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通信资料

合集下载

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为配合配电自动化业务需求,对配电网的通信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现有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几种通信方式及应用对比分析,以适应配电自动化业务各种需求。

关键词:光纤通信;中低压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有很多种,但其主要分为有线通信方式与无线通信方式。

有线通信方式主要有:光纤通信、配电网载波等;无线通信方式有:GPRS、CDMA、LTE等。

有线通信方式具有较强的防干扰性和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无线通信架设方便、易于扩展、价格也比较便宜。

按照建设方投资方式又可分为租用、自建及租建结合的通信方式。

自建通信方式主要是光缆通信、电力载波通信、电力无线专网等;租用方式最为广泛是采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PRS(EDGE)、CDMA或4G公网,在没条件自建的情况下采用租用方式,也可以采用租建相结合的方式。

下面对配网通信可采用的几种主流成熟技术分布进行简要阐述。

1.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特点是传输容量大、高速率、传输距离长、抗干扰性强、绝缘性能好等,是目前电力系统通信中广泛应用的通信方式,除此之外,光纤成本不断下降,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作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工业以太网和EPON是两种主流的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等的主要通信方式。

1.1光端机光纤通信环路可以链接多个通信节点,为了防止因光缆光端设备或光接头等因素引起的光纤环路通信故障而造成整个光纤通信系统通信中断,可以采用光纤双环路通信和具有双环自愈功能的光端机设备,以提高光纤通信环路的可靠性。

1.2商用以太网交换机商用光纤以太网方式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了以太网络的通信模式,结合配电网终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所提出的一种站端通信方式。

以太网络技术的使用,使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许多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可大大提高系统的信息交换速度,保障系统通信的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

主要表现在: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信息路由简单易行。

1.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针对目前国内配电自动化通信现状,尝试使用新型工业光纤以太网代替光纤收发器和光端机,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光纤以太环网。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及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及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及应用通信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具有处理、命令、发送、返回信息以及传递所有数据的作用,没有可靠的通信,配电网将无法与自动化相联系,所以通信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标志。

文章基于这一背景对配电网自动化的通信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对比通信方式以及应用情况。

标签:通信方式;配电网自动化;应用1.配电网自动化的多种通信方式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关键,只有借助于有效的通信手段,信号才能有效地通过复杂的传输路线到达指定终端,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与控制。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系统被广泛使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但是由于配电网受到地区、供电需求等自身及外界限制,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通信手段能够全面满足各种规模的配电网自动化的通信要求,因此对于各通信方式的研究和分析,建设多通信方式组合的通信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2.信号传输的形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主要有模拟量传输和数字量传输两种方式。

模拟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一般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发送端将连续信号转化为原始电信号,在接收装置又将电信号转回连续信号(在转换中一般还伴有放大、滤波等过程)。

由于大多数信号的频率较低,不便于直接传输,所以一般会有第二种情况调制和解调,即将基带信号转化为适合在传输道路中传输的信号,并在终端返转。

数字量传输的过程主要是:①信号源编码;②信道编码;③数字调制;④传输;⑤数字解调;⑥信道译码;⑦信号源译码。

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源的干扰,但是在数字通信中,传输信号不是像模拟信号一样是连续的,它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离散数据,只要噪声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一般不会受到干扰。

所以数字量传输相对于模拟量传输在抗干扰、差错可控以及加密保密等方面是优于模拟信号传输的。

3.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通信系统作为配电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枢纽,在配电网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旦出现通信问题,整个配电网络将发生不可预估的故障。

对于通信系统一般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①可靠性;②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速动性;③双向通信性:④时效性;⑤抗干扰性;⑥经济性;⑦便易性;⑧可扩展性。

主动配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主动配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主动配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主动配电网(ADN)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DN具有双向通信的特点,能够通过多种通信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化控制。

本文主要研究ADN通信技术的应用,对其背景和实践进行探讨,以及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ADN的背景和实践ADN是指在配电网中安装控制器和传感器,并实现双向通信的一种智能配电网。

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ADN能够实现对微电网、能源储存系统和新能源等的管理和协调,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实践中,ADN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ADN可以实现对配电网中各个设备(如开关、变压器和传感器等)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远程控制调节。

这种远程控制可以通过网络、集中控制台或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实现。

2.提高电网可靠性。

ADN可以监测设备的状态,当出现故障或预警时,可以立即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电网停电或故障发生。

此外,ADN还能提前预测电网的负荷情况,进行智能调控,从而降低电网负荷波动率,提高供电可靠性。

3.节能降耗。

通过ADN可以实时监测电能的消耗情况,并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协调和调控,从而减少浪费和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同时,ADN还可以通过对削峰填谷等技术的应用,对电网进行负荷均衡,实现无功补偿,降低电网负荷波动率,提高用电效率。

二、ADN通信技术的应用ADN的通信技术是实现其智能化控制的关键。

目前,ADN主要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近场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

1.有线通信:有线通信是一种传输速度较快、信号稳定可靠的通信方式。

主要采用电力线通信以及以太网、RS-232、RS-485等有线通信协议。

其中,电力线通信是一种可在电力线路上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能够实现集中的实时数据采集。

通过有线通信技术,在ADN的主控制器和各个配电设备之间实现实时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通信电源通信配电资料

通信电源通信配电资料
• (4)额定绝缘水平(KV):表征产品绝缘耐受能力的一组电压值。
• (5)额定开断电流Inbr (KA):额定开断电流是指断路器在额定电压下 能正常开断的最大短路电流的有效值。
• (6)额定短路闭合电流In*(kA):在规定条件下,开关能顺利关合的 最大短路峰值电流。
• (7)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tb(kA ):又称热稳定电流,是指在规定的使用 和性能条件下,在确定的时间内,高压电器的闭合回路能承受的电流值。
•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干式、油浸式和充气式变压器
• 高压开关柜
2024/2/21
• 高压开关柜是一种高压成套配电装置,有固定式和车载式两大类,在通信局(站) 中一般采用固定式。其作用是保护本局的设备和配电线路,防止雷电侵入或本局 的故障波及到外线设备,对本局的交流用电进行监测和控制。
11
第12页/共49页
• 配制交流熔断器时。其额定电流值应不大于最大负载电流的二倍。
• 配电箱:直接将低压市电(220V/380V)引入到低压配电箱,在配电箱上 完成计度、用电分配、控制和保护。
• 配电房:配电房中主要安装切换屏、低压配电屏、无功功率补偿屏等配电设备。
2024/2/21
19
第20页/共49页
• 市电分类 • (1)一类市电供电(市电供应充分可靠)
• 配电电力变压器的分类
• 按用途分:电力变压器和特种变压器 • 按功能分:升压型和降压型(配电变压器) • 按相数分:单相和三相 • 按绕组类型分:双绕组、三绕组、自耦变压器 • 按材质分:铜和铝 • 按冷却方式分:油浸式、干式、充气式
2024/2/21
18
第19页/共49页
2.3 交流低压供电系统
➢允许有计划检修停电,平均每月停电次数不应大于3.5次,平均每次故障 时间不大于6h。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技术

包括数据压缩、加密、解密等技 术,以减小数据传输量、提高数 据传输安全性和保密性。
网络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网络安全技术
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 范等技术,以防止网络攻击和数
据泄露。
可靠性保障技术
包括设备冗余设计、故障自愈技术、 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等,以确保配电 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 据安全。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技 术应用案例分享
某地区配电网自动化改造项目背景介绍
项目背景
随着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 求不断增长,传统配电网已无法满 足高效、安全、可靠的供电要求。
改造目标
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通信技术, 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运行效率 和安全性。
采用先进通信技术提升系统性能实践经验分享
通信技术选择
搭建符合实际运行环境的测试系统,包括硬 件设备、软件配置和网络环境等。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实施
针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 能指标,设计全面、有效的测试用例。
按照测试用例和测试计划,对配电网自动化 通信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性能指标评估结果展示
01
02
03
04
通信系统性能
评估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 传输速率、误码率、时延等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高频段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较高,但传输距离较短,适用于智能
家居和楼宇自动化等场景。
0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通过将高速数据流分配到多个正交子载波上进行
并行传输,提高电力线载波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04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 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分层分布式架构

配电网数字通信系统简介

配电网数字通信系统简介

实 际 的原始信 息 源信号 多为 模拟 信 号 ,例 如语 音 、电力 系统 中
各 种要 检测 的 电量及 一些非 电量 均 为模 拟信 号 。要 实 现模 拟 信 号 的
数字 化传 输 ,必须 在通 讯系统 的发 送端 先将模 拟信 号经 过 A / D转换
并 量化 成为 数字 信号 ,再按 数字 信号 通 信 系统 方 式传 送 ;接 受 端 则 应 在进 行相 应变 换后 ,再经 D / A转 换 为原来 的信 号 。 在 模拟 信号 数字 化传输 通信 系统 中 ,同样 可 以是 频带 传 输 方 式
良好 的通 信 系统 是 实现 功 能 完 善 的 配 电 网 自动 化 的 重 要基 础 。
为保证 电力 系统运 行的 可靠性 、经 济 性 和 电能 质量 ,调 度 必 须通 过
这种 系统 因 直 接 传 送 的是 电脉 冲信 号 ( 一 般 为矩 形 脉 冲 波 ) . 故易 受通 信形 式 、参 数影 响 。基带 传输 系统 没 有 频带 传 输 系统 应 用 广 ,只作 近距 离传输 用 。 3 模拟信 号数 字化 传输 通信 系统
通 道 中传输 的 原 始 信 号 是 离 散 数 字 信 号 的 系统 为 数 字 通 信 系
统 。数 字通 信系统 又 可分 为数字 信 号频 带信 号 传 输 通信 系统 、数 字 信 号基 带传 输通 信 系统和模 拟 信号 数字化 传输 通信 系统 。
1 数 字信 号频 带传输 通信 系统
工艺与技术
西部皮革
2 0 1 7年 2月
配 电 网数 字 通 信 系统 简 介
孟泽 ,苏 昌
( 中国石油 大学 ( 华东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0 0 )

配电网通信相关业务需求探讨

配电网通信相关业务需求探讨

配电网通信相关业务需求探讨摘要:配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网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线损等一系列影响用户用电的重要指标均与配网密切相关。

配网通信网作为保障配网正常运行、故障快速隔离和消除、生产营销业务实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信息通道,随着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和明显,其在保障供电可靠性、提高能源效率、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电路大数据下的数字化电网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字: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配网业务特性及带宽是实现优化配网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此,本文系统分析配网各项业务分类、流向、特性及流量,并初步计算配网通信业务带宽。

1配电网通信技术1 .1EPON技术EPON技术主要是一种点对多点的网络技术,他的特点就是可以灵活的组成各种的拓展组合,只要利用光分支器,便可以让其正常的运行,而这种技术也帮助我们节约了一部分的光缆和带宽的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建网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并且他们的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

它可靠的确保了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在组网的过程中,它还可以避免电磁的干扰,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这样才能帮助我们降低了运维成本。

这种设备比较简单,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字组网时也十分的灵活,安装方便,只需要通过我们的光分支器,它便可以分配所需要的功率,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几乎的损耗还是比较低的,即便是在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这项技术依然坚挺。

由于扩容比较方便,对于将来需要改造和升级也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它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配电网的通道,加快通信信息的传送。

1.2PLC技术PLC是我们发展智能配电网主要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我们分布的线路,也可以降低我们的投入资本。

它可支撑的接入用户高达1万多,这种技术的组网方式也非常的简便,这类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步伐。

2配网业务需求分析2.1业务类型分析配网业务是为了实现配电网“可靠、安全、经济、智能化”运行而传输的生产性和管理性的实时和非实时信息。

配电网通信全解

配电网通信全解

PDH支路信号 SDH支路信号
SDH 设备
•分插复用器 ADM: 设在网络的中间局站 ,完成直接上、下电 路功能。
OAM ADM
STM-N
STM-N
PDH支路信号 SDH支路信号
•再生器 REG:设在网络的中间局站,目的是延长传输距离,但不 能上、下电路。
OAM 西侧线路信号 REG STM-N STM-N 东侧线路信号
4.1 配电通信网骨干层技术
•(6)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技术
4.1 配电通信网骨干层技术
•(7)微波接力
概念: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直线视距通信,超过视距以后需要中继转发。根 据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设置中 继站,将电波进行放大转发。因此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微波接力通信。长 距离微波通信干线可以经过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 信质量
5. 无线公网- CDMA( N―CDMA )
保密性 低功耗 宽带,大容量 153kbits
4.3 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技术分析
5. 无线公网- CDMA( N―CDMA )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 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 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 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 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 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 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 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 的传输速度。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配电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doc

配电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doc

配电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随着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开展,国家电网在改造与完善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了电力配电系统的控制保护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

下面是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在配电网运行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促进配电网运行实现自动化。

在配电网自动化运行中包含很多方面的技术,例如电气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以及电力技术等。

配电网科技化以及自动化的实现,一方面能够促进配电网的实际供电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提升配电网的网络管理水平。

为此,在本文中将对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1光纤通信在配电网中,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比拟常见的通信技术,该通信技术的出现能够提供配电网数字通信。

而光纤通讯技术与模拟通信技术相比,存在着较多优势,从配电线传输有效性上进行分析,光纤通信具备可靠性、电网传输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基于光纤通信的配电网信息技术,能够支持供电用户的多种用电需求,如宽带业务、组网结构通信等。

目前应用比拟广泛的就是10KV配电线路。

从诸多配电线路实践中可以证明,以光纤通信技术为电力传输介质的通信网络,与配电网之间的契合度较高[1]。

1.2配电线载波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线载波通信主要应用于35kV高压线路或者更高电线中,在电力线上主要采用ASK、OFDM调制通信技术。

在输电线两侧安装阻波器,对输电线路中的干扰进行排除,进而能够实现输电线路正常电力传输。

而配电载波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电网运行带来诸多好处,配电载波与配电网总线结构一致,运行方便。

随着科技不断开展,配电载波技术能够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通信等诸多综合性通信业务,开展前景广阔[2]。

1.3无线扩频通信在无线扩频通信理论研究中,可以通过容量公式C=Blog2(1+S/N)来进行分析,其中S/N为信噪比,B为最大传输带宽。

当信噪比下降时,为了保证C不变,需要提升B传输带宽的方式,维持容量C。

城市配电网通信技术管理规范资料

城市配电网通信技术管理规范资料

目录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城市配网通信技术政策要点 (1)4城市配网通信技术标准 (2)4.1光纤通信设备技术标准 (2)4.2微波通信设备技术标准 (7)4.3载波通信设备技术标准 (7)4.4数据网络设备技术标准 (11)4.5通信电源设备技术标准 (176)4.6无线接入设备技术标准 (19)5城市配网通信运行管理规范 (22)5.1通信电路主要质量标准 (22)5.2与其他有关专业的设备维护职责划分 (22)5.2.1电力线载波 (22)5.2.2复用通道 (23)5.2.3光纤线路 (23)5.3通信机构与职责 (243)5.3.1机构设置原则 (243)5.3.2各级通信部门职责 (24)5.3.3通信调度 (25)5.4通信人员与上岗考核制度 (25)5.5运行管理主要原则 (25)5.5.1通则 (25)5.5.2设备运行条件 (26)5.5.3规章制度 (27)5.5.4值班制度 (287)5.5.5交接班制度 (28)5.5.6工具、仪表、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29)5.5.7安全与保密 (29)5.5.8运行分析和报表制度 (30)5.6城市配网通信设备运行规范 (30)5.6.1光纤通信设备运行规范 (30)5.6.2微波通信设备运行规范 (37)5.6.3载波通信设备运行规范 (39)5.6.4数据网络设备运行规范 (432)5.6.5通信电源设备运行规范 (443)5.6.6无线接入设备运行规范 (455)5.7城市配网通信检修管理规范 (47)5.7.1设备检测与大修制度 (47)5.7.2光纤通信设备检修规范 (48)5.7.3微波通信设备检修规范 (49)5.7.4载波通信设备检修规范 (510)5.7.5数据网络设备检修规范 (51)5.7.6通信电源设备检修规范 (51)5.8城市配网通信技术监督规范 (543)5.8.1通信结构配置 (543)5.8.2运行管理 (54)5.8.3运行指标 (55)5.8.4通信电源系统 (55)5.8.5通信站防雷 (56)5.8.6专业管理 (56)5.8.7工作票 (56)5.9反事故措施 (57)5.9.1通则 (57)5.9.2光纤通信设备反事故措施 (58)5.9.3微波通信设备反事故措施 (58)5.9.4载波通信设备反事故措施 (598)5.9.5数据网络设备反事故措施 (59)5.9.6通信电源设备反事故措施 (59)城市配网通信技术管理规范1适用范围电力系统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3章 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PPT课件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3章 配电网自动化数据通信PPT课件
通信系统每秒传输数据的二进制位数被定义为比特率。单 位为bit/s。
把每秒传输码元的数目定义为波特率。单位为baud。
• 若单比特信号的传输速率为9600bit/s,则其波特率为 9600 baud,它意味着每秒可传输9600个二进制位。
– 如果每个码元由2个二进制位组成,当传输速率为9600bit/s时,则 其波特率只有4800baud。
理论上应有N→∞。实际使用中,N应足够大, 才能把Pe 作为误码率。
采取差错控制,降低误码率。
9
3.3 数据传输方式和工作方式
一、数据传输方式
1.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具有易于实现,在长距离传输中可靠性高 等优点。它适合远距离的数据通信,但需要收发双方采 取同步措施。
并行传输所需要的传输线多,一般在近距离的设备 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区别在于组成一个字符或字 节的各数据位是依顺序逐位传输还是同时并行地传输。
10
一、数据传输方式
2.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同步方式比异步方式传 输效率高,适合高速传 输的要求。
在同步传输中,所有设备都使用一个共同的时钟 。 传输的每个数据位只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之 后的一个规定的时间内有效。需要一条额外的线来传输 时钟信号。
• 3.5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
3.5.1 RS-232
3.5.2 RS-485
3.5.3 CAN总线
3.5.4 电力线载波通信
3.5.5 光纤通信
3.5.6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
3.5.7 GPRS
3.5.8 多种通信方式综合应用
• 3.6 配电网自动化常用的通信规约
3.6.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配电网通信

配电网通信

4.3 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技术分析
5. 无线公网- GSM- GPRS
MSC: 移动交换中心 BSC: 基站 SS7: 信令网 PLMN: 陆地公共无线网 SMSC: 短消息
BILLING :计费
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 GSM 9.6kbps GPRS: 56~115Kbps 接入方式:TDMA+FDM
手拉手方式可有效防止单POS节点的故障
4.3 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技术分析
4.电力线载波通信 PLC
高压电力线、用途
4.3 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技术分析
4.电力线载波通信 PLC
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电力线上网
4.3 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技术分析
4.电力线载波通信 PLC 中压电力线载波: 对于架空线路,采用电容耦合方式(包括相-地耦合方式和相-相耦 合方式两种); 对于电力电缆线路,利用电力电缆的屏蔽层传输数字信息,采用电 感耦合方式(包括注入式电感耦合和卡接式电感耦合两种)。电感耦合 装置不直接与电力线相连,方便安装在地下电缆沟,户外开关箱或配电 分接箱内,施工时可不断电。
优点: ·无需经过FCC的许可 ·形成电力专网,安全自控 ·基于网络的配电线载波支持自由拓扑,极大的灵活性 ·无需架设其他通道,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缺点: 由于中压配电线路情况复杂,分支线路多,且无法安装阻波器,因此,中压电力线的 传输特性时变性强,波动较大,噪声干扰复杂。
4.3 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技术分析
4.电力线载波通信 PLC
应用分析: 受技术的局限,基于中压配电线路的载波通信技术只是对光纤和无线通信方 式的一个补充,其适用环境如下。 1)不具备安装光纤条件的区域、公网无线通信信号没有覆盖的边远地区或者农 村地区。 2)因为经济因素,不适合铺设光纤区域。 3)因信息安全考虑,不适合采用公网通信方式的区域。 4)位于边远山区的中小水电站电量信息采集。

电网通信类复习资料现代交换技术

电网通信类复习资料现代交换技术

1.广域网一般由主机和通信子网组成,有网PSTN、ISDN、X.25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ATM.2.RS-449标准的电气特性有两个子标准,即平衡方式的RS-422电气标准和非平衡方式的RS-423电气标准。

3.令牌丧失和数据帧无法撤销,是环网上最严篁的两种过失.4.RS-232C接口信号中,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的连接方向是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通讯设备DCE,串行二进制。

机械特性规定使用的连接器类型为DB-25连接器,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范围分别为-5V至-15V.5.无线传输媒体除通常的无线电波外,通过空间直线传输的还有:微波、激光、红外线等。

6.同轴电缆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7.IP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X.25、帧中继和ATM均采用面向连接的技术.1、同步时分复用:子信道在每一个帧时间轴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位置信道,实时性好。

统计时分复用:先存储再发送,信息速率高的用户所占的信道容量大,取消帧概念。

标识信道.2、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需要通过复用线的交换和时隙的交换来完成。

3、面向连接网络建设的连接有:实连接、虚连接.4、信息的传送方式有:复用、传输和交换。

5、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6、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7、单级交换网络不存在内部阻塞,多级交换网络可能存在阻塞。

8、网络阻塞:严格无阻塞网络、可重排无阻塞网络、广义无阻塞交换网络。

9、三级CLoS网络(空分)C(m,n,r)三级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的条件:m≥2n-h三级CLOS网络可篁排无阻塞的条件:m≥n∣10、计算机通信子网技术开展的顺序是:电路交换一报文分组交换一帧中继一ATM.8.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的帧格式,帧校验序列字段占16比特.9.完整的HDLC帧由标识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值息字段和帧校验字段组成。

10.HDLC有三种帧:信息帧I、监控帧S、无编码帧U.11.SDLC、HDLC和X.25均属于面向比特型的通信控制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配电通信网的结构
骨干层和接入层 配电通信系统可利用专网或公网, 配电主站与配电子站之间的
通信通道为骨干层通信网络, 配电主站(子站)至配电终端的通 信通道为接入层通信网络。 其中: 1.骨干层通信网络原则上应采用光纤传输网, 在条件不具备的特 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它专网通信方式作为补充。 骨干层网络应 具备路由迂回能力和较高的生存性。 2. 接入层通信网络应因地制宜, 可综合采用光纤专网、 配电线 载波、 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 采用多种通信方式时应实现多种方 式的统一接入、 统一接口规范和统一管理, 并支持以太网和标准 串行通信接口。
4.2 配电通信网骨干层技术
•(6)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技术
MSTP全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即(基于SDH 的)多业 务传送平台。该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 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
MSTP将传统的SDH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WDM终 端、网络二层交换机和IP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的设备集成为一个 网络设备,即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实现多业务的统一 控制和管理。
祝阳变
下港变 范镇变
红庙变
角峪变
驼凹
宅子
东尊山庄
省庄
泰安局
2.5G环
天平变
徐楼变
腾飞公司 东关
蓄能电站
2.5G环
肥城局
东平局
金阳变
邱家店变
徂徕变
西庄变
玻纤
满庄变
董家庄变
红庙变
泰山变
道朗变
夏张变
新汶电厂楼德变 陈家庄变
新汶变
高余变
桃源变
宁阳局
汶口变
新泰局
石横电厂
佛山变
圣城热电 磁窑变
泉沟变 南鲍变 东都变 新泰变
W1为主纤,P1为备纤。 AC与CA组成双向业务。正常情况下,接收端选择
主纤信号。当发生断纤事件时,受影响的业务AC倒换到备纤选择,具有恢
复与非恢复两种工作方式。
SDH环网的自愈
CA AC
W1/P2
W2/P1
A
D
B
W2/P1 C
CA AC
W1/P2
W2/P1
A
D
B
W2/P1 C
W1/P2
CA AC
配电管理系统及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刘文霞
2011年2月
Email:liuwenxia001@
第4讲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4.1 配电通信网结构 4.2 通信骨干层技术 4.3 配电通信接入层技术 4.4 配电终端层的通信 4.5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 4.6 配电通信网的设计
A
D
B
C
W2/P1
W1/P2
CA AC
CA AC
A
I ID
C
W2/P1
W1/P2 W2/P1
B
W1/P2
CA AC
倒换
二纤双向通道共享保护环(OCh-SPRing):通道共享保护环保护机理与复用段 保护环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倒换发生在业务受影响的节点而不象光复用段保护环 发生在光路中断的相邻节点。优点在于它减少了倒换后的光信号传输距离,减少 了光信号的衰减变型和噪声积累,这种方式需要更复杂的倒换协议来支持。
? 例
-GF2488-01B
-GF622-06A
-GF2488-01D
-GF155-03B
-GF622-06
-EMS网管
-2.5G线路
-622M线路
-155M线路
SDH环网的自愈
CA AC
W1
CA AC
W1
A P1
D
B
P1 C
A P1
D
B
P1 C
W1
W1
CA AC
CAAC
倒换
二纤双向通道专用保护环(OCh-DRPing):采用双发选收工作方式,
中低压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用电管理
3.骨干网技术分析: SDH、MSTP,微波接力
4.2 配电通信网骨干层技术
1.通信与信息体系构架
概念、术语: 传输媒介/传输极限 带宽,宽带/窄带 调制/解调 差错控制 同步/异步 接口
CP N
接入 网
核心 网
接入 网
应用层
业务层
CP N
支 持
传输层

网骨干层技术
1.骨干层设备位置
主干层的组成部分包括通信主站,各220kV、110kV、35kV变电站 通信子站。各子站与主站间所交换的信息量大,通信可靠性与实时性 要求高。可选的通信方式包括光纤SDH、MSTP,微波接力等。
2.骨干层功能需求
高压电网--调度自动化、保护、监控 、SCADA
TM
/DXC
TM
TM
(b)星型
ADM /DXC
ADM
ADM
TM
TM
TM
(c)树型
ADM
ADM
ADM
ADM
ADM /DXC
ADM /DXC
ADM /DXC
ADM /DXC
(d)环型
(e)网格型
4.2 配电通信网骨干层技术
中天门
天平店
大河 迎胜
市郊局 检修公司
西郊 肥城
155M环
泰城 北上高
黄前变 山口变
OAM TM
线路信号
PDH支路信号 SDH支路信号
SDH 设备
•分插复用器 ADM: 设在网络的中间局站 ,完成直接上、下电 路功能。
STM-N
OAM ADM
STM-N
PDH支路信号 SDH支路信号
•再生器 REG:设在网络的中间局站,目的是延长传输距离,但不 能上、下电路。
西侧线路信号 STM-N
4.2 配电通信网骨干层技术
2.骨干传输网的技术(电力系统常用的)
(1)传输介质-(有线、无线)、(电缆、光纤)
(2)PDH准同步数字体系:2M(64K/bits),8M,34,139M
(3)SDH同步数字系列: 155M,622M,2.5G,10G,40G
(4)SDH设备类型
•终端复用器 TM: 在线形网的端站, 把PDH / SDH 支 路信号复用成SDH 线路信号,或反之
OAM REG
东侧线路信号 STM-N
SDH 设备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DXC:兼有同步复用、分插、交叉连接、网络 的自动恢复与保护等多项功能的SDH 设备。
STM-N
DXC
SDH支路信号 STM-N
PDH支路信号
SDH 网络结构
•(5)SDH网络结构
TM ADM ADM TM
(a)链型
TM
ADM
W1/P2
CA AC
倒换
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OMS-SPRing):每纤波长数被一分为二, 一半用于工作,一半用于保护,两纤互为备份。此种工作方式需要自动保护倒 换(APS)协议协调两端进行倒换。相对于前面保护方式,其优势为容量大,尤 其适于节点数多的
SDH环网的自愈
CA AC
W1/P2
W2/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