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3讲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3讲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3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标解读】

1. 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 课标分解:①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④水资源数量、质量如何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⑤如何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该节教材以水资源作为案例来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材首先介绍了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介绍的重点着重在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接着,教材阐述了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紧扣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在活动中安排了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作为案例探究让学生现代科技的进步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并以咸海面积的缩小的原因分析及其产生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为案例。最后提出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学难点】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阅读书本上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学生回答: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问:这些淡水资源是不是全部能为人类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教师总结:可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比较有限,加上这些淡水资源并不能全部为人类所开发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实际上严重缺水。那么这些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请同学接着看第一部分的内容,稍后进行抢答。

判断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是径流量。(错,降水量和蒸发量)

(2)判断正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降水总量。(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判断正误:降水量大、水资源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对)

二、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抢答:

(1)从大洲看,哪个大洲最多?哪个大洲次

之?最少的是哪个大洲?

答: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2)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由多到少的

是怎样排序的?

答: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大洋洲。

问:为什么非洲的降水量比南美洲多,而多

年平均径流总量却比南美洲少呢?

答:虽然非洲的降水量多,但非洲的蒸发量

却比南美洲要大的多。

导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公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

三、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抢答

(1)我国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状况

答: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

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3)导致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答:受季风、地形条件的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和蒸

发量。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3)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A.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缺。

B. 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第六。

C. 从我国看: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它的数量跟质量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由此可见,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

问: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哪些方面呢?

答: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问: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答:1.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同时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2. 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同时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在不同的时代,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请同学阅读教材图“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回答:

(1)2000多年前,罗马人用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近哪里发展?

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沿河湖地区分布。

(2)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体发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有什么变化?农业生产分布向哪里发展?

答:采用地表水,生产规模变大;农业生产开始向有丰富地下水的地区分布。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哪里?

答:水资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区。

(4)从这个变化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靠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生产在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同样得到发展。

教师总结: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水污染”事件。课前曾布置同学去搜索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我们请部分小组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分析水资源问题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

(学生上台进行资料交流)

教师总结:可见科技进步、工业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但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利用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承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

第三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

探究一、解析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的成功之处

1. 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应发展农业吗?

答:不适合,只有小部分是地中海气候,其余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不适合于发展农业。

2. 以色列如何将水资源由少变多?

答:1. 开源:海水淡化;2. 节流: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等。

3. 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对中国西北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答:采用喷灌与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探究二、解析咸海的忧虑

咸海忧虑什么?

答:咸海的面积不断减少。

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主要是人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无节制的地灌溉,特别是从咸海的两大入湖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中提水,导致咸海水量大减,湖面面积不断缩小。

产生怎样的后果?

答:使该地区大量动物灭绝,位于咸海湖滨的城镇出现饮水短缺问题,传统渔业衰落等问题。

探究三、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原因:

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2. 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3. 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4. 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解决措施:

1. 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3.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

探究四、调查身边水资源状况(题目由各小组讨论自行确定)

本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类容易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只是水资源的一部分,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缺水,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科技进步又能对水资源的利用上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主要是开源、节流。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来采取开源节流等相应措施,才能令水资源“以少变多”,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 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

2. 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标志:多年平均径流量

3. 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1)大洲:最多亚洲,其次南美洲;最少大洋洲

(2)国家:最多巴西,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3)我国水资源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空间)

夏秋多,冬春少;(时间)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3.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1)在科学技术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发展。

(2)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展不一定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 开源;

2. 节流。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又以“抢答、分析、讨论等”活动组织、开展教学,“激活”地理教学,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在分析水资源案例的过程中分析方法的掌握,作业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份身边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