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折专题(1)(1)

合集下载

满分突破中考数学压轴题之专题练习(一)—解答压轴题方法与技巧

满分突破中考数学压轴题之专题练习(一)—解答压轴题方法与技巧

满分突破中考压轴题之专题练习(一)1.等腰△ ABC中,CA=CB点D为边AB上一点,沿CD折叠△ CAD得到△ CFD边CF交边(2)连接AF交CD的延长线于点M,连接ME交线段DF于点N,若EF=4EC AB=22,求MN的长.【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解答】(1) 证明:如图1,•/ CA=CB •••/ A=Z ABC,•/ CD=CE CDE=/ CED,'Z A=Z ABC在厶ACE与厶BCD 中,,ZAEC二ZBDC t AC=C&•△ACE^A BCD (AAS)•AE=BD, AD=EB•/ AD=DF, • DF=EBI F二EB在厶DCF与厶ECB中 , “ CF二CBLCD=CE•••△DCF^A ECB ( SSS ,/ DCE=/ ECB / DFE=/ EBC,•/ FDE=Z BCE•••/ DEC=ZFEB•/ DCE=/ EBF,•△DEF^A CEBAB 于点E, CD=CE 连接BF.• FD=FB•△DE3A FEB, •/ FDB=/ FBD,(2) 解:•••沿CD 折叠△ CAD 得到△ CFD,••• CA=CF / CAD=Z CFD,•••/ CAD=Z CBE•••/ DEF=Z CEB又•••/ CED=/ BEF•••/ CFD=/ CBE, • △ DEF ^A CEB • △ CED^A BEF,•/ CD=CE• BE=BF , △ EBF 为等腰三角形,•/ CF=CBBCF 为等腰三角形, 则/ BCF=Z EBF,• / DCE=/ BCF, CEBCD 和/ BCD 的平分线,由角平分线定理,可得 CB _ EB CE+EF CD^ED ? CE =ED ?•/ EF=4EC•「_5・・ =5 ,ED•/ AB=AD+ED+EB=22,• 5ED+ED+5ED=22 ,解得ED=2,• •匸■ W TT•- 4CW=5ED 2 , EC=",由余弦定理,可得 ED 2=C D 2+C E ?- 2CD X CEcos / DCE cos / DCE=;.5如图2,过点M 作AE 的平行线分别交 FD EF 于点G 、H ,• M 为AF 边的中点,•••点G 、H 是FD EF 的中点,•/ EF=4EC• EH=2EC• MD=2CD , MH=3ED , •/ GH=- ED, 2• / DCE=/ EBF郢2•/△MNG s^ END,,讥=,MN= ME,ED EN EN 2 7在厶MCE中,由余弦定理,可得ME2=MC2+EC? - 2MC X EC X cos/ DCEME2=10EC - 3.6EC=6.4E(C ,• ME=4 二MN」2 .如图,Rt A ABC中,M为斜边AB上一点,且MB=MC=AC=8cm,平行于BC的直线l从BC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上平移,运动到经过点MB、MC、AC于点D、E、P,以DE为边向下作等边厶DEF,设厶DEF与厶M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cm2),直线I的运动时间为t (秒).(1) 求边BC的长度;(2) 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t,使得以P、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t,使得以点D为圆心、BD为半径的圆与直线EF相切?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解答】解:(1)设/ B=a,•/ MB=MC,M时停止•直线I分别交线段A•/ MC=MA,•••/ A=Z AMC=a ,•••/ B+Z A=90 ,•- a+2 a =90;•a =30°•Z B=30°;■/ cotB= I -;AC•BC=AC X cotB=8 ;厂;;(2)由题意,若点F恰好落在BC上,• MF=4 ( 4 - t) =4;--1=3.当0v t w3时,如图,• BD=2t;DM=8 - 2t ;•/ l // BC,•時」,•L1 :J-•: :,•DE= : (8 - 2t).•点D到EF的距离为FJ= DE=3 (4 - t),2•/ l // BC,•:V i;l】• ---DE"FJ•/ FN=FJ- JN=3 (4 - t)- t=12 - 4t,• "= 一( 3-t)S=S弟形DHG (HG+DE)X FN=-当3 v t w 4时,重叠部分就是厶DEF,S=S年匚詔=3二t2- 24和48 =.即:S= 3 2 砺t+4 结血(3<t<4)(3) 当 O v t w 3 时,/ FC 禺 90°••• Fd CP,•••△ PCF 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当3 v t w 4时,若△ PCF 为等腰三角形,•只能FC=FP•-=3( 4 - t ), 2• t (7)•••存在这样的时刻t=— 时,使得以P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7 (4 )若相切,理由:•••/ B=30° ,• BD=2t , DM=8 - 2t ,•/ l // BC,…時」,•li :: ■'•-,• DE=二(8 - 2t ).• 2t=3 (4 - t ),解得t=—. 5•••存在这样的时刻t=l —时,使得以点D 为圆心、BD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EF 相切.^t Z +8V3t(O<t<3) DE=3 (4 - t )3.在Rt A ABC 中,/ ACB=90°, AC=BC=2点P 为BC 边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B 、C 重合).点 第7页(共25页)• AP=AM=AN ,Z 1 = / 2,7 3=/4,•••/ CAB=/ 2+/ 3=45°,MAN=90(1) 当点P 为线段BC 的中点时,求/ M 的正切值;(2) 当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不与 B 、C 重合),连接AM 、AN ,求证:① 厶A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 厶 AEF ^A BAM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解答】(1 )解:连接NB ,如图1 ,•••在 Rt A ABC 中,/ ACB=90 , AC=BC•••△ 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Z CBA=45 ,•••点P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为N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为M ,• AB 垂直 PN, BN=BP,•••/ NBA=Z PBA=45 ,•••/ PBN=90 ,•••点P 为BC 的中点,BC=2,• MC=CP=PB=NB=1• tan / M= m =X 1厂二(2)证明:①连接AP,如图2,•••点P 关于直线AC AB 的对称点分别为M 、N , P 关于直线AC 、AB 的对称点分别为 M 、N ,连接MN 交AC 于点E,交AB 于点F .•••△A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 A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5=/ 6=45°,•••/ AEF=/ 5+/ 仁45° + / 1 ,•// EAF=45•/ BAM=/ EAF+/ 仁45° + / 1,•/ AEF=/ BAM,又•••/ B=/ EAF=45•△AEF^A BAM.d4.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 BC, AC=BC=10cos/ ACB=:,点E在对角线AC上,且CE=AD,5BE的延长线与射线AD、射线CD分别相交于点F、G,设AD=x,A AEF的面积为y.(1 )求证:/ DCA=/ EBC;(2) 如图,当点G在线段CD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 如果△ DFG是直角三角形,求△ AEF的面积.【考点】相似形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解答】(1)证明:T AD / BC,•/ DAC=/ ECB 在厶DCA和厶ECB中,r AD=CE,ZDAC^ZECB ,M 二BC•△DCA^A ECB( SAS,• / DCA=/ EBC(2)T AD// BC,•••△ AEF^A CEB,• .': T !\ : 即I J…茁—:T.,: ,,解得:AF=』'',X作EH丄AF于H ,如图1所示,• EH=;AE=;(10 -x),5 51 3--y=S^ AEF= x —25(10- x)10(10-x) =3(10P)2•- 0v x w 5訂.:-5 ,•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y_ " ' ||:, ' 11y=(0v x< 5 , I - 5); (3)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 FDG_90时,如图2所示:A在Rt A ADC 中,AD_AC X—_8 ,即x_8 ,5• S L :…AAEF_y_ —②当/ DGF_90时,过E作EM丄BC于点M,如图3所示,由(1)得:CE_AF_x3 4在Rt A EMC 中,EM_ x , MC_ x ,5 5•BM_BC- MC_10-二x,5•••/ GCE_/ GBC, / EGC_/ CGB,•△CGE^A BGC,.CE_CG 即工_CG•g_ j ' : _ ,•••点G在线段CD上,• AF> AD ,即 _ > x,(1) (2)(3) 求厶BC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t 为何值时,QP// AC ?t 为何值时,直线 QR 经过点P ?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以PQ 为边在AB 上方所作的正方形 PQMN 在 Rt A ABC 内部,求此时t 的取值范围.【考点】相似形综合题.菁优网版权所有【解答】解:(1 )过C 作CD 丄AB 于D 点,如图所示:•/ AB=10, AQ=2+2t ,• QB=AB- AQ=10-( 2+2t ) =8 - 2t ,在 Rt A ABC 中,AB=10, AC=8,根据勾股定理得:BC=6,•••/ EBM=Z CBG, / BME=Z BGC=90 ,•••△ BMEs^ BGC,-■<?1!=匸''丽硕io4/53• 1 =,即 x=5, 10碍 5此时 y= ;「’=15,综上,此时△ AEF 的面积为「或15.5. 在 Rt A ABC 中,/ C=90° AB=10, AC=8,点 Q 在 AB 上,且 AQ=2,过 Q 做 QR 丄 AB,垂 足为Q , QR 交折线AC- CB 于R (如图1),当点Q 以每秒2个单位向终点B 移动时,点P 同时从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 AB - BC- CA 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如图2).•••丄AC?BC= AB?CD,即卩-X 6X X 10X CD,2 2 2 2••• CD二,5则S^BCQ F QB?CD= (8- 2t) =- 〔t+ ( 0 < t w 4);2 5 5 5(2)当PQ// AC 时,可得/ BPQ=Z C,Z BQP=Z A,• △ BPQ^A BCA, 又BQ=8- 2t, BP=6t- 10,•讥=[F 即-'■ J" -一…, i _ -,整理得:6 (8 - 2t) =10 (6t - 10),解得:t=',18则t= 1时,QP/ AC;18(3)①当Q、P 均在AB 上时,AP=6t , AQ=2+2t ,可得:AP=AQ,即6t=2+2t,解得:t=0.5s ;②当P在BC上时,P与R重合,如图所示:•••/ PQB=Z ACB=90 , / B=Z B ,•△BP2A BAC,•—,又BP=6t- 10 , AB=10 , BQ=8- 2t ,BC=6 AB BC'1= :,即6 (6t - 10) =10 (8 - 2t),10 6解得:t=2.5s;③当P在AC上不存在QR经过点P ,综上,当t=0.5s或2.5s时直线QR经过点P;(4) 当点P在点Q的左侧时,若点N落在AC上,如图所示:•/ AP=6t , AQ=2+2t ,•PQ=AQ- AP=2+2t - 6t=2 - 4t ,•••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PN=PQ=2- 4t,•••/ APN=Z ACB=90 , / A=Z A ,第10页(共25页)。

七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填空题版

七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填空题版

七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填空题版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020年七上数学: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1.(2020苏州.七上期末) 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如果∠1=64°,那么∠2=________°.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2020扬州.七上期末) 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压平,则∠1的度数等于________°.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3.(2020长清.七上期末)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D 、BE 为折痕,若∠CBD =66°,则∠ABE =________.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4.(2020长兴.七上期末) 如图,射线OC 平分角形纸片的∠AOB ,若把∠AOB 沿射线OC 对折成∠COB(OA 与OB 重合),从点O 引一条射线OE ,使∠BOE= ∠EOC ,再沿射线OE 把角剪开,若把纸片展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76°,则∠AOB= ________。

考点: 角的运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5.(2020南京.七上期末) 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若∠AEG =62 ,则∠DEF =________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2019西湖.七上期末) 在数学拓展课上,小林发现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 可以进行如下操作:①把△ABF 翻折,点B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AF,点F 在BC 边上;②把△ADH 翻折,点D 落在AE 边上的点G 处,折痕为AH,点H 在CD 边上.若AD=6,AB=则∠HAF=________,GE=________.考点: 角的大小比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7.(2019鄞州.七上期末)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B 折叠,若 ∠1=40° ,则∠2的度数是________.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8.(2019铁西.七上期末)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 处,CF平分 则∠ACF 的度数为________.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9.(2019皇姑.七上期末)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后量得∠AOB '=110°,则∠B 'OC=________.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0.(2019锦州.七上期末)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的角A ,角E 分别沿BC ,BD 折叠,点A 落在A′处,点E 落在边BA′上的E′处,则∠CBD 的度数是________.2020年七上数学: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

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一)

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一)

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一)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引言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定理。

而“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则是指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将定理中的元素进行翻折、转化或推广,来探讨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相关问题以下是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的一些相关问题:1.翻折证明定理: 如何通过翻折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这个问题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证明方法的灵活性,也有助于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翻折应用: 除了证明定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翻折的方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其他几何问题?通过翻折,我们能否得到更多的几何性质?这个问题可以拓宽我们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范围。

3.翻折推广: 能否将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翻折推广到其他多边形?通过翻折的方法,我们能否得到其他几何图形的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引出更多几何形状的特性和定理。

4.几何拼贴: 是否可以利用翻折的方法构建出更多有趣的几何拼贴?通过翻折的方式,我们能否创造出新的几何形状、图案和艺术作品?这个问题可以在美学和创意领域引发讨论。

解释说明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是一种通过对定理中的元素进行折叠、转化和推广来探索更多数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翻折,我们可以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性质、解决其他几何问题,并且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创造出有趣的图案和作品。

这些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不仅可以拓宽我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创造力和美学观察力。

综上所述,勾股定理的翻折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数学探索领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和应用勾股定理,同时也可以在艺术和美学领域中发现新的可能性。

七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单选题版

七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单选题版

七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单选题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2020年七上数学: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第1题~~(2020扬州.七上期末)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AF 为折痕,点B 、D 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B′、D′,若∠B′A D′=16°,则∠EAF 的度数为( ).A . 40°B . 45°C . 56°D . 37°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2题~~(2020建邺.七上期末) 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 A . B . C . D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3题~~(2020扬州.七上期末) 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为m ,宽为n (m >3n )如图1,先在其两端分别折出两个正方形(ABEF 、C DGH )后展开(如图2),再分别将长方形ABHG 、CDFE 对折,折痕分别为MN 、PQ (如图3),则长方形MNQP 的面积为( )A . nB . n (m ﹣n )C . n (m ﹣2n )D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4题~~(2019天台.七上期末)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2次,若∠1=50°,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5题~~(2019黄岩.七上期末) 一张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纸片(a >3b ),分成两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三部分(如图①).现将左边两部分图形对折,使EF 与GH 重合,折痕为AB (如图②),再将右边两部分图形对折,使MN 与PQ 重合,折痕为C D (如图③),则图④中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 )2答案答案答案答案A . 4b B . 2(a ﹣b ) C . 2a D . a+b考点: 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6题~~(2019长春.七上期末) 如图,将矩形ABCD 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 于E ,∠DBC =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A . 6个B . 5个C . 4个D . 3个考点: 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7题~~(2019大庆.七上期末) 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DF 平分∠BDE ;②△BFD 是等腰三角形;;③△CED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A . 0个;B . 1个;C . 2个;D . 3个.考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8题~~(2019牡丹江.七上期末) 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的一角沿AE 折叠,若∠BAD′=40°,那么∠EAD′的度数为( )A . 20B . 25°C . 40°D . 50°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9题~~(2019如皋.七上期末)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进行折叠,ED ,EF 为折痕,A 与A'、B 与B'、C 与C'重合,若∠AED=25°,则∠BEF 的度数为( )A . 75°B . 65°C . 55°D . 50°答案答案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第10题~~(2019句容.七上期末) 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为m ,宽为n (m >3n )如图1,先在其两端分别折出两个正方形(ABEF 、C DGH )后展开(如图2),再分别将长方形ABHG 、CDFE 对折,折痕分别为MN 、PQ (如图3),则长方形MNQP 的面积为( )A . nB . n (m ﹣n )C . n (m ﹣2n )D .考点: 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020年七上数学: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答案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A6.答案:B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A 2。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圆环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圆环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圆环的翻折(一)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沪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几何专题——圆环的翻折(一)。

圆环的翻折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通过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环性质的理解。

内容
1. 圆环的定义:圆环是由两个同心圆和它们之间的曲线组成的图形。

2. 圆环的性质:
- 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其中R>r。

- 圆环的面积:S = π(R^2 - r^2)
- 圆环的周长:C = 2π(R + r)
- 圆环的宽度:w = R - r
- 圆环的直径:d = 2(R - r)
3. 圆环的翻折方法及步骤:
- 将圆环按照宽度切割成若干条带状。

- 将每条带状折叠或卷起。

- 将每条带状再次展开,并依次将它们叠放起来。

4. 圆环的应用:
- 圆环的翻折方法可以用于纸制手工制品的设计,如蜜蜂蛋糕盒、点读笔套等。

- 圆环的性质理解及应用可以推广到更复杂的几何形状的研究中。

总结
通过研究圆环的翻折,学生可以加深对圆环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中的圆环知识。

1、2020重庆中考数学三角形翻折变换专题一

1、2020重庆中考数学三角形翻折变换专题一

三角形翻折变换专题训练一1、 如图,在△ABC 中,∠B =90°,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2、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F 处,连CF ,则CF 的长为( ).13.5A 14B.5 17C.5 18D.5 2.如图,在△ABC 中,AB =BC =12,∠B =90°,以EF 为折痕折叠,使A 与BC上一点D 重合,若BD :DC =2:1,则AE 的长是( ).8A25B.3 26C.3 D.9 3.如图,Rt △ABC 中,∠C =90°,AC =8,BC =12,点D 为BC 边上的中点,将△ACD 沿AD 对折,使点C 落在同一平面内的点C '处,连接BC '',则BC ' 的长为( ).A .325 B.5 CD .365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Rt ABC V 中,0=90ABC ∠,1AB AC ==,点D 是AC 上一点,0=30CBD ∠,将BCD V 沿BD 折叠至BC D 'V ,连接AC ',则AC D 'V 的面积为( )ACD 5、已知Rt △ACB 中,点D 为斜边AB 的中点,连接CD ,将△DCB 沿直线DC翻折,使点B 落在点E 的位置,连接DE 、CE 、AE ,DE 交AC 于点F ,若BC =6,AC =8,则AE 的值为( )A .B .C .D . 6、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为5、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F =2,则BD 的长是( )A . B . C .3 D .2第3题图第1题图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7、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BC=12cm,∠C=30°,折叠这个三角形,使B落在边AC上,且DF=DC,折痕为EF,那么BF的长为()cm.A.2B.4﹣3 C.6﹣6 D.68、如图,ABCD中,AB=6,∠B=75°,将△ABC沿AC边折叠得到△AB′C,B′C交AD于E,∠B′AE=45°,则点A到BC的距离为()A.2B.3C.D.9、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BC=2.点D和点E分别是BC边和AB边上两点,连接DE.将△BDE沿DE折叠,得到△B′DE,点B恰好落在AC的中点处设DE与BB交于点F,则EF 的长为()A.B.C.D.10.如图,在△ABC中,AC=BC,∠C=90°,点D在BC上,且CD=2DB,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sin∠BED的值是()A.B.C.D.11.如图,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其中∠C=90°,斜边AB=4,将纸片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为EF,则AE的长度为().4.3A5.3B3.2C6.5D12. 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D是边AB的中点,连接CD,将△BCD沿直线CD翻折得到△ECD,连接AE,若AC=5,CD=6.5,则线段AE的长为()A.B.9 C.D.13.如图,△ABC中,∠ACB=90°,BC=3,AC=4,点D是AB的中点,将△ACD沿CD翻折得到△ECD,连接AE,BE,则线段BE的长等于()A.B.C.D.214、如图,在Rt△ACB中,∠ACB=90°,AC=BC,点D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将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连接DE,DE与AC相交于点F,连接AE,若,AD=2BD,则CF等于()A.B.C.D.15.如图,已知△ABC中,∠CAB=∠B=30°,AB =,点D在BC边上,把△ABC沿AD翻折,使AB与AC重合,得△AED,则BD的长度为()A .B .C .D .16、如图,已知△ABC中,∠BAC=120°,A D为边BC上的中线,将△ACD沿AD翻折得到△AED,BF平行于AC交AE于F,若AC==15,AB=5,则BF的长为()A.12B.6 C,9 D.8B C1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AC=6,点D是BC上一动点,连接AD,将△ACD沿AD折叠,点C落在点E处,连接DE交AB于点F,当△DEB是直角三角形时,DF的长为().3 A3.2B.23C或3.22D或三角形翻折变换专题训练一答案解析1、如图,在△ABC 中,∠B =90°,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F 处,连CF ,则CF 的长为( ).13.5A 14B.5 17C.5 18D.5解:连接BF ,交AE 于H ,如图所示:∵BC =6,点E 为BC 的中点∴BE =3,又∵AB =4,∴AE ==5,∴BH ==,则BF =2BH =,∵FE =BE =EC ,∴∠BFC =90°,∴CF ==. 2.如图,在△ABC 中,AB =BC =12,∠B =90°,以EF 为折痕折叠,使A 与BC 上一点D 重合,若BD :DC =2:1,则AE 的长是( C ).8A25B.3 26C.3 D.9 解:∵=,AB =BC =12,∴BD =8,设ED =x ,则BE =12﹣x ,在Rt △BDF 中,x 2=(12﹣x )2+82,解得AE =x =.3.如图,Rt △ABC 中,∠C =90°,AC =8,BC =12,点D 为BC 边上的中点,将△ACD 沿AD 对折,使点C 落在同一平面内的点C '处,连接BC '',则BC ' 的长为( D ).A . 325 B.5 CD .365解:如图,连接CC ',将ACD ∆沿AD 对折,使点C 落在同一平面内的点C '处AD CC '∴⊥,CN C N '=,点D 为BC 边上的中点162CD BC ∴==10AD ∴= 1122ACD S AC CD AD CN ∆=⨯⨯=⨯⨯ 4.8CN ∴=185DN ∴= CN C N '=,CD DB = 3625C B DN '∴==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Rt ABC V 中,0=90ABC ∠,1AB AC ==,点D 是AC 上一点,0=30CBD ∠,将BCD V 沿BD 折叠至BC D 'V ,连接AC ',则AC D 'V 的面积为( A )ACD5、已知Rt △ACB 中,点D 为斜边AB 的中点,连接CD ,将△DCB 沿直线DC 翻折,使点B 落在点E 的位置,连接DE 、CE 、AE ,DE 交AC 于点F ,若BC =6,AC =8,则AE 的值为( )A .B .C .D .解:连接BE 交CD 于点G ,∵Rt △ACB 中,AB ==10, ∵点D 为斜边AB 的中点,∴CD =AD =BD =AB =5,设DG x =,在△DBG 中,222BG BD DG =-,在△CBG 中,222BG BC CG =-∴22225=6(5)x x ---∴7=5x ,75DG =∴DM ==4,由折叠得,CD 垂直平分BE ,∴BG EG =∵点D 为斜边AB 的中点,∴AE =2DG =,故选:B . 6、(2019•福州二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为5、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F =2,则BD 的长是( )A .B .C .3D .2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 =60°,AB =BC =AC =5,∵沿DE 折叠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上,∴△ADE ≌△FDE ,∴∠DFE =∠A =60°,AD =DF ,AE =EF ,设BD =x ,AD =DF =5﹣x ,CE =y ,AE =5﹣y ,∵BF =2,BC =5,∴CF =3,∵∠C =60°,∠DFE =60°,∴∠EFC +∠FEC =120°,∠DFB +∠EFC =120°,∴∠DFB =∠FEC ,∵∠C =∠B ,∴△DBF ∽△FCE , ∴,即,解得:x =,即BD =,故选:B7、(2018•九龙坡区校级模拟)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BC =12cm ,∠C =30°,折叠这个三角形,使B 落在边AC 上,且DF =DC ,折痕为EF ,那么BF 的长为( )cm .A .2B .4﹣3C .6﹣6D .6解:过点D 作DH ⊥BC 于H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B 落在边AC 上,∴DF =BF ,∵DF =DC ,DH ⊥BC ∴∠C =∠DFC =30°,FH =CH ,∴DH =DF ,FH =DH =DF ,∴CF=DF,∴BC=BF+CF=BF+BF=12cm,∴BF=(6﹣6)cm故选:C.8、(2019•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ABCD中,AB=6,∠B=75°,将△ABC沿AC边折叠得到△AB′C,B′C交AD于E,∠B′AE=45°,则点A到BC的距离为(C)A.2B.3C.D.解:过B′作B′H⊥AD于H,∵∠B′AE=45°,∴△A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B′H=AB′,∵将△ABC沿AC边折叠得到△AB′C,∴AB′=AB=6,∠AB′E=∠B=75°,∴∠AEB′=60°,∴AH=B′H=×6=3,∴HE=B′H=,B′E=2,∵ABCD中,AD∥BC,∴∠DAC=∠ACB,∵∠ACB=∠ACB′,∴∠EAC=∠ACE,∴AE=CE,∵∠AB′E=∠B=∠D,∠AEB′=∠CED,∴△AB′E≌△CDE(AAS),∴DE=B′E=2,∴AD=AE+DE=3+3,∵∠AEB′=∠EAC+∠ACE=60°,∴∠ACE=∠CAE=30°∴∠BAC=75°,∴AC=AD=BC,∠ACB=30°,过A作AG⊥BC于G,∴AG=AC=.9、(2019秋•南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BC=2.点D和点E分别是BC边和AB边上两点,连接DE.将△BDE沿DE折叠,得到△B′DE,点B恰好落在AC的中点处设DE与BB交于点F,则EF=(C)A.B.C.D.解:∵在等腰Rt△ABC中∠C=90°,AC=BC=2,∴AB=AC=4,∠A=∠B=45°,过B′作B′H⊥AB与H,∴△A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B′H=AB′,∵AB′=AC=,∴AH=B′H=1,∴BH=3,∴BB′===,∵将△BDE沿DE折叠,得到△B′DE,∴BF=BB′=,DE⊥BB′,∴∠BHB′=∠BFE=90°,∵∠EBF=∠B′BH,∴△BFE∽△BHB′,∴=,∴=,∴EF=,10.如图,在△ABC中,AC=BC,∠C=90°,点D在BC上,且CD=2DB,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sin∠BED的值是()A.B.C.D.解:∵△DEF是△AEF翻折而成,∴△DEF≌△AEF,∠A=∠ED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F=45°,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CDF+45°=∠BED+45°,∴∠BED=∠CDF,设CD=2,CF=x,则CA=CB=3,∴DF=F A=3﹣x,∴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得,CF2+CD2=DF2,即x2+4=(3﹣x)2,解得:x=,∴sin∠BED=sin∠CDF===.故选:A.11.如图,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其中∠C=90°,斜边AB=4,将纸片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为EF,则AE的长度为(B)4.3A5.3B3.2C6.5D解:作DH⊥AB于H,可得等腰Rt△DBH,由AB=4,可知BC=sin45°×AB=×4=2,于是BD=,BH=DH=×=1,设AE=DE=x,则EH=4﹣1﹣AE=3﹣x,在Rt△DEH中,(3﹣x)2+12=x2,解得:x=,故AE的长度为.12. (2018春•开州区期末)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D是边AB的中点,连接CD,将△BCD沿直线CD翻折得到△ECD,连接AE,若AC=5,CD=6.5,则线段AE的长为().A.B.9 C.D.解:如图,延长CD交BE于点H,作CF⊥AB于F.∵在Rt△ABC中,∠ACB=90°,点D是边AB的中点,CD=6.5,∴AD=DB=CD=6.5,AB=13.∵AC=5,∴BC==12.∵S△ABC=AC•BC=AB•CF,∴×5×12=×13×CF,解得CF=.∵将△BCD沿直线CD翻折得到△ECD,∴BC=CE,BD=DE,∴CH⊥BE,BH=HE.∵AD=DB=DE,∴△ABE为直角三角形,∠AEB=90°,由折叠可得S△ECD=S△ACD,∴DC•HE=AD•CF,∵DC=AD,∴HE=CF=.∴BE=2EH=.∵∠AEB=90°,∴AE===.13.(2017秋•常熟市期末)如图,△ABC中,∠ACB=90°,BC=3,AC=4,点D是AB的中点,将△ACD沿CD翻折得到△ECD,连接AE,BE,则线段BE的长等于()A.B.C.D.2解:如图延长CD交AE于点H,作CF⊥AB,垂足为F.∵在Rt△ABC中,AC=4,BC=3,∴AB=5.∵D为AB的中点,∴AD=BD=DC.∵AC•BC=AB•CF,∴×3×4=×5×CF,解得CF=.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C=CE,AD=DE,∴CH⊥AE,AH=HE.∵DC=DB,BD•CF=DC•HE,∴HE=CF=.∴AE=.∵AD=DE=DB,∴△ABE为直角三角形.∴BE===.故选:A.14.(2019•历城区一模)如图,在Rt △ACB 中,∠ACB =90°,AC =BC ,点D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CD ,将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 ,连接DE ,DE 与AC 相交于点F ,连接AE ,若,AD =2BD ,则CF 等于( )A . B . C . D .解:∵∠ACB =90°,由旋转知,CD =CE ,∠DCE =90°=∠ACB ,∴∠BCD =∠ACE ,∴△BCD ≌△ACE ,∴∠CAE =∠CBD =45°=∠CEF ,∵∠ECF =∠ACE ,∴△CEF ∽△CAE , ∴=,∴CE 2=CF •AC ,如图,过点D 作DG ⊥BC 于G ,∵AB =3,∴AC =BC =3, ∵AD =2BD ,∴BD =AB =,∴DG =BG =1,∴CG =BC ﹣BG =3﹣1=2,在Rt △CD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D ==,∵△BCD ≌△ACE , ∴CE =CD =,∵CE 2=CF •AC ,∴CF ==,故选:B .15、(2018•柘城县三模)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10,AC =6,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连接DE 交AB 于点F ,当△DEB 是直角三角形时,DF 的长为( D ) .3A 3.2B .23C 或 3.22D 或解:①如图1中,当∠EDB =90°,四边形ACDE 是正方形,此时CD =AC =6,∵BC ==8,∴BD =BC ﹣CD =8﹣6=2,∵tan ∠ABC ==,∴=,∴DF =. ②如图2中,当∠DEB =90°时,AC =AE =6,则BE =4,设CD =DE =x ,在Rt △BDE 中,(8﹣x )2=x 2+42,∴x =3,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DF 的值为3或.16、如图,已知△ABC 中,∠CAB =∠B =30°,AB =,点D 在BC 边上,把△ABC 沿AD 翻折,使AB 与AC 重合,得△AED ,则BD 的长度为( )A .B .C .D .解:作CF⊥AB于点F.∵∠CAB=∠B∴AC=BC,∴BF =AB =,在直角△BCF中,BC ==2,在△CDE中,∠E=∠B=30°,∠ECD=∠CAB+∠B=60°,DE=BD,∴∠CDE=90°,设BD=x,则CD=DE=2﹣x,在直角△CDE中,tan E ===tan30°=,解得:x=3﹣.故选:B.11。

【2020创新设计一轮复习数学】第八章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及动点的轨迹问题

【2020创新设计一轮复习数学】第八章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及动点的轨迹问题

补上一课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及动点的轨迹问题知识拓展1.翻折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类典型问题,是考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好素材.解答翻折问题的关键在于画好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并弄清折叠前后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解题时我们要依据这些变化的与未变化的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表面展开问题是折叠问题的逆向思维、逆向过程,一般地,涉及多面体表面的距离问题不妨将它展开成平面图形试一试.2.在立体几何中,某些点、线、面依一定的规则运动,构成各式各样的轨迹,探求空间轨迹与求平面轨迹类似,应注意几何条件,善于基本轨迹转化.对于较为复杂的轨迹,常常要分段考虑,注意特定情况下的动点的位置,然后对任意情形加以分析判定,也可转化为平面问题.对每一道轨迹命题必须特别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3.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是指有关距离的最值、角的最值或面积的最值的问题.其一般方法有:(1)几何法:通过证明或几何作图,确定图形中取得最值的特殊位置,再计算它的值;(2)代数方法:分析给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取适当的自变量及目标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不等式的均值定理等,求出最值.题型突破题型一翻折问题【例1】(2019·宁波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为梯形,AB∥CD,∠C=60°,点E在线段CD上,满足BE⊥CD,且CE=AB=14CD=2,现将△ADE沿AE翻折到△AME位置,使得MC=210.(1)证明:AE⊥MB;(2)求直线CM与平面AME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法一在梯形ABCD中,连接BD交AE于点N,由条件易得BD=43,∴BC2+BD2=CD2,故BC⊥BD.又BC∥AE,∴AE⊥BD,从而AE⊥BN,AE⊥MN,且BN∩MN=N,∴AE⊥平面MNB,又MB⊂平面MNB,∴AE⊥MB.法二由ME=DE=6,CE=2,MC=210,得ME2+CE2=MC2,故CE⊥ME.又CE⊥BE,且ME∩BE=E,∴CE⊥平面BEM.∵MB⊂平面BEM,∴CE⊥MB,又AB∥CE,∴AB⊥MB.易得AM=AD=27,则在Rt△ABM中,MB=26,又BE=23,∴ME2=MB2+BE2,故BE⊥MB.又AB∩BE=B,∴MB⊥平面ABE,又AE⊂平面ABE,∴AE⊥MB.(2)法一设直线MC与平面AME所成角为θ,则sin θ=h MC ,其中h 为点C 到平面AME 的距离.∵AE ∥BC ,∴点C 到平面AME 的距离即为点B 到平面AME 的距离.由V M -ABE =13S △ABE ·MB =V B -AME=13S △AME ·h ,得h =S △ABE ·MB S △AME =263, ∴sin θ=h MC =1515.法二 ∵MB ⊥平面ABCE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2,0),C (23,-2,0),E (23,0,0),M (0,0,26),则AM→=(0,-2,26),AE →=(23,-2,0), MC→=(23,-2,-26). 设平面AM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m ·AM →=0,m ·AE =0,可取m =(2,6,1). 设直线CM 与平面AME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m ,MC →〉|=⎪⎪⎪⎪⎪⎪⎪⎪m ·MC →|m ||MC →|=1515. 【训练1】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BC =22,∠A =45°,E 是AD 的中点(如图1),现将△ABE 沿BE 折起到图2中△A 1BE 的位置.(1)证明:平面A 1DE ⊥平面ABCD ;(2)若二面角A 1-BE -C 为60°,求直线A 1B 与平面A 1CD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在题中图1的△ABE 中,AB =2,AE =2,∠A =45°,得BE =2,AE ⊥BE ,在题中图2中,BE ⊥A 1E ,BE ⊥DE ,又因为A 1E ∩DE =E ,所以BE ⊥平面A 1DE ,又BE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 1DE ⊥平面ABCD .(2)由(1)知二面角A 1-BE -C 为∠A 1ED =60°,又A 1E =AE =ED =2,则△A 1ED 为等边三角形.法一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2,0,0),D (0,2,0),(2,22,0),A 1⎝⎛⎭⎪⎫0,22,62, 则A 1B →=⎝⎛⎭⎪⎫2,-22,-62,DC →=(2,2,0), DA 1→=⎝ ⎛⎭⎪⎫0,-22,62. 设平面A 1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C →=0,n ·DA 1→=0,即⎩⎨⎧2x +2y =0,-22y +62z =0, 取y =-3,则n =(3,-3,-1),则cos 〈A 1B →,n 〉=A 1B →·n |A 1B →||n |=2627=427,因此,直线A 1B 与平面A 1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27.法二 A 1B =2,A 1D =2,如图,延长BE 交CD 于点F ,则DF =DC =2,BE =EF =A 1E =2,因为∠A 1EF =90°,所以A 1F =2,则S △A 1FD =72,S △A 1FC =7,作A 1H ⊥ED 于点H ,则A 1H =62,V A 1-BCF =13·S △BCF ·A 1H =13×4×62=263,设点B 到平面A 1FC 的距离为h ,又V A 1-BCF =V B -A 1CF =13·S △A 1FC ·h =73h =263,得h =267, 因此,直线A 1B 与平面A 1CD 所成角的正弦值sin θ=h A 1B =427. 题型二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例2】 (1)已知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与平面A 1B 1C 1D 1垂直,且AD =AB ,E 为CC 1的中点,P 在对角面BB 1D 1D 所在平面内运动,若EP 与AC 成30°角,则点P 的轨迹为( )A.圆B.抛物线C.双曲线D.椭圆(2)(2019·宁波期中)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P 是平面AC 内的动点, 若点P 到直线A 1D 1的距离等于点P 到直线CD 的距离,则动点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直线解析(1)因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与平面A1B1C1D1垂直,且AD=AB,所以该平面六面体ABCD-A1B1C1D1是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所以对角面BB1D1D⊥底面ABCD,AC⊥对角面BB1D1D.取AA1的中点F,则EF∥AC,因为EP与AC成30°角,所以EP与EF成30°角.设EF与对角面BB1D1D 的交点为O,则EO⊥对角面BB1D1D,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EO为轴的一个圆锥的底面,故选A.(2)如图,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x,y),作PE⊥AD于E、PF⊥A1D1于F,连接EF,易知|PF|2=|PE|2+|EF|2=x2+1,又作PN⊥CD于N,则|PN|=|y-1|.依题意|PF|=|PN|,即x2+1=|y-1|,化简得x2-y2+2y=0,故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选B.答案(1)A(2)B【训练2】(1)(2019·金华十校模拟)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是线段CD,AB上的动点,点P是△A1C1D内的动点(不包括边界),记直线D1P与MN所成角为θ,若θ的最小值为π3,则点P的轨迹是()A.圆的一部分B.椭圆的一部分C.抛物线的一部分D.双曲线的一部分(2)(2018·绍兴质检)如图,若三棱锥A -BCD 的侧面ABC 内一动点P 到底面BCD 的距离与到点A 的距离之比为正常数λ,且动点P 的轨迹是抛物线,则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A.λB.1-λ2C.1λD.1-1λ2解析 (1)延长D 1P 交底面ABCD 的内部于点Q ,连接QD ,则∠D 1QD 为直线D 1Q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也就是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θ的最小值,故∠D 1QD =π3,从而∠DD 1Q =π6,所以D 1Q 的轨迹是以D 1D 为轴,顶点为D 1,母线D 1Q 与轴D 1D 的夹角为π6的圆锥面的一部分,则点P 的轨迹就是该部分圆锥面与△A 1C 1D 面(不包括边界)的交线,而△A 1C 1D 面所在平面与轴D 1D 斜交,故点P 的轨迹是椭圆的一部分.(2)由题意知,动点P 的轨迹是以点A 为焦点,直线BC 为准线的抛物线,设点P 在底面BCD 内的投影为点H ,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θ,点P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d ,则|PH ||P A |=λ,由抛物线的定义,得|P A |=d ,则sin θ=|PH |d =λ|P A |d=λ,则cos θ=1-sin 2θ=1-λ2,故选B.答案(1)B(2)B补偿训练一、选择题1.(2019·温州适应性考试)已知线段AB垂直于定圆所在的平面,B,C是圆上的两点,H是点B在AC上的射影,当C运动时,点H运动的轨迹()A.是圆B.是椭圆C.是抛物线D.不是平面图形解析设在定圆内过点B的直径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点D,过点B作AD的垂线,垂足为点E,连接EH,CD.因为BD为定圆的直径,所以CD⊥BC,又因为AB 垂直于定圆所在的平面,所以CD⊥AB,又因为AB∩BC=B,所以CD⊥平面ABC,所以CD⊥BH,又因为BH⊥AC,AC∩CD=C,所以BH⊥平面ACD,所以BH⊥EH,所以动点H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即点H的运动轨迹为圆,故选A.答案 A2.(2018·衢州二中二模)如图,△BCD是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90°,△ABC沿着BC翻折成三棱锥A-BCD的过程中,直线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均小于直线A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设二面角A-BD-C,A-CD-B的大小分别为α,β,则()A.α>βB.α<βC.存在α+β>πD.α,β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解析作AH⊥平面BCD,分别作HM⊥BD,HN⊥CD于M,N两点.由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ABH总小于A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ACH,则AB>AC.设O为BC的中点,则点H在DO的右侧,所以有HM>HN,故tan α=tan∠AMH=AHHM,tan β=tan∠ANH=AHHN,因此,tan α<tan β,即α<β,故选B.答案 B3.(2015·浙江卷)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A.∠A′DB≤αB.∠A′DB≥αC.∠A′CB≤αD.∠A′CB≥α解析∵A′C和BC都不与CD垂直,∴∠A′CB≠α,故C,D错误.当CA=CB 时,容易证明∠A′DB=α.不妨取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如Rt△ABC,令斜边AB=4,AC=2,BC=23,如图所示,则CD=AD=BD=2,∠BDH=120°,设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使平面A′CD⊥平面BCD,则α=90°.取CD中点H,连接A′H,BH,则A′H⊥CD,∴A′H⊥平面BCD,且A′H=3,DH=1.在△BDH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H=7.在Rt△A′H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10.在△A′DB中,∵A′D2+BD2-A′B2=-2<0,可知cos∠A′DB<0,∴∠A′DB为钝角,故排除A.综上可知答案为B.答案 B4.如图,在正四棱锥S-ABCD中,E是BC的中点,P点在侧面△SCD内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PE⊥AC.则动点P的轨迹与△SCD组成的相关图形最有可能的是()解析取CS,CD的中点F,G,连接EF,EG,FG.∵E为BC的中点,∴EF∥BS.又EF⊄平面SBD,BS⊂平面SBD,∴EF∥平面SBD.又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平面EFG∥平面SBD.又AC⊥平面SBD,∴AC⊥平面EFG,∴AC⊥FG,∴点P∈FG,∴点P的轨迹是△SCD的中位线FG,选A.答案 A二、填空题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AP⊥BD1,则动点P的轨迹为________.解析易证BD1⊥平面ACB1,所以满足BD1⊥AP的所有点P都在一个平面ACB1上.而已知条件中的点P是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因此,符合条件的点P 在平面ACB 1与平面BCC 1B 1的交线上,故所求的轨迹为线段B 1C . 答案 线段B 1C6.矩形ABCD 中,AB =3,BC =1,点E ,F 分别是AB ,DC 上的动点,将矩形ABCD 沿EF 所在的直线进行随意翻折,在翻折过程中直线AD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范围(包含初始状态)为________.解析 初始状态时直线AD 与直线BC 所成的角为0°,翻折过程中当BC ⊥BD 时,直线AD 与直线BC 所成的角为90°,因此直线AD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 答案 ⎣⎢⎡⎦⎥⎤0,π27.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S -ABC 中,动点P 在侧面SAB 内,PQ ⊥底面ABC ,垂足为Q ,若PS =324PQ ,则PC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作PH ⊥AB 于点H ,连接QH ,则∠PHQ 为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设AB 的中点为G ,S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O ′为△ABC 的中心),连接SG ,GO ′,SO ′,则∠SGO ′也是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则sin ∠PHQ =PQ PH=sin ∠SGO ′=SO ′SG =223,所以PH =324PQ ,所以PH =PS ,所以点P 的轨迹是侧面SAB 内以AB 为准线,以S 为焦点的抛物线,SH 的中点O 是抛物线的顶点,O 到C 的距离就是PC 的最小值,此时由余弦定理可知,PC 2=⎝ ⎛⎭⎪⎫322+(3)2-2×32×3×13=114,所以PC min =112.答案 1128.如图1,在△ABC 中,BA =BC =6,∠ABC =120°,AD →=2DB →,过点D 作DE ⊥AC 交AC 于点E ,连接CD .现将△ADE 与△BCD 分别沿DE 与CD 翻折,使DA 与DB 重合(如图2),则二面角E -A ′D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DE ⊥A ′E ,DE ⊥CE ,A ′E ∩CE =E ,则DE ⊥平面A ′EC ,又DE ⊂平面DEA ′,所以平面DEA ′⊥平面A ′EC ,过点C 作CG ⊥EA ′交EA ′的延长线于点G ,如图所示,则GC ⊥平面A ′DE ,过点G 作GH ⊥DA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可证得CH ⊥HD ,所以∠GHC 即为二面角E -A ′D -C 的平面角.因为在△ABC 中,BA =BC =6,∠ABC =120°,AD →=2DB →,所以在Rt △B ′HC 中,∠B ′HC =90°,∠HB ′C =60°,B ′C =6,所以B ′H =3,CH =33,在Rt △HA ′G 中,∠A ′HG =90°,A ′H =1,∠HA ′G =30°,所以HG =A ′H ·tan ∠HA ′G =33,在Rt △CGH 中,cos ∠GHC =|HG ||CH |=19.答案 19 三、解答题9.(2019·台州质量评估)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F 分别为BA ,BC 的中点,将△ADE ,△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点A ′,连接A ′B .(1)求证:直线EF⊥平面A′BD;(2)求直线A′D与平面BEDF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由折叠前后图形的性质知A′D⊥A′E,A′D⊥A′F,又A′E∩A′F=A′,A′E,A′F⊂平面A′EF,∴A′D⊥平面A′EF,又EF⊂平面A′EF,∴A′D⊥EF.由已知可得EF⊥BD,又A′D∩BD=D,A′D,BD⊂平面A′BD,∴EF⊥平面A′BD;(2)解由(1)知EF⊥平面A′BD,又EF⊂平面BEDF,∴平面A′BD⊥平面BEDF,则∠A′DB为A′D与平面BEDF所成角.设BD,EF交于点M,连A′M,则A′M=BM=2,DM=32,又A′D⊥平面A′EF,A′M⊂平面A′EF,∴A′D⊥A′M,在Rt△A′DM中,sin ∠A′DB=A′MDM=232=13,∴A′D与平面BED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 3.10.(2018·绍兴一中模拟)如图,△ABC中,AB=AC=2,∠BAC=120°,D为线段BC上一点,且DC=25BC,让△ADC绕直线AD翻折到△ADC′且使AC′⊥BC.(1)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平面AEC′⊥平面ABC?请证明你的结论;(2)求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解(1)取BC的中点为E,由题意知AE⊥BC,又因为AC′⊥BC,AE∩AC′=A,所以BC⊥平面AEC′,因为BC在平面ABC内,所以平面AEC′⊥平面ABC.(2)在平面AC′E中,过点C′作C′H⊥AE交AE于点H,连接HD.由(1)知,C′H⊥平面ABC,所以∠C′DH即为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由AB=AC=2,∠BAC=120°,得BC=23,DC=435,ED=35,EC′=355,在△AE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EC′=-5 5,所以cos∠HEC′=55,sin∠HEC′=255,所以HC′=EC′·sin∠HEC′=6 5,所以sin∠HDC′=HC′DC′=32,所以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60°.11.(2018·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由已知可得,BF⊥PF,BF⊥EF,又PF∩EF=F,PF,EF⊂平面PEF,所以BF⊥平面PEF.又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2)解 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以H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FB→,HF →,H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由(1)可得,DE ⊥PE .又DP =2,DE =1,所以PE = 3.又PF =1,EF =2,故EF 2=PE 2+PF 2,所以PE ⊥PF .可得PH =32,EH =32.则H (0,0,0),P ⎝ ⎛⎭⎪⎫0,0,32,D ⎝ ⎛⎭⎪⎫-1,-32,0,DP →=⎝ ⎛⎭⎪⎫1,32,32,HP →=⎝ ⎛⎭⎪⎫0,0,32为平面ABFD 的一个法向量. 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HP →·DP →|HP →||DP →|=343=34. 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12.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BD 与EF 交于点H ,G 为BD 的中点,点R 在线段BH 上,且BRRH =λ(λ>0).现将△AED ,△CFD ,△DEF 分别沿DE ,DF ,EF折起,使点A ,C 重合于点B (该点记为P ),如图2所示.(1)若λ=2,求证:GR ⊥平面PEF ;(2)是否存在正实数λ,使得直线FR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5?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由题意,可知PE ,PF ,PD 三条直线两两垂直. ∴PD ⊥平面PEF .在图1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G 为BD 的中点, 则EF ∥AC ,GD =GB =2GH .在图2中,∵PR RH =BR RH =2,且DGGH =2, ∴在△PDH 中,GR ∥PD . ∴GR ⊥平面PEF .(2)解 存在.由题意,分别以PF ,PE ,PD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 -xyz .设PD =4,则P (0,0,0),F (2,0,0),E (0,2,0),D (0,0,4),∴H (1,1,0).∵BR RH =PRRH =λ,∴PR →=λ1+λPH →,∴R ⎝ ⎛⎭⎪⎫λ1+λ,λ1+λ,0.∴RF →=⎝ ⎛⎭⎪⎫2-λ1+λ,-λ1+λ,0=⎝ ⎛⎭⎪⎫2+λ1+λ,-λ1+λ,0. EF→=(2,-2,0),DE →=(0,2,-4),设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EF →·m =0,DE →·m =0,得⎩⎨⎧2x -2y =0,2y -4z =0.取z =1,则m =(2,2,1). ∵直线FR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5,∴|cos 〈m ,RF →〉|=|m ·RF →||m ||RF →|=41+λ3⎝ ⎛⎭⎪⎫2+λ1+λ2+⎝ ⎛⎭⎪⎫-λ1+λ2=223λ2+2λ+2=225, ∴9λ2+18λ-7=0,解得λ=13或λ=-73(不合题意,舍去).故存在正实数λ=13,使得直线FR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5.。

第1讲 翻折问题专题解析版

第1讲 翻折问题专题解析版

第1讲翻折问题专题解析版【例题1】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4,∠A=60°,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G分别在边AB、AD上.则sin∠EFG的值为.【解析】如图:过点E作HE⊥AD于点H,连接AE交GF于点N,连接BD,BE.∵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DAB=60°,∴AB=BC=CD=AD=4,∠DAB=∠DCB=60°,DC∥AB∴∠HDE=∠DAB=60°,∵点E是CD中点,∴DE=CD=2在Rt△DEH中,DE=2,∠HDE=60°∴DH=1,HE=,∴AH=AD+DH=5在Rt△AHE中,AE==2∵折叠,∴AN=NE=,AE⊥GF,AF=EF∵CD=BC,∠DCB=60°∴△BCD是等边三角形,且E是CD中点∴BE⊥CD,∵BC=4,EC=2,∴BE=2∵CD∥AB,∴∠ABE=∠BEC=90°在Rt△BEF中,EF2=BE2+BF2=12+(AB﹣EF)2.∴EF=,∴sin∠EFG===,故答案为:【例题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边AB上一点,且AE=2EB,点P 是边BC上一点,连接EP,过点P作PQ⊥PE交射线CD于点Q.若点C关于直线PQ 的对称点正好落在边AD上,求BP的值.【解析】过点P作PE⊥AD于点E,∴∠PEC'=90°∵矩形ABCD中,AB=3,BC=4∴∠EAB=∠B=∠C=∠QDC'=90°,CD=AB=3∴四边形CPED 是矩形 ∴DE =PC ,PE =CD =3∵AE =2EB ,∴AE =2,EB =1 设BP =x ,则DE =PC =4﹣x ∵点C 与C '关于直线PQ 对称 ∴△PC 'Q ≌△PCQ∴PC '=PC =4﹣x ,C 'Q =CQ ,∠PC 'Q =∠C =90° ∵PE ⊥PQ∴∠BPE +∠CPQ =90° 又∵∠BEP +∠BPE =90° ∴∠BEP =∠CPQ ∴△BEP ∽△CPQ同理可证:△PEC '∽△C 'DQ ∴,,∴CQ ==x (4﹣x )∴C 'Q =x (4﹣x ),DQ =3﹣x (4﹣x )=x 2﹣4x +3 ∴,∴C 'D =3x ,EC '=∵EC '+C 'D =DE ,∴,解得:x 1=1,x 2=∴BP 的值为1或【例题3】如图,矩形OABC 中,OA =4,AB =3,点D 在边BC 上,且CD =3DB ,点E 是边OA 上一点,连接DE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边OC 上,则OE 的长为_________.【解析】连接A ′D ,AD , ∵四边形OABC 是矩形,∴BC =OA =4,OC =AB =3,∠C =∠B =∠O =90°, ∵CD =3DB ,∴CD =3,BD =1, ∴CD =AB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边OC 上, ∴A ′D =AD ,A ′E =AE , 在Rt △A ′CD 与Rt △DBA 中,,∴Rt △A ′CD ≌Rt △DBA (HL ), ∴A ′C =BD =1, ∴A ′O =2,∵A ′O 2+OE 2=A ′E 2,∴22+OE 2=(4﹣OE )2, ∴OE =,【例题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的长为.【解析】连接BF ,∵BC =6,点E 为BC 的中点, ∴BE =3, 又∵AB =4, ∴AE ==5,∴BH =,则BF =,∵FE =BE =EC ,∴∠BFC =90°, 根据勾股定理得,CF ===.【例题5】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DC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后,再将点B 折到边CD 上,使边AB 经过点E ,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M ,点A 的对应点为N(1)若CM =x ,则CH =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2)求折痕GH 的长.【解析】(1)∵CM =x ,BC =6, ∴设HC =y ,则BH =HM =6﹣y ,法2:亦可过E 作EG ⊥FC ;或者过F 作MN 分别垂直AD 和BC故y2+x2=(6﹣y)2,整理得:y=﹣x2+3,∵∠HMC+∠MHC=90°,∴∠EMD=∠MHC,∴△EDM∽△MCH,∴=,∴=,解得:HC=﹣x2+2x,故答案为:﹣x2+3或﹣x2+2x;(2)方法一:∵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D=90°,设CM=x,由题意可得:ED=3,DM=6﹣x,∠EMH=∠B=90°,故∠HMC+∠EMD=90°,∵∠HMC+∠MHC=90°,∴∠EMD=∠MHC,∴△EDM∽△MCH,∴=,即=,解得:x1=2,x2=6,当x=2时,∴CM=2,∴DM=4,∴在Rt△DEM中,由勾股定理得:EM=5,∴NE=MN﹣EM=6﹣5=1,∵∠NEG=∠DEM,∠N=∠D,∴△NEG∽△DEM,∴=,∴=,解得:NG=,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AG=NG=,过点G作GP⊥BC,垂足为P,则BP=AG=,GP=AB=6,当x=2时,CH=﹣x2+3=,∴PH=BC﹣HC﹣BP=6﹣﹣=2,在Rt△GPH中,GH===2.当x=6时,则CM=6,点H和点C重合,点G和点A重合,点M在点D处,点N在点A处.MN同样经过点E,折痕GH的长就是AC的长.所以,GH长为6.方法二:有上面方法得出CM=2,连接BM,可得BM⊥GH,则可得∠PGH=∠HBM,在△GPH和△BCM中,∴△GPH≌△BCM(SAS),∴GH=BM,∴GH=BM==2.【例题6】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1)如图①,当∠BOP=30°时,求点P的坐标;(2)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求m(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3)在(2)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解析】(1)根据题意,∠OBP=90°,OB=6,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OP2=OB2+BP2,即(2t)2=62+t2,解得:t1=2,t2=﹣2(舍去).∴点P的坐标为(2,6);(2)∵△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OB′P≌△OBP,△QC′P≌△QCP,∴∠OPB′=∠OPB,∠QPC′=∠QPC,∵∠OPB′+∠OPB+∠QPC′+∠QPC=180°,∴∠OPB+∠QPC=90°,∵∠BOP+∠OPB=90°,∴∠BOP=∠CPQ,又∵∠OBP=∠C=90°,∴△OBP∽△PCQ,∴=,由题意设BP=t,AQ=m,BC=11,AC=6,则PC=11﹣t,CQ=6﹣m.∴=,∴m=t2﹣t+6(0<t<11);(3)过点P作PE⊥OA于E,如图3,∴∠PEA=∠QAC′=90°,∴∠PC′E+∠EPC′=90°,∵∠PC′E+∠QC′A=90°,∴∠EPC′=∠QC′A,∴△PC′E∽△C′QA,∴=,在△PC′E和△OC′B′中,,∴△PC′E≌△OC′B′(AAS),∴PC'=OC'=PC,∴BP=AC',∵AC′=PB=t,PE=OB=6,AQ=m,EC′=11﹣2t,∴=,∵m=t2﹣t+6,∴3t2﹣22t+36=0,解得:t1=,t2=故点P的坐标为(,6)或(,6).精品练习1.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15,tan∠ABC=,将菱形纸片沿折痕FG翻折,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E处,若CE⊥AD,则cos∠EFG的值为.【解析】如图,过点A作AH⊥BC于点H,连接BE,过点P作PE⊥AB,∵AB=15,tan∠ABC=,∴AH=9,BH=12,∴CH=3,∵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15,AD∥BC,∵AH⊥BC,∴AH⊥AD,且AH⊥BC,CE⊥AD,∴四边形AHCE是矩形∴EC=9,AE=CH=3,∴BE===3,∵将菱形纸片沿折痕FG翻折,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E处,∴BF=EF,BE⊥FG,BO=EO=∵AD∥BC,∴∠ABC=∠P AE,∴tan∠ABC=tan∠P AE=,且AE=3,∴AP=,PE=,∵EF2=PE2+PF2,∴EF2=+(15﹣EF+)2,∴EF=,∴FO===∴cos∠EFG==,故答案为: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tan D=,点E在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将四边形AECD沿直线AE翻折后,点C落在C′处,点D′落在D处,C′D′与AB交于点F,当C′D'⊥AB时,CE长为.【解析】如图,作AH⊥CD于H,交BC的延长线于G,连接AC′.由题意:AD=AD′,∠D=∠D′,∠AFD′=∠AHD=90°,∴△AFD′≌△AHD(AAS),∴∠F AD′=∠HAD,∵∠EAD′=∠EAD,∴∠EAB=∠EAG,∴=(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用面积法证明)∵AB∥CD,AH⊥CD,∴AH⊥AB,∴∠BAG=90°,∵∠B=∠D,∴tan B=tan D==,∴=,∴AG=,∴BG===,∴BE:EG=AB:AG=4:3,∴EG=BG=,在Rt△ADH中,∵tan D==,AD=5,∴AH=3,CH=4,∴CH=1,∵CG∥AD,∴=,∴CG=,∴EC=EG﹣CG=﹣=.故答案为.3.如图,已知E为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CD上一点,将纸片沿AE对折,点D的对应点D′恰好在线段BE上.若AD=3,DE=1,则AB=5.【解析】∵折叠,∴△ADE≌△AD'E,∴AD=AD'=3,DE=D'E=1,∠DEA=∠D'EA,∵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DEA=∠EAB,∴∠EAB=∠AEB,∴AB=BE,∴D'B=BE﹣D'E=AB﹣1,在Rt△ABD'中,AB2=D'A2+D'B2,∴AB2=9+(AB﹣1)2,∴AB=5故答案为:54如图,矩形ABCD中,AB=8,BC=10,点N为边BC的中点,点M为AB边上任意一点,连接MN,把△BMN沿MN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若点E恰在矩形ABCD的对称轴上,则BM的长为5或.【解析】①当E在矩形的对称轴直线PN上时,如图1此时∠MEN=∠B=90°,∠ENB=90°,∴四边形BMEN是矩形.又∵ME=MB,∴四边形BMEN是正方形.∴BM=BN=5.②当E在矩形的对称轴直线FG上时,如图2,过N点作NH⊥FG于H点,则NH=4.根据折叠的对称性可知EN=BN=5,∴在Rt△ENH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H=3.∴FE=5﹣3=2.设BM=x,则EM=x,FM=4﹣x,在Rt△FEM中,ME2=FE2+FM2,即x2=4+(4﹣x)2,解得x=,即BM=.故答案为5或.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点E在边AD上且AE=4,点F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将四边形ABFE沿EF翻折,A、B的对应点A1、B1与点C在同一直线上,A1B1与边AD交于点G,如果DG=3,那么BF的长为.【解析】∵△CDG∽△A'EG,A'E=4∴A'G=2∴B'G=4由勾股定理可知CG'=则CB'=由△CDG∽△CFB'设BF=x∴解得x=故答案为6.如图,已知扇形AOB的半径为6,圆心角为90°,E是半径OA上一点,F是上一点.将扇形AOB沿EF对折,使得折叠后的圆弧恰好与半径OB相切于点G.若OE=4,则O到折痕EF的距离为2.【解析】过点G作O′G⊥OB,作AO′⊥O′G于O′,如图,连结OO′交EF于H,则四边形AOGO′为矩形,∴O′G=AO=6,∵沿EF折叠后所得得圆弧恰好与半径OB相切于点G,∴与所在圆的半径相等,∴点O′为所在圆的圆心,∴点O与点O′关于EF对称,∴OO′⊥EF,OH=HO′,设OH=x,则OO′=2x,∵∠EOH=∠O′OA,∴Rt△OEH∽Rt△OO′A,∴=,即=,解得x=2,即O到折痕EF的距离为2.故答案为2.7.如图,矩形ABCD中,AD=4,O是BC边上的点,以OC为半径作⊙O交AB于点E,BE=AE,把四边形AECD沿着CE所在的直线对折(线段AD对应A′D′),当⊙O与A′D′相切时,线段AB的长是.【解析】设⊙O与A′D′相切于点F,连接OF,OE,则OF⊥A′D′,∵OC=OE,∴∠OCE=∠OE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A′=90°,由折叠的性质得:∠AEC=∠A′EC,∴∠B+∠BCE=∠A′EO+∠OEC,∴∠OEA′=∠B=90°,∵OE=OF,∴四边形A′FOE是正方形,∴A′E=AE=OE=OC,∵BE=AE,设BE=3x,AE=5x,∴OE=OC=5x,∵BC=AD=4,∴OB=4﹣5x,在R t BOE中,OE2=BE2+OB2,∴(5x)2=(3x)2+(4﹣5x)2,解得:x=,x=4(舍去),∴AB=8x=.故答案为:.8.如图,矩形ABCD中,AB=2BC,E是AB上一点,O是CD上一点,以OC为半径作⊙O,将△ADE折叠至△A′DE,点A′在⊙O上,延长EA′交BC延长线于F,且恰好过点O,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延长线于点G.若FG=1,则AD=2,⊙O半径=.【解析】作OH⊥DG于H,如图,设DA=x,则AB=2x,∵△ADE折叠至△A′DE,∴DA′=DA=x,∠DA′E=∠A=90°,∴DA′与⊙O相切,在△ODA′和△OCF中∴△DOA′≌△FOC.∴DA′=CF=x,∵DG是⊙O的切线,OH⊥DG,∴H点为切点,∴DH=DA′=x,GH=GC=CF+GF=x+1,在Rt△DCG中,∵DC2+CG2=DG2,∴(2x)2+(x+1)2=(x+x+1)2,解得x1=0(舍去),x2=2,∴AD=2,设⊙O的半径为r,则OC=OA′=r,OD=2x﹣r=4﹣r,在Rt△DOA′中,∵DA′2+OA′2=DO2,∴22+r2=(4﹣r)2,解得r=,即⊙O的半径为.故答案为2,.9.如图1,在△ABC中,AC=6,BC=8,AB=10,分别以△ABC的三边AB,BC,AC为边在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ABDE,BCIJ,AFGC.如图2,作正方形ABDE关于直线AB对称的正方形ABD′E′,AE′交CG于点M,D′E′交IC于点N点D′在边IJ上.则四边形CME′N 的面积是24.【解析】∵正方形ABDE关于直线AB对称的正方形ABD′E′,∴AE′=AB=10,∠E′AB=90°,∠AE′N=90°,∵AC=6,BC=8,AB=10,∴AC2+BC2=AB2,∴△ACB为直角三角形,∴AC2=BC•MC,∴MC==,∵∠MAC=∠NAE′,∴Rt△ACM∽Rt△AE′N,∴=,即=,∴E′N=,∴四边形CME′N的面积=S△AE′N﹣S△ACM=×10×﹣×6×=24.故答案为24.10.如图,菱形ABCD中,∠A=6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A′,D′处,且A′D′经过点B,EF为折痕,当D′F⊥CD时,的值为.【解析】设BC与D′F交于点K.CF=a,D′K=b,∵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C=60°,∠D′=∠D=120°,∵KF⊥CD,∴∠KFC=90°,∴∠FKC=∠BKD′=30°,∴∠KBD′=180°﹣∠D′﹣∠BKD′=30°,∴BD′=b,BK=b,KC=2a,KF=a,∵BC=CD=D′F+CF,∴b+2a=b+a+a,∴(﹣1)a=(﹣1)b,∴a=b,∴==,故答案为.11.如图,在△ABC中,∠C=90°,AC=BC=,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1.【解析】如图,连接BB′,∵△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AB=AB′,∠BAB′=60°,∴△ABB′是等边三角形,∴AB=BB′,在△ABC′和△B′BC′中,,∴△ABC′≌△B′BC′(SSS),∴∠ABC′=∠B′BC′,延长BC′交AB′于D,则BD⊥AB′,∵∠C=90°,AC=BC=,∴AB==2,∴BD=2×=,C′D=×2=1,∴BC′=BD﹣C′D=﹣1.故答案为:﹣1.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当线段AF=AC时,BE的长为.【解析】连接AD,作EG⊥BD于G,如图所示:则EG∥AC,∴△BEG∽△BAC,∴==,设BE=x,∵∠ACB=90°,AC=3,BC=4,∴AB==5,∴==,解得:EG=x,BG=x,∵点D是边BC的中点,∴CD=BD=2,∴DG=2﹣x,由折叠的性质得:DF=BD=CD,∠EDF=∠EDB,在△ACD和△AFD中,,∴△ACD≌△AFD(SSS),∴∠ADC=∠ADF,∴∠ADF+∠EDF=×1880°=90°,即∠ADE=90°,∴AD2+DE2=AE2,∵AD2=AC2+CD2=32+22=13,DE2=DG2+EG2=(2﹣x)2+(x)2,∴13+(2﹣x)2+(x)2=(5﹣x)2,解得:x=,即BE=;故答案为:.13.在正方形ABCD中,(1)如图1,若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且∠AOF=90°.求证:AE=BF.(2)如图2,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若DC=5,CM=2,求EF的长.【解析】(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E=∠BCF=90°,∵∠AOF=90°,∴∠BAE+∠OBA=90°,又∵∠FBC+∠OBA=90°,∴∠BAE=∠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SA).∴AE=BF.(2)由折叠的性质得EF⊥AM,过点F作FH⊥AD于H,交AM于O,则∠ADM=∠FHE=90°,∴∠HAO+∠AOH=90°、∠HAO+∠AMD=90°,∴∠POF=∠AOH=∠AMD,又∵EF⊥AM,∴∠POF+∠OFP=90°、∠HFE+∠FEH=90°,∴∠POF=∠FEH,∴∠FEH=∠AM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D=FH=5,在△ADM和△FHE中,∵,∴△ADM≌△FHE(AAS),∴EF=AM===.14.如图,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一点,点A关于DE的对称点为F,∠BFC=90°,求的值.【解析】如图,延长EF交CB于M,连接C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BCD=90°,∵将△ADE沿直线DE对折得到△DEF,∴∠DFE=∠DFM=90°,在Rt△DFM与Rt△DCM中,,∴Rt△DFM≌Rt△DCM,∴MF=MC,∴∠MFC=∠MCF,∵∠MFC+∠BFM=90°,∠MCF+∠FBM=90°,∴∠MFB=∠MBF,∴MB=MC,设MF=MC=BM=a,AE=EF=x,∵BE2+BM2=EM2,即(2a﹣x)2+a2=(x+a)2,解得:x=a,∴AE=a,∴==3.15.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点E是边CD上的一点,将△AED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F处.(1)如图1,若点F落在对角线AC上,且∠BAC=54°,则∠DAE的度数为18°.(2)如图2,若点F落在边BC上,且AB=6,AD=10,求CE的长.(3)如图3,若点E是CD的中点,AF的沿长线交BC于点G,且AB=6,AD=10,求CG的长.【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AC=54°,∴∠DAC=90°﹣54°=36°,由折叠的性质得:∠DAE=∠F AE,∴∠DAE=∠DAC=18°;故答案为:18;(2)∵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BC=AD=10,CD=AB=6,由折叠的性质得:AF=AD=10,EF=ED,∴BF===8,∴CF=BC﹣BF=10﹣8=2,设CE=x,则EF=ED=6﹣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x2=(6﹣x)2,解得:x=,即CE的长为;(3)连接EG,如图3所示:∵点E是CD的中点,∴DE=CE,由折叠的性质得:AF=AD=10,∠AFE=∠D=90°,FE=DE,∴∠EFG=90°=∠C,在Rt△CEG和△FEG中,,∴Rt△CEG≌△FEG(HL),∴CG=FG,设CG=FG=y,则AG=AF+FG=10+y,BG=BC﹣CG=10﹣y,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62+(10﹣y)2=(10+y)2,解得:y=,即CG的长为.16.(1)如图1,将矩形ABCD折叠,使BC落在对角线BD上,折痕为BE,点C落在点C′处,若∠ADB=46°,则∠DBE的度数为23°.(2)小明手中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4,AD=9.【画一画】如图2,点E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E所在直线上,折痕设为MN(点M,N分别在边AD,BC上),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折痕MN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用黑色水笔把线段描清楚);【算一算】如图3,点F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BC上,将纸片折叠,使FB落在射线FD 上,折痕为GF,点A,B分别落在点A′,B′处,若AG=,求B′D的长;【验一验】如图4,点K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DK=3,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K所在直线上,折痕为HI,点A,B分别落在点A′,B′处,小明认为B′I所在直线恰好经过点D,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解析】(1)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DBC=46°,由翻折不变性可知,∠DBE=∠EBC=∠DBC=23°,故答案为23.(2)【画一画】,如图2中,【算一算】如图3中,∵AG=,AD=9,∴GD=9﹣=,∵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GF=∠BFG,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FG=∠DFG,∴∠DFG=∠DGF,∴DF=DG=,∵CD=AB=4,∠C=90°,∴在Rt△CDF中,CF==,∴BF=BC﹣CF=,由翻折不变性可知,FB=FB′=,∴DB′=DF﹣FB′=﹣=3.【验一验】如图4中,小明的判断不正确.理由:连接ID,在Rt△CDK中,∵DK=3,CD=4,∴CK==5,∵AD∥BC,∴∠DKC=∠ICK,由折叠可知,∠A′B′I=∠B=90°,∴∠IB′C=90°=∠D,∴△CDK∽△IB′C,∴==,即==,设CB′=3k,IB′=4k,IC=5k,由折叠可知,IB=IB′=4k,∴BC=BI+IC=4k+5k=9,∴k=1,∴IC=5,IB′=4,B′C=3,在Rt△ICB′中,tan∠B′IC==,连接ID,在Rt△ICD中,tan∠DIC==,∴tan∠B′IC≠tan∠DIC,∴B′I所在的直线不经过点D.。

第27课时图形变换(翻折类专题一)

第27课时图形变换(翻折类专题一)

第27课时图形变换(翻折类专题一)【课标要求】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折叠的规律是,折叠部分的图形,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

折叠图形中有相似三角形,常用勾股定理。

折叠剪切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学生应充分理解操作要求方可解答出此类问题。

【知识要点】1.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2.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这条直线就是,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 .3.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4. 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它是由移动的和所决定.5. 平移的特征是: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图形的与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且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典型例题】【例1】12.(本题满分5分)如图,在梯形纸片ABCD中,AD∥BC,AD>CD。

将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AD上的点C′处,折痕DE交BC于点E。

连结C′E。

求证:四边形CDC′E是菱形。

【例2】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A’处,若AE =a ,AB =b ,BF =c ,请写出a ,b ,c 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 1.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若∠1=50°,则∠AEF 等于 。

2.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将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70A ︒∠,则1+2∠∠=( )A. 140︒B. 130︒C. 110︒D. 70︒3.如图4,将矩形纸片ABCD (AD DC >)的一角沿着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落点为E ,折痕交AB 边交于点F .若1BE =,2EC =,则EC:DE=__________;若::BE EC m n =,则:AF FB =_________(用含有m 、n 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______.5.如图,小章利用一张左、右两边已经破损的长方形纸片ABCD 做折纸游戏,他将纸片沿EF 折叠后,D 、C 两点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并利用量角器量得∠EFB =65°,则∠AED ′等于-------度.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折痕BD 的长为__________.7.矩形纸片ABCD 中,AB =5,AD =4,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边CD 上的B ’处,折痕为AE .在折痕AE 上存在一点P 到边CD 的距离与到点B 的距离相等,则此相等距离为________.8.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 (如图①,AD >CD )沿过A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 点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 点落在DA 边上的点N 处,E 点落在AE 边上的点M 处,折痕为DG (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 点正好在∠NDG 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 长与宽的比值为 ▲ .9.如图3,矩形纸片ABCD ,BC=2,∠ABD=30°.将该纸片沿对角线BD 翻折,点A落在点E 处,EB 交DC 于点F ,则点F 到直线DB 的距离为 .10.把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 处,已知∠MPN=900,PM=6cm ,PN=8cm ,那么矩形纸片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cm 211.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得△AB’E ,求△AB’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课后作业】1.(1)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小明认为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 (如图③);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E 上的点D '处,折痕为E G (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8AB =,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 落在边AD 的E 点上,折痕的一端G 点在边BC 上,10BG =.(1)当折痕的另一端F 在AB 边上时,如图(1),求EFG △的面积;(2)当折痕的另一端F 在AD 边上时,如图(2),证明四边形BGEF 为菱形,并求出折痕GF 的长.3.(本题8分)如图①,将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 M 处,点C 落在点N 处,MN 与CD 交于点P , 连接EP .(1)如图②,若M 为AD 边的中点,①,△AEM 的周长=_____cm ;②求证:EP=AE+DP ;(2)随着落点M 在AD 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M 不与A 、D 重合),△PDM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4.(10分)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如图 2-6-19(1)所示; 第二步:再把B 点叠在折痕线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B ′,得 Rt △AB ′E ,如图2-6-19(2)所示;第三步:沿EB ′线折叠得折痕EF ,如图2-6-19⑶所示;利用展开图 2-6-19(4)所示探究:(l )△AEF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A B FE (B ) D C G 图(1) 图(2)G C D F A B E (B ) H (A )。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角度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角度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角度的翻折(一)概述本文档介绍了沪教版数学教材中关于角度的翻折的内容。

角度的翻折是数学几何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折叠纸片来理解角度的翻折和性质。

角度的定义在数学几何中,角度是两条射线或线段所夹的空间部分。

我们常用角度符号来表示角度大小,如∠ABC表示由线段AB和线段BC所夹的角。

角度的翻折角度的翻折是指将一个角度折叠到平坦的平面上,使得两条射线或线段重合在一起。

通过角度的翻折,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性质:- 折叠角度前后,角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 折叠角度前后,角度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 折叠角度前后,角的内部和外部部分位置发生了变化。

角度的翻折法则在进行角度的翻折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法则:1. 线段必须按照顺序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2. 每个角度的两个边必须重合在一起,且角的顶点位于重合处。

3. 翻折后的图形必须完整、无重叠。

角度的翻折实例下面是一个角度的翻折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角度的翻折过程。

假设有一个角∠ABC,其中AB和BC是两条线段,B为顶点。

现在我们将角∠ABC折叠到平面上,使得线段AB和BC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线段AD。

此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角度的翻折过程以及性质的变化。

结论角度的翻折是数学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通过折叠纸片来帮助我们理解角度的性质和变化。

在进行角度的翻折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并且要注意观察角度的大小、边的重合以及内部和外部位置的变化。

通过研究角度的翻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几何中的角度概念。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补上一课立体几何中的翻折轨迹及最值范围问题含解析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补上一课立体几何中的翻折轨迹及最值范围问题含解析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轨迹及最值(范围)问题知识拓展1.翻折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类典型问题,是考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好素材.解答翻折问题的关键在于画好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并弄清折叠前后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

解题时我们要依据这些变化的与未变化的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表面展开问题是折叠问题的逆向思维、逆向过程,一般地,涉及多面体表面的距离问题不妨将它展开成平面图形试一试。

2.在立体几何中,某些点、线、面依一定的规则运动,构成各式各样的轨迹,探求空间轨迹与求平面轨迹类似,应注意几何条件,善于基本轨迹转化.对于较为复杂的轨迹,常常要分段考虑,注意特定情况下的动点的位置,然后对任意情形加以分析判定,也可转化为平面问题。

对每一道轨迹命题必须特别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3.立体几何中的体积最值问题一般是指有关距离的最值、角的最值(上节)或(面积)体积的最值的问题。

其一般方法有:(1)几何法:通过证明或几何作图,确定图形中取得最值的特殊位置,再计算它的值;(2)代数方法:分析给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取适当的自变量及目标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不等式的均值定理等,求出最值.题型突破题型一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例1】(2019·全国Ⅲ卷)图①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 =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②。

(1)证明:图②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②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所以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且BE∩BC=B,BE,BC⊂平面BCGE,所以AB⊥平面BCGE.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正方体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正方体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正方体的翻折(一)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中的正方体翻折问题。

我们
将探讨正方体的翻折方法及相关性质,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正方体的基本性质
正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的立体。

它具有以下基
本性质:
- 所有面都是正方形,边长相等。

- 任意两面之间的夹角都是直角。

- 对角线相交于立体的中心点。

正方体的翻折方法
正方体的翻折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将正方体的某些面折叠起
来使得它变形为另一种立体形状。

翻折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常见
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将正方体沿着一个面的边缘折叠成折叠立方体。

2. 将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三个顶点折叠到另一条对角线上
的三个顶点上,形成一个四面体。

3. 将正方体的两个相对面同时折叠,形成一个八面体。

正方体翻折的实际应用
正方体的翻折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是两个例子:
1. 盒子的折叠:正方体的翻折方法可以应用到盒子的制作中。

通过对正方体不同面的折叠,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盒子。

2. 立体画:将正方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翻折后,可以形成各种有
趣的立体画,为绘画带来更多的变化和惊喜。

结论
正方体的翻折是一项有趣而有用的几何问题。

通过研究正方体
的翻折方法和相关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立体形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以上是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正方体的翻折(一)的文档内容。


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与折叠(提升训练)(原卷版) (1)

 展开与折叠(提升训练)(原卷版) (1)

5.3 展开与折叠【提升训练】一、单选题1.有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你不能选择图中A,B,C,D中的()位置拼接正方形.A.A B.B C.C D.D2.下图是一个三棱柱纸盒的示意图,则这个纸盒的平面展开图是()A.B.C.D.3.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表面能展开成的平面图形是()A.B.C.D.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伟”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大B.梦C.国D.的5.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6.下面的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A.B.C.D.++的值()7.如图,若要使得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为9,求x y zA.10B.11C.12D.138.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的字()A.的B.梦C.我D.中9.防控疫情必须勤洗手、戴口罩,讲究个人卫生.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现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手”相对的是()A.勤B.口C.戴D.罩10.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在原正方体中,“万”字的对面的字为()A.溱B.州C.中D.学11.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C.D.+-的值为()1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该正方体相对面上的两个数和为0,则a b cA.-6B.-2C.2D.413.经过折叠可以得到四棱柱的是()A.B.C.D.14.图1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将点数朝外折叠成一枚正方体骰子,并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2所示,若骰子初始位置为图2所示的状态,将骰子向右翻滚90 ,则完成1次翻转,此时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2,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2次翻折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3;则连续完成2020次翻折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A.2B.3C.4D.5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则写有“为”字的面所对的面上的是()A.汉B.!C.武D.加16.如图,白纸上放有一个表面涂满染料的小正方体.在不脱离白纸的情况下,转动正方体,使其各面染料都能印在白纸上,且各面仅能接触白纸一次..........,则在白纸上可以形成的图形为()A.①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7.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中写“英”的面相对面上的字是( )A.战B.疫C.情D.颂18.下列图形中,不是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19.下列展开图不能叠合成无盖正方体的是()A.B.C.D.20.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5cm、4cm、2cm ,若将它沿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最小值是()A.60B.56C.42D.40个点的骰子,将它抛掷三次得到不同的结果,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则图中21.一枚六个面分别标有16写有“?”一面上的点数是()A.6B.2C.3D.122.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是()A.B.C.D.23.有一个正六面体骰子放在桌面上,将骰子如图所示顺时针方向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则滚动第70次后,骰子朝下一面的数字是()A.2B.3C.4D.524.下列平面图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D.25.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号面是前面,那么后面是()号A.3号B.4号C.5号D.6号26.如图,正方体盒子的外表面上画有3条粗黑线,将这个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外表面朝上,展开图可能是()A.B.C.D.27.下图为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形的是()A.B.C.D.28.如图,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折成正方体后,每对相对面上标注的值的和均相等,则x+y等于()A.10B.11C.12D.1329.如图,三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序是( )A.圆柱、三棱柱、圆锥B.圆锥、三棱柱、圆柱C.圆柱、三棱锥、圆锥D.圆柱、三棱柱、半球30.2020年,两安市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街头制作了正方体宣传板进行宣传,它的展开图如图示,请你来找一找“创”字所在面的对面是哪个字()A.明B.文C.北D.城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31.小强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若在图中只添加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这样的拼接方式有_____种.3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侧面积=______(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33.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__.34.一张长50cm,宽40cm的长方形纸板,在其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小正方形(边长相等且为整厘米数)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盒子,这个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最大为_____cm3.+=______.35.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使得相对面上的数的和相等,则x y三、解答题36.在期末复习期间,悠悠碰到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写着一个整式,且相对两个面上的整式的和都相等.请根据展开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A 相对的面是__________;与B 相对的面是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2)悠悠发现A 面上的整式为:3221x x y ++,B 面上的整式为:2312x y x -+,C 面上的整式为:2313x y x -,D 面上的整式为:()221x y -+,请你计算:F 面上的整式. 37.如图①,是一个边长为10cm 正方形,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将该正方形沿粗黑实线剪下4个边长为 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作为直四棱柱的一个底面,余下部分按虚线折叠成一个无盖直四棱柱,最后把两部分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直四棱柱,它的表面积等于原正方形的面积;(2)若该正方形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求该圆柱的体积.(结果保留π)38.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 、B 、C 、D 、E 、F ,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1)A 的对面是 ,B 的对面是 ,C 的对面是 ;(直接用字母表示)(2)若A =﹣2,B =|m ﹣3|,C =m ﹣3n ﹣112,E =(52+n )2,且小正方体各对面上的两个数都互为相反数,请求出F 所表示的数.3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字母M 的是正方体的正面,标注了2-的是正方体的底面,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1)求x 的值;(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后面的数字和.40.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体纸盒平面展开图,已知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求a ,b ,c 的值?4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倒数.(1)填空:a =______,b =_________; (2)先化简,再求值:()()2223252ab ab ab a ab ⎡⎤------⎣⎦.4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已知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 (1)填空: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先化简,再求值:()22253234a b a b abc a b abc ⎡⎤---+⎣⎦43.某班数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纸板制作长方体包装盒,其平面展开图和相关尺寸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为内部粘贴角料.(单位:毫米)(1)此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为 立方毫米;(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2)此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含内部粘贴角料)为平方毫米;(用含x、y的式子表示)(3)若内部粘贴角料的面积占长方体表面纸板面积的16,求当x=40毫米,y=70毫米时,制作这样一个长方体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米.44.下面是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注了字母,(所有字母都写在这一多面体的外表面)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边看是B,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2)如果从右面看是面C面,面D在后边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3)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从右边看是B,那么哪一面会在前面.45.李明同学设计了某个产品的正方体包装盒如图所示,由于粗心少设计了其中一个顶盖,请你把它补上,使其成为一个两面均有盖的正方体盒子.(1)共有种弥补方法;(2)任意画出一种成功的设计图(在图中补充);(3)在你帮忙设计成功的图中,要把-6,8,10,-10,-8,6这些数字分别填入六个小正方形,使得折成的正方体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相加得0.(直接在图中填上)46.某班数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纸板制作长方体包装盒,其平面展开图和相关尺寸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为内部粘贴角料.(单位:毫米)(1)此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为立方毫米;(用含x、y的式子表示)(2)此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含内部粘贴角料)为平方毫米;(用含x、y的式子表示)(3)若内部粘贴角料的面积占长方体表面纸板面积的15,求当x=40毫米,y=70毫米时,制作这样一个长方体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毫米.47.小明在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这一课后,明白了很多几何体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于是他在家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①和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①重新粘贴到①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你认为他应该将剪断的纸条粘贴到①中的什么位置?请你帮助小明在①上补全.(3)小明说:已知这个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48.已知:图①、图①、图①均为53的正方形网格,在网格中选择2个空白的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与图中的4个阴影正方形一起构成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且3种方法得到的展开图不完全重合.49.如图,上面的图形分别是下面哪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请你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50.如图所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其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请你画出一种表面展开图(大概示意图),并计算其表面积.5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已知纸盒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1)填空:a=,b=,c=.(2)求代数式的值:a2﹣|a﹣b|+|b+c|.52.如图是从三个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1)说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3)若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的宽为4 cm ,长为7 cm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图的宽为3 cm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中斜边长为5 cm ,求这个几何体所有棱长的和,以及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53.综合与实践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边长为cm a 的正方形纸板制作出两种不同方案的长方体盒子(左图为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右图为有盖的长方体纸盒).(纸板厚度及接缝处忽略不计)华罗庚小组展示:根据左图方式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方法:先在纸板四角剪去四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m b 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 问题解决(1)该长方体纸盒的底面边长为______cm ;(请你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2)若12cm a =,3cm b =,则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为______2cm ; 陈省身小组展示:根据右图方式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纸盒.方法:先在纸板四角剪去两个同样大小边长为cm b 的小正方形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 拓展延伸(3)该长方体盒子的A面长为______,宽为______(请你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cm;(请你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4)该长方体纸盒的体积为______354.我们知道,将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可以展成一个平面图形.(1)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_______.(2)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4、3、6,若将它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则下列图形中,可能是该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有______(填序号)(3)下列图是题(2)中长方体的一种表面展开图,它的外围周长为52,事实上,题(2)中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有不少,聪明的你能画出一个使外围周长最大的表面展开图吗?请画出这个表面展开图,并求出它的外围周长.55.在一次青少年模型大赛中,小高和小刘各制作了一个模型,小高制作的是棱长为acm的正方体模型,小刘制作的是棱长为acm的正方体右上角割去一个长为3cm,宽为2cm,高为1cm的长方体模型(如图2)(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小高制作的模型的各棱长度之和是___________;(2)若小高的模型各棱长之和是小刘的模型各棱长之和的56,求a的值;(3)在(2)的条件下,①图3是小刘制作的模型中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图中缺失的有一部分已经很用阴影表示,请你用阴影表示出其余缺失部分,并标出边的长度.①如果把小刘的模型中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则展开图的周长是________cm;请你在图方格中画出小刘的模型中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周长最大时的图形.56.如图1所示,从大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之后,可以得到图2的几何体.(1)设原大正方体的表面积为a,图2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b,那么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B.a<b;C.a=b;D.无法判断.(2)小明说“设图1中大正方体的棱长之和为m,图2中几何体的各棱长之和为n,那么n比m正好多出大正方体的3条棱的长度.”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如果截去的小正方体的棱长为大正方体的棱长的一半,那么图3是图2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吗?如有错误,请予修正.57.如图所示,在一张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与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为;(2)如果设原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cm,所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高为hcm,那么,这个无盖cm;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可以表示为3(3)如果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20cm,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按整数值依次变化,即分别取cm cm cm cm cm cm cm cm cm cm时,计算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得到下表,由1,2,3,4,5,6,7,8,9,10此可以判断,当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cm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最大。

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一)

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一)

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一)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简介该问题是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相关问题及解释说明以下是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解释说明:1.什么是翻折问题?–解释:翻折问题是指给定一张平面图形,通过折叠或翻折来得到新的图形或特定属性。

2.翻折问题有哪些应用?–解释:翻折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折叠纸飞机、纸盒等;在几何学中,其应用包括判定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等。

3.如何解决一个翻折问题?–解释:解决一个翻折问题需要先理解给定的图形、折叠方式和要求的结果,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践操作来找到解决方案。

4.有哪些常见的翻折问题?–解释:常见的翻折问题包括:给定一个正方形纸张,如何将其折叠成一个三角形;给定一个长方形纸张,如何将其折叠成一个心形等。

5.翻折问题与几何学有何关联?–解释:翻折问题与几何学密切相关,通过翻折可以展现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抽象概念。

6.翻折问题对学生的培养有何益处?–解释:翻折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理解。

7.有哪些解决翻折问题的方法?–解释:解决翻折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试错法、逆向思维、构造法等,具体方法取决于问题的要求和复杂程度。

8.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翻折问题的能力?–解释:培养学生解决翻折问题的能力需要多进行练习和实践,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几何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培养。

9.翻折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解释:翻折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0.如何将翻折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将翻折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通过引入几何形状的属性、相关定理和公式等方式,以及与代数、数学模型等内容的结合。

通过解决八年级上册数学翻折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单选题专训及答案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单选题专训1、(2019大连.中考真卷)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8.则D′F的长为()A . 2B . 4C . 3D . 22、(2018苏州.中考模拟) 如图,在矩形纸片中,,点在边上,将沿直线折叠,点恰好落在对角线上的点处,若,则的长是()A .B . 6C . 4D . 53、(2019吴兴.中考模拟) 如图,将长BC=8cm,宽AB=4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A . 4cmB . cmC . cmD . c4、(2019.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2°,∠DAE=20°,则∠FED′的度数为()A . 40°B . 36°C . 50°D . 45°5、(2019.中考模拟) 如图:将一个矩形纸片ABCD,沿着BE折叠,使C,D点分别落在点C1, D1处.若∠C1BA=50°,则∠ABE的度数为()A . 15°B . 20°C . 25°D . 30°6、(2020金华.中考模拟) 将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折叠,若正方形纸片边长为4,则图片中MN的长为A . 1B . 2C .D .7、(2018浙江.中考模拟) 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 B两点,将△AOB沿直线AB翻折,使点O落在点C处, 点P,Q分别在AB , AC上,当PC+PQ取最小值时,直线OP的解析式为()A . y=-B . y=-C . y=-D .8、(2017台州.中考真卷) 如图,矩形EFGH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ABCD的四条边上,BE=BF,将△AEH,△CFG分别沿边EH,FG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时,则为()A .B . 2C .D . 49、(2017绍兴.中考真卷) 一块竹条编织物,先将其按如图所示绕直线MN翻转180°,再将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得的竹条编织物是()A .B .C .D .10、(2015湖州.中考真卷) 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O是△ABC的内切圆,现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D与点O重合,折痕为FG.点F,G 分别在边AD,BC上,连结OG,DG.若OG⊥DG,且⊙O的半径长为1,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A . CD+DF=4B . CD﹣DF=2 ﹣3C . BC+AB=2 +4D . BC﹣AB=211、(2011温州.中考真卷) 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O与边AB,BC都相切,点E,F分别在AD,DC上,现将△DEF沿着EF对折,折痕EF与⊙O 相切,此时点D恰好落在圆心O处.若DE=2,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A . 3B . 4C .D . 212、(2017肥城.中考模拟)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中折叠,使顶点B落在边AD的E 点上折痕FG交BC于G,交AB于F,若∠AEF=20°,则∠FGB的度数为()A . 25°B . 30°C . 35°D . 40°13、(2017天桥.中考模拟)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0,点E在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点G在AF上,将△ABG沿BG折叠,点A恰落在线段BF上的点H处,有下列结论:①∠EBG=45°;②AG+DF=FG;③△DEF∽△ABG;④S△ABG = S△FGH.其中正确的是()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14、(2018湖北.中考模拟) 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再把C点折叠在折痕MN上,折痕为DE,点C在MN上的对应点为G,沿AG.DG剪下,这样剪得的△ADG中()A . AG=DG≠AD B. AG=DG=AD C . AD=AG≠DG D . AG≠DG≠AD15、(2019福田.中考模拟) 如图,在边长4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BC的中点,将△CDE沿直线DE折叠后,点C落在点F处,再将其打开、展平,得折痕DE.连接CF、BF、EF,延长BF交AD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BG=DE;②CF⊥BG;③sin∠DFG=,其中正确的有()=;④S△DFG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16、(2019花都.中考模拟) 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再过点B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MN上的点F处,折痕为BE.若,则CD=()A . 2B .C .D . 117、(2018深圳.中考模拟)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E,F分别是AD、BC 上的点),使点B与四边形CDEF内一点重合,若°,则等于()A . 110°B . 115°C . 120°D .130°18、(2019桂林.中考模拟) 如图,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10cm,AB=6cm,先沿对角线B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图1),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EN交AD于点M(图2),则EM的长为()A .B .C .D .19、(2015.中考真卷) 如图,在矩形OABC中,OA=8,OC=4,沿对角线OB折叠后,点A与点D重合,OD与BC交于点E,则点D的坐标是()A . (4,8)B . (5,8)C . (,)D . (,)20、(2019南充.中考模拟) 如图,矩形ABCD中,AB=5,AD=6.E是BC边上一动点,F是CD边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到△AB'E,则B'F的最小值为().A . 1B . 1.5C . 2D . 2.521、(2018内江.中考真卷) 如图,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处,交于点,已知,则的度为()A .B .C .D .22、(2016广元.中考真卷)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点D的坐标为()A .B .C .D .23、(2012遵义.中考真卷) 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F点,若CF=1,FD=2,则BC的长为()A . 3B . 2C . 2D . 224、(2020台州.中考模拟)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中方式折叠,若AE =3,AB=4,BE=5,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A . 6B . 8C . 10D . 1225、(2020酒泉.中考模拟)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A . 3B . 4C . 5D . 626、(2022蒙阴.中考模拟) 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C沿DE对折,使点C落在△ABC外的点C′处,若∠1=20°,则∠2的度数为()A . 80°B . 90°C . 100°D . 110°27、(2020台州.中考真卷) 把一张宽为1cm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成如图所示的阴影图案,顶点A,D互相重合,中间空白部分是以E为直角顶点,腰长为2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纸片的长AD(单位:cm)为()A . 7+3B . 7+4C . 8+3D . 8+428、(2021郑州.中考模拟) 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后再次折叠,使点A落在EF上的点处,得到折痕BM,BM与FF相交于点N.若直线B A’交直线CD于点O,BC=5,EN=1,则OD的长为()A .B .C .D .29、(2021宿迁.中考真卷) 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B落在点D处,折痕为MN,已知AB=8,AD=4,则MN的长是()A .B . 2C .D . 430、如图,在□ABCD中,∠ABD=25°,现将□ABCD沿EF 折叠,使点 B 与点 D 重合,点 C 落在点G 处,若G 在AD 延长线上,则∠GDF的度数是()A . 45°B . 50°C . 60°D . 65°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单选题答案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B6.答案:D7.答案:A8.答案:A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B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B21.答案:D22.答案:A23.答案:B24.答案:C25.答案:D26.答案:C27.答案:28.答案:29.答案:30.答案:。

八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压轴题版

八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压轴题版
八上数学每日一练: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压轴题版
2020年 八 上 数 学 : 图 形 的 变 换 _轴 对 称 变 换 _翻 折 变 换 ( 折 叠 问 题 ) 练 习 题
1.
(2020武汉.八上期末)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A、C的坐标分别为(0,0)、A(a,0)、C(0,b),且a
(1) 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为;(直接写出结果)
(2) 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D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3) 若点Q为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Q.点Q是否存在某个位置,将△BQD沿着直线BQ翻折,使得点D恰好落
在直线AB下方的y轴上?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在(2)的情况下,把
沿着过原点的直线
翻折,当点 落在直线 上时,直接写出
的值.
考点: 坐标与图形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答案解析
2020年 八 上 数 学 : 图 形 的 变 换 _轴 对 称 变 换 _翻 折 变 换 ( 折 叠 问 题 ) 练 习 题 答 案
形的判定与性质;
答案解析
2. (2020江苏.八上期中)
(1) 如图1,将长方形ABCD折叠,使BC落在对角线BD上,折痕为BE,点C落在点C′处,若∠ADB=48°,则∠DBE 的度数为.
(2) 小明手中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AB=12,AD=27.
(画一画)
如图2,点E在这张长方形纸片的边AD上,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E所在直线上,折痕设为MN(点M,N分别在边AD ,BC上),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折痕MN(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 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  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一知识点导学1.解决折叠问题注意什么?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空间几何问题与平面几何问题相互转化的集中体现,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折叠前后图形的特征关系。

解答折叠问题在于画好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弄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量和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这些未发生变化的已知条件就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2立体几何常见的最值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空间图形最值问题有线段、角、距离、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通常应注意分析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首先应该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是否能用公理与定义直接解决题中问题;如果不能,再看是否可将问题条件转化为函数,若能写出确定的表意函数,则可用建立函数法求解;再不能,则要考虑其中是否存在不等关系,看是否能运用解等不式法求解;还不行则应考虑是否可将其体图展开成平面,这样依次顺序思考,基本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3如何解决涉及几何体切接问题最值计算?求解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等.通过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这样才能进一步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问题;4解决折叠问题的步骤有哪些?二.考点典例考点一:面积、体积最值问题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截面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往往是几何体中有关几何元素如顶点、侧棱、侧面、截面等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达到某个特殊位置时所具有的度量性质。

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析这些几何元素运动变化与所求量的联系,建立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例演练1(2021•湖南模拟)如图所示,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6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分别是∆,FAB∆,ECA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则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三棱锥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 )A .(0,36)πB .(0,C .(0,45-D .(0,解:设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则0a <<连接OD ,交BC 于点G ,则6OD =,OG ,6DG =,∴2,侧面积为213(6)92S a a =⨯⨯=,∴三棱锥的表面积9S a =,0a <<9(0S a ∴=∈,,∴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三棱锥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0,.故选:D .实例演练2(2021•宜宾模拟)已知三棱锥A BCD -的各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AD ⊥平面BCD ,BD CD ⊥,3BD =,CD =E 是线段CD 上一点,且3CD CE =.若球O 的表面积为40π,则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所得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为( )A .4πB .6πC .8πD .10π解:依题意,AD ,BD ,CD 两两互相垂直,取BC 中点M ,连接MD ,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在M 点正上方,且OM ⊥平面BCD ,OA OB OC OD R ====,3BD =,CD =6BC ∴=,则3BM CM DM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2440R ππ=,解得R由22222222()OM BM R OB AD OM DM R OA⎧+==⎨-+==⎩,解得12OM AD =⎧⎨=⎩,OM ⊥平面BCD ,OM ME ∴⊥,又13CE CD =cos CD BCD BC ∠==,∴在CEM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2cos 3ME CE MC CE MC BCD =+-⋅⋅∠=,故ME =,在OME ∆中,2OE =,要使过E 作圆O 的截面面积最小,则此时截面与OE垂直,设此时截面圆半径为r ,则r ==∴26min S r ππ==.故选:B .实例演练3.(2021•河南模拟)现有一批大小不同的球体原材料,某工厂要加工出一个四棱锥零件,要求零件底面ABCD 为正方形,2AB =,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线段BC 的中点为E ,若1PE =,则所需球体原材料的最小体积为( )A B .283π C .9π D 解:所需原材料体积最小的球体即为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如图,设F 为AD 中点,G 为正方形ABCD 中心,PAD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F ∴,又1PE =,2EF =,60PEF ∴∠=︒1PE EB EC ===,E ∴是PBC ∆的外心,过E 作面PBC 的垂线与过G 与面ABCD 的垂线交于O ,则O 为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球心.906030OEG OEP FEP ∠=∠-∠=︒-︒=︒,又1GE =,∴在直角三角形OGE 中求出OG =,又直角OAG ∆中,AG ,OA ∴=,即球半径R =,得343V R π==球.由于此时四棱锥P ABCD -在球心同侧,不是最小球,可让四棱锥下移到面ABCD 过球心时,即球半径12R AC =时,原材料最省,此时343V π=⨯=球.故选:A .实例演练4(20211,O 为底面圆心,OA ,OB 为底面半径,且23AOB π∠=,M 是母线PA 的中点.则在此圆锥侧面上,从M 到B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B 1 C D 1解:由题意,在底面半径为1O 是底面圆心,P 为圆锥顶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如图,A ,B 是底面圆周上的两点,23AOB π∠=,所以在展开图中,3APB π∠=2=,M 为母线PA 的中点,所以1PM =,所以从B 到M 的最短路径的长是BM A .考点2:角的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角有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种。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圆锥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圆锥的翻折(一)

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圆锥的翻折(一)
概述
本文档将介绍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中的圆锥的翻折内容。

圆锥
是一个常见的几何形体,翻折是一种常用的操作方式,通过本文的
研究,将能够掌握圆锥的翻折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圆锥的基本概念
圆锥是指由一个封闭曲线(直线或非直线)绕其一个定点旋转
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圆锥有两个重要的部分,即底面和侧面。


面是一个封闭曲线,可以是一个圆或其他类型的曲线。

侧面是由底
面上的所有点与定点连接而成的曲面。

圆锥的翻折方法
圆锥的翻折是将其侧面沿着一条封闭曲线折叠起来,使得圆锥
从原来的形状转变为一个新的形状。

翻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圆锥的侧面沿着指定的封闭曲线剪开,得到一条平面曲线。

2. 沿着新得到的平面曲线将圆锥侧面进行折叠。

3. 将折叠后的侧面与原来的底面连接,形成一个新的几何体。

圆锥的翻折应用
圆锥的翻折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纸杯的制作:将纸片按照圆锥的翻折方法进行折叠,可以制作出纸杯的形状。

- 锥形帽的制作:将布料按照圆锥的翻折方法进行折叠,可以制作出锥形帽的形状。

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沪教版数学几何专题中的圆锥的翻折内容。

圆锥是一个由底面和侧面组成的几何体,翻折是一种将圆锥从原来形状转变为新形状的方法。

圆锥的翻折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各种应用场景。

通过掌握圆锥的翻折方法,我们可以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折专题
解决翻折题型的策略:
一:利用翻折的性质:
①翻折前后两个图形全等。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二:结合相关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三:运用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

1.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AD=2.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
积是多少?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直线
BD翻折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点F,若AB=6,BC=8,
求FD。

3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ADC沿AC折叠后,点D恰好落在DC的延长线的点E处,若AB=3,∠B=60°,求△ADE的周长。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点E在CD上,将△ADE沿着AE翻折得到△AD′E,且AD′恰好经过BC中点P,求∠D′EC 的度数。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将∠A向内翻折,点A落在BC上为A′,折痕为DE。

若∠B沿EA′向内翻折,点B恰好落在DE上为B′,求AB 的长。

6,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8,E是AB边上一点,连接DE,将△DAE沿DE所在的直线折叠,使A点的对应点A’落在正方形的边AD或CD的垂直平分线上,求AE的长。

7.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将边A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M点处,将边CD沿CF折叠,使点D落在AC上的点N处。

(1)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AE=°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

8、将一个矩形纸片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点A(6,0),点C(0,4),点O(0,0).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OCP沿OP翻折得到△OC′P.
(Ⅰ)如图①,当点C′落在线段AP上时,求点P的坐标;
(Ⅱ)如图②,当点P为线段BC中点时,求线段BC′的长度.
9、如图,在△ABC中,∠C=90°,BC=8,AB=10,点D,E分别是AC,BA上的点,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A落在BC上的A1处.
(1)设CD=x,A1D的长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
(2)若点A1是BC的中点,求CD的长;
(3)若CD=9/4,判断四边形ADA1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