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1
2
D
C
∠ 1 =∠ 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 ∴ ∠ 1 = ∠ BDC = 90 ° 2 ∴ AD ⊥ BC (垂直定义)
例题2
已知: 如图,AB = DC ,AD = BC . 求证: ∠ A =∠ C
分析:需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证明: 连结 BD 在△BAD 和△DCB中
AB = CD AD = CB BD = DB
创设情景,实例引入
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
怎么办?可以帮帮 我吗?
被撕坏了,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
同样大小的新教具?能恢复原来三角形 的原貌吗?
例题讲解:教材120页
例1.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 点O,AB=AC,∠B=∠C。
求证:⑴ AD=AE (补充)⑵BD=CE
提示:求证∠B= ∠ C即可得到答案
练习及作业
练习:教材123页1.2 作业(1)教材124页7.8 选作题(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 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 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 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 识,证明边角相等;2.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定义、SAS定理、 ASA定理、AAS推论、SSS定理,在直角三角形 中还可以用HL定理。但要注意不能用边边角或 角角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通常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实现的,因此要 学会分析,善于总结规律,灵活地选择适当方 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当题目的图中无现成 的可用来证明的全等三角形时,就需要根据条 件和结论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有一些复杂的几何题,往往要证明几次全等才 能得到结果,选择好的证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A C B E F
结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AAS”)
(补充)
例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 点O,AD=AE,∠B=∠C。
求证: AB=AC
证明 :在△ADC和△AEB中 ∠C=∠B(已知) ∠A=∠A(公共角) AD=AE(已知) ∴△ACD≌△ABE(AAS)
3、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运用
A
D
(1)将△ ABC 沿直线BC平 移,得到△ DEF,说出图中线 B 段、角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ABD≌△ACE,若∠B =25°,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 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B 作业:教材112页习题8.1 1、2、3
A
2.找一找
E
B
D
C
如图,已知△ABC≌△ADE, ∠C=∠E,BC=DE,其它的对应边 有 :_____________ 对应角有:_____________ 配套练习:课本112页练习第二题,注意可以给学生总结可根 据△ABC≌△ADE找出对应点A→A,B→D,C→E,再结合图形 找出对应角,对应边直接可以看出 AB→AD,BC→DE,AC→AE.
1
分析:已知△ABC≌△ A B C ,相当于已知它们的对 应边相等.在证明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 一部分相等关系.
1 1 1
可求证△ ACD≌△A C D 或求证 △ ABD≌△ A1 B1 D1 (AAS)
1 1 1
3.如图15(1)已知: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 且DE⊥AC于E点,BF⊥AC于F点,若AB=CD, AF=CE,BD交AC于M点. (1)求证:MB=MD,ME=MF; (2)当E、F两点移动至如图15(2)所示的位置时,其余条 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 提示:先证明Rt△ABF ≌ Rt△CDE得BF=DE,再证明
证明 :在△ADC和△AEB中
D
A E O B C
∠A=∠A(公共角)
AC=AB(已知) ∠C=∠B(已知) ∴△ACD≌△ABE(ASA)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B=AC(已知) ∴ AB-AD=AC-AE(等量减等量,量相等) ∴BD=CE
练习
在△ABC和△DEF中,∠A=∠D, ∠B=∠E ,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 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D
E A E O
C
F
D
C
例题1
如图, △ABC 是刚架,AB = AC ,AD是连结点A与 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⑴△ABD ≌ △ACD(补充)⑵AD ⊥ BC
证明:
∵D是线段BC的中点 ∴BD=CD 在△ABD 和△ACD中 AB = AC (已知) AD = AD (公共边) DB = DC (已知) B ∴ △ABD ≌ △ACD ( SSS )
AC=DC ∠ACB=∠DCE BC=EC △ACB≌△DCE AB=DE
以3cm,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 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 ,情况又怎样? 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C F
A 40°
B
D
40°
E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练习1.教材119页练习 (补充)2.图3,已知:AD∥BC,AD= CB. 求证:△ADC≌△CBA (补充)3.如图4,已知AB=AC, AD=AE, ∠1=∠2,求证:△ABD≌ACE 作业:教材124页3.4
A
注意条件 的顺序
D O
E
B
∴ AB=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
习题及作业
练习:教材121页1.2题 作业:教材124页5题
例1 教材122页:
如图,AC⊥BC, BD⊥AD, AC﹦BD, A 求证:BC﹦AD
D
C
B
注意:在证明时要强调
Rt△ABC≌ Rt△BAD (补充)例2:如图,B、E、F、C在同一 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 AB=DC,BE=CF,你认为AB平行于CD吗? 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目标: 1. 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 质及判定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在生活生产中的 应用 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的探究
新课设计
创设情境:教材128页思考,引导学生完成证明,得到角的 平分线的判定 A 总结:数学语言表示: D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OC是∠AOB的平分线 1 P O 2 C PD⊥OA, PE⊥OB ∴ PD=PE E (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B ∵ PD⊥OA,PE⊥OB,PD=PE.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例1: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分析:需要证明点F到∠DAE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FH⊥AD于H,FM⊥BC于M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FG⊥AE, FM⊥BC ∴FG=FM 又∵点F在∠CBD的平分线上,FH⊥AD,FM⊥BC ∴FM=FH ∴FG=FH M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O
C
SAS )
(补充)例2 已知:如图,AB=CB,∠1= ∠2
求证:(1) AD=CD (2)BD 平分∠ ADC
证明:在△ABD和△CBD中 AB=CB B 1 2 4 C A 3
D
∠1= ∠2
BD=BD(公共边) 归纳:判定两条 线段相等或二个角 ∴ △ABD≌△CBD(SAS) ∴AD=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相等可以通过从它 们所在的两个三角 ∠3= ∠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形全等而得到。 ∴BD 平分∠ ADC
A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B
D
C
E
F
如图: ∵ △ABC≌△DEF ∴A B=D E,A C=D F,BC= E 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E,∠C=∠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题: (补充)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 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 (2) 同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4个小五角星 都是全等图形. (3)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加强学生对全等形概念的 理解
1、一个三角形经过平 移、翻折、旋转,前后 的图形全等。常见的图 形有:
B A E
A
D
C
F
平移
D B
A
B
D
翻折
C
E
旋转
C
2.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表 示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 在对应的位置上。 A D
B C
F E 应该记作∆ABC≌ ∆DFE 原因:A与D、B与F、C与 E对应。
能否记作 ∆ABC≌ ∆DEF?
证明:∵ AD平分∠CAB,DE⊥AB,∠C=90° ∴ CD=DE (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Rt△FCD和Rt△DBE中 CD=DE DF=DB ∴ Rt△CDF≌Rt△EDB (HL) ∴ C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练习及作业
练习:教材129页 作业:教材130页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例1.教材129页,直接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利 用全等证明。注意向学生说明“同理”的意思
(补充)例2如图:在△ABC中, A ∠C=90°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于E,F在 AC上,BD=DF E F 求证:CF=EB 分析:要证CF=EB,首先我们想到的 D B C 是要证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即Rt△CDF ≌ Rt△EDB.现已有一个 条件BD=DF(斜边相等),还需要我们找 什么条件DC=DE (因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再用HL证明.
A
1 2
D
3
B 4
提问:可以有几种证明方法 C (1)利用邻补角求证∠ABD= ∠ ABC再用 ASA定理 (2)利用外角求证∠ D=∠C,再用AAS定理
2.已知:如图3,△ABC≌△ A B C ,AD、 A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高. 求证:AD= A1 D1
1 1 1
1
1
1
1
(已知) (已知) B A D
C
(公共边)
∴
∴
△BAD ≌ △DCB( SSS )
∠ A =∠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创设情景
A
B
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 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 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 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 有一足够的米尺。怎样测出A、 B两杆之间的距离呢?。
(补充)例1: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 已知OA=OC,OB=OD, 求证:△AOB≌△COD D 证明: 在△AOB和△COD中 OA=OC ∠ AOB=∠COD(对顶角相等) ______________ OB=OD ∴△AOB≌△COD( A B
新课设计
1.创设情境: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 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对折)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 角,又该怎么办呢?引出教材127页的探究。 2.教师板书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3.学生完成128页探究,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得到角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A
B
你能应用刚 刚学过的知 识解决问题 吗?
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 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 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 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 有一足够的米尺。请你设计 一种方案,粗略测出A、B两 杆之间的距离。。
小明的设计方案:先在池塘旁取一 个能直接到达A和B处的点C,连结AC并 延长至D点,使AC=DC,连结BC并延长 至E点,使BC=EC,连结CD,用米尺测 出DE的长,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 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本章在证明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 (1)利用中点的定义证明线段相等 (2)利用垂直的定义证明角相等 (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 (4)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证明角 相等 (5)利用图形的和、差证明边或角相等
习题1.如图,∠1=∠2,∠3=∠4 求证: △ABD≌△ABC
△BMF ≌ △DME(AAS)得到结论 (2)证明与(1)方法相同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3、在探究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性质的 过程中,发展数学直觉。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A
1
2
D
C
∠ 1 =∠ 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 ∴ ∠ 1 = ∠ BDC = 90 ° 2 ∴ AD ⊥ BC (垂直定义)
例题2
已知: 如图,AB = DC ,AD = BC . 求证: ∠ A =∠ C
分析:需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证明: 连结 BD 在△BAD 和△DCB中
AB = CD AD = CB BD = DB
创设情景,实例引入
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
怎么办?可以帮帮 我吗?
被撕坏了,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
同样大小的新教具?能恢复原来三角形 的原貌吗?
例题讲解:教材120页
例1.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 点O,AB=AC,∠B=∠C。
求证:⑴ AD=AE (补充)⑵BD=CE
提示:求证∠B= ∠ C即可得到答案
练习及作业
练习:教材123页1.2 作业(1)教材124页7.8 选作题(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 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 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 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 识,证明边角相等;2.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定义、SAS定理、 ASA定理、AAS推论、SSS定理,在直角三角形 中还可以用HL定理。但要注意不能用边边角或 角角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通常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实现的,因此要 学会分析,善于总结规律,灵活地选择适当方 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当题目的图中无现成 的可用来证明的全等三角形时,就需要根据条 件和结论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有一些复杂的几何题,往往要证明几次全等才 能得到结果,选择好的证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A C B E F
结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AAS”)
(补充)
例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 点O,AD=AE,∠B=∠C。
求证: AB=AC
证明 :在△ADC和△AEB中 ∠C=∠B(已知) ∠A=∠A(公共角) AD=AE(已知) ∴△ACD≌△ABE(AAS)
3、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运用
A
D
(1)将△ ABC 沿直线BC平 移,得到△ DEF,说出图中线 B 段、角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ABD≌△ACE,若∠B =25°,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 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B 作业:教材112页习题8.1 1、2、3
A
2.找一找
E
B
D
C
如图,已知△ABC≌△ADE, ∠C=∠E,BC=DE,其它的对应边 有 :_____________ 对应角有:_____________ 配套练习:课本112页练习第二题,注意可以给学生总结可根 据△ABC≌△ADE找出对应点A→A,B→D,C→E,再结合图形 找出对应角,对应边直接可以看出 AB→AD,BC→DE,AC→AE.
1
分析:已知△ABC≌△ A B C ,相当于已知它们的对 应边相等.在证明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 一部分相等关系.
1 1 1
可求证△ ACD≌△A C D 或求证 △ ABD≌△ A1 B1 D1 (AAS)
1 1 1
3.如图15(1)已知: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 且DE⊥AC于E点,BF⊥AC于F点,若AB=CD, AF=CE,BD交AC于M点. (1)求证:MB=MD,ME=MF; (2)当E、F两点移动至如图15(2)所示的位置时,其余条 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 提示:先证明Rt△ABF ≌ Rt△CDE得BF=DE,再证明
证明 :在△ADC和△AEB中
D
A E O B C
∠A=∠A(公共角)
AC=AB(已知) ∠C=∠B(已知) ∴△ACD≌△ABE(ASA)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B=AC(已知) ∴ AB-AD=AC-AE(等量减等量,量相等) ∴BD=CE
练习
在△ABC和△DEF中,∠A=∠D, ∠B=∠E ,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 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D
E A E O
C
F
D
C
例题1
如图, △ABC 是刚架,AB = AC ,AD是连结点A与 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⑴△ABD ≌ △ACD(补充)⑵AD ⊥ BC
证明:
∵D是线段BC的中点 ∴BD=CD 在△ABD 和△ACD中 AB = AC (已知) AD = AD (公共边) DB = DC (已知) B ∴ △ABD ≌ △ACD ( SSS )
AC=DC ∠ACB=∠DCE BC=EC △ACB≌△DCE AB=DE
以3cm,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 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 ,情况又怎样? 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C F
A 40°
B
D
40°
E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练习1.教材119页练习 (补充)2.图3,已知:AD∥BC,AD= CB. 求证:△ADC≌△CBA (补充)3.如图4,已知AB=AC, AD=AE, ∠1=∠2,求证:△ABD≌ACE 作业:教材124页3.4
A
注意条件 的顺序
D O
E
B
∴ AB=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
习题及作业
练习:教材121页1.2题 作业:教材124页5题
例1 教材122页:
如图,AC⊥BC, BD⊥AD, AC﹦BD, A 求证:BC﹦AD
D
C
B
注意:在证明时要强调
Rt△ABC≌ Rt△BAD (补充)例2:如图,B、E、F、C在同一 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 AB=DC,BE=CF,你认为AB平行于CD吗? 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目标: 1. 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 质及判定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在生活生产中的 应用 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的探究
新课设计
创设情境:教材128页思考,引导学生完成证明,得到角的 平分线的判定 A 总结:数学语言表示: D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OC是∠AOB的平分线 1 P O 2 C PD⊥OA, PE⊥OB ∴ PD=PE E (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B ∵ PD⊥OA,PE⊥OB,PD=PE.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例1: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分析:需要证明点F到∠DAE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FH⊥AD于H,FM⊥BC于M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FG⊥AE, FM⊥BC ∴FG=FM 又∵点F在∠CBD的平分线上,FH⊥AD,FM⊥BC ∴FM=FH ∴FG=FH M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O
C
SAS )
(补充)例2 已知:如图,AB=CB,∠1= ∠2
求证:(1) AD=CD (2)BD 平分∠ ADC
证明:在△ABD和△CBD中 AB=CB B 1 2 4 C A 3
D
∠1= ∠2
BD=BD(公共边) 归纳:判定两条 线段相等或二个角 ∴ △ABD≌△CBD(SAS) ∴AD=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相等可以通过从它 们所在的两个三角 ∠3= ∠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形全等而得到。 ∴BD 平分∠ ADC
A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B
D
C
E
F
如图: ∵ △ABC≌△DEF ∴A B=D E,A C=D F,BC= E 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E,∠C=∠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题: (补充)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 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 (2) 同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4个小五角星 都是全等图形. (3)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加强学生对全等形概念的 理解
1、一个三角形经过平 移、翻折、旋转,前后 的图形全等。常见的图 形有:
B A E
A
D
C
F
平移
D B
A
B
D
翻折
C
E
旋转
C
2.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表 示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 在对应的位置上。 A D
B C
F E 应该记作∆ABC≌ ∆DFE 原因:A与D、B与F、C与 E对应。
能否记作 ∆ABC≌ ∆DEF?
证明:∵ AD平分∠CAB,DE⊥AB,∠C=90° ∴ CD=DE (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Rt△FCD和Rt△DBE中 CD=DE DF=DB ∴ Rt△CDF≌Rt△EDB (HL) ∴ C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练习及作业
练习:教材129页 作业:教材130页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例1.教材129页,直接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利 用全等证明。注意向学生说明“同理”的意思
(补充)例2如图:在△ABC中, A ∠C=90°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于E,F在 AC上,BD=DF E F 求证:CF=EB 分析:要证CF=EB,首先我们想到的 D B C 是要证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即Rt△CDF ≌ Rt△EDB.现已有一个 条件BD=DF(斜边相等),还需要我们找 什么条件DC=DE (因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再用HL证明.
A
1 2
D
3
B 4
提问:可以有几种证明方法 C (1)利用邻补角求证∠ABD= ∠ ABC再用 ASA定理 (2)利用外角求证∠ D=∠C,再用AAS定理
2.已知:如图3,△ABC≌△ A B C ,AD、 AD 分别是△ABC和△ A B C 的高. 求证:AD= A1 D1
1 1 1
1
1
1
1
(已知) (已知) B A D
C
(公共边)
∴
∴
△BAD ≌ △DCB( SSS )
∠ A =∠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创设情景
A
B
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 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 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 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 有一足够的米尺。怎样测出A、 B两杆之间的距离呢?。
(补充)例1: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 已知OA=OC,OB=OD, 求证:△AOB≌△COD D 证明: 在△AOB和△COD中 OA=OC ∠ AOB=∠COD(对顶角相等) ______________ OB=OD ∴△AOB≌△COD( A B
新课设计
1.创设情境: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 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对折)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 角,又该怎么办呢?引出教材127页的探究。 2.教师板书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3.学生完成128页探究,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得到角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A
B
你能应用刚 刚学过的知 识解决问题 吗?
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 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 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 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 有一足够的米尺。请你设计 一种方案,粗略测出A、B两 杆之间的距离。。
小明的设计方案:先在池塘旁取一 个能直接到达A和B处的点C,连结AC并 延长至D点,使AC=DC,连结BC并延长 至E点,使BC=EC,连结CD,用米尺测 出DE的长,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 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本章在证明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 (1)利用中点的定义证明线段相等 (2)利用垂直的定义证明角相等 (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 (4)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证明角 相等 (5)利用图形的和、差证明边或角相等
习题1.如图,∠1=∠2,∠3=∠4 求证: △ABD≌△ABC
△BMF ≌ △DME(AAS)得到结论 (2)证明与(1)方法相同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3、在探究作角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性质的 过程中,发展数学直觉。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