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度规则的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_郭旭宁

合集下载

大型灌区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联合输水调控方式研究

大型灌区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联合输水调控方式研究

大型灌区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联合输水调控方式研究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意义 (4)2. 文献综述 (5)2.1 渠道输水技术 (7)2.2 水库群输水技术 (8)2.3 联合输水调控技术 (9)3. 研究方法 (11)3.1 数据来源 (12)3.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3.3 研究内容与步骤 (13)4. 大型灌区多级渠道输水特性分析 (15)4.1 渠道输水系统结构 (16)4.2 渠道输水水力特性 (17)4.3 渠道输水水量调节效应 (18)5. 大型灌区水库群输水特性分析 (19)5.1 水库群结构与规模 (21)5.2 水库群调度策略 (23)5.3 水库群水质保障措施 (24)6. 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联合输水调控模式构建 (25)6.1 调控目标与指标体系 (26)6.2 调控方案设计与优化 (27)7. 案例分析 (29)7.1 某大型灌区实例介绍 (31)7.2 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联合输水调控效果评估 (31)8. 结果讨论与展望 (33)8.1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8.2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35)8.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6)1. 内容概述本文档将重点探讨大型灌区中多级渠道与水库群的联合输水调控策略,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并确保灌溉区域的供水安全。

在概述部分,首先将对大型灌区的背景、水资源管理和输水调控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以建立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随后,本文档将阐述灌区水资源分布的特征,包括水资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多级渠道与水库群在灌区中的分布和功能。

这部分内容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地区概况。

在研究内容概述中,将重点介绍本文档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将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和验证一种有效的输水调控模型,能够针对大型灌区的多级渠道与水库群进行实时和历史数据的模拟分析。

研究不同的调控策略对灌区供水安全、水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
汇报人:
2023-12-08

CONTENCT

•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概述 •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的理论基础 •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的关键技术 •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实践案例 •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是一种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需求 的水资源管理方法。
缺乏科学决策支持
目前,针对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决策支持 体系,无法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03
社会经济因素制约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农业灌溉、工业
用水、发电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生态保护和供水产生制约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02
03
04
发展智能调度系统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增强,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 机遇。未来,将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关注这一领域,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的多 目标生态调度方案。
02
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的理论基础
水库生态调度原理
水库生态调度是以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持续发展为 目标,根据水库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需求,合理调 整水库运行方式的过程。
生态调度应考虑水量、水质、水生生物多样性、周 边生态环境等因素,通过优化水库运行方案,最大 程度地满足生态系统需求。
生态调度需要考虑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和相互关 系,以实现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水库多目标优化理论
水库多目标优化理论是研究如 何将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函数 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体最优解 的理论。

基于模拟-优化模式的供水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研究

基于模拟-优化模式的供水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研究

基于模拟-优化模式的供水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研究郭旭宁;胡铁松;黄兵;韩义超【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11(042)006【摘要】提出了基于模拟-优化模式的混联供水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规则求解框架.首先,通过构建虚拟聚合水库,编制联合调度图,以做出水库群对各用水户的供水方案;其次,通过优化成员水库供水任务分配因子,并结合供水水库群常规调度规则,实现共同供水任务在水库间的优化分配.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NSPSO)对观音阁-葠窝-汤河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模型决策变量(联合调度图调度线位置和成员水库供水任务分配因子)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联合供水调度过程中目标之间的竞争关系,检验联合调度规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NSPS0算法的优化效率.【总页数】8页(P705-712)【作者】郭旭宁;胡铁松;黄兵;韩义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7;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相关文献】1.水库群联合供水方案模拟优化研究 [J], 陈鲲2.跨区域调水多水源水库群系统供水联合优化调度多情景优化模型研究与应用 [J], 曹明霖; 徐斌; 王腊春; 储晨雪; 杜宝义; 李昆朋3.基于粒子群的水库群联合防洪预报调度规则设计方法 [J], 刁艳芳;段震;程慧;陈鑫;张荣;王文民4.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规则研究——以溪洛渡-向家坝为例 [J], 钟加星;董增川;姚弘祎;倪效宽;陈牧风;贾文豪;叶海焯5.大规模跨流域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规则 [J], 万芳;周进;原文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利局水库调度管理制度

水利局水库调度管理制度

02
03
执行情况反馈
建立调度指令执行情况的反馈机制, 及时掌握各部门执行情况,对存在的 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监督机制与责任人
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水库调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有效实施。
责任人
明确各级领导和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考核机制,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01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洪水、地震、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配备应急设备
02
根据应急预案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
处置的顺利进行。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03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培训与演练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
对水库调度人员进行定期的安 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
操作技能。
进行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调度人员的应 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
建立安全档案
对水库调度安全工作进行记录和管 理,建立安全档案,以便于查询和 管理。
04
水库调度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与方法
水位监测
通过设置水位观测桩,定期观测水位 变化,了解水库蓄水量。
安全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水库调度监测与评估细则
监测设施
建立完善的水库监测设施,包括水位计、雨量计、水温计等,确 保实时监测水库状态。
数据采集与传输
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通信设施及时传输至上级管理部门。
数据分析与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水库运行状态、水量分配情况等, 为后续调度提供参考。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第34卷第1期2023年1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Vol.34,No.1Jan.2023DOI:10.14042/ki.32.1309.2023.01.003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唱㊀彤,郦建强,郭旭宁,李云玲(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㊀100120)摘要:为从景观生态角度揭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利用GIS 和生态统计技术,通过土地利用转移㊁空间自相关㊁景观指数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㊂结果表明:2000 2020年,由于人造地挤占耕地㊁耕地挤占水域空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减少了36%;水域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变化明显,边界密度急剧减小,四湖流域等局部水域空间聚集度和连通性显著下降;降水㊁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解释了水域景观变化的45.8%,其中降水和气温影响微弱,连片耕地侵占是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地对水域破碎化贡献更大更直接㊂2000年以来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变化显著,分布趋于破碎,形状复杂度和连通性降低,表征农业活动和城镇化的耕地和人造地对水域景观格局影响更为剧烈㊂关键词:水域空间;空间自相关;景观格局演变;冗余分析;江汉平原中图分类号:X24;P9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3)01-0021-12收稿日期:2022-09-15;网络出版日期:2023-02-03网络出版地址:https :ʊ /kcms /detailʊ32.1309.P.20230203.1104.002.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18YFC0407206)作者简介:唱彤(1983 ),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利规划与河流生态方面研究㊂E-mail:comechang@水域空间是水流系统的载体[1],不仅与水生态系统关系密切,还发挥着滞蓄洪水㊁水资源供给㊁水景观营造㊁水文化传承和改善区域小气候等重要作用㊂人类自古逐水而居,对河湖系统的改造也从未停止㊂无论围湖造田还是退耕还湖㊁沟通水系,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发挥着特定作用,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观以及对经济㊁社会等规律的理解㊂认识水域空间格局㊁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因果关系,对水域空间功能发挥㊁保护和修复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㊂空间格局又称景观格局,是土地利用或景观的结构组成特征和在空间上的排列和配置关系[2],决定着资源和物理环境分布形式和组合[3],与景观中的物理㊁化学㊁生态等过程密切相关㊂景观格局决定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4-6],对抗干扰能力㊁恢复能力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深刻影响[7]㊂不少研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湖泊湿地㊁海岸景观㊁流域景观㊁绿色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讨论[8-11],定量描述景观要素分布的时空演变过程,并寻求驱动景观格局变化的自然或人为因素[12-13],为原有自然或人工景观的保护修复与利用提供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14-15]㊂江汉平原历来以湖沼众多闻名,是古云梦泽的主要组成部分㊂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和围垦活动,江汉平原湖泊面积持续萎缩㊂根据相关文献资料[16-17],湖泊面积从清末民初的约26000km 2,缩减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约8500km 2,经历了20世纪50 70年代3次大规模围湖造田,70年代末湖泊面积锐减至2373km 2㊂东荆河上连汉江下通长江,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对汉江分洪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河道淤积和河道沿线取用水活动,东荆河萎缩非常严重,个别年份几近断流,水环境容量降低和水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也随之而来㊂不少研究对江汉平原河湖水系演变进行讨论㊂贾敬禹[18]梳理了江汉平原河湖水系近2000a 的演变历程;魏显虎等[19]认为人类活动的强弱直接影响湖泊水域变化;冯莞舒等[20]对江汉湖群衰减聚集区域进行探测,认为衰减主要发生在以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的农村地区;还有学者对区域内湿地㊁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21-23]㊂已有研究较少从景观格局角度对江汉平原水域格局总体演变进行分析,并定量讨论水域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㊂22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入手,对江汉平原2000 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域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定量讨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转移状况㊁空间自相关关系以及景观指数的时空变化等;考虑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分析水域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㊂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保护与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域江汉平原地处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和当阳,东迄黄梅和阳新,北至荆门和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面积约4.7万km2,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㊂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㊁雨热同期㊁热量充足㊂年均气温约17ħ,10ħ以上活动积温为5100~5300ħ,年均降水量为1100~1300mm㊂区域地势平坦,海拔多在50m等高线以下,水网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㊂江汉平原位置示意如图1㊂图1㊀江汉平原位置示意Fig.1Location of the Jianghan Plain1.2㊀数据来源与处理采用数据包括30m精度土地利用数据㊁降水和气温数据㊂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中国发布的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3期全球地表覆盖(GlobeLand30)数据产品(http:ʊ/),该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的TM5㊁ETM+㊁OLI多光谱影像和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30m多光谱影像和高分一号(GF-1)多光谱影像研制而成,数据总体精度在83.5%以上㊂对研究区数据进行随机抽样,通过野外调研开展分类数据验证,数据分类精度在90%以上,能够满足研究需要㊂研究区共涉及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灌木地㊁湿地㊁水体㊁人造地和裸地8种土地类型,其中,人造地指由人工建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包括城镇等各类居民地㊁工矿㊁交通设施等㊂考虑本文以水域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湿地和水体合并成为水域空间;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含义如表1所示㊂降水和气温数据来自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数据集(1901 2020年)[24-25]㊂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3㊀表1㊀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含义Table 1Land use types and its description土地利用类型含义耕地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㊁灌溉旱地㊁雨养旱地㊁菜地㊁牧草种植地㊁大棚用地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果树及其他经济乔木的土地,以及茶园㊁咖啡园等灌木类经济作物种植地林地乔木覆盖且树冠盖度超过30%的土地,包括落叶阔叶林㊁常绿阔叶林㊁落叶针叶林㊁常绿针叶林㊁混交林以及树冠盖度为10%~30%的疏林地草地天然草本植被覆盖,且盖度大于10%的土地,包括草原㊁草甸㊁稀树草原㊁荒漠草原以及城市人工草地等灌木地灌木覆盖且灌丛覆盖度高于30%的土地,包括山地灌丛㊁落叶和常绿灌丛,以及荒漠地区覆盖度高于10%的荒漠灌丛水域位于陆地和水域交界带,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土地,多生长有沼生或湿生植物,包括内陆沼泽㊁湖泊沼泽㊁河流洪泛湿地㊁森林/灌木湿地㊁泥炭沼泽㊁红树林㊁盐沼等;陆地范围液态水覆盖区域,包括江河㊁湖泊㊁水库㊁坑塘等人造地由人工建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包括城镇等各类居民地㊁工矿㊁交通设施等,不包括建设用地内部连片绿地和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度低于10%的自然覆盖土地,包括荒漠㊁沙地㊁砾石地㊁裸岩㊁盐碱地等1.3㊀研究方法1.3.1㊀土地利用动态转移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系统分析中对系统状态与状态转移的定量描述[26],是将研究期始末土地利用结构和转移面积以二维矩阵的形式表达,既能反映研究区某时间节点的地类结构与面积,还能分析研究期始末地类的转入转出情况,揭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演化过程㊂数学表达如式(1)所示㊂S =S 11S 1n ︙⋱︙S n 1S nn éëêêêùûúúú(1)式中:S 为研究期始末土地利用状况;S ij 为研究期内土地类型i 转换成土地类型j 的面积;i ,j =1,2, ,n ,n 为土地利用类型数㊂本文通过空间相交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土地利用转移状况㊂1.3.2㊀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研究邻近位置属性相关性的空间统计学方法,是针对某种特征属性,对某空间单元与其周围单元间进行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计算,以分析这些空间单元在空间上的离散或聚集等分布特性㊂以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揭示研究区的整体特征和局部分异㊂全局自相关是对变量空间聚集特征的综合评价,以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ᶄs I )表征,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27]㊂局部自相关表达局部区域的聚集现象或异常值,描述空间分异规律,以局部莫兰指数(Anselin Local Moranᶄs I )表征,计算公式如式(3)㊁式(4)所示[28]㊂I =m ðmi =1ðmj =1w ij (x i -x )(x j -x )/[ðmi =1ðmj =1w ij ðmi =1(xi-x )2](2)式中:I 为全局莫兰指数;m 为区域空间单元总数;x i 和x j 分别为随机变量x 在地理单元i 和j 上的属性值;x =1m ðmi =1x i,为m 个空间单元样本属性值的平均值;w ij 为区域i ㊁j 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表示空间对象的邻接关系㊂当区域i ㊁j 相邻,w ij =1,反之w ij =0㊂I 的取值范围为[-1,1],I >0表示空间正相关,即具有空间聚集性;I <0表示空间负相关,即不具空间聚集性;I 接近于0表示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也即随机分布㊂I i =x i -x s 2i()ðmj =1,j ʂiw ij(x j-x )(3)s 2i=ðmj =1,j ʂi(x j -x )2/(m -1)(4)24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式中:I i为局部莫兰指数,当I i值为正时表示存在高值(或低值)空间聚集,I i值为负时表示不相似值的空间聚集㊂根据土地利用数据精度和水域平均斑块面积,综合考虑尺度效应,选取6kmˑ6km网格单元划分1674个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内的水域面积,并与网格面积相除得到不同时期水域面积率网格图㊂计算水域面积率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是否存在空间集聚或异常值及其出现的位置㊂1.3.3㊀景观格局分析在类型尺度上,选取景观面积比例(P LAND)㊁边界密度(D E)㊁景观分裂度(I L D)和聚合度(I A)等景观指数,定量描述水域空间面积㊁形状㊁空间聚散度和连通性等特征,揭示江汉平原水域景观空间分布状况㊂其中,P LAND表示景观中某类型斑块的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百分比;D E表征景观形状复杂程度,数值越大形状越复杂;I L D表征景观中不同斑块分布的分离程度,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状况,数值越大景观聚集度越低;I A表征景观斑块间的连通性,数值越小景观越离散㊂各景观指数的数学表达见文献[6,15]㊂在6kmˑ6km 网格图内,计算各网格的水域景观指数,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对景观指数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不同时期江汉平原水域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转换变化过程在研究时段内,江汉平原水域空间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2 表4)可知,2000 2010年,水域面积减少最多,为982km2,减少比例为13%,向耕地转移净面积最多,为806km2;耕地和人造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为528km2和589km2,其中,耕地增加主要来自林地和水域的转入,人造地增加主要来自耕地的转入,面积为510km2㊂2010 2020年,水域面积加速减少,减少面积1741km2,仍然主要转向耕地,转为耕地的净面积为1834km2;耕地面积数量减少不多,为140km2,但存在明显的水域转为耕地㊁耕地转为人造地的转换路径;人造地增加了2393km2,面积是2010年的近2倍㊂经过20a土地利用演变,江汉平原人造地面积增加近3000km2,是2000年的2.5倍,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增加比例为1%,主要通过耕地转为人造地㊁再由水域空间补给耕地的方式实现㊂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转向耕地和由耕地转为人造地的面积分布如图2所示㊂水域向耕地转移较为集中的地区为洪湖㊁仙桃等;耕地向人造地的转移分布较广,在沿江局部河段和都市圈附近存在聚集现象,在其他区域呈较均匀的离散分布㊂表2㊀2000 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2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10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水域人造地裸地2000年合计耕地31898.0234.397.10.21058.0837.70.234125.5林地480.01596.754.20.4139.051.20.12321.6草地84.0133.7372.70.134.938.90664.2灌木地0.30.40.1 2.4000 3.2水域1863.5228.988.805363.831.312.07588.4人造地327.713.818.0010.31625.001994.9裸地0.10.100000.30.5 2010年合计34653.62208.0631.0 3.16606.12584.012.646698.2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5㊀表3㊀2010 202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3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2010 2020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水域人造地裸地2010年合计耕地31213.0269.097.90.3715.72354.0 3.734653.6林地370.71380.4141.20.4182.3114.318.82208.0草地119.064.6285.10.168.094.20631.0灌木地 1.40.700.9000 3.1水域2549.220.629.303879.6121.0 6.46606.1人造地260.5 6.08.4016.02293.102584.0裸地0.20.200 3.808.412.6 2020年合计34513.91741.5561.9 1.64865.34976.637.346698.2表4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able4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of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水域人造地裸地2000年合计耕地30490.3291.4112.60.2467.22748.415.534125.5林地570.51255.8114.20.3118.8259.6 2.32321.6草地136.998.9255.90.163.5109.00664.2灌木地 1.40.70 1.00.100 3.2水域3045.985.366.504203.5168.019.27588.4人造地268.89.312.7012.31691.701994.9裸地0.10.100000.30.5 2020年合计34513.91741.5561.9 1.64865.34976.637.346698.2图2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转为耕地和耕地转为人造地的面积分布Fig.2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area changed to farmland and farmlands changed to artificial surface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 2000 20202.2㊀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自相关动态变化在P=0.01的显著水平下,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563㊁0.566和0.421,江汉平原整体上存在水域面积率高值与高值聚集㊁低值与低值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㊂2000 2010年全局莫兰指数基本维持稳定,2010 2020年自相关程度有所减弱,说明水域面积率高低值的聚集程度有26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所降低,相邻区域水域空间趋同性正在下降㊂水域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如图3所示,统计聚集与异常值类型网格数量,结果如表5所示㊂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不相关的网格数量有所增加,增加比例为9%㊂水域空间高值聚集的网格数量持续减少,近20a减少了约1/4,且前10a的减少速度更快㊂水域空间低值被高值包围的网格数量有所增加,且随时间推移从主要分布在高值聚集区域周边逐渐向区域内部延伸,表明水域空间连通性正在减弱,破碎度正在增加,且2010 2020年表现更为突出㊂低值聚集的网格数量略有减少,从空间分布看,低值聚集区从2000年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北侧边缘演变成向江汉平原腹地发展,特别表现在四湖流域等㊂图3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LISA聚集图Fig.3LISA cluster map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表5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空间自相关类型统计Table5Types of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单位:个年份不相关高值聚集高值被低值包围低值被高值包围低值聚集2000年8982364374992010年9571833394922020年9801763554602.3㊀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江汉平原类型尺度水域景观指数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㊂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率(P LAND,W)和边界密度(D E,W)持续下降,且后10a下降更快;水域面积率从16.2%下降为10.4%,水域面积减小为原来的约60%;水域边界密度降为原来的约40%,水域形状复杂度明显降低,水域边界趋于简单化或规整化㊂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I LD,W)变化不大,水域破碎度基本维持原有状态㊂水域聚合度指数(I A,W)略有增加,表明水域连通性有所增加㊂从整体看,近20a水域面积持续减少,水域边界趋于简单化和规整化,连通性略有增加㊂表6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景观指数Table6Landscape metrics of water area at class level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年份P LAND,W/%D E,W/(m㊃ha-2)I LD,W I A,W/%2000年16.212.90.998894.02010年14.110.10.997394.62020年10.4 5.90.998595.7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7㊀㊀㊀通过景观指数插值计算,得到江汉平原水域面积率㊁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和水域聚合度指数的空间分布㊂水域面积率空间分布状况如图4所示,小于10%的区域在2000年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边缘区域及天门㊁潜江东部㊁监利北部和汉川西南部的一些区域,2010年扩展到潜江全域和江陵部分区域,到2020年,扩展趋势大大增加;水域面积率小于5%的区域在江汉平原中西部连片分布;水域面积率在20%~40%的区域,从2000年的呈带状贯通式分布演变为2020年的面积缩减为原来的约一半,且呈相对离散分布;水域面积率在40%和60%以上的区域面积2020年较2000年分别减少了76%和95%㊂水域面积率网格数量统计如表7所示㊂图4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率空间分布Fig.4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centage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表7㊀不同水域面积率网格数量统计表Table7Grid number of rates of water area年份P LAND,W<10%20%<P LAND,W<40%P LAND,W>40%P LAND,W>60%2000年222661054824303962010年25904741920175772020年30984527959713㊀㊀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空间分布如图5所示,变化主要发生在2010 2020年,数值趋近于1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且连片分布,表明原有的水域聚集分布区域正在萎缩或消失,以四湖流域㊁仙桃以及武汉市部分区域等最为显著㊂江汉平原局部区域水域空间正向分布更加离散和破碎的方向演变㊂水域聚合度指数空间分布如图6所示,2000年江汉平原大部分区域聚合度指数在60%以上;2000 2010年间,中西部部分区域聚合度略有下降,水域连通性有所降低;2010 2020年聚合度下降趋势显著,以仙桃㊁汉川㊁天门以及四湖流域等为主要区域,连通性显著减弱,破碎度增加㊂图5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分布Fig.5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Division Index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28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图6㊀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聚合度指数分布Fig.6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ion Index of water area on the Jianghan Plain in2000 20203 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水域景观格局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9]㊂江汉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低洼,地理空间异质性不明显,选取对水域空间产生直接影响的降水和气温作为自然因素㊂江汉平原自古是鱼米之乡,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著名的水产区,同时又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剧烈,考虑人类活动与土地状况的密切联系,以耕地和人造地演变表征农业生产㊁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人类活动,作为人为因素㊂采用6kmˑ6km网格图,以网格内的降水㊁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的面积率㊁连通性和景观分裂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水域面积率㊁聚合度指数和景观分裂度指数作为响应变量,选取水域面积占比较高或面积变化较大的743个网格为样方,通过冗余分析寻求水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㊂结果显示,在P=0.002的显著水平下,降水㊁气温以及耕地和人造地变化共解释了45.8%的水域空间景观数据㊂通过方差分析,识别自然和人为因素各自的贡献率以及共同作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P=0.002的显著水平下,降水和气温的单独效应为2.3%,耕地和人造地的单独效应为44.3%,共同作用部分为0.8%㊂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十分微弱,为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的影响,以耕地(A g)和人造地(A r)景观指数为解释变量,以降水和气温为协变量,通过偏冗余分析,在剔除降水和气温影响后,得到耕地和人造地对水域空间的影响㊂结果表明,在P=0.002的显著水平下,前2个约束轴解释了44.5%的水域空间景观数据方差,形成的双序图如图7所示㊂水域空间面积率与连通性呈正相关,即水域面积率越大,连通性越高;聚散程度与面积率和连通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水域景观越破碎,连通性越弱,水域面积率也越低㊂耕地与水域景观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耕地面积率(A g-P LAND,W)和连通性(A g-I A,W)变化梯度轴上,最适值排序为水域空间分裂度>连通性>水域面积率,表明耕地面积率和连通性与水域面积率和连通性呈负相关,且对水域面积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水域连通性;从耕地分裂度(A g-I LD,W)变化梯度轴看,耕地分布越离散则水域面积率越大㊁连通性越强,且根据水域景观指数在耕地分裂度梯度轴上的投影距原点距离,离散分布的耕地对水域面积率的作用较对水域连通性的作用更显著㊂人造地面积率(A r-P LAND,W)㊁连通性(A r-I A,W)和分裂度(A r-I LD,W)指数箭头间的夹角均小于90ʎ,呈正相关关系,且作用相对集中,在人造地3个景观指数梯度轴上,水域空间格局最适值的排序为景观分裂度>连通性>水域面积率,且人造地景观指数与水域空间破碎程度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水域面积呈较强的负相关,表明人造地大面积连片分布,直接影响区域的水域面积率,并导致水域景观相对破碎和离散分布㊂㊀第1期唱彤,等: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29㊀图7㊀江汉平原水域景观与耕地和人造地的冗余分析排序Fig.7Redundancy analysis ordination of water landscape with farmland and artificial surface on the Jianghan Plain㊀㊀湖泊是抵御湖区洪水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湖泊面积减少必然带来蓄滞洪能力的减弱㊂根据潘方杰等[30]建立的江汉平原湖泊水面与可调蓄水量的相关关系,湖泊面积减少使得可调蓄水量减少近40%;如针对典型洪水,需考虑来水过程㊁预留湖泊容积㊁优化调度以及湖泊周边水利工程设施等对流域防洪的综合影响,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㊂此外,受数据精度限制,除已知垸堤外,宽度远小于30m的未知垸堤难以体现在现有尺度研究中,可能造成对水域破碎程度㊁连通性等的评价趋于乐观,后续将加强对垸堤数据的更新并开展更小尺度水域格局演变分析㊂江汉平原洲滩民垸众多,作为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行蓄洪水的作用,根据耕地㊁人造地对水域空间影响分析结果,从防洪安全角度出发,应持续推进洲滩民垸实施单退(退人不退地)和双退(退人退地),巩固退垸行洪成效,提升防洪能力㊂随着武汉 1+8 城市圈的发展,江汉平原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人类活动强度也将进一步加大㊂考虑水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应厘清耕地㊁水域和人造地的空间关系,按照 四水四定 原则,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边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划定与管控水域空间㊂城市建设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维持水域空间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同时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㊂4㊀结㊀㊀论本文基于GlobeLand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水域空间转移状况㊁水域空间自相关状况以及水域景观指数时空变化,揭示江汉平原水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降水和气温数据,识别影响水域空间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㊂主要结论如下:(1)2000 2020年,江汉平原水域面积减少约2700km2,占水域总面积的36%,主要被耕地侵占,而耕地面积基本没变的原因是一部分耕地面积又转为人造地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人造地面积在20a间增长了约2.5倍,新增面积约90%是通过间接侵占水域空间的方式实现,即人造地挤占耕地㊁减少的耕地面积通过挤占水域空间补足㊂围湖造田一直是影响江汉平原湖泊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最近20a在围湖造田表象的背后又呈现新的变化㊂(2)江汉平原水域面积萎缩与聚集性㊁连通性减弱和形状简单化趋势相互伴随㊂水域全局自相关程度明显减弱,水域空间聚集分布面积减少约1/4;边界密度降为原来的约40%,中西部区域水域景观分裂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变化明显,水域空间趋于离散和破碎化㊂水域景观阶段性特征明显,2000 2010年,水域面积减少近13%,水域形状复杂度略有降低,局部水域空间破碎化和连通性降低趋势有所发展;2010 2020。

水库调度模型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库调度模型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库调度模型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水库的调度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库调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了当今水资源管理领域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一、水库调度模型的基本概念水库调度模型是指对水库水文及水工作用进行模拟和预测,以达到最佳调度水平的一种数学模型。

水库调度模型一般分为两种:实时调度模型和非实时调度模型。

实时调度模型主要用于水库实时调度决策中,通过对水库水情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立水库实时水情和调度预测模型。

非实时调度模型则是对水库长期调度管理进行建模和预测,用于制定水库的年度调度计划等。

二、水库调度模型的构建水库调度模型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即建模部分和求解部分。

建模部分是指将水库中的水文数据如水位、流量等,以及水库调度决策所需的其他数据如气象数据等,进行采集、处理和建模,形成水库调度模型。

求解部分是指对已构建好的水库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调度决策方案。

求解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传统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模拟退火等,它们在求解速度和准确度上存在局限性,一般只适合于较小规模的问题。

而智能优化方法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方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高维、非线性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在求解速度和精度上有一定的保障。

三、水库调度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库调度模型主要用于水库的调度管理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库调度决策水库调度模型可以根据水库实时水情数据、气象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等,对水库的日、周、月、季度等不同时间尺度进行调度决策,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水资源需求优化配置水库调度模型可以根据不同水资源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制定最佳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以满足城市、农业、工业等各种用水需求。

3、水污染控制水库调度模型可以将污染信息和水域水质模型等纳入模型中,从而实现对水质的预测和调控,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_水库群调度规则及蓄放次序

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_水库群调度规则及蓄放次序

水利学报2014 年10 月SHUILI XUEBAO第45 卷第10 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14)10-1175-09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Ⅱ:水库群调度规则及蓄放次序黄草1,2,王忠静1,2,鲁军3,丁毅3(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2.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3.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水库群联合调度中水库的协同调度规则和蓄放水次序是关键问题。

在讨论多目标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规则制定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I):模型原理及求解”一文中推荐的多目标协调方案,统计得出长系列调度和多年平均水文条件下的各水库联合调度规则图,并讨论了其适用条件。

进一步分析了推荐方案下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汛前放水和汛末蓄水次序。

研究表明,在多年长系列联合优化调度下,长江上游具有调蓄库容和防洪任务的11 座多目标混联水库群,其蓄放水次序具有统计规律。

出现概率最大的优化放水次序为:三峡—水布垭—锦屏I 级—溪洛渡、构皮滩、二滩—紫坪铺、瀑布沟—隔河岩、宝珠寺、向家坝;优化蓄水次序为:锦屏I级—二滩、水布垭—隔河岩—溪洛渡、瀑布沟、紫坪铺、宝珠寺、构皮滩—向家坝—三峡。

对于串联梯级水库群,上游水库先放水,下游水库后放水;上游水库先蓄水,下游水库先蓄满。

关键词:长江上游;水库群;优化调度规则;优化放水次序;优化蓄水次序中图分类号:T V6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ki.slxb.2014.10.0051 研究背景长江流域水量丰沛,水能资源丰富。

随着三峡水库等工程的陆续建成,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初步形成,将在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库投入运行,一些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长江上游水库群的调度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水库群供水调度预警系统研究及运用

水库群供水调度预警系统研究及运用

水库群供水调度预警系统研究及运用为了解决现阶段水库供水调度的不确定问题,文章以最小缺水率为基本目标函数,建立了水库群供水调度模型,并对模型相应的算法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供水调度操作路线,旨在为相关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标签:水库群供水调度;预警系统;应用跨流域调水是解决现阶段城市水资源供给矛盾问题的关键。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种特殊化的水资源开发再利用方式,和当地水库群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操作中面临比较大的麻烦,比如怎样调水、对用户怎样供水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水库供水、调水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不确定影响因素的预测。

基于此,文章对水库群供水调度预警系统展开分析,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入库径流量来优化水库供水调度,绘制适合的水库供水操作路线,将水库供水调度和供水计划操作有效结合,从而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确定最理想的供水调度操作策略。

一、水库群供水调度基本操作路线水库群的入库径流和供水用水情况预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为此,基于实际测量的径流数据,将某时段内的水库入流量作为不确定量,在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中来绘制时段入库径流超越机率。

结合不同时段的水超越机率来对供水调度进行优化调节。

时段入库径流超越机率鉴定某一时间段内的水径流测量是这个水库所有自来水的信息。

基于不同时段内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应用韦布尔函数来对不同时段入库径流超越机率进行计算,以缺水率最小为目标来对不同频率的供水进行优化计算分析。

水库供水的操作路线选择缺水率最小为水库供水操作路线的优化目标,对应的函数条件如下所示:目标函数:Minf= (1)水量平衡余数条件:Vit=Vi t-1+Iit+qqit-Xit-Sunit(2)水库库容约束条件:Vit-min≤Vit≤Vit-max(3)可供水量约束条件:Xit-min≤Xit≤Xit-max(4)需要水量的约束条件:0≤Xit≤Dit(5)(Dit是i水库在t时段所需要的供水量,Xit是i水库在t时段所需要的供水量,Vi、Via.....分别是i水库在t时段开始和最后阶段的库存容量,qqit是i水库在t时段的天然入流量,Iit是i-1水库在t时段的调水量,Sunit是i水库在t时段的水量损失,Vit min和Vit max分别是i水库在t时段最小、最大库容。

基于随机模拟的汛期水库超蓄调度风险分析

基于随机模拟的汛期水库超蓄调度风险分析

基于随机模拟的汛期水库超蓄调度风险分析作者:咸京顾圣平林乐曼归力佳李江林来源:《人民黄河》2018年第05期摘要:水库汛期超蓄调度是解决汛期水库大量弃水和汛后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

水库超蓄调度有一定的防洪风险,通过分析洪水过程、洪水来临时间和调度规则这三个不确定因素对超蓄调度的影响,以调洪最高水位和下游最大叠加流量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大坝和下游防洪风险,建立了水库超蓄调度风险分析模型。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超蓄后大坝和下游的防洪风险率,作为超蓄调度风险决策的依据。

实例分析表明:随着超蓄水位的提高,下游防洪风险增大,大坝防洪风险呈先升后降趋势,选用合适的调度方案可有效降低超蓄风险。

关键词:水库超蓄;风险分析;随机模拟;风险率中图分类号:TV69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8.05.009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洪涝灾害严重,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合理的洪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汛期防洪和汛后兴利矛盾的必然选择。

对于已建成投运的水库,其设计指标的复核变更需要经过众多复杂的论证报批环节,历时较长,且变更后仍保持固定的汛限水位,洪水资源利用率可能提高不多;而从调度角度进行考虑,基于有效的水文预报,采用风险调度方式,短时间内使库水位高于汛限水位,提高汛后水库蓄满的可能性,风险调度方案通过审核后,决策单位可根据水文预报信息适时采用风险调度方式,以更灵活地利用洪水资源。

汛期水库超蓄调度就是通过捕捉汛末最后一场洪水,人为抬高并保持库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上,而后通过供水、发电等兴利手段使水位逐渐消落的一种洪水资源化利用方法。

该调度方式依据有效的洪水预报,将汛末最后一场洪水拦蓄在水库中,可为供水期多蓄水,缓解汛后的兴利压力,是解决汛期水库大量弃水和汛后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

汛期进行超蓄调度,应在保证水库大坝安全、不降低水库防洪设计标准的前提下进行,而气象预报准确度有限,无法确定次洪是否为汛末最后一场洪水,超蓄调度必定会给防洪安全带来风险。

盖孜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方案研究

盖孜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方案研究

后蓄后供
先蓄先供
0 89
0 82
0 44
0 71
1 33
1 53
(2) 水库群弃水量分析
水库弃水量为水库在蓄至正常蓄水位后ꎬ 无法
控制再蓄存的水量ꎮ 由于平原水库在流域下游ꎬ 山
2 水库群蓄放水方案综合评价
2 1 径流调节计算原则和方法
(1) 计算原则
① 满足布仑口水库坝址断面的生态基流下泄ꎻ
发挥水库对天然径流的调蓄能力ꎬ 文章拟定了四组水库群蓄放水方式ꎬ 通过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分析ꎬ 并遵循
“ 电调服从水调” 的原则ꎬ 推荐山区水库先蓄后供、 平原水库后蓄先供的运行方案ꎬ 为盖孜河流域水库群运行提
供指导ꎮ
关键词: 布仑口水库ꎻ 盖孜河ꎻ 水库群调度ꎻ 电调服从水调
中图分类号: TV21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1305(2021)02 ̄0125 ̄04
方案三 后蓄先供 先蓄后供
多年平均不可利用水量 / 亿 m3
弃水量
合计
方案一
先蓄先供
后蓄后供
1 37
2 87
4 24
方案二
先蓄后供
后蓄先供
方案三
后蓄先供
先蓄后供
1 46
2 45
3 91
方案四
后蓄后供
先蓄先供
1 33
1 53
0 74
1 03
11 53
表 7 盖孜河流域水库群不同运行方案的发电量
200MWꎬ 发电额定流量为 38 22m3 / sꎬ 额定水头为
运行应遵循“ 电调服从水调” 的原则ꎮ
607mꎬ 是喀克电网重要的电源点ꎮ 不同的水库群
表 8 盖孜河流域水库群不同运行方案的特征指标

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

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

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特点、联合科学调度的积极作用以及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水资源优化配置、跨越地理界限和综合性工程等特点的论述,揭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随后,从水资源优化利用、灾害防控与应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的积极作用。

最后,通过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的分析,评估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的可行性。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工程;科学调度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一些地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作为一种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的实践与探索,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灾害防控与应对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首先,通过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特点进行论述,揭示了其水资源优化配置、跨越地理界限和综合性工程的重要特征。

1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特点1.1水资源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特点之一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不同的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程度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跨流域调水工程通过建设输水渠道、水库和水闸等基础设施,将水资源从丰富的流域调配到缺水的流域,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满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需求,解决供水紧张的问题,提供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水资源优化配置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加粮食和农产品产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水资源优化配置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重要特点之一。

1.2跨越地理界限跨流域调水工程需要克服地理界限,将水资源从一个流域输送到另一个流域。

这涉及到跨越地理障碍,如山脉、高地和平原等,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输送。

大规模跨流域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规则

大规模跨流域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规则

大规模跨流域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规则
万芳;周进;原文林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6(27)3
【摘要】针对大规模跨流域供水水库群联合调度中调水、引水、供水三者之间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二层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原理,建立跨流域水库群供水调度规则的三层规划模型,提出调水规则、引水规则和供水规则相结合的跨流域水库群优化调度规则,从深层次揭示跨流域供水水库群之间的主从递阶层次的独立性及相互关联性;并应用基于免疫进化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分层优化求解。

以滦河下游跨流域水库群为对象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提高了供水区唐山、天津的供水保证率,降低了缺水破坏深度。

【总页数】10页(P448-457)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调度规则;三层规划;免疫进化的粒子群算法
【作者】万芳;周进;原文林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跨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研究 [J], 刘娜;李昱;丁伟;徐博;张弛;
2.跨流域水库群最优调供水过程耦合研究 [J], 郭旭宁;雷晓辉;李云玲;郦建强
3.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Ⅱ:水库群调度规则及蓄放次序[J], 黄草;王忠静;鲁军;丁毅
4.跨流域供水水库群调水启动标准研究 [J], 曾祥;胡铁松;郭旭宁;李新杰
5.跨流域供水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研究 [J], 郭旭宁;胡铁松;吕一兵;张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常见供水格局的水库群供水预警及响应策略研究

基于常见供水格局的水库群供水预警及响应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量需求的增加,区域内逐渐形成多水库供水格局。本文针对一种常见的水库 群供水格局开展供水预警研究,给出供水预警含义、预警指标及预警线形式、分级分期预警指标阈值确定方法和 预警响应策略等。以缺水区域缺水量最小为目标,提出以水库蓄水量为控制指标的分级分期预警体系:即划定不 同等级预警线,按照不同分期对预警线进行细化;基于长系列逆时序法供需计算确定预警指标;依据水库预警线 确定水库群调水和供水规则,实现多水库联合调度。并以永康市三座中型水库组成的水库群为例,进行水库区供 水预警及响应策略的实际应用。研究成果为水库调度决策部门提供了新的调度思路,为干旱期水库群供水运行管 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供水预警;预警线;预警响应;水库群;干旱预警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4/ki.jiwhr.2017.01.002
基于常见供水格局的水库群供水预警及响应策略研究
李其峰 1,温进化 1,李冬晓 2,付意成 3,冯 健 3
(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 310020;2. 中国电建集团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3]
水量警 戒线为 代 表,以 假定 水库 在未 来 时段 没 有来 水量情 况下 分 3 个 月 、2 个 月 、1 个月 确 定黄 色 、 橙色、红色 3 条警戒线。该方法对降雨量考虑相对简单,比较适用于北方年内常连续少雨情况,但在
收稿日期:2016-05-18 基金项目:浙江省水利厅科技计划项目 (RC1525)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5F30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809063) 作者简介:李其峰 (1986-) ,男,山东滕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水资源配置与规划研究。E-mail:leeqifeng2004@

基于可行空间搜索遗传算法的梯级水库群调度规则

基于可行空间搜索遗传算法的梯级水库群调度规则

基于可行空间搜索遗传算法的梯级水库群调度规则
王旭;郭旭宁;雷晓辉;蒋云钟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4(012)004
【摘要】以梯级水库群系统多年平均发电量和旬出力保证率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梯级水库群内各水库拐点式调度图为决策变量,建立梯级水库群联合发电调度模型,并采用可行空间搜索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为了避免模型求解过程中对不可行解的过多处理,有针对性地对可行解进行优化.最后,以汉江流域梯级水库群为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总页数】4页(P173-176)
【作者】王旭;郭旭宁;雷晓辉;蒋云钟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
【相关文献】
1.基于搜索空间划分的自主式遗传算法与应用 [J], 郝国生;巩敦卫;史有群
2.基于搜索空间信息的新型遗传算法 [J], 李航;李敏强;寇纪淞
3.基于搜索空间分割的协同进化遗传算法 [J], 郭方炜;许峰
4.基于搜索空间分割的协同进化遗传算法 [J], 郭方炜;许峰
5.基于可行解搜索法和遗传算法的堆芯参数优化 [J], 刘晓平;秦晋;安竹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张海滨;郭旭宁;郦建强;苏志诚;徐翔宇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17(027)004
【摘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是提升我国易旱地区抗旱能力最有力的措施之一,依托近几年国家全面开展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情况,结合水利部开展的《全国抗旱
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中期评估工作,从规划前期、建设管理、运行维护、资金保障等项目建设不同时期,从省级层面、县级层面、项目层面等不同角度,构建
了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国家开展抗旱应
急水源工程建设实施效果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页数】9页(P19-27)
【作者】张海滨;郭旭宁;郦建强;苏志诚;徐翔宇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16;TU991.1
【相关文献】
1.彭阳县孟塬(涝池)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J], 孙玉文
2.浅析丹凤县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管理 [J], 许玉成
3.湖北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思考 [J], 李凯;覃新;季文娟
4.天祝县松山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建设水源论证探讨 [J], 张鑫鑫
5.宜君县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及供水水源选择分析 [J], 伍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一水库的优化调度

单一水库的优化调度

单一水库的优化调度
郭洪宇;侯丽薇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00(000)008
【摘要】本文针对以灌溉为主的中、小型水库,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水库的优
化调度,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得出最优效益值,从而为工程单位提供最优供水策略。

【总页数】1页(P16)
【作者】郭洪宇;侯丽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7.11
【相关文献】
1.小水电水库优化调度技术(6):单库优化调度的随机性方法及方案的… [J], 许新发;黄俊民
2.搞好优化调度提高水库效益:对改进水库防洪调度的建议 [J], 卢九渊
3.单一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在水库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J], 贾瑞红
4.单一水库调度自优化模拟技术决策域的最优性 [J], 薛青山;罗强;邵东国
5.考虑峰谷电价的单一水电站水库的长期最优运行调度研究 [J], 陆洪生;欧述俊;杨关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金菊良;董涛;郦建强;郭旭宁;李辉;何君【摘要】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从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两方面出发,选取水量、水质要素承载支撑力和压力评价的实物量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RMM-WCC),采用短板法进行单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运用风险矩阵方法对单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最后得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结果.将RMM-WCC应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得到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对于超载的状态指出了超载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该评价结果可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同时,RMM-WCC在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等承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安徽省淮河流域【作者】金菊良;董涛;郦建强;郭旭宁;李辉;何君【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受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的一个复杂指标[1],是测度区域水资源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2-3]。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问题[1-2,4]伴随而来。

关于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若干考虑

关于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若干考虑

关于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若干考虑郭旭宁; 何君; 张海滨; 王平; 李云玲; 郦建强【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9(000)015【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水网体系;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 空间均衡; 供需分析; 空间规划【作者】郭旭宁; 何君; 张海滨; 王平; 李云玲; 郦建强【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100120 北京;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 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往往不相适应,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并利用水网进行水资源时空调配,是满足人类社会在特定地区和时间对一定水量和水质的需求的有效途径。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注重国家水网及地区水网的规划和建设,我国已经规划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规划中的西线工程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初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框架以及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配置格局。

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效果与新时期治水方针,特别是与“空间均衡”要求的差距还很大。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全国、流域、区域水网体系如何科学构建还不清晰。

水网体系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较低,与其他行业现代智能网络建设差距明显。

因此,探讨如何构建国家水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面临形势1.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新要求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进,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区域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构建全国水网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

因此,国家水网体系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肩负着支撑和保障国家相关重大战略顺利实施的艰巨任务。

2.十六字治水方针指明新方向“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农田排水标准

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农田排水标准

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农田排水标准
郭旭宁;胡铁松;谈广鸣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9(25)8
【摘要】农田排水标准是确定农田排水工程规模、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农田排水的环境、生态、社会效应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制定农田排水标准时,如何充分考虑农田排水的多种效应,进而客观评价排水工程效益,合理确定排水工程规模和布局,是新时期农田排水标准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经济、环境、生态及社会等方面总结了农田排水标准的研究现状,对农田排水标准的经济、环境、生态及社会属性进行分析,指出单纯依靠经济评价确定排水标准的不足,提出研究、建立农田排水综合控制标准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以及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页数】7页(P64-70)
【作者】郭旭宁;胡铁松;谈广鸣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6.1
【相关文献】
1.基于区间数理论的施工初期导流标准多属性决策 [J], 张超
2.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等3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水利部公告 2020年第10号) [J],
3.水利部发布《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等3项水利行业标准 [J],
4.基于多属性改进标准差的关键链项目缓冲设置研究 [J], 田珅;吕铁英
5.基于三参数区间数标准化及排序算法改进的多属性决策模型 [J], 王化中;强凤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说明,模型如下:
( ) Qi,j = Q-j + rj ⋅ Qi - 1,j - Q-j + σj ⋅ εj
(1)
式中:Qi,j 为第 i 年第 j 月的月径流量;Q-j、σj 分别为第 j 月月径流量的均值和均方差;rj 为第 j 月月径
流量的自相关系数;εj 为第 j 月纯随机变量,是模型残差项,可以是标准正态分布或 P-Ⅲ分布,各月
鉴于水库群供水风险指标体系的复杂结构和层次特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用水户各 风险指标的权重,计算水库群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并以水库群供水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 供水优化调度模型,提出探讨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的一般框架。即主要包括:(1)水文过程的 随机模拟;(2)水库群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3)聚合水库调度图与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过程 的优化;(4)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规则的拟定。通过调整主要用水户的需水额度,分析水库群供水量与 供水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允许风险范围内的水库群供水能力。
当水文系列的时间尺度比年短时,它们出现明显的以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变化,其统计特征也随
季节而变。对于季节性水文系列,可以用季节性随机模型描述,常用的季节性随机模型有季节性自
回归模型、解集模型、正则展开模型和散粒噪声模型等[13]。本文采用季节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分别
建立水库群月径流随机模型和农业月需水随机模型。两模型结构相同,现以月径流随机模型为例进
算;(3)聚合水库调度图与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过程的优化;(4)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规则的拟定。通过调整主要用水
户的需水额度,分析水库群供水量与供水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允许风险范围内的水库群供水能力。以控制下水库群供水能力与相应风险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框架的可行性与
图 1 水库群供水风险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的各相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将系统简化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 构,使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上采用 1-9 比较尺度法两两相互比较并赋值,以构造 多因子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1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库群供水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将决策者对不同风 险指标重要性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提示前后主观判断是否存在矛盾。 2.3 聚合水库调度图与共同供水任务分配过程的优化 水库群内各水库常以共同供水任务(是指不由 某一指定水库独自完成,需要几个水库共同配合完成的供水任务)相互联系。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规 则一般由两部分构成:(1)根据各水库当前蓄水状态,确定水库群对各用水户如何供水,限制供水还 是按需供水;(2)供水决策完成后,供水任务由哪个水库来完成,特别是共同供水任务如何分配。它 们分别决定着水资源的时间与空间分配。如果水库群供水决策与共同供水任务的分配过程确定得合 理,分别达到最优,那么所得到的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就是最优的。根据最优调度规则得到的 水库群最大供水量也就代表了调度规则控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
— 666 —
图 2 水库群最优供水规则优化确定流程
所示。 SCE-UA(the 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Method)算法是 Duan 等[17]结合单纯形法、随机搜索、生物
竞争进化以及混合分区等方法的优点,提出解决非线性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全局优化算法。它已在水 文模型参数优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8-19],目前也开始用于解决水库优化调度问题[20]。SCE-UA 算法的 基本思路是将基于混合分区思想与竞争的复合型进化算法 CCE(the Competitive Complex Evolution Algo⁃ rithm)相结合,CCE 是算法的核心部分,算法具体流程如图 3 所示。
(3) (4)
式中:qi,j 为实测第 i 年第 j 月的月径流量;n 为实测资料长度。
2.2 水库群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指标计算 风险是由于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水库群供水风险
— 665 —
一方面来自不确定的天然来水与需水过程,另一方面又与人们对该问题认识的局限性和供水决策过 程的不确定性相关。目前,水资源系统风险的定义很多。概括起来,水资源系统风险泛指在特定的 时空环境条件下,水资源系统中所发生的非期望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并由此产生的损失程度[10]。
— 664 —
用 SCE-UA 算法和动态规划,优化聚合水库调度图和共同供水任务在水库间的分配过程,再应用回 归分析得到共同供水任务的分配规则。根据聚合水库调度图制定供水决策,可以全面考虑水库群系 统状态,若共同供水任务在水库间能够最优分配,那么由此得到的水库群供水量可作为调度规则控 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水库群供水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水风险指标的定义与选取[7-8]、指标 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9]以及供水风险的评价与管理[10-11]等方面。相对之前只关注供水保证率的风险评 价方法,Hashimoto 等[7]较早地提出了全面描述水库供水风险的可靠性、回弹性和脆弱性指标。在此 基础上,Moy 等[9]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分析了可靠性、回弹性和脆弱性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Kjeldsen 等[8]提出了选择供水风险指标的相关建议。在国内,冯平[10]把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干旱期供水 系统的风险管理。陶涛等[11]提出了供水水库调度的优化模拟风险管理模式。刘涛等[12]在供水风险评 价指标体系中加入协调性系数,建立了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水库群供水风险一般理解为整个供水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供水水量小于需水水量的风险,常用 供水保证率(α)度量。但就供水保证率这个概念来说,它只能表明缺水事件发生的频率,而对缺水程 度却无法表达。为了全面衡量供水风险,回弹性系数(RES)[10-11]、脆弱性系数(VUL)[10-11]和供需风险 协调系数(H)[12]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用。回弹性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从失事状态恢复到正常状 态的可能性。回弹性系数越大,表明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正常工作越快,破坏的历时越短,系统 的回弹性越好。脆弱性是衡量事故平均严重程度的指标,虽然某些时段破坏的历时不长,但破坏的 深度过大,超过了系统承受的能力,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供水风险协调系数是用来反映供、需 协调性大小以及曲线变化的吻合程度的度量,与供、需水量实际值的大小无关。本文采用最大缺水 量作为供水脆弱性系数,其余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可参照文献[10-12],在此不再赘述。
收稿日期:2012-06-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151、11201039、5117913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0141110061);武汉大学博士
研究生短期出国(境)研修专项经费;武汉大学 2008、2012 年博士研究生(含 1+4)自主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郭旭宁(1983-),男,河北高阳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资源最优化管理研究。E-mail:guoxuning@ 通讯作者:胡铁松(1964-),男,湖北浠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及水资源研究。E-mail:tshu@
目前,将水库群虚拟为聚合水库并针对聚合水库制定供水决策的方法被视为水库群联合调度的 最佳方法之一[15-16]。Robert 等[15]指出构造虚拟聚合水库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水库间的协同作用,在此 基础之上制定的最优供水规则可以确定水库群供水能力的上限。据此,本文采用如下方法确定调度 规则控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1)构建虚拟聚合水库,确定基于聚合水库的联合供水调度图的具体 形式,采用 SCE-UA 算法确定供水调度线的具体位置;(2)因为水库群调度时段之间是无后效性的, 也就是某阶段状态给定后,则在这阶段以后过程的发展不受这阶段以前各阶段状态的影响。当水库 群供水规则给定后,本文以每个水库各调度时段放水量为决策变量,以各用水户供水风险最小为目 标函数,以水库水量平衡方程、水库蓄水不超过其蓄水能力的上、下限要求、限制供水不超过允许 破坏深度等为约束条件,采用动态规划法(DP)逐时段确定水库群的最优分水过程,方法流程如图 2
摘要:鉴于水库群供水风险指标体系的复杂结构和层次特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用水户各风险指标的
权重,以供水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探讨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的一
般框架。即主要由以下 4 部分构成:(1)来水、用水资料的随机模拟生成;(2)水库群供水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的计
2 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框架
2.1 来水、用水资料的随机模拟生成 计算水库群供水风险需要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生成长系列的
来水与需水过程,需水主要包括生活需水、工业需水、农业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等。考虑到生活、
工业等用水年际、年内变化相对稳定,农业需水受降水年型变化波动较大,因而仅将农业需水和入
库径流作为随机变量,通过随机水文模型获得。
合理性。
关键词:调度规则;水库群;供水能力;供水风险;层次分析法;SCE-UA 算法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水库群供水联合调度旨在调节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来水,发挥库群的水文与库容补偿作用,最 大程度地满足需水要求。在一定的水文环境下,水库群供水能力不仅取决于水库的兴利库容,而且 与联合调度规则密切相关。基于调度规则的水库群供水能力与风险分析研究,对于以水库群为对象 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之间εj 相互独立,且εj 与Qi,j 相互独立。
以上各参数可由 n 年实测资料估算,即
å Q-j
=
1 n
n
qi,j
i=1
j = 1,2,⋯,12
(2)
å( ) σj =
1 n
n

i=1
qi,j
- Q-j
2
å( ) ( ) rj
=
1n n - 1i=2
qi,j
- Q-j
σ
2 j

qi - 1,j
- Q-j
调度规则控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不同于非受控条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这是因为调度规则 是综合各种复杂情况统一制定的、具有普适性的操作规则,它不按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比如,在水 库供水调度中,中长期的来水信息是未知的,供水决策只能参照水库当前蓄水状态制定。当水库运 行水位较低时,按照调度规则一般都会适当限制当前供水以保障未来基本用水。但天然来水是不确 定的,若下一时段来水很丰富,那么当前的限制供水则是不必要的。但是,为了兼顾持续干旱的情 况,按照调度规则进行限制供水又是必须的,这就使得调度规则控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要小于非 受控条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调度规则的普适性恰是它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所 在,因此研究调度规则控制下的水库群供水能力更具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