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交通变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100426 朱雅薇南京审计学院课程论文

点击南京——

从城市交通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

班级: 08级汉语4班

学号: ********

**: ***

专业: 对外汉语

二零一零年六月

第1页共11页

前言

曾几何时,“三转一响”流行于大街小巷,所谓“三转一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大凡一个家庭备齐了这三样,便可以称为“小康”(当时并没有这个词),便会被人投以羡慕的眼光。

细数这四大件:手表通常是姑娘结婚时的嫁妆,和现在人戴手表一样,既可告诉时间更是高品生活的体现;南京人挎一只“钟山牌”机械表,显摆劲儿应该不亚于现在着一只“劳力士”;缝纫机来源于传统男耕女织思想,家里的缝纫机让女人做裁缝供家里人穿得暖、穿得“潮”,尤其是孩子成群的家庭,“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的工作为家庭省出很大一部分资源;收音机丰富了娱乐方式,相当于现在的小资生活了。

自行车是中上层人结婚必备的物件,不过名牌自行车是很少见的,据说,能骑一辆“凤凰”或“永久”在大街上闲逛,和现在开辆奔驰去菜场的心情是一样的。自行车成为人们节省体力,提高效率的重要一步,计划放开后也逐渐兴盛,勘称南京交通发展第一步。

70年代南京交通:

交通地图:

这是一张南京市70年代的打

通南北,联系东西,外加一环

的城市道路系统已基本形成。其中城西干道(虎踞路)已经建成,城东干道(龙蟠路)已建成了中央门至太平门段,这两条道路成了分担市区南北交通的辅助干线。建宁路连接龙蟠路,北京西路连接北京东路,汉中路连接中山东路,以及集庆门大街四条大道构成了当时南京城市道路系统的纬线框架。在图中右下角附图中可见当时的南京对外交通也有较大发展,主要完成了宁芜铁路市内线的技术改造,路线外绕到了南岔路口、板桥一带。

过江大桥:1978年末,南京长江大桥投入使用10年,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

公交:1978年末,南京市公交淘汰了所有的进口旧车,将新产的“解放”牌车投入运营车,共523辆,线路48条,年行驶总里程4095万公里,年客运总量44123万人次。

无轨电车:无轨电车103辆,行31路、32路、33路、35路四条线路,在新街口、山西路、中山路、中央门这些繁华地段承担重要运输任务。

80年代南京交通:

交通地图:

1983年,南京市规划部门编制了南京市的第一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并报经国务院批准。从此,南京的城市建设走上了以规划为引导的科学发展道路。当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南京定位为区域中

心城市。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扩

大区域影响,南京首先加强了对外交通

建设。从1987年由南京市测绘院编制的

《南京市地图》上,我们已经能发现初

见成效的、呈放射状的南京对外交通格

局。城市的建成区范围也有所扩大,市

区用地范围已包括了六城区及栖霞、雨

花台两个近郊区与城区相接的西北部地

区。城市形态总体上呈现出了圈层式的城镇群体结构,从市区到农村可见市—郊—城—乡—镇的组合形式。

公交:1980年至1987年,南京市加大对公交的投入,兴建多座公交停车场,车辆年增长率达10%,至1987年末车辆增至1117辆。

无轨电车:由于使用年限长,无轨电车质量下降,经常会出现电线下坠,造成无轨电车无法运营、耽误人生活拥堵交通的现象,使用率逐渐降低。

90年代南京交通

交通地图:

南京老城的改造已初见成效。以鼓楼—新街口为轴心,约2公里半径的椭圆形核心地带已基本建成。核心区内路网清晰,城市功能齐全,主

要由党、政、军机关,院校、科研单位、

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居住区组成。中山路

成为全市的文化、金融、贸易、商业中心

大街。核心区外围3至4公里半径的环带地

区,则主要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纺织等为

主的工业区和新型居住区。再往外,则形

成了以铁路、仓库、港口等重要的客、货

运输集散地,是市区对外的交通枢纽。中

央门、太平门、中山门、光华门、江东门等九个城门外地区则主要以充实配套建设为主。从图中我们可知这些地区主要采用了成街、成坊的分片配套方式建设,而对绿地、庭园、操场和滨河空地等则尽量保持了不变。市内交通已基本建成了经三纬八的主要干道网,网间设置若干次干道,共同组成市区道路骨架,这使城市的内部通行能力和对外交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1995年,南京市将六城区的面积由148平方公里调整到243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从1995年编制的《南京市区图》上,城市建成区已突破了明城墙,城东孝陵卫地区、城南雨花台地区、河西北部地区和城北迈皋桥和燕子矶地区都出现了大片建成区。东山、浦口、新饶等外围城镇快速发展,南京城镇发展的空间框架初步拉开。城市道路交通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沪宁高速、宁合高速、机场高速等已先后开建,城内经四纬八的主干道系统也已形成。

公交:1990年8月,共青团路汽车四场建成,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

的公交停车场。1995年2月28日,南京市第一条公交车无人售票线路——9路车开通运行,至1998年9月18日,南京市区结束持续70年之久的有人售票车历史,淘汰所有铰接式公共汽车,改用单机无人售票车,成为继广州、贵阳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市区公交无人售票化的省会城市。1998年5月17日,中北巴士公司成立,香港雅高集团与公交总公司合作的南京公交雅高巴士公司也随之成立。当年,南京形成公交总公司、中北巴士公司、雅高巴士公司三家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的新局面,结束了国有公交企业独家经营长达50年的历史。

无轨电车:1996年1月9日,全市无轨电车全部停运,运营35年的无轨电车成为历史。

其他公共交通:1990年后,南京市公交行业继续发展,出租汽车、小公共汽车参与公交客运。

过江大桥:随着私家车数量激增,大桥的运输负担严重增加,不仅桥面出现问题而且长期拥堵,严重制约了南京南北两边的沟通平衡;同时,越来越多人把大桥作为自杀的地

方,每年都会有多起跳桥事件发生。

21世纪南京交通

根据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适

时提出一城三区及一疏散、三集中的发

展战略,明确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