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总结(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总结——思维实验【欢迎转载

科普】

人工概念形成范式——实验:假设检验说实验范式

实验者:布鲁纳

过程:

1)实验材料:81张图片,特征维度分别为:

A、图形形状:方形、圆形、十字形;

B、图形数量:1、2、3;

C、图形颜色:红色、绿色、黑色;

D、边框数量:1、2、3

2)选择范式:同时将81 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我现在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请你按自己的想法,每次指一张图片给我看,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看看你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

3)接受范式:同时将81张图片呈现给被试,说明图片都有哪些属性,以及怎样将图片结合成概念;指着一张图片对被试说:我现在心中有一个概念,概念的属性可以在这张图片上看到。我将每次给你看一张图片,请你按自己的想法,判断它是否属于我所想的概念。对与错我随时告诉你。看看你能否发现我所想的概念。

假设:

1)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被试的正确率呈线性稳步提高,被试则是以渐变的方式习得概念的;

2)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被试的正确率开始上升很慢,达到某一时刻突然跳跃到100%,被试则是以渐变的方式习得概念的;

结论:被试形成假设的两个途径:

1)总体假设:把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做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也就是把所有可能都问一次。

2)部分假设:根据主试呈现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然后在之后的询问中依次排除不合适的属性。

人工概念形成范式——实验:内隐学习说实验范式

实验者:里伯

过程:该实验设计了一种“人工语法”,用这种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

将被试分为两组:A组:努力记住字符串;B组:找出字符串排列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求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

结果:A组的成绩显着高于B组。即原先没有意识到学习字符串里有什么规则的被试,反而更好的学习到了“人工语法”。

结论:

1)当刺激结构高度复杂时,采用比较被动的、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2)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就是在这种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3)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增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概念结构理论之层次网络模型——实验:支持实验——范畴大小效应

实验者:柯林斯

过程:实验材料是一些简单的陈述句,如“金丝雀会唱”(0级水平句子)、“金丝雀是鸟”(1级水平句子)、“金丝雀是动物”(2级水平句子)等。每个句子的主语都是层次网络中最低水平的一个具体名词,而谓语则取自不同水平。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句子,要求其判断真伪并记录反应时。

结果:0级水平句子加工时间最短,1级水平句子加工时间次之,2级水平句子加工时间最长。

结论:范畴大小效应:谓语的范畴变大,加工句子所用时间变长。

概念结构理论之层次网络模型——实验:反对实验

1)熟悉效应: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

Eg:判断“狗是哺乳动物”要慢于判断“狗是动物”。

2)典型性效应: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Eg:判断“企鹅是鸟”要慢于判断“鸽子是鸟”。

3)否定判断:网络层次模型对否定判断的解释有困难。

推理

实验:选择作业实验

实验者:沃森、约翰逊

过程:

1)实验材料:四张卡片,两张的正面各有一个元音、辅音字母,另两张的正面为偶数、奇数;

2)指导语:每张卡片都是一面为字母,一面为数字,现在要求你验证一个规则---若卡片一面为元音字母,那么另一面则为偶数,不过你只能翻两张卡片;

3)行为指标:各种回答的人数的比率

结果:只有10%的被试答对。将近50%的被试回答“E”和“4”。

结论:说明被试擅长从正面验证某一规则,不习惯从反面来证伪。

创造性思维

实验:酝酿期相关实验

实验者:Murray、Denny

过程:先根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弱将被试分成两组,再将两组又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的任务是解决一个复杂题目。

控制组:在连续的20分钟内完成;

实验组:先做5分钟,然后干其他事情5分钟,最后再做15分钟。则有5分钟作为酝酿期。

结论:能力强弱和有无酝酿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能力强的人受酝酿期阻碍;能力弱的人受酝酿期的促进。

实验:链圈问题的解决实验

实验者:波斯纳

过程:要求被试解决链圈问题。

自变量:酝酿期的长短,分为0、15、30分钟三个水平;

因变量:行为指标1—解决问题的百分率;行为指标2—解决问题的时间。

结论:酝酿时间越长,问题解决成功率越高。

表象

表象理论之双重编码理论——实验:考察表象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者:Paivio

过程:给被试看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有一对图画或一对打印的字词,要求被试判定所画的一对东西或打印的字词所标志的一对东西中,究竟哪一个在原来印象上是较大的(不是指画出来的大小,而是指人的原来印象中的两个东西的实际大小),记录反应时。

假设:如果长时记忆中只有语言编码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判定要慢于字词材料,因为判定前要做一个转换;如果还包含视觉编码或视觉

表象,那么就不会慢于字词材料。另外,如果长时记忆有视觉表象,那么不一致的图画材料会引起冲突,延缓反应时,但是字词就不会引起这个问题。

结果:

1)对图画判定比对字词进行判断更快;

2)对不一致图对的反应时大于对一致图对的反应,但字词材料没有这一情况。

结论:长时记忆中既有表象又有言语两种信息编码。表象加工是独立存在的,在某些条件下(如对客体大小进行加工)甚至语言信息还需转化为表象再进行判定。

表象的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字符旋转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