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考试资料整理知识管理
软件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师》考点汇总
第一章1、软件的概念: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软件(software)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hardware)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program)、相关数据(data)及其说明文档(document)。
其中:程序--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使程序能正常操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
2、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软件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
一旦研制开发成功,就可以大量拷贝同一内容的副本。
软件对硬件和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作坊式的开发方式,生产效率低。
软件是复杂的,而且以后会更加复杂。
软件工作牵涉到很多社会因素。
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
3、软件的分类:1.基于软件功能:系统软件(OS,DBMS)、支撑软件(各种软件开发包等)、应用软件(各种MIS系统)。
2.基于软件工作方式: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3.基于软件规模: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甚大型软件、超大型软件。
4、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包括:理解信息系统对业务需求的支持,设计系统,构建系统,以及把系统移交给用户。
计划、分析、设计、实现。
各阶段的任务及结束标志计划阶段是理解为什么要创建信息系统和确定项目团队将如何来开发它的基本过程。
计划阶段由2个步骤组成:1)在项目启动期间,要确定系统给组织带来的业务价值。
主要通过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可行性分析来完成。
2)项目批准后,进入项目管理。
分析:分析阶段说明此系统由谁来用,用作什么,在哪里用,以及什么时候用这些问题。
在此阶段,项目团队调查现有系统,确定可改进的地方,以及开发新系统的方案。
系统分析师(高级)学习资料汇总
进度控制的概念和一般原则1.进度控制的概念项目计划从付诸实施开始,便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调整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使项目不能按照计划轨道进行而出现偏差。
信息工程监理的进度控制监视和测量项目实际进展,若发现实施过程偏离了计划,就要找出原因并采取行动,使项目回到计划的轨道上来。
简单地说,进度控制就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依据差异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使项目向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方向发展。
进度控制可包括相互影响的3个环节。
(1)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形成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动的准则。
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最低,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2)进度控制通过项目的动态监控实现:进度控制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进行,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
从项目开始,实际进度就进入了运行的轨迹,也就是计划进入了执行的轨迹。
(3)对比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是进度控制的关键:当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不一致时,应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措施并调整计划。
从而使实际与计划在新的起点上重合,并尽量使项目按调整后的计划继续进行。
2.进度控制的基本原则项目进度控制的原则如下。
(1)动态控制原则进度按计划进行时,实际符合计划,计划的实现就有保证;否则产生偏差。
此时应采取措施,尽量使项目按调整后的计划继续进行。
但在新的因素干扰下,又有可能产生新的偏差,需继续控制,进度控制就是采用这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
(2)系统原则为实现项目的进度控制,首先应编制项目的各种计划,包括进度和资源计划等。
计划的对象由大到小,计划的内容从粗到细,形成了项目的计划系统。
项目涉及到各个相关主体、各类不同人员,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组织系统。
为了保证项目进度,自上而下都应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项目的检查、统计、分析及调整等工作。
当然,不同的人员负有不同的进度控制责任,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纵横相连的项目进度控制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汇总1_参考答案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第1章信息系统分析员涉及的领域一、填空题:1. 系统分析是理解并详细说明信息系统应该是做什么的过程。
2. 系统设计是详细说明信息系统的许多组件在物理上是怎样实施的过程。
3. 信息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件集合。
其收集、处理、存储和产生完成业务任务所需信息的输出。
4. 作为一个系统的分析员所需的技能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业务知识和技能、人的知识和技能。
5. 业务流程重组指研究、分析和重新设计企业的基本业务过程,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或提高效益。
6. 事务处理系统是收集和记录影响组织的事务信息的信息系统。
7. 决策支持系统与基于知识的系统是允许用户探究有效的选择或决策效果的支持系统或自动制定决策路线。
二、选择题1. 一个组织为核心信息系统提交使用一组集成的软件包的过程,称 CA. 战略规划B.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C. 企业资源规划D. 应用程序结构计划2. 接收事务处理系统收集的信息并为管理人员生成计划和控制业务所需报表的信息系统:DA. 决策支持系统B. 基于知识的系统C. 企业应用D. 管理信息系统3. 支持企业范围内的操作与数据的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TPS、MIS等系统的某些方面,则该系统称 CA. 决策支持系统B. 基于知识的系统C. 企业应用D. 管理信息系统4. 是为实现业务职能,一个组织所需的集成信息系统的说明,其常列出整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清单。
称 AA. 应用程序结构计划B. 技术结构计划C. 企业应用D.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5. 实现计划的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和通信网络的说明,称: BA. 应用程序结构计划B. 技术结构计划C. 企业应用D.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三、判断题1.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组织为核心信息系统提交使用一组集成的软件包的过程。
对2. 企业资源计划软件购买后可直接被企业应用,无需再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定制。
错3. 事务处理系统收集的数据将被信息管理系统接收并生成管理报表等。
系统分析师考试历年试题分析与解答(综合知识篇)
第 1 章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1.1 试题1(2006年上半年试题14-15)根据考试大纲,本章内容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
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试题1(2006年上半年试题14-15)某计算机主存按字节编址,主存与高速缓存cache的地址变换采用组相联映像方式(即组内全相联,组间直接映像)。
高速缓存分为2组,每组包含4块,块的大小为512B,主存容量为1MB。
构成高速缓存的地址变换表相联存储器容量为__(14)__。
每次参与比较的存储单元为__(15)__个。
(14)A.4*10bit B.8*10bit C.4*11bit D.8*11bit(15)A.1 B.2 C.4 D.8试题1分析已知主存容量为1MB,按字节编址,所以主存地址应为20位,主存可分为1MB/512B=2048块。
在组相联映像方式中,主存与cache都分组,主存中一个组内的块数与cache的分组数相同。
因为高速缓存分为2组,所以主存每组2块,主存可分为2048/2=1024=210个组。
因此需要10位组号。
因为高速缓存共有8块,因此,其地址变换表(块表)应包含8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的长度为主存地址组号长度,即10位二进制数。
因为主存中的各块与cache的组号有固定的映像关系,但可自由映像到对应的cache组中的任一块,所以每次参与相联比较的是4个存储单元。
试题1答案(14)B (15)C1.2 试题2(2006年上半年试题16-17)试题2(2006年上半年试题16-17)设指令由取指、分析、执行3个子部件完成,并且每个子部件的时间均为Dt。
若采用常规标量单流水线处理机(即该处理机的度为1),连续执行12条指令,共需__(16)__Dt。
若采用度为4的超标量流水线处理机,连续执行上述12条指令,只需__(17)__Dt。
(16)A.12 B.14 C.16 D.18(17)A.3 B.5 C.7 D.9试题2分析单流水线处理机的度为1,即通常所有的线性流水线计算机。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作为系统分析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旨在评估考生对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本文将对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建模、过程建模、系统设计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例如UML、ER图、数据流图等。
考试内容涉及系统分析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敏捷开发等。
考试内容还涉及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和选择,考生需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
三、需求分析与设计。
需求分析与设计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建模、需求验证等工作。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作。
考试内容涉及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进度控制、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例如甘特图、PERT/CPM网络、风险矩阵等。
考试内容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五、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
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用户培训、系统维护等内容。
系统分析师复习资料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复习资料为了完成不同层次的集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产品(1)为了完成系统底层传输层的集成,可以釆用C0RBA技术。
(2)为了完成不同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采用消息中间件产品。
(3)为了完成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集成;可以采用J2EE中间件产品。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
经常用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长度或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速度来表示。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 来度量,撒旦法撒旦法撒旦法运行平均花费的时间。
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
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所以,想要提高一个系统的可用性,要么提升系统的单次正常工作的时长,要么减少故障修复时间。
常见的可用性战术如下:•错误检测:用于错误检测的战术包括命令/响应、心跳和异常。
•错误恢复:用于错误恢复的战术包括表决、主动冗余、被动冗余。
•错误预防:用于错误预防的战术包括把可能出错的组件从服务中删除、引入进程监视器。
[2018年11月第22题】补充商业智能知识(中级教材第二版P77-78):★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其核心技术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它们是BI的数据基础。
1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2.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组织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0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
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3.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4 .商业智能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1)数据仓库: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
(2)数据ETL:数据ETL支持多平台、多数据存储格式(多数据源、多格式数据文件、多维数据库等)的数据组织,要求能自动地根据描述或者规则进行数据查找和理解。
2024年软考系统分析师重要考点笔记
考点:数据流图,UML图(用例图,状态图,类图,活动图,时序图),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规格说明书SRS),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和跟踪,需求变更(流程),逆向工程,软件重构。
解题技巧:先看问题,再看题目描述。
快速浏览所有题目的问题。
总论:1需求开发—主线,目标1.1需求获取(6种方法)1.2需求分析(7个任务、3个方法)1.3需求定义(需求规格说明书)1.4需求验证2需求管理—支持,保障2.1变更控制2.2版本控制2.3需求跟踪(正向、反向)2.4需求状态跟踪需求的层次:业务需求(抽象层次高,跟企业战略目标相关)用户需求系统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性能][质量属性]、设计约束)质量功能部署QFD:常规需求期望需求意外需求一、需求获取的方法1、用户访谈:1对1-3,有代表性的用户。
形式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2种。
结构化是指事先准备好一系列问题,有针对的进行;非结构化只是列出一个粗略的想法,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发挥。
最有效的访谈是结合这2种方法进行。
优点:良好的灵活性、应用范围广。
缺点:信息量大记录困难,时间有限,对系统分析师要求高(具有足够的领域知识,丰富的经验,较强的沟通能力)。
2、问卷调查:用户多,无法一一访谈。
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并制作好的调查表。
优点:广撒网,代价小,信息真实,好统计缺点:缺乏灵活性,无法了解细节3、采样:从种群中系统的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集的过程,通过认真研究所选出的样本集,可以从整体上揭示种群的有用信息。
样本数量=0.25x(可信度系数/可接受的错误)^2优点: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使用数理统计原理,减少数据收集的偏差缺点:依赖系统分析师主观因素,要求高4、情节串联板:一系列图片,通过图片来讲故事。
优点:给用户直观的演示,交互性强,最生动缺点:花费时间多,效率低。
5、联合需求计划JRP:通过联合各个关键用户代表,系统分析师,开发团队代表一起,通过高度组织的群体会议来讨论需求。
系统分析与设计SAD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信息系统是一组完成收集、处理、存储和以输出完成所需信息作为提交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件。
2、系统是一组为实现某些结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件。
3、工具是用于帮助规划分析与设计说明书并完成系统部件的软件产品。
4、任何新的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要求有三组重要的活动:分析活动、设计活动和实施活动。
5、SDLC是一种系统的开发的方法,有计划、分析、设计、实施和支持五个阶段组成。
6、计划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新系统的作用域、确保项目的可行性、指定进度表、分配资源并进行项目其余部分的预算。
7、当一个阶段完成后,项目小组顺序下移到下一个阶段的执行方式称之为:瀑布法。
8、项目的投资收益包括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9、系统开发的三种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10、结构图和结构化设计一起使用是数据流图DFD图形模型。
11、和结构化分析技术一起使用的图形模型。
12、迭代是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活动直到最终实现目标。
13、系统相关者通常包括三类:用户、客户和技术人员。
14、系统用户类型应从两个方向进行定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15、结构化遍历的四个要素分别是:what、when、who和why。
16、结构化遍历也称为复查,是对分析员的工作进行复查,而不是对分析员本人的复查。
17、分析员经常说他们必须检验和证实(有时称为V&V )系统需求。
其中检验是确定系统需求是否是内在一致。
18、分析员经常说他们必须检验和证实(有时称为V&V )系统需求。
其中证实确保系统需求正确地表达了用户的要求.19、事件列表中的列表示:事件的一个最关键信息。
20、类图中连接类的一条线的三角符号表示:继承。
二、名词解释1、项目管理:一系列有始有终有计划的任务,它产生于预先确定的结果或产品。
2、关键路径:指在PERT图中从相关的第一个任务到最后一个任务的最长路径,她决定了项目完成的最短周期。
3、RAD:快速应用程序开发(RAD):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一种变体,这种方法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极大地加速系统开发进程。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doc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 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 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1.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主要系统分析方法论4.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系统分析师 考题
系统分析师考题1.面向对象分析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之间属于( )。
A.关联关系B.依赖关系C.实现关系D.泛化关系2.关于用例图中的参与者,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事物,都是由人来承担B.当系统需要定时触发时,时钟就是一个参与者C.参与者可以在系统外部,也可能在系统内部D.系统某项特定功能只能有一个参与者3~5.在线学习系统中,课程学习和课程考试都需要先检查学员的权限,“课程学习”与“检查权限”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所缴纳学费不够,就需要补缴学费,“课程学习”与“缴纳学费”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课程学习前需要课程注册,可以采用电话注册或者网络注册,“课程注册”与“网络注册”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
A.包含关系B.扩展关系C.泛化关系D.关联关系A.包含关系B.扩展关系C.泛化关系D.关联关系A.包含关系B.扩展关系C.泛化关系D.关联关系6.7.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下面的加密算法中( )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
若甲、乙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进行保密通信,甲用乙的公钥加密数据文件,乙使用( )来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
A.AESB.RSAC.IDEAD.DESA.甲的公钥B.甲的私钥C.乙的公钥D.乙的私钥8.用户A从CA获取了自己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为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的( )。
A.CA的私钥和A的公钥B.CA的私钥和A的私钥C.CA的公钥和A的公钥D.CA的公钥和A的私钥9.数字签名是对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消息进行某种处理,产生一种类似于传统手书签名功效的信息处理过程。
数字签名标准DSS中使用的签名算法DSA是基于ElGamal和Schnorr两个方案而设计的。
当DSA对消息m的签名验证结果为True,也不能说明( )A.接收的消息m无伪造B.接收的消息m无篡改C.接收的消息m无错误D.接收的消息m无泄密10.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开发一种工具软件,未约定软件的使用权、转让权及利益分配办法,甲公司按规定支付乙公司开发费用。
系统分析师复习资料
系统分析师复习资料系统分析师复习资料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系统分析师,掌握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对系统分析师考试,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复习资料,以便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理论基础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
系统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事物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系统分析师需要了解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层次、系统的边界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的特性和系统的分类,如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等。
二、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师需要掌握一套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有数据流图法、结构化分析法、面向对象分析法等。
数据流图法通过绘制数据流图来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帮助分析师理清系统的逻辑结构。
结构化分析法通过绘制结构图来描述系统的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帮助分析师理清系统的模块结构。
面向对象分析法通过建立对象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帮助分析师理清系统的对象结构。
系统分析师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也是系统分析师的核心工作之一。
需求分析旨在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系统分析师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
同时,还需要运用一些需求分析技术,如面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
在需求分析的结果上,系统分析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系统分析师的另一个核心工作。
系统设计旨在将需求转化为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系统分析师需要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数据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系统结构设计包括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分析师考试资料整理-BPR简介(企业过程再工程)
BPR简介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
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编辑]BPR的产生的背景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1) 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
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3)变化(Chang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
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大全(pdf 63页)
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说明:本文所有资料均收集于网络,由本人整理而成,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网友们可自由传播此资料,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1 开发技术:语言与平台 (6)JavaBean组件模型特点 (6)Enterprise JavaBean(EJB)组件模型特点: (6)JSP胜过servlet的关键的优点: (6)J2EE的重要组成部分: (6)RMI和RPC的区别: (7)XML和HTML的主要区别: (7)XML技术和JSP技术集成的方案: (7)XML与JSP技术联合的优越性: (7)XML的特点: (7)SAX (Simple API for XML) 和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7)什么是DOM? (7)什么是SAX? (8)什么类型的SAX事件被SAX解析器抛出了哪? (9)什么时候使用DOM? (9)什么时候使用SAX? (9)HTML的缺点: (10)经验结论 (10)用ASP、JSP、PHP开发的缺陷: (10)XML的优缺点: (10)XML主要有三个要素:模式、XSL、XLL。
(10)2 Web Service相关技术 (10)Web Service (10)创建简单的Web Service的方法: (11)Web Service主要目标是跨平台和可互操作性,其特点: (11)Web Service应该使用的情况: (11)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and Integration) (11)SOAP (12)Web Service技术(SOAP、UDDI、WSDL、EBXML) (12)3 软件工程、软件架构及软件体系结构 (12)3.1 面向对象技术 (12)一组概念 (12)OOA的主要优点: (12)OOA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活动: (12)3.2 UML: (12)UML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 (13)UML提供了3类基本的标准模型建筑块 (13)UML规定四种事物表示法 (13)UML提供的建筑块之间的基本联系有四种 (13)UML图形提供了9种图形 (13)UML规定了语言的四种公共机制 (13)UML的特点: (13)USE CASE: (13)对象类图: (13)交互图: (14)状态图: (14)组件图和配置图: (15)UML开发工具:ilogix Rhapsody (15)Rational Rose家族成员有: (15)3.3OMT方法: (15)OMT方法有三种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系统分析师复习重点
系统分析师复习重点一、综合知识 (2)(一)面向对象技术 (2)(二)网络与安全信息化 (3)(三)知识产权与标准化 (6)(四)计算机系统与配置 (7)(五)软件工程 (11)(六)信息化基础知识 (17)(七)数据库系统 (19)(八)操作系统 (20)(九)经济、管理与数学知识 (22)(十)多媒体技术 (24)(十一)计算机网络技术 (25)二、案例分析 (28)(一)系统分析常用工具 (28)(二)系统分析与建模(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开发方法) (28)(三)系统设计与维护(系统测试、系统运行) (31)(四)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组织管理) (32)(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网络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35)(六)数据库系统及其管理(备份、恢复与容灾、性能分析) (38)(七)中间件 (43)(八)数据仓库 (44)(九)数据挖掘 (45)(十)RUP(统一开发过程) (45)(十一)敏捷方法 (46)(十二)O/R映射(O BJECT/R ELATION) (47)(十三)软件架构 (47)(十四)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49)(十五)S TRUTS+S PRING+H IBERNATE开源框架 (50)(十六)软件成熟度模型(CMM) (50)(十七)软件产品线 (51)(十八)RIA富互联网应用 (52)(十九)AJAX技术 (53)(二十)M ASHUP (53)(二十一)数据联邦 (54)(二十二)云计算、P2P对等网络计算、网格计算、普适计算 (55)(二十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整合 (60)(二十四)分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五)物联网 . (62)一、综合知识(一)面向对象技术1.JacksonBooch 和UML2.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和语义的对象描述接口:是描述类或构件的一个服务的操作构件:是遵从一组接口规范且付诸实现的物理的、可替换的软件模块包:用于把元素组织成组节点:运行时的物理对象,代表一个计算机资源,通常至少有存储空间和执行能力3.4.UML5.传统的程序流程图与UML活动图区别在于:程序流程图明确指定了每个活动的先后程序,而活动图仅描述了活动和必要的工作程序。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
2、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
3、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既是运营整个企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的组合,也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由管理层所决定的包括人和技术能力的服务组合.4、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融合之后所产出的新的一种通过传输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
5、GDSS:从DSS发展而来,是指在系统环境中,多个决策参与者共同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以寻找一个令人满意和可行的方案,但在决策过程中只由某个特定的人做出最终决策,并对决策结果负责。
6、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
7、ITSM (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是一种业务驱动的IT重构方法论,它侧重于在协商好的服务质量和成本目标下向业务用户提供IT服务。
8、虚拟公司是指利用网络卫星等高科技通信和流通技术组成的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经营性组织.9、CRM即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用CRM技术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通常所指的CRM,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等流程的软件系统.10、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
11、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12、移动电子商务是由电子商务的概念衍生出来的通过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电子商务。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困难在什么地方?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什么?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诸如作业流程分析、企业过程重组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要在这个阶段完成,它的分析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成败,因为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阶段都是在系统分析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这个阶段的困难有三个方面: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目录[隐藏]图书信息图书目录知识管理的步骤图书信息图书目录知识管理的步骤1. 第一步:认知2. 第二步:规划3. 第三步:试点4.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5. 第五步:制度化【基本概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在知识资产管理、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四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突破。
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非连续的变化所致之重大变革之际,所建立的一个包含了将资料、资讯技术与整个组织流程、企业精神等加以整合之过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
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马斯(Masie) 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UanLeI L·ULeary 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
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
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 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
”【发展状况】知识管理诞生于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
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构建企业商务智能,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而知识管理将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知识。
烽火猎聘资深顾问认为知识管理的基本精神即是将知识分享(Knowledge Shari ng),透过知识的分享,促使整个企业个人得以进步。
【主要内容】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可以定义为资料收集、组织内知识的分享与共用、与管理资讯系统(MIS)、流程管理及学习经验等的整合。
知识管理主要应用在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及渐渐加快的趋势。
要进行知识管理必须明确知识的含义。
知识有四种表现形式:(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理解性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推理性知识(3)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管理性知识:(4)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技术性知识。
【联系现实】知识管理并不应被狭义地看待。
它涉及了许多的相关研究领域。
诸如它可以和学习、创新、教育、记忆、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科学、脑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联系在一起。
它并不单纯是一种管理理论,而是涉及到从技术到管理再到哲学的多个层面。
因此,通过任何一个简单的框架或模型,也许能理解知识管理的基本涵义,但是却远远不能涵盖其全部意义,而且也无此必要。
知识管理软件是对知识进行信息化处理的软件工具。
【知识管理作用】把知识积累起来!构建企业知识库,对纷杂的知识内容(方案、策划、制度等)和格式(图片、word、excel、ppt、pdf等)分门别类管理。
充分发动每个部门、员工,贡献自己所掌握的企业知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重视企业原有知识数据,进行批量导入,纳入管理范畴。
帮助企业评估知识资产量、使用率、增长率。
把知识管理起来!创建企业知识地图,清晰了解企业知识分布状况,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构建知识权限体系,对不同角色的员工开放不同级别的知识库,保证企业知识安全。
注重版本管理,文件资料从初稿到最后一版,均有版本记录保存并可查。
把知识应用起来!让知识查询调用更加简单,充分利用知识成果,提供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依据知识库构建各部门各岗位的学习培训计划,随时自我充电,成为“学习型团队”。
提供知识问答模式,将一些知识库中缺少的经验性知识,从员工头脑中挖掘出来。
,支持异地协同,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库内容,为异地办公提供知识支持。
【最好从今天开始】• 做知识管理像做运动一样,今天明天没有差别,但是几个月下来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今天不做,明天没有关系,但是设想1年之后会有多大变化。
• 所以,知识管理是一个你一旦意识到,就应该马上启动的工作。
它绝对不是一个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种类。
【相关知识】◎知识的生命周期获取:收集有可能形成知识的数据、信息等素材;整理:对素材进行整理加工,从而形成初步知识;审核:对初步的知识进行评估、判断、审核与完善,形成正式的、可发布的知识;发布: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发布出去;利用:知识被其他人访问并在组织的日常运作中利用;更新: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得以改进、补充完善和更新;淘汰:过时的知识被逐渐淘汰。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
--1998年,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知识的特性】知识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知识难于被管理:1. 惊人的可有多次利用率和不断上升的回报。
2. 散乱、遗漏和更新需要。
3. 不确定的价值。
4. 不确定的利益分成。
【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分类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比如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编辑本段]图书信息书名: 知识管理作者:《哈佛管理前沿》、《哈佛管理通讯》编辑组编,陈儒、程明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9-3-1ISBN: 9787100058575开本:16开定价: 23.00元书名: 知识转移与企业信息化左美云著ISBN:9787030174062出版时间:2006-7-1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市场价:¥28.00内容简介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公司对知识管理的理解还有一定误差。
多数公司知识管理项目始终处于试水阶段,从未再前进一步。
本书从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团队知识管理的方法、管理领导者的知识和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新技术四个方面着手,收集了十几篇文章,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大有用处。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缘何需要知识管理1.我们是否知其所以然——理解知识管理2.知识管理——需要克服的四大障碍3.能否提升知识型工作对知识型员工的影响力4.智力资本对于困境企业的意义5.当团队中的最优秀人才离职时,是否会同时带走他们的知识第二部分团队的知识管理1.知识管理——四个实用步骤2.管理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赚钱3.加布里埃尔·舒兰斯基访谈录——促进最佳实践的推广4.竞争情报的力量5.汤姆·达文波特访谈录——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知识型员工的作用了吗第三部分管理领导者的知识1.何谓首席学习官的真实认知2.培养领导者的艺术3.有关对等领导能力开发的五个问题第四部分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技术1.企业内部互联网的新用处2.将正确的数据用在合适的地方3.信息技术的再认识作者简介【研究机构】「中国知识管理研究中心」(China Knowledge Management R&D Associati on,简称CKRA)。
CKRA是国际知识管理协会在中国的落地子机构,致力于知识管理在中国境内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CKRA的研究特色是知识管理的实践研究,主要涉及知识管理的中国实践、知识管理技术应用、本土化知识管理理论与运营模式探索,知识管理项目实施流程,知识管理行业应用范本研究等领域。
CKRA的研究成员特色是由知识管理实施者、IT技术实践者、知识管理客户应用者一线成员组成,由国际知识管理专家和国内知识管理学者、教授作为理论智囊进行指导。
CKRA在秉承了IKRA的认证体系,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培养一批知识管理的专业人士,提升知识管理实践和应用环节的理解与执行能力。
CKRA广泛吸纳中国国内知识管理的参与者、爱好者,希望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编辑本段]知识管理的步骤第一步:认知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
主要工作包括:全面完整的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知识管理认知培训,特别是让企业高层认识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短期效果;从而为是否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进方向等。
第二步:规划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
在规划中,切记知识管理只是过程,而不能为了知识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把知识管理充分溶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主要工作包括: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与知识管理发展的真实性分析;制订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步:试点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
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主要工作内容: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业务体系,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均不相同,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亦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和知识应用特点,拟订最合适、成本最低的知识管理方法,这称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KMPA。
另外,考虑到一种业务体系下有多方面的知识,如何识别关键知识,并判断关键知识的现状,进而在KM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行为,这可以称为知识管理策略规划KSP。
所以,此阶段的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