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詹长根版《地籍测量学》原版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4章_地籍控制测量
另外根据GPS网构成的几何图形,GPS网还可以分为: (1)三角形网。几何结构强,自检能力好,但观测工作量大。 (2)环形网。图形结构不如三角形,自检能力和可靠性与闭合 环中基线边得数目有关。网中非直接观测基线边精度比直接观测 边低,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分布不均匀。 (3)星形网。无闭合图形,检验和发现粗差的能力差。一般在 工程放样和土地勘界中应用较多。
5、GPS控制网平差 6、GNSS概念
利用GPS网平差软件,先在WGS84椭球上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然后再在国家或独立坐标系统下进行三维约束或二维无约束平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的各种定位 系统的统称。是目前测量发展趋势,今后将有多种卫星定位系统。 26 我国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控制网略图是上交资料之
一,无论测区大小都要做 好这项工作。
12
控制网略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
4.2.2、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
1、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 的依据。 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 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 网)。
5
6
1954\1980\2000坐标参数
7
8
4.2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4.2.1 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要测绘地籍图和界址点坐标, 而且日常的地籍管理更是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进行变 更。修测地籍图和随时测定变更后的界址点坐标是一 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 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 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通 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第一节概述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二、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三、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四、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本章主要对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等进行说明,而对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只作一般介绍,有关此部分的详情请参阅有关书籍。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
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之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控制测量。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TOP』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
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TOP』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
根据不同的施测方法,各等级地籍基本控制网点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6-1至表6-5。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地形图根控制点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1mm×比例尺M)。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第六章 地籍测量概述,第七章 地籍控制测量
北京54坐标
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 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 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 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克拉索夫斯基(1878~1948)苏联大地 测量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1941年在 他的推导下又推出地球椭球的新的参数:长半 径为6378245米;短半径为6356863米;扁率 为1∶298.3。1946年苏联将他推导出的地球 椭球体的元素值作为其参考椭球参数,称克拉 索夫斯基椭球。
按土地登记的种类,地籍测量分为初 始地籍测量和变更地籍测量;按测量对象 的特征分为农村地籍测量和城镇地籍测量。
三、地籍测量原则
同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 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 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四、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其他专业测量的不同点主 要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量都可视 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 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 行政性技术行为。 (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 考系统。 (3)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 应用集成。 (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 识。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程基准 四、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大地坐标系
《地籍测量》课件
技术问题
数据整合和共享困难。
对策
建立统一的地籍数据标准和管 理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和共享 ,提高地籍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效率。
管理问题与对策
管理问题
地籍测量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管理问题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
对策
建立健全的地籍测量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确保测量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策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协同工作机 制,提高工作效率。
决策支持。
农业管理
农业用地确权
地籍测量可以帮助确定农业用地的权属关系,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农业用地规划
地籍测量数据可以用于农业用地规划和布局,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农业资源监测
地籍测量可以监测农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化, 为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防
地质灾害调查
地籍测量可以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地质灾害 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提交成果
将地籍测量成果提交给相 关部门或客户,完成项目 交付。
CHAPTER 04
地籍测量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调查
通过地籍测量技术,对土地资源的数 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 ,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数 据。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税收管理
地籍测量数据可用于土地税收的征收 和管理,提高税收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发挥核心作用,实现地籍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等功能,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CHAPTER 03
地籍测量流程
准备工作
01
02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空间直角坐标 (X,Y,Z)
四 坐标转换
3 大地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大地坐标(L,B,H)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H)
4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
B Bf
tf
2M f N f cosBf
y2 tf
24M
f
N
3 f
(5
3t
2 f
2 f
9
2 f
t
2 f
)y4
...
•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 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
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
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的基本 要求。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方法:
–三角网(锁) –测边网 –导线网 –GPS网
•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精度:
–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l
Nf
1 cosB
f
y
6N
3 f
1 cos
B
f
(1
2t
2 f
2 f
)
y
3
120N
1
5 f
c
os
B
f
(5
28t
2 f
...)y5
思考题
80国家坐标系统是如何定义的? 大地坐标 空间直角坐标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WGS-84经纬度 WGS-84空间直角 七参数转换 北京54空间直角 北京54经纬度 坐标投影 北京54平面坐标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根据国家大地点坐标反 算出的距离,往往与相应实地丈量的水平距离 不一致,这就是坐标系的长度投影变形问题。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的定义与意义解释地籍测量的概念阐述地籍测量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的目标与任务描述地籍测量的目标列举地籍测量的任务1.3 地籍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测量的常用方法探讨地籍测量的新技术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含义列举地籍控制测量的分类2.2 地籍控制测量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地籍控制测量的设计要点阐述地籍控制测量的实施流程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与精度评价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讨论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第三章:地籍细部测量3.1 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与任务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含义列举地籍细部测量的任务3.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常用方法探讨地籍细部测量的新技术3.3 地籍细部测量的设计与实施探讨地籍细部测量的设计要点阐述地籍细部测量的实施流程第四章: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4.1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阐述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步骤4.2 地籍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解释地籍测量数据的误差来源探讨地籍测量数据的误差处理方法4.3 地籍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介绍地籍测量数据分析的方法讨论地籍测量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五章:地籍测量成果的应用与管理5.1 地籍测量成果的应用领域列举地籍测量成果的应用领域探讨地籍测量成果在各个领域的贡献5.2 地籍测量成果的管理与维护解释地籍测量成果的管理意义阐述地籍测量成果的管理与维护方法5.3 地籍测量成果的更新与发展探讨地籍测量成果更新的必要性讨论地籍测量成果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6.1 地籍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地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解释地籍测量仪器的关键部件6.2 常见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列举常用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讨论各种仪器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6.3 地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阐述地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地籍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措施第七章:地籍测量的法律、法规与标准7.1 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列举我国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解释法律法规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应用7.2 地籍测量标准与规范介绍地籍测量标准与规范的分类阐述地籍测量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7.3 地籍测量法规、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讨论地籍测量法规、标准的实施方法探讨地籍测量法规、标准的监督与检查机制第八章:地籍测量实习与实践8.1 地籍测量实习的目的与要求解释地籍测量实习的意义阐述地籍测量实习的要求与目标8.2 地籍测量实习的内容与过程列举地籍测量实习的主要内容描述地籍测量实习的具体过程探讨地籍测量实习的反馈与改进措施第九章:地籍测量的发展趋势9.1 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地籍测量技术未来的创新点9.2 地籍测量应用领域的拓展阐述地籍测量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讨论地籍测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3 地籍测量教育与人才培养分析地籍测量教育现状与问题探讨地籍测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地籍测量成功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籍测量项目的成功经验10.2 地籍测量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列举地籍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地籍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案10.3 地籍测量实践与创新阐述地籍测量实践中的创新举措讨论地籍测量在未来发展中的新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籍测量学概述地籍测量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地确权、土地利用、土地估价等方面的重要性。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19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土地管理与地籍测绘(Land management and cadastral surveying)课程类别:选修学时/学分:40课时/2.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6)先修课程: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GPS 原理及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适用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邹峥嵘,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中南大学教材科,2001年6月。
2.林增杰、严星,地籍管理(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3。
3.詹长根、唐祥云、刘丽编,《地籍测量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建设部与国家测绘局合编,《房产测量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测绘综合能力》(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出版社,2009年。
6.赵刚、张凯选、鲍勇著,《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2。
7.土地管理的法规与政策、土地确权相关文件与法规等。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为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与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是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学方向的一门专业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地籍和房产测量、土地确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土地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熟练掌握地籍与房产测绘方法;了解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为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能较好地适应土地管理、测绘管理、房地产管理等工作。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4.2专业知识(7)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2.1 工程实践能力熟悉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了解测绘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和新软件;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
(完整版)武大地籍测量学第三版
地籍测量测量学一、名词解释1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3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4界址点坐标: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5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6宗地图: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7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
二、填空1.地籍测量的定义:(1) 地籍控制测量(2) 界线测量(3) 地籍图测绘(4) 面积测算(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1) 文件确认。
(2) 惯用确认。
(3) 协商确认。
(4) 仲裁确认。
3.常见的基础测绘图件有以下几种类型:(1) 航片(2) 地形图(3) 影像平面图(4) 其他图件4.与房屋有关的名词:(1) 假层。
(2) 气屋。
(3) 夹层和暗楼。
(4) 过街楼和吊楼。
(5) 阳台和挑外廊。
(6) 天井和天棚。
5.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1)北京坐标系(2)城市坐标系(3)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测(4)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6.土地面积测算方法: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沙维奇法、求积仪法、坐标法、消除图纸变形对面积测算的影响、求地块在某一投影面的面积、求地球表面倾斜面的面积三、简答1.地籍的功能:(1) 地理性功能。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发展历程讲解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1.3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阐述地籍测量学的核心任务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强调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性作用2.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控制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强调数据处理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地籍要素测量3.1 地籍要素测量的概念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定义强调地籍要素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3.2 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要素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要素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3.3 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强调数据处理在地籍要素测量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地籍图的绘制4.1 地籍图的概念解释地籍图的定义强调地籍图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4.2 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图的具体绘制步骤4.3 地籍图的应用解释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强调地籍图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5.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地籍测量学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5.2 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讲解地籍测量学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5.3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阐述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六章:地籍测量学中的仪器与设备6.1 地籍测量常用仪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仪器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6.2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介绍地籍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常用的软件工具讲解如何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3 地籍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强调新型仪器和设备对地籍测量学的意义第七章:地籍测量学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7.1 误差理论基本概念介绍误差的基本概念,包括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解释误差理论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7.2 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讲解地籍测量中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介绍误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7.3 提高地籍测量精度的措施阐述如何减少和消除误差,提高地籍测量精度强调误差控制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地籍测量学中的法律法规与规范8.1 地籍测量相关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讲解地籍测量活动应遵守的法律法规8.2 地籍测量规范与技术标准介绍地籍测量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讲解地籍测量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8.3 地籍测量中的法律责任与伦理分析地籍测量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问题强调地籍测量人员应遵守的职业伦理道德第九章:地籍测量学实际操作案例分析9.1 地籍控制测量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控制测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讲解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经验教训9.2 地籍要素测量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要素测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讲解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注意事项9.3 地籍图绘制与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图绘制和应用的实际操作案例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发展与展望10.1 地籍测量学的研究进展阐述地籍测量学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介绍地籍测量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10.2 地籍测量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籍测量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讲解地籍测量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前景10.3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地籍测量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任务解析:地籍测量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任务对于深入学习地籍测量学至关重要。
第6章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学 6.1.4 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1)城镇建城区 (2)城镇稀疏建筑区 (3)城镇郊区 100-200米; 200-400米; 400-500米。
地籍控制点若需要作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须在地 地籍测量学 上埋设标石(或标志)。基本控制点的标石往往 埋 6.1.5 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设在地表之下(称暗标石)而不易被发现。一、 二级 地籍控制点的标石的大部分被埋设在地表之下, 在地 表的上面仅留有很少一点(约2cm高)。 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 点 埋石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所谓点 之 记,一般来说,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 与四 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 地理
地籍测量学 6.3.2 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
(1)凡符合1985年发布的《城市测绘规范》要求的二、三、四等
城市控制网点和一、二级城市控制网点都可利用。
(2) 对已布设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而未布设一、二级控制 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一级或二级地籍控制网。 (3)对已布设有一级城市控制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二 级地籍控制网。 (4)在利用已有控制成果时,应对所利用的成果有目的地进行分 析和检查。在检查与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过大误差时,则应进行分
4. 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三)地籍控制测量的分类 按性质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按精度分: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按方法分:三角测量,测边网,导线测量,GPS相对定位测量 按作用分:地籍基本控制测量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学 6.1.2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地籍测量学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
1
2
2
1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2
20
1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测量 第二节 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历史 第三节 地籍测量学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地籍的含义、功能、分类。难点是根据测量发展历程来理解地籍测量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 土地权属调查
第一节 土地权属 第二节 土地划分与编号 第三节 土地权属调查
415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我国土地权属的性质及其权属单位。难点是宗地草图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四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难点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第四节 土地税收情况调查 本章重点、难点:理解等级调查的相关知识。 第五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依据地籍测量测量的要求布设控制网。难点是不同方法的控制网如何选择?经济性如何? 第六章 GPS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静态测量 第三节 RTK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难点是 GPS 静态基线解算,尤其是网络 RTK 的应用。 第七章 界址测量 第一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第二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第三节 用高精度摄影测量方法加密界址点坐标* 第四节 勘界测绘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界址点的测量方法。难点是勘界测绘。 第八章 地籍图测绘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图的测制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的测制。 第九章 土地面积量算 第一节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 第二节 土地面积测算与平差 第三节 土地面积测算程序与统计 第四节 城镇宗地面积测算的项目及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难点是土地面积的平差。 第十章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变更界址测量 第三节 界址的恢复与鉴定 第四节 土地分割测量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变更界址测量。难点是界址的恢复与鉴定。 第十一章 数字地籍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简述地籍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和成就1.3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阐述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列举地籍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1.4 地籍测量学的应用领域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地籍测量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2.1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地籍、地块、地籍图等基本概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参数和单位2.2 地籍测量学的坐标系统和基准面介绍地籍测量学中使用的坐标系统和基准面解释坐标转换和基准面转换的原理和方法2.3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测量方法介绍地籍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解释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2.4 地籍测量学的误差理论和精度评价介绍地籍测量学中的误差理论和误差传播解释精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第三章:地籍控制测量3.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地位3.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解释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3.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和方法3.4 地籍控制测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控制测量案例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地籍细部测量4.1 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细部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4.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解释地籍细部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4.3 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和方法4.4 地籍细部测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细部测量案例强调地籍细部测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前沿技术5.1 地籍激光扫描技术介绍地籍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地籍激光扫描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优势5.2 地籍摄影测量技术介绍地籍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地籍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作用5.3 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介绍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5.4 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地籍测量学数据处理与分析6.1 地籍测量数据的预处理解释地籍测量数据预处理的目的和内容介绍地籍测量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技术6.2 地籍测量数据的平差与优化阐述地籍测量数据平差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地籍测量数据优化技术及其应用6.3 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价解释地籍测量成果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介绍地籍测量成果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技术6.4 地籍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介绍地籍测量数据计算机处理的方法和工具强调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籍图的编制与使用7.1 地籍图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地籍图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地籍图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7.2 地籍图的编制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图编制的方法和技术解释地籍图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7.3 地籍图的应用与管理阐述地籍图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图管理的方法和制度7.4 地籍图数字化与地籍信息管理介绍地籍图数字化的方法和意义强调地籍信息管理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第八章: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8.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确权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确权项目中的应用案例8.2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登记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登记项目中的应用案例8.3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土地估价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估价项目中的应用案例8.4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规划与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合作与标准化方面的进展9.1 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的意义与成果阐述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的意义和成果介绍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的重要组织与项目9.2 地籍测量学国际标准与规范解释地籍测量学国际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国际标准与规范的主要内容9.3 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土地管理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土地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9.4 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国际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章: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10.1 地籍测量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地籍测量学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0.2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内容阐述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介绍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10.3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实践与案例介绍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成功案例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10.4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与培训在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单位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理解和转换测量方法和仪器使用的实际操作难点环节1: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转换不同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转换方法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和解决办法重点环节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的实际操作难点环节2: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误差理论和误差传播的理解精度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点环节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地籍细部测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的实际操作难点环节3:地籍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实际案例分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方法的灵活运用重点环节4:地籍测量学的前沿技术地籍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籍摄影测量技术和地籍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籍测量学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展望难点环节4:地籍测量学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沿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前沿技术在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全文总结和概括:。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阐述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和成就1.3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概述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列举地籍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1.4 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讲解地籍测量学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2.2 地籍控制测量的目标和任务概述地籍控制测量的目标和任务讲解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要求和指标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阐述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2.4 地籍控制测量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控制测量实例讨论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应用和价值第三章:地籍要素测量3.1 地籍要素测量的概念和内容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定义和范围强调地籍要素测量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3.2 地籍要素测量的目标和任务概述地籍要素测量的目标和任务讲解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要求和指标3.3 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要素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阐述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3.4 地籍要素测量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要素测量实例讨论地籍要素测量成果的应用和价值第四章:地籍图件编制4.1 地籍图件编制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地籍图件编制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地籍图件编制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性4.2 地籍图件编制的目标和任务概述地籍图件编制的目标和任务讲解地籍图件编制的主要要求和指标4.3 地籍图件编制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图件编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阐述地籍图件编制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4.4 地籍图件编制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籍图件编制实例讨论地籍图件编制成果的应用和价值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5.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5.2 地籍测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领域5.3 地籍测量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领域5.4 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重要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领域第六章:地籍测量学的前沿技术6.1 地籍激光扫描技术介绍地籍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阐述地籍激光扫描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6.2 地籍遥感技术解释地籍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强调地籍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和前景6.3 地籍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地籍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测量学中的重要作用6.4 地籍测量学与大数据分析探讨地籍测量学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讲解大数据分析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具体应用第七章:地籍测量学的法律与规范7.1 地籍测量学的法律框架介绍地籍测量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法律框架下的责任和义务7.2 地籍测量学的规范要求阐述地籍测量学在实践中的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讲解地籍测量学规范对测量工作的指导作用7.3 地籍测量学违规案例分析分析违反地籍测量学规范的案例讨论地籍测量学违规带来的后果和教训7.4 地籍测量学的质量控制介绍地籍测量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强调地籍测量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八章:地籍测量学的项目管理8.1 地籍测量学项目策划讲解地籍测量学项目的策划方法和步骤强调地籍测量学项目策划的重要性和目标8.2 地籍测量学项目组织与管理介绍地籍测量学项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阐述地籍测量学项目管理的流程和关键环节8.3 地籍测量学项目实施与监督讲解地籍测量学项目的实施方法和监督措施强调地籍测量学项目实施与监督的重要性8.4 地籍测量学项目成果评价与验收介绍地籍测量学项目的成果评价方法和验收标准阐述地籍测量学项目成果评价与验收的流程和要点第九章:地籍测量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9.1 地籍测量学的职业岗位介绍地籍测量学相关的职业岗位和职责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和前景9.2 地籍测量学的职业技能与培训阐述地籍测量学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培训内容讲解地籍测量学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和方法9.3 地籍测量学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探讨地籍测量学职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强调地籍测量学职业规划的重要性9.4 地籍测量学的就业趋势与挑战分析地籍测量学就业市场的趋势和挑战讨论地籍测量学从业者应对策略和职业规划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10.1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介绍地籍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机遇10.2 地籍测量学技术创新与发展讲解地籍测量学技术创新的现状和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技术创新在地籍测量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0.3 地籍测量学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地籍测量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10.4 地籍测量学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介绍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目标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和重要性需要重点关注地籍测量学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在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二)城市坐标系
在城镇地区,则尽可能利用已有 的城市坐标系与城市控制网点来建立 当地的地籍控制网点。这些控制网点 一般都与国家控制网进行了联测,并 且有坐标变换参数。
(三)独立坐标系
城镇地区的地籍测量应尽可能沿用 该地区已有的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 若无法利用,则可根据测区地理位置与 平均高程,以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km的原则选择独立坐标系,并 在有条件时与国家坐标系联测。
(四)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而又 要快速完成本地区的地籍调查与测量工 作,或面积小于25km2时,可考虑建立独 立平面坐标系,建立步骤如下:
1、起始点坐标的确定; 2、起始方位角的确定。
1、起始点坐标的确定
(1)在图上量取起始点平面坐标。 选择一适当的特征点,例如主要道
三高程基准在通常的情况下地籍测量的地籍要素是以二维坐标表示的不必测量高如有要求一般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四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国家坐标系国家坐标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几十年的努力建立应尽可能利用以便使地籍控制测量成果与国家坐标系成为一整体
地籍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 角度应分别测左、 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 超过40〞。
m
S1 S2 S
Ym2 2R2
H R
(0.0123Ym2 157.0H)106
公式(6-5)
• 式中:Ym、H应为公里单位计算。
减少因长度变形而引起的误差,一般采 用如下方法:
若因测区地面平均高程引起的变形大于 2.5cm/km时,则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作 为归算面以减少变形,这是因为H值变得 很小,由式(6-1)可知,△S必然也很小。
地籍测量(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GPS技术设计
环形网 三角网
星形网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GPS选点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 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 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 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本章内容
6.1 概述 6.2 地籍控制测量 6.3 地籍控制网坐标系
6.4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学习要求
了解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的布设;理 解地籍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案及主要技术要 求;掌握导线测量(无定向导线)的内业 计算步骤。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 水准网)、卫星定位测量 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网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 (triangulation network)组成。 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我国天文大地网于 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作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城市坐标系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三、 坐标换带转换
坐标换带转换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 3°带之间、3°带与6°带之间以及3°(6°)带 与任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即换带计算)是利用高斯投影的 正、反算公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行。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6.4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
【工程】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教案
4.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指界,界址点确定及界标设置,界址边长测量,土地权属界址的审核。
5.宗地草图的绘制。
6.地籍调查表和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填写。
时间分配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重点讲解。
难点及处理方法
地籍编号。
举例、重点讲解。
授课方式
多媒体课件授课
教学内容
第二节 土地划分与编号。
1.地块、宗地与界址,地块与宗地的定义。2.界址的类型。
3.界线的类型与界线的形式。
4.宗地的划分。
5.地籍编号:城镇地区宗地编号,农村地区地籍编号。
6.界址点编号。
时间分配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3.地籍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
时间分配
1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课后作业
教材章节课后思考题
参考资料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记
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上课日期
2014年3月4日
课后作业
教材章节课后思考题
参考资料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教学后记
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地籍测量 一调二调
• 第一节 地籍控制测量
• 本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 一、地籍控制测量基本方案的选择 • 二、地籍测量坐标系的选择 • 三、地籍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
• 一、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案选择
• 主要指首级控制网:三、四等(D/E级); 主要指首级控制网: 四等(D/E级
• 或一、 或一、二级
• • • • • • •
• 4. 一宗地中若具有不同土地类别且没有 按类别划分宗地的, 按类别划分宗地的,如需计算土地分类 面积,可以从宗地图上量算,各类用地 面积,可以从宗地图上量算, 面积之和应等于总用地面积。 面积之和应等于总用地面积。
第五节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及检查验收
一、坐标误差检查
界址坐标、地物坐标、 界址坐标、地物坐标、控制点坐标的检查
三、地籍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
• 1. 首级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 • 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只 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 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 能采取常规静态测量方式。 能采取常规静态测量方式。 • 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可以采 边长在10 15km的GPS基线向量 10基线向量, 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 GPS测量模式 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 • 边长小于5km的GPS基线向量,可以采用 边长小于5km GPS基线向量 5km的 基线向量, GPS-RTK测量模式 适于一、二级) 测量模式( GPS-RTK测量模式(适于一、二级)
• 三、地籍图的内容 • 1. 地籍要素 • 界址、 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座落、 土地 界址、 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座落、
权属主名称等
• 2. 地形要素
• 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独立地物、 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独立地物、 高程点(适当)、 高压线 、高程点(适当)、 地理名称注 记等。 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一个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 文 台 与 椭 球 短 轴 ( 即 旋 转 轴 ) 所 作 的 平 面 ( 即 子 午 面 ) , 称 为 起 始 子 午 面 ( 如 图 6-2 中 的 P 1 GP 2 平 面 ), 它 与 椭 球 表 面 的 交 线 称 为 子 午 线 ; 另 一 个 是 过 椭 球 中 心 O 与 短 轴 相 垂 直 的 平 面 , 即 Q 1 EQ 2 平 面 , 称 为 赤 道 平 面 。 过 地 面 点 P 的 子 午 面 与 起 始 子 午 面 之 间 的 夹 角 ,称 为 大 地 经 度 ,用 L 表 示 ,并 规 定 以 起 始 子 午 面 为 起 算 ,向 东 量 取 为 东 经 ( 正 号 ) ,由 0 o ~+180 o ;向 西 量 取 为 西 经 ( 负 号 ) ,由 0 o ~ - 180 o 。 地 面 点 P 的 法 线 (过 P 点 与 椭 球 面 相 垂 直 的 直 线 )与 赤 道 平 面 的 交 角 , 称 为 大 地 纬 度 , 用 B 表 示 , 并 规 定 以 赤 道 平 面 为 起 算 , 向 北 量 取 为 北 纬 ( 正 号 ) , 由 0 o ~ + 90 o ; 向 南 量 取 为 南 纬 ( 负 号 ) , 由 0 o ~ - 90 o 。
测绘信息网 网友
第一节
本章主要对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标系等进行说明,而对地籍控 制测量的方法只作一般介绍,有关此部分的详情请参阅有关书籍。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 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 观 测 、 数 据 处 理 等 测 量 工 作 。 测 绘 信 息 网 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 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 还 要 以 厘 米 级 的 精 度 (城 镇 )用 于 土 地 权 属 界 址 点 坐 标 的 测 定 和 满 足 地 籍 变 更 测 量 的 需 求 。 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之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控制 测 量 。 测 绘 信 息 网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 、 由 高 级 到 低 级 分 级 控 制 (或 越 级 布 网 )的 原 则 。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 采 用 三 角 网 ( 锁 ) 、 测 边 网 、 导 线 网 和 GPS 相 对 定 位 测 量 网 进 行 施 测 , 施 测 的 地 籍 基 本 控 制 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 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 地 籍 图 根 控 制 测 量 主 要 采 用 导 线 网 和 GPS 相 对 定 位 测 量 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测绘信息网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根据不同的 施 测 方 法 , 各 等 级 地 籍 基 本 控 制 网 点 的 主 要 技 术 指 标 见 表 6- 1 至 表 6- 5。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 的 比 例 尺 精 度 来 要 求 ( 地 形 图 根 控 制 点 的 最 弱 点 相 对 于 起 算 点 的 点 位 中 误 差 为 0.1mm ×比 例 尺 M) 。 界 址 点 坐 标 精 度 通 常 以 实 地 具 体 的 数 值 来 标 定 , 而 与 地 籍 图 的 比 例 尺 精 度 无 关 。 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 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1. 各 等 级 三 角 网 的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见 表 6-1 。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 分 布 等 情 况 ,必 须 绘 制 测 区 控 制 网 略 图 。控 制 网 略 图 就 是 在 一 张 标 准 计 算 用 纸 ( 方 格 纸 ) 上 , 选 择 适 当 的 比 例 尺 (能 将 整 个 测 区 画 在 其 内 为 原 则 ), 按 控 制 点 的 坐 标 值 直 接 展 绘 纸 上 , 然
图 6-1 地 籍 控 制 网 略 图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凡是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都称为坐标系。由于使 用 目 的 不 同 ,所 选 用 的 坐 标 系 也 不 同 。与 地 籍 测 量 密 切 相 关 的 有 大 地 坐 标 系 ( 俗 称 地 理 坐 标 系 ) 、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和 高 程 系 。 测 绘 信 息 网
测绘信息网 网友测绘人提供 80
测绘信息网 网友测绘人提供
后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线型的线条画出各等级的网形。控制网略图要做到随测随绘,也就是 当完成某一等级控制测量工作后,立即按点的坐标展出,再用相应的线条连结,这样不断 地充实完成。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完成,控制网略图也相应地完成。 地籍控制网略图是上交资料之一,无论测区大小都要做好这项工作。地籍控制网略图 见 图 6-1 。 测 绘 信 息 网
2. 各 等 级 三 边 网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见 表 6-2 。
表 6-2 各 等 级 三 边 网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平均 边 长 /km 9 5 2 0.5 0.2 测距 相对中误差 1/300 000 1/100 000 1/120 000 1/33 000 1/17 000 测距 中 误 差 /mm ± 30 ± 30 ± 16 ± 15 ± 12 测距仪等级 Ⅰ Ⅰ、Ⅱ Ⅰ Ⅱ Ⅱ Ⅱ 测距测回数 往 4 4 2 4 2 2 返 4 4 2 4 2 2
3. 各 等 级 测 距 导 线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见 表 6-3 。
表 6-3 各 等 级 测 距 导 线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平均 边 长 /km 3.0 1.6 0.3 0.2 附合导线 长 度 /km 15.0 10.0 3.6 2.4 测距 中 误 差 /mm ± 18 ± 18 ± 15 ± 12 测角 中 误 差 /" ± 1.5 ± 2.5 ± 5.0 ± 8.0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1/60 000 1/40 000 1/14 000 1/10 000 水平角 观测测回数 DJ 1 DJ 2 DJ 3 8 12 4 6 2 1 6 3 方位角 闭 合 差 /" ±3 n ±5 n ± 10 n ± 16 n
四、地籍控制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地 籍 控 制 点 若 需 要 作 为 永 久 性 保 存 的 就 必 须 在 地 上 埋 设 标 石 (或 标 志 )。 基 本 控 制 点 的 标 石 往 往 埋 设 在 地 表 之 下 (称 暗 标 石 )而 不 易 被 发 现 。 一 、 二 级 地 籍 控 制 点 的 标 石 的 大 部 分 被 埋 设 在 地 表 之 下 , 在 地 表 的 上 面 仅 留 有 很 少 一 点 ( 约 2cm 高 ) 。 为 了 今 后 应 用 控 制 点 寻 找 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所谓点之记,一般来说, 就是用图示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与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 位置的文件。该文件属上交资料。 表 6-6 控 制 点 点 之 记
注 : n 为 导 线 转 折 角 个 数 。当 导 线 布 设 网 状 ,结 点 与 结 点 、结 点 与 起 始 点 间 的 导 线 长 度 不 超 过 表 中 的 附 合 导 线 长 度 的 0.7 倍 。
4. 各 等 级 GPS 相 对 定 位 测 量 的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见 表 6-4 和 表 6-5 。
测绘信息网 网友测绘人提供
测绘信息网 网友测绘人提供 一级 二级 0.5 0.2 ± 5.0 ± 10.0 1/80 000( 首 级 ) 1/45 000( 加 密 ) 1/27 000 1/27 000 1/14 000 2 1 6 3 ± 15.0 ± 30.0
表 6-1 各 等 级 三 角 网 的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 边 长 /km 9 5 2 测角中误 差 /( " ) ± 1.0 ± 1.8 ± 2.5 起始边 相对中误差 1/30 0000 1/200 000( 首 级 ) 1/120 000( 加 密 ) 1/120 000( 首 级 ) 1/80 000( 加 密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1/120 000 1/80 000 1/45 000 水平角观测 测回数 DJ 1 DJ 2 DJ 3 12 6 4 9 6 方位角 闭合差 /( " ) ± 3.5 ± 7.0 ± 9.0 78
表 6-4 各 等 级 GPS 相 对 定 位 测 量 的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1)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平均 边 长 D/km 9 5 2 0.5 0.2 GPS 接 收 机 性 能 双 频 (或 单 频 ) 双 频 (或 单 频 ) 双 频 (或 单 频 ) 双 频 (或 单 频 ) 双 频 (或 单 频 ) 测量量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接受机 标称精度优于 10mm+2 × 10 -6 10mm+3 × 10 -6 10mm+3 × 10 -6 10mm+3 × 10 -6 10mm+3 × 10 -6 等级 四等 ≥ 15 o ≥4 ≥ 15 ≥2 ≥ 60 15-60 2~ 4 ≤ 10 同步观测 接受收数量 ≥2 ≥2 ≥2 ≥2 ≥2
表 6-5 各 等 级 GPS 相 对 定 位 测 量 的 主 要 技 术 规 定 (2) 项 目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时 段 中 任 一 卫 星 有 效 观 测 时 间 /min 观测时间段 观 测 时 段 长 度 /min 数据采样间隔 卫星观测值象限分布 点 位 几 何 图 形 强 度 因 子 /PDOP 二等 ≥ 15 o ≥6 ≥ 20 ≥2 ≥ 90 15-60 3或 1 ≤8 三等 ≥ 15 o ≥4 ≥ 15 ≥2 ≥ 60 15-60 2~ 4 ≤ 10 一级 ≥ 15 o ≥3 二级 ≥ 15 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