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3.货币流通规律及发行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4.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1)汇率变化规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利弊分析: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利:①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利于吸引外资;……弊:①不利于我国商品进口;②不利于对外投资;③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等;④不利于偿还外债。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与个别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1)对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引起需求量的变化;②对生活必需品以及奢侈品的不同影响;③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不同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扩大内需)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②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生产是消费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换环节)【重点知识归纳】一、国内市场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P79 计划和市场2、市场经济的含义:p79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P79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5、市场调节局限性带来的后果:P81造成资源浪费,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P79——80①、建立市场规则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82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根本目标③、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P84目标:促进就业、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行政手段。
9、为什么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P82①、必要性: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的要求;为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②、重要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地位:P87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87①、第一要义:发展②、核心: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1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P88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套课件]
①要改变居民消费结构
激经济快速增长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中的“低碳 绿色发展”可知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经济建设只是 其中的一个方面。
误区 7:GDP 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指标。 注意: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片面追求 GD 标准。 误区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B.盲目性 D.无序性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题干强调的是一些企业在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己的利益,A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D 项不是市场调节的弊端。 [答案]A
【例 2】(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Ⅱ)我国的可持续
发展道路将以低碳绿色发展为主线,这不仅是控制温室气体排
社会主义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
目标的要求。
物价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__________,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主要手段。 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 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____________和货币政 财政政策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 1:市场与计划 计划 市场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基础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____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中国GDP从 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1年的40多万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 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 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 2010年投资流量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 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十年间,中国真正成了世界工厂, 但在这个过程中,代工的中国工人获利微乎其微。以苹果手 机为例,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 中国工人获得的利润只有1.8%。从入世到2011年底,中国 受到贸易救济调查近767起。 材料二 2011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 周年高层论坛”上,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将加快 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 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 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14分)
三、高试题赏析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 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 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C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 发展,回答13-14题。 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 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 预,其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最新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最新,适合当堂背诵)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中心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又好又快、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的必要性、三个具体机制、优点(两点)和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弊端、不良后果);2、市场经济的含义、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意义: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2)措施(即如何规范)(可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的含义: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
市场规则的内容:一是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二是市场竞争规则,它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市场交易规则,它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宏观调控(重点,常考)的必要性(4点)、含义、目标(注意首要目标是什么)、手段(3个)(1)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复习提示:重点把握: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市场调节的弊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重难点解析
措 促进 了社会公平 正义 ,有利 于协调 城乡统 筹发展 ,④错误 ,① 和③正 确 ;② 中
“消除 了”的说法 与客观现实不符 。本题答案选B。
【重难点二 】财政收入 与支出及二者的关系 1.教材 解读 :财政 收入 是国家通过一 定的形式和渠道筹 集起来 的资金 。它主
要来 源于税 收收入 、利润 收入 、债务 收入和其他 收入 。其 中税收是 国家 组织财政
资源 的合理配置 ;促进 国民经济的平稳运 行。
财政支 出是 国家对 筹集 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 和使用 。按照具体 的用途 ,财政
支 出可分 为经济建设 支 出,科学 、教育 、文化 、卫生事业 支出 ,行政 管理和 国防支
出 ,社会保 障支 出 ,债务支出 。
一 个 国家一定 时期 的财 政收支关系可分为财政 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 字等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或 收入 大于支出略有
2.典例 分析 :例 1.(2013·北京文综 ·30)下表是2011年 北京市部 分经济指标的
年 度 增 长 率 。
【财政收入 财政支 出 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 出 城镇单位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 个人所得税
}14_4% 12.5%
28.6%
15.5%
26.7%
根据表 中数据可 以推 出2011年北京市
分析 :本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及其意义 等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既要做大 “蛋糕”又要分好 “蛋糕 ”,① 和②正确 ;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1: ̄2010年翻一番 ,③正确 ;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④错误 。本题答案选A。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 决定性作用,加强科学宏观调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 决定性作用,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提示: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以人为本。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是统筹兼顾。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中心问题: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无形手)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挥科学宏观调控作用(有形手)
围绕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抓住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或我国某地区)
企业如何发展呢?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 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 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优化需求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结构 和地区结构等)。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绿色 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
①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 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②财政支出。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 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③财政收支的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8.2 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①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统一于税法。 ②我国税收的种类 A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 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B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 率。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 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①方式。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
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
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企职工获得的工资、
奖金、津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③必然性、优越性、地位。党的 Nhomakorabea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基础知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4)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5)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①如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②市场规则的内容: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①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③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记住具体措施)-----如何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的表现和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科学发展观;(1)内涵:(2)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2、国际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①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原因?②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注意:引进来的内容及走出去的形式?)3、国际经济组织:(1)类型:(2)世贸组织的地位、作用及其原则四、企业怎样经营?(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②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③企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④企业如何走出去?)【主干重要知识点】1、如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2、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进行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5、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7、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易混易错知识】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经济和法律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2)
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实现:预算和决算
3、财政的作用
(1)
(2)
(3)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
(2)途径: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
(2)
3、财政支出
(1)含义:
(2)种类(按具体的用途):
◆含义:
◆原因:
◆积极意义:
(3)企业联合
◆含义:
◆积极意义:
易错
易混
知识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2、企业做强的根本途径是进行企业兼并。
3、降价属于不正当竞争。
劳动和就业
劳
动
和
就
业
1、劳动和劳动者
2、就业是民生之本
(1)就业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生产和发展而言:
◆对劳动者本身而言:
◆对社会稳定而言:
(1)含义:
(2)税率:
(3)纳税人:
(4)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
(1)
(2)
(3)
2、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偷税:
(2)欠税:
(3)骗税:
(4)抗税:
3、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
(1)纳税人的权利意识:
(2)纳税人的义务意识: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便
捷
的
投
资
︱
︱
储
蓄
存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一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价格的含义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用于支付工资、房租等)、世界货币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供过于求),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解决措施: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信用卡本质:信用凭证。
优点:方便、安全支票:本质:支付凭证,种类:转帐支票、现金支票6、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影响:外汇汇率降低(本币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出口,增加就业压力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本国货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国内物价上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 采取强制性措施,来 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 段 国家政权的力量 行政命令、指示、指 标、规定、通知、意 见、要求
共性
(一)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拓展知识 ---- 资源
•
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 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包括技术、 信息、人才、文化、环境、信用等资源。其中,人才是第 一资源,文化是重要的资源,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易错点 2 对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区分不清
• 注意抓住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 •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 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 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等) •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 法打击等。 •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要求、通知、 公布举报电话等。
• 〖特别提示〗宏观调控是高考必考的考点,而且经常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 现,因此复习时应注意本考点与《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 活》的内在联系。具体如下: • 经济生活: •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财政税收与银行、三大产业、外贸政策、社会保 障制度; • 宏观调控的目标→劳动者的就业权、国际收支、生产与消费、提高居民 的消费水平、稳定物价。 • 生活与哲学: •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一分为二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尊重客观规律与主 观能动性; • 宏观调控的目标→主次矛盾。 • 政治生活: • 宏观调控→经济职能、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 文化生活: • 宏观调控→文化职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市 场等
浙江省高中政治学考复习课件: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31张PPT)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九届四中全会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此已全部涉及。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b)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 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原则。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c) (1)含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 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 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措施: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 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坚持新发展理念(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经济生活第一轮第四单元学案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纲点击】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和影响跨国公司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知识体系】请形成知识体系,这很重要哦!【考点解读】请进一步夯实基础,该背你就背,不背你准后悔!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方式实现的。
考点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1、市场调节的作用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局限性: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市场也调节不了。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自发性: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可能导致不当行为。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
2.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1)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2)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3)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温馨提示】(1)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这句话是错误的,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XXX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难点)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重点)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
(略)进行新课: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1.国家主权有什么重要性?
主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具有对内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独立性两个特性。
2.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各是什么?
(1)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2)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3.国际组织有哪些作用?
(1)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4.联合国的地位、宗旨和原则各是什么?
地位: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2)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4)集体协作;
(5)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5.中国与联合国有什么关系?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国际关系的内容、基本形式和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都有哪些?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贸易往来;科教文、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缔结条约或协定;
使用武力。
7. 如何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4)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8. 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内容:①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
③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原因: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
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如何维护?①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②增强国家的实力;
③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反对外国干涉我国内政;
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⑥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等。
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3)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简言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包括哪些?(或如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1.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2.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世界多极化对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作用)?
(1)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①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世界多极化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③但是,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单极和多级的矛盾、称霸和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13.当前国际竞争的表现、实质各是什么?各国是如何面对国际竞争的?我国是如何应对国际竞争的?
(1)表现: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我国一定要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
综合国力。
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4.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决定因素是什么?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3)内容: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和平共处五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5.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内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原因: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潮流和世界人民的共
同利益,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如何做:①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③我们解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16.如何全面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