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学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西方社会学资料3--名词解释21~32

西方社会学资料3--名词解释21~32

21. 模式变量(帕森斯)模式变量理论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它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因此,通过这一理论,两个层次的现象——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同社会系统的结构类型——沟通起来,这表明帕森斯的理论分析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变到社会系统。

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

这些可供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成为“模式变量”,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由于行动总是在特定的系统之中发生,因此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刻画系统的结构特征——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的基本变量。

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

1 普遍性与特殊性。

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过程中特定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

区分这对范畴的决定性因素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性标准是否受团体界限的影响。

在这一抉择中如果选择了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在同其他任何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而选择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的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

2 扩散性与专一性。

这一抉择设计到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

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

相反,如果双方全部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

3 情感性与中立性。

这一抉择要解决的是互动关系中是否包含着感情因素。

如果双方在互动中投入或获得了感情,则关系处于情感性一边,相反,如果互动双方以理智相对待,避免在相互关系中搀进感情因素,则关系处于中立性一边。

④先赋性与自获性(或品质与成就)。

这一抉择涉及到行动者之间作为相互对待基础的识别标准的性质。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5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5

20. 行动系统(帕森斯)在帕森斯看来,全部理论社会学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关键问题,而他所建立的社会行动理论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

行动概念:行为主义把行为定义为对刺激的反应,忽视了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抹煞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也就是说,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

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①行动的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②状态,即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那些环境因素。

A. 手段,指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实现同一目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手段。

B. 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条件不仅仅指自然物质条件,同时也包括社会条件。

③规范取向。

所谓规范是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呵护规范的范围就叫做规范取向。

对以往理论的批评和综合。

帕森斯对以往的各个理论流派进行分类后声称自己的社会活动模型是通过对这些流派的批评而实现的某种综合。

这些流派可以区分为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两大类型。

实证主义流派仅仅把行动同一定的环境状态相联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因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研究——即通过揭示这种决定关系来解释和预测行动的基本取向——是可能的。

实证主义流派忽视了构成和影响行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规范取向。

帕森斯将实证主义区分为功利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两个分支。

功利主义典型的表现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

古典经济学集中讨论特定行动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强调对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手段进行选择的合理性标准。

因此功利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经济人”的基础上,他们的行动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这类行动都是经过理性审慎的利弊权衡。

帕森斯认为,功利主义的行动模型并不能概括全部行动,而仅仅是一种“经济人”的理性行动。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秩序,整合的纽带:家庭、语言、分工和宗教2、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主要用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4、形式社会学: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社会交往的模式”。

5、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的建构,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

这种类型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因此是一种理念,它代表的某种或某类现象是接近于典型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典型,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只能于之近似,不会同其完全一致。

是一种乌托邦。

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也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6、个人魅力型统治: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出色的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

7、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科层制的基本单位是职务或职位,这些职务或职位按照规则、功能、文件以及各种强制手段组织成层级的形式,分科执掌、分层负责。

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

8、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

9、有机团结:它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10、模式变量: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他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11、功能分析范式AGIL:行动系统的基本制度化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

帕森斯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

这就是A(适应)G(达鹄)I(整合)L(维模)。

这四项要求是任何行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

12、安全阀:可以使猛烈的蒸气不断推泄出去,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社会安全阀可以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泄出去,或有敌意的参与者退出来而不至于使群体解体,也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事实: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2.自杀: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致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的死亡事件。

3.宗教:宗教是一种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4.穷人: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5.主观文化:“个体文化”,是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和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6.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7.文化悲剧:个人能力无法跟上客观文化扩展的步伐。

8.主观恰当性: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的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

9.因果恰当性:指在从主观观点出发所作的理解结果与从客观观点出发所作的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统计规律上的相符。

10.客观可能性:社会科学研究对象蕴含着文化价值,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社会科学中没有规律可言,只有具体的因果关系,规律具有必然性,具体的因果关系具有“客观可能性”。

11.价值中立:在研究中摆脱价值判断,或者不作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

12.价值判断:是对易受我们影响的那些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现象的性质所作的实际评价。

13.理解类型:研究者借助这种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的概念体系。

14.制度化:指处于一定地位的行动者之间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这种模式受规范的调节和文化模式的影响。

15.社会系统:指在一定情景下相互互动的个体所构成的一类系统。

16.中层理论: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17.范式:指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

18.权力:不顾反对而把某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7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7

27. 控制比较法(杜尔克姆)由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隐藏在大量复杂的可变因素背后,而社会研究又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获得能够严格控制各种因素的实验条件,因此,为了排除那些向坏关系中的非因果关系,确定真正的因果关系,杜尔克姆倡导一种控制比较的方法: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在不同的群体范围里以及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属性所作的各类别之间广泛进行研究。

这种通过统计手段进行控制以排除无关变量的比较法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科学试验控制的效果,有助于确定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现代统计学的多元分析方法就是在杜尔克姆这一思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 失范(杜尔克姆)由于分工的增长而引起社会结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又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的控制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的状态,称为“失范状态”。

应当强调的是,失范状态主要是指社会联系丧失了必要规范调节这样一种社会结构性质,而不是指个体层次的某种心理状态。

29. 社会事实(杜尔克姆)杜尔克姆把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称为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

在他看来,正是这些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构成了社会。

因此,杜尔克姆把这些社会事实视为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

他认为“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

”这就是说,社会事实是这样的一种独立存在,尽管它们常常分布在个体身上或采取个体的形式但决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

对杜尔克姆来说,一种思想和一种行为,如果仅仅发生在单独的个人身上,不能算作是社会事实,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或过程成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时才获得社会事实的性质。

社会事实与纯粹个体事实的区别主要表现于以下方面:①社会事实的外在性。

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体身外,因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体身内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现象。

②社会事实对个体具有强制性。

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体身外,而且对个体施加各种形式的影响,如引导、赞赏、规劝、非难、禁止等。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的含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结构的含义: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文化的特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来划分,文化也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并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则是指在社会上占次要地位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

”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争、倾轧和仇视。

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2. 镜中我(库利)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4. 科层制(韦伯)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确切的说,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韦伯指出,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和可信性上,以及在对一切对象的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

也就是说,科层制的管理按客观标准来看,在功能方面是严格合理的,它作为客观的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带有任何个性化色彩,而仅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

社会科学术语100年

社会科学术语100年

社会科学术语100年社会科学术语100年一、哲学:1、显性主义:是20世纪初由波兰哲学家扬·皮亚尼奇(Jan Patočka)提出的哲学理论。

它强调有效性、主观性和参与性,目的是对对象进行检视,以深层次理解真正的意义。

2、现象学: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马勒姆·史特劳斯(Martin Heidegger)提出的一种哲学范式,它强调探究指导者的先验的知识,从而加深我们对自身、他人和自然的理解。

3、神学:20世纪德国神学家罗伯特·古耳乔(Robert Görge)提出的一种新的纯粹神学,它强调我们的精神活动应该通过严格的理性思考而有意义,从而逐步达到信仰的理解。

二、社会学:1、标准差社会理论: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格拉福特(Goffman)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状态如何影响个人行为,有助于理解人们之间构成社会的流畅关系。

2、精英社会理论:20世纪英国社会学家罗伯特·杜特利克(Robert Dore)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它的特点是揭示社会领导群体的形成及其对受领屈的影响,它把改变社会结构的力量定位在精英层级。

3、国家事务模式: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它强调一个国家社会的结构是通过可利用的权力结构而构建出来的,它强调社会结构和权力在推动政治变化和社会改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政治学:1、国家塑造理论:20世纪德国政治学家布尔乔亚(Hans-Georg Böll)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它强调利用政府的权力解决一国政治问题。

它认为政府有义务塑造国家,构建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体系。

2、有效性政治理论:20世纪美国政治学家肯·斯丹福(Ken Sten)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它强调参与政治行动实现国家改革和发展。

它认为社会动力力量可以帮助政治实施更有效改革,提高社会效率,从而改善政府管理水平。

全球社会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全球社会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全球社会学的名词解释汇总全球社会学(Global Sociology)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和全球视野,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几个全球社会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过程。

全球化加速了跨国贸易、资本流动、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全球融合。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形成的系统。

它包括社会阶层、组织结构、角色分工和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全球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和影响。

3.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和转型过程。

全球社会学研究社会变迁的原因、模式以及对不同社会群体和地区的影响。

社会变迁可以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化、技术进步和文化转变等方面的内容。

4. 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全球社会学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研究跨国家、跨地区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5.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s):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出现的、对个体和社群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

全球社会学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现和变化,例如贫困、失业、环境破坏、种族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等问题。

6. 跨国比较研究(Trans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跨国比较研究是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全球社会学通过跨国家、跨地区的比较研究,探索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异同。

7. 全球社会学家(Global Sociologists):全球社会学家是研究全球社会学问题并做出贡献的学者。

美国社会学名词解释

美国社会学名词解释

美国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Sociology)社会学是探讨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社会结构、文化,以及行为、观念和相互作用对社会发展、变革和稳定的影响。

2.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的一种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个组织和机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

它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的运作和维持的重要性。

3. 社会构造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社会构造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人们通过文化、语言和符号共同建构的。

它强调社会的意义、价值观和观念是社会行为与交互中的产物。

4.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指的是社会中在财富、权力、地位和机会分配上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不平等可以基于种族、性别、阶级、教育水平等多个因素存在,并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

5. 文化(Culture)文化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文化是社会共同传承、共同创造和共同遵循的,它对个人和社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6.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社会控制指的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如法律、道德规范、惩罚制度等)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7.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研究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个体通过社会化与社会相互作用,逐渐适应社会的行为准则和文化特点。

8. 社会群体(Social Group)社会群体是由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或共同特征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群人。

社会群体可以是小到家庭、朋友圈,也可以是大到族群、阶级等。

9.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文化和行为模式的持续变化和演进。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8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8

36. 前台与后台(戈夫曼)戈夫曼认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

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作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应防止观众进入到后台来,而且,在前台也必须防止那些与演出无关者进入到表演中来。

37. 戏剧论(戈夫曼)戈夫曼集中研究了在社会机构内发生的互动。

他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

由于戈夫曼把人们的活动比作剧院里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因而,他的理论被成为“戏剧论”。

戈夫曼认为,在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

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他认为,在互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他人的需要。

戈夫曼认为,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就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来装点门面。

对此他还作了一些区分。

首先要有外部设施,其次要有个人的装扮。

他还将个人的装扮分成两部分,一是仪表,这是人们身份的外部标志,二是举止,这是人们扮演角色时出现出来的行为。

戈夫曼认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

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作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应防止观众进入到后台来,而且,在前台也必须防止那些与演出无关者进入到表演中来。

因此,戈夫曼指出,成功的形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根据表演者目的不同,表演可分为“误解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

误解表演的目的是通过表演给人一种错觉。

神秘的表演是故意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给人一种神秘的现象,使别人产生崇敬的心理。

戈夫曼的研究是以符号互动论关于:主体我、客体我、镜中我和情境定义等思想为理论前提的。

他从戏剧表演的角度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思想。

他认为,想让表演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实现剧组和观众之间的合作。

国外社会学

国外社会学

国外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国外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国外社会的结构、变迁和发展,以及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互动。

国外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一些早期的社会学家,如爱米尔·德尔库克、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开始进行对社会现象的系统观察和研究。

国外社会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诸多领域。

比如,家庭和婚姻是国外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家庭结构、家庭角色和家庭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国外社会学也关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差异。

通过对社会阶层、种族和性别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这有助于人们认识到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并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国外社会学还研究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比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通过对社会变迁的研究,可以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国外社会学还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活动,而社会互动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对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和模式,进而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

国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

研究者会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国外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国外社会的学科,涵盖了家庭和婚姻、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和社会行为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外社会的结构和运作,为社会发展和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国外社会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社会学理论,也为国外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参考。

外国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外国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外国社会学名词解释(全)本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外国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该领域的知识。

1. 社会学(Sociology):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致力于理解人类社会的组成、变化和互动。

2.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的稳定和协调,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而形成。

3. 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所驱动。

4. 互动主义(Interactionism):一种社会学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符号交流,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和互动而形成的。

5.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角色的组合,包括家庭、教育机构、政府等,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6. 文化(Culture):一种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互动。

7. 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的过程,以适应社会环境。

8. 阶级(Social Class):社会中一定群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分层,通常与资源分配和社会机会有关。

9. 族群(Ethnic Group):指具有共同文化、历史和传统的人群,通常以共同的语言、宗教、风俗等为依据。

10. 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关注社会中的公平和平等,追求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原则和理念。

以上是一些外国社会学的基本名词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相关学术资料或教科书。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一,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2. 镜中我(库利)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4. 科层制(韦伯)5. 法理权威(韦伯)6. 传统权威(韦伯)7. 感召权威(Charisma),(韦伯)8. 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9. 理想类型(韦伯)10. 资本主义精神(韦伯)11. 解释性理解(韦伯)12. 社会行动类型(韦伯)13. 新教伦理(韦伯)14. 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15. 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16. 利益团体(达伦多夫)17. 社会均衡模式(达伦多夫)18.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19. 社会结构(帕森斯)20. 行动系统(帕森斯)21. 模式变量(帕森斯)22. AGIL框架(帕森斯)23. 进化共相(帕森斯)24. 社会行动单元(帕森斯)25. 利己型自杀与利他型自杀(杜尔克姆)26. 社会解组(杜尔克姆)27. 控制比较法(杜尔克姆)28. 失范(杜尔克姆)30. 社会整合(杜尔克姆)31. 集体意识(杜尔克姆)32. 唯社会论(杜尔克姆)33. 交换与地位(霍曼斯)34. 交换与权力(霍曼斯)35. 公正性期待(霍曼斯)36. 前台与后台(戈夫曼)37. 戏剧论(戈夫曼)38. 反功能(默顿)39. 潜功能(默顿)40. 功能分析范式(默顿)41. 情境界定(托马斯)42. 权力精英(米尔斯)43. 报酬类型(布劳)44. 安全阀(科赛)45. 精英循环论(帕雷托)46. 主我与客我(米德)二,简答1. 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学方法原则的“唯社会论”特征2. 简述杜尔克姆“自杀论”的理论结构3. 简述杜尔克姆在社会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4. 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5. 举例说明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6. 简述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7. 简述齐美尔对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影响8. 简述韦伯的“权威类型”的思想9. 简述韦伯的“科层制”思想10. 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思想概论三位一体11. 简述韦伯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12. 简述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特点13. 简述韦伯方法论中“理解”概念的含义及功能14. 简述韦伯的“合理性”思想15. 简述韦伯在社会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6. 简述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17. 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18. 简述帕森斯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19. 简述霍曼斯“交换论”的基本命题20. 简述布劳是如何运用交换过程来说明竞争、分化、整合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21. 简述布劳用交换论沟通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理论尝试22. 简述默顿对功能分析法的批评要点23. 简述达伦多夫“冲突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命题24. 简述科赛“冲突功能论”的基本思想25. 简述戈夫曼“戏剧论”的要点26. 简述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学说28. 简述托马斯“情景界定”思想及其对符号互动论的影响27. 简述孔德对西方社会学的影响29. 简述库利“镜中我”思想及其理论启示30. 简述冲突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1. 简述交换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2.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3. 简述宏观社会结构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4. 简述功能论与冲突论在解释社会分层现象的分歧35. 简述“社会结构”在结构功能论者与符号互动论者视野中的歧异36. 简述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主要区别38. 简述社会冲突论的基本观点37. 简述符号互动论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38. 简述社会冲突论的基本观点39. 简述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41. 简述结构功能论的理论预设及研究主题40.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1. 比较并评述“结构功能论”与“符号互动论”在理论前提、方法论及研究取向上的不同特点2. 试评结构功能分析的“AGIL框架”及其理论功能(P.208)3. 阐述默顿“功能分析范式”的要点并说明这一范式是如何完善功能分析方法的4. 试评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要点5. 概括并评析布劳“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的研究主题6. 评析社会交换论的利弊得失7. 试析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8. 比较并评析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异同9. 试评达伦多夫关于“两种社会基本模式”各自要素及理论假定的观点12.试论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展开形式10.阐述并比较科赛与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要点及区别11.社会交换论是如何看待社会、个人及互动关系的12.试论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展开形式13.概述和评析“社会交换论”的理论预设、概念框架、研究主题及分析重点(社会交换论是否就是霍曼斯理论?还是要加上布劳?)14.试述“符号互动论”所提供的理论视域并评析其意义与局限性15.阐述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并举出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观点16.试评实证社会学的理论预设17.试析帕森斯的“模式变量论”及其理论功能18.评述“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分歧19.结构功能论是如何看待社会、个人及其互动关系的20.择要区分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概念的几种不同界定,并评述由此导致的理论视野及研究取向的歧异21.试阐述并评价西方理论社会学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传统的分歧及其各自得失22.社会交换论是如何阐释群体结构和权力的生成的23.试论韦伯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所贯彻的方法论原则24.试述“结构功能论”的基本假设并评价其贡献与阙失25.试述韦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理论视域26.试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及其理论视野27.试述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及其宏观历史研究之间的逻辑环节28.试评韦伯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思想29.结合“自杀论”的研究步骤论述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征30.试述韦伯“合理性”思想及其在社会学历史研究领域中的运用31.试评杜尔克姆的《自杀论》在实证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一,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1、宗教社会学:sociology of religion is primarily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es, social structures, historical backgrounds, development, universal themes, and roles of religion in society. There i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curring role of religion in nearly all societies on Earth today and throughout recorded history.主要研究社会中的实践、社会结构、历史背景、发展、普遍主题和宗教作用,特别强调宗教在当今地球和整个历史上几乎所有社会中的反复作用。

4实用主义Pragmatism is a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centered on the linking of practice and theory. It describes a process where theory is extracted from practice, and applied back to practice to form what is called intelligent practice. Charles Sanders Peirce initiated and developed modern forms of pragmatism, along with later twentieth century contributors, William James and John Dewey.实用主义是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核心的哲学传统。

它描述了一个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形成所谓的智能实践的过程。

国外社会学复习资料

国外社会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社会学sociology:社会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学科。

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任何对个人产生外界强制作用的行为方式,独立于个人的表现,在某一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行为模式为社会事实。

主体文化:齐美贝认为,主体文化是指行为者产生、吸收、控制各种外在文化因素的能力或倾向,是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中的综合体现。

客体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因素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韦伯认为价值中立的对立面是价值判断,我们所面对的事物做出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等的性质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反之,即价值中立。

理想类型:韦伯认为,社会学要成为真正地可续二舅必须要向自然科学那样构建出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以增强其客观性,减少主管随意性,研究者借助这种概念体系为衡量显示的标准,审视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差距作因果分析,此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

社会行为: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是以他人的举止为取向的个人行动。

其基本特点:针对他人、主观主义。

卡里斯马:韦伯认为,指一个人的非凡的品质和特殊的魅力,这个人被视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或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视为楷模,因此也被视为领袖。

逻辑行为:帕累托把逻辑行为定义为使用适合于目的的手段并将手段与目的逻辑性联系起来的行为。

两大特征:逻辑行为所采用的手段是符合目的性地,一句目的来选择手段、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联系符合逻辑推理,或者逻辑根据。

精英:帕累托认为,在社会团体或某活动范围中显示出最高才能的人,精英的唯一衡量标准时才能,才能的衡量指数分为十二级,用十一分制来表示,最高才能为10分,无才能者0分。

权威:韦伯或达伦夫认为权威是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的权力。

消费社会:布希亚认为现代社会的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具有符号的意义,而且符号价值已成为商品与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样的社会是消费社会。

最新《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

最新《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

《国外社会学》复习纲要——Cannie & LQF 一:名词解释1.实证主义:从作为客观对象的社会事实出发,试图以科学理性解释社会进化的确定性规律(主张将自然法则运用于理解社会现象)。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

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2.社会团结: 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3.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4.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5.权威类型:A感召权威——魅力型统治(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a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c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领袖人物;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超人的特征,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B传统权威——传统型统治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a统治的行动基础:传统性行动b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基础上的忠诚关系c统治的存在范围:传统习俗和道德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凭借一种神秘的力量使这些传统具有合法性,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产生了忠诚心理。

国外社会学

国外社会学

国外社会学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已经在国外发展了数十年。

国外社会学研究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交往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国外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国外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和组织形式,而社会变迁则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

国外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来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演变趋势。

他们通过调查和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关系,揭示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国外社会学关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而社会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

国外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来探讨人类行为、社会化和社会网络等问题。

他们通过调查和观察人们的日常交往和社会互动,揭示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的建立方式。

国外社会学还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平等和不和谐现象,而社会政策则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国外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来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以改善社会的现状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他们通过调查和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社会的积极变革。

国外社会学还关注跨文化研究和全球化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国外社会学越来越关注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他们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国家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探讨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他们通过跨文化研究和国际合作,促进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交流和发展,为全球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外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已经在国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它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以及跨文化研究和全球化影响等方面。

国外社会学通过调查、分析和理论构建,为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演变趋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西方社会学资料2--名词解释11~20

西方社会学资料2--名词解释11~20

11. 解释性理解(韦伯)“理解”即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

他认为,移情的再体验并不是对意义解释的绝对条件。

相反,要使理解是“合理的”,就必须与理智上、逻辑上的解释结合起来。

这正式韦伯与狄尔泰等人非理性主义的区别所在。

韦伯认为,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恰恰相反,他们是相互关联、相互说明的。

因此,必须把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考虑,理解是解释的前提,理解是能被解释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一种解释。

反过来说也一样,解释也是一种理解。

按韦伯自己的说法,即我们把对行动意义系列的理解视为对行动实际过程的一种解释。

这种“理解”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遇到困难。

在韦伯看来,“理解”应是建立在行动者对其行动意义或动机具有明确认识的前提上,这也是行动作为人的行动所具有的特点,然而,连韦伯自己也没意识到,在现实中,人们的行动往往并不是都被明确的赋予了某种意义的,行动者对其行动常常处于“半意识的”或完全“无意识的”状态。

不解决这一矛盾,理解办法就面临困境。

12. 社会行动类型(韦伯)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

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1 目的合理的行动。

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

2 价值合理的行动。

他表现为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无论这种价值是表现在伦理上、美学上、宗教上还是表现在其他方面。

这种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的成效。

3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

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④传统的行动。

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按照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上述后两种行动(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严格说来,都不属于社会行动,因为在他们中间并不包含行动者明确的主观意义。

因此,从合理性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都不属于合理的行动,只有价值合理的和目的合理的行动才属于合理的行动,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社会学名词解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来自于对生物科学的借鉴--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的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

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认为社会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手段去获得,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历史分析来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

社会团结: 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活动,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约束性制裁)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一方面,分工越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鲜明,就越能摆脱对集体意识的束缚。

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化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权威类型:(1)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魅力型统治。

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

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

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领袖人物,甚至对领袖人物产生。

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种统治有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2)传统权威:是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的社会控制形式--传统型统治。

统治的行动基础:传统性行动。

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基础上的忠诚关系。

统治的存在范围: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社会秩序,这个社会秩序凭借一种神秘的力量使这些传统具有合法性,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产生了忠诚心理。

如老人统治、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等。

(3)法理权威:合法权威,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社会控制形式,无论是统治者行使权力,还是被统治者认可权力,都要以法律和规则为依据--法理型统治。

统治的行动基础: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统治的合法性来源:根据合理性制定出来的正式的规则,如法律等。

统治的存在范围:遵循理性的原则,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家形成了统一基础上的规则,人们的行为不是受情感和传统的统治,而是自愿地按照规则办事。

结构功能主义:①社会系统乃至整个行动系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是系统生存的先决条件,而这些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内部结构得到满足的,因此结构分析必须同功能分析结合起来。

②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③社会结构的基本类型,同它所必须满足的系统功能要求是相联系的。

显功能:显性功能论是社会行动者共同期望并明显表现出来的功能。

潜功能:隐性功能论则是社会行动者预先没有预见并表现不明显的功能。

关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显隐功能区分,实质上是从社会活动结果的分析过程中提出了社会功能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

功能失调:是指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

长期效应的功能失调具有漫长的潜伏期,一旦其显现出来,人们就很难改变这种功能失调了。

所以,社会学家应该战略性的预见那些长期性的功能失调。

功能代替(功能抉择):发现和促进新的社会功能,以顶替或抵消失调了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有利于社会行动、社会群体和社会系统的功能平衡。

寻求功能代替应该根据经验事实出发而不是逻辑推论。

反功能:是指降低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并能最终导致系统自我瓦解的功能。

消除反功能的手段之一是建立瓦解与中和反功能的补偿性结构,这意味着原来的结构增加了新的内容而发生了变化(变迁)“社会安全阀”理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

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

显在利益:是能够被人们所意识到的利益并为之努力奋斗.潜在利益:就是人们没有自觉地意识到本群体所具有的客观利益。

主体间性:①主体间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涉到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

②生活世界的结构性体现在不同视角的人能够相互理解,行动的意义通过与特定的社会场景的制度化联系,使每一个人的社会行动都成为可以理解的。

③我们只有在主体间关系中,才能理解他人的行动的主观意义,理解、体会他人的行动的意义构成过程,并尽可能发现其行动所涉及的各种经验的构成。

④生活世界描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主体间性世界:直接经验的同伴世界;间接经验的同辈人世界;间接经验的前人世界。

文化资本:那些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味与生活方式。

其类型包括具体的状态、客观的状态、体制化的状态,前两种形式是文化能力和文化产品,体制化的文化是文化能力经过文化体制的资格授权后的存在方式。

文化资本再生产: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其实是一种社会化的结果。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有两个关键的阶段:其一是早期社会化;其二是学校教育。

社会行动:行动者以他主观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有关的行动,即社会行动是以过去的、现在的或者将来的所期望的他人的行动问取向的行动。

社会行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行动者赋予行动以主观意义和目的,行动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

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者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任何行为方式。

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特点。

“纯粹社会学”。

在齐美尔看来,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

齐美尔感到,他所力图研究的学科与几何学十分相似,他将其称为“社会几何学”。

1)目的在于给出关于被研究现象的特定方面(过程、要素、联系等)的“纯逻辑”范型。

以便把握其准确特征和属性,同时也为被研究现象规定一特殊形式的“标准”,对现象作出比较、分类和判断。

(2)“理想类型”又称“纯粹类型”,既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的经验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生活的“理想”而提出的。

(3)“理想类型”不包含任何主观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无关。

中层理论是一种超出工作假设之上,而又能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的一种理论。

这是布迪厄提出的一个概念。

与所有方法论上的一元论不同,布迪厄主张关系的首要地位。

在他看来,二元论式的抉择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常识性观念,这正是社会学必须从自身中祛除的。

(3分)这种常识性观念植根于我们使用的语言本身,而它则“更适于表达事物而不是关系,呈现状态而不是过程”。

布迪厄据此既抛弃了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又拒斥了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以及以“方法论上的情景主义”形式出现的对二者的虚假超越。

(也译作沟通行动)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助,并以语言为主要媒介,通过对话沟通,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在交往行动中行动者才同时涉及客观、社会及主观世界三个领域。

因此,交往行动比其他几种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所有这三种世界。

它是指拥有符号资本的人,便具有一种把某种认知工具和社会现实的表达强加给弱势群体的力量,这就是符号权力。

符号权力的存在使得共同体这个社会世界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再造,使支配关系合法化。

符号权力的概念表明了布迪厄的一个基本观念: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沉默的暴力”。

现代社会中最能体现符号暴力运作过程的就是各种教育行动。

语。

所谓的日常世界或生活世界从一开始就是由多重实在构成的主体间性的世界;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日常知识从根本上就具有主体间性的特征。

这意味着,这种知识在对他人具有什么意义的同时,也对我同样具有什么意义;既与他人的世界有关,也与我的世界有关;归根结柢都植根于人为了生活而创造的解释图式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日常知识恰恰是使主体间性成为可能的人们观念中的类型化,而日常的生活世界中的一切,从本质上看都是主体间性的。

从现象学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由常识和日常生活构成的人类世界是最高的实在,这个世界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一切都是主体间性的。

析范畴。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妇女运动的扩大,特别是在西方由于“女性主义”影响的日益深入,首先一些女性主义自觉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势地位,尖锐的提出了性别不平等问题。

到70年代,她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性别差异不单单是男女的生物属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范畴。

即认为造成性别不平的因素,主要不是在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而是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如女性主义者安·奥克莉在其1972年发表的有影响的著作《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中,首先对“sex”和”gender”作了明确划分。

外没有任何超于个体的实体。

社会唯名论的本质是否定共性,否定超越个体的一般社会规律。

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实体,存在于个人之中,社会现象应由抽象的普遍的本质加以解释而不应该归结为个体。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的社会学思想。

孔德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它主要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型分为: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

现实性冲突就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而作为手段的冲突;非现实性冲突则是指至少冲突中的一方为“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

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的区别在于:对于现实性冲突来说,冲突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对于非现实性冲突来说,冲突本身就是目的,除了冲突对象可以变换以外,冲突本身没有其他的互动形式可以替代,冲突高于一切。

止将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判断带入研究过程中,强调要像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尽可能保持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立场,它往往是实证主义研究所倡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