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大学生安全教育第九章自然灾害危机的自救
自然灾害危机的自救
第一节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 其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就可将自然灾害分为以下七大类:
(1)气象灾害 (2)海洋灾害 (3)洪水灾害 (4)地质灾害 (5)地震灾害 (6)农作物灾害 (7)森林灾害
第三节 雷电天气防雷击
二、防雷小知识
(2)室外防雷要点 ④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金属雨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带 金属的物品扛在肩上,女士最好拿下头上的金属发夹等。 ⑤如果正在行车,应关闭手机、收音机等电磁通信设备。 ⑥不要躲在大树、高塔、广告牌下避雨,若不得已,须与树身、树枝等保持3米以上距离,并尽可 能地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 ⑦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就近找一处较低且无积水的地方迅速蹲下,双脚并拢,双手抱膝, 身向前屈,如果披上干燥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也不要几个人拥挤成 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
第四节 洪水灾害自救
二、洪水应对措施
(3)洪水过后 当洪水过后,居民应该做好灾后防病工作。 ①要管好自己的饮食,喝开水好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 ④要保持环境卫生,严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谢谢欣赏
第四节 洪水灾害自救
二、洪水应对措施
2.发生洪水如何自救 (1)洪水之前 ①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 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②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③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④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⑤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 衣服内随身携带。 ⑥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信设备。
4.1 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1节自然灾害的成因本章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自然灾害的成因。
详细地阐述了影响我国的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的成因。
2.自然灾害的防避。
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介绍地震、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防避措施。
区域认知:辨识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归纳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综合思维: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理解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人地协调观:从灾害成因的角度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常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9.7万间房屋倒塌,23.1万间严重损坏,120.8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0814.3千公顷,其中绝收258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44.6亿元。
同学们了解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吗?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自然灾害: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泥石流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自然异变的强度、自然异变的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产业分布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灾害: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按成因机制划分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前三种属于天然地震。
构造地震由岩层断裂或错位而引发,约占全球地震数90%以上,破坏力最大。
地理必修件自然灾害的成因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引起的海 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物灾害成因
病原体:病毒、细菌、真 菌等
传播途径:空气、水、食 物等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 老年人、儿童等
防治措施:疫苗、药物、 隔离等
3
自然灾害的影响
对人类的影响
生命安全:自 然灾害可能导 致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经济影响:自 然灾害可能导 致经济损失, 影响经济发展
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洪水、 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预警发布
预警级别: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不同级别
预警信号: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号
预警时间:根据灾害的发展趋势,预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预警措施:根据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疏散人群、关闭设施 等
20XX
地质灾害成因
地震:地壳板块运动,地壳应力积 累和释放
滑坡和泥石流:地形地貌,降水等 因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火山爆发:地壳板块运动,岩浆活 动
地震海啸:地震引发海底地形变化, 产生海啸
海洋灾害成因
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 的海底地形变化
台风:热带气旋引起的强风、 暴雨等
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藻 类大量繁殖
影响范围:可能影响 农作物、牲畜、人类
健康等
案例:非洲蝗灾、澳 大利亚兔灾等
2
自然灾害的成因
气象灾害成因
台风:形成于热带海洋,由强烈的热带气旋引起 暴雨:由于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导致大量降水 干旱: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农作物枯萎 寒潮:由于冷空气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
20XX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课件鲁教版必修第
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地震
(1)概念及分类按概成念因:机一制定划区分域:内
地面震动 的现象叫地震。 构造 地震、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
(2)构造地震发 地生 震机 构制 造: :构 下造 图运 中动C为使岩震石源变形,积B为累能量震,中从,而B发C生为
破裂 和错动。 震源深度 ,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对点刷题] 1.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如果只考虑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 震中距远近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下面3幅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
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乙甲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乙甲丁丙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震源越浅,地震烈度越大; 震中距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综合以上,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序:丁乙丙甲。 答案:B
发生 机制
自然 因素 人为
暴雨 、冰雪快速融化 、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 等都 可能导致洪水,涝灾的形成还地与势上下 有关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过度抽取地下水、全球变暖、
因素 城市化等也会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
[特别提醒] 洪水与洪灾不是一回事。洪水形成后,如果对人类造成损失,才 会成为洪灾。
探究点二 洪涝 [主题聚焦]
新华社北京2021年8月23日电 连日来,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 亚国家遭遇特大洪水,已造成800多人死亡,超过2 400万人受灾。随着季风 降雨持续,灾情将继续恶化。以下图为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______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 提示:平原 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加剧了水灾。 探究2:孟加拉国属于________气候,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当西南季风来 得早、退得晚,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有何影响? 提示:热带季风 夏 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加剧了水灾。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一、自然灾害成因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发生的自然力量,如地震、洪水、飓风、台风、火山爆发等所造成的灾难性事件。
自然灾害的成因多种多样,不同的自然灾害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所致;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融雪或海潮等引起的地表径流增加所致;飓风则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气流相互作用所致;火山爆发则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所致。
另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过度开垦土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导致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而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地震预防措施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而引起的,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预防地震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物抗震措施: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在建筑物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地震监测预警:通过地震台网和地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和民众发布预警信息。
3.紧急救援:在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紧急救援力量,抢救伤员、转移群众等。
4.公众教育:开展地震防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了解避震措施和应急响应流程等。
三、洪水预防措施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融雪或海潮等引起的地表径流增加所致的自然灾害。
预防洪水可采取以下措施:1.水库防洪:建设水库,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调节水流,避免下游水患。
2.防洪堤防:增加防洪堤的高度和宽度,以防止河道泛滥。
3.河道整治:进行河道清淤,加强河道的规整,增大河道的通畅度,减少河道的泥石流。
4.加强气象监测:加强气象监测,及时监测雷电、暴雨等气象变化,预防洪害的发生。
四、飓风、台风预防措施飓风、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发生往往伴随着剧烈的风暴、暴雨、海浪等。
预防措施如下:1.气象监测预警:加强气象监测及早预警,提醒人们防范。
2.疏散避难:飓风、台风来临前,及时组织人们疏散到安全地带避难,减少人员伤亡。
3.加强建筑物抗风措施:在建筑物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地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同步教学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小节学习
问题探究三 台风的实质及危害是怎样的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2018 年 9 月 16 日 17 时,第 22 号超强
台风“山竹”从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
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4 级。截至 2018 年 9
月 18 日 17 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
广西、海南、湖南、贵州五省(区)近 300 万人受灾,5 人死亡,
C.丙
D.丁
4.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不包括
()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冲毁城镇
D.损坏林木
解析:第 3 题,读图,根据河流只能出现在山谷中判断,甲、 乙、丙三地都位于河谷内。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我 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所以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大, A、B、C 错。丁地地形平坦,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小,D 对。第 4 题,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冲毁铁路、阻塞 河道、损坏林木等危害。但丙地峡谷面积小,地形坡度大, 不会有城镇发展。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物等。
3.立足“地理实践力”,你认为材料中两次地震灾害的 损失差异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唐山地震,说明人们防震 减灾能力提高;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说明随着 经济发展,经济密度增大。
1976 年的唐山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 70 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 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 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 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害的比较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成因和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案。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方面。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地球自身的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等。
这些自然因素与地球的内部构造、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等密切相关。
(1)地震:地震是因地球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种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造成的,而火山地震则是由火山岩石的运动引起的。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喷出地表而引起的,其喷发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火山喷发。
(3)洪水: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分为河道洪水和河口洪水两种类型。
河道洪水是由于河流水位上涨而引发的,而河口洪水则是由海潮和风暴引起的。
(4)风暴:风暴是由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引起的,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2. 人类因素人类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环境污染等。
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
(1)森林砍伐:大量的森林砍伐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土壤暴露,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增加了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2)土地开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地沉降和地面塌陷,增加洪水和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3)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广泛的影响,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1.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冲击。
灾害引发的破坏和损失会导致重建和修复的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破坏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减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
2. 社会影响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一、自然灾害概述。
1. 概念。
-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形成条件。
- 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例如,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异常表现,暴雨是降水的异常增多。
- 必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
荒无人烟地区发生地震,如果没有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就不能称之为自然灾害。
3. 分类。
- 气象灾害。
- 包括热带气旋(台风)、干旱、寒潮等。
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及以上;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
- 地质灾害。
-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急剧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水文灾害。
- 像洪涝和风暴潮等。
洪涝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排水不畅,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相遇时,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 生物灾害。
- 例如病虫害、鼠害等。
病虫害会使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鼠害会破坏农作物、传播疾病等。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1. 地震。
- 成因。
- 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是地震的主要成因。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张裂,地壳中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极限时,岩石就会突然断裂或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危害。
- 直接危害:- 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毁坏等基础设施破坏,导致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本节主要讲述了气象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 等。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各灾害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1.洪涝灾害的成因除了与地形因素有关外,还和气候因素(降水)密切相关。 2.要明确干旱和干旱灾害的区别。 3.台害
分布规律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危害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冻害 ,造成农业损失
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 线路等
交通 ,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会出现大量降水或强降水的低洼地区,就会发生洪涝灾害。 ( ✕ ) 出现洪涝的地区不一定会发生洪涝灾害,如果该地区人口稀少或根本无人居住, 洪涝没有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那么就不能被称为洪涝灾害。 2.洪涝灾害是降水较多所致,而干旱灾害却是降水较少所致。由于许多地区降水季 节分配不均,故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地区,也是容易出现干旱灾害的地区。 ( ✕ )
淹没农田、聚落等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造成⑤ 人员伤亡 、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⑥ 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⑦ 中下游 平原
2 |干旱灾害
缺水
非洲 华北
牧草
3 |台风灾害
概念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
华南沿海
随着冷空气迅速南下,锋面雨带从东北、华北退到华南沿海
夏季风的强弱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1)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移动速度快,锋面雨带会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 容易形成涝灾;而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2)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移动速度慢,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容易 形成涝灾;而北方由于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第1课时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解析:第(1)题,根据赣州城的地理位置,河流汇合,几乎四面环 水及东部季风区的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等方面分 析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措施,归纳总结相应措施所起 的作用。
二 干旱灾害 重难归纳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旱灾的自然原因
2.干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1)危害。 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 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④诱发次生灾害:沙尘暴、森林火灾、虫灾等。
材料二 赣州古城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2)从地理角度分析北宋时期采用的几项措施在使赣州城免 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 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 洪水侵袭。
(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洪水对 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 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 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 防止城市内涝。
汇水速度快,利于洪水 形成
因素
支流多少
自然 水系 因素 状况
河道曲直 河谷坡度
入海口宽窄
支流多,特别 是扇形水系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影响
排水速度慢,容易 形成洪水
因素
人为 破坏植被 原因
围湖造田
影响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 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 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作用减弱
2.分布
项目 从气候 因素看 从地形因素 看 我国洪涝 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指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突发的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所引发的灾难。
这些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伤害,导致财产和人员的损失。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球的自然规律:地球的自然规律是造成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例如,地球产生地震的原因是因为地震是由地球的板块运动引起的。
盘旋在地球表面的板块会不停地在出现震动的位置搭接、碰撞,最终造成地震的发生。
这种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
2.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也会造成自然灾害。
例如,人们在开发土地时可能破坏地质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这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加速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使得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二、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地震: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引发的地震波,可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风灾:风灾大多由台风、龙卷风等强风引起,造成城市建筑物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3.水灾:水灾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水流湍急等原因发生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量的房屋和道路损毁,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4.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来源于地球观测的活动,当地球内部热力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释放出来,引发火山喷发,给当地市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灾难性打击。
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地震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交通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风灾和水灾则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火山爆发会喷发出灰、烟、岩浆和热气,严重威胁着周边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四、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加强环保减排力度,减缓气候变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提高灾害应对的能力,加强预警机制,制定科学的灾害应急预案。
为什么会有自然灾害?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自然灾害?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存在的一种永恒问题。
自然灾害不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会有自然灾害?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如干旱、洪水、暴雨等。
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使得海平面上升,暴风雨越来越频繁,从而加剧了风暴潮等海洋相关自然灾害。
2. 地球内部作用地球内部的各种活动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成因。
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都是地球内部作用产生的灾害。
地震可能带来大规模破坏,并引起海啸、滑坡等灾害;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火山喷发、火山涌流等相关灾害。
3. 人类活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化。
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层塌陷和水灾;过度采伐森林使得泥石流和沙漠化等灾害频繁发生;过度开发矿山导致土壤侵蚀,从而形成滑坡、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1. 减轻灾害损失减轻灾害损失是减少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建造抗震房屋、加固建筑物、提高防洪水平、修建护林治沙等手段,降低自然灾害对人们的伤害和损失。
2.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也可以采取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例如,规划城市、区域和交通系统,以避免人们聚居在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地区;利用观测、预报、警报等技术手段,及早发现自然灾害并迅速采取对策;对于一些受灾地区,可以采取人工防护,如建造护坡、防护林带等。
3. 改变人类行为在减少自然灾害影响方面,我们还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平时生活中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结语:在全球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自然灾害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担负起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能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说明其在灾害监测等自然地理问题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校友会2019中国天文学类一流专业排名全国排名专业名称学校名称星级排名专业层次1 测绘科学与技术武汉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2 测绘科学与技术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3 测绘科学与技术同济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1 水利工程河海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2 水利工程清华大学8星级世界一流专业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内容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1-2)1.辨识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归纳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区域认知]2.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理解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级考(水平3-4)运用资料,通过对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概述(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自然灾害的损失: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
2.自然灾害的类型(1)按照20世纪的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
(2)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判断]1.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2.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
()3.一般来说,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小。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因此旱灾最严重。
()答案 1.√ 2.√ 3.× 4.×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震(1)地震及其形成原因①概念地震: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叫地震。
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
②地震分类:按成因机制,可以分为构造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等。
岩石――――→构造运动变形――――――――→超过承受限度破裂或错动―――――――→能量急剧释放地震波构造地震(2)地震构造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D位于等震线上,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含义特点影响因素震级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相差2级,能量相差约1 000倍取决于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与震级、震源深度、震)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5)分布①地震分布地带: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
②地震集中分布地带⎩⎪⎪⎨⎪⎪⎧世界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我国四大地震带⎩⎨⎧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2.洪涝(1)概念①洪灾: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
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
②涝灾: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乡村,就会形成涝灾。
(2)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发生的影响①毁林开荒:会导致地面下渗减少,增加洪水形成的概率,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减小湖泊及水库容量,从而加剧灾害程度。
②围湖造田:会直接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会使得排洪不畅,加剧洪涝灾害。
③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下沉,排洪不畅,加重洪涝灾害。
④全球变暖:导致海面的上升,排洪不畅,加重洪涝灾害。
⑤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跟不上人口集聚与城市化的速度,会加大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微思考] 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自然原因:我国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
3.滑坡、泥石流(1)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危害类型滑坡 泥石流概念 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 形成条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土软弱面、触发因素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突发性巨大水流 多发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暴雨频发的山区危害 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成因⎩⎨⎧自然因素:地形、降水、植被覆盖率、地面物质组成等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等人类活动,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干旱与旱灾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
例如,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但极少发生旱灾;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但由于气候异常可能导致旱灾。
图解地震的形成过程日本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造成震源附近地区地面出现多处巨大裂缝,大量房屋倒塌,数万人受灾。
地震引发了海啸,洪水冲毁大量房屋建筑。
几天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全国进入“核事故紧急状态”,大批居民被疏散。
日本大地震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为什么?提示不会。
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探究点一地震的危害情境探究[情境] 北京时间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3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
未发现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
[探究](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四川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2)(综合思维)影响地震对地表破坏程度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四川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2)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建筑物的抗震程度等。
素养凝练1.图解影响烈度的一般因素2.影响烈度的其他因素除了影响烈度的一般因素之外,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民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等也会造成地震烈度的不同。
3.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关系地震可以引发地面塌陷、山崩、滑坡;海底地震可能引起海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地震发生后,还会引发火灾、水灾、瘟疫、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素养应用例1: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 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圈层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解析第(1)题,地震7.0级,震情重;人员伤亡相对轻,房屋倒塌少,灾情轻。
第(2)题,地震波通过不同物质时,波速发生变化,常用来探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答案(1)A(2)A探究点二洪涝的成因情境探究[情境] 2018年7月,江西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导致南昌城区低洼路段严重内涝,汽车和行人出行受阻。
某学生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城市洪水发生的原理。
[探究](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下列实验的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城市洪水的是。
实验结论反映出导致城市洪水的原因是什么?①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②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③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④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提示①实验结论反映出导致城市洪水的原因有:短时间强降雨;硬化的地面导致降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且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
素养凝练1.季风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早,降水多,形成洪涝灾害;南方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晚,降水偏少,多旱灾;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灾害。
2.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来水量大⎩⎨⎧气候:降水多,变率大水系: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覆盖率低排水不畅⎩⎨⎧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或占用河道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素养应用例2:读我国多洪涝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多洪涝区的共同特点是( )A.雨季漫长B.地势低平C.河网密布D.植被稀疏(2)图示多洪涝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距海远近C.雨带位置D.台风频次解析 第(1)题,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象、地形等因素有关。
读图可知,洪涝多发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平原、盆地中,而图中的雨季时间自南向北逐渐缩短,A 错。
这些地区多为平原、盆地,地势低平,易积水,B 对。
我国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小,C 错。
北方的植被覆盖率低于南方,D 错。
故选B 。
第(2)题,洪涝灾害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等,该区域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雨季长短不同,降水量季节、年际差异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从空间上看,这些区域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南部多雨区。
而随着雨带所处位置不同,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雨带位置,故选C。
答案(1)B(2)C探究点三滑坡、泥石流灾害情境探究[情境]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四川盆地西部降雨时间持续较长,雨量较为集中,导致部分地区爆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灾害造成35个县(市、区)44.6万人受灾,26人死亡,19人失踪,7.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7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000余间房屋倒塌,1.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8千公顷,其中绝收2.2千公顷;灾区部分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58.9亿元。
[探究](1)(综合思维)泥石流带来哪些危害?(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此次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是什么?提示(1)泥石流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