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两个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重要产业,其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开发,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国家文化自信;旅游产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提供,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二者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1. 丰富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体验。
文化产业通过文物古迹、传统手工艺、文化节庆等独特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验,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融入文化氛围,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 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地方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增加地方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就业潜力的产业,通过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实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会稳定。
1.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产业融合发展。
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产业规划和指导等,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保障。
2. 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和合作。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相互依赖的产业,应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合作。
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市场的拓展。
加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为旅游产业提供独特的文化衍生品和旅游纪念品。
3. 提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具备文化创意和旅游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两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文化艺术为核心,以文化产业链为依托的产业形态。
而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产业形态,包括旅游服务、旅游资源开发等。
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可以实现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就业机会。
2. 丰富旅游产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旅游产品带来更多的文化元素。
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本地的文化遗产。
搭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平台,可以为当地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传播机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保障。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大政策宣传和推广力度。
4. 提高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重素养的专业人才,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鼓励各地开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5. 强化品牌建设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魅力的品牌,提升对外宣传和营销力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5.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这些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并能够分析这些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一些地方文化特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方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特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
2.让学生理解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各地的文化特色介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图片,引导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产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资料,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PPT,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影响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地方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制作PPT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写一篇短文,分析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七下地理4,5章主要内容(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2、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培养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点拨获取新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培养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重点: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难点:识记中国的世界遗产名称和分布教具: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多媒体过程:一、抛砖引玉,明确学习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回答)1.阅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
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课件显示)(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文化的概念
§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 发展过程中创
造出来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D羽绒服
•2、春节期间,乘火车小兰从广州出发,经京广、京哈线
沿途旅游到哈尔滨下列不可能是她旅途经历的是( •D )
• A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 B登上黄鹤楼眺望大江东去
• C饱览晶莹剔透的冰雕展
• D感受热带到寒带风光的变化
•3、下列旅游路线中具有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探险
内容的是( •B )
• A京哈-京沪-京广 B陇海-兰新-南疆
6、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北京旅游,他在北京不会看到 的景点是( )
A人民大会堂 B孔庙 C故宫
D清华园
7、下列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不属于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丽江古城 B杭州西湖 C黄山 D龙门石窟
二、填空
1、我国十大景点中,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杭州西湖、 日月潭所在省份分别是
2、安徽黄山“四绝”指的是
拉萨布达拉宫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台湾日月潭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发展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发展地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历史、地理、民族、风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地方文化特色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到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地方文化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可以是传统的民俗风情、历史古迹、地方美食等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成为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的西安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兵马俑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地方文化特色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可以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纪念品、品尝当地美食、住宿等等,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每个地方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而地方文化特色正是吸引游客的一种有效方式。
当一个地方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色时,游客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他们前往该地旅游的意愿。
同时,地方文化特色也可以帮助一个地方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其独特的水城文化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地方文化特色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要将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到旅游业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关键。
地方文化特色是一个地方的独特资源,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地方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地方文化特色的研究和挖掘,将其传承给后代。
其次,要将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到旅游业中,需要注重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地方文化特色的发挥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传统的风俗和历史古迹,还需要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注入创新元素。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评课稿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的关系,并探讨旅游业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并掌握旅游业对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了解地方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地方文化的分类和特点;3.理解旅游业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4.能够分析地方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地方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00字)在本部分,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地方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地方文化是指地方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它包括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地方文化的分类和特点(400字)在本部分,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地方文化的分类和特点。
地方文化可以根据地域、民族、历史等因素进行分类。
我们将以中国的不同地区为例,介绍各自地方文化的特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对地方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出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3. 旅游业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500字)在本部分,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旅游业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旅游业是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宣传,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我们将以一些典型的旅游胜地为例,讲解旅游业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帮助同学们理解旅游业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4. 地方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500字)在本部分,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地方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保护地方文化的问题。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展就业岗位、增加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进行探讨。
1. 丰富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
通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 推动产业升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传统旅游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产业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 传播文化价值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当地的文化魅力,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念,提升当地文化的软实力,提高地方文化自信心。
4. 提升文化消费通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丰富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增加文化消费体验,提升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增设文化旅游专业基金,引导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2. 加强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要加强资源整合,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文化和旅游相关企业互相协作,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复合型的文化旅游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旅游专业能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4. 加强品牌建设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游客的品牌忠诚度,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2.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
《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特色。
【新知讲解】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位教师讲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学生:历史文化名城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重要功能城市:绍兴、慈溪、舟山、宁波、无锡、常州等。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上海的职能及作用教师: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谁?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共同得出答案:回答:核心城市是上海市。
上海市人口约2418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城市。
上海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提问: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精品教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人间天堂/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新课教学】一、位置与范围【探究一】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文化旅游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文化旅游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文化旅游: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与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学习和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灿烂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样的自然风光,逐渐崛起成为全球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文化旅游是指人们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欣赏、传承和学习不同地域、民族、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文化。
其特点是融合了旅游和文化的双重元素,注重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结合,强调体验和互动。
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1. 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游览。
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资源。
2. 投资力度的增加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提高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同时,还加强了文化旅游景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3.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也得益于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文化景区之外,民俗村、主题乐园、文化节庆等也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这种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推动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1. 经济贡献文化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大量的旅游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拉动了消费和税收的增长。
同时,文化旅游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增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文化,这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同时,中国也借助文化旅游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引言旅游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不仅仅是人们追求休闲和娱乐的方式,更是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途径。
地方文化特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元素,它对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力具有重要影响。
1. 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地方文化特色作为独特的文化元素,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人们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
地方文化特色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遗产等,这些特色能够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他们慕名而来,体验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
2. 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地方文化特色的存在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游客为了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不仅会选择在当地消费,还会购买相关的纪念品、旅游商品等。
这些消费行为不仅为旅游产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入,也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就业机会。
以中国的茶文化为例,茶叶的生产、销售、旅游等行业都因为文化特色而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3. 地方文化特色传播提升当地知名度地方文化特色对于当地的知名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将他们吸引到当地旅游目的地。
同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将地方文化特色传播给其他人,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
例如,法国的巴黎是享有“浪漫之都”美誉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巴黎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巴黎人的浪漫情怀和法国的红酒文化。
4. 地方文化特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体系,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保护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减小对文化资源的侵害。
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力度,确保文化特色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结论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第2课时)示范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2.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教学难点】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各地旅游因特色文化而更加丰富,特色文化也会伴随着旅游开发而继续传承和传播。
【课程引入】师:你们都到过哪里旅游呢?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旅游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观看视频,说说我们安徽有哪些旅游资源?(板书)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1.旅游资源的类型师: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外,人们还比较关注该地的地方文化。
2.地方文化师:我们旅游,参观的名胜古迹都属于地方文化。
(板书)地方文化(板书)名胜古迹师:我国许多旅游胜地正是以独特且富有魅力的地方文化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游客。
(板书)地方小吃(板书)特色文艺表演师: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项目。
师:一些非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大力挖掘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
3.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活动探究,读图和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下列任务:1.说说该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借鉴该景区的开发模式,讨论一下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传统文化可开发为旅游项目。
(板书)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师:你知道现在地方特色文化目前面临的问题吗?师:你能说说地方特色文化减少或消失的原因。
(板书)旅游开发与特色文化的协调发展【课堂小结】【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保护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A.地方文化太古板,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B.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C.各地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地方文化,拆掉现代建筑恢复古建筑D.傣族泼水节浪费水资源,应该取消2.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A.地质地貌景观B.城市面貌景观C.地方文化特色D.各地风味小吃3.下列旅游资源中,全属自然风光的有()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杭州西湖B.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C.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避暑山庄D.八达岭长城、台湾日月潭、黄山4.四川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A.变脸B.黄梅戏C.京剧D.庙会5.以下传统文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的是()①陶瓷文化②游牧文化③茶文化④丝绸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1.B 2.C 3.B 4.A 5.C。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5.2《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教学设计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5.2《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是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探讨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各地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较为片面,容易忽视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文化特色,分析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文化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文化特色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2.难点: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答案,准备评分标准;3.安排好课堂活动时间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文化特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这个地方有哪些文化特色?b.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有何影响?c.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中的案例,选择一个地方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a.这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什么?b.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的影响有哪些?c.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保护?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方文化特色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能力,如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
3.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途径获取信息,对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进行评价和规划的能力。
3.举例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如何吸引游客,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业发展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强调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小组讨论:请分析一个具体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江苏的园林艺术,如何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五、案例亮点
本章节的教学案例在设计过程中,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凸显以下五个亮点:
(一)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以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为载体,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学生将更加关注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创新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
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展示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二)注重实践性,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本案例将实地考察与课堂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地方文化特色与经济旅游发展
地方文化特色与经济旅游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与重视,地方文化特色在经济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它们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承。
在经济旅游发展中,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吸引游客、推动经济增长,并且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首先,地方文化特色可以吸引游客。
许多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例如,中国的杭州和西湖、北京和故宫、西藏和布达拉宫等地都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无论是传统的建筑、寺庙,还是民俗传统、物产特产,都是游客心仪的旅游元素。
这些独特的文化特色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依据,从而为当地的经济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其次,地方文化特色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了吸引游客消费的核心。
游客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参与到当地的传统活动中。
这无疑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
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如今成为了世界各国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线路。
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当地的独特文化,还可以购买到各种丝绸制品,从而实现了旅游与消费的双赢。
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传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地区的灵魂。
通过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可以加深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进而激发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例如,中国的苗族文化、藏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展示给外界不同于汉族的生活方式、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社区也应该加大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力度,保护并传承那些受到现代化冲击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文化实务,让地方文化特色不至于因为社会变迁而消失。
最后,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4 第五章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
目前秦俑博物馆面积已扩大到46.1公顷,拥有藏品5万余(套)件。一号兵
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 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二号兵
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 300余件,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
齐全;三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陈列厅内有一、
二号铜车马。
第4页
预习导学
答案
第 11 页
合作探究
第五章
第二节
1.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 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 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和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江西省是我国著 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请你搜集资料,设计一条江西省内的红色旅游 线路。
提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瑞金。
答案
第9页
第五章
第二节
2.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是我国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健康
答案
第 10 页
第五章
第二节
3.保护世界遗产是 ( D )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唯一责任 ②为了促进世界文化表现 形式的多样性 ③所有文化同等被尊重的体现 ④指只保护文 物、古建筑群和历史遗址 ⑤全人类共同的主题之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第6页
第五章
第二节
3.请将下面旅游景观归类。
桂林山水、八达岭长城、黄果树瀑布、承德避暑山庄、井冈山革
命博物馆、孔庙、黄山、九寨沟、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滕王阁、遵
义会议旧址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 教学设计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使学生掌握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方文化特色的类型和特点。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有效地融入旅游业发展中。
解决地方文化特色在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地考察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播放一段展示不同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景点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视频中所展示的地方文化和旅游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2、知识讲解(30 分钟)讲解地方文化特色的概念,包括其内涵、表现形式(如风俗习惯、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
阐述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发展趋势。
重点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如增加旅游吸引力、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文化传承等。
3、案例分析(30 分钟)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成功融合的案例,如丽江古城、乌镇等。
组织学生分组分析案例中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4、小组讨论(20 分钟)提出问题:“如何在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的发展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2、理解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比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小活动)对照对比一下P36面的三张图片。
仔细观察,三位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穿藏袍的方式有何不同。
让学生能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
(引入)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注意到了,人们的着装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到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自然环境的差异又使到我国许多的地方都各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提问:你到本地或外地的风景名胜地区旅游过吗有些什么体会什么是旅游业旅游业为什么被称为"无烟工业"
(总结)为旅行,观光,游览服务的综合性行业叫做旅游业.旅游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的特点,所以被称为"无烟工业".
二、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提问: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自然风光,古代文化艺术宝藏,革命纪念地,以及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
1、自然风光
提问:我国有许多令人心往神驰的名山秀水,涌泉飞瀑,雪山险峰等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其中,著名的自然风光有哪些呢
回答: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指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讲述——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此外,杭州西湖,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吉林白头山的天池等,也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欣赏,朗读:指导学生欣赏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图片,并让一位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讲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承德,敦煌,拉萨等地的古代建筑和艺术宝藏都十分丰富.
提问:我国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和艺术宝藏有哪些
小结:指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讲述——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和明代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3、革命纪念地
讲述:指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讲述——我国近现代史中的革命纪念地很多,分布很广,其中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等地,可以参观的纪念地最多.这些既是旅游地点,又是纪念革命先辈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4、民族风情
提问:我国许多地方有特色的风土,民俗,也是吸引旅游者观光的项目.你知道有哪些具有特别的民族风情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三,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
提问:为什么要保护旅游资源我们应当怎样保护旅游资源
课堂巩固:
1.以板书为线索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册ABC卷.
课堂训练题
1.为什么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 发展旅游业,给国家和地方带来什么好处
2.我国有哪些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和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3.我国的旅游资源分为哪四类
4.我国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