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积累的古诗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积累的古诗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积累的古诗词1.《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7.《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春游曲》【唐】王涯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11.《二月二日》【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1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4.《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5.《和乐天春词》【唐】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部分古诗词:
1.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以上古诗词仅供参考,您也可以通过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完整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升入三年级的同学们是不是对于学习更有心得了呢?三年级上册语文需要背诵的古诗也不少,为了方便大家背诵古诗词,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1、十二月十五夜【清● 袁枚(méi)】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yāo)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sāng)麻。

待到重(chóng)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

3、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yōu)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望岳(yuè)【唐●杜甫(fǔ)】岱(dài)宗夫(fū)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hūn)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líng)绝顶,一览众山小。

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téng)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shòu)马。

夕阳西下,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6、长歌行(xíng)【汉乐(yuè)府】青青园中葵(kuí),朝(zhāo)露(lù)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shuā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墨梅【元●王冕(miǎn)】我家洗砚(yàn)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hén)。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8、菊花【唐●黄巢(cháo)】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9、雪梅【宋●卢(lú)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sāo)人搁(gē)笔费评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字词解析:-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这里读xiá。

-生处:产生、生出的地方,即云雾缭绕的地方。

-坐:因为。

-霜叶:经霜的枫叶。

2. 诗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诗人描绘了一幅山间小路蜿蜒、白云缭绕、人家隐约可见的秋景图。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诗人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通过对比,突出了霜叶的鲜艳,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字词解析:-刘景文:诗人的朋友。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最是: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 诗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诗人通过对荷、菊的描写,展现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诗人以此句劝勉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看到希望。

三、《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 字词解析:-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旅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共计8篇,其中上册4篇,下册4篇。

1、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上册4篇古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4篇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三年级语文古诗上册15首

三年级语文古诗上册15首

三年级语文古诗上册15首1.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出版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9首)。

第1首《所见》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着一头黄牛唱着歌,歌声嘹亮清脆,回荡在树林的上方。

他忽然想要捕捉那鸣叫的知了,便立即停止了歌声,一声不吭地站在树下。

【作者介绍】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朝乾嘉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清廉颇有名声。

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

嘉庆三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赏析】这是诗人根据旅途见闻创作的一首清新可爱的田园诗。

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上唱着歌,“振”字写出了歌声的响亮清脆,仿佛整个树林中都回荡着优美的歌声,也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和孩童的活泼烂漫。

就在这个时候,牧童听见了蝉鸣,立刻想到了新花样,于是在最后一句,歌声戛然而止,全诗回归寂静,只剩下一个安静的小孩子站在树下,仿佛正在观察蝉的位置,跃跃欲试。

“闭口立”捕捉了小孩儿一瞬间的变化,孩童机智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用词浅显而生动,动静结合,在描写天真孩童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赞美。

第2首《山行》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地有几户人家。

我实在太喜爱这傍晚枫树林中的美景了,于是停下车来慢慢欣赏,那染着秋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1. 原文及释义。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枫林的景色,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呢。

2. 赏析。

- 这首诗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秋山旅行图。

诗人杜牧先给我们指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这个“斜”字啊,让我们感觉这小路就像一条调皮的小蛇,蜿蜒着向山上爬去。

然后呢,他又带我们看到了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这就很神奇啦,好像住在天上似的。

最妙的是后面,他因为喜爱枫林傍晚的景色就停车不走了。

为啥呢?因为那枫叶啊,被霜打过之后,红得像火一样,比春天二月的花还红呢。

这诗人的眼光可真独特,一般人看到秋天可能就觉得萧条,他却看到了比春天还美的景色。

1. 原文及释义。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 赏析。

- 苏轼写这首诗可有意思了。

他先给我们看了一幅有点凄凉的画面,荷花没了,荷叶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遮风挡雨了。

但是呢,菊花虽然残了,可花枝还很骄傲地挺立在霜雪中。

这就像在告诉刘景文,虽然你可能遇到了一些挫折,就像荷花和菊花经历了季节的更替一样,但你也得像那菊花枝一样坚强。

然后呢,他又说一年里最好的景色不是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是橙黄橘绿的这个时候。

这是在鼓励刘景文啊,别看现在好像有点衰落,其实这个时候也有它独特的美和希望呢。

1. 原文及释义。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想到家中几个小孩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在篱笆边找蟋蟀。

三年级上册语文有那些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有那些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有那些古诗
1.《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5.《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9首古诗,包括第4课和第17课的《古诗三首》以及课后日积月累中的3首古诗。

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中都运用了较多笔墨去写景抒情。

下边按纯写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和写景写人抒情三大类型分别整理分享这些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部分纯写景抒情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1.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庚申正月游齐安(北宋)王安石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14.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金缕衣(唐)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8.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9.采莲曲(其二)[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名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

一、《蝶恋花》1. 作者:欧阳修2. 诗意:描述蝴蝶与花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 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 主要特点:描写细腻,富有意境。

二、《小池》1. 作者:杨万里2. 诗意:写小池塘中的景象,描述了清新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 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1. 作者:白居易2. 诗意:描绘了古原草色的美丽景象,以此表达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3.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 主要特点:温婉叙事,情感深沉。

四、《题西林壁》1. 作者:苏轼2. 诗意:描绘了西林壁上的美景和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主要特点:直接真实,意境深远。

五、《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诗意: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远大的抱负。

3.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主要特点:气势恢宏,意境宏大。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这些古诗在中文课堂上被广泛传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欣赏古诗,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深沉情感和文学造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古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品味这些古诗,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凝炼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深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欧阳修的《蝶恋花》以小巧玲珑的语言描绘了蝴蝶与花的相思情缘,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小学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小学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1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的本意。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
一、根据要求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人们欢度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你会吟诵:“,。

”来表达思乡之情。

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的《》。

2、每当枫叶红了,你会吟诵“,”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3、中国的神州六号飞上了天,我会说:“,。


4、如果你的同学只知道玩,你会对他说:“”来叫他珍惜时间。

5、你的邻居下岗了,你会吟诵“,”来安慰他。

6、你的爸爸看到你写的字比他写的漂亮,说:
“”。

7、如果你的同学不认真学习,怕动脑筋,你会对他说:“,。

,。


8、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sòng):
“,”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9、你的爸爸去学习打电脑,你会对他说:
“”
你还会说:“”
还可以说:“”
10、你看见一个大朋友在欺负小朋友,你会对他说:
“”。

你还可以说:“”。

11、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了:,。

,。

”来赞美美它的品格。

三、默写古诗。

(1和2默写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1、,。

,。

《》2、,。

,。

《》3、默写《夜书所见》:,。

,。

4、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默写《梅花》:,。

,。

6、①,千里共婵娟。

②不识庐山,只缘。

③杏花雨,杨柳风。

④劝君,西出。

⑤声自远,藉秋风。

⑥虚心使人,骄傲使人。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

1、与“根”有关的成语:(4个)
2、描写建筑物的高大(4个):
描写风景秀丽的成语(4个):
3、含有“动物”的成语(8个):
4、与“卧薪尝胆”有关的成语(用来描写越王勾践的成语)(8个):
5、描写街市热闹、繁华的成语(4个):
形容街景美丽的成语:
(与香港有关)
6、含有“风”和“雨”的成语(8个):
7、与《军神》有关的成语(描写、赞美刘伯承的成语)(8个):
8、鼓励人们勤奋学习的成语(8个):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无字词典”指:;学会查“无字词典”指:。

用“无词典”解释一下“大雨滂沱”
2、本学期你读过的书有(至少3种):
3、根据确定字词的意思,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水面轻微动荡;②液体太满面向外流。

这儿联系上下文应选。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是靠来传播种子的;是靠来传播种子的;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5、发生火灾要赶拨打电话,有人中毒要拨打
电话,打电话时要讲清楚。

6、因为昆明,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因为广州有,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

我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

我们称哈尔
滨为冰城,是因
为,,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都。

,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我还知道人称拉萨为,称杭州为,山东枣庄的驰名中外。

人们用来赞美北大荒。

7、戏剧脸谱中,人们常用红脸代表:,
如:。

黑脸代表,如:。

白脸代表: ,如:。

演岳飞应该用色脸谱。

曹操用。

8、本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遍课文是:,因为:。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
为:。

9、词语搭配。

讲述演讲︳动人的掌声
镇定故事︳热烈的演讲
结束情绪︳精彩的故事
10、将诗词正确搭配。

但愿人长久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千里共婵娟
沾衣欲湿杏花雨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只缘身在此山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上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参考答案
一、根据要求填空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4、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6、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8、学海无涯,书山有路或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或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或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有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