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交通变革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
古称金陵,简称宁。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
东距市300余公里。
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
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
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
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1.城市交通现状(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
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
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南京交通发展简介
南京交通发展简介
南京,古称金陵,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在交通发展方面,南京始终致力于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一、铁路交通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有多条国家级和区域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近年来,南京铁路枢纽的地位愈发凸显,不仅有京沪高铁、宁杭高铁等高速铁路线路,还有京沪铁路、宁芜铁路等普速铁路线路。
这些铁路线路使南京与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供了便利。
二、城市交通
在城市交通方面,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
首先,南京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
其中,地铁网络日益完善,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其次,南京还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三、航空交通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南京的航空交通枢纽,也是华东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之一。
近年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客货运吞吐量不断增长,国内外航线网络日益完善。
此外,南京还拥有溧水机场和马鞍机场等支线机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便利。
四、水路交通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和丰富的内河航运资源。
长江航道使南京与长江沿岸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
同时,南京还开发了秦淮河、玄武湖等内河航运资源,为城市物流运输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便利。
总之,南京在交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南京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南京地铁发展史
南京地铁发展史
南京地铁,被誉为“万里赤子心”的南京,自古就是文明之城。
早在1905年,
有念头要在南京建设铁路交通系统,但当时只是开展概念性调研,未能实施。
后来,到了1923年,南京铁路总公司确立,以南京而新开的,从安徽省以南到江苏省以
北的海河沿线,把25座城市纳入了这条地铁的网络之中。
1935年,南京市首次提出解决南京城市化交通问题的计划,并企图在整个城
市规划中提出了“火车-地铁”的节点网络构想,但由于当时民众的反对而未实施,
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大反对”的共和国火车时代。
二战后,1953年,中国第一条南京轨道交通获批,但因技术、资金、物资受限,1980年初正式建成运营还要等到1985年3月份,正式开通运营。
自此以后,
南京路网系统一直在扩充完善,至今为止,南京有9条路线,总长度达333公里,几乎覆盖了南京市面积,实现了南京城市交通的极大改善。
此外,如今南京地铁旅客出行安全已经得到有效理窖和保障,它不仅满足公众对高效便捷出行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人们旅途中的安全感和安心感,为地铁出行打造出了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出行标准,让南京的交通变得更加轻便、便捷和安全。
今天,南京地铁已经完善为一个地铁城网, 2020 年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此
时此刻,南京地铁可谓不断进行着更为快捷、更加连接的新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南京的地铁已经帮助南京成为一个产业聚集、商业和文化中心,对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为南京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交通发展史
南京交通发展史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交通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从古代的水陆交通到现代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系统,南京的交通网络不断发展壮大,为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机遇。
南京的交通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主要依靠水路运输。
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为南京提供了连接内外的便捷渠道。
古代南京城内的运河和河道亦十分发达,成为交通枢纽,促进了南京的经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的交通方式逐渐多样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成为主导。
第一条铁路线于1906年在南京开通,连接上海和武汉,为南京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
此后,铁路网逐渐扩展,与其他城市相连接,进一步促进了南京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南京的交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城市的道路网不断完善,各类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建。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南京的道路交通压力也逐渐增加,因此,城市开始建设地铁系统,以缓解交通拥堵。
自2005年南京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南京地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近年来,南京的交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不断加速,大大缩短了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此外,南京还利用现代科技,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更智能、高效的交通服务。
总结起来,南京的交通发展史见证了城市的崛起和繁荣。
从古代水陆交通到现代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南京交通的发展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的推进,南京的交通将继续迈向更高水平,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机遇。
2023年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年度年报项目
2023年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年度年报项目一、引言南京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化都市,道路交通管理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优化道路交通状况,并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南京市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二、交通设施建设2023年,南京市投资大量资金进行交通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公共交通停靠点的建设,以及非机动车道等。
在道路建设方面,全市新建了100公里的主干道和支线道路,同时对500公里的道路进行了改造和升级。
公共交通停靠点的建设也得到了重视,新增了200个公交站点和100个地铁站点,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南京市还加大了对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减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三、交通信息化建设为了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科技含量,南京市加快了交通信息化建设。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和配时优化,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南京市还推出了移动应用软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方便市民随时了解交通状况并选择合适的出行方案。
四、交通事故防控南京市在交通事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提升交通设施的安全性、严格执法、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下降了10%,严重事故数量下降了15%。
同时,南京市还优化了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提高了事故赔付的效率。
五、公共交通发展南京市致力于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2023年,南京市新开通了10条公交线路和3条地铁线路,并增加了100辆新能源公交车。
通过扩大公共交通网络,南京市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需求。
六、非机动车管理为了提倡绿色出行,南京市加大了非机动车管理力度。
通过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中心,加强非机动车停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市民的停车便利性。
同时,南京市还加强了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简办动态演示南京地铁发展史
简办动态演示南京地铁发展史南京地铁是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中国江苏省第二个投入运营的地铁系统。
南京地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建设和扩张。
1995年,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成为南京市第一条地铁线路。
该线路全长21.7公里,设有16个车站,连接了南京市的南部和北部地区。
南京地铁1号线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南京市的交通状况,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随着南京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南京地铁的建设也逐渐加速。
2005年,南京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该线路东起河海大学,西至南京站,全长40.7公里,设有29个车站。
南京地铁2号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南京地铁网络,方便了市民的跨区域出行。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南京地铁的建设进一步扩大。
2010年,南京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该线路东起南京南站,西至林场站,全长46.7公里,设有30个车站。
南京地铁3号线的开通极大地缓解了南京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压力,方便了市民的通勤和出行。
除了城市中心地区,南京地铁还向外围地区延伸。
2014年,南京地铁10号线开通,该线路东起河西万达,西至仙林大学城,全长43.9公里,设有27个车站。
南京地铁10号线的开通使得南京市郊区的居民也能够方便地乘坐地铁进入市区。
为了进一步完善南京地铁网络,南京市政府还计划了多条新的地铁线路。
其中,南京地铁4号线、南京地铁5号线和南京地铁7号线已经开始建设,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相继开通。
这些新的地铁线路将进一步方便南京市民的出行,促进城市的发展。
南京地铁的发展不仅为南京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也为南京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南京地铁的不断扩张,南京市的交通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市民的出行将更加便利。
同时,南京地铁的建设也为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南京地铁的发展史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1号线到现在的多条线路,每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都为南京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南京城市交通现状1.城市交通现状(1)机动车拥有量:2003年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机动车拥有量49.5 5万辆,较2002年增长了15.29%;私家车拥有量已达8.8万辆,增长率⾼达55.87%。
⾃⾏车拥有量235.9万辆,增长平缓;电动⾃⾏车拥有量为10.9万辆,增长率达162.67%。
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运为主。
(2)居民出⾏:居民出⾏⽅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和⾃⾏车出⾏⽐例与2003年相⽐有所下降,分别为19.85%和38.66%。
所有机动车出⾏⽅式⽐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例是2003年的2.3倍,私家车的出⾏⽐例是2003年的3.2倍。
公交整体服务⽔平有所提⾼,如在公交平均换乘次数、平均换乘时间、公交出⾏的两端步⾏时间和乘坐公交的平均候车时间等⽅⾯均⽐2003年有所下降。
(3)道路交通:南京市主要出⼊⼝机动车交通量增幅较⼤,被调查的50%道路平均增长率50%以上;旧城⼀新区通道机动车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26.91%,主城⼤部分⼲道机动车交通量也有较⼤幅度增长。
2.交通质量评价(1)道路车速对⽐分析。
根据2003年下半年对南京市市区主要道路的车速调查结果,市区道路⾼峰⼩时⾏程车速与上年相⽐变化不⼤,为25.47 km/h。
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幅度增加和私⼈⼩汽车使⽤率的成倍增长,⾼峰⼩时的⾏程车速仍然没有明显下降,这反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较⾼⽔平。
其中龙蟠中路、虎踞路⾼架、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光路等路段车速均有所下降;⽞武湖隧道、新模范马路、⾬花南路等路段车速有所上升。
⾏程车速较低的路段仍然主要集中在新街⼝中⼼区附近,车速低于15km/h的瓶颈路段有洪武北路、中⼭路、中⼭南路、中⼭东路、建康路等。
(2)道路饱和度分析。
2004年南京市主要道路饱和度绝⼤部分较2003年明显增加。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推进南京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展现新作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聚焦“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国际扇面联通水平,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国内扇面辐射能力,构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接枢纽;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支撑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际视野。
聚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联动上海、杭州共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全面提升链接全球能力,保障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
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全面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坚持系统观念。
聚力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国内扇面辐射能力,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港口、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交通等建设,更好发挥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南京的交通状况也变得越来越拥堵。
尤其是在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混杂使得南京市的交通问题不断恶化。
第二章、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2.1 交通瓶颈南京的历史城区,存在着狭小的街道和巷道,这些道路本身就不适合大流量的车辆和人流。
加上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口的增加,南京市内的道路就显得越来越拥堵,进出城的公路和铁路也存在着瓶颈难题。
2.2 交通安全隐患南京市交通压力大、道路狭窄,而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存在着违章驾驶、不按规定行驶、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这些行为给行人和车辆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恶化。
2.3 公共交通问题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交通容量不足,线路不足,不便捷,车辆老化,有效期较短、不频繁、不准时、不连贯等多种问题。
市民对公共交通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2.4 道路建设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南京市各区县的道路绿化、道路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有些施工工地和商铺堆放杂物等看似小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的畅通。
第三章、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优化建议3.1 优化交通瓶颈区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改建道路、拆迁老旧小区、限制车辆保有量等措施来疏通交通瓶颈区。
3.2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南京市政府可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文明驾驶和骑行意识,建立行人专用通道,并且完善市内交通监控体系,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南京市政府可以着重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包括线路建设、车辆更新、票价优惠等。
并且可以推动“公交优先”政策,增加公交道路专用线,优化公交站点位置,并建立涉及多个交通方式的深度联运体系。
3.4 完善管理体制南京市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道路绿化、道路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体制。
南京交通发展
谢谢!
参考文献: 1.吴本荣.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近代化( 1894 ~ 1937).2009.8(1):30-35 2.刘贤腾,沈青,朱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 以南京为例.城市规划.2009.33(1):80-87 3.李 志, 周生路, 吴绍华等.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地理学报 .2014.69(2):255-267 4. 杨涛.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现代城市研究.2003.1:50-55
南京交通发展
一、近代公共交通工具的引入
旧时的南京,由于城内多泥路、石板路,且多狭窄,人们的出行除了步行外,主 要靠轿子或畜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
进入近代,新式马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始建立,西式马车、人力 车、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相继引入,人们的出行方式亦悄悄地发生着改 变。
1894 年,张之洞主持修筑了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条马路——“江宁马路” 。 江宁马路的修建,是南京古道改建为近代道路的开始,开启了南京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此后,西式马车和人力车迅速取代轿子、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成为南京街头重要的公 共交通工具。
地铁建设
地铁对于高密度的城市来说是一种高效率且非常有吸引力的交通方式。
南京地铁有效地从时间成本、影响范南京交通发展目标
总目标:
构筑一个与南京现代化大都市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高效率的、一体化和人性化的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目标:
1.建成高度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国家级主枢纽城市 2.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 3. 建成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 4.建成科学先进的交通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
最早引入南京的新式交通工具当属西式马车。19世纪末,上海的西洋人首 先把西式马车带到了中国,并很快流行为市内主要交通工具。
南京道路发展史
南京道路发展史
南京,长江下游城市,濒江近海。
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经济和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我们的城市变的越来越拥挤,交通环境的改变也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快速内环
在1999年之前就开始建设城市的快速内环——西线高架部分。
北起连接南京长江大桥的引桥,南至集庆门连接宁马公路;
2004年完成了快速内环南线的高架,在南京城南地区从双桥门到赛虹桥并在这两处设立了互通的建设;
2007年完成了快速内环东线由穿越部分玄武湖湖底和九华山的九华山隧道以及完全在龙燔路地面下的西安门隧道、通济门隧道的建设。
并完成了快速内环北线由新建设的新模范马路隧道东连玄武湖隧道西连改造之后的大桥南路高架组成的建设;
2009年新模范马路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南京快速内环的彻底合拢;整个快速内环是由隧道或高架组成,全环没有一个红绿灯;全环长度为33.06公里,其中高架段长18.19公里,隧道部分长14.87公里。
绕城公路
2012年随着南京长江四桥和绕城公路东北段建成通车,自此南京新绕城公路全线闭合开通。
现在的新绕城公路是南京市的高等级快速公路,由南京绕城公路江南段(原南京绕越公路江南段)、绕城公路江北段(原绕越公路江北段)、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组成,
通过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江南段和江北段相连。
城市轨道交通
未来将随着南京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也会不断完善;至2030年,南京地铁将建成20余条地铁线路,总长将会超过775公里。
而规划的多条城际铁路,也必将拉动整个江苏经济新的腾飞。
南京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南京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建设“航空+高铁”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施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引入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和市域快线18号线。
完善航空物流网络,建成空港大通关基地,建设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打造国际货邮核心枢纽。
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推进六合马鞍机场启动民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建设高淳通用机场。
到2025年,禄口国际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飞机起降达到40万架次,通航国家和地区数达到45个。
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
5米深水航道效应,全面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比,加快龙潭、西坝、铜井、七坝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培育和引进高端航运服务,规划建设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增强龙潭港对长江中上游集装箱中转能力。
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基本形成统筹全省、辐射区域航运资源的港航运营中心、航运服务中心和区域航运数据中心。
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
建成南京北站和六合西站,基本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等四站客运枢纽联动格局。
加快推进宁淮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含宁合客专)、宁芜铁路复线等工程建设,新建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规划建设宁滁蚌亳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开展超级高铁廊道和站点规划研究,加快完善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实施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建成尧化门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江宁镇南站等货场。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加快建设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禄口至全椒段、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缓解过境交通压力。
提升高速公路对外辐射能力,建设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滁州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盐城高速公路等项目,推进南京至广德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黄山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和县高速公路江苏段等项目前期研究。
南京地铁变迁史
南京地铁变迁史
南京地铁的发展始于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南京市开始规划建设地铁系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地铁1号线的开通,南京地铁才正式建成。
南京地铁1号线是南京地铁的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开通运营。
起初,1号线仅有2个车站,分别是夫子庙、相阅门。
后来,南京市政府为了方便乘客出行,陆续对1号线进行了多次扩展和改进。
如今,1号线已经成为南京地铁的主干线,全长约40公里,共设有27个车站。
随着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南京地铁的建设进展也越来越快。
截至2021年,南京地铁已经开通了10条线路,分别是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10号线、S1号线、S3号线、S7号线、S8号线和S9号线,总里程达到约394.2公里,共设有269个车站。
此外,南京地铁还在建设中的线路有3号线二期、S1号线二期、S7号线二期以及S8号线二期。
未来,南京地铁的规划和建设仍将会继续进行。
南京地铁的规划目标是构建以地铁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预计到2030年,南京地铁的总里程将超过600公里,共设有30条左右的线路。
总的来说,南京地铁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从起步阶段的建设的艰辛,到初步形成的线网体系,再到未来规划的迅速扩张,对于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京公交30年的变迁
19 9 6年 1 9日,全市无轨 电车全部停运 ,运 月
3 年 ,历史长河一瞬间 ,对于大 同公交却是一 O
个漫长 而艰难 的岁月 。3 O年前 , “ 候车急煞人 、乘 车挤煞人 、出行愁煞人 、 ‘ 人汽 ’气煞人” ,是大同 公交 的一个缩影。 那时 ,大同公交 只有 1 2条运 营线路 ,16部运 1 营车辆 ,运营线路总长度只有 2 3 5公里 ,主要分 2 .
来 ,又死活挤不上去… …
进入 新世纪以来 ,大同公 交开始实施科 技兴企
战 略 ,提升 了企业 的管理水平 和服务 档次 ,惠及 了
人 民大众 ,获得 了广泛赞誉 。3 年来 ,在改革开放 O 春风的催动下 ,大同公交 已发展成为拥有 4 0 多名 00 职工 、16 亿元固定资产 ( .2 不含民营线路 ) 、五个运 营分公 司 、4 2条公交线路 、6 9部运 营车辆 的中型 8
破了公交车只上主干道 的营运模式 ,开了全国先河 。
2 0 年 1 1日,正式启用 I 01 月 C卡电子月票 ,结 束了 4 4年公交纸质月票的历史 。 2 0 年 ,南京市公交线 网总长 3 3 公里 ,运 07 06
售票线路 —— 9路车开通运行 ,至 1 9 9 8年 9月 1 8 日,南 京市 区结束持续 7 0年之 久 的有 人售票 车历 史 ,淘汰所有铰接式公共汽 车 ,改用单机无人售 票
17 9 8年 末 ,南 京 市 公 交 拥 有 运 营 车 6 6辆 2
营3 5年的无轨 电车成为历史。 19 9 8年 5月 1 7日,中北 巴士公司成立 ,香 港 雅高集 团与公交 总公 司合作 的南京公交雅 高巴士公
司也 随之成立 。当年 ,南京形成公交 总公 司 、中北
南京各地道路运输规划方案
南京各地道路运输规划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出南京各地道路运输规划方案,以满足该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通过规划不同区域的道路网络、提升道路交通设施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我们旨在解决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并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交通方式。
引言南京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之一,其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道路交通设施的相对滞后和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完善,南京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制定道路运输规划方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南京的交通效率和居民的出行质量。
城区道路规划方案针对南京市区中心的交通拥堵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城区道路规划方案:1. 道路网拓展:在南京市区中心,增加道路网的密度,优化道路布局。
包括新建主干道和次干道,提高交通流量承载能力。
同时,完善并拓展现有道路网络,使之更加贴合实际交通需求。
2. 红绿灯优化:对南京市区中心的红绿灯系统进行优化,采用智能调控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灯光调整,减少交通拥堵情况。
3. 停车设施建设: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停车位,促进短途出行的停车位供给。
同时,推广智能停车系统,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市郊道路规划方案针对南京市郊地区的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市郊道路规划方案:1. 快速公路建设:南京市郊地区通往市区的快速公路建设,以分担市中心道路的交通压力。
快速公路应满足快速行驶和通行能力要求,提高市区和市郊之间的出行效率。
2. 高速铁路建设:在南京市郊地区修建高速铁路,加强南京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高速铁路可以减少市郊地区通勤人口使用道路交通工具,减轻市郊道路交通压力。
3. 公交线路拓展:加强南京市郊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交车路线,提高市郊与市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连接。
同时,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频率和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以促进市郊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城际交通规划方案针对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城际交通规划方案:1. 高速铁路建设:在南京与其他主要城市之间修建高速铁路,提高城际出行效率。
15条线同时开建南京轨道交通迎“爆发”
RAIL TRANSIT 城轨交通50世界轨道交通2021.415条线同时开建南京轨道交通迎“爆发”◎ 本刊记者 戚亮不久前发布的南京市2021年城建计划显示,今年南京轨道交通年底前预计有15条线路同时开建。
其中,地铁11号线、宁马城际(南京段)、宁扬城际(南京段)、宁滁城际均为今年正式新开工建设项目,而2号线西延线和宁句城际则将在年内建成通车。
南京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史无前例的“爆发”年!南京修地铁不容易2019年,南京在运营地铁线路总里程达到378公里,这个数字当时仅次于北上广,居全国第四。
但此后的两年,南京一直没有新线开通。
这也让南京的老百姓有些着急——南京的地铁建设速度“慢”了?复杂的地质条件、文保的需要、老城区拆迁难度大等客观原因,是南京轨道交通建设的几大“减速器”。
在建的5号线三山街站,因施工需要,从2018年11月起便对升州路(中山南路至中华路段)进行罕见的为期3年的全封闭。
5号线三山街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结构,与地铁1号线换乘。
据绿地城投集团下属的绿地地铁五号线项目公司介绍,三山街地铁站所在地块位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确定的城南历史城区范围内,周边历史资源丰富,西北侧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甘熙宅第和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北面为省级文保单位净觉寺,南面为区级文保单位望鹤楼古民居和省级文保单位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这样一来,施工区域周边可供施工的场地比较狭小。
而施工区域内,地下管线众多、埋深较深,地质条件不利于工程快速推进,施工难度较大,且根据地下管线的复杂程度,前期工程预计施工周期较长。
为全力提速管线改排施工进度,只能采取封闭道路等临时管控措施。
7号线尖山路口站—尧化新村站盾构区间左线,短短1公里的盾构区间整整忙活了一年。
现场项目经理表示:尖尧区间让盾构机吃了个“复杂地质全家桶”——先后穿越上软下硬地层、软土层和全硬岩地层。
全硬岩地层对盾构机掘进强度、盾构刀片硬度要求极高,软土层又要求盾构机要有巧劲,“相当于在豆腐上雕花还要保证豆腐不掉渣”。
南京大屠杀战争中的南京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南京大屠杀战争中的南京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在二战期间,南京成为了日本军队的占领区域,遭受到了残忍的大屠杀。
当时的南京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破坏和瓦解。
本文将探讨南京大屠杀战争期间南京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的情况,以及这对南京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1. 入侵后的交通混乱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南京的城市交通系统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街道被日军占领和封锁,交通规则被摧毁。
公交车、出租车和私家车被日本军队征用,南京居民陷入了无法正常通行和出行的困境。
同时,南京城的车辆遭到严重破坏和焚烧,大量车辆被废弃在街道上,大大阻碍了交通的正常运作。
2. 基础设施破坏与水电断供为了削弱南京人民的抵抗意志,日本军队有目的地破坏了南京的基础设施。
电力设施和给水系统成为其攻击的重点对象,导致南京居民断电和断水。
这给南京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无法正常照明和供水。
同时,一些桥梁、道路和铁路线也被炸毁,在城市中形成了障碍物,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混乱。
3. 交通封锁与日军控制为了确保对南京的完全控制,日军实施了严格的交通封锁措施。
主要道路和街道被封锁,所有进出南京的交通都受到严格监管和限制。
南京市民面临着无法离开和进入城市的困境,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和联系。
这种交通封锁对南京的物资运输、人员流动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4. 百姓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战争期间,南京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和瓦解导致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由于交通混乱,市民无法正常通行和出行,无法准时上下班和上学,这对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断电和断水更加加重了居民的不便,无法正常照明、洗漱和做饭。
此外,由于交通封锁和物资不畅,南京市民的生活用品供应也几乎中断,市民们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生存问题。
5. 后续重建与发展尽管南京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在大屠杀期间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在战争结束后,南京人民开始努力重建城市并恢复交通。
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道路、桥梁和铁路线得到了修复和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100426 朱雅薇南京审计学院课程论文点击南京——从城市交通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班级: 08级汉语4班学号: **********: ***专业: 对外汉语二零一零年六月第1页共11页前言曾几何时,“三转一响”流行于大街小巷,所谓“三转一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大凡一个家庭备齐了这三样,便可以称为“小康”(当时并没有这个词),便会被人投以羡慕的眼光。
细数这四大件:手表通常是姑娘结婚时的嫁妆,和现在人戴手表一样,既可告诉时间更是高品生活的体现;南京人挎一只“钟山牌”机械表,显摆劲儿应该不亚于现在着一只“劳力士”;缝纫机来源于传统男耕女织思想,家里的缝纫机让女人做裁缝供家里人穿得暖、穿得“潮”,尤其是孩子成群的家庭,“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的工作为家庭省出很大一部分资源;收音机丰富了娱乐方式,相当于现在的小资生活了。
自行车是中上层人结婚必备的物件,不过名牌自行车是很少见的,据说,能骑一辆“凤凰”或“永久”在大街上闲逛,和现在开辆奔驰去菜场的心情是一样的。
自行车成为人们节省体力,提高效率的重要一步,计划放开后也逐渐兴盛,勘称南京交通发展第一步。
70年代南京交通:交通地图:这是一张南京市70年代的打通南北,联系东西,外加一环的城市道路系统已基本形成。
其中城西干道(虎踞路)已经建成,城东干道(龙蟠路)已建成了中央门至太平门段,这两条道路成了分担市区南北交通的辅助干线。
建宁路连接龙蟠路,北京西路连接北京东路,汉中路连接中山东路,以及集庆门大街四条大道构成了当时南京城市道路系统的纬线框架。
在图中右下角附图中可见当时的南京对外交通也有较大发展,主要完成了宁芜铁路市内线的技术改造,路线外绕到了南岔路口、板桥一带。
过江大桥:1978年末,南京长江大桥投入使用10年,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
公交:1978年末,南京市公交淘汰了所有的进口旧车,将新产的“解放”牌车投入运营车,共523辆,线路48条,年行驶总里程4095万公里,年客运总量44123万人次。
无轨电车:无轨电车103辆,行31路、32路、33路、35路四条线路,在新街口、山西路、中山路、中央门这些繁华地段承担重要运输任务。
80年代南京交通:交通地图:1983年,南京市规划部门编制了南京市的第一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并报经国务院批准。
从此,南京的城市建设走上了以规划为引导的科学发展道路。
当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南京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扩大区域影响,南京首先加强了对外交通建设。
从1987年由南京市测绘院编制的《南京市地图》上,我们已经能发现初见成效的、呈放射状的南京对外交通格局。
城市的建成区范围也有所扩大,市区用地范围已包括了六城区及栖霞、雨花台两个近郊区与城区相接的西北部地区。
城市形态总体上呈现出了圈层式的城镇群体结构,从市区到农村可见市—郊—城—乡—镇的组合形式。
公交:1980年至1987年,南京市加大对公交的投入,兴建多座公交停车场,车辆年增长率达10%,至1987年末车辆增至1117辆。
无轨电车:由于使用年限长,无轨电车质量下降,经常会出现电线下坠,造成无轨电车无法运营、耽误人生活拥堵交通的现象,使用率逐渐降低。
90年代南京交通交通地图:南京老城的改造已初见成效。
以鼓楼—新街口为轴心,约2公里半径的椭圆形核心地带已基本建成。
核心区内路网清晰,城市功能齐全,主要由党、政、军机关,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居住区组成。
中山路成为全市的文化、金融、贸易、商业中心大街。
核心区外围3至4公里半径的环带地区,则主要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纺织等为主的工业区和新型居住区。
再往外,则形成了以铁路、仓库、港口等重要的客、货运输集散地,是市区对外的交通枢纽。
中央门、太平门、中山门、光华门、江东门等九个城门外地区则主要以充实配套建设为主。
从图中我们可知这些地区主要采用了成街、成坊的分片配套方式建设,而对绿地、庭园、操场和滨河空地等则尽量保持了不变。
市内交通已基本建成了经三纬八的主要干道网,网间设置若干次干道,共同组成市区道路骨架,这使城市的内部通行能力和对外交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1995年,南京市将六城区的面积由148平方公里调整到243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
从1995年编制的《南京市区图》上,城市建成区已突破了明城墙,城东孝陵卫地区、城南雨花台地区、河西北部地区和城北迈皋桥和燕子矶地区都出现了大片建成区。
东山、浦口、新饶等外围城镇快速发展,南京城镇发展的空间框架初步拉开。
城市道路交通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沪宁高速、宁合高速、机场高速等已先后开建,城内经四纬八的主干道系统也已形成。
公交:1990年8月,共青团路汽车四场建成,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公交停车场。
1995年2月28日,南京市第一条公交车无人售票线路——9路车开通运行,至1998年9月18日,南京市区结束持续70年之久的有人售票车历史,淘汰所有铰接式公共汽车,改用单机无人售票车,成为继广州、贵阳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市区公交无人售票化的省会城市。
1998年5月17日,中北巴士公司成立,香港雅高集团与公交总公司合作的南京公交雅高巴士公司也随之成立。
当年,南京形成公交总公司、中北巴士公司、雅高巴士公司三家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的新局面,结束了国有公交企业独家经营长达50年的历史。
无轨电车:1996年1月9日,全市无轨电车全部停运,运营35年的无轨电车成为历史。
其他公共交通:1990年后,南京市公交行业继续发展,出租汽车、小公共汽车参与公交客运。
过江大桥:随着私家车数量激增,大桥的运输负担严重增加,不仅桥面出现问题而且长期拥堵,严重制约了南京南北两边的沟通平衡;同时,越来越多人把大桥作为自杀的地方,每年都会有多起跳桥事件发生。
21世纪南京交通根据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适时提出一城三区及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明确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都市发展空间格局。
这种格局经过6年时间的建设已经形成,在《南京市区图》上已经得到展现。
多中心指除主城外,将江北、东山、仙林三个新市区培育成次区域中心,使城市形成多核区域中心格局。
开敞式指南京的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将城镇发展空间融入绿色自然山水之中,在更大的都市发展范围内延续南京城市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空间特色。
在图上,我们还可见到在都市发展区内,已经形成了适应都市发展区城镇空间布局的,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交通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
公交:2000年5月8日,填补街巷公交线网空白的首条“支路巴士”——301路公交车正式上路运营,突破了公交车只上主干道的营运模式,开了全国先河。
2001年1月1日,正式启用IC卡电子月票,结束了44年公交纸质月票的历史。
2007年,南京市公交线网总长3036公里,运营线路403条,公交专用道24条,总长51公里,运营车数5 589辆,年客运总量98465万人次。
长江二桥:2001年3月竣工通车,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33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
其中,南汊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628米。
但由于收费较高、路线不佳等原因,并未能有效缓解大桥运输压力。
长江三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9公里处的大胜关附近,横跨长江两岸,南与南京绕城公路相接,北与宁合高速公路相连,全长约15.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公里,主桥采用主跨648米的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桥塔采用钢结构,为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
对于完善大交通格局,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呼应沿江开发战略,促进都市圈共同繁荣和长三角一体化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桥充分发挥着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收费与二桥相同,但开通了多趟公交,十分便民。
地铁一号:2005年5月15日开通运营,主线全长21.72公里,沟通主城区从南到北,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在巩固新街口商圈功能地位的同时,提升夫子庙、湖南路等地区、旅游景点的交通功能。
共编组成20列车。
列车全长不超过140米,最大载客量为1860人。
列车第一列在法国生产,其余十九辆在南京生产。
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伊始,我从埋头学习的高中生变成了关注生活的大学生,我从未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城市交通变革对生活水平的巨大推进作用。
因此,我把2010年单独列出来,相信这是一个十年好的开端,我们期待更发达便捷的交通。
地铁二号:2010年5月28日开通运营,由油坊桥开往经天路,全长37.8公里,沟通新城区东西方向。
全部有由镇车辆厂生产,经过技术革新,单节车厢的载客量为318人(超员421人),整列车载客量1886人(超员2496人),比一般国内地铁车辆增加38%过江隧道:采取了“桥+隧”方式:南端从江南滨江大道和纬七路互通立交起步,通过长910米的右汊夹江大桥到江心洲中部落地,然后钻入地下穿江而过,至浦口接规划中的江北滨江大道和浦珠路。
南京长江隧道的隧道段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80公里。
预计可承担3.7万辆跨江车辆随着南京主城的扩容,据测算,过江隧道将分担每天过江车辆的1/3以上。
为方便市民过江,还开通两条过江公交线路,分别为“浦集线”和“浦赛线”,价格均为1元起步,10公里内仍为1元,超过之后按固定费率进级,每级0.5元,全程票价3元封顶。
如果是空调车则在此基础上再加收1元。
“两条线路从江北起点站开始,10站之内均为1元钱。
”物价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具体票价在车上都有公示,但IC卡暂时还不能在这两条线路上使用,而是实行人工售票。
我妈妈说,这三十年过得很快,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是蒸蒸日上的,日子越过越舒坦。
在大多数人享受着交通成果的同时,有一些人坚守在自己建设、保卫的岗位上,制造者一个个奇迹。
40年更替的守桥官兵不辱使命地排除各类重大险情229起、查获危险品1327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120多名。
其中有平息群殴的李伟伟,有挽救轻生少女的中队长汪平安,英雄的守桥官兵用他们的忠诚和爱心树立起“忠诚守大桥,奉献为人民”的光辉形象。
南京新闻也曾报道过,南京一对很特殊的夫妻赵兴运夫妇,他们同开的一辆10路公交,两个人一般是丈夫上早班时,妻子在家做家务。
中午换班后,丈夫回家正好吃上妻子已经准备好的饭菜,而这个时候妻子则正开着自己上午开着的公交车上班。
有意思的是,在他们家,孩子的教育任务由丈夫负责。
结婚10年来仅用每天见面的一两分钟相互关心,却维系了这一份艰难却意义深远的感情。
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市委市政府和南京市民给予交通很高的期待和要求,这充分体现着共产党领导中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