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iec 电气布线标准

iec 电气布线标准

iec 电气布线标准IEC 电气布线标准。

IEC 电气布线标准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套关于电气系统和设备布线的标准,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并发布。

这些标准对于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IEC 电气布线标准进行一些介绍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IEC 电气布线标准涵盖了一系列与电气布线相关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电缆、导线、配电系统、接地系统等。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以确保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此外,IEC 电气布线标准还涉及到与电气设备相关的测试方法、性能要求、标记和标识等方面的内容,为电气设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其次,IEC 电气布线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电气系统工作原理和电气设备性能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对电气事故和故障的总结和归纳。

这些标准不仅考虑了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要求,还对其在异常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充分考虑。

因此,IEC 电气布线标准不仅仅是一套技术规范,更是对电气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在实际应用中,IEC 电气布线标准对于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电气事故和故障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IEC 电气布线标准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电气设备的交流和合作,为电气设备的国际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的保障。

总的来说,IEC 电气布线标准是电气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规范,它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保障。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气线路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气线路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气线路布线规范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气线路的布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准确符合电气线路布线规范要求不仅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降低电路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本文将针对电气线路布线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线路布线的设计原则电气线路布线的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线路布线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合理经济:布线设计要合理利用电缆、导管等线路材料,控制线路的长度和成本。

3.易于维护:布线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使其方便、高效。

4.防止干扰: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电磁辐射、电磁干扰和互干扰。

二、电气线路布线的基本要求1.布线坑槽:布线坑槽应完整、平整、干燥,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布线坑槽应按照线路规划进行划分,避免交叉和错综复杂。

2.线管及接线盒:线管的安装应符合规定,线管应避免弯曲过大、过小或过多,以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

接线盒的安装位置应合理,易于检修。

3.导线选择:根据电气设备的功率和负载特点,合理选择导线的规格和材质,确保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线路敷设:线路敷设要求整齐、有序,不得交叉或纠缠。

各种线路应尽可能平行敷设,避免相互干扰。

5.线路标识:每一个线路都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线路名称、供电电压、相数、相序、地线等信息,以方便维护和检修工作。

三、低压电缆的布线规范要求1.电缆敷设:电缆沟槽应符合相关规范,电缆敷设应避免过分弯曲和拉伸。

电缆的敷设应先验收,再绑扎,保证安全可靠。

2.电缆保护:根据线路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电缆保护措施,如穿管、铺设护套等,确保电缆的正常使用寿命。

3.分线盒和接头盒:分线盒和接头盒的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要求线路连接牢固、绝缘良好,维修方便。

4.电缆封堵:在电缆敷设和接头箱等位置,应用专用的电缆封堵材料,确保封堵性能可靠,防止湿气和灰尘进入。

四、高压电力线路的布线规范要求1.导线间距:高压导线间距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安全距离,防止漏电和火灾的发生。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要求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要求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规范要求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线缆布线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线缆布线的规范要求。

1. 线缆选择在电气工程中,线缆的选择是一项关键任务。

线缆应根据电气设备的功率和电流负载来确定。

根据布线环境的特殊要求,包括温度、湿度、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考虑,选择适合的线缆类型。

2. 引入线和回路线的分离在线缆布线中,引入线和回路线的分离是一项重要的要求。

引入线是连接电源和电气设备的线缆,回路线是连接电气设备和开关设备的线缆。

引入线和回路线应分别布设,避免交叉干扰。

3. 线缆通道的设置线缆通道是线缆的敷设空间,用于保护线缆并提高布线的美观性。

通道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通道宽度应满足线缆的敷设和维修要求;- 通道底部应平整,不得有锐利物品,以保护线缆外皮;- 通道顶部应设置遮阳板,以防止阳光暴晒和降低线缆温度。

4. 线缆敷设线缆的敷设是整个布线工程的核心步骤,应遵循以下规范要求:- 线缆敷设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线缆应平行敷设,并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线缆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设备或导线交叉,以减少干扰;- 线缆敷设时,应保持线缆的弯曲半径,避免损坏线缆绝缘层。

5. 线缆固定线缆固定的目的是确保线缆的安全稳定敷设,并防止在设备运行时发生晃动。

线缆固定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线缆应使用专用固定夹具进行固定,避免使用钉子或其他物品损坏线缆;- 线缆应固定在相应的固定台架上,固定夹具的选用应符合线缆的尺寸和规格;- 固定点应均匀分布,固定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6. 接地要求在线缆布线中,接地是确保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线缆的接地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线缆应接地牢固可靠,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 线缆的接地点应设置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不得与其他金属接触,避免漏电等安全隐患;- 接地线缆应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线,并通过专用接地夹固定。

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

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

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部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的规范也越来越严格。

规范的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一、走线规范1. 路径规范走线必须避免触碰到其他设备或者墙体等障碍物,以避免损坏设备或发生意外事故。

在设计走线路径时需要考虑房间内设备的摆放位置和通道位置,增加走线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2. 颜色规范走线颜色标准化可以方便识别,提高电气工程走线效率。

在走线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同颜色的线路,以免造成混淆,在电气缆线的走向上颜色应尽量一致。

3. 组织规范在组织走线时,应运用统一化原则,将相关设备的信号线或供电线集中在一起的布线方式。

在组织走线时还应留有足够的余量,并且走线的弯曲角度不应大于90度。

二、电气部件布局规范1. 设计规范电气部件的布局需要与设备的功能要求相匹配,并且应该为设备操作提供方便。

在设备的布局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以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安全规范电气部件的布局应该保证安全可靠,并且应考虑设备维护和保养时的方便性。

布局时应按照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习惯进行,尽量避免潜在的危险或安全隐患。

3. 标识规范为方便检修电气设备,在电缆终端接头处应标上各相的名称和位置,标明终端编号,以便实施下一步的工作。

同时,在设备上进行标记可以有效降低故障排除所花费的时间。

总之,规范的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遵循各种规范来进行电气部件的布局和走线,以增强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一、布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气布线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了解各个电气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其次,根据设备的布局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类型和规格。

一般来说,电线电缆的选择应考虑电流大小、电压等级、工作温度、防护等级等因素。

同时,还要准备好所需的布线工具和材料,如线槽、线管、接线端子、螺丝刀、剥线钳等。

二、布线原则1、安全性原则电气布线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电线电缆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避免漏电和短路现象的发生。

布线过程中,应避免电线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化学腐蚀和高温烘烤等影响。

2、可靠性原则布线应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减少接触电阻和松动现象。

接线端子应紧固可靠,电线电缆的接头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压接、焊接或螺接等,并做好绝缘处理。

3、合理性原则布线应遵循合理的路径,避免交叉、缠绕和过长的走线。

电线电缆应尽量走直线,减少弯曲和转折,以降低线路损耗和信号干扰。

同时,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方便,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

4、美观性原则布线应整齐、美观,符合工艺要求。

线槽、线管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电线电缆的排列应有序,标识应清晰、准确。

三、电线电缆的敷设1、线槽敷设线槽是一种常用的电线电缆敷设方式,适用于线路较多、较为复杂的场合。

线槽的安装应牢固、平整,与设备的外壳和支架应连接可靠。

电线电缆应整齐地排列在线槽内,每隔一定距离应进行固定,避免松动和脱出。

2、线管敷设线管适用于线路较少、较为分散的场合。

线管的选择应根据电线电缆的数量和直径确定,管径应略大于电线电缆的外径。

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过度弯曲导致电线电缆受损。

线管的连接应采用专用的接头,并做好密封处理,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

3、架空敷设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高温、高湿度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可以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

架空敷设的电线电缆应采用专用的支架和绝缘子进行固定,间距应符合要求,避免下垂和摆动。

电路布线国家规范标准最新

电路布线国家规范标准最新

电路布线国家规范标准最新一、总则1. 本规范旨在确保电路布线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同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气工程。

二、设计原则1. 电路设计应遵循最小化能耗和最大化效率的原则。

2. 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3. 电路布线应考虑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

三、材料选择1. 选用的电线、电缆、接线端子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2.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四、布线方式1. 布线应尽量采用直线,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交叉。

2. 应合理规划布线路径,减少布线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3. 布线应避开高温、潮湿、易燃易爆区域。

五、安全措施1. 电路设计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 应设置必要的过载、短路、漏电等保护装置。

3. 电路布线应有清晰的标识,便于识别和维护。

六、施工规范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施工质量。

3.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电路布线符合设计要求。

七、维护与检修1. 定期对电路布线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维护和检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非专业人员擅自操作。

3.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便于追踪和分析。

八、环境保护1. 电路布线应考虑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九、附录1. 本规范附录包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详细列表,供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十、修订说明1.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将及时更新并通知相关单位。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国家规范标准应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过程。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标准1.目的和分类1.1 适宜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B类:低压信号线缆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播送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根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2.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2.7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5584.2及GB5585.2,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 型铜母线。

电气布线规范

电气布线规范

电气布线规范
1. 引言
电气布线规范旨在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提供一些基本
的准则和标准以指导电气布线的设计和安装。

本文档将介绍电气布
线规范中的一些重要要点。

2. 布线设计
2.1 安全距离:在进行电气布线设计时,应确保电线与其他设备、材料和结构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2.2 电缆选择: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电缆
类型和规格。

电缆的质量和性能对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2.3 电缆走向:在进行电气布线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电缆走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缆的弯曲和扭曲,并确保电缆布线的整齐
和美观。

3. 安装要求
3.1 接地系统:在进行电气布线安装时,应确保良好的接地系统,以减少电气故障和电气冲击的风险。

3.2 绝缘保护:所有电缆和电气设备应使用适当的绝缘材料进行保护,以防止电气漏电和火灾的发生。

3.3 标识和标注:在进行电气布线安装时,应为电缆和设备进行清晰可见的标识和标注,以方便维护和故障排除。

4. 检测和维护
4.1 定期检测:定期对电气布线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

4.2 文件记录:对电气布线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过程进行详细的文件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维护。

5. 结论
电气布线规范是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

按照规范进行布线设计和安装,并定期检测和维护,可有效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关于电气布线规范的简要介绍,详情请参考相应的电气布线规范标准。

电气设备安装规范与电线布线要点

电气设备安装规范与电线布线要点

电气设备安装规范与电线布线要点电气设备的安装规范和电线布线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安装的基本规范以及电线布线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正确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电线的布线。

I. 电气设备安装规范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范,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1. 设备选址和安装环境在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设备距离燃烧物品、易燃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的距离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 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和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设备应放置在防尘、防火和防爆的设施内。

2. 设备的支架和固定安装设备时,必须使用适当的支架和固定装置,确保设备牢固、稳定,并能承受正常运行时的冲击和振动。

3. 电气连线和接地- 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符合电气工程设计要求;- 使用合格、绝缘良好的导线进行连线;- 连线必须正确接地,以确保安全运行和防止电击。

4. 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 安装合适的开关和保护装置,确保设备在故障时能及时切断电源;- 定期检查和维护开关和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II. 电线布线要点电线布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安全和电力传输的效率。

以下是一些电线布线的要点。

1. 电线的敷设路径- 电线应尽量短,减少线损;- 电线的敷设路径应避免与其他设备或导线相交,以防干扰或导致短路;- 电线的敷设路径应尽量避免易受机械损坏或温度影响的区域。

2. 电线的标识和绝缘- 每根电线都应正确标识,便于识别和维护;- 电线应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能,以防触电或短路。

3. 电线的负荷计算- 根据设备的功率需求,正确计算电线的负荷,以免电线过载;- 避免在同一电线管或电缆槽内敷设过多的电线,以防过热。

4. 电线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 电线应按照规定的敷设方式进行,例如:埋地敷设、架空敷设等;- 根据不同场合,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如使用电线槽、电线管等。

总结:电气设备的安装规范和电线布线的要点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一、设备安全性接线要求
1)电气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以保护人员安全,防止触电;2)电气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切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3)防止电气干扰,不允许接线地串联布线,需每个电气件单独布线,集中接在接地排上(如电机、伺服驱动器以及周边辅助设备),屏蔽线必须可靠接地。1、设备每个电气装置都必须有单独、可靠接地;所有的接地集中在接地排上维修插座接地开关电源接地散热风扇 接地屏蔽层接地
扎带,缠绕管颜色与电缆线颜色一致。
多根导线同时走线时,应并排平行方式布线,严禁缠绕交叉。
线管较多式采用线槽方式走线。
1
2
3
4
5
6
4、拖链布线要求
尽量采用隔板将电缆分隔开,电源线,信号线,气管分开走线。将所有电缆保持平铺布线,严禁缠绕交叉,并留有充分的空间余量。拖链外部两端电缆固定牢固,不要在拖链内固定电缆。拖链内电缆线需为高柔线,光电感应器线禁止走拖链。拖链内禁止有电线接头。两端用扎带固定牢固电缆平铺布线
~END~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1、配电盘布线要求
电气元件走线对应相应的线槽过线孔。
2、按钮开关指示灯布线要求
走线方式一致,拐角处成直角。
02
பைடு நூலகம்
用缠绕管 扎带 固定座绑扎牢固整齐。
01
3、机身布线要求
1
2
3
在进行机身接线走线时,须遵循牢固可靠,整齐美观.
走线尽量隐蔽在机组框架内不外漏,扎好引至电控箱对应接线位置.
机身走线接线时应剪取适当长度,预留余量即可,不可过长,更不可过短。
二、设备方便操作、维修标识要求
1)标识要清楚、可靠、和电气原理图一致,;2)PLC输入输出编号按PLC内部地址命名一致,如X0,Y0;3)标签纸,号码管长度方向一致;接地标志、安全警告标志、防触电标志、其它电器元件标识需粘贴到位.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电气布线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电气布线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电气布线要求电气设备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维护等方面。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与电气布线要求,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以及电气布线要求。

1. 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工程必须遵循一系列国家与地方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其中,最重要的规范是《电气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内容包括了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线、安装、试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规范》对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接线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另外,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还有一些专用的规范要求,如医院、学校、商场等场所的电气设备需满足相应的行业标准。

2. 电气布线要求电气布线是电气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电力的传输和分配。

电气布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2.1 安全性要求电气设备的布线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保证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例如,低压电源、控制电源、照明电源等需要严格隔离,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对于高压电源,则需要采取相应的封闭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2 效率要求电气布线需要考虑电力的传输效率,避免能量的损耗。

为此,应尽量减少电缆的长度、电阻以及电位差。

此外,还需要根据电气负荷的大小,合理分配电缆的截面积与容量,以确保电流传输的稳定与平衡。

2.3 技术要求电气布线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电缆的敷设应符合电气工程施工的标准,避免电缆弯曲过度或损坏。

此外,电缆的引入以及跨越地面或其他构筑物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机械伤害或电磁干扰。

2.4 维护要求电气布线还需要考虑维护的便捷性。

布线时应将电缆分为不同的线路,并进行明确的标识,方便以后的检修与维护工作。

此外,还需要合理安装感应器、保护装置等辅助设备,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总之,电气设备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电气布线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证。

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在电气工程中,设备布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确保设备布线达到规范要求,下面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

1. 设备布线的基本原则设备布线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安全性:设备布线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相关法规法规定,确保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1.2 可靠性:设备布线应确保电气系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减少电路故障和人为疏忽造成的事故风险。

1.3 经济性:设备布线应合理选用线缆规格和布线方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2. 设备布线的基本要求设备布线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2.1 线缆规格:根据设备的功率、额定电流和线路长度等因素,合理选择线缆规格,保证线缆能够承载电流,并考虑到线缆的阻抗、温升和电压降等因素。

2.2 线缆敷设:线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敷设,避免与其他设备或金属结构相交叉,防止产生干扰,同时要注意线缆的保护,如采用沟槽、管道或梯级槽等方式。

2.3 接地系统:设备布线需要确保接地系统完整可靠,减小设备的绝缘电阻,提高安全性能。

接地线应按照要求连接到主接地体上,不得与其他线路共用。

2.4 过载保护:为了防止设备过载,设备布线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功率和电流选择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5 防雷保护:设备布线需要采取防雷措施,设置避雷器、接地网等装置,确保设备在雷击天气下不受影响,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

2.6 标识:设备布线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晰明确的标识,标示设备的名称、编号和功能等信息,方便运维和维修工作。

3. 设备布线的操作规范设备布线还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范:3.1 线缆的连接:线缆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接触不良或产生高温现象。

接线点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连接,且应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

3.2 线缆的弯曲半径: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要求,避免过小的弯曲半径导致线缆导体受损或绝缘层破损,造成短路故障。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及,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布线是指在建筑、工业、商业等领域中,将电气设备连接起来并布置在合适位置的过程。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性能,电气设备布线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布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气设备布线之前,必须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布线方案的设计,确定电源位置、配电箱位置以及电气设备的摆放位置。

其次,要评估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最后,要进行材料清单的编制,明确所需的电缆、插座、开关等配件。

二、布线的原则和要求1. 安全性:布线必须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发生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2. 效率:布线要考虑电源位置与电气设备的距离,尽量减少电缆的长度,降低线路中的电阻和功率损耗。

3. 可靠性:布线要保证电缆的连接紧固可靠,避免接触不良、漏电等问题。

同时,要留有充足的余量,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扩展或改造需求。

4. 维护性:布线应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方便对电缆和连接器进行更换或修复。

三、电缆布线规范要求1. 布线路径:电缆布线应尽量走直线,在穿越隔墙和楼板时应采用保护管或槽道进行保护。

2. 间距要求:电缆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或电磁干扰。

不同类型的电缆应分开布线。

3. 固定和支撑:电缆应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桥架上,以防止电缆的晃动和损坏。

4. 标识要求:电缆的两端应做好明确的标识,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检修。

四、插座和开关布置要求1. 插座布置:插座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并满足不同电器设备的需求。

插座应避免与水源、易燃物接触,并且高度要适中,方便人们插拔电器。

2. 开关布置:开关应安装在进入房间的门边,方便人们进出时开关照明。

同时,开关应与插座分开布置,避免混乱。

五、接地和保护要求1. 接地要求:布线过程中应考虑接地的问题,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接地,提高用电安全性。

电气工程施工规范布线与设备安装要求

电气工程施工规范布线与设备安装要求

电气工程施工规范布线与设备安装要求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正确的布线与设备安装是至关重要的。

符合规范的布线与设备安装可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规范,包括布线和设备安装的要求。

一、布线要求1. 导线选择与敷设在电气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导线非常重要。

根据电气负荷和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导线规格和材质。

导线的敷设应符合规定的安装间隔和保护要求,避免过度弯曲、绕圈或与其他设备重叠。

2. 路线选择与标识布线时应选择合适的路径,避免与其他管道或设备产生干扰。

对于高、低压电缆,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于维修和排查故障。

3. 做好接地工作布线过程中,应做好导线的接地工作。

按照规范对导线进行接地,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接地电阻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接地有效。

4. 布线防护电气工程的布线中,需要考虑到线缆的保护。

使用合适的线槽、线管或防护管材,保护线缆免受物理损坏和化学腐蚀。

二、设备安装要求1. 安装位置选择在进行设备安装时,需要根据设备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

考虑到设备的通风、排热、操作和维护,以及安全距离的要求,避免因错误的安装位置导致设备异常运行或事故。

2. 安装细节考虑设备安装时,需要仔细考虑各个细节。

包括设备固定、紧固螺栓的松紧度,连接件的接触良好性,以及电缆的正确连接和绝缘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安全防护设备安装结束后,应进行安全防护措施的安装。

例如,安装可视、触摸和声音报警设备,以及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罩和防护网等。

确保人员在接触设备时的安全。

4. 检测与验收在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验收。

通过测试设备的各项参数和功能,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

只有通过验收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总结:电气工程施工规范的布线和设备安装要求对于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合理的布线和正确的设备安装可以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线和设备安装是必不可少的。

电气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布线规范要求电气布线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将电力信号传输到不同的设备和电器中。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电气布线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电气布线的规范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重要性。

1. 电气布线的材料选择在进行电气布线时,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首先,电线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导线,如铜导线。

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减少电阻和电压损耗。

其次,绝缘材料也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电线与其他物体之间有足够的绝缘距离,避免电击和短路的发生。

2. 电气布线的布置方式电气布线的布置方式应符合安全和实用原则。

首先,电线应远离易燃材料,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其次,电线应避免与水管、暖气管等金属管道接触,以防止电线受潮或受热而损坏。

此外,电线应按照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布置,以便维修和更换。

3. 电气布线的导线截面选择电气布线中,导线截面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流的传输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根据不同的负载和距离,应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负载和较长的距离需要较大的导线截面,以减少电阻和电压损耗。

而对于较小的负载和较短的距离,可以选择较小的导线截面,以节省材料和成本。

4. 电气布线的接线方式电气布线的接线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在进行接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接线应牢固可靠,以防止松动和接触不良。

其次,接线应使用合适的接线端子或连接器,以确保导线与设备之间的良好接触。

此外,接线时应注意导线的颜色标识,以便正确连接。

5. 电气布线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电气布线免受外界环境和意外损害,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在电气布线中设置过流保护器和漏电保护器,以防止电流过载和漏电导致的火灾和触电事故。

其次,应设置合适的防护罩和防护管,以防止机械损坏和灰尘等杂物的侵入。

总结起来,电气布线规范要求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材料、布置方式和导线截面,正确接线和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电阻和电压损耗,预防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自动化设备的电气布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一套专门的电气布线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的相关内容,以期能够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建议。

1. 电气布线的基本原则1.1 安全性原则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电气布线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保证可靠的绝缘和接地措施。

1.2 效率原则电气布线要求合理布局,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并减少电线的长度。

1.3 可维护性原则布线必须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便于故障排除和维修工作的进行。

2. 电气布线的分类2.1 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包括主电源、配电柜和设备的电源接口。

主电源应采用独立开关控制,并设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装置。

配电柜应合理布局,并保证连接可靠。

设备的电源接口应标明电压、电流和极性,并设有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器。

2.2 信号电路信号电路用于连接各个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布线应避免电磁干扰和电压降低,数字信号布线应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2.3 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用于连接各个控制元件,包括按钮、开关、继电器等。

控制回路应采用可靠的绝缘和接触器,以确保控制信号的精确传输和运行的可靠性。

3. 布线图的绘制为了清晰明了地展示电气布线,制作一份布线图是必要的。

布线图应包括设备的位置、供电电源、信号线路和控制回路,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参数和连接方式。

布线图应按照国际电气符号和标准进行绘制,并配以必要的注释说明。

4. 电气布线的材料和工具4.1 电线和电缆选择合适的电线和电缆是电气布线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布线的环境要求、电流负载和绝缘性能来选用合适的线缆。

4.2 绝缘材料在布线过程中,使用合格的绝缘材料,如绝缘胶带、绝缘套管等,以保护电线和电缆的绝缘层。

4.3 连接器和接插件选择品质可靠的连接器和接插件,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和设备的可靠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1.目的和分类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2.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2.7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5584.2及GB5585.2,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 型铜母线。

2.8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2.9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3.1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4.1 布线原则4.1.1机车电子装置两接线端子间电线不允许剪接。

4.1.2导线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

4.1.3导线弯曲时,过渡半径应为导线直径的3倍以上,导线束弯曲时也应符合该要求,并圆滑过渡。

4.1.4电线和各接线端子、电气设备及插头插座连接时,要留一定的弧度,以利于解连和重新连接。

4.1.5 导线连接原则上应通过接头,视具体情况采用压接、焊接、插接、绕接等方式。

4.1.6除绕接线外,每根导线两端必须有清晰牢固的线号,线号套管在导线上不易移动,视看方便,至少要保持一个大修期。

4.1.7电线槽安装应牢固,导线要用扎线带、线卡等以适当间隔可靠固定,防止振动造成损伤。

4.1.8电线电缆出入线槽、线管时必须加以保护,管口应加绝缘套(有油处应耐油)或用绝缘物包扎。

4.1.9对外有一定干扰或自身需防止干扰的信号,在对外布线及装置部布线时需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接至机箱外部的专用接地母排或通过连接器外壳接至机箱箱体上。

4.1.10 [T]插体箱部各电路板间的连接宜采用绕接或插接布线。

在布线密度过高时宜采用背板工艺方式。

4.1.11所有绕接布线起码应符合IEC 60352-1规定的改进型。

同一位置不能既有焊接又有绕接。

绕接线应适合于选定的绕接工序,且至少应紧绕3匝以上。

4.1.12设计绕接布线时应考虑同一针上最多绕接3根导线。

4.1.13在插件箱布线时,对A、B、C三类信号要分区走线,尽量减少C类对A、B类的干扰。

C类中的电源线宜用双绞线插接布线,脉冲信号线应用双绞线绕接。

A类应用双绞线最后绕接并避开C类导线。

4.1.14多芯电缆应留有10%或至少2根备用绝缘线芯。

连接器中应留有相应数量的备用接点。

4.1.15 [T]蓄电池供电电缆的分支应尽可能地靠近蓄电池。

4.2电子装置中使用的接头应符合TB/T 1507-93中第7章的要求。

插头及插座应符合TB/T1508-2005中5.6条的规定。

4.3 线槽的出口边缘必须光滑,不得有尖角和毛刺。

4.4电线绑扎及固定4.4.1在金属扎线杆、板的所有长度上,应用绝缘带半叠绕一层后再扎线。

叠绕方向由下至上(水平方向叠绕除外)。

4.4.2电子装置中的电线和线束,在扎线杆、板端部、分岔线束根部及线束拐弯处均应有束带紧固。

其它区段视情况可以连续包扎,也可以分段绑扎,但分段间隔不超过200mm。

4.4.3 线卡或绑扎带应有足够的电气强度和机械强度。

4.4.4 [T]电源滤波器的进线宜单独走线,不宜与出线绑扎在一束中。

4.5线号4.5.1 线号标记可采用下列形式之一:·线号的数字;·连接处的电气设备项目代号与端子代号的组合。

4.5.2 线号的标注为机械制图标注法,具体见TB/T 1508—2005第5.4.8款。

4.5.3 线号应固定在线适当位置,不得因振动而丢失。

5.E类、D类的布线5.1安全措施5.1.1 电气设备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

5.1.2 电气设备应具有GB 4208规定的IP 32级以上的防护等级。

5.1.3 带有插座输出的电路应有防止相关人员接近的安全保护措施。

5.1.4 对有大电容器的设备必须有在电容放完电后才允许接近的措施。

5.2铜母线及其连接5.2.1 母线落料、钻孔和冲孔后,应去毛刺。

5.2.2铜母线、扁铜线平弯时,弯曲半径不小于窄边宽度;扁弯时弯曲半径不小于母线宽边宽度。

5.2.3 母线焊接处的焊缝必须牢固、均匀、无虚焊、裂纹、气泡和夹渣等现象。

5.2.4 母线应平整、调直,表面不得有高于1mm的折皱。

母线弯制后不应有裂纹或裂口。

5.2.5母线和母线连接处,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处的连接长度不小于铜排的宽度,并应采用镀(搪)锡、镀银等防电化腐蚀措施。

对铜母线的其余部分可以采用镀(搪)锡、刷油漆、包扎绝缘等防护措施。

5.2.6 母线和母线、母线和电器端子连接处应平整、密贴。

必要时可采用接合电阻等方法检查。

5.2.7 母线和母线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TB/T 1508的规定。

5.2.8 连接应做到安全和接触可靠,在容易接触到雾滴的连接处,要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5.3 电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满足以下要求且应圆滑过渡:·当电缆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当电缆直径大于10mm而小于2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当电缆直径大于2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

5.4 电缆接头应按照TB/T 1507中7.1~7.4条的规定,根据电缆的截面选用。

5.5布线原则5.5.1 E类电缆应远离A、B类电缆至少0.5m,离C类电缆0.4m,离D类电缆0.3m。

各类电缆应分束、分槽布线。

5.5.2 [T]如果不同类的电缆发生交叉,电缆与电缆之间宜成直角。

5.5.3应注意使电缆尽量远离发热器件。

发热温度在100℃以的发热器件,电线与之距离需>20mm;发热温度在100~300℃的发热器件,电线与之距离需>30mm;发热在300℃以上,如无隔热、防火措施者,电线与之距离需>80mm;如有隔热、防火措施,则以实际可能的温度考虑。

达不到此距离时,允许穿瓷套来解决。

5.5.4电缆可以采用线槽、线管,也可以裸露布线。

线槽管的端部以及电线引出口不得浸漏油、水。

裸露布置的电线必须充分注意不得浸入油、水。

5.5.5 电缆布线经过设备柜体上金属隔板的孔应不影响柜体的强度。

5.5.6 穿入线管的高压电缆,外径面积之和不应超过线管孔截面积的60%(一根电线的可以例外)5.5.7 高压电缆两端接线应采用接头压接(与接插件相连者除外),符合TB/T 1507中7.5条的规定。

5.5.8 [T]干线与支线连接宜采用接线座,4mm2以下电线电缆可采用焊接形式。

5.5.9 每个螺栓接线座(端子)上接线数:用于供电连接时,不应超过2根;用于控制和接地连接时,不应超过4根。

5.5.10导体标称截面积≤16mm2的单芯或多芯电缆敷设在机车车辆上时,备用长度不宜太长,但在每一端留有的备用长度应允许进行至少3次的重新端接。

5.6布线工艺5.6.1 两接线端子间电缆不允许剪接,电缆应在接线端子或电器接线处连接。

5.6.2 与接线端子相连的电线电缆,剥线长度按TB/T 1507—1993的规定,剥线时线芯不应有损伤、断股现象。

5.6.3 电线管、槽安装应牢固、电缆要用扎线带、线卡等以适当间隔可靠固定,防止振动造成损伤。

5.6.4电线电缆出入线槽、线管及穿过金属隔板的孔、口时,必须加以防护。

所有各孔、管口应加绝缘套(有油处应耐油)或用绝缘物包扎。

5.6.5在金属扎线杆的所有长度上,应用塑料带或绝缘带叠绕,叠绕方向应由下至上(水平方向叠绕除外)5.6.6 电缆绑扎应紧固整齐、横平竖直、外形美观。

5.6.7电缆束中,各电缆应平整,电缆(束)在扎线杆(板)端部、分岔电缆束根部、电缆束拐弯处均应有束带紧固。

其它区段可用束带进行连续或分段绑扎,但分段间隔不超过200mm。

5.6.8电缆与接线端采用螺纹式接线座连接时,接线柱对电线电缆的最低保持力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5.7线号标记5.7.1每根电缆两端必须有牢固的线号,每个插头、座,每个接线座(端子)上或安装装置处必须有清晰牢固的代号标记;铜母线要打钢印。

导线标记至少要保持一个大修期。

5.7.2线号套管或线号标牌在电缆上应不易移动、视看方便,线号标注方法为机械制图标注法,详见TB/T 1508—2005第5.4.8款。

6.A、B类的布线6.1 A、B类布线除下面特殊要求外,其余可参照第4章电子装置的布线。

6.2 A类中通信线的选择6.2.1各种专用于通信的通信线,如总线RS485、RS422、CAN 、RS232C等,应符合TB/T 1484.3通信网络用电缆的规定。

2×0.75mm2双绞屏蔽电缆(带护套)1×2×0.5mm2+1×0.5mm2三芯屏蔽电缆(带护套)其它通信线可根据频率来选择各种双绞屏蔽电缆或同轴电缆。

6.2布线原则6.2.1 A、B类电缆至少离C类0.1m、离D类0.2m、离E类0.5m。

对于个别确有困难达到上述要求时,必须用普列卡钢质软管、金属管、线槽或其它措施加强屏蔽,隔离体要单独接地,接地线长度应小于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