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防汛抗旱
【发文字号】国函[2008]63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8.07.21
【实施日期】2008.07.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8〕63号)
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
水利部《关于审批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请示》(水规计〔2008〕22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
势;基本控制人为产生的水土流失,减轻河道淤积;上中游干流、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重要城市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和泥沙。
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监理规划(黄干)
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监理规划(黄干)一、背景介绍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发源于藏北高原,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上下游的水文条件一度恶化,灾害日益频繁,其中洪水灾害尤为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遏制洪灾的发生,推进黄河流域的整治和管理,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监理规划(以下简称黄干)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的监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洪水防治工程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黄干的机构设置1.领导机构黄干的领导机构为黄河防汛工程安全监理局,其是黄河防汛工程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专门负责黄干的监理机构。
2.监理组织机构黄干的监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两个部门,监理管理部门和监理工作部门。
监理管理部门: 负责黄干相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的管理和资金的管控等。
监理工作部门: 负责实现黄干的监理任务,包括工程的现场检查,质量检测等。
3.监理工作流程黄干的监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开工准备阶段的准备、实施监理和工程完工阶段的评估等环节,核心内容包括:1.准备阶段① 接受任务:黄干接受勘探设计委托方颁发的勘探设计文本,完成审批。
②安排人员:根据黄干监理合同的要求,组织人员并完成差旅社保等必要的准备工作。
③ 召开会议:在勘探设计提交前召开现场会议。
2.实施监理① 现场管理:指派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前去工地现场进行管理工作。
针对每个施工节点,进行实际巡视和质量抽检。
② 填写监理日志:如实记录每天的监督检查结果,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记录现场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工程完工及评估① 工程竣工验收: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对工程进行终验,终验通过后,填写工程质量报告。
② 评估报告: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评估,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三、黄干的工作重点黄干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着工程监管质量和效率方面,重点如下:1.工程监理质量方面在黄干的监理工作中,工程的监理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繁荣。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洪水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工程目标、治理措施、实施步骤等方面对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工程目标1. 治理黄河洪水,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
2. 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提高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障民生。
三、治理措施1. 河道整治工程(1)疏浚河道:对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疏浚,提高河道过流能力。
(2)修建堤防:对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堤防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3)河道整治:对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河道整治,优化河势,减少洪水灾害。
2. 水库工程(1)新建水库:在黄河流域规划新建一批水库,提高洪水调蓄能力。
(2)水库除险加固:对现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水库安全运行水平。
3. 水资源调配工程(1)南水北调: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引入黄河流域,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2)黄河干流生态补水:从黄河上游向下游进行生态补水,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4. 河口治理工程(1)修建拦河闸:在黄河河口修建拦河闸,防止泥沙淤积,提高河道泄洪能力。
(2)整治河口三角洲:对河口三角洲进行整治,防止泥沙淤积,维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
5. 河道绿化工程(1)植树造林: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2)建设湿地公园:在黄河流域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1-2年)(1)开展黄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确定工程规模、投资估算等。
(2)编制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明确工程目标、治理措施、实施步骤等。
(3)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概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最泥沙的河流之一。
黄河下游地区位于中国的河南、山东两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经济区和粮食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河水泥沙含量高、河道淤积严重等问题,黄河下游地区面临着频繁的洪水灾害威胁。
为了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财产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治理措施。
1. 河道疏浚河道疏浚是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黄河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断流、水势变浅,进而增加了洪水的冲击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定期疏浚。
疏浚工作包括清理河道底泥和水生植被,保持河道畅通,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2. 建造防洪堤坝为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黄河下游地区大量建设了防洪堤坝。
这些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止洪水侵袭下游地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防洪堤坝的建设包括加固现有堤坝、新建堤坝和减少河道侵蚀等措施。
通过不断加强堤坝的防洪能力,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3. 构建洪水调控工程为了进一步提高黄河下游地区的抗洪能力,黄河下游地区积极构建洪水调控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水库、闸门、泄洪道等。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以调节黄河的水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同时,这些工程也可以利用洪水资源,提供水源供给和灌溉用水。
4. 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为了及时掌握黄河下游地区的江河水情,提前预警洪水灾害,黄河下游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该体系包括水文站、气象站、监测设备等,可以实时监测黄河的水位、流量和水质等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下游地区人民做好防洪准备,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
5. 加强防洪意识教育为了增强人民防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黄河下游地区加强了防洪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防洪演练、宣传防洪知识等活动,提高人民的防洪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加强防洪宣传教育,普及防洪知识,提高人民对防洪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结论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河道疏浚、建造防洪堤坝、构建洪水调控工程、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加强防洪意识教育。
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水 和 ‘ 、 、 、 、 ’ 合处 理泥 沙 的方 针 , 一 拦 排 放 调 挖 综 进 步完 善 以河 防工程 为 基 础 ,水 沙 调控 体 系为 骨 干 ,
水 土 保 持 、干 流 放 淤 和 分 滞 洪 工 程 措 施 相 结 合 的 流
域 防洪减 淤工程 总体 布局 ,辅 以防汛 抗旱 指挥 系 统
防汛 抗旱新 形 势 的需 要 ,湖南 省将进 一 步加 大防 办 能力 建设力 度 ,努力 建设 一流 的组织 机 构 、配备 一
流 的 办 公 设 施 、建 设 一 流 的 人 才 队伍 、 提 供 一 流 的 服 务 ,不 断 提 升 各 级 防 办 的 科 学 抗 灾 能 力 、快 速 反
淤 体 系 ,基 本 控 制 洪 水 ,确 保 黄 河 下 游 防 御 花 园 口 洪 峰 流 量 200 s 防 不 决 口 , 步 恢 复 主 槽 行 洪 20 m / 堤 逐 能 力 ,初 步 控 制 游 荡 性 河 段 河 势 ;基 本 控 制 人 为 产 生 的 水 土 流 失 , 轻 河 道 淤 积 ; 中 游 干 流 、 要 支 减 上 主 流 重点 防洪 河段 的河 防工 程 基本 达 到设 计 标 准 , 重 要城 市达 到规 定 的防洪 标准 。到 22 05年 , 成 比较 建 完 整 的 防 洪 减 淤 体 系 ,基 本 控 制 洪 水 和 泥 沙 。 ” 规 《 划 》 实 施 , 要 坚 持 ‘ 拦 下 排 , 岸 分 滞 ’ 控 洪 的 “ 上 两 调
求 精 的坚强 防汛抗 旱 团队 。 “ 铁 要 靠 自身 硬 ” 随 着 全 球 气 候 的 不 断 恶 打 。 化 ,灾 害性 天 气 的不 断 增 多 ,防 汛 抗 旱 面 临 的 形 势 将 越 来 越 严 峻 ,特 别 是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以 人 为 “ 本 ” “ 学 发 展 ” “ 水 和 谐 ”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都 、科 、人 等 对 防 汛 抗 旱 工 作 提 出 了新 的 更 高 的 要 求 。为 了 适 应
黄河下游排洪工程建设方案
黄河下游排洪工程建设方案一、工程建设背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泥沙最多、暴涨最大的河流之一。
黄河下游流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河道狭窄、河滩低洼,当黄河泛滥时,常常导致周围地区严重受灾。
为了降低洪水造成的损失,保护沿岸的居民和农田,我们必须对黄河下游进行排洪工程建设。
二、工程建设目的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密集,洪水泛滥会给周围的居民和农田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排洪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保障经济发展。
黄河下游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洪水泛滥会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通过排洪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工程建设方案1. 加固河堤。
黄河下游的河堤一直是很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加固河堤,提高河堤的抗洪能力。
2. 挖深河道。
现有的黄河下游河道较为狭窄,需要对其进行疏浚,挖深河道,增加其排水能力。
3. 建设洪涝区。
在黄河下游设立洪涝区,将洪水引入洪涝区进行储存和排放,减轻洪水对周围地区的影响。
4. 建设水利设施。
在黄河下游地区建设一些水利设施,如护岸工程、蓄水池等,增加排水和蓄水能力。
5. 科学引导泄洪。
通过科学的泄洪方式,有效控制黄河下游洪水的泛滥范围,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四、工程建设进展目前,黄河下游排洪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河堤加固方面,一些地区已经完成了河堤加固工程,提高了河堤的抗洪能力。
在挖深河道方面,一些地区已经对河道进行了疏浚,提高了河道的排水能力。
在建设水利设施方面,一些地区已经建设了护岸工程、蓄水池等,增加了排水和蓄水能力。
五、工程建设影响黄河下游排洪工程建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可以减少洪水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保护居民和农田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它也可以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减少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六、工程建设前景黄河下游排洪工程建设的前景是光明的。
防治黄河凌汛措施工程方案
防治黄河凌汛措施工程方案一、凌汛防治工程的意义黄河凌汛对沿岸居民和农田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所以凌汛防治工程的意义重大。
通过凌汛防治工程可有效减轻凌汛造成的灾害,维护河道畅通,保护农田和居民安全。
凌汛防治工程不仅是对抗黄河凌汛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凌汛防治工程的内容1、清河道:为了避免凌汛,首先需要清河道,加大河道容积,提高水流速度,使黄河的水能够顺利流过,不被冻结,减少凌汛。
2、加固河堤:黄河的河堤需要加固,以防止凌汛冲毁河堤,造成洪涝灾害。
加固河堤是凌汛防治的关键环节。
3、开河道:在冬季,可以采用开河道的方式,通过人工工程方式,清理冰层,保持河流畅通。
这是一种临时性的凌汛防治方式,但对于凌汛来袭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减轻灾害。
4、利用水利工程: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库、堤防等防洪设施,通过调节水位,预防凌汛的发生。
5、冰层移除: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移除黄河表面的冰层,以保持河道畅通。
6、保护农田:对于农田桥梁等农田设施进行维修和加固,加强农田的防洪能力,减轻农田受灾损失。
三、凌汛防治工程的实施步骤1、科学规划:对于黄河流域的凌汛问题,需要科学制定凌汛防治工程的规划方案,包括工程内容、实施步骤、资金投入、工期等。
2、加强监测:建立凌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黄河水情,及时预警凌汛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3、组织实施:在凌汛季节到来之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相关工程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河道、加固河堤、开河道、移除冰层等工作。
4、联合防治:黄河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地区,需要各地相关单位联合起来,进行凌汛防治工作,确保整体工程的实施。
5、持续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凌汛防治技术也在不断改进,需要持续跟进最新的防治技术,不断优化凌汛防治工程。
四、凌汛防治工程的保障措施1、加强宣传:对于凌汛防治工程,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教育居民如何应对凌汛,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加大投入:凌汛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凌汛防治工程的实施。
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一、黄河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黄河流域面积:750000km^2黄河本身长度:5464km河床长度:6450km流经省市: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黄河是我国母亲河—长江的第二大河流,也是养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
在我国古代,黄河又被称为“养育华夏民族之母”、“华夏文明之母”的美誉。
黄河流域上游主要是冰川融雪型,冷湿地区。
而黄河流域下游是亚热带湿润地区。
然而,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乡的扩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一些工业厂矿在排放废水的过程中也排放了很多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物质。
这些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物质对黄河的污染起到了很大的分毁作用。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和草场消失速度紧缩。
据调查、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贫困县的人口密度最大,且地势多为山区、丘陵,土地易遭灾害、资源、食物严重不足。
二、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黄河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黄河治理工程规划方案:1、加强防汛和治理河道工程黄河地势险峻,河水泛滥,洪水频发,黄河治理一直是中国古代及现代政府极其重要的工程。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以减轻黄河流域的洪灾风险。
在治理河道方面,应加大河床的清淤工作,清除河床淤泥和固定河道上的滩地及地降渡之母沉积,防止黄河淤积。
2、加强水污染治理工程对于工业排水污染问题,应实行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以及加大对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
同时,要加强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
3、加强水土保持工程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和草场消失速度紧缩。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恢复和保护山地生态系统,改善土壤质量。
4、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在黄河流域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关键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恢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缓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
黄河微小工程防御洪涝方案
黄河微小工程防御洪涝方案一、引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黄河上游地区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导致黄河下游地区频繁受灾。
为了更好地防御洪涝灾害,保护黄河流域的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其中微小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本文将从黄河微小工程防御洪涝方案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二、黄河微小工程的概念及作用微小工程是指利用当地废弃资源、自然材料和生产生活积累起来的简易技术制造工具修复和改良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广大农村多是山区和丘陵区,土地多为坡地和荒山,自然条件贫乏,农田多年一度暴雨大水泛滥,造成大量土壤流失,林木腐朽,农田绝收,人畜饮水困难,人民生活异常困苦。
微小工程建设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
通过微小工程的建设,可以在山区和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保证农田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黄河微小工程防御洪涝的作用1.涵养水源微小工程可以修建山塘、蓄水池、水窖等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储存和调节,保证水源的稳定。
这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用水问题,还可以有效地调节洪涝。
2.减缓洪峰微小工程可以修建露头式堤、浅沟浅坑、浅廊式排泄沟等排洪设施,使洪峰通过时受到减缓,从而减少对下游地区的洪灾影响。
3.固土保持微小工程可以修筑宜于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小坝、小堤、小塘等设施,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增强土地的保育能力。
4.改善生态环境微小工程可以修建植草造林、种植果树、开展集约经营等生态工程,促进植被生长,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减少洪涝的影响。
四、黄河微小工程防御洪涝方案1.加大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黄河流域微小工程建设的投入,增加预算,筹集资金,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资金保障。
2.制定计划各级政府应制定具体的黄河流域微小工程建设计划,明确工程内容、工程保障、工程标准等内容,并进行严格的统一管理,确保工程有效推进。
3.技术指导加强对黄河流域微小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设计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黄河下游大堤历史悠久,随着河道变迁,经历代不断修建而成。
目前,下游临黄大堤总长1371.2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黄河不决口,按照各个时期河道淤积情况,本次规划前,已对黄河下游大堤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
之后,随着河床的淤积抬高,"九五"期间有计划地对堤防进行了加高帮宽。
除堤防加高帮宽外,还采用放淤固堤、前后戗、锥探压力灌浆等措施对堤防进行了加固。
一、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继续建设的紧迫性通过三次堤防加高和"九五"期间建设,在2015年前,下游堤防高度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堤防加固的进度较慢,致使黄河下游堤防质量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堤身质量差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受当时技术、设备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用料不当、压实度不够,填筑质量不一等问题。
地质勘探断面显示,不连续的薄层结构非常明显。
(二)堤身裂缝多,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多由于大部分堤防长期不临水,使堤防仅有的少量不均匀粘土形成大量纵横裂缝。
长期以来獾狐、鼠类等动物在堤防上打洞,造成堤防上洞穴众多,每年堤防检查都发现几十处獾洞,鼠洞更是到处可见,在堤身内还有人为挖的战壕、防空洞、藏物洞、墓坑、树坑等空洞。
洞穴及空洞较为隐蔽,威胁较大。
(三)堤基老口门多,近堤坑塘多,基础薄弱黄河下游为冲积平原,加之历史决口改道,黄河下游堤基复杂,多种堤基并存。
下游堤基多为沙性土,透水性强,易形成管涌等渗透变形,严重破坏了堤基的整体稳定性。
(四)部分堤段堤顶宽度不足,临河堤坡较陡黄河下游堤防有50%以上的堤段堤顶宽度为7~10米,严重不满足现代抢险交通需求。
部分堤段临河侧边坡不满足抗滑稳定需求。
(五)继续建设的急迫性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黄河大洪水期间,在堤防的背河侧常出现管涌、渗水、滑坡、陷坑、漏洞等险情,险象环生。
"96·8"洪水期间,堤防出现裂缝5280米,渗水40383米,较大管涌群8处,其中河南封丘荆隆宫堤段在距背河堤脚约300米处发现管涌。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简本)前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黄河又是一条多泥沙、多灾害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严重,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的问题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难度大,洪水泥沙威胁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布置开展了全国防洪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结合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反复征求了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意见。
2004年11月,水利部组织召开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邀请各方面专家、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了审查。
在进一步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规划》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于2008年7月以(国函〔2008〕63号)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以往有关规划、研究成果和黄河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收集及勘测,获取了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泥沙、地形、地质资料,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及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对黄河防洪减淤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复核,提出了防洪减淤规划布局,以及防洪减淤工程和防洪非工程重大措施。
为今后20年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黄河防洪防汛预案
一、预案背景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其流域面积广阔,洪水灾害频发。
为保障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洪水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黄河防汛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黄河防洪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黄河流域防洪防汛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工作机构(1)监测预报组:负责黄河流域水文、气象、地质等方面的监测预报工作。
(2)调度指挥组:负责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度和洪水防御工作。
(3)抢险救援组:负责洪水发生时的抢险救援工作。
(4)宣传培训组:负责防洪防汛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三、预警与响应1. 预警(1)监测预报组根据监测数据,对黄河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预警。
(2)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
2. 响应(1)根据洪水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四、防御措施1. 水文监测加强黄河流域水文监测,及时掌握水位、流量、雨量等水文信息。
2. 防洪工程加强黄河堤防、水库、涵闸等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防洪能力。
3. 河道整治对黄河河道进行整治,降低洪水风险。
4. 洪水调度根据洪水预报和水库、涵闸的蓄水能力,科学调度水资源,降低洪水风险。
5. 防汛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 群众转移根据洪水风险,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五、应急保障1. 资金保障确保防洪防汛工作所需资金,优先保障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安置。
2. 物资保障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及时补充和更新。
3. 人员保障加强防汛队伍建设,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实施本预案,确保黄河流域防洪安全。
2.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要严格遵守,共同做好黄河防洪防汛工作。
黄河防洪防汛预案通知文件
文件编号:[XX]防汛字〔2024〕001号发布单位: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日期:2024年7月20日一、通知背景根据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监测预警,近期黄河流域降雨频繁,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防汛形势严峻。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现就黄河防洪防汛工作发布如下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掌握黄河流域雨情、水情、工情变化,确保预警信息准确及时发布。
2. 加强黄河沿线堤防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应急队伍随时待命。
4.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洪水灾害损失。
三、应急响应1. 四级应急响应:当黄河流域发生较大范围降雨,部分河段出现较大流量洪峰过程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2. 三级应急响应:当黄河流域发生大范围降雨,部分河段出现严重洪水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3. 二级应急响应:当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多个河段出现严重洪水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4. 一级应急响应:当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多个河段出现严重洪水,造成重大损失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四、应急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各级各部门及时响应。
2. 强化堤防巡查:加强黄河沿线堤防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堤防安全。
3. 落实物资储备: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包括抢险救援物资、应急物资等。
4. 加强应急队伍管理:确保应急队伍随时待命,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5. 转移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 做好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重要汛情和动态。
五、责任分工1.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黄河防洪防汛工作,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防汛工作。
2. 河南省水利厅:负责黄河流域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指导各地做好防汛工作。
3. 河南省气象局:负责黄河流域雨情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黄河防洪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黄河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黄河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黄河流域内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防洪工作中遵循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防洪指挥部成立黄河防洪指挥部,负责黄河流域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指挥部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分指挥部在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设立分指挥部,负责各自流域的防洪工作。
3. 职责(1)防洪指挥部:负责黄河流域防洪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防洪政策,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防洪工作。
(2)分指挥部:负责本流域防洪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协调本流域内的防洪措施,落实防洪责任。
(3)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防洪工作中的各项具体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工程措施(1)加强河道治理,确保河道行洪能力。
(2)完善堤防工程,提高堤防抗洪标准。
(3)加强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
(4)加强山洪沟道治理,防止山洪灾害。
2. 非工程措施(1)加强洪水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
(2)加强洪水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洪意识。
(4)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防洪工作有序进行。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根据洪水预警信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应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准备。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各级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
(2)组织抢险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转移受威胁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五、后期处置1. 灾害调查评估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害调查评估,分析灾害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灾害救助根据受灾情况,制定救助措施,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黄河防汛应急预案意见书
一、背景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无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形势严峻。
为确保黄河流域安全度汛,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意见书。
二、预案目标1. 确保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2. 提高黄河流域防汛抗旱能力,降低灾害风险。
3. 保障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4. 预警与应急响应相结合。
四、预案内容1. 组织指挥体系:成立黄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防汛抗旱工作。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汛抗旱工作任务。
2. 预警预报: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可能受影响的群众。
3. 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援。
4. 抗洪抢险:加强防汛物资储备,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组织专业抢险队伍,开展抗洪抢险工作,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部位的安全。
5. 灾后重建:灾后要迅速开展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修复,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6. 河道治理:加强黄河流域河道治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加强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7. 河道清障:加强河道清障工作,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对河道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进行清除,确保行洪安全。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与布局展望
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与布局展望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民治黄七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最大的威胁。
防洪工程设施关系到安全度汛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洪工程设施水毁项目的修复对保证水工程安全,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步入新发展阶段,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洪保安提出更高要求,流域下垫面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对流域防洪提出新挑战。
为统筹解决防洪新老问题、系统提升流域防洪能力,亟须修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优化防洪总体布局,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为全面建设黄河流域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关键词:黄河;防洪;体系建设;布局展望引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即以流域为单元构建主要由水库、河道及堤防、分蓄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
1防洪工程设施水毁项目治理每年汛期的洪涝灾害都会造成部分防洪工程设施损坏、损毁,为了安全度汛,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减灾作用,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水利部要求:(1)防洪工程设施水毁项目具备施工条件的,要求尽最大努力保障在主汛期前完成修复任务,对汛前确实难以完成的或施工期有汛情发生的,要统筹落实水毁修复工作安全度汛责任人,逐个项目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和汛期施工措施。
(2)要全面建立防洪工程设施水毁修复项目台账,对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立专门台账,并对各地规模以上防洪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地扎实做好水毁修复工作或定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2新发展阶段黄河防洪面临的新挑战2.1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河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1)水沙情势变化影响。
下垫面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耗用水量大幅增加,进入黄河的水沙量逐步减少。
但从长远来看,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表明黄河仍是一条高含沙河流,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后下游河道仍将呈淤积状态,在无足够外来水源的情况下,河床仍有可能继续淤积抬高,导致主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下降。
菏泽市黄河防汛预案
菏泽市黄河防汛预案一、预案目的制定菏泽市黄河防汛预案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过科学规划和周密部署,实现对洪水的有效控制和应对,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二、责任主体菏泽市政府是本次防汛预案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行动。
水利局、应急管理局、交通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承担具体的防汛任务。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防汛体系。
三、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洪水预警机制是防汛工作的关键。
菏泽市将依托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控黄河水位和流量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预警系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按照不同级别的预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应急措施应急措施分为预防性措施和应急响应两部分。
预防性措施包括加强河堤巡查、加固防洪设施、清理河道障碍物等。
应急响应则根据洪水情况,采取疏散群众、关闭危险区域、调配救援物资等行动。
所有措施都要求快速、有序地展开,确保效果最大化。
五、资源整合有效的资源整合对于提高防汛效率至关重要。
菏泽市将在平时就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也是资源整合的一部分,通过区域联动,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可能的洪水灾害。
六、后续恢复洪水过后,及时的恢复工作同样重要。
预案中包含了灾后评估、基础设施修复、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措施。
目的是尽快让受影响区域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
因此,预案还包括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防汛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旨在让每个市民都能成为防汛工作的参与者。
八、总结与反思每次防汛工作结束后,都应进行总结和反思。
分析预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更新预案内容,提高未来防汛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简本)前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黄河又是一条多泥沙、多灾害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严重,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的问题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难度大,洪水泥沙威胁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布置开展了全国防洪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结合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反复征求了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意见。
2004年11月,水利部组织召开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邀请各方面专家、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了审查。
在进一步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规划》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批。
国务院于2008年7月以(国函〔2008〕63号)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以往有关规划、研究成果和黄河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收集及勘测,获取了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泥沙、地形、地质资料,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及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对黄河防洪减淤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复核,提出了防洪减淤规划布局,以及防洪减淤工程和防洪非工程重大措施。
为今后20年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一章防洪形势1.1流域概况1.1.1 自然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世界上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海拔100米以下的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3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在黄河流域内该河段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上部的兰州以上黄河水量的主要来源区、沙量相对较少;二是中部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三是下部的河套平原是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存在一定的防洪防凌问题。
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该河段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为黄土高原地区,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二是上部的河口镇至禹门口河段和下部的潼关至小浪底河段水力资源较丰富,并且距电力负荷中心近;三是河口镇至禹门口区间煤炭资源丰富;四是中部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宽浅散乱,存在一定的河道治理问题,三门峡水库运用对本河段以下的潼关至三门峡大坝河段也造成了一定塌岸问题。
在本河段汇入的渭河和在中游下部汇入的沁河等重要支流的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存在一定的防洪问题。
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除艾山附近为山区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约束洪水泥沙,由于泥沙淤积,使该河段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河道成为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堤防保护的是黄河在历史上决口改道淤积形成的、绝大部分属于淮河和海河流域的、我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核心地区之一,历史上堤防频繁决口改道,黄河洪水泥沙对黄淮海平原带来巨大的灾难,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1.1.2 社会经济概况黄河流域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的340个县(市、旗),2003年人口11270万人,耕地面积24362万亩,国内生产总值8912亿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流域战略地位重要,区域优势明显,土地、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有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河北等5省110个县(市),主要为淮河、海河流域。
2003年区内人口9010万人,耕地11193万亩,GDP 7200亿元,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之一。
还有治淮治海水系、灌溉排水系统、京广、京九等众多铁路和公路干线、胜利油田和淮北煤田等众多能源基地。
1.2洪水特征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两种类型。
1.2.1暴雨洪水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洪水发生时间为6~10月。
兰州以上地区雨区广,降雨强度较小,洪水洪峰流量不大,历时较长,是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的主要成灾洪水,但只能形成中下游洪水的基流。
黄河中游地区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形成的洪水具有洪峰高、历时短、含沙量大、陡涨陡落的特点,是黄河下游的主要成灾洪水。
中游大洪水按来源区分为两种类型,以三门峡以上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上大洪水”,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下大洪水”,“上大洪水”与“下大洪水”不遭遇。
黄河主要控制站及区间设计洪水见附表1。
1.2.2 冰凌洪水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及上游宁蒙河段,黄河下游多发生在2月,宁蒙河段多发生在3月。
冰凌洪水峰低量小、历时短、来势猛、水位高,防守难度大。
1.3水沙特征黄河水沙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显著特点。
主要表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少沙多,进入黄河下游花园口天然水量仅有560亿立方米,输沙量高达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28.5公斤千克每立方米,实测最大含沙量911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输沙量和含沙量均为大江大河之最。
二是水沙异源,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兰州以上,沙量主要来自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兰州以上来水占全河55.6%,远超过流域面积占全河流域面积30%的比例,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来沙占全河91%,远高于流域面积占全河46%的比例;三是天然水沙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水量约占全年的60%,沙量更为集中,占90%,且往往集中在几场洪水;水沙量年际间变化也很大,沙量更为集中,往往集中在几个大沙年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开展了水土保持,20世纪70年代已经初见成效,到规划现状年,平均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左右,约占来沙量的20%,总减少量约达100亿吨,为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用水发展,利用黄河河川水资源量已达360~400亿立方米,占黄河水资源量的60~70%,年平均入海水量由20世纪50~60年代的500亿立方米左右降低到20世纪90年代的119亿立方米。
在水资源利用时,非防洪水库对中常洪水拦蓄利用,使水流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自然情况相比,水沙关系进一步恶化。
到本世纪中叶,即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按规划全面实施生效时,年平均进入黄河的沙量仍有8亿吨左右,仅占自然情况下的50%,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增加,若不考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补水,在强化节水条件下,黄河年平均缺水量将高达104亿立方米,输沙入海水量将进一步被挤占,水少沙多和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4设计洪水位黄河下游、宁蒙河段、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以下简称禹潼河段)等干流河段,以及渭河下游等支流河段,属于冲积性河道,来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冲淤变化剧烈,设计洪水位一般随着河道淤积逐步升高。
当上游建设大型水库拦沙时,设计洪水位会在短期内降低,如小浪底水库建设,使黄河下游设计洪水位短期内降低,水库运用约20年后,若无其它拦沙设施,下游设计洪水位又将恢复到建库前的情况。
黄河下游设计洪水位采用2000年、2010年、2020年水平的最大值,主要站不同水平年设计洪水位见附表2。
宁蒙河段设计水位采用设计洪峰流量相应水位和历史最高凌洪水位的最大值。
1.5洪水泥沙灾害黄河是一条多泥沙多灾害河流,尤其黄河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洪水泥沙灾害历来十分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决口达1590余次,经历了5次重大改道和迁徙。
洪水泥沙灾害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抵天津,南达江淮,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5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平方公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近代有实测洪水资料的1919年至1938年的20年间,就有14年发生决口灾害。
如1933年8月,陕县站出现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沙量高达36亿吨,下游两岸发生50多处决口,受灾地区有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等4省30个县,受灾面积6592平方公里,灾民273万人。
在黄河下游河道不发生重大改道的前提下,现行河道洪水泥沙泛滥范围约12万平方公里,涉及冀、鲁、豫、皖、苏五省的110个县(市)。
黄河堤防一旦决口,水冲沙压,除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外,还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洪水居高临下,将导致人员大量伤亡,京广、津浦、陇海、新菏、京九等铁路干线、许多公路干线、大量生产生活设施、治淮和治海工程、引黄灌排渠系都将遭受毁灭性破坏。
洪水携带的泥沙将淤高城市、农村地面,淤堵灌溉排水渠系和治淮、治海河水系,湮没铁路、公路路面,大片良田沙化,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且长期难以恢复。
将对打乱全国经济发展部署。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史称“中华民族心腹之患”,是黄河防洪的重中之重。
由于黄河下游改道和水少沙多的特殊性,为滞洪沉沙、减少地方加高幅度和频次的需求,在改道后重新建设堤防时,在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之间预留有3956平方公里滩区,从建设堤防开始滩区就居住有大量人口,目前已发展到179.3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较严重的洪水泥沙漫滩29次,在滩区沉积泥沙约70亿吨,为保证黄淮海平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却造成滩区累计受灾人口887.2万人次,淹没耕地2560.3万亩次,倒塌房屋153.5万间,给滩区居民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
黄河上游宁蒙平原、中游关中平原和汾河盆地等地区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区内有西安、太原、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等重要城市,还有京包、包兰等国家重点铁路干线,洪水泥沙灾害也很严重。
1.6防洪治理成就从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治理问题。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下游主要进行了三项重大措施:一是建设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约束洪水,排洪排沙入海;二是建设滞洪区分蓄超标准洪水;三是在下游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