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员工培训管理制度(1)
医护人员培训管理规定
医护人员培训管理规定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护人员培训的管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高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 培训计划2.1 每年制定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等。
2.2 培训计划应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的需求、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最新发展,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 培训组织3.1 设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医护人员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2 培训组织应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师资,确保培训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3.3 培训组织应提供培训所需的教学设施和教材,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4. 培训实施4.1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医护人员参加培训。
4.2 培训内容应与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专业领域相关,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4.3 培训方式可以包括课堂培训、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学习需求和培训目标。
5. 培训评估5.1 对每次培训进行评估,包括培训效果和培训师的教学水平等。
5.2 培训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培训组织和培训师,为改进培训提供依据。
6. 培训记录6.1 对每位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成绩等。
6.2 培训记录应保存完整,方便随时查阅和核对。
7. 培训证书7.1 完成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医护人员,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7.2 培训证书应具备法律效力和行业认可性,有助于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
8. 培训经费8.1 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培训经费,保证医护人员培训的顺利进行。
8.2 培训经费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合理性。
9. 法律遵循9.1 医护人员的培训管理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9.2 医护人员培训中不得涉及违法违规行为,不得违背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
10. 生效日期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培训管理。
---以上为医护人员培训管理规定,如有调整或修改,须经相关部门批准。
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制度范文(三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制度范文一、目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意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学服务。
二、培训内容1. 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 学习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如PDCA循环、根本原因分析等- 掌握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流程和步骤2. 医疗安全基本知识- 学习医疗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了解国内外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政策- 掌握事故报告和分析的方法和要点3. 医疗错误预防与控制-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错误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学习错误防御措施和有效沟通技巧- 掌握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的方法和流程4. 患者安全与满意度的提升- 学习与患者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掌握患者护理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 学习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方法和策略5. 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 学习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的方法- 学习医疗设备故障处理和事故应急的知识三、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研讨会、讲座、专题讲解等形式,由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医疗事故案例,帮助医务人员了解错误原因和预防措施。
3. 角色扮演模拟医疗工作环境,让医务人员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演练和问题解决。
4. 实地考察参观其他医疗机构,了解其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实施情况。
四、培训评估1. 满意度调查对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2. 考试评估设计培训考试,对参训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3. 实践交流会培训结束后,组织实践交流会,让医务人员分享培训后的实际应用和心得体会。
五、培训计划具体的培训计划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参训人员名单等。
培训计划应事先通知参训人员,并确保其能按时参加培训。
六、培训资料为了方便参训人员的学习和复习,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关的培训资料,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以供参训人员参考和学习。
医院 培训管理制度
医院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内部培训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培训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员工,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培训管理应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和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第四条医院培训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第五条医院培训管理应注重创新,不断改进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第六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评估。
第七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为培训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第八条医院应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章培训计划第九条医院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第十条培训计划应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特点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第十一条培训计划应明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培训计划应注重整体性和持续性,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培训计划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尊重员工的选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十四条培训计划应与员工的晋升和岗位调整挂钩,激励员工参与培训。
第三章培训实施第十五条培训实施应由专业人员组织和指导,确保培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培训实施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培训、实践培训、在线培训等,增加培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十七条培训实施应注重实效,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八条培训实施应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十九条培训实施应及时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第二十条培训实施应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员工的终身学习能力。
第四章培训评估第二十一条培训评估应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培训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估。
第二十二条培训评估应包括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训效果的实际运用情况等多个方面。
门诊医生岗前培训管理制度
门诊医生岗前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门诊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本领,规范门诊医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加强医院门诊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依据《卫生部门门诊工作规范》,订立本岗前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门诊部门的医生岗前培训工作。
第三条岗前培训任务门诊医生岗前培训的任务包含但不限于:熟识门诊工作流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经验、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和沟通技巧等。
第四条培训机构医院设立特地的医学培训中心,负责门诊医生的岗前培训工作。
培训中心由医院领导任命专业医师担负培训师,率领团队进行培训工作。
第五条培训计划的订立医院每年订立门诊医生岗前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并及时向医生进行通知和布置。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六条临床培训1.门诊医生需全面学习和掌握《诊断与治疗手册》中的相关章节内容,包含病因、诊断、治疗和常见并发症等。
2.培训师应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选择相关医学文献进行解读和讲解,提高医生的临床素养和专业水平。
第七条诊疗技能培训1.门诊医生需经过系统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技能,包含体格检查、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医学影像诊断等。
2.培训师应组织实际操作和模拟病例讨论,提高医生的诊疗准确性和处理疑难病例的本领。
第八条沟通与协调培训1.门诊医生需学习和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培训师应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忙医生提高沟通本领和解决沟通困难的本领。
第九条专业培训1.门诊医生可依据专业需要,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沟通会议,不绝更新和提高本身的专业水平。
2.培训师应为医生供应相关学术资料和参会机会,鼓舞医生乐观参加学术沟通,加添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培训管理第十条培训记录医院培训中心应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记录,包含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评估等,以及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记录。
第十一条培训考核1.培训中心应定期组织培训结束后的考核,对参训医生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医护培训日常管理制度
医护培训日常管理制度一、培训机构管理1.1 培训机构名称:医护培训中心1.2 培训机构性质:社会培训机构1.3 培训机构宗旨: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宗旨。
1.4 培训机构领导机构:设立培训中心主任,由医院院长或相关领导担任。
1.5 培训机构管理团队:设立培训机构管理团队,包括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教师团队等部门。
1.6 培训机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主要由医院医护人员、行业专家等组成,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培训项目设置2.1 培训项目分类:按照不同目标和需求,培训项目主要分为临床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科研学术培训、管理实践培训等分类。
2.2 培训项目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医护人员的发展需求,定期开设各类培训项目,包括基础培训、进阶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
2.3 培训项目质量保障:确保培训项目的质量,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三、培训管理流程3.1 培训需求评估:根据市场需求和医护人员的发展需求,进行培训需求评估,确定培训项目及培训目标。
3.2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周期等。
3.3 师资选拔培训:选拔合适的医院医护人员、专家学者等作为培训师资,进行师资培训和交流。
3.4 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5 培训评估: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培训管理制度4.1 培训收费标准:根据不同培训项目的内容和时长,制定相应的培训收费标准,确保培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2 培训学员管理:培训机构需建立学员档案,包括学员基本信息、培训记录、学习成绩等,定期进行学员管理和跟踪。
4.3 师资管理:建立师资档案,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学经验、专业背景等,确保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4.4 教学管理:制定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计划等管理细则,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体检中心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制度
体检中心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制度引言体检中心作为健康检查的重要场所,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满意度。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是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
本制度旨在明确体检中心员工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估,确保员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一、培训目标1. 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包括体检项目的意义、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2. 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态度,确保体检过程的舒适与满意度。
3. 增强员工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体检中心运营的顺畅。
4. 培养员工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
二、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各项体检项目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结果解读等。
2. 服务技能培训:如沟通技巧、客户满意度提升、职业着装与礼仪等。
3. 团队协作培训:团队建设、冲突管理、团队沟通等。
4. 危机管理培训: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急救知识、风险控制等。
三、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
2. 实操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
3. 在职培训:通过日常工作指导、老员工带新员工等方式进行。
4. 外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或研讨会。
四、培训时间与安排1. 新员工入职培训:为新员工提供全面的岗前培训,确保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2. 定期培训:每月或每季度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培训。
3. 专项培训: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
2. 考核评估:通过书面考核、实操考核等方式评估员工培训后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评估:观察员工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六、持续改进1. 定期分析培训效果评估结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鼓励员工提出培训建议,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
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三篇)
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背景介绍:医务人员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承担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成为了必要之举。
二、培训目标:1.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具备更好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诊疗能力;2.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医患关系;3.培养医务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医疗协同效率;4.推广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培训内容:1.理论教育: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2.技术培训:针对不同专业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织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如手术技巧、注射技术等;3.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通过讲座、案例讨论等形式,引导医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沟通技巧培训:提供医学沟通的培训课程,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和协作团队的沟通能力;5.应急救援培训:针对急救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援技能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6.学术交流和研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医学科研项目,提升专业能力。
四、培训方法:1.课堂教学:邀请专家学者授课,通过讲座、讲解等方式进行医学理论知识的传授;2.实践操作:安排临床实习,让医务人员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技能;3.案例讨论: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讨论医学伦理问题,引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职业道德问题;4.培训师承:通过培养师徒关系,传授经验和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5.参观交流:组织医务人员参观其他医疗机构,了解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五、培训评估:制定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和能力评价,对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促进医务人员的进一步提高。
六、培训资源:建设和完善医务人员培训资源,包括教育机构和培训基地,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工具和教材,为医务人员的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医院管理制度岗前培训制度
医院管理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为了提高医院管理制度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保障医院正常运作,特制定本培训制度。
第二章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岗位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医院管理制度,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独立承担医院管理制度相关工作。
第三章培训内容1. 医院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医院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3. 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原则4. 医院业务流程及相关工作流程5.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6. 突发事件处理和危机管理技巧7. 其他与医院管理制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四章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2. 实践操作3. 专题研讨4. 考核评估第五章培训周期岗前培训周期为3个月,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章培训要求1. 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按时到岗并且全程参与培训活动。
2. 培训期间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需提前请假并得到批准。
3. 培训期间要遵守培训纪律,服从培训安排,不得私自离校或违纪。
4. 培训期间要认真完成每一项培训任务和作业,按时提交。
5. 培训结束后要参加考核评估,达到合格标准者方可正式上岗。
第七章培训总结岗前培训结束后,将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培训过程和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为医院管理制度岗位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培训支持和服务。
第八章培训宣传在培训开始前,将对培训内容、方式、要求等进行宣传,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充分了解培训内容和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九章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如有调整或变更,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并重新发布。
以上为医院管理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希望通过本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医院管理制度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能,为医院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医院科教研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科教研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二章培训目标第四条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五条培养医务人员的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六条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整体实力。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七条基础理论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医学伦理等。
第八条临床技能培训:包括临床操作技能、急救技能、康复技能等。
第九条科研能力培训:包括科研设计、实验技术、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第十条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开展各类继续教育项目。
第四章培训方式第十一条集中培训:组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研讨会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
第十二条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十三条专项培训:针对特定学科或技能,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第十四条实地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医学院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第五章培训管理第十五条成立医院科教研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等工作。
第十六条设立科教研培训办公室,负责具体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第十九条对在培训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况予以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医院科教研培训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为示例性质,具体内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康复中心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康复中心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康复中心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康复中心全体员工。
第三条培训原则1. 全面培训原则: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接受到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分层培训原则: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 持续培训原则:确保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进行,以适应康复中心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四条培训内容1. 业务知识培训:包括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知识等。
2. 技能培训:包括康复治疗技能、康复护理技能、沟通协调技能等。
3. 规章制度培训:包括康复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等。
第三章培训安排第五条培训时间1. 定期培训: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培训。
2. 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后一周内完成基础培训。
第六条培训方式1. 内部培训:由康复中心内部有经验的员工或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授课。
2. 外部培训:根据需要,安排员工参加外部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第四章培训考核第七条考核方式1. 书面考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 实操考核: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员工的业务技能。
3. 绩效考核:结合员工的工作表现,评估培训效果。
第八条考核结果处理1. 合格:考核成绩在80分及以上为合格。
2. 不合格: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需重新参加培训并补考。
第五章培训激励第九条激励措施1. 优秀员工奖励:对培训成绩优秀、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
2. 晋升机会:对培训成绩优秀的员工,在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
第六章培训资料管理第十条资料管理1. 培训资料:包括培训教材、课件、考核试卷等,需归档保存。
2. 员工档案:包括员工培训记录、考核成绩、奖励情况等,需单独建立档案。
第七章附则第十一条生效时间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二条修订本制度如有不适应时,可由管理层进行修订,并重新发布。
医疗质量培训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本规章制度制定。
第二条医疗质量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单位制度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条医疗质量培训管理的宗旨是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培训体系第五条医疗质量培训管理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医疗质量培训计划: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明确每年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等。
(二)医疗质量培训机构: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医疗质量培训人员: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培训工作。
(四)医疗质量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态度培训、医疗安全培训等。
第六条医疗质量培训计划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涵盖不同科室、职位的培训内容,保证全员参与培训。
第七条医疗质量培训机构应当设立完善的培训设施和设备,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
第八条医疗质量培训人员应当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指导医护人员提高技能。
第九条医疗质量培训内容应当贯穿全员参与,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到医疗工作中。
第十条医疗质量培训管理应当与医疗质量评估相结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考核。
第三章相关制度第十一条医疗质量培训管理规章制度应当与其他相关制度相互配合,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医疗质量培训计划应当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结合,通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医疗质量培训机构应当与设备管理制度相结合,保证培训设施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医疗质量培训人员应当与质控管理制度相结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四章责任与义务第十五条本单位负责人应当制定医疗质量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医疗质量培训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医疗质量培训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培训职责,对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和教育。
医疗卫生培训管理制度
医疗卫生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卫生培训的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确保医院人员的医疗卫生水平实现标准要求。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岗位分类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将医护人员分为不同的岗位,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和管理机制。
第二章培训计划第四条培训需求调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医院医疗卫生培训需求调查,以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并据此订立培训计划。
第五条培训内容依据岗位的专业需求,订立相应的培训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医疗新技术2.临床操作技能3.医疗卫生知识更新4.沟通与协作技巧5.专业质量掌控6.医疗安全管理第六条培训形式依据不同培训内容和岗位需求,培训形式可包含以下几种:1.内部培训:由医院内部的专业人员组织,依据需要组织各类专题讲座、学术沟通活动等。
2.外部培训: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外部专业培训班、学术会议等。
3.在线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章培训管理第七条培训计划订立和管理1.由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并报医务处审核备案。
2.医院各科室依照培训计划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培训。
第八条培训料子准备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准备培训所需的教材、课件等教育教材,并及时供应给参训人员。
第九条培训记录1.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每次培训进行记录,包含培训时间、参训人员、培训内容等。
2.在每位参训人员的个人档案中建立培训记录,作为人员考核和晋升的紧要依据。
第十条培训效果评估1.每次培训结束后,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
2.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培训计划的紧要依据。
第四章奖惩措施第十一条嘉奖机制医院将建立医疗卫生培训嘉奖机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医护人员进行称赞和嘉奖,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形式:1.资金嘉奖2.荣誉称呼3.工作岗位晋升第十二条惩罚制度对拒绝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缺席、不搭配培训或影响培训秩序的医护人员,将依据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惩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警告处分2.记过3.记大过4.开除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医务处和医院人力资源部。
医院外出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外出人员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外出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的人员。
第三条医院外出人员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二)注重实效,提高素质;(三)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四)合理安排,确保工作。
第二章培训计划第四条医院每年末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和人员培训需求,制定下一年度外出人员培训计划。
第五条各科室根据培训计划,结合科室实际需求,提出外出人员培训申请。
第六条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核、汇总各科室培训申请,并报院长办公会审批。
第七条经批准的外出人员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章外出人员管理第八条外出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四)身体健康,能适应培训需求。
第九条外出人员培训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服从培训单位的管理,遵守培训纪律;(二)积极参加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不得擅自离岗,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应提前向培训单位请假,并报医院人力资源部备案;(四)不得利用培训机会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条外出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向医院提交培训总结报告,包括培训内容、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第四章考核与评价第十一条外出人员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一)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纪律表现;(二)培训期间的业务水平提高情况;(三)培训结束后提交的培训总结报告质量。
第十二条考核结果作为外出人员评优评先、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新入职员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新入职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员工个人发展与医院整体发展的结合。
第二章入职培训第四条新入职员工应在入职后的一周内参加医院组织的入职培训。
第五条入职培训内容包括:(一)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医院历史、文化、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二)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培训;(三)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四)医院职业道德教育;(五)安全生产及应急预案培训。
第六条培训结束后,新入职员工需参加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第三章工作纪律第七条新入职员工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规范。
第八条员工应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
第九条员工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维护医院形象,做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第十条员工应保守医院秘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四章岗位职责第十一条新入职员工应按照岗位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二条员工应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第十三条员工应主动接受上级领导和同事的监督,及时纠正自身错误。
第五章评估与考核第十四条医院对新入职员工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般为3个月。
第十五条试用期结束后,医院将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一)工作态度、责任心;(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三)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四)遵守规章制度、职业道德。
第十六条考核不合格者,医院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章奖惩第十七条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医院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对违反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的员工,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医院职工岗前培训制度
医院职工岗前培训制度一、引言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机构,承担着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其职工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水平。
为了保障医院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势在必行。
二、培训目标1.培养医院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胜任所属岗位的工作。
2.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3.培养医院职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培训内容1.专业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对医院职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疗设备操作等。
2.服务技能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培训医院职工的服务技能,包括患者接待、病历书写、医嘱执行等。
3.沟通与协作培训:培养职工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性。
4.职业道德培训:强调医院职工的职业道德与人民的健康紧密相连,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5.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医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职工在工作中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四、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医院职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2.实践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让医院职工实践学习,并由指导员进行实时指导和反馈。
3.视频培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相关培训视频,供医院职工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
4.外部培训:组织医院职工参加相关专业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提高其与外界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
五、培训管理1.培训计划:医院应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和责任人,以及评估和反馈机制。
2.培训评估: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评估,总结培训效果,及时修正和改进培训内容。
3.培训记录:对每位职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结果等。
六、培训效果评估1.考核评估:设立岗位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对医院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
2.满意度调查: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并针对性地改进培训措施。
医院人员培训与发展制度
医院人员培训与发展制度一、总则为了提升医院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本领,适应医疗服务的发展需求,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订立本医院人员培训与发展制度。
二、培训需求分析1.医院管理层负责定期进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
2.培训需求分析应包含岗位职责、技能要求、学科知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培训需求评估结果将作为订立培训计划的依据。
三、培训计划订立1.医院管理层负责订立全年培训计划,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顺利开展。
2.培训计划应合理布置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和参加人员。
3.培训计划应兼顾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医院发展要求。
四、培训内容1.医学基础知识: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如护理技能、手术技术、检验技术等。
3.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实践操作、病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4.管理本领培训:针对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如团队管理、决策本领、沟通技巧等。
5.专业发展培训:针对医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和进展,开展学术会议、讲座等活动,促进医务人员的专业更新和学术沟通。
6.心理健康培训: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心理素养,加强应对压力的本领。
五、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包含课堂教学、实地实习等形式,由专业人员担负讲师或引导。
2.在线培训:借助互联网平台,供应在线课程、学习资料等,员工可依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
3.学习沟通:鼓舞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会议、沟通讲座等活动,乐观参加学术讨论和经验共享。
六、培训管理1.培训记录: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参加培训的情况。
2.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医院将组织培训评估,收集员工的反馈看法和培训效果,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3.培训嘉奖机制:医院将建立培训嘉奖制度,对乐观参加培训、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表扬和激励。
七、岗位晋升与职称评定1.岗位晋升:医院将依据培训情况、工作表现和综合素养,对符合条件的员工进行岗位晋升。
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 (1)
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落实国家卫健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及考核目的1、提高职能与临床医(技)科室从事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的理论知识水平;2、提高专(兼)职医疗质量管理人员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的基本能力;3、持续改进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领导小组的组成及职责医院成立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科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根据医院业务发展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我院专(兼)职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年度培训和考核计划,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日常工作。
三、培训和考核对象职能与临床医(技)科室从事医疗质量管理人员。
四、培训形式1、采取以科室分散学习和医院集中培训、院外提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2、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培训内容和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学习,由科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3、院内集中培训一年两次,由科教科负责组织。
4、院外提高学习原则上一年一次。
5、科教科负责考核,并纳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五、培训内容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关键环节(危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有创及高风险操作管理)、重点部门和重要重要岗位管理。
2、各专业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用血知识等。
3、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4、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运用。
5、其他医院管理相关内容。
六、考核管理1、由科教科组织考核,纳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职称晋升和聘用挂钩。
2、医院把医疗质量管理培训工作纳入科室日常绩效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管理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室或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全院通报批评。
医院内培训管理制度
医院内培训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内培训工作,提高医院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医院内部教育和培训,树立和传承医院文化,医院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医院内培训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的员工。
第三条医院内培训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培训管理机制,促进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第四条医院内培训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五条医院内培训应当遵循科学、全面、连贯、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积极推动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第六条医院内培训应当依托医院的资源和平台,加强与外部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七条医院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或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医院内部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评估培训效果,推动培训全面发展。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档案系统,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和成果,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依据。
第九条医院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为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活动。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培训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待遇,倡导学习型组织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章培训计划第十一条医院内培训部门或委员会应当每年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方式和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活动。
第十二条根据医院员工的不同需求和岗位特点,培训计划应当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培训计划应当统筹兼顾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和医院整体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和连续性。
第十四条培训计划应当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任务和措施。
医院员工内部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制员工、临时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二)注重员工个人成长与医院发展相结合;(三)坚持学以致用,提高培训效果;(四)实行分类培训,分层推进。
第二章培训内容与形式第四条培训内容:(一)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二)医院规章制度、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三)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学习;(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第五条培训形式:(一)集中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二)岗位培训:针对岗位需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三)网络培训: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四)自学: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章培训管理第六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全院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
第七条各部门、科室负责本部门、科室员工的培训工作,具体包括:(一)根据医院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本部门、科室的培训计划;(二)组织实施培训计划,确保培训任务按时完成;(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第八条培训考核:(一)考核方式:笔试、实操、答辩、论文等形式;(二)考核内容:培训课程内容、实际工作表现等;(三)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员工进行整改。
第四章培训经费第九条医院设立培训经费,用于支持员工培训工作。
第十条培训经费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二)合理安排,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三)注重效益,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相关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三条本制度如需修改,由医院人力资源部提出,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发布。
医疗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度
医疗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度
目的
本文档旨在建立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度,以确保
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培训要求
- 所有护理人员必须参加规定的培训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以获得相关证书和资格。
-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护理知识、急救技能、感染控制、患者安全等。
- 培训课程应根据不同职务和岗位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确
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计划
-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
- 培训计划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需求合理安排,避免
对工作产生过大的干扰。
- 培训计划应定期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医疗行业的新发展和要求。
培训评估
- 护理人员的培训成果应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 培训评估可包括考试成绩、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学习反馈等
方式。
- 培训评估结果应作为护理人员晋升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培训记录
-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记录系统,记录每位护
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和证书资格。
- 培训记录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成绩等信息。
- 培训记录可作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益。
- 管理制度应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休假制度、考勤管理、岗位评定等内容。
- 管理制度应公平、公正、透明,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权益。
以上为医疗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和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员工培训管理规定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员工队伍,实现员工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订本规定。
一总则
1 开展员工培训,目的在于有效开发医院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
质,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使员工能够获得医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医院共同发展。
2 本制度中的培训是指本院员工在特定场合就某一主题进行的
学习、讨论、演练等各种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素质的活动。
3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员工。
二管理职责
1 人力资源部是医院的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医院员工培训工作的
统筹管理,其他各职能部门和科室应协调配合共同实施。
2 人力资源部应根据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各部门培训需求
计划和医院全年工作安排,制定出医院总体年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督落实情况并组织考核。
3 各职能部门为医院培训的业务分管部门。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向
人力资源部提交培训需求计划,并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培训工作。
4 人力资源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1、医院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制定与修订。
2、医院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3、对各部门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对培训讲师的选择、确定及协助培训。
5、外派培训相关事项的管理及外派参训员工的管理。
6、培训资料、报表的收集、汇总、整理及归档。
7、参训员工的考勤监管。
5 各部门(科室)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1、业务技能相关培训计划的制定。
2、业务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
3、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特别是为新员工指
定带教老师,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
4、本部门(科室)参训员工的组织与管理。
5、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的撰写和呈报。
三培训实施
1 制定医院的年度培训计划前,人力资源部应对医院培训需求进
行调查分析。
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医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文化建设需求。
2、各职能部门(科室)日常工作业务培训需求。
3、医院重点岗位人才培养需求。
2 员工培训的培训师分为外聘培训师和内部培训师两种,培训师
由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和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计划共同协商确定。
1、内部培训师的聘用。
内部培训师采取各部门推荐,人力
资源部统一审查考核的方式进行推选。
经人力资源部审
查考核通过的培训师,报院领导批准后将聘为我院内部
培训师。
内部培训师由医院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具体
补助标准和发放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2、外部培训师的聘用。
外部培训师的聘请由人力资源部根
据医院培训计划,采用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或自行联系
的方式推选。
3 培训方式:
1、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
实施本院招聘的新员工岗前院级培训,相关职能部门予
以配合。
2、在岗培训:由各用人部门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实
施不定期的各岗位在职培训。
业务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
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
3、外出培训和进修:各部门可根据部门建设实际需求,以
及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具体要求,充分调研并经部门
讨论决定后提出申请,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院
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4 内部培训前期准备:
1、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必须根据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题和
主要内容,确定培训师、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
点,做好培训资料准备。
2、为确保培训整体效果,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应事先与参训
部门沟通,确保参训率达到80%以上。
3、培训组织实施部门拟定培训通知并下发,做好培训场地
环境布置、教具借调、培训设备安装调试、通知讲师及
受训人员等准备;培训师做好授课备课准备。
5 内部培训组织实施:
1、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应组织参训人员在《培训签到表》上
签到,同时发放培训相关资料。
2、培训组织实施部门负责人负责主持培训,向参训人员介
绍培训师、培训主题及培训意义等,同时宣布培训纪律。
3、培训师进行现场授课,培训组织实施部门人员做好培训工作的相关记录。
6 培训期间的考勤管理:
1、所有参训员工自收到培训通知之日起,应合理安排本职
工作及私人事务,确保准时参加。
2、培训期间的所有员工上课时均应维护本院的员工形象,
并自觉遵守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3、员工参加内部培训时,应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避免迟
到早退的现象发生。
培训记录表由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查。
4、员工外出进修培训时,需持经院领导签批后的《外出进
修培训申请单》至人力资源部备案并签订培训协议,培
训协议签订后方可外出。
5、员工参训期间,未向人力资源部请假或请假未批准而未
参加培训的,其培训缺勤课时将按旷工处理。
6、员工如因公或其他紧急事宜确实不能参训的,需至少提
前办理请假手续,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交人力资源
部备查。
因特殊原因未能提前请假的,应到人力资源部
说明原因,并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7 外派培训进修:
1、外派培训进修可以采取全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形式,培
训费支付方式可以是公费或自费。
2、员工参加外派培训必须由人力资源部代表医院与其签订
外派培训协议,对培训费用、培训期间薪酬待遇及培训
后服务年限等有关事项进行书面约定。
3、员工参加全脱产或半脱产外派培训前,必须与用人部门指
定的其它员工作好工作交接。
4、员工参加外派培训结束后,应结合岗位工作实际,认真
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与培训相关资料一并上交部门负责
人及主管领导审阅、存档,作为培训评估的主要依据之
一。
5、员工参加外派培训结束后,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应该由
参训员工将培训内容进行整理,为同类岗位的员工进行
传达和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8 员工培训组织实施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
1、培训前应了解参训员工的实际知识水平。
2、培训中应了解参训员工的掌握情况,以利于培训内容的调整。
3、每期培训结束时,组织实施部门应视实际需要分发《培训效果评估表》,供学员填写后收回,并汇总学员意见,作为以后再举办类似培训的参考。
4、人力资源部应对各部门评估培训的成效,定期分发“培训效果评估表”,供各部门主管填写后汇总意见,并结合实际分析评估培训的成效,做成书面报告,呈院领导审核后,分送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作为再举办培训的参考。
5、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可以开展培训考核,具体由培训师设置考题,组织实施部门组织参训人员积极参与。
四培训成果的呈报
1 每期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如组织实施部门开展考核工作,讲师应将学员的考核成绩评定出来,连同试卷送人力资源部,以建立个人完善的培训资料。
2 主办单位应于每期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填报《培训效果评估表》,送人力资源部归档。
3 每三个月,各部门应填写“培训实施结果报告”呈人力资源部,以了解该部门最近在职培训实施状况。
五培训档案管理
1 员工培训应建立相关的资格档案,全院性的培训档案由人力资
源部负责保管,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培训由各职能部门保管。
2 培训档案应包括:
1、培训计划、方案、工作总结报告、培训合同、评估资料、各种表单等。
2、培训师的聘任、考核资料和相关培训教材、教案等。
3、参训员工的评估、考核资料,培训记录表等。
人力资源部
201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