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耐药研究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耐药研究进展成军【摘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目前的标准治疗仅有约一半的患者可以清除病毒.现有多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正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其作用靶点包括NS3蛋白酶、NS5A蛋白、NS5B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它们通过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起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的作用.由于HCV具有高度异质性且复制快速,单一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极易发生耐药.本文就直接抗病毒药物研发现状、耐药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做一介绍.%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failure.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a combination of Peg-IFN and ribavirin, eradicates the virus in only about 50% of patients.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 are in phase Ⅰ , Ⅱ and Ⅲ trials, which target the nonstructural 3 protease, the NS5A protein, the RNA-dependent RNA-polymerase NS5B. They directly inhibit HCV replicatio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host cell protein. Because of the high 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HCV and its rapid replication, monotherapy with DAAs possess a high risk for selection of resistant varia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resistance profiles and parameters of DAAs.【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4页(P530-533)【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耐药【作者】成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全世界约有1.8亿人感染HCV,但仅有50%~60%的患者经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后可以获得持续病毒与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1]。
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展
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70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400万人死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
虽然存在治疗方法,但传统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愈率仍然较低,且存在一系列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首先,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研发和应用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DAAs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具有高效、快速和持久的抗病毒效果。
目前已经上市的DAAs包括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出现使得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然而,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存在多个基因型和亚型,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对于不同DAAs的疗效存在差异,因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其次,免疫调节剂的研发也为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
例如,干扰素-λ(IFN-λ)是一种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免疫调节剂,其通过激活抗病毒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FN-λ在治疗丙型肝炎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其他免疫调节剂如抗炎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剂等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一定的潜力。
此外,基因治疗也是丙型肝炎新药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基因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例如,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引入特定的小干扰RNA(siRNA)或小核糖核酸(miRNA),靶向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目前,RNA干扰技术在丙型肝炎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技术难题和安全性问题。
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疾控中心丙肝治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一、引言近年来,丙肝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我中心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研究,并推动丙肝治疗工作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中心在丙肝治疗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二、丙肝治疗现状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HCV,其中中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高昂的药物费用,丙肝患者往往面临着长期抑郁和身体不适的困扰。
三、我中心在丙肝治疗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了改善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传播风险,我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1. 促进药物研发我中心与多家药企合作,共同研发新型丙肝治疗药物。
通过对HCV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抗病毒活性的新药,并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该药物在抑制HCV复制方面表现出色,预计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推广先进治疗技术我中心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来中心进行培训和指导。
通过学习和掌握先进的丙肝治疗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3.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我中心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开展了丙肝知识普及讲座、健康教育活动等,并通过媒体渠道广泛传播相关信息。
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丙肝的认知水平,促进了社会对丙肝防控工作的支持。
四、丙肝治疗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1. 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我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丙肝治疗药物,并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该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治愈率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先进治疗技术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成功提高了丙肝患者的治愈率。
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疗法
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疗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
长期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幸运的是,近年来,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1.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是近年来丙型肝炎治疗的重大突破。
与传统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相比,DAAs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
DAAs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不同基因型的差异丙型肝炎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药物。
例如,对于基因型1的患者,苏巴韦和阿巴韦韦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而对于基因型3的患者,达卡他韦和阿索帕韦是更有效的选择。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准确确定患者的基因型是非常重要的。
3.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个体化治疗在丙型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相关指标的评估,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
4. 新疗法的出现除了传统的DAAs,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疗法。
例如,RNA干扰疗法可以通过靶向病毒基因组的RNA分子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疫苗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疫苗接种可以预防丙型肝炎的感染,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迅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以及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药物的研发,使得治愈丙型肝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时,个体化治疗和新疗法的不断发展也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们仍需持续努力,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解析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的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和2014年全球爆发式的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的抗丙肝药物和抗丙肝药物组合。
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
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堪称史诗级的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
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和抗丙肝药物的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和大家聊聊中国丙肝的现状和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和抗病治疗选择1.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称和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的肝炎一般都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图1)。
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的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的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他们的特点如表1。
2.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图2)。
图 2 丙肝病毒感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数据显示,丙肝病毒全球流行率约为3%,感染人数近2亿,其流行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图3)。
图3 HCV疫情分布(数据来自/)据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丙肝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70681例,急速增长到2012年的201622例,虽在之后稍微稳定在20万出头,但总趋势仍不乐观(图4)。
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宿主靶向抗病毒药物
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宿主靶向抗病毒药物【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37-03全球大约2.4%的人口感染HCV,持续的丙型肝炎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HCV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仍然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2a或-2b联合利巴韦林(RBV),疗程1年。
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在HCV基因1型或4型患者仅达40%~50%,在基因2型或3型患者可达到70%~90%[1, 2]。
但干扰素疗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的因素,如白介素IL-28基因型,血清趋化因子IP-10的表达水平,肥胖和肝纤维化程度等,且约8%的患者因对其耐受性差而中止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HCV病毒学研究的深入,抗HCV治疗药物的开发已取得重要进展,不少新型抗HCV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部分已进入临床。
主要包括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和宿主靶向抗病毒药物(HTAs)。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DAAs分为NS3/4A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抑制剂,HTAs分为micro-RNA122抑制剂和亲环素抑制剂。
它们的高效性、耐药少、疗程短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将给HCV的治疗带来一场革命。
本文将从作用机制、疗效、耐药性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总结。
1.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DAAs通过特异性作用于HCV复制周期,抑制病毒复制而发挥作用。
包括3类:NS3/4A抑制剂、NS5A抑制剂和NS5B抑制剂。
1.1 NS3/4A抑制剂NS3区编码的NS3蛋白具有丝氨酸蛋白酶、NTP酶、解旋酶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NS4区基因编码两条病毒多肽链,NS4A和NS4B。
NS4A作为辅助因子与NS3蛋白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NS3/4A蛋白酶,在多聚蛋白前体的加工成熟和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在以下4个连接区域切割多聚蛋白前体NS3/NS4A、NS4A/NS4B、NS4B/NS5A及NS5A/NS5B,经切割加工后的HCV蛋白具有各自独立的功能。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吴晓明;王国成;刘斌【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感染HCV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由于HCV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虽然新上市的telaprevir和boceprevir联合peg-IFN(聚乙二醇-干扰素)和ribavirin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抗HCV能力,可以有效的治疗部分HCV 患者,但是仍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和较差的药物耐受性,而二代直接抗病毒药物和宿主靶向药物的发现为治愈HCV患者提供了新的方向.【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5(027)00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作者】吴晓明;王国成;刘斌【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化学药物研究所,天津300410;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化学药物研究所,天津300410;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化学药物研究所,天津3004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51989年美国的Chiron公司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率先将丙肝病毒(HCV) cDNA克隆成功,使得HCV成为人类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第一个病毒,该病毒被确认为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
世界大约有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增病例300~400万人[1],同时造成约47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晚期肝病及丙肝并发症[2]。
HCV的持续性感染可造成被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3]。
每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22%是由于感染HCV引起的[4]。
我国HC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 %,总数超过4 000万,多数演变成慢性感染。
因HCV具有高突变性,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5]。
慢性肝炎患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肝功能受损、肝肿大和肝硬化的临床症状。
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及新药开发情况
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及新药开发情况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感染疾病。
这种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主要途径包括使用污染的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中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
长期以来,丙型肝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病。
然而,近年来在治疗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新药的开发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首先,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简称DAA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丙型肝炎的治疗方式。
DAAs是一类能够直接作用于病毒复制过程的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酶的活性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与传统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相比,DAAs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短的治疗时间。
目前市场上已经上市的DAAs包括索非布韦(sofosbu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等,它们的出现让许多患者有了治愈丙型肝炎的希望。
其次,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
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肝功能和治疗史等因素,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特定患者群体中,联合使用不同的DAAs可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治疗时间。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丙型肝炎的患者至关重要。
最后,新药的研发也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许多新型的DAAs正在开发中,其中包括瑞昔布韦(ravidasvir)、格拉韦洛普韦(glecaprevir)等。
这些新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丙型肝炎的治愈率。
此外,一些研究还在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和免疫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法,这些创新的治疗策略可能会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更大的突破。
综上所述,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和新药开发情况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治疗丙肝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治疗丙肝药物研发进展综述田月;赵志刚【摘要】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 in Hepatitis C drug. And it mainly introduced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market situation of new direct antiviral agents listed since 2011. By tracking the drug research process and combing the develop direction of the Hepatitis C drug, we hope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本文主要对丙肝的药物治疗历史和新药研发进展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回顾,并重点介绍了2011年以来新上市的直接抗病毒丙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市场情况,通过跟踪这些新药研发进程,梳理丙肝领域新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丙肝领域的后续研发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013)00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丙肝;抗病毒药物;新药研发【作者】田月;赵志刚【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5丙型肝炎源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人类开始认识丙肝疾病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并于1989年首次鉴定了丙肝病毒[1]。
抗HCV药物研制现状和发展方向
抗HCV药物研制现状和发展方向
颜学兵
【期刊名称】《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0(002)003
【摘要】@@ 目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为干扰素(IFN)与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即所谓的标准化治疗(standardofcare,SoC),但国外医药公司在抗HCV和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研制方面投入的费用远高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2009年10月12日公布的用于防治HCV的Ⅰ~Ⅳ期临床试验药物共74种[1],其中Ⅳ期有2种:干复津(Infergen/Consensus)、Nexavar;Ⅲ期有6
种:Vramidine、Albuferon、日达仙(ZADAXIN(r))、VX950(telaprevir)、
SCH503034(boceprevir)、Eltrombopag;Ⅱ期有32种;Ⅰ期有34种.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颜学兵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徐州市,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鼠抗HCV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初步应用探讨 [J], 尹红章;李德富
2.新型直接抗HCV药物与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闫美玲;李姗霓
3.抗HCV NS3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初步鉴 [J], 李谋深;郭满盈;李越希;李保仝;
杨毓华
4.抗HCV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J], 周诚;祁自柏;谷金莲;张庶民;杨振;于洋;张华远;李河民
5.4类药物新剂型研制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丙肝药物的研究历程及发展方向
抗丙肝药物的研究历程及发展方向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由于目前尚无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使得HCV的感染成为严重危险人们的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
急性肝炎多位自限性,一般可完全康复,一般辅以抗病毒药以防其转变为慢性肝炎。
对于慢性丙肝的治疗,最初单用干扰素(IFN),即通过影响肝炎病毒的MAPK,Jak-STA T等信号通路促使PKR,OAS等蛋白的生成发挥抗肝炎的作用。
其后,采用IFN联合病毒唑即利巴韦林治疗,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的光谱抗病毒药物,其效果优于单用IFN。
在二十世纪末,随着聚乙二醇化蛋白质的大量出现,研究者对干扰素进行聚乙二醇化修饰形成聚乙二醇化-IFN,改变了药物代谢的动力学特征,使其具有如下特点: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效果明显提高且无增加的副作用。
与此同时提倡其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使得持久病毒应答(SVR)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认为PEG-IFN-2a或者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最有效的抗HCV治疗方案。
但是,二者的联合使用会使患者产生很多副作用使得患者不能坚持用药,故现在对丙肝的药物研究有一些其他的方向和思路,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新型干扰素类和利巴韦林类似物药物在新型干扰素(IFR)中,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它是通过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和IFNa2b的融合基因,并在载体中高效表达而获得的,在前两期结果表明其具有半衰期更长、抗病毒作用强等优点。
其他正在研究的干扰素包括:复合干扰素、高度纯化的干扰素Multiferon和应用了纳米技术的Medusa干扰素。
而利巴韦林的类Taribavirin也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有研究显示,联合Taribavirin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具有抗丙肝病毒的作用,并具有安全性。
2:特异性靶向的治疗的药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HCV生命周期中的酶抑制剂,包括非结构蛋白NS3/4A,NS5B蛋白酶抑制剂,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装配和释放所需要的酶的抑制剂。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前景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前景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肝炎,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途径。
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研究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一直是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目前,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依赖抗病毒药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最初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联合治疗方案可以使一部分患者获得病毒持续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即病毒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无法检测到。
然而,这种治疗方案的副作用较大,而且对患者的耐受性较差。
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入了新的时代。
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的出现使得丙型肝炎的治疗更加有效和便捷。
DAA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来直接作用于丙型肝炎病毒,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DAA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低的副作用。
目前,已经有多种DAA药物被批准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
这些药物包括抗NS3蛋白酶(NS3 protease)的药物、抗NS5A蛋白酶(NS5A protease)的药物以及抗NS5B RNA聚合酶(NS5B RNA polymerase)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尽管DAA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DAA药物的价格较高,限制了患者的获得和使用。
其次,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肝移植患者,目前的DAA药物研究还相对不足。
因此,未来的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需要继续改进和创新DAA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并降低药物的价格,以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展
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进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70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399万人因此死亡。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
长期以来,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联合治疗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治愈率,但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稳定,并且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周期。
因此,寻找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药物研发技术的发展,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简称DAAs)的研发和应用。
DAAs是一类能够直接作用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从而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DAAs具有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治疗周期更短等优点。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DAAs能够在短期内将丙型肝炎病毒抑制至无法检测的水平,从而实现治愈。
目前,已经有多种DAAs药物获得了临床批准,并在全球范围内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
这些药物包括索非布韦(sofosbu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维康宁(velpatasvir)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不仅改变了丙型肝炎的治疗模式,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已经上市的药物,还有一些新的DAAs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寻找更具选择性和高效性的抗病毒药物。
同时,基于个体化医疗的理念,研究人员也在努力发展针对不同基因型和亚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丙型肝炎的疫苗研发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可用于临床应用的疫苗,但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药物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药物进展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目前全球范围内hcv感染率约3%,感染总人数超过2亿,我国约4000多万人感染hcv。
hcv感染后,由于hcv的复杂度使得病毒的变异达20多种,抗原呈递dc细胞功能的失调,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50%-85%的急性感染者容易转为慢性[1];感染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0-15%,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为1-7%。
目前尚无预防hcv感染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hcv感染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
近10年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最初的单用干扰素(ifn)治疗发展为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到近几年来提倡采用聚乙二醇化ifn(pegylatedinterferon,peg ifn)加上利巴韦林治疗,使得持久病毒应答(svr)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认为peg ifnα-2a或者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最有效的抗hcv 治疗方案。
由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会致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抑郁、胃肠道症状、视网膜病变、溶血性贫血及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提前终止治疗。
因此研发新的抗hcv药物迫在眉睫,目前在新型干扰素研发、针对宿主细胞靶点抑制hcv复制等方面,尤其是特异性靶向抗病毒治疗药物已取得可喜进展,部分药物已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阶段[3]。
本文将主要介绍这几个领域丙肝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1 干扰素及其新型修饰物的研发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具有较强生物学活性的微量蛋白,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
ifn2α属ⅰ型干扰素,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量为18 000的多肽,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其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的长期预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丙型肝炎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最新进展
丙型肝炎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最新进展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肝炎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
长期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该疾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丙型肝炎治疗主要依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的联合使用,然而这种治疗方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多等。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药物。
近年来,丙型肝炎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s)的研发和应用。
DAAs是一类能够直接作用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传统治疗相比,DAAs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短的治疗周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目前,已经有多种DAAs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如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毒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
除了DAAs,还有一些新型的药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中。
例如,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RNAi可以通过靶向病毒基因组的特定区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RNAi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对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患者清除丙型肝炎病毒。
一些研究表明,特定的免疫调节剂和疫苗可能对丙型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益处,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总的来说,丙型肝炎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DAAs 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而RNAi和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也在不断探索中。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卓宏、鲁爽、王涛药品审评化药临床二部1.前言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直至1989年,才鉴定出其病原微生物并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并证实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与乙型肝炎比较治疗更为困难,至今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目前,丙型肝炎已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对丙肝病毒研究及认识的深入,目前抗丙肝病毒药物研发已进入热点阶段,并已经有新机制药物获准上市,还有较多研究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2.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临床需要强度2.1 中国丙肝流行病学状况慢性丙肝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
1992-1995年我国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估计HCV感染人数3800万。
而2006年全国营养调查人群中慢性丙肝流行状况为:一般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估计HCV感染人数510万;HIV 感染人群抗-HCV流行率为60-90%,估计HCV感染人数60万;血液透析人群抗-HCV流行率为20-50%,估计HCV感染人数7万。
国内流行病学及临床专家认为2006年数据较为准确。
目前,国外申请人多引用上述1992-1995年的资料或WHO的资料,过高地估计了我国丙肝患者数量,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不符合。
2.2 慢性丙肝治疗目标和现状有效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慢性丙肝患者长期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长期目标为降低与HCV感染相关的肝硬化、肝衰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降低与HCV感染相关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HCV感染一般病情缓慢进展,抗病毒疗效评价多采用短期的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与肝组织学应答等指标。
其中病毒学应答指标中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是当前评价疗效的最主要指标。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的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和2014年全球爆发式的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的抗丙肝药物和抗丙肝药物组合。
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
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堪称史诗级的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
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和抗丙肝药物的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和大家聊聊中国丙肝的现状和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和抗病治疗选择1.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称和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的肝炎一般都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图1)。
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的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的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他们的特点如表1。
2.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图2)。
图 2 丙肝病毒感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数据显示,丙肝病毒全球流行率约为3%,感染人数近2亿,其流行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图3)。
图3 HCV疫情分布(数据来自/)据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丙肝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70681例,急速增长到2012年的201622例,虽在之后稍微稳定在20万出头,但总趋势仍不乐观(图4)。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徐东平;周先志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2008(021)004
【摘要】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总数超过4000万,多数演变成慢性感染者,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分为6个基因型及58个不同亚型,我国以1b型HCV感染最常见。
HCV感染后,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
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
85%。
感染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0%-15%。
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年发生率为1%-7%。
【总页数】4页(P210-213)
【作者】徐东平;周先志
【作者单位】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北京,100039;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北
京,1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3
【相关文献】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张久聪;郑晓凤;汪泳;刘鑫
2.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杨超君;杨俊;胡军;张静;蔡婉垠;张吉
英;王伟;涂晓坤;刘丽
3.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杨超君;杨俊;胡军;张静;蔡婉垠;张吉英;王伟;涂晓坤;刘丽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J], 张露;林良沫;刘可可;黄娅敏;黄行行;杨永榆;肖坚
5.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J], 缪春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的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和2014年全球爆发式的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的抗丙肝药物和抗丙肝药物组合。
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
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堪称史诗级的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
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和抗丙肝药物的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和大家聊聊中国丙肝的现状和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和抗病治疗选择1.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称和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的肝炎一般都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图1)。
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的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的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他们的特点如表1。
2.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图2)。
图 2 丙肝病毒感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数据显示,丙肝病毒全球流行率约为3%,感染人数近2亿,其流行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图3)。
图3 HCV疫情分布(数据来自/)据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丙肝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70681例,急速增长到2012年的201622例,虽在之后稍微稳定在20万出头,但总趋势仍不乐观(图4)。
图 4 中国丙肝感染情况(数据来自卫生部官网)血液和体液传播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静脉吸毒与性传播是感染HCV的高危行为。
同时约有10%-30%的感染由于不明原因(图5)。
图 5 丙肝传播途径HCV暴露后1-3周,血清中可检测丙肝RNA,急性感染患者多数无症状,并且其中有55%-85%转化为慢性感染。
HCV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
慢性HCV感染可以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等,是终末期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丙肝病毒丙肝病毒(HCV)是黄病毒科中嗜肝病毒属中唯一成员,直径约为55-65 nm球形颗粒,外有脂质囊膜和棘突结构,内有核心蛋白(core)和RNA组成核衣壳(图6)。
图 6 丙肝病毒结构示意图HCV与其他RNA病毒一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亚型,目前全球鉴定出6种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每种基因型核酸序列差30%以上,亚型间差约15%(图7)。
图7 HCV基因型分布(数据来自/)4. 丙肝病毒基因组HCV是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由约9600个核苷酸组成,包括一个两端非编码区即核糖体进入序列(IRES)、一个阅读框(ORF)。
HCV基因组含10个基因,表达产生10个结构(核心蛋白、包膜蛋白E1和E2、离子通道蛋白P7)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
见图8。
各蛋白功能见表2。
图8 丙肝基因组结构(数据来自wilipedia)5. 丙肝病毒生活史1.包膜蛋白识别肝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病毒摄入细胞,释放正链RNA;2.进入的病毒RNA还在NS5B的介导下进行复制;3.进入细胞和复制后的病毒RNA通过IRES介导翻译合成多聚蛋白,在经过NS3/4A蛋白酶水解成病毒蛋白;4.新合成的病毒RNA与病毒蛋白装配和成熟释放。
具体请见图9。
图9 丙肝病毒生活史(数据来自https:///)6. 抗丙肝药物及其靶点过去丙肝治疗的标准方法是聚乙二醇化的干扰素α(PEG-IFN α)与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RBV)联用。
这方法虽然毒性大周期长,但是还是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的,HCV-1a型丙肝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大于70%。
目前在我国等很多亚洲国家该疗法能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默沙东、艾伯维、吉利德和BMS等公司相续开发出抗丙肝新药和新的治疗组合,取得了惊人的疗效,使得丙型肝炎这一疾病测定被人类攻克。
随着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的开发,不但丙肝治愈成为可能,而且排除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减少了对诸多禁忌症。
图10 已上市抗丙肝药物及其靶点NS3/4A是HCV病毒的蛋白水解酶。
HCV基因组可翻译成一条含10个基因产物的多聚肽链,需要NS3/4A水解成病毒蛋白单体,从而组装成病毒颗粒完成病毒生活周期。
NS3/4A蛋白酶抑制剂是最早开发并有药物上市的HCV特异的抗病毒药物。
NS5A是HCV病毒非结构蛋白,其功能并没有明确,已知其是病毒生活周期所必需,病毒复制对其抑制高度敏感(体外抗病毒活性超强),被认为和病毒复制复合物形成和病毒与宿主互作有关。
NS5B是病毒RAN聚合酶,抑制NS5B直接抑制病毒RNA合成。
第一个批准上市的NS5B抑制剂索非布韦(Sofosbuvir),对多个基因型HCV感染疗效惊人,上市后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记录,成为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上市首年全球销售突破100亿美元的药物。
从抗病毒策略来看,病毒对宿主的识别、侵入、病毒复制和成熟释放,以及宿主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等过程都可以作为抗病毒的靶点。
事实上也是,病毒识别、宿主反应的Cyclophilin抑制剂都曾被研究过,特别是Cyclophilin抑制剂目前有药物Alisporivir甚至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Cyclophilin抑制剂是宿主靶向的抗病毒结合蛋白,可以增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疗法的抗病毒活性。
但随着NS3/4A、NS5A和NS5B抑制剂的成功与陆续推出,其他靶点的药物研究前景堪忧。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二):NS3/4A蛋白酶抑制剂竞品分2016-02-04内容概要NS3/4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NS3/4A抑制策略与抑制剂的开发1.NS3/4A抑制策略2.第一代NS3/4A抑制剂的开发3.第二代NS3/4A抑制剂的开发NS3/4A抑制剂开发现状与分析1.国际在研NS3/4A抑制剂2.国内在研NS3/4A抑制剂NS3/4A在HCV治疗中的地位与未来研发和市场预期导读:1.上期我们简单介绍了丙肝、丙肝病毒与抗丙肝治疗和药物。
我们知道在过去丙肝的治疗一直是以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与干扰素联用为主,早期市场上并无丙肝特异靶点的直接抗病毒(DAAs)药物。
2.NS3/4A蛋白酶抑制剂是最早上市的丙肝特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第一个NS3/4A蛋白酶抑制剂之后,蛋白酶抑制剂与干扰素/利巴韦林三联疗法被广泛应用。
3.在2014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推出的HCV临床实践指南中,该三联疗法被建议成为HCV基因型1型患者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未完全根除后的推荐疗法。
4.本期我们详细的了解NS3/4A蛋白酶与NS3/4A抑制剂的研发与进展。
1. NS3/4A蛋白酶结构与功能丙肝病毒基因组含10个基因,编码膜蛋白E1与E2,核心蛋白、p7与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图1)。
丙肝病毒基因组翻译成一个多聚蛋白前体,需要蛋白酶水解成熟成为单体蛋白。
图 1 丙肝病毒基因组基因构成NS3/4A复合物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HCV非结构蛋白,催化丙肝病毒非结构蛋白水解成熟,是丙肝病毒生活周期所必须的。
NS3是HCV非结构蛋白,含631氨基酸残基,具有蛋白酶和RNA解旋酶双重活性。
X晶体衍射发现呈胰蛋白酶样折叠,形成两个β片层和催化三联体含酶底物特异结合的位点,相比于其他丝氨酸蛋白酶,沟槽较浅。
C端是一个Zn2+结合区,Zn2+离子的结合起到了稳定NS3/4A蛋白酶空间结构和正确折叠。
N端约28-30个氨基酸残基与NS4A中段的疏水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图2)。
图 2 NS3蛋白A:NS3全长,其中虚线框内是NS3蛋白酶结构域;B是无NS4A情况下的NS3蛋白酶结构域,深色棍棒是催化位点的氨基酸残基;C:有NS4A类似肽情况下的NS3蛋白酶结构域,深色棍棒是NS4A模拟肽。
NS4A作为辅助因子,其N端20个疏水氨基酸残基与NS3丝氨酸蛋白酶N端结合形成非共价二聚体,共同执行丙肝病毒非结构蛋白的水解和成熟。
NS4A是小分子蛋白,含54个氨基酸残基,中间氨基酸残基亲水参与NS3/4A蛋白酶活性中心形成;C端20个氨基酸功能尚不明确(图3)。
NS4A能够活化NS3蛋白酶活性。
NS4A的辅助作用相当保守,为药物设计提供可能。
图 3 HCV NS4ANS3/4A蛋白酶水解HCV多聚蛋白前体中非结构蛋白,抑制其蛋白酶活性可以阻断HCV复制、翻译和翻译后多聚蛋白的加工成熟(图4)。
NS3/4A蛋白酶抑制剂是第一个成功上市的抗HCV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图 4 HCV蛋白酶及辅助因子NS3/4A(form )2. NS3/4A蛋白酶抑制策略与抑制剂开发----抑制策略根据NS3/4A蛋白酶结构与功能分析,开发NS3/4A蛋白酶抑制有以下三条策略:1.结合抑制NS3/4A蛋白酶活性位点(图5);2.阻断NS3蛋白酶与NS4A结合;3.干扰Zn2+结构域的形成;图 5 NS3/4A蛋白酶结构示意图以上三条策略的NS3/4A蛋白酶抑制剂均有开发并曾进入临床,但是至今为止已上市的NS3/4A蛋白酶抑制剂均基于结合并抑制NS3/4A蛋白酶活性位点,是不被分解的底物类似物(拟肽类物质)。
根据其结合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可逆的共价结合抑制剂,包括2011年最早上市的Boceprevir与Telaprevir。
2.另一类是非共价结合抑制剂,包括2013年以及之后上市的Simeprevir、Asunaprevir、Vaniprevir和Grazoprevir。
可逆共价结合NS3/4A抑制剂现在开发的可逆共价结合NS3/4A抑制剂都是线性α酮酰胺类衍生物,与丙肝NS3/4A蛋白酶催化三联体中活性位点的丝氨酸共价结合,可逆的抑制NS3/4A 蛋白酶。
可逆共价结合NS3/4A抑制剂对NS3/4A的抑制HCV基因型1型选择性的,对其他基因型HCV作用不明显。
该类药物有Telaprevir与Boceprevir已上市(表2),结构与相关的特征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