用该装置检验它们的燃烧后产物,则药品应换成何种药品?为什么放的顺序是这样?答案:(1)H2;(2)CO;(3)CH4;CO和H2;CH4和H2;CH4和CO;CH4、CO和H2。
专题二、碳、铁及其化合物例1.将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高温使其充分反应,生成18g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__;其质量分别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