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0~13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发射线的宽度()。

A.比吸收线的宽B.比吸收线的窄C.与吸收线一样宽窄【答案】B【解析】这是实现峰值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火焰的作用是()。

A.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并离解成基态原子B.发射待测原子的特征谱线C.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离解并进一步使被测原子激发D.提供连续光源【答案】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测量的是()。

A.峰值吸收B.积分吸收C.分子吸收D.连续光谱4.原子吸收分析中,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化法的()。

A.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B.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高C.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低D.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低【答案】A5.由于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是()。

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赫鲁茨马克变宽D.自然变宽【答案】B【解析】劳伦兹和赫鲁茨马克变宽是压力变宽,自然变宽是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带的自然宽度。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在试液中加入KCl,是作为()。

A.释放剂B.缓冲剂C.保护剂D.消电离剂【答案】D【解析】由于原子的电离而引起的干扰为电离干扰,常加入易电离元素作为消电离剂。

7.若a和b两组分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仅有一个吸收峰。

测定a时,用()。

A.解线性方程组法B.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C.系数倍率法D.以上全部方法都可使用【答案】D【解析】解线性方程组法适合于光谱相互重叠的各种情况;因为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有一个吸收峰,可以找到等吸收的双波长,所以可以选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干扰组分无论是否存在等吸收,都可以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8.关于荧光,正确的叙述是()。

A.受激分子从激发的各个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为荧光B.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C.磷光波长小于荧光波长D.温度升高,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增强【答案】B【解析】A项,受激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荧光。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在NMR 谱图上峰组数目最少的是( )。

A .(CH 3)2CHCH 2OHB .CH 3CH 2CH 2OHC .HOH 2CH 2OH【答案】C【解析】A 为4组;B 为4组;C 为2组;D 为3组。

2.关于NMR 氢谱,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的类型和化学环境B .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的分布C .NMR 氢谱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D .NMR 氢谱可以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答案】D【解析】A 项,通过化学位移,可以确定质子类型和所处的化学环境;B 项,通过比较积分高度,可以判断质子的分布;C 项,通过峰耦合和分裂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D 项,不能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

3.下列化合物在H 1-NMR 谱图上峰组数目最多的是( )。

32B.CH3CH2CH2OHC.HOCH2CH2CH2OHD.【答案】B【解析】A为3组峰;B为4组峰;C为3绢蝰:D为3组峰。

4.磁各向异性效应使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A.不改变B.变大C.变小D.变大或变小【答案】D【解析】磁各向异性是化学键,尤其是π键产生的感应磁场,其强度及正负具有方向性,使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质子所受的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

处于正屏蔽区的质子其化学位移值降低,处于负屏蔽区的质子其化学位移值增大。

5.化学位移是由于核外电子云的()所引起的共振时磁场强度的移动现象。

A.屏蔽作用B.能级裂分C.自旋耦合【答案】A6.射频区的电磁辐射的能量相当于()。

A.核能级的跃迁B.核自旋能级的跃迁C.内层电子的跃迁D.电子自旋能级的跃迁【答案】B7.在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δ)最大者是()。

【答案】D【解析】化学位移值与相邻原子的电负性的大小有关,相邻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吸电子效应越大,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越小,屏蔽作用越小,化学位移值δ越大。

上述四种甲烷及其卤代物中,F的电负性最大,所以氟代甲烷的质子化学位移值δ最大。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9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9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本章暂未编选章节习题,若有最新习题会及时更新。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A .固态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B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 .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D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答案】B【解析】气态和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按其能量高低分壳层分布而形成量子化的能级,在较低温度下都处于基态能级。

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 )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 )之间的能量差(i E )时,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Na 原子下列光谱线间哪个能发生跃迁?( )【答案】D【解析】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这个定则是:(1)△n=0或任意正整数;(2)△L=±1跃迁只允许在S 项和P 项、P 项和S 项或D 项之间、D 项和P 项或F 项之间等;(3)△S=0,即单重项只能跃迁到单重项,三重项只能跃迁到三重项等;(4)△J=0,±1,但当J =0时,△J=0的跃迁是禁阻的。

3.用波长320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将产生320nm的()。

A.散射光(stray light)B.荧光(fluorescence)C.瑞利光(Reyleigh scattering light)D.拉曼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答案】C【解析】瑞利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波长相同。

4.使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时,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

A.入射光的强度B.透过光的强度C.吸收光的强度D.散射光的强度【答案】B【解析】检测器是将透过光的强度转变为电信号。

二、名词解释振动弛豫答:振动弛豫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将部分能量损失后,其电子则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绪 论
1-1 试说明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的变化。 答: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经历了由化学分析方法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变 化: (1)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及相关反应方程式所呈现的计量关系来确定待测 物的组成及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相应的变 化进而确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后者以前者为基础逐步发展、演 变而来,前者需要使用简单的仪器,后者同样需要化学分析技术。
1-6 分析仪器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有何异同 之处?
答:(1)分析仪器一般包括试样系统、能源、信息发生器、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显示
2 / 101
圣才电子书

单元等基本组成部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的异同之处如下:
3 / 10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 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 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 方式输出。

下册2.4.9.10.13.14.15.16.18.19章《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下册2.4.9.10.13.14.15.16.18.19章《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 (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 射线的波数(cm -1) (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 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参考答案:(1)171101067.61015011---⨯=⨯==cm cm λσ (2))(1047.4)(107.670100.314710Hz Hz c⨯=⨯⨯==-λν (3))(3030)(1003.3)(3300114nm cm cm =⨯===-νλ (4))(1.2)(10602.110995.588100.310625.6199834eV eV ch E =⨯⨯⨯⨯⨯⨯==---λ 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 )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3)分子的电子跃迁 参考答案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1 ~ 10nm 1.26×106 ~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0.75 ~ 50μm 1.7~0.02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50 ~ 1000μm2×10-2~4×10-7第10章 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60%。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5章 X 射线光谱法5-1 解释并区别下列名词: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吸收限与短波限;Mose1oy 定律与Bragg 方程;与谱线;K 线系与L 线系。

K αK β答:(1)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连续X 射线是指在轰击金属钯的过程中,有的电子经历一次碰撞后能量耗尽,有的电子则需多次碰撞。

因为碰撞是随机的且电子数目很大,所产生的具有不同波长的X 射线。

X 射线荧光是指入射X 射线使低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高层电子落入低层电子的空轨道,并以辐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逐出的射线。

(2)吸收限与短波限吸收限是指物质对X 射线的吸收量随着辐射频率增大至骤然增大时的限度。

短波限是指一次碰撞后就丧失全部动能的电子所辐射出的具有最大能量且波长最短的X 射线光子。

短波限用表示。

0λ(3)Mose1ey 定律与Bragg 方程Mose1ey,式中,K 与S 是与线系有关的常数。

()K Z S =-Bragg 方程是指,式中,d 为晶面间距,为X 射线入射角。

2sin n d λθ=θ(4)与谱线K αK β射线是指由L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X 射线。

K α射线是指由M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射线。

K β(5)K 线系与L 线系K 线系是指K 层电子被逐出后,空穴可被外层的任一电子填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谱线。

L 线系是指L 层电子被激发后,高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一系列线系。

5-2 欲测定Si 0.7126nm ,应选用什么分光晶体?K α答:应选用PET (002)分光晶体。

根据Bragg 方程:。

2sin n d λθ=令,则。

1n =sin 2d λθ=因为0<sin <1,所以分光晶体的晶面间距满足<1,即>0.3563nm ,应选θ2d λd 用PET (002)。

5-3 试对几种X 射线检测器的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比较。

答:常用的X 射线检测器包括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检测器,其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比较如下:(1)正比计数器。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1 Mg 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吸收共振线的波长为285.21nm ,计算110133S P →在2500K 时其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解:已知231341.3810, 6.62610k J K h J s---=⨯⋅=⨯⋅由于/0/i E kT i g g e-∆i 0N /N =00/(21)/(21),i i g g J J J L S=++=+又根据题意可得00,1i J J ==所以0/3/1i g g =348919/ 6.62610 3.010/285.2110 6.97410i E hc Jλ---∆==⨯⨯⨯⨯=⨯1923i 0N /N =10103exp[ 6.974/(1.382500)]---⨯⨯⨯⨯-9i 0N /N =5.0610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 ,欲测定Si251.61nm 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nm 和Si251.92nm 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答:由题意知属于谱线干扰,可采用的措施是减小单色器狭缝。

Si251.61nm 与Si251.92nm 、Si251.43nm 分别相差0.31nm 和0.18nm ,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 ,所以应选用的狭缝宽度s≤(0.18/1.6)mm =0.1125mm 。

4-3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并比较与原子发射光谱有何不同?答:(1)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时,核外层电子将吸(2)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不同之处为: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4-4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及其定量分析的特点。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12-1 下列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多少?哪些核不是磁性核?1269111213141516173233,,,,,,,,,,,,H H Li Be B C C N N O O S S答:自旋量子数I 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 )和原子序数(Z )有关,当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时,自旋量子数I =0,自旋量子数I =0的核没有磁矩,不是磁性核。

(1)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1269111213141516173233,,,,,,,,,,,,H H Li Be B C C N N O O S S 。

1331153,1,1,,,0,,1,,0,,0,2222222(2)、、不是磁性核。

12C 16O 32S 12-2 自旋量子数为的核有几种空间取向?32答:自旋量子数为的核有4种空间取向。

由量子力学可知,自旋量子数为I 的核有32的空间取向为:2I +1,即该核有2×+1=4种空间取向,每种空间取向的磁量子数分32别为:,,-,-。

3212123212-3 什么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答:(1)核磁共振(NMR )是指在强磁场下电磁波与原子核自旋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

(2)核磁共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和积分面积。

12-4 什么是化学位移?答:化学位移是指在一定的辐射频率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产生核磁共振吸收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的现象。

12-5 NMR的化学位移和NMR有何差别?在解析谱图有什么优越性?13C1H答:(1)NMR常见的化学位移值范围是8~10,NMR常见的化学位移值1H13C范围是80~120,约为NMR的20倍。

1H(2)在解析谱图时,可极大地消除不同化学环境的碳原子的谱线重叠,使13CNMR谱的分辨能力远高于NMR谱。

13C1H12-6 测定化合物结构一般需要用到哪些二维谱?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答:(1)测定化合物结构一般需要用到的二维谱为J分解谱、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多量子相关谱。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分析化学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分析化学导论)  【圣才出品】

第13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13-1 为什么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如何得到的?答:(1)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的原因为:在等温、等压条件下,Gibbs 自由能的减少等于对外所作的最大非膨胀功,由热力学公式可知:由于绝对零,()r T P G nEF ∆=-度T =0K 不可能达到,因此绝对电位无法测定。

(2)由于无法计算电极的绝对电位,因此我们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值,是以标准氢电位作为标准而得到的。

13-2 能否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求得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试举例说明。

答:(1)能。

由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可知,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能够求得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如求298K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设计如下电池22|()|()()|()|H OH Pt H p H a OH a H p Pt +-Θ+-ΘM M 负极反应:正极反应:-0.828V 电池反应13-3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区别?答: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如下:(1)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限制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差,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氧化还原反应的时间和反应程度;(2)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区域发生反应,能够迅速进行,通过分子、原子或离子间电子转移而完成反应过程。

13-4 充电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时间的关系有何特征?能否通过降低或消耗充电电流来发展灵敏的电分析方法。

答:(1)充电电流的形成:两电极表面双电层相当于一电容器,当体系受到电扰动时,双电层所负载的电荷电量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电流,这一部分电流称为充电电流。

(2)充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其中i c 为充电电流,C 为电极/溶液界/()t RC c E i e R-=面双电层电容,R 为线路电阻和电解池电阻的总和,E 为向体系施加的电位阶跃的值。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位分析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位分析法)  【圣才出品】

第14章 电位分析法14-1 电位分析法可以分成哪两种类型?依据的定量原理是否一样?它们各有何特点?答:(1)电位分析法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两类。

(2)依据的定量原理不一样,其区别如下:①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确定指示电极的电位,然后根据Nernst方程由所测得的电极电位值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②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电分析方法。

(3)它们各自的特点为:①直接电位法具有响应快,稳定,重现性好等许多优点,以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及试液组成测量电池,依赖于Nernst方程;②电位滴定法不需要准确的测量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液体接界电位的影响并不重要,其准确度优于直接电位法,可用于有色或混浊的溶液的滴定;在没有或缺乏指示剂的情况下,可用此法解决;还可用于浓度较稀的试液或滴定反应进行不够完全的情况;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并可实现自动化和连续测定。

14-2 画出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图,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答: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图及各部分的名称如图14-1所示。

图14-1 氟离子选择电极基本结构14-3 为什么说ISFET 电极具有大的发展潜力?答:ISFET 电极具有大的发展潜力的原因是:(1)ISFET 是全固态器件,本身就具有高阻抗转换和放大功能,集敏感器与电子元件于一体,测试仪表的电路由此简化;(2)ISFET 电极体积微小,易于微型化和多功能化;(3)其响应较快,适用于自勘测和流程分析等体系。

14-4 何谓pH 玻璃电极的实用定义?如何精确测量pH ?答:(1)pH 玻璃电极的实用定义如下:当使用玻璃pH 电极测量pH 时,与饱和甘汞参比电极组成电池:Ag ,AgCl|内参比液|玻璃膜|试液KCl (饱和)|,HgM M 22Hg Cl 当用该电池测量pH 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时,有()ln10x s x s E E F pH pH RT -=+x 表示未知溶液,s 表示标准溶液,该式称为pH 的实用定义。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单色器的组成部分包括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出射狭缝。

(2)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①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②准直装置: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③色散装置: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④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⑤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答:(1)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相应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2)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4 简述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为:当光照射到光阴极时,光阴极向真空中激发出光电子。

这些光电子按聚焦极电场进入倍增系统,并通过进一步的二次发射得到倍增放大。

然后把放大后的电子用阳极收集作为信号输出。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X 射线的波数(cm -1);(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10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0-1 试说明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振动能级跃迁几率及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

(1)跃迁几率越大,吸收越强。

从基态向第一激发态跃迁,即从=0跃迁至υ=1,跃迁的几率大,因此,基频吸收带一般较强。

υ(2)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越强。

偶极矩变化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和对称性有关。

化学键两端所连接的原子电负性差别越大,分子的对称性越差,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就越大,吸收就越强。

一般说来,伸缩振动的吸收强于变形振动,非对称振动的吸收强于对称振动。

10-2 HF 中键的力常数约为9N/cm 。

(1)计算H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2)计算D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

解:根据胡克定律:,。

其中σ为波数(cm -1),c 为真空中光速(3×1010cm s -1),k为化学键力常数⋅(N cm -1),因此⋅(1)H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2)D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10-3 分别在950g/L乙醇和正己烷中测定2-戊酮的红外吸收光谱,试预计νC=O吸收带在哪一溶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什么?υ答:(1)C=O吸收带在正己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因为吸收带出现的频率和溶剂与待测物的分子间的作用有关。

2-戊酮的最强吸υ收带是羰基的伸缩振动(C=O),在乙醇中,醇羟基可与C=O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而正己烷不能与戊酮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在此溶液中的频率较高。

10-4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

有红外吸收的称为红外活性;相反,称为非红外活件。

指出下列振动是否有红外活性。

答:乙烯的正常振动模式如下:由红外活性的定义可知,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因此有红外活性的为②③⑤。

10-5 CS2是线性分子,试画出它的基本振动类型,并指出哪些振动是红外活性的?答:对于CS2分子,3n-5=4,即有4种振动类型。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解和库仑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解和库仑法)  【圣才出品】

第16章 电解和库仑法16-1 比较电解分析方法和库仑分析方法的异同点。

答:(1)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相同点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都是以电解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不同点①电解分析法是试样溶液被电解后,待测组分在阴极或阳极上以金属单质或氧化物的形式析出,由此从共存组分中分离流出,再用重量法测量析出的物质,经过一定的代换关系求得待测物的含量,适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②库仑分析法是测量电解完全时消耗的电荷量,依据法拉第定律由所消耗的电荷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库仑分析法可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16-2 如何理解理论分解电压(析出电位)与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的关系?答:理论分解电压(析出电位)与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的关系为:实际分解电压大于理论分解电压。

理论分解电压是电解时所产生的,它的大小等于电解池中原电池电动势大小,但是极性相反,是电解能顺利进行所必须克服的电动势。

由于溶液中存在一定的电阻,并且还要克服由于电极极化所带来的过电位,因此实际分解电压大于理论分解电压。

16-3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和库仑滴定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答: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和库仑滴定法在原理上的不同之处如下:(1)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是在电解过程中,将工作电极的电位调至测定所要求的电位值,保持恒定,直到电解电流为零,若电流效率为100%,电解过程的电量为被测物质所需的电量。

从串联在电解电路中的库仑计精确记录的电量值即可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2)库仑滴定法是用强度一定的恒电流通过电解池,同时用计时器记录电解时间。

被测物质直接在电极上反应或在电极附近由于电极反应产生一种能与被测物质起作用的试剂,当被测物质作用完毕后,由指示终点的仪器发出信号,立即关掉计时器。

由电解进行的时间t (s)和电流i (A),可按式,求算出被测物质的质量m (g)。

M m it nF16-4 为什么库仑分析中要求电流效率在100%下进行电解?答:库仑分析中要求电流效率在100%下进行电解的原因为:库仑分析法定量分析是以法拉第定律作为理论进行的分析方法,电极反应过程中,不能发生副反应,并按化学计量进行,这样测定的结果才具有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要求电流利用效率必须是100%,实际中电流利用效率不低于99.9%是允许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3-1 光谱定性分析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答:光谱定性分析时使用哈特曼光阑的原因是:在摄谱过程中感光板移动会引起机械误差,致使摄取的光谱与试样光谱的波长位置不一致,使用哈特曼光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3-2 说明缓冲剂和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答:(1)缓冲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控制蒸发、激发温度的恒定和等离子区的电子浓度,有利于易挥发、易激发元素的分析,并可抑制复杂谱线的出现,减少光谱干扰,还可稀释试样。

(2)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可以抑制基体的挥发,降低背景,改进检测限。

3-3 采用404.720nm作分析线时,受Fe 404.582 nm和弱氰带的干扰,可用何种物质消除此干扰?答:(1)Fe 404.582nm谱线的干扰属于线光谱干扰,可采用减少单色器出口狭缝宽度的方法消除。

(2)弱氰带的干扰属于背景干扰,可以采用背景扣除如背景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消除,因此可以使用非石墨电极或通过加入易挥发的光谱缓冲剂如NaCl,增加待测物的挥发性,并帮助氰气尽快离开光源,消除其干扰。

3-4 对一个试样量很少的试样,而又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2)原子吸收光谱法;(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

答:应选用方法(3)。

对于试样量很少,且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的样品,只能选择灵敏度高、耗样量少、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上述方法分析如下:(1)对于(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因为测定速度慢,所以耗样量大,不合适。

(2)对于(2)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且耗样量大。

(3)对于(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具有耗样量少或分析速度快和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优点,所以(3)和(4)都适用。

但是由于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受光路通道的限制,得到的光谱数目少,所以一般只用于固定元素的多元素测定。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复习笔记一、概述1.光分析法的基础(1)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光辐射;(2)光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发生某种变化。

2.光分析法的三个主要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3)产生被检测的信号。

二、电磁辐射的性质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的现实表现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

(2)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c(c等于2.998×108m/s),即=c波长的单位常用纳米(nm)或微米(μm)表示;频率常用单位赫兹(Hz)表示;波长的倒数σ称为波数,常用单位cm-1。

2.电磁辐射的微粒性(1)电磁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Eνσ=h=hc hc(2)电磁辐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νλp=h=h(3)电磁辐射的微粒性的现实表现包括:①光的吸收、发射;②光电效应。

3.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吸收当电磁波作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时,若电磁波的能量正好等于物质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电磁辐射就可能被物质所吸收,此时电磁辐射能被转移到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上,原子或分子从较低能态吸收电磁辐射而被激发到较高能态或激发态。

(2)发射当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处于较高能态时,可以以光子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而回到较低能态,同时产生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发射跃迁。

(3)散射当按一定方向传播的光子与其他粒子碰撞时,会改变其传播方向,而且方向的改变在宏观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4)折射和反射当光作用于两种物质的界面时,将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①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速率不同而引起的。

②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5)干涉和衍射①当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相位相等或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将下列四种光源的蒸发温度由低到高排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火花-ICPB.ICP-火花-低压交流电弧-直流电弧C.火花-低压交流电弧-直流电弧-ICPD.低压交流电弧-火花-直流电弧-ICP【答案】C2.下列哪种情况中应选用原子发射光谱法而不是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

A.汽油中的铅B.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元素C.血清中的镁D.小麦中的硒【答案】B【解析】其他三种情况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量。

3.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A.辐射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B.辐射能对气态原子内层电子的激发D.电能、热能对气态原子内层电子的激发【答案】C【解析】原子发射光谱利用电热能使原子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外层电子辐射出特征谱线,根据特征谱线的波长来进行定性分析,谱线的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4.下列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A.一个元素的“最后线”就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B.一个元素的“最后线”往往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但不一定是“最强线”C.“最后线”就是这个元素的“最强线”,也就是“最灵敏线”D.“最灵敏线”就是“最强线”【答案】B【解析】当浓度比较大时,谱线会产生自吸甚至自蚀现象,“最灵敏线”就不一定是“最强线”。

5.宽度为100mm,刻痕数为600条/mm的光栅,在第二级光谱中分辨率为()。

【答案】B【解析】分辨率6.原子发射光谱是由()跃迁产生的。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C.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D.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D【解析】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于试样在光源中利用电热能原子化,并使原子外层电子进一步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而发射出相应的谱线,根据谱线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7.钠原子的第一共振线的波长为588.9nm以及589.5m,它们的激发能是()。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11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11章【圣才出品】
2.Mohr 法不能用于碘化物中碘的测定,主要因为( )。 A.AgI 的溶解度太小 B.AgI 的吸附能力太强 C.AgI 的沉淀速度太慢 D.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答案】B 【解析】Mohr 法是在中性或弱碱性的介质中,以 K2CrO4 为指示剂、AgNO3 为标准 溶液直接滴定 Cl-(或 Br-)的方法。滴定过程应剧烈振摇以释放出被 AgCl 或 AgBr 沉淀 吸附的 Cl-或 Br-,防止终点提前。Mohr 法测定碘化物中 I-时,AgI 的吸附能力太强,即 使剧烈振摇也无法释放出被 AgI 沉淀吸附的 I-,终点提前,测定结果偏低。
B.试样中含有铵盐,在 pH=10 时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 Cl-
6 / 10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8.佛尔哈德法测定时,防止测定结果偏低的措施是( )。 A.使反应在酸性中进行 B.避免 AgNO3 加入过量 C.加入硝基苯 D.适当增加指示剂的用量 【答案】C
19.下列各沉淀反应,不属于银量法的是( )。 A. B. C. D. 【答案】D
9.为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明显,用法扬司法测定卤化物时应避免的是( )。
3 / 100
圣才电子书

A.不使卤化银呈胶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被测离子浓度大些
随指示剂 Ka 的不同而改变 pH 值
D.避光
【答案】A
10.在沉淀滴定法中,法扬司法采用的指示剂是( )。 A.K2CrO4 B.NH4Fe(SO4)2 C.吸附指示剂 D.无法判断 【答案】C
5.用银量法测 NaCl+Na3PO4 中 Cl-时,宜选用的试剂是( )。 A.K2CrO4 B.NH4Fe(SO4)2 C.荧光黄 D.曙红 【答案】A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伏安法与极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伏安法与极谱法)  【圣才出品】

第15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15-1 在直流极谱中,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解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在线性扫描伏安法中,当电流达到峰电流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答:(1)在直流极谱中,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不会引起滴汞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解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因为电极附近达到极限电流时,由12d oi nFAD =度近似等于本体浓度。

o c (2)在线性扫描伏安法中,当电流达到峰电流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不会引起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因为在线性扫描伏安法中,由峰电流的表达式可知,峰电流与外电压无关,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故5231/2122.6910p i n D Ac υ=⨯外电压增加不会引起电极电流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15-2 对于可逆极谱波,极谱波上每一点都受扩散速度所控制,而对于不可逆极谱波呢?答:对于不可逆极谱波,一般在波的底部,电流大小完全由电极反应的速度所控制;在波的中部,电流同时受到电极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的控制;当达到极限电流时,则完全受扩散速度控制。

15-3根据Cottrell 方程式来测量扩散系数D 。

如果在极谱中测得2×的某物质的极限扩散电流为0.520,汞滴的生长周期为2s ,汞滴落下时410-1mol L -⋅Aμ的体积为0.5 mm 3,电子转移数为2,试计算该物质的扩散系数。

解:汞滴近似看作一圆球形,由题意可知,汞滴的表面积为由Cottrell 方程 求得15-4 某两价阳离子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为金属并生成汞齐,产生可逆极谱波。

滴汞流速为1.54mg ,滴下时间为3.87s ,该离子的扩散系数为8×cm 2,其浓度为⋅1s -610-1s -⋅4×,试计算极限扩散电流及扩散电流常数。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9~26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9~26章【圣才出品】

11.气相色谱法使用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工作原理是( )。 A.组分在氢火焰中发射波长 B.组分在氢火焰中热致电离 C.组分的温度差 D.组分的极性 【答案】B 【解析】气相色谱仪中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有机化合物在氢火焰中电离产 生正离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被收集极收集,形成电流,经放大后进行检测。被测组分的含 量越大,产生的电流越强,检测的信号越强。
4 / 1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2.在气相色谱中,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 )。 A.载气的流速和种类 B.固定液的性质和柱温 C.柱内径和柱长 D.检测器的类型 【答案】B 【解析】气相色谱中,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主要因素是固定液的性质和柱温。载气 的流速和种类、柱内径和柱长、检测器的类型基本不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

C.进样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进样口温度
【答案】A
【解析】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
10.在气相色谱中,定性参数是( )。 A.保留时间 B.峰高 C.峰面积 D.半峰宽 【答案】A 【解析】保留时间是定性参数;峰高和峰面积是定量参数;半峰宽是柱效参数。
5.在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反映下列哪种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 A.组分和载气 B.载气和固定相 C.组分和固定相 D.组分和担体 【答案】C 【解析】保留值主要反映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力,因为在气相色谱中,流动相(载 气)对分离起的作用不大。
6.气-液色谱柱中,与分离度无关的因素是( )。 A.增加柱长 B.改用更灵敏的检测器 C.调节流速 D.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5 / 1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数等于红外吸收光谱上的吸收峰数
D.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大小取决于跃迁概率和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数大于或等于红外吸收光谱上的基频吸收峰数。

2.红外光谱不属于()。

A.分子光谱
B.原子光谱
C.吸收光谱
D.振动光谱
【答案】B
【解析】红外光谱法是研究物质分子吸收红外线后,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行为的。

3.下列化合物中最小者是()。

【答案】A
【解析】化合物A的小于1700cm-1,其余均大于1700cm-1。

4.下列化合物中最大者是()。

【答案】B
【解析】A项中B项中
C项中D项中
5.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有可能的是()。

【答案】C
【解析】羟基的伸缩振动在3600~3200cm-1。

6.下列羰基化合物中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

A.RCOR
B.RCOCl
C.RCOF
D.RCOBr
【答案】C
【解析】F的电负性最强,产生的诱导效应最强,诱导效应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

7.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000~2700cm-1有双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答案】A
【解析】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000~2700cm-1有双峰,这是醛基的特征峰。

8.有一种含氧化合物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羰基化合物,主要依据的谱带范围是()。

【答案】C
【解析】红外光谱中羰基化合物的羰基吸收谱带范围在1950~1650cm-1之间。

9.苯环骨架的C=C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为()。

【答案】C
【解析】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在1650~1450cm-1范围内出现多个吸收,其中约1600cm-1和约1500cm-1的两吸收最为重要。

10.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的自由度数目分别为()。

A.3,2,4
B.2,3,4
C.3,4,2
D.4,2,3
【答案】A
【解析】因为二氧化碳分子是3个原子组成的线性分子,振动的自由度数目=3×3-5=4,故排除C和D;线性分子只有2个转动自由度,可排除B。

11.在红外光谱中,下列化合物的增大的顺序依次为()。

【答案】B
【解析】根据影响的因素可知,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向高频移动,共轭效应使向低频移动,而酰胺中这两种效应共存,但共轭效应大于N的吸电子效应,所以最低,由此可排除A和C。

而酮与醛相比较低,因为烷基的推电子诱导效应使向低频移动。

12.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移动的原因()。

A.诱导效应
B.溶液极性增大
C.形成分子间氢键
D.振动偶合
【答案】C
【解析】O—H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氢键的形成使O—H的键强减弱,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

浓度增加有利于氢键的形成。

13.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的色散元件为()。

A.玻璃棱镜
B.石英棱镜
C.迈克尔逊干涉仪
D.卤化盐棱镜
【答案】C
14.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带,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3400~3200 cm-1有宽而强的吸收带,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

A.羧酸
B.伯胺
C.醇
D.醚
【答案】C
15.某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高波数区,说明()。

A.键的力常数大,折合质量大
B.键的力常数大,折合质量小
C.键的力常数小,折合质量小
D.键的力常数小,折合质量大
【答案】B
16.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在()cm-1。

A.3200~3600
B.1820~1660
C.1820~2700
D.2700~3200
【答案】B
17.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

A.指纹区
B.基团频率区
C.基频区
D.和频区
【答案】B
【解析】指纹区指以下的频率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